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2192A -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2192A
CN114762192A CN202080068973.2A CN202080068973A CN114762192A CN 114762192 A CN114762192 A CN 114762192A CN 202080068973 A CN202080068973 A CN 202080068973A CN 114762192 A CN114762192 A CN 114762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s
signal
control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9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辛
M·梁
J·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newave Inc
Original Assignee
Lunewav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newave Inc filed Critical Lunewav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762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2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 H01Q15/08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formed of solid dielectr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4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horn or slot a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梯度折射率透镜、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以及控制系统。尤其,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布置于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表面平行的第一表面上。此外,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响应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信号而生成多个第一天线信号。该控制系统自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接收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并基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预定的一组天线信号值来确定与该终端用户信号关联的终端用户方向。

Description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2019年7月230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880,583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包括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通常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可重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梯度折射率(Gradient index;GRIN)组件是电磁结构,其可以表现出折射率n在空间上连续变化。Luneburg透镜因其高增益、宽带行为以及形成多个波束的能力而成为用于多波束跟踪的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梯度折射率装置。在龙伯(Luneburg)透镜的表面上的每个点都是自相对侧入射的平面波的焦点。Luneburg透镜的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分布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3572805770000011
其中,εr是介电常数,R是透镜的半径,以及r是从位置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在目前的技术中,通过控制在透镜的聚合物与空气之间的填充率来构建三维(“3D”)打印的Luneburg透镜结构。大多数该透镜结构通常由聚合物制成;因此,当透镜的尺寸增加时,总重量显著增加。另外,对于较大的透镜尺寸,与当前技术关联的制造成本通常很高。
因此希望有新的透镜结构。
发明内容
依据一个态样,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梯度折射率透镜(例如,Luneburg透镜)、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以及控制系统。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布置于与该Luneburg透镜的表面平行的第一表面上。此外,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可经配置以响应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信号而生成多个第一天线信号。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自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接收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并基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一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来确定与该终端用户信号关联的终端用户方向。
此外,该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包括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且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标示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
在一些态样中,为确定该终端用户方向,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执行相关性及/或压缩感测演算法,以计算在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与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之间的多个相关值,并基于该计算的多个相关值,自该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选择该终端用户方向。此外,该控制系统生成控制信号,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控制信号以立体角生成并扫描参考信号。该终端用户装置可经配置以响应接收该参考信号而生成该终端用户信号。
尤其,该参考信号包括脉冲及/或频率调制信号,且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基于在该参考信号的传输的第一时间与自该终端用户信号的该信号的接收的第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在该通信系统与该终端用户装置之间的终端用户距离。该控制系统还经配置以基于该终端用户方向及该终端用户距离生成多个第二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操作。
