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4414A -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4414A
CN114754414A CN202210472262.2A CN202210472262A CN114754414A CN 114754414 A CN114754414 A CN 114754414A CN 202210472262 A CN202210472262 A CN 202210472262A CN 114754414 A CN114754414 A CN 114754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channel
water
drip tray
new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22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22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4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4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4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8Treatment of condensate, e.g. sterili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盘体包括接水槽和新风通道,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并与来自接水槽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水盘上设置有新风通道,用于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新风进行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空调器制冷时,房间处于密封状态,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由此,可以在调节室内温湿度的同时,还可以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从室外引入了新风,由此导致新风机的制冷制热效果较差,降低了新风机的能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接水盘及空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包括接水槽和新风通道,外界的新风流经所述新风通道,并与来自所述接水槽的冷凝水进行换热。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具有与所述接水槽连通的冷凝水流道,来自所述接水槽的冷凝水流经所述冷凝水流道,并与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进行换热。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水流道沿竖向延伸,所述新风通道沿水平方向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包括具有所述冷凝水流道和所述新风通道的换热层以及具有排水口的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和所述接水槽通过所述冷凝水流道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槽、所述换热层和所述蓄水层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层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水流道和所述新风通道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子冷凝水流道和各所述新风通道交替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冷凝水流道包括多个子冷凝水流道,各所述子冷凝水流道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水流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曲线型。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包括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沿竖向设置,且所述新风管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接水槽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管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新风管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形成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最低点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进行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所述壳体具有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风路径经过所述换热器;所述新风路径经过所述新风通道并与所述主风路径汇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路径避开所述换热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封闭或导通所述新风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阀包括控制阀板;所述控制阀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出口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包括过滤网,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进口处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过滤网。
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水盘在盘体内设置新风通道,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并与来自接水槽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如此,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水盘上设置有新风通道,用于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新风进行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示图,其中,新风通道处于封闭状态;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示图,其中,新风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图3为图1所示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接水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方向的剖示图;
图6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剖示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示图,其中,新风通道处于封闭状态;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示图,其中,新风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图10为图8所示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接水盘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B-B方向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接水盘10;新风通道10a;新风出口10b;新风进口10c;冷凝水流道10d;盘体11;接水槽11a;换热层11b;蓄水层11c;排水口11d;新风管111;壳体20;出风口20a;回风口20b;新风口20c;换热器30;风机40;开关阀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向”、“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竖向”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上下方向,“水平”为基于附图所示的左右方向,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水盘,请参阅图1至图12,包括盘体11,盘体11包括接水槽11a和新风通道10a。
接水槽11a用于接收换热器30滴落的冷凝水。
盘体11包括新风通道10a,新风通道10a用于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请参阅图2和图9,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并与来自接水槽11a的冷凝水进行换热,也就是说,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阅图1、图2、图8和图9,包括壳体20、换热器30以及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接水盘10。壳体20具有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换热器30位于壳体20内,主风路径经过换热器30;新风路径经过新风通道10a并与主风路径汇合。
