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5895A -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5895A
CN114765895A CN202110056540.1A CN202110056540A CN114765895A CN 114765895 A CN114765895 A CN 114765895A CN 202110056540 A CN202110056540 A CN 202110056540A CN 114765895 A CN114765895 A CN 114765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msg3
domain resource
frequency domain
ms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65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莹
罗禾佳
周建伟
李榕
王俊
宋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65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5895A/zh
Priority to EP22739151.3A priority patent/EP426680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2178 priority patent/WO20221522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改善现有NTN中,终端设备在进行Msg3初传时,只能传输一个Msg3,导致网络设备对Msg3进行译码的成功率较低,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失败或者成功接入的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该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Description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通信系统的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随机接入序列携带在第一消息(message1,Msg1)中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Msg1后,可以将随机接入响应携带在Msg2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Msg2后,可以将数据携带在Msg3中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Msg3后,可以将竞争判决结果携带在Msg4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竞争判决结果与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目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sg2调度Msg3;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sg2指示为Msg3分配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是基于一次传输分配的,即在初传过程中,只能传输一个Msg3。
在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由于终端设备初传只能传输一个Msg3,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时,可能会由于Msg3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无法满足成功译码的需求,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成功对Msg3进行译码,从而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失败。此时,若终端设备采用重传的方式重新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Msg3,由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传输时延较大,会大大延迟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能够改善现有NTN中,终端设备在进行Msg3初传的时候,只能传输一个Msg3,导致网络设备对Msg3进行译码的成功率较低,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失败或者成功接入的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并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该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基于第一方面,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数量N,可以在初传过程中根据该第一数量N发送N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包括第一数量N的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通过在Msg2中采用显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根据该显式的指示方式确定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量N位于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对现有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进行扩展,以显式的指示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显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的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的第一索引;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索引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基于Msg2中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的第一索引,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的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终端设备根据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根据Msg2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包括第一数量N的系统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三对应关系包括信号强度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三种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或者,根据接收到的系统消息,确定第一数量N;或者,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为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是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还是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进而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对Msg3进行重复或聚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K小于等于N;或者,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时域资源发送Msg3,为终端设备发送N个Msg3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Msg2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RRC信令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用于指示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发送Msg3,为终端设备发送N个Msg3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Msg2确定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RRC信令获取第二指示信息,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之后,方法还包括:当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否定应答NACK后,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M,并根据第一数量M重传M个Msg3。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NACK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第一数量M,在重传过程中根据该第一数量M发送M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重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包括第一MCS等级的第二消息Msg2;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并根据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第二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通过采用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的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可以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预设等级数;终端设备将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CS等级。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CS等级,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预设等级数;或者,终端设备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或者,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终端设备根据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等级数,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不予限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收发模块。收发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量N,并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初传过程为收发模块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行为功能,该通信装置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予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通信装置或者通信装置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可以用于支持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收发器可以用于获取第一数量N;并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和数据。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该收发器和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其中,第三方面中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行为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第三消息Msg3的第二消息Msg2;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的N个第三消息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消息;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的消息;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基于第四方面,网络设备通过在初传过程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N个Msg3,可以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量N的Msg2。