在另外的态样中,该多个天线元件布置于该Luneburg透镜的方位角平面中及/或该Luneburg透镜的仰角扇区中。第一Luneburg透镜包括双折射材料,其经配置以将具有第一偏振的第一波束聚焦在距该Luneburg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一距离处,并将具有第二偏振的第二波束聚焦在距该Luneburg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二距离处。该第一表面位于距该Luneburg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一距离处,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生成具有该第一偏振的辐射。
在额外的态样中,多个第二天线元件布置于与该Luneburg透镜的该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上。该第二表面位于距该Luneburg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二距离处。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经配置以生成具有该第二偏置的辐射。此外,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第一方位,且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中的第二天线元件具有第二方位。
该控制系统可包括控制器以及经配置以生成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多个第三控制电路。该控制信号包括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且该控制器经配置以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振幅及/或相位。
在一些态样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特征带宽,且该控制器经配置以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操作带宽。该操作带宽位于该特征带宽内。
在另一个态样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特征带宽,且该控制器经配置以通过重组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辐射部分来改变该特征带宽。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可为可重构天线(例如,可重构像素化印刷单极子)。
该系统还可包括切换矩阵,其经配置以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与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该切换矩阵经配置以将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在第一时间段期间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一控制电路,并在第二时间段期间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二控制电路。
在额外的态样中,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定向至该终端用户装置的通信信号。该控制系统还经配置以确定与干扰信号关联的干扰方向并生成重构信号。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重构信号生成沿该干扰方向定向的零波束。
依据另一个态样,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终端用户方向的方法。尤其,该方法包括:提供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具有梯度折射率透镜(例如,Luneburg透镜),布置于与该Luneburg透镜的表面平行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以及控制系统;并接着通过该多个天线元件响应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信号而生成多个第一天线信号。接着,该控制系统基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一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来确定与该终端用户信号关联的终端用户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列的通信系统元件的组合,并可以如本文中所述的元件的任意组合组装。
下面揭露本发明的其它态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或申请文件至少包含一个彩色附图。具有彩色附图的此专利或专利申请出版物的复印件将根据要求并支付必要的费用后由专利局提供。
通过结合附图参照下面的说明可更好地理解本文中的实施例,该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功能类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显示示例通信系统的示意视图;
图2显示确定输入信号的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示例的基于Luneburg透镜的通信系统;
图3显示用于DOA估计系统的实验设置;
图4A显示图3中的DOA估计的估计方向与实际入射角的示例关系图;
图4B显示图3中的系统的测量角度误差与实际入射角的示例关系图;
图5A显示示例的改良式Luneburg透镜;
图5B显示图5A中的改良式Luneburg透镜的示例仰角辐射模式;
图5C显示图5A中的改良式Luneburg透镜的示例水平辐射模式;
图6A显示利用压缩感测(compressive sensing;CS)演算法自-70度的入射波的示例计算测角概率结果;
图6B显示利用相关算法自-70度的入射波的示例计算测角结果;
图7A显示宽带Vivaldi天线操作的模拟图;
图7B显示与图7A对应的回波损耗的模拟图;
图8A显示一个天线元件及多个天线元件的示例模拟辐射模式;
图8B显示图8A中的该一个天线元件布置;
图8C显示图8A中的该多个天线元件布置;
图9显示与Luneburg透镜耦接的示例Vivaldi天线元件阵列;
图10显示具有不同天线馈电的该Luneburg透镜的模拟辐射模式;
图11A显示两开关单极子天线;
图11B显示三开关单极子天线;
图11C显示图11A中的两开关天线的反射系数图;
图11D显示图11B中的三开关天线的反射系数图;
图12显示由图3中的DOA估计系统的五个相邻天线元件生成的该Luneburg透镜的示例扫描模式;
图13A显示由36个天线元件生成的扇形波束;
图13B及13C显示施加于图13A中的36个天线元件的激励信号的幅度及相位图;
图14A显示由36个天线元件形成零波束;
图14B及14C显示施加于图14A中的36个天线元件的激励信号的幅度及相位曲线;
图15显示定向于不同角度的四个波束的同时生成;
图16显示示例切换矩阵配置;
图17显示另一个示例切换矩阵配置;
图18显示又一个示例切换配置;以及
图19显示示例切换配置。
