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197A - 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63197A CN114763197A CN202210011176.1A CN202210011176A CN114763197A CN 114763197 A CN114763197 A CN 114763197A CN 202210011176 A CN202210011176 A CN 202210011176A CN 114763197 A CN114763197 A CN 1147631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wall
- transverse wall
- wall
- plate
- aircr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06—Frames; Stringers; Longerons ; Fuselage sections
- B64C1/10—Bulk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n aircraf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8—Fl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6—Fairings movable in conjunction with undercarriage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26—Attaching the wing or tail units or stabilising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2—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sideways
- B64C2025/125—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sideways into the fuselage, e.g. main landing gear pivotally retracting into or extending out of the fusel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主起落架以及主起落架舱(34)的飞行器,该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的两侧容纳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该主起落架舱(34)包括后横向壁(36)、前横向壁(38)以及基本垂直于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的底壁(40),其特征在于,该主起落架舱(34)包括至少一个支柱(56,58),其连接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和底壁(40),并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加强主起落架舱舱飞行器。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飞行器10包括一个在前尖14和后尖16之间延伸的机身12,以及设置在机身12两侧并通过中央翼盒20连接至机身的机翼18。
在后文的描述中,当飞行器10位于地面上时,飞行器10的纵向轴线22对应于水平轴线,该纵向轴线从飞行器10的前尖14延伸到后尖16。纵向方向是指与纵向轴线22平行的方向。纵向平面是指与纵向轴线22平行的平面。竖直中线平面是由纵向轴线22所通过的竖直平面。横向平面是垂直于纵向轴线22的平面。
飞行器10包括定位于前尖14附近的前起落架24以及定位于机身12两侧位于中央翼盒20后方的两个主起落架26。每个前或主起落架24、26均被构造为能够占据展开位置和收缩状态,如图1所示,在展开位置中,每个前或主起落架均定位于起落架舱外部,并且如图4所示,在收缩状态中,每个前或主起落架均位于起落架舱内部。
如图2至图4所示,机身12包括主起落架舱28,其定位于中央翼盒20后方并被构造为能够接收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26。该主起落架舱28包括后横向壁30.1、前横向壁30.2以及底壁30.3。这些壁中的某些,特别是后横向壁30.1和底壁30.3,在位于机身12内部和主起落架舱28外部的第一加压区与位于主起落架舱28内部的第二未加压区之间形成密封屏障。由于这种压力差,底壁30.3倾向于朝主起落架舱28的内部弯曲,如图4所示。为了限制这种变形,底壁30.3被加固并且包括彼此平行的多个纵向梁32,这些纵向梁与纵向方向平行定向并且从后横向壁30.1延伸直到前横向壁30.2。
在后文中,主起落架舱的内部对应于第二未加压区。起落架舱的外部尤其对应于第一加压区。壁的内侧面对应于壁中朝主起落架舱内部定向的面且壁的外侧面对应于壁中朝主起落架舱的外部定向的面。
为了加强底壁30.3的硬度,一个解决方案是提供大量的纵向梁。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其导致了机载重量增加,这倾向于损害飞行器的性能。此外,尽管有大量的纵向梁32,但由于底壁30.3的长度(沿纵向方向测取的尺寸),其仍倾向于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中的全部或部分。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其包括两个主起落架以及主起落架舱,该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两侧接收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该主起落架舱包括后横向壁、与后横向壁大致平行的前横向壁、以及底壁,底壁与前和后横向壁及竖直中线平面基本垂直,该底壁有连接至后横向壁的后边缘以及连接至前横向壁的前边缘。
根据本发明,主起落架舱包括至少一个支柱,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通过第一接头连接至设置于后横向壁和前横向壁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锚固点,第二端通过第二接头连至设置于底壁上的第二锚固点,每个支柱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并与前边缘或后边缘间隔开。
支柱使得得以限制主起落架舱的底壁的变形。
根据另一特征,主起落架舱包括连接后横向壁和底壁的后支柱以及连接前横向壁和底壁的前支柱。
根据另一特征,底壁的后边缘和前边缘间隔一定长度,并且对于每个支柱,第二锚固点与底壁的后边缘或前边缘间隔开对应于长度的四分之一的距离。