空调器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空调器可以为风管机、天花机或壁挂机。
换热器30用于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实现制冷或者制热。
请参阅图1、图2、图8和图9,壳体20具有回风口20b和出风口20a,回风口20b和出风口20a之间形成主风路径,换热器30位于壳体20内,主风路径经过换热器30,也就是说,气流从回风口20b进入壳体20内,并沿主风路径流动,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请参阅图2和图9,壳体20具有新风口20c,新风口20c和出风口20a之间形成新风路径,也就是说,新风从新风口20c进入壳体20内,并沿新风路径流动,流经新风通道10a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新风路径经过新风通道10a并与主风路径汇合,也就是说,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空调器包括风机40,风机40用于促使气流沿主风路径流动和在新风路径中的流动,促使气流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风机40可以是贯流风机、多翼离心风机等,在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低温的冷凝水是相对室外新风而言的,低温的冷凝水的温度比室外新风的温度低。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需要引进新风时,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全热交换模块和抽风机,但是存在热交换效率不高的问题,由此,空调器的能效会降低;另一种方法为只引进新风,即不增加全热交换模块和抽风机,但是同样会降低空调器的能效。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水盘在盘体11内设置新风通道10a,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并与来自接水槽11a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如此,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水盘10上设置有新风通道10a,用于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新风进行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接水盘可采用的两种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至图7所示的为第一种接水盘,盘体11具有与接水槽11a连通的冷凝水流道10d,来自接水槽11a的冷凝水流经冷凝水流道10d,并与流经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换热。也就是说,通过利用低温的冷凝水流经冷凝水流道10d,并与流经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换热,进而降低新风的温度。
通过设置冷凝水流道10d,以使冷凝水沿冷凝水流道10d流动,能够使得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与冷凝水充分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提高了能效指的是,提高了空调器在新风制冷模式下的能效,即空调器在制冷的同时,引进了新风,此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一实施例中,接水盘10包括加热模块(图未示),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加热。也就是说,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经过加热后的新风进入主风路径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如此,利用加热模块对新风进行升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提高了能效指的是,提高了空调器在新风制热模式下的能效,即空调器在制热的同时,引进了新风,此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加热模块的具体结构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丝。
电加热丝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电加热丝设置在接水盘10的侧壁中,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丝设置在新风通道10a中,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
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的设置方向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至图7,冷凝水流道10d沿竖向延伸,新风通道10a沿水平方向延伸。如此,冷凝水流道10d与新风通道10a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提高了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与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的换热效率。另外,新风通道10a沿水平方向延伸,即新风通道10a沿盘体11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能够使得新风具有足够的行程,由此,进一步地提高新风与冷凝水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沿竖向延伸,新风通道10a也沿竖向延伸。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与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的流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与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的流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冷凝水流道10d沿竖向延伸,指的是冷凝水流道10d大致从上往下延伸;上述的新风通道10a沿水平方向延伸,指的是新风通道10a大致从左往右延伸或者从右往左延伸。
一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互不连通,防止冷凝水进入新风通道10a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连通。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盘体11包括具有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的换热层11b,也就是说,新风流经换热层11b的新风通道10a,能够与流经换热层11b的冷凝水流道10d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冷凝水和新风基本在换热层11b进行换热。
请参阅图5,盘体11包括具有排水口11d的蓄水层11c,蓄水层11c和接水槽11a通过冷凝水流道10d连通。也就是说,换热器30滴落的低温冷凝水进入接水槽11a中,然后流入冷凝水流道10d与流经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换热,降低了新风的温度,冷凝水经冷凝水流道10d流入蓄水层11c,冷凝水汇集在蓄水层11c后再经排水口11d排出。
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水口11d连通,经排水口11d排出的冷凝水再经排水管排出至固定位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接水槽11a、换热层11b和蓄水层11c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层设置。也就是说,接水盘10至少包括三层,接水盘10的最上层为接水槽11a,用于接收换热器30滴落的低温冷凝水,接水盘10的中层为换热层11b,换热层11b具有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新风流经换热层11b的新风通道10a,能够与流经换热层11b的冷凝水流道10d的冷凝水进行换热,换热层11b的下一层为蓄水层11c,冷凝水经冷凝水流道10d流入蓄水层11c,冷凝水汇集在蓄水层11c后再经排水口11d排出。