应当理解,该些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提供示例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各种优选特征的稍微简化的表示。本文中所述的本申请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方位、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通过特定的预期应用及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该些附图中,附图标记是指在数个附图中本申请的相同或等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说明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以及“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另外,应当理解,术语“包括”用于本说明书中时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以及/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及全部组合。
尽管示例实施例被描述为使用多个单元来执行示例过程,但应当理解,该示例过程也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模块执行。此外,应当理解,术语控制器/控制单元是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的硬件装置。该存储器经配置以储存该模块,且该处理器经专门配置以执行该模块,从而执行下面进一步说明的一个或多个过程。
而且,本发明的控制逻辑可被实施为包含由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单元等执行的可执行程序指令的电脑可读媒体上的非暂时性电脑可读媒体。该电脑可读媒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ROM、RAM、光盘(CD)-ROM、磁带、软盘、闪速驱动器、智能卡以及光数据储存装置。该电脑可读记录媒体也可被分布于网络耦接电脑系统中,以例如通过远程信息管理服务器或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以分布方式储存并执行该电脑可读媒体。
除非明确说明或自上下文中显而易见,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大约”被理解为在本领域的普通公差范围内,例如在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内。“大约”可被理解为在所述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内。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提供的所有数值均由术语“大约”修饰。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各个领域中,对快速且高效的通信系统的需求都在增加。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通过利用该梯度折射率透镜(例如,Luneburg透镜)(在该Luneburg透镜的表面周围布置有可重构天线元件)的新颖属性,允许快速检测目标对象(例如,终端用户装置)。这些通信系统采用宽扇形波束或多个波束与多个目标同时通信,并生成零波束来缓解干扰过程。这提高频谱效率并减少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在一个优选态样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部分金属化的薄膜、绳(string)、线(threads)、纤维或丝基超材料(wire-based metamaterial)的空心、轻重量、低成本及高性能三维Luneburg透镜结构。
图1显示示例通信系统100的示意视图。该通信系统可包括布置在龙伯(Luneburg)透镜104的表面上(或周围)的天线元件102的阵列。天线元件102的操作可由与天线元件102电性通信的控制系统106控制。控制系统106可包括多个控制电路,其经配置以控制该天线元件的操作。例如,控制系统106可传输控制信号,以使天线元件102生成输出信号(例如,具有在从约100MHz至约1THz的范围内变化的频率的辐射)。该控制信号可包括由该各种控制电路生成的多个控制子信号。给定的控制电路可生成由振幅(amplitude)、相位及频率表征的控制子信号。该控制子信号的振幅、相位及频率可确定由接收该控制子信号的天线元件发射的辐射的振幅、相位及频率。该控制系统可通过改变该各种控制子信号的振幅、相位及频率来确定该输出信号的属性(例如,频率、振幅、方向性、可调谐性等)。
该控制电路可自该天线元件接收天线信号,这些信号是该天线元件在检测到输入信号后生成的。控制系统106可基于该天线信号确定该输入信号的各种属性(例如,方向性、生成该输入信号的该装置的距离等)。基于该输入信号属性,该控制系统可改进(例如,优化)与终端用户装置的通信。在一些实现中,该通信系统可包括切换矩阵108,其可将多个天线元件102与给定控制电路电性耦接,反之亦然。切换矩阵108可随时间改变天线元件102与控制电路之间的电性耦接。
而且,在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中,希望通过确定用户装置的位置来识别并定位该用户装置。该定位可通过确定来自该装置的输入信号的方向以及该装置与该通信系统的距离来实现。基于Luneburg透镜的通信系统可向该用户装置传输参考信号,并接收从该终端用户返回的参考信号(例如,返回参考信号)。根据该参考信号,可确定该用户装置的位置。
因此,图2显示用于确定输入信号的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示例的基于Luneburg透镜的通信系统200。尤其,该通信系统可包括Luneburg透镜202以及布置于该Luneburg透镜周围的多个检测器204(例如,天线元件)。Luneburg透镜202可将入射平面波聚焦在该透镜的相对侧的焦点上。因此,若检测器204分布于透镜202周围,则不同的检测器将生成具有不同功率电平的检测器信号(例如,输出电压)。例如,直接面对该入射波的检测器将生成具有最高功率的检测器信号,而其它检测器将生成具有较低功率或没有功率的检测器信号。通过分布多个检测器并分析它们的输出响应,可估计该入射波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中,可使用相关性演算法进行到达方向(DOA)估计。首先,在该Luneburg透镜距光源处于远场距离的情况下,针对从0°至360°(步进1°)的不同入射角,记录所有该检测器的输出电压。可将在不同入射角的这些电压值储存为校准文件Vcal。该校准文件可包括对应于输入信号的不同方向的多个电压值阵列。各电压值阵列可包括与布置于该Luneburg透镜周围的该各种检测器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在该DOA测量期间,可测量所有该检测器的输出电压(Vsignal)并将其与该校准文件相关。可利用下式计算相关性:
Corr=∑Vcal·Vsignal
可将具有最大相关性的方向确定为入射波的估计方向。
另外,可将与双脊喇叭(double ridged horn)天线连接的信号发生器(例如,Agilent E8257C)用作该输入信号源。可为该输入信号选择约5.6GHz的操作频率。在此频率,该检测器可具有峰值灵敏度。图3显示用于DOA估计系统的实验设置。尤其,在该Luneburg透镜的表面上以10度的间隔安装36个天线元件(例如检测器)。针对校准及性能测试,从该发射喇叭至该Luneburg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米及4米(均在远场)。该检测器由零偏置二极管(SMS7630-061)构成,其通过印刷在8-mil Duroid衬底上的单极子天线馈电。
图4A显示图3中的DOA估计的估计方向与实际入射角的示例关系图。图4B显示图3中的系统的测量角度误差与实际入射角的示例关系图。对于自所有360°的入射角,利用此36个检测器Luneburg透镜系统的此相关性演算法的误差小于2°。在所有360度入射角上的平均误差为0.14度。若在该透镜表面上以三维方式布置检测器,则可获得更精确的三维测向(direction finding)。