根据另一特征,第一锚固点和第二锚固点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第一垫板的第一部分,该第一垫板压抵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内侧面,以及具有第二垫板的第二部分,该第二垫板压抵在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外侧面,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通过穿过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而彼此连接。
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连接至设置于后横向壁或底壁上并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的两侧的两根梁。
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一板,其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以及后横向壁或底壁,连接至梁和后横向壁或底壁。
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垫板,其压抵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外侧面并通过穿过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连接至第一部分的第一垫板。
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加强肋,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一板和第二垫板,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根据另一特征,第一锚固点和第二锚固点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包括第二板以及第三垫板,该第二板压抵第二部分的第一板并连接至该第一板,该第三垫板压抵后横向壁或底壁并通过穿过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连接至第一部分的第一垫板。
根据另一特征,第三部分加强肋,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二板和第三垫板,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根据另一特征,每个接头均包括具有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的枢转轴线的枢转接头及球头接头。
附图说明
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对本发明的描述中变得明显,这些描述仅以示例方式给出并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飞行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可见的飞行器的机身的一部分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的空主起落架舱的透视图,
-图4是图3中可见的主起落架舱的纵向横截面图,显示了底壁的变形,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起落架舱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起落架舱的横向横截面图,
-图7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第一视角看的图5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图8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第二视角看的图7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图9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7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图10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5中可见的前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图11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视角看的图10中可见的前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图12是主起落架舱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显示了图5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二锚固点,以及
-图13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12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二锚固点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
根据图5和图6中可见的实施例,主起落架舱34包括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后横向壁36、大致平行于后横向壁36的前横向壁38、以及底壁40,底壁40基本垂直于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以及竖直中线平面PMV。底壁40以相对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对称的方式定位。前横向壁38可以形成中央翼盒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主起落架舱34限定了第一区域Z1,其被构造为能够在两个主起落架42.1、42.2处于收缩状态时容纳该两个主起落架,该两个主起落架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底壁40,以及可选地后横向壁和前横向壁36、38中的至少一个,将未加压的第一区域Z1与加压的第二区域Z2分隔开,该第二区域位于机身内部以及主起落架舱34的外部。根据一种构造,底壁40和后横向壁36将未加压的第一区域Z1与加压的第二区域Z2分隔开并形成密封屏障。
后横向壁36包括连接至底壁40的上侧36.1以及与底壁40间隔开的下侧36.2。前横向壁38包括连接至底壁40的上侧38.1以及与底壁40间隔开的下侧38.2。底壁40包括连接至后横向壁36的上侧36.1的后边缘40.1以及连接至前横向壁38的上侧38.1的前边缘40.2。底壁40具有将后边缘40.1和前边缘40.2间隔开的长度L,该长度是沿平行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测量得到的尺寸。
后横向壁36包括朝主起落架舱34的第一区域Z1定向的内侧面F36以及与内侧面F36相对的外侧面F36'。前横向壁38包括朝主起落架舱34的第一区域Z1定向的内侧面F38以及与内侧面F38相对的外侧面F38'。底壁40包括朝主起落架舱34的第一区域Z1定向的内侧面F40以及与内侧面F40相对的外侧面F40'。