本实施例中的接水盘10结构紧凑,不但设置有新风通道10a用于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新风进行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冷凝水流道10d和新风通道10a的数量均为多个,如此,能够使得冷凝水与冷凝水流道10d充分接触,新风与新风通道10a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与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7,各冷凝水流道10d和各新风通道10a交替设置,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与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各冷凝水流道10d沿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冷凝水流道10d之间形成新风通道10a,如此,能够使得冷凝水与新风充分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一实施例中,各冷凝水流道10d沿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个冷凝水流道10d和最后一个冷凝水流道10d,分别与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之间形成新风通道10a。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冷凝水流道10d沿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个冷凝水流道10d和最后一个冷凝水流道10d中的一个,与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之间形成新风通道10a。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通道10a只形成相邻两个冷凝水流道10d之间,即各冷凝水流道10d沿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个冷凝水流道10d和最后一个冷凝水流道10d,与接水盘10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之间均不形成新风通道10a。
一实施例中,各冷凝水流道10d包括多个子冷凝水流道,各子冷凝水流道间隔设置。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美观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7,冷凝水流道10d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曲线型。也就是说,冷凝水流道10d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不是直线型,如此,增加了冷凝水流动的行程,进而提高了冷凝水与新风的换热效率。
冷凝水流道10d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呈波浪型、折线型等曲线型,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水流道10d在延伸方向也可以呈波浪型、折线型等曲线型,如此,也可以增加冷凝水流动的行程,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凝水与新风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新风通道10a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曲线型。也就是说,新风通道10a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不是直线型,如此,增加了新风流动的行程,进而提高了新风与冷凝水的换热效率。
新风通道10a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呈波浪型、折线型等曲线型,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通道10a在延伸方向也可以呈波浪型、折线型等曲线型,如此,也可以增加新风流动的行程,进一步地提高了新风与冷凝水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换热器30具有靠近风机40的第一侧以及远离风机40的第二侧,换热器30的第二侧与壳体20抵接,换热器30的第一侧位于接水槽11a中,以使换热器30上的冷凝水低落至接水槽11a中,而不会低落至新风管111中的新风通道10a中。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新风路径避开换热器30。也就是说,新风不流经换热器30,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后,与主风路径中流经换热器30后的气流汇合,然后再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新风路径避开换热器30,即新风不流经换热器30,如此,不会影响主风路径中的风量,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另外,新风路径中新风主要通过低温的冷凝水降温,而不需要通过换热器30降低,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过滤网(图未示),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设置有至少一层过滤网。也就是说,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设置有一层或多层过滤网,用于对进入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过滤,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空调器包括开关阀50,开关阀50用于封闭或导通新风通道10a。也就是说,当开关阀50封闭新风通道10a时,即没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空调器为常规模式,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流动;当开关阀50导通新风通道10a时,即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空调器为新风模式,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
通过设置开关阀50用于封闭或导通新风通道10a,可以在有需要时导通新风通道10a(参阅图2),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没有需要时封闭新风通道10a(参阅图1),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空调器处于常规模式时,不管空调器处于常规制冷模式、常规制热模式或常规送风模式,开关阀50封闭新风通道10a,风机40运行时产生负压,此时风机40产生的负压全作用在换热器30上,最终促进主风路径的气流的流动。
一实施例中,开关阀50包括控制阀板,控制阀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出口10b处,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一实施例中,开关阀50包括步进电机(图未示),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控制阀板的移动,进而控制风量大小,示例性地,芯片会根据公式换算成控制阀板的开合大小。
请参阅图2,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包括送风新风模式、新风制热模式以及新风制冷模式等至少三种模式。在新风模式下,控制阀板导通新风通道10a时,即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
在新风制冷模式下,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主风路径的气流从回风口20b进入壳体20内,并沿主风路径流动,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外界的新风从新风口20c进入壳体20内,并沿新风路径流动,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降温后的新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在新风制热模式下,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主风路径的气流从回风口20b进入壳体20内,并沿主风路径流动,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外界的新风从新风口20c进入壳体20内,并沿新风路径流动,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升温后的新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控制阀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出口10b处,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新风口20c形成在壳体20的侧壁,新风口20c正对新风进口10c设置,且与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连通,控制阀板转动以控制新风出口10b的开度,从而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请参阅图8至图12,图8至图12所示的为第二种接水盘,盘体11包括具有新风通道10a的新风管111,且新风管111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接水槽11a内。