通过对该参考信号(例如,脉冲信号、FMCW信号等)应用该DOA估计演算法,可获得该终端用户的方向信息。该参考信号可用以获得该终端用户装置的距离信息。例如,可通过计算在该参考信号的第一次传输与自该终端用户信号的该信号的第二次接收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距离信息。在其它实施中,该距离可通过应用脉冲/FMCW雷达演算法来完成。通过该终端用户的方向及距离信息,可适应性改变来自基站侧的输出波束的功率及波束模式,从而提高该通信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中,还可应用基于压缩感测(compressive sensing;CS)的演算法来估计来自该终端用户装置的输入信号的方向。在上述DOA估计方法之前,将具有从0°至360°(步进1°)的不同入射角的所有该检测器的输出电压记录为校准数据。通过使用该校准数据作为投影基础,可应用压缩感测演算法(例如,TWIST算法)来计算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的概率。与简单的相关性演算法相比,使用CS算法的DOA估计可提供针对不同方向的入射波的概率。
图5A显示示例的改良式Luneburg透镜。可通过改变球形Luneburg透镜的形状(例如,通过在该球形Luneburg透镜中进行平面切割)或改变该透镜中的介电属性分布或两种方法都使用来创建改良式Luneburg透镜。改良式Luneburg透镜可改变与该改良式Luneburg透镜耦接的天线元件的水平(在x-y平面中)及/或垂直(在x-z平面中)的辐射模式。在一些实施中,改良式Luneburg透镜的辐射模式的宽度可宽于相应的球形Luneburg透镜(例如,辐射模式的中心波瓣的宽度)。例如,当基站试图定位终端用户装置时,可能希望较宽的中心波瓣。
通过对球形透镜进行平面切割(例如,在方位角[x-y]平面上方及下方进行平面切割),获得改良式Luneburg透镜502-510。通过在距该方位角平面(azimuth plane)7.5mm的距离处进行水平平面切割,获得改良式透镜502。通过在距该方位角平面10mm的距离处进行水平平面切割,获得改良式透镜504。改良式透镜506在一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10mm的高度,且在直径相对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7.5mm的高度。改良式透镜508在一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15mm的高度,且在直径相对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10mm的高度。改良式透镜510在一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10mm的高度,且在直径相对端相对于该方位角平面具有5mm的高度。
图5B显示改良式Luneburg透镜502-510及球形Luneburg透镜(自其获得透镜502-510)的示例仰角(elevation)辐射模式(在x-z平面中的辐射模式)。如上所述,改良式Luneburg透镜502的中心波瓣520宽于球形Luneburg透镜(自其获得改良式Luneburg透镜502)的中心波瓣522。图5C显示改良式Luneburg透镜502-510及球形Luneburg透镜(自其获得透镜502-510)的示例水平辐射模式(在x-y平面中的辐射模式)。
图6A显示利用CS算法自-70度的入射波的示例计算概率结果。图6B显示利用相关算法自-70度的入射波的示例计算测角(angle finding)结果。该基于CS的算法具有较窄的波束宽度,其标示与基于相关的算法相比,精度提升。可使用窄波束与单点终端用户通信,以提高总体频谱效率。
如上所述,该控制系统可生成用以操作该天线元件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改变该天线元件的操作(例如,改变输出信号的偏振、频率、方向、空间定位等)。在一些实施中,该操作变化可包括改变控制子信号的振幅、相位及频率(“宽带馈电方法”)。在其它实施中,该操作变化可包括通过改变该天线元件的属性来重构该天线元件(“窄带馈电方法”)。
在该宽带馈电方法中,各天线元件可生成具有宽特征频率范围(“特征带宽”)的辐射,且该控制系统可选择该天线元件的操作带宽(例如,比该操作带宽窄的操作带宽)。在一些实施中,可通过数字公共模块实现该操作带宽的选择。
该宽带馈电方法可具有若干优点。例如,由于没有切换及/或调谐装置,因此可避免相关的损耗、功率处理、非线性及偏置电路复杂性。其次,由于Luneburg透镜波束切换的独特特征,因此避免与传统宽带阵列相关的标准挑战性问题,例如高频带的光栅波瓣以及互耦。
而且,图7A显示宽带韦瓦第(Vivaldi)天线的操作的模拟图(例如,基于宽带馈电方法的操作)。图7B显示与图7A对应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的模拟图。该Vivaldi天线可具有在约2与18GHz之间的范围内的特征频率。该模拟是基于HFSS模型,其包括具有不同偏振(例如,旋转90度的偏振)的辐射之间的干扰。图7B中显示的回波损耗模拟标示令人满意的频率响应。
已设计Vivaldi天线馈电Luneburg透镜(这里使用12-cm直径示例)。图8A显示一个天线元件(图8B中显示)及多个天线元件(图8C中显示)的示例模拟辐射模式。该模拟是基于HFSS模型。为评估天线元件阵列的潜在阻塞及干扰/互耦效应,建模以10度间距沿该透镜赤道分布的36个天线元件阵列。图8A表明,对于单个馈电元件(图8B显示)以及只有一个激励元件的36个馈电元件(图8C中显示),均获得预期的辐射模式。这两种情况的主波束表明,在该透镜的相对侧上的馈电没有阻塞。而且,在任意该些元件之间的模拟互耦小于-15dB。
该Luneburg透镜的Vivaldi天线元件阵列也可用以实现方位角及仰角覆盖。图9显示针对Luneburg透镜示例使用48个Vivaldi天线元件。图10显示具有不同天线馈电的该Luneburg透镜的模拟辐射模式。这表明可获得覆盖所有视场(field of view;FOV)的高定向波束。
在窄带馈电方法中,可使用可调谐窄带天线馈电来实现宽带覆盖。此方法利用具有可调谐及/或可切换属性的相对窄带天线元件。在此方法中,该天线元件提供带通滤波,从而可导致对公共电路模块的需求减少。可调谐窄带天线可为紧凑的,从而可允许较小的通信系统设计。MEMS开关可通过连接/重组天线元件的不同辐射部分来粗调辐射频率,从而“像素化”频率重构。通过半导体变容器可实现辐射频率的细调。在一个实施中,可使用可重构像素化印刷单极子(pixelated printed monopole)来实现约2-4GHz的频率操作。
图11A-B显示加载有用于细调的变容器以及用于粗调的数个MEMS开关的两个印刷单极子。通过开/关这些开关,可实时改变该单极子长度。图11A显示两开关单极子天线,其具有在从约2至约4GHz的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瞬时带宽为约0.5GHz。通过使用串联连接的变容器(例如,具有约0.5pF–2.5pF的调谐范围),可实现从2至4GHz的连续操作。图11B显示三开关单极子天线,其具有在从约2至约4GHz的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瞬时带宽为约几百MHz。与该两开关单极子天线相比,该三开关子单极子天线可提供更精细的中心频率调谐。图11C及图11D分别显示图11A及图11B中的两开关天线及三开关天线的反射系数图。
可扩展该宽带馈电及该可调谐窄带馈电设计,以包括偏振调谐。可改变天线元件辐射的偏振,以包括水平、垂直及圆偏振的一个或一个叠加。在一个实施中,可通过使两个或更多天线元件彼此成一定角度(例如,成90度)取向来实现偏振调谐。可使用单极双掷(Single Pole Double Throw;SPDT)MEMS开关来选择性激发所需的偏振。
可使用双折射透镜设计来实现偏振复用。对于不同的偏振,双折射透镜可具有不同的焦点位置(例如,针对第一偏振的第一焦距以及针对第二偏振的第二焦距)。生成(或接收)具有该第一偏振的辐射的天线元件可位于该第一焦距处,且生成(或接收)具有该第二偏振的辐射的天线元件可位于该第二焦距处。该第一及第二焦距的位置可分别布置于该Luneburg透镜的表面周围的第一及第二表面(例如,第一及第二同心球面)上。
布置于Luneburg透镜周围的天线元件阵列可向任意所需方向在宽频范围内扫描输出波束,而不具有现有的相控阵列问题(例如,使用昂贵的移相器、在大扫描角度的波束变形、扫描盲点、光栅波瓣等)。通过在该Luneburg透镜周围安装数个天线元件(例如发射器、接收器等),可实现新颖的电子扫描阵列结构(例如,参见图1)。代替通过使用仅基于开关的馈电方法而具有离散的扫描方向,(例如,通过控制子信号)可控制数个天线元件的相位及振幅。这可导致更精细的波束扫描,并生成所需的辐射模式。与需要所有天线元件同时工作的传统相控阵列不同,上述扫描阵列结构可能需要该天线元件的子集同时发射,以实现高定向波束扫描。这可因该Luneburg透镜的高增益特性而实现。例如,可通过激励数个附近的馈电元件来实现在两个相邻源/检测器之间的高定向波束扫描(例如,通过使用所需的辐射模式)。