根据图7中可见的构造,后横向壁36被加强并且包括以相对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对称的方式定位的竖直梁44、44'。每个竖直梁44、44'均具有呈I形的横截面均并且具有腹板46,该腹板定位于平行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平面上,并还具有与腹板46垂直的两个垫板48,该两个垫板以相对于腹板46对称的方式定位于腹板46的每个端部处,垫板48中的一个压抵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后横向壁36包括右边和左边的两个竖直梁44、44',该两个竖直两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本发明对于垂直梁44、44'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的难怪上个月。
根据图6和图12中可见的构造,底壁40被加强并且包括纵向梁50,这些纵向梁平行于纵向方向、以相对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对称的方式定位。这些纵向梁50分布在底壁40的整个宽度上(沿横向方向测量得到的尺寸)。每个纵向梁50均具有呈I形的横截面并具有腹板52,该腹板定位于平行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平面上,并且还具有与腹板52垂直的两个垫板54,该两个垫板以相对于腹板52对称的方式定位于腹板的两个端部处,垫板54中的一个压抵底壁40的外侧面F40'。底壁40可以被制造为单件或者被制造为多个并列的部分,其中每对纵向加强件50之间设置一个并列部分。本发明对于纵向梁50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的描述。
底壁40包括左右至少两个纵向梁50.1、50.2,其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并且最靠近该竖直中线平面PMV。
对于后横向壁36、38、底壁40、纵向梁44、44'、纵向梁50、50.1、50.2以及主起落架42.1、42.2均未做进一步描述,这是由于其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主起落架舱34包括至少一个支柱56、58,其连接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和底壁40,并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且与前边缘40.1或后边缘40.2间隔开。根据一种构造,主起落架舱34包括连接后横向壁36和底壁40的后支柱56。根据另一构造,主起落架舱34包括连接后横向壁36和底壁40的后支柱56、以及连接前横向壁38和底壁40的前支柱58,后支柱56和前支柱58大致定位在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每个支柱56、58均使得得以限制底壁40在底壁40的两侧出现较大压力差的情况下发生变形。
每个后支柱56或前支柱58均包括第一端56.1、58.1以及第二端56.2、58.2,第一端56.1、58.1通过第一接头60、62连接至设置于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上的第一锚固点64、66,第二端56.2、58.2通过第二接头68连接至设置于底壁40上的第二锚固点70。
后支柱56的第一锚固点64定位成靠近后横向壁36的下侧36.2。前支柱58的第一锚固点66定位成靠近前横向壁38的下侧38.2。
对于每个后支柱56或前支柱58,第二锚固点70与底壁40的后40.1或前边缘40.2间隔开一定距离L/4,该距离对应于底壁40的长度L的约四分之一或略低于长度L的四分之一。第二锚固点70的这种定位允许优化对底壁40的加强。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锚固点64连接至后横向壁36的竖直梁44、44',以确保在后支柱56与后横向壁36之间实现更好的载荷传递。
根据一种构造,后支柱56的第一锚固点64包括第一部分76及至少一个第二部分78,第一部分76也被称为连杆接头,其定位为抵靠后横向壁36的内侧面F36,第二部分78也被称为加强肋,其定位为抵靠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
第一部分76包括腹板76.1以及第一垫板76.2,该第一垫板压抵后横向壁36的内侧面F36。第二部分78包括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和后横向壁36的第一板78.1,该第一板具有与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和垂直梁44、44'的腹板46邻接的三侧,第二部分还包括第二垫板78.2,其设置于第一板78.1的一侧处并压抵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第一部分76的第一垫板76.2和第二部分78的第二垫板78.2通过螺钉、铆钉或穿过后横向壁36的任何其他类似的联接部件彼此连接。
第二部分78包括翼片78.3,其设置于第一板78.1的两侧并压抵竖直梁44、44'的腹板46。这些翼片78.3通过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类似的联接元件连接至竖直梁44、44'的腹板46。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部分78包括加强肋78.4,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一板78.1和第二垫板78.2,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根据一种构造,后支柱56的第一锚固点64包括第三部分80,也被称为对置接头,其被定位为抵靠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该第三部分包括第二板80.1以及第三垫板80.2,第二板80.1压抵第二部分78的第一板78.1并通过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联接至该第一板78.1,第三垫板80.2压抵后横向壁36的外侧面F36'并通过螺钉、铆钉或穿过后横向壁36的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连接至第一部分76的第一垫板76.2。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三部分80包括加强肋80.3,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二板80.1和第三垫板80.2,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根据一种构造,前支柱58的第一锚固点66包括第一部分8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部分84。第一部分82也被称为连杆接头,其定位为抵靠前横向壁38的内侧面F38。第二部分84也被称为对置接头,其定位为抵靠前横向壁38的外侧面F38'。