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Msg2中采用显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根据该显式的指示方式确定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量N位于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对现有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进行扩展,以显式的指示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显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索引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基于Msg2中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的第一索引,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以使终端设备根据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以使终端设备根据Msg2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为在Msg2中采用隐式的指示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量N的系统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三对应关系包括信号强度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三种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量N的系统消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系统消息,确定第一数量N;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为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是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还是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进而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对Msg3进行重复或聚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K小于等于N;或者,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时域资源发送Msg3,为终端设备发送N个Msg3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sg2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第一指示信息,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的第二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发送Msg3,为终端设备发送N个Msg3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RRC信令。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sg2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第二指示信息,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N个Msg3译码失败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否定应答NACK,并接收终端设备在重传过程中重传的M个Msg3。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当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N个Msg3译码失败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NACK,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在重传过程中重传的M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重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第一MCS等级;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并根据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第二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数设备发送包括第一MCS等级的Msg2,可以使得终端设备采用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的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可以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MCS等级为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将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CS等级,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等级数;或者,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或者,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等级数,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不予限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收发模块。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第三消息Msg3的第二消息Msg2;并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的N个第三消息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消息;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的消息;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参考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行为功能,该通信装置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予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通信装置或者通信装置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可以用于支持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收发器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第三消息Msg3的第二消息Msg2;并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的N个第三消息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消息;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的消息;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和数据。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该收发器和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其中,第六方面中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中网络设备的行为功能。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或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位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位于所述通信装置之内。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能集成于一个器件中,即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以被集成在一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通信接口;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通信接口与逻辑电路耦合;逻辑电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当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其中,第七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或者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予赘述。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五方面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sg2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授权字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授权字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授权字段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域资源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域资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描述。
随机接入过程:即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初始通信连接的过程,如图1a所示,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essage1,Msg1)。
其中,Msg1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序列。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随机接入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包括随机接入序列的Msg1。
步骤1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
其中,Msg2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RAR的Msg2。
其中,Msg2可以包括Msg3对应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以调度Msg3。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时,通过Msg2为Msg3分配的时频资源是基于一次传输分配的,即在初传过程中,终端设备只能传输一个Msg3。
其中,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步骤1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在Msg2指示的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设备通过Msg2为Msg3分配的时频资源是基于一次传输分配的,所以终端设备在初传过程中,只能传输一个Msg3。
步骤1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
其中,Msg4可以包括竞争判决结果。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Msg3,根据竞争机制确定竞争判决结果,并通过PUSCH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竞争判决结果的Msg4。
步骤105、终端设备根据竞争判决结果与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路径传播引入的损耗较大。当终端设备在初传过程中传输一个Msg3时,由于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和天线增益有限,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后,可能会由于Msg3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较低,无法满足成功译码的需求,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成功对Msg3进行译码,从而导致终端设备接入失败。此时,若终端设备采用重传的方式重新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Msg3,由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传输时延较大,会大大延迟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其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数量N,并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该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数量N,可以在初传过程中根据该第一数量N发送N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可用于任一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又可以为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新空口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NR V2X)系统,还可以应用于LTE和5G混合组网的系统中,或者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非3GPP通信系统,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D2D、V2X、和IoT等通信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远距离通信场景中,如应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的卫星通信场景,或其他远距离通信场景等,不予限制。