在一个实施中,12度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 power beam width;HPBW)Luneburg透镜可由相隔10度的天线元件(例如,在水平面中的36个元件)围绕。在此实施中,可通过同时驱动约3至5个相邻的天线元件来实现具有1度精度的波束扫描。因此,与传统天线阵列相比,可能需要较少数目的控制电路(例如,移相器)。这导致系统复杂性及成本的降低。该Luneburg透镜构造可导致超宽频率范围的输出波束、宽扫描角度覆盖、扫描过程中波束形状变化减少等。
图12显示由图3中基于GRIN透镜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五个相邻天线元件生成的该Luneburg透镜的示例扫描模式。如上所述,图3中的系统包括隔开10度的36个天线元件。单独天线元件的激励可导致生成在方位角平面中偏移10度的辐射模式(例如,辐射模式的主波瓣偏移10度)。例如,该辐射模式可定向于0、10、20、30…350度。然而,在一些实施中,可能想要使辐射模式(例如,该辐射模式的主波瓣)定向于任意角度(例如,1、2、3、4、…9度)。当终端用户装置相对于具有该基于Luneburg透镜的通信系统的基站位于任意角度时,这可能是期望的。
图12显示在10GHz辐射频率定向于间隔1度的角度(例如,具有1、2、3…9度的角度间隔)的辐射模式。这些辐射模式是通过控制该36个天线元件中的5个天线元件的辐射的振幅及相位获得的。如上所述,该天线元件辐射的振幅及相位可由该控制系统控制。
通过激励数个天线元件(例如,超过五个天线元件)可生成复杂波束形状(例如,扇形波束)。图13A显示由36个天线元件生成的扇形波束。该扇形波束具有90度波束宽度。图13B及13C分别显示该激励信号(例如,控制子信号)的幅度(magnitude)及相位图。将该激励信号施加于该36个天线元件,以生成扇形波束。该宽扇形波束可用以与在大区域内的多个目标或穿过大区域的目标通信。
天线元件也可经激励以实现波束调零(例如,抑制在特定角度的输出波束的生成)。图14A显示由36个天线元件形成零波束。该零波束具有从约30度至约70度的约40度波束的波束宽度。可在180度上扫描该零波束。图14B及14C显示施加于该36个天线元件以生成零波束的激励信号(例如,控制子信号)的幅度及相位图。零波束可用于干扰缓解目的。若有来自特定方向的强干扰,可应用零波束来消除该干扰。天线元件也可经激励以同时生成多个波束。图15显示定向于不同角度的四个波束的同时生成。
与依赖于各天线元件的相位控制精度的传统相控阵列(例如,具有半波长间距的线性阵列)相比,基于Luneburg透镜阵列的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相位误差容限。通过将不同量级的随机相位误差(针对每个量级,平均值为100)添加至阵列元件的输入,估计波束扫描方向误差,结果表明,传统相位阵列的扫描方向误差远大于该Luneburg透镜阵列的扫描方向误差(例如,大约大10倍)。而且,对于该传统相控阵列,扫描误差随相位误差线性增加,而对于该Luneburg透镜阵列,低于20度的相位误差几乎没有影响。这可显著降低该基于Luneburg透镜的天线元件阵列对该控制系统(例如,模拟或数字控制电路)的性能要求。
基于Luneburg的通信系统可包括将多个天线元件连接至给定控制电路的切换矩阵。该切换矩阵可为可重构的,并改变天线元件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连接。例如,可将第一天线元件在第一时间段期间连接至第一控制电路,并在第二时间段期间连接至第二控制电路。该切换矩阵可减少该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例如,可减少数字/模拟控制电路的数目(例如,控制电路少于天线元件)。该切换矩阵可使该天线元件阵列在无机械运动的情况下可重构。这可提高扫描速度、天线寿命以及该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该切换矩阵可包括MEMS开关、半导体开关或其它基于相变材料的开关。在一些实施中,可将4个控制电路单元耦接至4个天线元件。通过36个元件可实现在方位角平面中的一维360度扫描。通过使用36个天线元件(例如,6X 6元件阵列)可实现在方位角及仰角平面中的二维60度扫描。
图16显示可允许将任意控制电路(例如,数字波束形成器)的输出路由到该阵列的任意天线元件的示例切换矩阵配置。所需的SPDT开关的总数等于A x(n–1),其中,A是电路单元的数目,n是天线元件的数目。对于4个控制电路及32个天线元件,需要124个SPDT开关。该SPDT开关可以5级级联布置。此切换矩阵设计可导致2.5dB的损耗(假设每个开关0.5dB损耗)。
图16中的切换矩阵设计可非常灵活,因为可将任意控制电路路由至任意天线元件。在一些实施中,这样的灵活性可能不需要,并可通过减少开关的数目来折中。这可导致该切换矩阵的复杂性降低。图17显示另一个示例切换矩阵配置。在此配置中,需要28个开关将4个控制电路连接到32个天线元件。通过使用SP4T(单级四掷开关)代替SPDT(单级双掷开关),可进一步减少开关的数量。
图18显示另一个示例切换配置。在此实施中,所需的SP4T开关总数等于(n–A)/3,其中,A是电路单元的数目,n是天线元件的数目。对于4个控制电路及32个天线元件,需要10个SP4T开关。
该切换矩阵的偏置及控制也可为系统实施中的重要因素。在前面图16-18的设计示例中,每个开关需要独立的地址线(例如,用于选择该开关)。图19显示一个示例切换矩阵设计,其中,在给定层级的所有开关可共用同一地址线。这可通过折中开关的数目来实现(例如,所需的总数目为(n–A)+(A-1)log2(n-A+1))。对于4个控制电路及32个天线元件,需要43个SPDT开关。不过,对于该开关地址,在该切换矩阵系统中将不需要解码器。
本申请的许多特征及优点从详细说明书中将更加清楚,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本申请的真正精神及范围内的本申请的所有此类特征及优点。另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进行若干修改及变化,因此不希望将本申请限于所示及所述的确切构造及操作,因此,可采用所有合适的修改及等同,其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42)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梯度折射率透镜;
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布置于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表面平行的第一表面上,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响应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信号而生成多个第一天线信号;以及
控制系统,经配置以自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接收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并基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一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来确定与该终端用户信号关联的终端用户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包括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且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标示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为确定该终端用户方向,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
执行相关性及/或压缩感测演算法,以计算在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与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之间的多个相关值;以及
