CN114766911B -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6911B
CN114766911B CN202210188363.7A CN202210188363A CN114766911B CN 114766911 B CN114766911 B CN 114766911B CN 202210188363 A CN202210188363 A CN 202210188363A CN 114766911 B CN114766911 B CN 114766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water
cold
tank
dr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83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6911A (zh
Inventor
王聪聪
黄业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83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6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6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6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6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6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0Urns with devices for keeping beverages hot or c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分流盘、冷罐和饮水设备。分流盘包括:支撑件;隔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面,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部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顶部横隔板形成有入口槽,所述底部横隔板形成有出口槽,所述入口槽、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出口槽依次连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通过顶部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温水区的水温,还能保证冷水区的水温处于一个较低的值,并且减小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

Description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饮水机冷罐的分流盘仅有一层的平板分流盘,平板上方为温水,下方为冷水,并未实现有效地实现温水和冷水之间的防串温的效果,从而使得温水消耗冷量,出现无温水的现象,同时也导致制冷保温时间较短,制冷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饮水设备的分流盘,不仅可以提升温水区的水温,还能保证冷水区的水温处于一个较低的值,并且减小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饮水设备的冷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饮水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包括:
支撑件;
隔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面,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部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
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顶部横隔板形成有入口槽,所述底部横隔板形成有出口槽,所述入口槽、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出口槽依次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通过顶部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作用,从而避免冷水区和温水区直接相邻,进而降低了冷水区受到的温水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即减小了温水对于冷量的消耗,以及降低了温水区受到的冷水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即减小了冷水对于热量的消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温水区的水温,还能保证冷水区的水温处于一个较低的值,并且减小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的邻近所述支撑件第一端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齐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从所述入口槽的边沿倾斜延伸至所述底部横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口槽处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朝向远离所述顶部横隔板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底部横隔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共同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所述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中间横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入口槽从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顶部横隔板的外边沿;
和/或,所述出口槽从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底部横隔板的外边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过流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流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柱的靠近所述底部横隔板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冷罐,包括:
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
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冷水出水口、温水出水口和热罐连接口,所述罐体内设有储水腔;
所述分流盘设于所述罐体内以将所述储水腔分为温水区和冷水区,所述温水区与所述温水出水口和热罐连接口分别连通,所述冷水区与所述冷水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冷罐,其效果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罐连接口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冷水区并连接所述热罐连接口,所述支撑件内设有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连通所述热罐连接口。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包括:
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冷罐;
热罐,所述热罐与所述罐体底部的热罐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其效果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罐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盘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部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1、单层分流盘;002、过流间隙;003、蒸发器;
1、罐体;11、温水区;12、冷水区;13、安装间隙;14、冷水出水口;15、热罐连接口;20、容纳空间;21、顶部横隔板;211、入口槽;22、底部横隔板;221、出口槽;222、第一横隔区;223、第二横隔区;224、导流区;23、支撑件;231、供水通道;24、第一导流板;25、第二导流板;26、连接柱;261、过流孔;27、加强筋;3、制冷部件;31、微通道;4、冷水出水管;5、热罐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分流盘可以应用于饮水机的冷罐等需要进行分流操作的部件内,以分流盘应用于冷罐为例:如图3所示,饮水机中冷罐的体积可以分为蒸发器包裹的冷水区12和蒸发器未包裹的温水区11,冷罐中的分流盘可以阻止冷罐中的温水和冷水的自然对流和热传导换热。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包括至少两个横隔板,多个横隔板适于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多个横隔板中,位于顶部的横隔板为顶部横隔板21,位于底部的横隔板为底部横隔板22,其中,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形成适于容纳液体的容纳空间20,并且顶部横隔板21设有入口槽211,底部横隔板22设有出口槽221,入口槽211、容纳空间20和出口槽221相互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分流盘应用于饮水机的冷罐为例进行说明:冷罐的罐体1内形成储水腔,分流盘固定在储水腔内,此时,多个横隔板横置在储水腔内,并且多个横隔板沿储水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横隔板将储水腔分隔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为位于顶部横隔板21上方的温水区11、顶部横隔板21和顶部横隔板21之间的容纳空间20、以及位于底部横隔板22下方的冷水区12。
可以理解,在饮水机中,热罐通过管道对温水区11进行供水,温水区11通过分流盘对冷水区12进行供水,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冷水区12的水量不足时,温水区11内的水通过顶部横隔板21上的入口槽211进入容纳空间20内,容纳空间20内的水再通过底部横隔板22上的出口槽221进入冷水区12,从而实现温水区11对冷水区12的供水。
如图1所示,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饮水机冷罐的分流盘仅有一层的平板分流盘001,平板上方为温水,下方为冷水,并未实现有效地实现温水和冷水之间的防串温的效果,从而使得温水消耗冷量,出现无温水的现象,同时也导致制冷保温时间较短,制冷能耗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分流盘设置了至少两层横隔板,从而使得冷罐内温水区11和冷水区12之间的隔热效果和防串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由于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20,因此温水区11内的水首先进入容纳空间20后再进入冷水区12内,此时温水区11内的水温大于容纳空间20内的水温,容纳空间20内的水温大于冷水区12内的水温。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中,由于温水区11与容纳空间20相邻而并非与冷水区12相邻,因此温水区11内的水与容纳空间20内的水直接发生热交换,还由于温水区11与容纳空间20之间的温差远小于温水区11与冷水区12之间的温差,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温水区11与冷水区12直接发生热交换,在本发明中,容纳空间20与温水区11的热交换效率更差,从而温水区11受到的不良影响(即降温)会更小,进而温水区11的水温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值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同理,在本发明中,由于冷水区12与容纳空间20相邻而并非与温水区11相邻,因此冷水区12内的水与容纳空间20内的水直接发生热交换,还由于冷水区12与容纳空间20之间的温差远小于温水区11与冷水区12之间的温差,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在本发明中,容纳空间20与冷水区12的热交换效率更差,从而冷水区12受到的不良影响(即升温)会更小,进而冷水区12的水温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值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综上,本发明的分流盘所形成的容纳空间20可以起到过渡和缓冲的作用,从而避免冷水区12和温水区11直接相邻,进而降低了冷水区12受到的温水区11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即减小了温水对于冷量的消耗,以及降低了温水区11受到的冷水区12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即减小了冷水对于热量的消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温水区11的水温,还能保证冷水区12的水温处于一个较低的值,并且减小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隔热和防串温效果更好,并且可以保证温水区11的水温和冷水区12的水温分别满足使用要求,以及降低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横隔板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实现其在罐体1内的安装和固定。例如,如图3所示,横隔板通过支撑件23实现安装固定,此时多个横隔板可以沿支撑件23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支撑件23的外周面,并且支撑件23与罐体1固定连接;又例如,横隔板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储水腔的内壁面上,或者横隔板与罐体1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横隔板的固定结构不做特殊限定,只要横隔板可以安装固定在储水腔内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横隔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数值。