下面以图1b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以通信系统为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通信系统为例,该NTN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其中,图1b中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网络设备的波束/小区覆盖范围内。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与网络设备进行空口通信。如:终端设备在UL方向上可以通过上行链路物理层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在DL方向上可以通过下行链路物理层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图1b中的终端设备(terminal)可以是支持新空口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空口接入NTN系统,并发起呼叫、上网等业务。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者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者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具体的,图1b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能力的车辆、智能网联车、有无人机对无人机(UAV toUAV,U2U)通信能力的无人机等等,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参照图1c,网络设备可以为搭载在飞行平台上的接入网设备,当接入网设备搭载在飞行平台上时,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为图1c所示的通信架构,如图1c所示,接入网设备与飞行平台同步移动,可以将接入网设备与飞行平台看作一个整体,此时,可以将飞行平台看做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描述为飞行平台工作在再生模式(regenerative),即飞行平台具备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另外,可以将飞行平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服务链路(service link),当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飞行平台时,飞行平台与飞行平台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
又一种示例中,参照图1d,网络设备可以为基于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布式地搭载在飞行平台上的接入网设备。当接入网设备基于DU分布式地搭载在飞行平台上时,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为图1d所示的通信架构,如图1d所示,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DU和接入网设备汇聚单元(central unit,CU),接入网设备DU可以搭载在飞行平台上,接入网设备CU可以设置在地面上,接入网设备DU与接入网设备CU之间可以通过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接口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DU与接入网设备CU建立通信连接。此时,可以将飞行平台看做部分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描述为飞行平台工作在再生模式,即飞行平台具备部分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另外,当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飞行平台时,飞行平台与飞行平台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可以将飞行平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服务链路,将飞行平台与接入网设备CU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馈电链路(feeder link)。需要说明的是,图1d中的通信架构可以看作是图1c所示的通信架构的一种特例,在图1d中,接入网设备CU也可以描述为关口站(gateway)、地面站等,不予限制。
再一种示例中,参照图1e,网络设备可以为飞行平台,图1e所示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飞行平台转发信号进行通信。具体的,飞行平台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G接口进行通信,飞行平台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的收/发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该TRP可以在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透传,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通信连接。此时,可以描述为飞行平台工作在透传模式(transparent)。另外,当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飞行平台时,飞行平台与飞行平台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可以将飞行平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服务链路,将飞行平台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称为馈电链路。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描述为关口站、地面站等,不予限制。
上述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控制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提供可靠的无线传输协议和数据加密协议等。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支持有线接入的设备,也可以为支持无线接入的设备。示例性的,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由多个5G-AN/5G-RAN节点组成。5G-AN/5G-RAN节点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基站(nodeB,NB)、增强型基站(enhancenodeB,eNB)、下一代基站(NR node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某种其它接入节点等。
上述飞行平台可以是卫星、无人机等飞行器。示例性的,飞行平台可以包括静止轨道卫星、非静止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无人飞行系统平台或高轨道卫星等,不予限制。
其中,低轨道和中轨道卫星可以有自己的运动轨迹,一般由多个卫星协作对固定区域提供通信。高轨道卫星一般处于静止状态,由一个或少数几个高轨道卫星为固定的区域提供通信。
由于卫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有其独有的优点,例如,可以提供更广的覆盖范围,且卫星不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外力的破坏,可以为海洋,森林等一些地面通信网络不能覆盖的地区提供通信服务,从而增强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例如,确保飞机,火车,以及这些交通上的终端设备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为通信系统提供更多数据传输的资源,提升网络速率。因此,同时支持地面与卫星的通信系统存在广覆盖,高可靠性,多连接,高吞吐量等优势。
另外,上述图1c至图1e中,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和数据网络(datanetwork,DN),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核心网设备与数据网络进行通信。
上述核心网设备可以用于将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给数据网络。具体的,核心网设备可以用于实现用户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用户安全认证、计费等业务。核心网设备可以由多个功能单元组成,示例性的,核心网设备可以分为控制面和数据面的功能实体。控制面的功能实体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管理单元(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单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数据面的功能实体可以包括用户面单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
其中,接入和移动管理单元,主要负责用户设备的接入认证、移动性管理、各个功能网元间的信令交互等工作,如:对用户的注册状态、用户的连接状态、用户注册入网、跟踪区更新、小区切换用户认证和密钥安全等进行管理。
其中,会话管理单元,还可以称为会话管理功能或者多播/组播业务管理功能(multicast/broadcast-service management function,MB-SMF)或者多播会话管理网元等,不予限制。会话管理网元主要用于实现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如:分组数据单元(packetdata unit,PDU)会话的建立、释放和更改等会话管理功能。
其中,用户面单元,还可以称为PDU会话锚点(PSF)、用户面功能或者多播/组播用户面功能(multicast/broadcast user plane fuction,MB-UPF)。用户面网元可以作为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上的锚点,主要用于完成用户面数据的路由转发等功能,如:与终端之间建立通道(即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在该通道上转发终端设备和DN之间的数据包以及负责对终端的数据报文过滤、数据转发、速率控制、生成计费信息、流量统计、安全窃听等。多播/组播(multicast/broadcast,MB)业务控制器(MB service controller),具有群组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业务公告等业务管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核心网设备除了包括上述单元外,还可以包括策略控制单元(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应用功能单元(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不予限制。
上述数据网络可以为向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运营商网络,如:可以为向终端设备提供IP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的运营商网络等。DN中可以部署有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该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具体实现时,图1b至图1e所示,如:各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均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2所示的部件。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200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也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图2所示,该通信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1,收发器202以及通信线路203。
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4。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4以及收发器2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203连接。
其中,处理器201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2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收发器2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收发器202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203,用于在通信装置2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2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2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2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2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2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2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2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2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2中的处理器2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200还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2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2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通信装置2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2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此外,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下面结合图1b至图1e所示通信系统,参照下述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进行描述,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b至图1e任一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b至图1e任一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网络设备。下述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均可以具备图2所示部件。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