第一部分82包括腹板82.1和第一垫板82.2,该第一垫板压抵前横向壁38的内侧面F38。第二部分84包括第二垫板84.1以及第三垫板84.2,第二垫板84.1压抵前横向壁38的外侧面F38'。第三垫板84.2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和前横向壁38,并压抵前横向壁38的加强件85,且通过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连接至该加强件。根据一种构造,加强件85是中央翼盒的角部。第一部分82和第二部分84的第一垫板82.2和第二垫板84.2通过螺钉、铆钉或穿过前横向壁38的类似的联接部件彼此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部分84包括加强肋84.3,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二垫板84.1和第三垫板84.2、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第二锚固点70均连接至底壁40的纵向梁50.1、50.2,以确保后支柱56或前支柱58与底壁40之间的更好载荷传递。
根据一种构造,每个第二锚固点70均包括第一部分8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部分88,第一部分86也被称为连杆接头,其定位为抵靠底壁40的内侧面F40,第二部分88也被称为加强肋,其定位为抵靠底壁40的外侧面F40'。
第一部分86包括腹板86.1以及第一垫板86.2,该第一垫板压抵底壁40的内侧面F40。第二部分88包括第一板88.1,其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和底壁40,该第一板具有三侧,该三侧与底壁40的外侧面F40'和纵向梁50.1、50.2'的腹板52邻接。第二部分88还包括第二垫板88.2,其设置在第一板88.1的三侧中的一侧处,并压抵底壁40的外侧面F40'。纵向梁50.1、50.2的腹板52包括通过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连接至第二部分88的第一板88.1的翼片90、90'。第二部分88和纵向梁50.1、50.2之间的联接不限制于本实施例的描述。
第一部分86和第二部分88的第一垫板86.2和第二垫板88.2通过螺钉、铆钉或穿过底壁40并联接至底壁的任何其他类似联接部件彼此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部分88包括加强肋,其呈三角形、连接第一板和第二垫板、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根据一种构造,每个第二锚固点70均包括第三部分92,也称为对置接头,其定位为抵靠底壁40的外侧面F40'。该第三部分92包括第二板92.1以及第三垫板92.2。第二板92.1压抵第二部分88的第一板88.1并通过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连接至该第一板88.1。第三垫板92.2压抵底壁40的外侧面F40',第一部分86和第三部分92的第一垫板86.2和第三垫板92.2通过螺钉、铆钉或穿过底壁40的任何其他类似联接元件连接。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三部分92包括加强肋92.3,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二板92.1和第三垫板92.2,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无论实施例如何,至少一个锚固点64、66、70包括第一部分76、82、86,其具有第一垫板76.2、82.2、86.2,该第一垫板压抵主起落架舱34的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或底壁40的内侧面F36、F38、F40,并且至少一个锚固点64、66、70包括第二部分78、84、88,其具有第二垫板78.2、84.2、88.2,该第二垫板压抵主起落架舱34的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或底壁40的外侧面F36'、F38'、F40'。第一垫板76.2、82.2、86.2和第二垫板78.2、84.2、88.2通过穿过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或底壁40的部件彼此连接。这种构造允许确保每个锚固点64、66、70处的良好密封。
当后横向壁36或底壁包括设置在竖直中线平面PMV两侧的两个梁44、44'、50.1、50.2时,第二部分78、88包括连接至两个梁44、44'、50.1、50.2的、垂直于第二垫板78.2、88.2的第一板78.1、88.1。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接头60、62、68均包括枢转接头和/或球头接头94,其具有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枢转轴线。根据一种构造,第一端56.1、58.1和第二端56.2、58.2各自包括叉形接头,其具有两个分叉部,该两个分叉部平行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并且彼此略微间隔开,该两个分叉部被构造为能够在其间容纳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锚固点60、62、68中的一个的腹板76.1、82.1、86.1,并且定位在竖直中线平面PMV中。对于每个枢转接头,叉形接头的每个分叉部以及腹板均包括孔口,这些孔口在工作时对准并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圆柱形的枢转轴线。有利地,枢转接头94包括球头接头。这种构造允许补偿不同锚固点60、62、68的腹板76.1、82.1、86.1之间的对准误差。
Claims (11)
1.一种飞行器,包括两个主起落架(42.1,42.2)以及主起落架舱(34),所述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容纳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两个主起落架(42.1,42.2),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后横向壁(36)、与所述后横向壁(36)大致平行的前横向壁(38)以及底壁(40),所述底壁(40)基本垂直于所述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以及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所述底壁(40)具有连接至所述后横向壁(36)的后边缘(40.1)以及连接至所述前横向壁(38)的前边缘(40.2),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至少一个支柱(56,58),所述至少一个支柱具有第一端(56.1,58.1)以及第二端(56.2,58.2),所述第一端(56.1,58.1)通过第一接头(60,62)连接至设置于所述后横向壁(36)和所述前横向壁(38)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锚固点(64,66),所述第二端(56.2,58.2)通过第二接头(68)连接至设置于所述底壁(40)上的第二锚固点(70),每个支柱(56,58)均大致定位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中,并且与所述前边缘(40.2)或后边缘(40.1)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连接所述后横向壁(36)和所述底壁(40)的后支柱(56)以及连接所述前横向壁(38)和所述底壁(40)的前支柱(5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40)的所述后边缘(40.1)和所述前边缘(40.2)间隔开长度L,并且,对于每个支柱(56,58),所述第二锚固点(70)与所述底壁(40)的所述后边缘(40.1)或所述前边缘(40.2)间隔开距离L/4,该距离L/4对应于所述长度L的四分之一。