例如,如图3所示,分流盘包括两个横隔板且分别为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又例如,分流盘包括两个以上数量的横隔板,其中,邻近温水区11的为顶部横隔板21,邻近冷水区12的为底部横隔板22,并且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还设有若干个中间横隔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横隔板的数量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分流盘内横隔板为至少两层且可以形成容纳空间20即可。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横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分流盘包括支撑件23和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固定于支撑件23的外周面,隔板组件仅包括两个横隔板,且上述两个横隔板分别为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沿支撑件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20,顶部横隔板21形成有入口槽211,底部横隔板22形成有出口槽221,入口槽211、容纳空间20和出口槽221依次连通。
相较于设置三个、四个等数量横隔板的实施例而言,由于本实施例中仅设置有两个横隔板,因此水流从入口槽211流向出口槽221的流通路径较短,因此本实施例中流入冷水区12的水量更大,从而使得放冷水量更大,并且本实施例的双层结构的隔热保温效果相较于多层结构的隔热保温效果相差不大,因此本实施例的双层横隔板结构可以同时保证隔热保温效果和放冷水量的大小满足使用要求,在隔热保温的效果好坏以及放冷水量的大小之间保持一个较优的平衡关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分别固定于支撑件23,从而分流盘的整体稳定性较高,并且分流盘的独立性也更好,方便分流盘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23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均设置于支撑件23的第一端,支撑件23的第二端适于连接在冷罐的罐体1上,从而实现分流盘在罐体1内部的安装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3可以为支撑柱、支撑板或者支撑杆等形状结构,横隔板可以为圆形横隔板、方形横隔板或者多边形横隔板等形状结构,本发明对于支撑件23的具体形状以及横隔板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23可以为支撑柱,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可以均为圆形横隔板。当分流盘被安装在圆柱形的罐体1内时,支撑柱的长度方向与罐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均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罐体1的底壁上。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分别与罐体1适配,从而使得顶部横隔板21与罐体1的顶壁之间形成温水区11,并使得底部横隔板22与罐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冷水区12,温水区11和冷水区12通过入口槽211、容纳空间20和出口槽221组成的导流通道连通。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4,第一导流板24适于将进入入口槽211内的水流导向至容纳空间20内。这样,第一导流板24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从而将温水区11内的水流更加顺利地导向至容纳空间20内,导流效果较好。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流板24的上端固定在入口槽211的边沿,第一导流板24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横隔板22的上表面上,且第一导流板24从入口槽211的边沿倾斜延伸至底部横隔板22。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出口槽221处设有第二导流板25,第二导流板25适于将容纳空间20内的水流导向至出口槽221外。这样,第二导流板25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从而将容纳空间20内的水流更加顺畅地导向至出口槽221外(也即冷水区12内)。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25朝向远离顶部横隔板21的方向倾斜延伸,也即第二导流板25向下倾斜延伸,其中,第二导流板25的上端固定在出口槽221的边沿,第二导流板25的下端向冷水区12内倾斜延伸。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饮水机,其冷罐内通常设置有单层的分流盘001,并且单层的分流盘001与罐体的内壁面之间留出过流间隙002,以供温水区内水流进入冷水区内。
也即,相关技术中温水区和冷水区之间水流的流通是通过单层分流盘001与罐体内壁面之间的过流间隙002来实现的,上述放水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过流间隙002需要起到供水的功能,因此过流间隙002的尺寸通常设置得较大,从而导致温水区和冷水区之间串温的问题较为严重;第二,通过设在分流盘001边沿位置的过流间隙002实现放水功能,导流效果通常较差,容易使罐体内出现死水区,从而对放冷水量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靠近分流盘001中心区域的水流由于距离分流盘001边沿较远,因此通常无法顺利被导出至冷水区,从而造成放冷水量的降低。
如图3至图6所示,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部横隔板21、第一导流板24、底部横隔板22和第二导流板25共同限定出导流通道(图中未示出)。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利用横隔板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放水,而是通过导流通道实现温水区11向冷水区12内的放水,一方面,由于容纳空间20的过渡和缓冲作用,因此上述放水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温水区11和冷水区12之间的串温问题,从而降低了制冷能耗、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另一方面,入口槽211和出口槽221可以尽量减少罐体1内死水区的存在,并且第一导流板24和第二导流板25可以提高放水过程中的导流效果,从而使得温水区11内的水流顺利放入冷水区12内,综上,上述放水方式还可以实现放冷水量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分流盘被安装至冷罐的罐体1内时,横隔板(即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等)的边沿可以与罐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上述“间隔设置”的原因并非是实现放水功能,仅仅是为分流盘的安装留出安装间隙13,从而便于分流盘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间隙13的取值通常远小于相关技术中过流间隙的取值,例如,安装间隙13可以在1mm至5mm的范围内取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流通道沿支撑件23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支撑件23。