其中,第一数量N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一至方式六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获取第一数量N。
方式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Msg2,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Msg2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PDSCH接收的消息。
可选的,网络设备对Msg2的比特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比特中的部分或全部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并将包括第一数量N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确定第一数量N。
示例性的,以网络设备将Msg2的比特扩展8比特为例,如图4中的(a)所示,该扩展的8比特可以位于上行授权字段,网络设备可以利用该扩展的8比特中的全部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并将如图4中的(a)所示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中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确定第一数量N。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00000000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1,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00000001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2,不予限制。
其中,如图4中的(a)所示,Msg2可以包括1比特的预留字段、12比特的定时提前命令字段、35比特的上行授权字段、16比特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字段。
其中,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配置信息,如图5所示,上行授权字段可以包括1比特的频率跳频标识字段、14比特或12比特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4比特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4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字段、3比特的PUSCH的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字段、1比特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请求字段、0比特或2比特的CPext信道接入字段、X比特的第一数量N字段;其中,X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用于无共享频谱信道接入的操作,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4比特,CPext信道接入字段为0比特;对于用于共享频谱信道接入的操作,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CPext信道接入字段为2比特。
又一种示例中,以网络设备将Msg2的比特扩展8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利用扩展的8比特中的部分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假设网络设备利用扩展的8比特中的2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如图4中的(b)所示,该2比特可以位于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即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为29比特,扩展的8比特中的另外6比特可以为预留比特。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如图4中的(b)所示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中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确定第一数量N。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00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1,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01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2,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10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3,在第一数量N对应的比特为11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4,不予限制。
其中,如图4中的(b)所示,Msg2可以包括1比特的预留字段、12比特的定时提前命令字段、29比特的上行授权字段、6比特的预留字段、16比特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字段。
其中,Msg2中的上行授权字段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配置信息,如图5所示,上行授权字段可以包括1比特的频率跳频标识字段、14比特或12比特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4比特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4比特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字段、3比特的PUSCH的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字段、1比特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请求字段、0比特或2比特的CPext信道接入字段、X比特的第一数量N字段;其中,X等于2。
方式二、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网络设备对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的比特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比特对应的第一索引指示第一数量N,并将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中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的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索引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例如,如下述表1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将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的比特由4比特扩展至5比特,即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的第一索引由1~16扩展为1~32。假设预设第一对应关系中,第一索引1~16对应的第一数量N为1,第一索引17对应的第一数量N为2,第一索引18对应的第一数量N为3,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索引为17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索引17,确定第一数量N为2。
其中,下述表1中,K2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相对于RAR信令的时隙位置,S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在该时隙下的符号起始点,L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占用的符号数量。或者,K2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相对于RAR信令的时隙位置,S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在该时隙下的符号起始点,L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符号数量。
表1
Figure BDA0002900833940000161
Figure BDA0002900833940000171
方式三、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
示例性的,当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确定第一数量N。
例如,以一个Msg3占用一个频域资源块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对应的比特为101000101100时,确定第一数量N为5。
又一种示例中,当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个起始位置确定第一数量N。
例如,以一个Msg3占用2个频域资源块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对应的比特为101010100000时,确定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分别为第0个频域资源块、第2个频域资源块、第4个频域资源块、第6个频域资源块,进而确定第一数量N为4。
方式四、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或广播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其中,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的高度、网络设备的经纬度、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中的一种或多种,不予限制。
另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或者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指示的一些公共的参数,如公共定时提前或者公共频率补偿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的指示信息。
例如,以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为例,假设第二对应关系如下述表2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仰角,确定第一数量N。
表2
网络设备类型 仰角 第一数量N
LEO600 <30度 2
LEO600 >=30度 1
LEO1200 <30度 4
LEO1200 >=30度,<50度 3
LEO1200 >=50度 2
GEO <30度 8
GEO >=30度,<50度 4
GEO >=50度 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类网络设备才可以采用相同的N或者不同的N,当采用不同的N时,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越小时,第一数量N可以越大,从而提高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同理,对于同一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远时,第一数量N可以越大。
方式五、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系统消息,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系统消息包括第一数量N。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在系统消息中,例如系统消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block 1,SIB1)中配置相应的小区或者波束级别公共参数,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设置Number Of Repetition-Msg3=2,3,4,5……,或者,Number Of Aggregation-Msg3=2,3,4,5……等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
其中,Number Of Repetition-Msg3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Number OfAggregation-Msg3可以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另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或者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指示的一些公共的参数,如公共定时提前或者公共频率补偿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系统消息确定第一数量N的指示信息。
方式六、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网络设备的信号,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网络设备的信号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任一下行信号,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
