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9703A -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9703A
CN114729703A CN202080079218.4A CN202080079218A CN114729703A CN 114729703 A CN114729703 A CN 114729703A CN 202080079218 A CN202080079218 A CN 202080079218A CN 114729703 A CN114729703 A CN 114729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basic
flow
addition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2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乌韦·路德维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filed Critical Woco Industrietech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729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9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阀,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包括:阀壳,具有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以及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其流体流的流通空腔在旋片的基本位置上提供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其中,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布置于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其中,阀壳具有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并且流通空腔设计为在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上提供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阀,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
背景技术
为了在调节流体流时减少空间需求,经证实有利的是采用阀壳具有多个进口和/或出口的多通阀。在此情形下,阀壳中设置有阀构件,根据阀构件的位置可以提供阀壳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通过该流体连通,流体流可以从相关进口到相关出口流经阀壳。此类阀又称X/Y通阀,其中X表示进口和/或出口个数,Y表示可同时提供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路数。3/2通阀即可具有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或者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在后一种情况下,流体流可以例如经由进口供入到阀壳并且以两路分流的形式分别经由出口从阀壳排出。在本例中,提供了两路流体连通,即各自出口与公共进口之间各有一路。
例如,多通阀可用于在机动车中分配冷却水。多通阀用于调节流体流,例如冷却水流。通过多通阀例如可以将一路流体流分支成两路分流,可以将两路分流合并成一路流体流,或者可以将一路流体流选择性通过不同的流体出口排出。通过将流体流选择性经由不同的流体出口排出,流体流可以尤其是通过单个阀供送到不同的热源(如电动机和蓄电池)以及散热器(如冷却单元)。通过将两路输入分流(流体分流)合并成一路输出流体流,与热源相比可增强冷却能力,而通过将一路输入流体流分支成两路输出流体流(流体分流),可以通过输入流冷却两个热源。
现代机动车中安装的电驱动器数目日益增多以及逐渐使用电动机代替内燃机,因此必须通过流体冷却的热源数目进而多通阀必须调节的流体流或流体分流路数攀升。同时,机动车种类繁多可能导致必须调节的流体流或流体分流路数和冷却所需流量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流量可能随马达功率而变化。
用于调节冷却液流的多通阀例如参阅专利文献US 7,793,915 B2。该文献中,旋片形式的阀构件布置于阀壳中,流体进口和两个流体出口连接至阀壳。根据旋片位置,可以在流体进口与其中一个、两个或零个流体出口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然而,US 7,793,915 B2中提出的多通阀却因其空间需求太大而不适用于机动车。此外,这种类型的多通阀存在较大的压力损失,这除了增加泵的能量消耗外,还会导致对泵的要求提高。除了成本增高之外,还可能导致泵的空间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冷却系统的空间需求增加。此外,US 7,793,915 B2中提出的多通阀还无法足够灵活地调节流体流或分流,从而满足现代机动车中不断变化的要求。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多通阀,既能满足现代机动车的特殊要求,又能尽量降低空间需求。具体地,多通阀需要能够尽可能灵活地适应关于待调节流体流或流体分流的路数和流量的变化要求。特别重要的是,流体流的压力损失尽量保持最低,尤其是因调节流体流而发生的压力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特别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机动车中流体流的新型多通阀,尤其能够满足现代机动车的特殊要求。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机动车中流体流的多通阀,能够降低结构空间需求,优选地不会增加、尤其是减少压力损失,并且/或者能够提高调节流体流的灵活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独立权利要求1和21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通阀,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多通阀包括阀壳,该阀壳具有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所述多通阀还包括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其流体流的流通空腔在旋片的基本位置上提供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布置于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根据本发明,阀壳具有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并且流通空腔设计为在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上提供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在下文中,术语“流体进口”用作基本流体进口和附加流体进口的同义词。在下文中,术语“流体出口”用作基本流体出口和附加流体出口的同义词。关于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描述的特征和优点尤其适用于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以及附加流体进口和附加流体出口,除非下文另作说明。