也就是说,换热器30上低温的冷凝水低落至接水槽11a内,而新风管111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接水槽11a内,低温的冷凝水与新风管111进行换热,吸收了新风管111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新风管111的温度,如此,新风流经降温后的新风管111,能够与新风管111进行换热,也就是说,当新风流经新风管111时,新风管111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从而使得低温的冷凝水与新风间接的进行了换热,即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新风进行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另外,通过设置具有新风通道10a的新风管111,且新风管111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接水槽11a内,能够使得冷凝水与新风管111充分的接触,从而使得新风与冷凝水充分的换热,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提高了能效指的是,提高了空调器在新风制冷模式下的能效,即空调器在制冷的同时,引进了新风,此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一实施例中,接水盘10包括加热模块(图未示),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加热。也就是说,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经过加热后的新风进入主风路径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如此,利用加热模块对新风进行升温,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提高了能效指的是,提高了空调器在新风制热模式下的能效,即空调器在制热的同时,引进了新风,此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加热模块的具体结构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丝。
电加热丝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电加热丝设置在接水盘10的底壁,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丝设置在新风通道10a中,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
新风管111的设置方向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0至图12,新风管111沿竖向设置。也就是说,新风通道10a沿竖向设置,提高了新风通道10a中的新风与冷凝水流道10d中的冷凝水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111沿水平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新风管111沿竖向设置,指的是新风通道10a大致从下往上延伸;上述的新风管111沿水平方向延伸,指的是新风通道10a大致从左往右延伸或者从右往左延伸。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新风管111的数量为多个,各新风管11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各新风管111之间存在间隙,如此,接水槽11a中的冷凝水能够在间隙中流动,以使冷凝水与新风管111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冷凝水与新风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接水槽11a的侧壁上形成排水口11d,换热器30上的冷凝水滴落至接水槽11a中并与新风管111进行换热,接水槽11a中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口11d排出。
排水口11d的最低点与接水槽11a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也就是说,排水口11d的最低点与接水槽11a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排水口11d的最低点与接水槽11a的底壁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计水位线,如此,当接水槽11a中的冷凝水超出水位线时才开始排水,这样能保证新风管111被侵泡的面积,即使得新风管111与冷凝水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不至于由于接水槽11a中能够容纳的冷凝水太少而导致新风与冷凝水的换热效率降低。
新风管111的在接水槽11a中的具体设置形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接水槽11a设置有新风管111的区域范围的宽度占接水盘10总宽度的40%-80%,且设置有新风管111的区域位于接水槽11a靠近出风口20a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换热器30具有靠近风机40的第一侧以及远离风机40的第二侧,第一侧与壳体20抵接,第二侧位于接水槽11a没有设置新风管111的区域,以使换热器30上的冷凝水低落至接水槽11a中,而不会低落至新风管111中的新风通道10a中。
其中,排水口11d设置在接水槽11a没有设置新风管111的区域的侧壁上。
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水口11d连通,经排水口11d排出的冷凝水再经排水管排出至固定位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新风路径避开换热器30。也就是说,新风不流经换热器30,外界的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后,与主风路径中流经换热器30后的气流汇合,然后再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新风路径避开换热器30,即新风不流经换热器30,如此,不会影响主风路径中的风量,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另外,新风路径中新风主要通过低温的冷凝水降温,而不需要通过换热器30降低,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过滤网(图未示),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设置有至少一层过滤网。也就是说,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设置有一层或多层过滤网,用于对进入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过滤,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空调器包括开关阀50,开关阀50用于封闭或导通新风通道10a。也就是说,当开关阀50封闭新风通道10a时,即没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空调器为常规模式,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流动;当开关阀50导通新风通道10a时,即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空调器为新风模式,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
通过设置开关阀50用于封闭或导通新风通道10a,可以在有需要时导通新风通道10a(参阅图9),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没有需要时封闭新风通道10a(参阅图8),进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具体地,请参阅图8,在空调器处于常规模式时,不管空调器处于常规制冷模式、常规制热模式或常规送风模式,开关阀50封闭新风通道10a,风机40运行时产生负压,此时风机40产生的负压全作用在换热器30上,最终促进主风路径的气流的流动。
一实施例中,开关阀50包括控制阀板,控制阀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出口10b处,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一实施例中,开关阀50包括步进电机(图未示),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控制阀板的移动,进而控制风量大小,示例性地,芯片会根据公式换算成控制阀板的开合大小。
请参阅图9,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包括送风新风模式、新风制热模式以及新风制冷模式等至少三种模式。在新风模式下,控制阀板导通新风通道10a时,即有新风进入新风通道10a,此时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