其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信号强度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其中,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等可以用于衡量信号强度的参数确定,不予限制。
例如,以第三对应关系为下述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
表3
信号强度 第一数量N
大于第三阈值 1
大于第二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2
大于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3
小于第一阈值 4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弱,第一数量N可以越大,从而提高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另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或者接收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指示的一些公共的参数,如公共定时提前或者公共频率补偿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信号确定第一数量N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的,当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后,如果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终端设备可以将Msg3重复N次。如果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聚合次数确定N个编码冗余版本的Msg3。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聚合次数N,从预设聚合次数与编码冗余版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聚合次数N对应的N个编码冗余版本。
例如,以聚合次数与编码冗余版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下述表4为例,当聚合次数为2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述表4,确定编码冗余版本为0的Msg3和编码冗余版本为2的Msg3。
表4
聚合次数 编码冗余版本
1 0
2 0、2
3 0、2、3
4 0、1、2、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聚合次数与编码冗余版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可替换的,终端设备根据聚合次数N,自行确定N个编码冗余版本的Msg3。
例如,以Msg3对应的编码冗余版本包括0、1、2、3为例,假设终端设备获取的聚合次数N为2,终端设备可以从Msg3的编码冗余版本中任意选择两个编码冗余版本的Msg3。
可选的,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
其中,第一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是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还是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如果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量N将Msg3重复N次;如果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量N确定N个编码冗余版本的Msg3。
例如,以第一标识信息为1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该1比特设置为0以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将该1比特设置为1以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将该1比特设置为1以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将该1比特设置为0以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不予限制。
可选的,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对Msg2的比特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比特中的部分或全部比特指示第一标识信息,并将包括第一标识信息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确定第一标识信息。
示例性的,以网络设备将Msg2的比特扩展多个比特,并利用扩展的多个比特中的Y比特指示第一标识信息为例,如图6所示,该Y比特可以位于上行授权字段,网络设备可以将包含如图6所示上行授权字段的Msg2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Msg2,确定第一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设备采用上述方式一所述的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时,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将Msg2中上行授权字段的比特扩展多个比特,以使上行授权字段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数量N和第一标识信息。当网络设备采用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六所述的方式指示第一数量N时,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上行授权字段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标识信息。
可替换的,第一标识信息位于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不予限制。
可替换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采用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标识信息。
可替换的,与上述采用第一标识信息不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方式一所述的方法对Msg2的比特进行扩展,利用扩展的比特中的部分或全部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当第一数量N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当第一数量N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例如,以网络设备采用2比特指示第一数量N为例,假设预设阈值为2,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数量N为1或2时,确定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在第一数量为3或4时,确定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阈值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可替换的,与上述采用第一标识信息或预设阈值,确定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还是指示聚合次数不同,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还是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也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预先协商的,不予限制。
步骤3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
其中,基于上述步骤301,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量N,确定N个Msg3,并在初传过程中,根据N个Msg3对应的时频资源将N个Msg3发送给网络设备。
其中;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对应的时域资源。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又一种示例中,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为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
其中,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可以通过与PUSCH映射类型、K2、S和L的对应关系,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第一索引可以为如下述表5所示的1~16,其中,K2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相对于RAR信令的时隙位置,S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在该时隙下的符号起始点,L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占用的符号数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索引,确定第一个Msg3的时域资源,并根据第一个Msg3的时域资源,采用上述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确定第2个、…、第N个Msg3的时域资源。
表5
第一索引 PUSCH映射类型 K<sub>2</sub> S L
1 Type A j 0 14
2 Type A j 0 12
3 Type A j 0 10
4 Type B j 2 10
5 Type B j 4 10
6 Type B j 4 8
7 Type B j 4 6
8 Type A j+1 0 14
9 Type A j+1 0 12
10 Type A j+1 0 10
11 Type A j+2 0 14
12 Type A j+2 0 12
13 Type A j+2 0 10
14 Type B j 8 6
15 Type A j+3 0 14
16 Type A j+3 0 10
又一种示例中,第一索引还可以为如上述表1所示的1~32,其中,K2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相对于RAR信令的时隙位置,S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个Msg3在该时隙下的符号起始点,L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符号数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索引,确定第一个Msg3相对于RAR信令的时隙位置、以及第一个Msg3在该时隙下的符号起始点,并根据第一数量N和L,确定每个Msg3占用的符号数量,从而确定第一个Msg3的时域资源,并根据第一个Msg3的时域资源,采用上述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确定第2个、…、第N个Msg3的时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索引对应的K2,将n+K2+Δ确定为距离接收RAR所在的时隙n与发送Msg3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时隙间隔,其中,K2的取值j,以及Δ与子载波间隔相关。
可替换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RRC信令,根据该RRC信令,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小区或者波束级别的广播消息直接配置第一个Msg3的时域资源,以使终端设备根据上述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确定第2个、…、第N个Msg3的时域资源。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小区或者波束级别的广播消息直接配置N个Msg3的时域资源,不予限制。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为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
示例性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采用位图的方式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
例如,以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设置为100001100001,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包括第1、6、7、12个频域资源块。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数量N与网络设备指示的频域资源块数量不匹配时,终端设备可以将N个Msg3放置在网络设备指示的频域资源块上。
例如,以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数量N为4,且网络设备指示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00001101001,则终端设备可以将4个Msg3放置在第1、6、7、9、12个频域资源块上。
又例如,以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设置为100001000000,指示一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包括第1、6个频域资源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每个Msg3占用两个频域资源块,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量为N时,终端设备可以从未被占用的频域资源块中,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或者从后往前的顺序,或者任意,选取(N-1)*2个频域资源块,将选取的频域资源块确定为其余N-1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
又一种示例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