流体进口尤指允许流体流供入到阀壳的开口。流体出口尤指允许流体流从阀壳排出的开口。应当清楚的是,可能存在这样的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即,无流体管线连接到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特别是在此情形下,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优选地构造为可以尤其是通过诸如塞子等截止件而相对于阀壳密封的接口。特别地,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即,有管线连接到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但它们通过诸如挡板等截止件而相对于阀壳流体密封。
旋片优选地呈盘形构造。旋片尤其是构造为旋盘。旋片尤其是具有圆形的外轮廓。旋片尤其是可转动地支承于阀壳中。旋片的旋转轴尤其是延伸经过旋片的中心,尤其是延伸经过旋片的圆心。旋片的旋转轴尤其是平行于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的公共对称轴、尤其是旋转对称轴延伸。
在下文中,术语“流体连通”用作基本流体连通和附加流体连通的同义词。上下文描述的流体连通相关特征尤其代表关于基本流体连通和/或附加流体连通的有利实施方案,除非另作说明。
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尤指流体流可从流体进口转移到流体出口。为此,流体管线不一定必须连接到相应的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例如,也可能存在这样的基本流体连通,即,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都通过诸如塞子等封闭件而密封。
基本位置尤指在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之间仅提供基本流体连通的旋片位置。基本位置使流通空腔、尤其是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彼此流体连通。
在接通位置上,提供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优选地,在接通位置上除了基本连通之外还提供了附加连通,从而在接通位置上同时提供基本连通和附加连通。
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优选地设计为使得它们均既适用于将流体流供入到阀壳中又适用于从阀壳排出流体流。
旋转轴方向尤指沿旋片的旋转轴相互背离的两个方向。就下述周向方向而言,这尤指围绕旋片的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就下述径向方向而言,这尤指与旋片的旋转轴正交的各个方向。
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优选地布置于阀壳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尤其是布置于阀壳的端侧上,每个端侧在旋转轴方向上界定用于旋片的容纳室。特别地,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呈盘形构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流通空腔设计为使得流体流在接通位置上可在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与附加进口和/或附加出口之间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特别地,在接通位置上,流体流在旋转轴方向上可通过S形流道或U形流道偏转。替代地或附加地,在接通位置上,流道可在周向方向上通过弧形流道偏转。特别地,流道在流通空腔内部延伸。通过基本流体连通,阀壳尤其是可过流直线形流道。直线形流道尤指阀壳可无偏转地过流的流道。
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设计为使得流体流可在旋转轴方向上引入到阀壳中。替代地或附加地,基本流体出口设计为使得流体流可在旋转轴方向上从阀壳排出。为此,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优选地构造为阀壳中的开口,尤其是圆形开口。在此情形下,阀壳尤其是界定出各个开口截面,该开口截面尤其是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延伸,优选地在径向方向上延伸。流体流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流通空腔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延伸来实现。特别地,在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横向于旋转轴方向从基本流体进口延伸到附加流体出口和/或从基体流体出口延伸到附加流体进口。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流通空腔的优选设计。
特别地,这样实现流道呈S形偏转:基本流体进口和附加流体出口布置于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并且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替代地或附加地,基本流体出口和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可以布置于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并且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