基于该计算的多个相关值,自该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选择该终端用户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生成控制信号,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控制信号以立体角生成并扫描参考信号,其中,该终端用户装置经配置以响应接收该参考信号而生成该终端用户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参考信号包括脉冲及/或频率调制信号,且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基于在该参考信号的传输的第一时间与自该终端用户信号的该信号的接收的第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在该通信系统与该终端用户装置之间的终端用户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经配置以基于该终端用户方向及该终端用户距离生成多个第二控制信号,从而控制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操作。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天线元件布置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方位角平面中及/或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仰角扇区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梯度折射率透镜包括双折射材料,其经配置以将具有第一偏振的第一波束聚焦在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一距离处,并将具有第二偏振的第二波束聚焦在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二距离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表面位于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一距离处,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生成具有该第一偏振的辐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元件,其布置于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二表面位于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二距离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经配置以生成具有该第二偏置的辐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第一方位,且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中的第二天线元件具有第二方位。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多个第三控制电路,经配置以生成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其中,该控制信号包括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且其中,该控制器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振幅及/或相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特征带宽,且该控制器经配置以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操作带宽,其中,该操作带宽位于该特征带宽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特征带宽,且该控制器经配置以通过重组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辐射部分来改变该特征带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为可重构天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可重构天线为像素化印刷单极子。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切换矩阵,经配置以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与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其中,该切换矩阵经配置以将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在第一时间段期间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一控制电路,并在第二时间段期间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二控制电路。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且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定向至该终端用户装置的通信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控制系统还经配置以:
确定与干扰信号关联的干扰方向;以及
生成重构信号,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经配置以基于该重构信号生成沿该干扰方向定向的零波束。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该梯度折射率透镜包括龙伯(Luneburg)透镜。
22.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梯度折射率透镜,布置于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表面平行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以及控制系统;
通过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响应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信号而生成多个第一天线信号;
通过该控制系统自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接收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以及
通过该控制系统基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一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来确定与该终端用户信号关联的终端用户方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组预定的天线信号值包括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且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标示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该控制系统执行相关性及/或压缩感测演算法,以计算在该多个第一天线信号与该多个电压信号值子集之间的多个相关值;以及
通过该控制系统基于该计算的多个相关值,自该多个预定的终端用户信号方向选择该终端用户方向。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该控制系统生成控制信号;以及