例如,以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设置为110000000000,指示第一个Msg3的起始位置为第一个频域资源块,且第一个Msg3占用两个频域资源块。终端设备接收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后,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量为N时,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频域资源块的下一个频域资源块开始,选取(N-1)*2个频域资源块,将选取的频域资源块确定为其余N-1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
又例如,以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设置为101010100000,指示N个Msg3的起始位置依次为第1个频域资源块、第3个频域资源块、第5个频域资源块、第7个频域资源块,且每个Msg3占用两个频域资源块。
又一种示例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可以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例如,以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为1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设置为101000000000,以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为1010,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配置规则确定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为101010101010。
可替换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RRC信令,根据该RRC信令,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小区或者波束级别的广播消息直接配置N个Msg3的频域资源,不予限制。
基于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RRC信令(包括广播消息)是在数据信道传输的,时频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网络设备通过将所有的或者部分的Msg3对应的时频资源通过RRC信令进行指示,能够有效的支持各种传输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不予限制。
例如,当第一数量N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时域扩展的方式,或者采用频域扩展的方式确定N个Msg3对应的时频资源;当第一数量N大于预设阈值时,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时域扩展与频域扩展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Msg3的传输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
其中,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时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或者,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频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或者,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时域扩展和频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
例如,以第二标识信息为2比特为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该2比特设置为00,以指示终端设备采用时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将该2比特设置为01,以指示终端设备采用频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将该2比特设置为10,以指示终端设备采用时域扩展和频域扩展的方式发送N个Msg3。
可选的,网络设备采用广播的方式将第二标识信息携带在广播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基于上述步骤30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量N确定N个Msg3,并在初传过程中根据N个Msg3的时频资源将N个Msg3发送给网络设备。
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数量N,可以在初传过程中根据该第一数量N发送N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03、网络设备对N个Msg3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成功,则执行下述步骤304和步骤305,否则,执行下述步骤306至步骤308。
步骤3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
步骤305、终端设备根据Msg4与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对步骤304和步骤305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1a中对步骤104和步骤105的描述,不予赘述。
步骤306、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否定应答NACK。
步骤307、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M。
其中,第一数量M可以与第一数量N相同,也可以不同,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与上述步骤301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类似,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四至方式六中的任意一种确定第一数量M。
例如,以终端设备采用方式五获取第一数量M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在系统消息中,例如系统消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SIB1)中配置相应的小区或者波束级别公共参数,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设置Number Of Repetition-Msg3=2,3,4,5……,或者,Number Of Aggregation-Msg3=2,3,4,5……等用于指示第一数量M。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系统消息中同时指示第一数量N和第一数量M,当终端设备进行初传时,根据第一数量N进行初传,当终端设备需要进行重传时,根据第一数量M进行重传,不予限制。
步骤308、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M,向网络设备重传M个Msg3。
其中,对步骤307与步骤308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对步骤301和步骤302的描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7和步骤308也可以不用在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的基础上执行,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初传过程中传输一个Msg3,在重传过程中根据第一数量M,向网络设备重传M个Msg3。
终端设备也可以不用在初传过程中传输N个Msg3的基础上执行。
基于上述图10所示的方法,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NACK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第一数量M,在重传过程中根据该第一数量M发送M个Msg3,提高网络设备对在重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图3或图10所示的方法,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在初传过程或重传过程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时,可以通过降低MCS等级,以提高网络设备对在初传过程中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具体的,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01、终端设备获取Msg2。
其中,Msg2包括第一MCS等级。
步骤11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
其中,第二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预设等级数,将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CS等级。
例如,以Msg2中MCS字段对应的比特为1111为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MCS等级为16,假设预设等级数为4,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MCS等级为16-4=12。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设等级数。
又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
其中,第四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等级数的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其中,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的高度、网络设备的经纬度、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中的一种或多种,不予限制。
例如,以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为例,假设第四对应关系如下述表6所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四对应关系和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仰角,确定预设等级数。
表6
网络设备类型 仰角 预设等级数
LEO600 <30度 2
LEO600 >=30度 1
LEO1200 <30度 4
LEO1200 >=30度,<50度 3
LEO1200 >=50度 2
GEO <30度 8
GEO >=30度,<50度 4
GEO >=50度 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仰角越小时,预设等级数可以越大,从而提高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同理,对于同一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越远时,预设等级数可以越大。
又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根据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其中,网络设备的信号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任一下行信号,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信号,不予限制。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五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其中,第五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信号强度与预设等级数的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先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RRC信令、MAC CE信令或DCI信令等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不予限制。
其中,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RSRQ)、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等可以用于衡量信号强度的参数确定,不予限制。
例如,以第五对应关系为下述表7所示的对应关系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五对应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表7
信号强度 预设等级数
大于第三阈值 1
大于第二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2
大于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3
小于第一阈值 4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网络设备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弱,预设等级数可以越大,从而提高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步骤1103、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等级,发送Msg3。
基于上述图11所述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采用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的第二MCS等级,发送Msg3,可以提高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Msg3的译码成功率,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成功率,降低终端设备的接入时延,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101至步骤1103也可以单独使用,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初传过程中根据第二MCS等级传输一个Msg3,在重传过程中根据第二MCS等级传输一个Msg3,不予限制。