这样,将导流通道设计为螺旋而下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导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放冷水量。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可以均呈水平状态并垂直于支撑件2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中的至少一个围绕支撑件23螺旋向下倾斜延伸。例如,顶部横隔板21螺旋向下倾斜延伸,顶部横隔板2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形成入口槽211,顶部横隔板21的底端连接第一导流板24的顶端,从而便于将温水区11的水流通过顶部横隔板21导向至入口槽211内,并经由第一导流板24导向至容纳空间20内。又例如,底部横隔板22螺旋向下倾斜延伸,底部横隔板22的上端与下端之间形成出口槽221,底部横隔板22的下端连接第二导流板25的上端,从而便于将容纳空间20内的水流通过底部横隔板22导向至出口槽221内,并经由第二导流板25导向至冷水区12内。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底部横隔板2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远离顶部横隔板21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形成导流面,导流面适于将进入容纳空间20内的液体导流至出口槽221处。这样,一方面,相较于螺旋向下的结构,底部横隔板22的制造更加简单,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导流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底部横隔板22的导流效果,从而提高放冷水量。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横隔板22包括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第一横隔区222邻近顶部横隔板21设置且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4,第二横隔区223远离顶部横隔板21设置且连接第二导流板25。
底部横隔板22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的导流区224,导流区224形成导流面。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横隔板22为圆形横隔板,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分别为互补的半圆形板,第一横隔区222位于第二横隔区223的上方,导流区224连接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且向下倾斜。底部横隔板22的中心与支撑件23的中心重合,出口槽221和导流区224分别形成于支撑件23的相对的两侧。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入口槽211从支撑件23延伸至顶部横隔板21的外边沿,这样,入口槽211的宽度更大,从而进一步避免顶部横隔板21上方死水区的出现。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出口槽221从支撑件23延伸至底部横隔板22的外边沿,这样,出口槽221的宽度更大,从而进一步避免容纳空间20内死水区的出现。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柱26,连接柱26上开设有过流孔261。
为了提升分流盘的结构强度,在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可以设置连接柱26。连接柱26可以与顶部横隔板21或者底部横隔板22一体成型,也可以与顶部横隔板21或者底部横隔板22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在容纳空间20内设置连接柱26,能够防止分流盘发生形变。也即,在分流盘运输、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柱26的支撑,能够保证即便分流盘受到挤压也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保证了该分流盘的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连接柱26对水流的通过造成阻力,在连接柱26上还开设有过流孔261,这样一来,当水流经过连接柱26时,能够通过过流孔261流出,进而通过过流孔261的设置降低了连接柱26对于水流的流动阻力。这里提及的过流孔26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过流孔261是多个时,多个过流孔261可以沿着连接柱26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参见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流孔261开设在连接柱26上靠近底部横隔板22的底壁的一端。通过这样设置,即便容纳空间20中的水流量很小时,也能够通过过流孔261流出,避免了连接柱26对水流造成影响。过流孔261的孔径这里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过流的作用即可。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横隔板上设置有加强筋27。例如,当横隔板为两个时,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加强筋27;当横隔板为多个时,顶部横隔板21、中间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2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加强筋2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横隔板上设置加强筋27,能够防止横隔板在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加强筋27可以设置在横隔板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在横隔板的下表面。同时,加强筋27的延伸方向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加强筋27可以沿着横隔板的径向方向延伸。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冷罐。
如图2至图8所示,冷罐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分流盘,还包括罐体1和制冷部件3。其中,罐体1形成有储水腔,分流盘设在罐体1内以将储水腔分为温水区11和冷水区12。罐体1的对应于冷水区12的侧壁设有制冷部件3。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饮水机的分流盘通常为单层分流盘001,蒸发器003通常与分流盘001等高或者略高于分流盘001设置,因此蒸发器003直接与温水区相邻,从而蒸发器003产生的冷量容易被温水区消耗,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冷量的浪费,从而延长了制冷开机时长,并且增加了制冷能耗、以及缩短了制冷保温时长;另一方面造成了温水区内热量的损失,从而造成温水区内水温降低,无法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流盘包括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0。制冷部件3不高于底部横隔板2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腔内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温水区11、容纳空间20和冷水区12,由于制冷部件3不高于底部横隔板22设置,因此制冷部件3对应冷水区12,也即制冷部件3主要对冷水区12进行制冷。