通过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基于该控制信号以立体角生成并扫描参考信号,其中,该终端用户装置经配置以响应接收该参考信号而生成该终端用户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控制系统基于在该参考信号的传输的第一时间与自该终端用户信号的该信号的接收的第二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在该通信系统与该终端用户装置之间的终端用户距离,其中,该参考信号包括脉冲及/或频率调制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控制系统基于该终端用户方向及该终端用户距离生成多个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操作。
28.如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天线元件布置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方位角平面中及/或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仰角扇区中。
29.如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梯度折射率透镜将具有第一偏振的第一波束聚焦在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一距离处,并将具有第二偏振的第二波束聚焦在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第二距离处,其中,该梯度折射率透镜包括双折射材料。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生成具有该第一偏振的辐射,其中,该第一表面位于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一距离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元件,其布置于与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二表面位于距该梯度折射率透镜的该表面的该第二距离处。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生成具有该第二偏置的辐射。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第一方位,且该多个第二天线元件中的第二天线元件具有第二方位。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多个第三控制电路生成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其中,该控制系统包括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及控制器,且该控制器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振幅及/或相位。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控制器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子信号的操作带宽,其中,该操作带宽位于与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关联的特征带宽内。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该控制器藉由重组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辐射部分来改变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的特征带宽。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为可重构天线。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可重构天线为像素化印刷单极子。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切换矩阵在第一时间段期间将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第一天线元件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
通过该切换矩阵在第二时间段期间将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中的该第一天线元件连接至该多个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二控制电路。
4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该控制系统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及
通过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基于该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定向至该终端用户装置的通信信号。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该控制系统确定与干扰信号关联的干扰方向;
通过该控制系统生成重构信号;以及
通过该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基于该重构信号生成沿该干扰方向定向的零波束。
4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梯度折射率透镜包括Luneburg透镜。
CN202080068973.2A 2019-07-30 2020-07-29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47621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80583P 2019-07-30 2019-07-30
US62/880,583 2019-07-30
PCT/US2020/044016 WO2021021895A1 (en) 2019-07-30 2020-07-29 Gradient-index lens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2192A true CN114762192A (zh) 2022-07-15

Family

ID=7422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973.2A Pending CN114762192A (zh) 2019-07-30 2020-07-29 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4121A1 (zh)
EP (1) EP4005026A4 (zh)
JP (1) JP2022543045A (zh)
KR (1) KR20220037508A (zh)
CN (1) CN114762192A (zh)
CA (1) CA3146213A1 (zh)
MX (1) MX2022001217A (zh)
WO (1) WO20210218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8701A (zh) * 2021-05-14 2021-07-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方向图可重构的龙伯透镜馈源天线
WO2023049652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Luneburg lens-based system for massive mimo
US11888580B2 (en) 2022-03-28 2024-01-30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Near-omnidirec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7741B2 (en) * 2001-08-30 2005-03-15 Hrl Laboratorie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RF signal interference abatement method