可替换的,与上述图11所示的第二MCS等级不同,可以对通信协议规定的MCS表进行改写,即引入新的MCS表,针对Msg3或者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数据传输,例如接入后不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的数据传输,该类数据传输由于没有用户的反馈所以需要保证其传输可靠性。对于Msg3由于涉及到终端设备的接入延迟,同样需要增强。针对MCS字段指示的参数,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引入的新的MCS表与现有通信协议规定的MCS表可以是有相同的目标误块率(blockerror rate,BLER),也可以是有不同的目标BLER,例如以现有MCS对应的BLER在0.1,0.00001为例,可以采用如下述表8所示的MCS表,该MCS表对应的BLER可以在0.1,0.00001之间,当涉及特定类型的数据传输,例如Msg3时,可以直接对应新的MCS表。
表8
Figure BDA0002900833940000261
Figure BDA0002900833940000271
进一步的,对于IoT通信场景,网络设备可以将一个小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基于IoT覆盖等级参数,根据损耗划分为多个覆盖等级,不同的覆盖等级对应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基于上述图3至图11所示的方法,在不同的覆盖等级下采用不同的方式传输Msg3。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传输增强可以不限于Msg3传输,还可以是其他的数据传输,例如,接入后的数据传输,ACK/NACK的反馈传输等上行数据传输增强,不予限制。
上述主要从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各个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12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201和处理模块1202。示例性地,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终端设备120是终端设备时,收发模块120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12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当终端设备120是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12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12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当终端设备12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12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12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2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处理模块12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或者,称为处理电路)实现。
例如,收发模块1201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1202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收发模块1201,用于获取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根据第一数量N发送N个Msg3;初传过程为终端设备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Msg2包括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量N位于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1202;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Msg2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索引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Msg2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消息;其中,系统消息包括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三对应关系包括信号强度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K小于等于N;或者,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RRC信令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当收发模块1201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否定应答NACK后,获取第一数量M,并根据第一数量M重传M个Msg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2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Msg2包括第一MCS等级;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其中,第二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根据第二MCS等级,发送N个Msg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预设等级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将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CS等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预设等级数;或者,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或者,收发模块12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根据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2中的收发模块1201可以由收发器代替,该收发器可以集成收发模块1201的功能;处理模块1202可以由处理器代替,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处理模块1202的功能。进一步的,图12所示终端设备1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当收发模块1201由收发器代替,处理模块1202由处理器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120可以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3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301和处理模块1302。示例性地,网络设备13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网络设备130是网络设备时,收发模块130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当网络设备130是具有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13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当网络设备13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13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13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3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处理模块13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或者,称为处理电路)实现。
例如,收发模块1301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1302可以用于执行图3-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收发模块13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第三消息Msg3的第二消息Msg2;并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的N个第三消息Msg3;其中,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301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消息;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收发模块1301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的消息;初传过程为收发模块1301首次发送Msg3的过程。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量N的Msg2。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数量N位于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索引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以使终端设备根据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第一数量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数量N的系统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数量N;其中,第三对应关系包括信号强度与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Msg3的聚合次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 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K小于等于N;或者,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K小于等于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的第二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或者,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的RRC信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130还包括处理模块1302,处理模块1302,用于对接收到的N个Msg3进行译码,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当处理模块1302对接收到的N个Msg3译码失败后,向终端设备发送否定应答NACK,并接收终端设备在重传过程中重传的M个Msg3。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sg2包括第一MCS等级;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并根据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Msg3;第二MCS等级小于第一MCS等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MCS等级为第一MCS等级与预设等级数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预设等级数;或者,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设等级数;或者,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以使终端设备根据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预设等级数。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3中的收发模块1301可以由收发器代替,该收发器可以集成收发模块1301的功能;处理模块1302可以由处理器代替,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处理模块1302的功能。进一步的,图13所示网络设备13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当收发模块1301由收发器代替,处理模块1302由处理器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30可以为图2所示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9)