由于容纳空间20起到过渡和缓冲的作用,因此制冷部件3直接与容纳空间20相邻,而并非与温水区11相邻,从而制冷部件3与温水区11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可以被降低,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制冷部件3冷量的浪费,从而缩短了制冷开机时长,并且减少了制冷能耗、以及延长了制冷保温时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温水区11内热量的损失,从而保证温水区11内的水温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底部横隔板22可以为水平状态,也可以为倾斜状态,因此上述“制冷部件3不高于底部横隔板22设置”指的是制冷部件3不高于底部横隔板22的最高点设置。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底部横隔板22包括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且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区224连接,则制冷部件3的顶端可以与第一横隔区222齐平。这样,一方面,制冷部件3直接相邻的区域仍然是容纳空间20而非温水区11,从而减小冷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容纳空间20的至少一部分是与制冷部件3相对设置的,因此制冷部件3还可以对部分容纳空间20内的水流起到制冷作用,从而对进入冷水区12之前的水流提前预冷,方便冷水区12内的水被快速制冷。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冷部件3环绕并贴设于罐体1的外表面。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部件3的制冷效率,并且冷量的供给更加均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冷部件3内形成有微通道31,微通道31螺旋绕设于罐体1的外表面。这样,微通道31可以提高制冷剂的冷量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众多实施例中的一些,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的制冷部件3的具体限制,制冷部件3也可以采取其他分布方式以及其他制冷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部件3可以为蒸发器、冷却片、风冷件等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横隔板的边沿与罐体1的内壁面间隔设置,也即横隔板的边沿与罐体1的内壁面之间留有安装间隙13。这样,安装间隙13可以方便横隔板的安装。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垂直于罐体1长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有横隔板的投影的边沿均相互重合。这样,分流盘的结构更加美观大方,并且分流盘在罐体1内的安装也更加方便。例如,横隔板为两个且分别为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均为圆盘形且直径相同。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横隔板的边沿与罐体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为a,其中,1mm≤a≤5mm。这样,上述安装间隙13的尺寸范围不仅可以满足横隔板的安装要求,还可以保证横隔板的隔热保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间隙13也可以选用其他数值,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制,其中,安装间隙13的大小可以根据饮水设备的具体型号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为了研究安装间隙13对于饮水设备的制冷能耗的影响,本发明分别测试了当横隔板直径与罐体1内壁直径相差为25mm和3mm(即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分别为12.5mm和1.5mm)时饮水设备的单日制冷能耗,并得到以下结果:
当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为12.5mm时,饮水机的能耗优化率在15%至20%之间;当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为1.5mm时,饮水机的能耗优化率在20%至25%之间。
综上可知,当横隔板直径与罐体1内壁直径相差较大时,其隔热保温效果较差,所以其制冷能耗降低效果不明显。
此外,为了研究安装间隙13对于饮水设备的放冷水量的影响,本发明分别测试了当横隔板直径与罐体1内壁直径相差为25mm和3mm(即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分别为12.5mm和1.5mm)时饮水设备的放冷水量,并得到以下结果:当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为12.5mm时,放冷水量在4900ml至5000ml之间;当横隔板边缘距离冷罐内壁距离为1.5mm时,放冷水量在5300ml至5400ml之间。
综上可知,当横隔板直径与罐体1内壁直径相差较大时,其导流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其整机放冷水评价测试的结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罐体1上设有冷水出水口14、温水出水口(图中未示出)和热罐连接口15,温水区11与温水出水口和热罐连接口15分别连通,冷水区12与冷水出水口14连通。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热罐连接口15设于罐体1的底部,支撑件23穿过冷水区12并连接热罐连接口15,支撑件23内设有供水通道231,供水通道231连通热罐连接口15。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水出水口14设于罐体1的底部,冷水出水口14内穿设有冷水出水管4,冷水区12的水通过冷水出水管4供应至冷水区12外。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包括如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冷罐,还包括热罐,热罐与热罐连接口15通过热罐连接管5连通。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以及本发明的饮水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并对两者进行对比以突出本发明的饮水设备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其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8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饮水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包括冷罐,冷罐内部设有单层分流盘001,单层分流盘001将冷罐内部分隔为温水区和冷水区。蒸发器003设在冷罐的外侧,并且蒸发器003略高于单层分流盘001设置。其中,为了实现温水区对冷水区的放水功能,单层分流盘001与冷罐内壁之间留出了较大的过流间隙002,温水区的水流通过过流间隙002进入冷水区以实现放水。