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锚固点(64,66)和第二锚固点(7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分(76,82,86)以及第二部分(78,84,88);
所述第一部分(76,82,86)具有第一垫板(76.2,82.2,86.2),所述第一垫板(76.2,82.2,86.2)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前横向壁(38)或所述底壁(40)的内侧面(F36,F38,F40);
所述第二部分(78,84,88)具有第二垫板(78.2,84.2,88.2),所述第二垫板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前横向壁(38)或所述底壁(40)的外侧面(F36',F38',F40');
所述第一垫板(76.2,82.2,86.2)和所述第二垫板(78.2,84.2,88.2)通过穿透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前横向壁(38)或所述底壁(40)的部件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8,88)连接至两个梁(44,44',50.1,50.2),所述两个梁设置于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上并定位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8,88)包括第一板(78.1,88.1),所述第一板(78.1,88.1)垂直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并垂直于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所述第一板(78.1,88.1)连接至所述梁(44,44',50.1,50.2)以及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8,88)包括第二垫板(78.2,88.2),所述第二垫板(78.2,88.2)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的外侧面(F36',F40'),并通过穿过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的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76,86)的所述第一垫板(76.2,8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8)包括加强肋(78.4),所述加强肋(78.4)呈三角形,并连接所述第一板(78.1)和所述第二垫板(78.2),且大致定位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点(64)和所述第二锚固点(7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部分(80,92),所述第三部分(80,92)包括第二板(80.1,92.1)以及第三垫板(80.2,92.2),所述第二板压抵所述第二部分(78,88)的所述第一板(78.1,88.1)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三垫板(80.2,92.2)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并通过穿过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底壁(40)的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76,86)的所述第一垫板(76.2,86.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80)包括加强肋(80.3),所述加强肋(80.3)呈三角形,并连接所述第二板(80.1)和所述第三垫板(80.2),且大致定位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60,62,68)均包括具有垂直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的枢转轴线的枢转接头和/或球头接头(9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FR2100260 | 2021-01-12 | ||
FR2100260A FR3118756A1 (fr) | 2021-01-12 | 2021-01-12 | Aéronef comprenant une case de train d’atterrissage principale renforcé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63197A true CN114763197A (zh) | 2022-07-19 |
Family
ID=7487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11176.1A Pending CN114763197A (zh) | 2021-01-12 | 2022-01-06 | 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72781B2 (zh) |
EP (1) | EP4026767B1 (zh) |
CN (1) | CN114763197A (zh) |
FR (1) | FR31187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45568B2 (en) * | 2021-03-01 | 2024-04-02 | The Boeing Company | Hybrid pressure deck for aircraf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68271B1 (fr) * | 2010-12-01 | 2013-01-18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Panneau triangulaire dispose a l'arriere d'un caisson central du fuselage d'un aeronef |