特别地,这样实现U形流道:基本流体进口和附加流体出口均布置于旋片的同一侧上并且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替代地或附加地,对于U形路线,基本流体出口和附加流体进口可以布置于旋片的同一侧上并且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
特别地,这样实现流通孔内的流道路线:流通孔在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上被旋片的边界壁包围,该边界壁尤其是包括端壁和曲壁。特别地,流体流在流体进口与流体出口之间遵循着仅在流通孔内延伸、尤其是在流通孔上游和下游汇入到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流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接通位置上,附加连通呈分支式汇入基本连通。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通过流通空腔而彼此流体连通。流体流优选地可从一路输入流分成两路输出流或者可从两路输入流汇成一路输出流。特别地,这样实现附加连通呈分支式汇入基本连通:流通孔从基本流体连通开始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延伸到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在附加流体出口的情况下,在接通位置上,一路输入流由此尤其是可分成两路输出流。在附加流体进口的情况下,两路输入流体流尤其是可汇成一路输出流体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连通由流通空腔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基本连通段构成。基本连通段尤其是呈圆柱形构造。替代地或附加地,基本连通段在旋转轴方向上完全延伸贯穿旋片。特别地,基本连通段提供了流体流尤其是可无偏转地沿旋转轴方向流过的流通截面。特别地,圆柱形基本连通段的圆柱直径适配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特别地,圆柱直径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70%、80%、90%或95%且至多105%、115%、130%或150%。特别地,通过流通空腔的基本流通段可以使流体无偏转地流过多通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连通段在壁侧沿周向方向由旋片的端壁、尤其是瓦形端壁界定。特别地,瓦形端壁构造为延伸至少120°、150°或180°的空心圆柱段。特别地,瓦形端壁在旋转轴方向上从基本流体进口延伸到基本流体出口。特别地,空心圆柱段的直径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70%、80%、90%或95%和/或至多105%、115%、130%或150%。特别地,基本连通段在瓦形端壁沿周向方向的相对两侧上无壁体并过渡到附加连通段,以提供附加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附加连通由流通空腔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附加连通段构成。附加连通段优选地呈弧形,尤其是呈肾形。替代地或附加地,附加连通段在周向方向上绕旋转轴延伸至少45°、60°或90°。特别地,附加连通段过渡到基本连通段中。流通空腔优选地呈弧形,尤其是呈肾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附加连通段在径向方向上由旋片的至少一个曲壁、尤其是瓦形曲壁界定。优选地,至少一个瓦形曲壁构造为延伸至少45°、60°或90°的空心圆柱段。优选地设置两个曲壁,它们在径向方向上通过流通空腔彼此分开并在径向方向上界定附加连通段。特别是通过瓦形曲壁,在接通位置上,流体流可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
根据优选实施例,基本连通由流通空腔的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基本连通段构成,附加连通由流通空腔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附加连通段构成。特别地,基本流通段在过渡侧沿周向方向过渡到流通空腔的附加连通段中。
替代地或附加地,流通空腔将附加连通段与基本连通段组合成肾形。优选地,肾形绕旋转轴延伸60°、75°或90°。特别地,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被旋片的边界壁包围。特别地,流通空腔在径向方向上由旋片的两个瓦形曲壁界定。优选地,旋片的瓦形曲壁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间隔达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70%、80%、90%或95%和/或至多105%、115%、130%或150%。曲壁在其周向方向上的瓦形末端处优选地过渡到瓦形端壁中。瓦形端壁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界定出流通空腔。特别地,流通空腔由两个瓦形端壁和两个瓦形曲壁界定,它们尤其是平滑地相互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和/或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各自界定出具有平均截面宽度(尤其是平均直径)的开口截面,通过该开口截面允许流体流供入阀壳和/或从阀壳排出。特别地,开口截面在径向方向上与旋片重叠。特别地,开口截面完全布置于旋片轮廓内。
开口截面尤其是横向于、优选地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特别地,开口截面呈圈形,优选地呈圆形。如果开口截面呈圆形,则平均截面宽度尤其是由开口截面的直径形成。旋片轮廓尤指在径向方向上界定旋片的外轮廓。在优选实施例中,旋片轮廓呈圆形。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和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布置于旋片轮廓内。布置于旋片轮廓内尤指相应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完全在旋片轮廓内延伸,尤其是与旋片轮廓互不相交。特别地,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距旋转轴的距离相同。特别优选地,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在阀壳的一侧、尤其是阀壳的两侧上沿周向方向相互等距布置。