发明人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若冷水区的目标水温为2.6℃,则由于单层分流盘001的隔热效果较差,因此温水区的水温将会低至6.1℃,从而产生温水区无温水的问题。
综上可知,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具有以下缺陷:第一,冷罐内的温水区和冷水区串温严重,导致温水区内水温较低,从而无法实现出温水;第二,温水区与冷水区温差较大,导致温水区吸收冷量,从而导致制冷能耗较高、制冷开机时长较长以及制冷保温时长较短等问题;第三,单层分流盘001的导流效果较差,存在死水区,从而导致冷水出水量较小的问题。
下面介绍根据本发明的饮水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至图8所示,饮水设备包括热罐和冷罐,冷罐包括罐体1、分流盘和制冷部件3。
分流盘安装在罐体1内部的储水腔内并将储水腔分隔为温水区11和冷水区12,反流盘包括顶部横隔板21、底部横隔板22和支撑件23,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分别为圆盘形板件,支撑件23呈圆柱形,顶部横隔板21和底壁横隔板沿支撑件23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撑件23的第一端,支撑件23的第一端邻近储水腔的中部位置设置,支撑件23的第二端与罐体1底部的热罐连接口15连接。
顶部横隔板21的上表面与支撑件23的第一端齐平设置,顶部横隔板21设有入口槽211,入口槽211从支撑件23延伸至顶部横隔板21的边沿,入口槽211处设有第一导流板24,第一导流板24向下倾斜延伸并连接至底部横隔板22的上表面。
底部横隔板22包括第一横隔区222、第二横隔区223和导流区224,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均呈半圆形且通过导流区224连接,第一横隔区222位于第二横隔区223的上方,导流区224向下倾斜延伸。第一横隔区222和第二横隔区223之间还形成有出口槽221,出口槽221从支撑件23延伸至底部横隔板22的边沿。出口槽221处设有第二导流板25,第二导流板25向下倾斜延伸并伸出至冷水区12内。
顶部横隔板21、第一导流板24、底部横隔板22和第二导流板25共同限定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螺旋绕设于支撑件23。
顶部横隔板21的直径和底部横隔板22的直径大小相同,并且顶部横隔板21和底部横隔板22分别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13均为1.5mm。制冷部件3环绕罐体1的外周面设置,并且制冷部件3与第一横隔区222齐平。
罐体1的底部还设有与冷水区12连通的冷水出水口14,支撑件23内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供水通道231,供水通道231与热罐连接口15连通,热罐连接口15通过热罐连接管5与热罐连通。
发明人通过多次实验得出:若冷水区12的目标温度为2.6℃,则由于容纳空间20的过渡和缓冲作用,温水区11的水温将会大大提升,具体的,温水区11的水温可以达到13.2℃。
发明人通过多次实验,并对比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与本发明的饮水设备可以得到如下数据:对于制冷开机时长,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55.2min,而本发明的饮水设备则缩短至42.1min;对于制冷保温时长,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220.1min,而本发明的饮水设备则延长至252.69min;对于放冷水量,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100%,而本发明的饮水设备则增加至120%-140%之间;对于能耗优化率,相关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100%,而本发明的饮水设备则优化至至120%-140%之间。
综上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设备,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第一,解决了冷罐中温水和冷水严重串温,温水区11水温低,无法出温水的问题;第二,解决了温水区11水温低,吸收热量增加耗冷量,制冷耗电量大的问题;第三,解决了热罐进水水温过低的问题;第四,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冷罐内单层分流盘001导流效果差,冷水出水量小的问题。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3)

1.一种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
隔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面,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部横隔板和底部横隔板;
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顶部横隔板形成有入口槽,所述底部横隔板形成有出口槽,所述入口槽、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出口槽依次连通;
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过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隔板的邻近所述支撑件第一端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从所述入口槽的边沿倾斜延伸至所述底部横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槽处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朝向远离所述顶部横隔板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隔板、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底部横隔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共同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所述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隔板和所述底部横隔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中间横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槽从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顶部横隔板的外边沿;
和/或,所述出口槽从所述支撑件延伸至所述底部横隔板的外边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柱的靠近所述底部横隔板的一端。
11.一种饮水设备的冷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分流盘;
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冷水出水口、温水出水口和热罐连接口,所述罐体内设有储水腔;
所述分流盘设于所述罐体内以将所述储水腔分为温水区和冷水区,所述温水区与所述温水出水口和热罐连接口分别连通,所述冷水区与所述冷水出水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饮水设备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罐连接口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冷水区并连接所述热罐连接口,所述支撑件内设有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连通所述热罐连接口。