US8400356B2 (en) * 2006-12-27 2013-03-19 Lockheed Martin Corp. Directive spatial interference beam control
US8441626B2 (en) * 2010-12-17 2013-05-14 Teledyne Scientific & Imaging, Llc Optical angle-of-arrival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light sources
WO2013106106A2 (en) * 2012-01-09 2013-07-18 Utah State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antennas utilizing parasitic pixel layers
US9383436B2 (en) * 2012-01-18 2016-07-05 Tdc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One way time of flight distance measurement
US8649458B2 (en) * 2012-05-29 2014-02-1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Using antenna pooling to enhance a MIMO receiver augmented by RF beamforming
GB2524761B (en) * 2014-04-01 2018-09-12 Canon Kk Wireless transceiver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lens antenna
US10418716B2 (en) 2015-08-27 2019-09-1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Lensed antennas for use in cellular and othe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3242358B1 (en) 2016-05-06 2020-06-17 Amphenol Antenna Solutions, Inc. High gain, multi-beam antenna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74579B2 (en) * 2017-03-15 2019-04-30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direction finding and geolocation error estimation in a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
US10230166B2 (en) 2017-04-18 2019-03-12 The Boeing Company Plasma switched array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4121A1 (en) 2022-09-15
WO2021021895A1 (en) 2021-02-04
EP4005026A4 (en) 2023-09-06
KR20220037508A (ko) 2022-03-24
MX2022001217A (es) 2022-06-02
JP2022543045A (ja) 2022-10-07
EP4005026A1 (en) 2022-06-01
CA3146213A1 (en)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illoux Phased array antenna handbook
US8344943B2 (en) Low-profile omnidirectional retrodirective antennas
EP1705501B1 (en) Scanning panel and method of capturing a microwave image
US6768454B2 (en)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array with steerable elements
US20220294121A1 (en) Gradient-index lens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653801B2 (en) Selectable low-gain/high-gain beam implementation for VICTS antenna arrays
US4081803A (en) Multioctave turnstile antenna for direction finding and polarization determination
Harter et al. 2-D antenna array geometries for MIMO radar imaging by Digital Beamforming
KR101803208B1 (ko) 단일 방사체 다중 급전을 이용한 빔조향 안테나
CN117060079A (zh) 一种可编程双圆极化超表面反射阵
Rabinovich et al. Typical array geometries and basic beam steering methods
CA2912541C (en) Low profile high efficiency multi-band reflector antennas
US10804600B2 (en) Antenna and radiator configurations producing magnetic walls
Feil et al. Active switched antenna array for 77 GHz digital beamforming radar
Boccia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ultipath rejection capabilities of GNSS antennas
JP2001177338A (ja) 移動体識別装置および移動体識別システム
GB2598442A (en) Directional antenn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Schulwitz et al. A tray based Rotman lens array with beamforming in two dimensions for millimeter-wave radar
US10673137B1 (en) Multibeam antenna that spans the 360 degrees space in azimuth
Reis et al. Novel parabolic dish antenna for RADAR applications
Rаdionov et al.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ies A New X-Band Mobile Direction Finder
US20240266757A1 (en) Array Fed RF Lens Antenna
RU2691378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диаграммы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активной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ётки
Tcvetkova et al. Scanning properties of novel metasurface-based reflector antennas
Yu et al. Ultra-Wideband Frequency-Invariant Beamforming Using a Generalized Nesting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