1.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所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所述Msg3;其中,所述初传过程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发送所述Msg3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所述第一数量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N位于所述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所述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索引与所述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所述频域资源块的长度;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数量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量N,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所述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所述Msg3的聚合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位于第二消息Msg2、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ACCE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中第一个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所在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起始OFDM符号,所述K小于等于所述N;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第K个Msg3的起始OFDM符号确定为第K-1个Msg3占用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所述K小于等于所述N。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Msg3中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消息Msg2中的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所述频域资源块的长度;或者,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每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的配置规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其中,所述RRC信令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所述N个Msg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否定应答NACK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数量M,并根据所述第一数量M重传M个所述Msg3。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所述N个Msg3,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第一MCS等级;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CS等级,确定第二MCS等级;其中,所述第二MCS等级小于所述第一MCS等级;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等级,在初传过程中发送所述N个Msg3。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CS等级,确定所述第二MCS等级,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预设等级数;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MCS等级与所述预设等级数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第二MCS等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预设等级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预设等级数;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预设等级数;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信号;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预设等级数。
21.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重复次数;或者,所述第一数量N用于指示第三消息Msg3的聚合次数;所述Msg3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消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量N,在初传过程中发送N个所述Msg3;其中,所述初传过程为所述收发模块首次发送所述Msg3的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所述第一数量N。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量N位于所述Msg2的上行授权字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所述PUSCH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括第一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Msg3占用的时域资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索引与所述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二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为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的消息;所述Msg2包括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占用的频域资源块的位置;或者,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用于指示所述N个Msg3对应的频域资源块的起始位置和所述频域资源块的长度;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USCH频域资源分配字段,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量N;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数量N的对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系统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数量N。
28.一种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或指令时,使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当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
CN202110056540.1A 2021-01-15 2021-01-15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765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540.1A CN114765895A (zh) 2021-01-15 2021-01-15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EP22739151.3A EP4266808A4 (en) 2021-01-15 2022-01-14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TERRESTRIAL NETWORK (NTN)
PCT/CN2022/072178 WO2022152276A1 (zh) 2021-01-15 2022-01-14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540.1A CN114765895A (zh) 2021-01-15 2021-01-15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5895A true CN114765895A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6540.1A Pending CN114765895A (zh) 2021-01-15 2021-01-15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66808A4 (zh)
CN (1) CN114765895A (zh)
WO (1) WO2022152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3974A (zh) * 2022-09-23 2024-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956390A (zh) * 2022-09-26 2023-04-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芯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496B (zh) * 2013-08-09 2018-07-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环境中发送Msg3消息的方法
CN105794297B (zh) * 2013-12-05 2019-03-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用于会聚增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1995B (zh) * 2014-01-29 2018-05-01 阿尔卡特朗讯 控制重复等级测量报告的发送以增强覆盖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98713A1 (ko) * 2017-11-15 2019-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절차에서 빠른 데이터 전송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952255B2 (en) * 2018-05-04 2021-03-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SCH transmission using an aggregation factor
WO2019216818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message 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s
WO2022027383A1 (zh) * 2020-08-05 2022-02-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0558B (zh) * 2020-08-07 2022-01-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66808A4 (en) 2024-05-01
EP4266808A1 (en) 2023-10-25
WO2022152276A1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0396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ci in nr v2x
US20220386252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n basi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r v2x, and synchronization
US119095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nodes use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202176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nr v2x
KR102525038B1 (ko) Nr v2x에서 전송 블록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8819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DI value on SCI in NR V2X
WO2022152276A1 (zh) 适用于非陆地通信网络ntn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2040049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n basi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r v2x
US2022040765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nr v2x
KR20230022945A (ko) Nr v2x에서 보조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2371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542004B1 (ko) Nr v2x에서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24592A (ko) Nr v2x에서 전송 단말의 모드 1 동작을 고려한 sl drx 동작 방법
KR20230030647A (ko) Nr v2x에서 rsrp 값을 기반으로 사이드링크 전송 자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08702A (ko) Nr v2x에서 자원 예약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128370A (ko) Nr v2x에서 혼잡 제어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92892A (ko) Nr v2x에서 사이드링크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016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301568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198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harq process in nr v2x
KR102525495B1 (ko) Nr v2x에서 재전송 자원을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8773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08867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모빌리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39611A (ko) 데이터 비활성 타이머를 기반으로 중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90637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