在新风制冷模式下,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主风路径的气流从回风口20b进入壳体20内,并沿主风路径流动,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外界的新风从新风口20c进入壳体20内,并沿新风路径流动,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与低温的冷凝水进行换热,即低温的冷凝水能够降低新风的温度,降温后的新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在新风制热模式下,气流沿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两条路径流动,主风路径的气流从回风口20b进入壳体20内,并沿主风路径流动,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外界的新风从新风口20c进入壳体20内,并沿新风路径流动,新风流经新风通道10a时经加热模块加热升温,升温后的新风与主风路径汇合,并与主风路径的气流一起经出风口20a处进入室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控制阀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新风通道10a的新风出口10b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新风口20c形成在壳体20的底部,新风口20c与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连通,控制阀板沿壳体20的底部滑动以控制新风口20c的大小,从而控制新风通道10a的开度,进而控制流经新风通道10a的风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体(11),所述盘体(11)包括接水槽(11a)和新风通道(10a),外界的新风流经所述新风通道(10a),并与来自所述接水槽(11a)的冷凝水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1)具有与所述接水槽(11a)连通的冷凝水流道(10d),来自所述接水槽(11a)的冷凝水流经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并与流经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流道(10d)沿竖向延伸,所述新风通道(10a)沿水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1)包括具有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和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换热层(11b)以及具有排水口(11d)的蓄水层(11c),所述蓄水层(11c)和所述接水槽(11a)通过所述冷凝水流道(10d)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11a)、所述换热层(11b)和所述蓄水层(11c)沿高度方向依次分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和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和各所述新风通道(10a)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包括多个子冷凝水流道,各所述子冷凝水流道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流道(10d)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曲线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1)包括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管(111),所述新风管(111)沿竖向设置,且所述新风管(111)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接水槽(11a)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111)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新风管(111)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11a)的侧壁上形成排水口(11d),所述排水口(11d)的最低点与所述接水槽(11a)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10)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行加热。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主风路径和新风路径;
位于所述壳体(20)内的换热器(30),所述主风路径经过所述换热器(30);
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10),所述新风路径经过所述新风通道(10a)并与所述主风路径汇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路径避开所述换热器(3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开关阀(50),所述开关阀(50)用于封闭或导通所述新风通道(10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50)包括控制阀板;
所述控制阀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出口(10b)处;或,
所述控制阀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过滤网,所述新风通道(10a)的新风进口(10c)处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过滤网。
CN202210472262.2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4754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2262.2A CN11475441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2262.2A CN11475441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4414A true CN114754414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2262.2A Pending CN114754414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441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425420U (zh) * 2019-08-01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预冷结构及风管机
WO2020192070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空调器
CN113776179A (zh) * 2021-09-28 2021-12-10 厦门呼博仕环境工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水能量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2070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空调器
CN210425420U (zh) * 2019-08-01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预冷结构及风管机
CN113776179A (zh) * 2021-09-28 2021-12-10 厦门呼博仕环境工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凝水能量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95348U (zh) 换热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211695347U (zh) 换热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216667913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09013431U (zh) 一种空调器壳体
CN111397010A (zh)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CN208967949U (zh) 空调柜机
CN108973583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14754414A (zh)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US20220268453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System
CN11356629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695349U (zh) 换热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2145364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923547B (zh) 换热装置、冷媒循环系统和换热装置的出风控制方法
KR20210098017A (ko) 공기조화기
CN22140322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95156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2123791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140322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466481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2174417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88413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140322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763688U (zh) 室内换热结构及空调系统
CN22140322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27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