13.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冷罐;
热罐,所述热罐与所述罐体底部的热罐连接口连通。
CN202210188363.7A 2022-02-28 2022-02-28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Active CN114766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363.7A CN114766911B (zh) 2022-02-28 2022-02-28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363.7A CN114766911B (zh) 2022-02-28 2022-02-28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6911A CN114766911A (zh) 2022-07-22
CN114766911B true CN114766911B (zh) 2023-11-21

Family

ID=8242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8363.7A Active CN114766911B (zh) 2022-02-28 2022-02-28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691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0353A2 (en) * 2003-03-18 2004-09-22 ILLYCAFFE S.p.A. An electric coffee maker
CN2914956Y (zh) * 2006-05-12 2007-06-2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
CN201505017U (zh) * 2009-09-16 2010-06-1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的导流装置
CN104510349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饮水机水罐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105147118A (zh) * 2015-10-22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罐组件及压缩机制冷饮水机
CN208883521U (zh) * 2018-08-20 2019-05-21 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净水功能的饮水装置
CN209629471U (zh) * 2018-10-23 2019-11-15 宁夏北斗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用饮水机
CN210383644U (zh) * 2019-04-09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冷罐组件及饮水机
CN213097503U (zh) * 2020-08-31 2021-05-0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开水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0353A2 (en) * 2003-03-18 2004-09-22 ILLYCAFFE S.p.A. An electric coffee maker
CN2914956Y (zh) * 2006-05-12 2007-06-2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
CN201505017U (zh) * 2009-09-16 2010-06-1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的导流装置
CN104510349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饮水机水罐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105147118A (zh) * 2015-10-22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罐组件及压缩机制冷饮水机
CN208883521U (zh) * 2018-08-20 2019-05-21 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净水功能的饮水装置
CN209629471U (zh) * 2018-10-23 2019-11-15 宁夏北斗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用饮水机
CN210383644U (zh) * 2019-04-09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冷罐组件及饮水机
CN213097503U (zh) * 2020-08-31 2021-05-0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开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6911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19878A1 (en) Multilateral continuous uniform rapid cooling device of double cooling structure
KR101611305B1 (ko) 평판형 냉수조
JP2004278935A (ja) 蒸発器
CN110160284B (zh) 制冷设备
CN114766911B (zh)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CN114766918B (zh) 饮水设备的冷罐和饮水设备
CN217013581U (zh)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机
KR101501071B1 (ko) 정수기용 냉각장치
CN217013598U (zh) 饮水机的冷罐和饮水机
WO2023159605A1 (zh) 饮水设备的冷罐和饮水设备
WO2023159616A1 (zh) 分流盘、冷罐以及饮水设备
CN114557598B (zh) 供水设备
CN114766912B (zh) 供水设备
CN113639351A (zh) 湿帘布液器及蒸发冷却设备
CN217013605U (zh) 用于供水装置的导流组件及供水装置
CN113899134A (zh) 冰箱
CN217013596U (zh) 用于供水装置的导流组件及供水装置
US11137192B2 (en) Circulator for cooling mat
CN219243880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3747067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5200204A (zh)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空调器
CN117847933A (zh) 用于冰箱的蒸发皿及冰箱
CN219037295U (zh) 冰箱
CN219531268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冰箱
CN219433850U (zh) 电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