FR2998868B1 (fr) * | 2012-11-30 | 2016-02-05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intermediaire entre un fuselage d'aeronef et un train d'atterrissage d'aeronef |
FR2999149B1 (fr) * | 2012-12-10 | 2015-01-16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Fuselage pour aeronef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liaison configure pour etre relie a un caisson de voilure de l'aeronef et pour transmettre a ce caisson des efforts subis par le fuselage |
FR3031080B1 (fr) * | 2014-12-30 | 2017-02-10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Toit de case de train d'atterrissage presentant une conception amelioree |
US11167840B2 (en) * | 2019-04-16 | 2021-11-09 | The Boeing Company | Aircraft main landing gear drag brace backup fitting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
-
2021
- 2021-01-12 FR FR2100260A patent/FR3118756A1/fr active Pending
- 2021-12-02 EP EP21211934.1A patent/EP4026767B1/fr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06 CN CN202210011176.1A patent/CN1147631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10 US US17/572,254 patent/US1177278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89365A1 (en) | 2022-09-15 |
US11772781B2 (en) | 2023-10-03 |
EP4026767B1 (fr) | 2024-06-26 |
EP4026767A1 (fr) | 2022-07-13 |
FR3118756A1 (fr) | 2022-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0673B (zh) | 改进设计的起落架舱顶部 | |
CN105730671B (zh) | 飞行器后部结构 | |
EP2848519B1 (en) | Upper joints between outboard wing boxes and wing center sections of aircraft wing assemblies | |
US9272776B2 (en) | Device for intermediate fastening between an aircraft fuselage and an aircraft landing gear | |
US8186622B2 (en) | Aircraft component | |
CA2956704C (en) | Control surface element for an airplane | |
EA012544B1 (ru) | Узел нервюры для кессонов крыла или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а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 |
CN114763197A (zh) | 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 |
CN114802698A (zh) | 在飞机中用于连接中央翼盒和隔舱的接头 | |
CN115195997A (zh) | 包括呈拱形形状的底壁的起落架舱以及包括该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 |
CN111605716B (zh) | 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和飞行器 | |
US10364017B2 (en) | Structural component | |
EP2540618B1 (en) | Filler panel for bulkhead to skin joint in integral tanks | |
US20230079075A1 (en) | Aircraft comprising a main landing gear compartment with a body which is produced in a single piece | |
JP2009504489A (ja) | 二重シェル設計のセンターボックス | |
US2416245A (en) | Aircraft fuselage and wing construction | |
US20200298956A1 (en) | Wing Leading-Edge Device And A Wing Having Such A Wing Leading-Edge Device | |
CN113460329B (zh) | 一种飞机结构强度地面试验件机翼加载盒段 | |
US2330219A (en) | Reinforced metal covering for aircraft | |
US2382835A (en) | Load-carrying member | |
US12110093B2 (en) | Aircraft comprising articulated rails integrated into the floor of a cabin | |
US20230150646A1 (en) | Aircraft floo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rticulated movable floor part and aircraft equipped with said floor | |
US11702185B2 (en) | Freighter configuration for aircraft with composite wings | |
EP4306407A1 (en) | Pressure bulkhead attachment | |
US2031662A (en) | Wing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