开口截面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贯穿阀壳的端侧而在旋转轴方向上界定出旋片容纳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了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50%、尤其是至少75%、100%或150%。替代地或附加地,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至少8mm、12mm、14mm或16mm。经证实,这种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设计使得流体流能够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出人意料地发现,通过这种流通空腔尺寸能够显著降低因流体流偏转导致的流动损失。特别地,由于降低了流体流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所致的流动损失,流体流可以分配到各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而不会显著增加驱动流体流的泵能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流通空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了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50%、尤其是至少75%、85%或95%。替代地或附加地,流通空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了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多200%、尤其是至多150%、125%、115%或105%。尤经证实,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和流通空腔之间的截面跳变可能导致流动损失。出人意料地,通过上述流通空腔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能够降低流动损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绕旋转轴延伸60°、75°或90°。特别地,流通空腔呈弧形、优选地呈肾形绕旋转轴延伸。替代地或附加地,流通空腔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完全被旋片包围,尤其是被旋片的两个端壁和两个曲壁包围。
流通空腔的肾形设计尤可确保流体流能够无偏转地从流体进口到流体出口流过多通阀。同时,流通空腔的肾形设计允许流体流可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地流过多通阀。就此,肾形尤其是能够降低流动损失。此外,通过上下文描述的流通空腔尺寸,使流体流横向于旋转轴方向偏转能够降低流动损失。另经证实,根据本发明的流通空腔设计能够在极小的空间中通过若干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来调定流体流。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个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可以优选地接到阀壳的相反两侧。另经证实,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阀的设计,阀壳尺寸基本上仅由旋片尺寸确定。由于流体流可在旋片内偏转,能够省却偏转通道或偏转腔室的额外结构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流通空腔具有在旋转轴方向上面向基本流体进口的空腔进口以及在旋转轴方向上面向基本流体出口的空腔出口。特别地,空腔进口和/或空腔出口呈弧形,优选地呈肾形。替代地或附加地,空腔进口和/或空腔出口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替代地或附加地,空腔进口和空腔出口在旋转轴方向上界定出流通空腔。
特别地,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沿着恒定、尤其是肾形的轮廓延伸。流通空腔的肾形轮廓尤其是从空腔进口过渡到空腔出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本位置和/或在接通位置上,空腔进口和基本流体进口和/或空腔出口和基本流体出口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重叠截面。这样,流体流尤其是至少部分无偏转地可通过基本流体进口转入到流通空腔中又可通过空腔出口转出到基本流体出口。特别地,空腔进口和/或空腔出口构造为在基本位置和/或在接通位置上,重叠截面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至少70%、80%、90%、95%、100%。
优选地,基本流体进口截面无缩窄地过渡到空腔进口。替代地或附加地,基本流体出口尤其是截面无缩窄地过渡到空腔出口。
特别地,重叠截面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开口截面的至少50%、70%、90%或9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部位置上,流通空腔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替代地或附加地,在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以及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特别地,旋片与阀壳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特别地,密封机构相对于阀壳密封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使得流体流可以仅通过流通空腔引入阀壳和引出阀壳。特别地,密封机构布置于旋片与阀壳之间,使得流体流可以仅在阀壳的流通空腔内流过。特别地,密封机构、尤其是旋片每个端面上的各密封机构的形状构造为在旋转轴方向上适配于旋片端面的形状,尤其是与旋片端面形状互补。特别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凹槽,该密封凹槽构造为与流通空腔形状互补并且尤其是与流通空腔对齐地延伸。特别地,密封机构的密封凹槽在周向方向上完全被密封机构包封。密封机构尤其是呈圆片形,其中密封机构的圆片直径为旋片直径的至少60%、80%或90%和/或至多95%、96%、98%、99%或100%。密封机构尤其是在径向方向上还在流通空腔与旋片外周上延伸的齿部之间延伸。
优选地,在基本位置和/或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直接邻接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替代地或附加地,在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在旋转轴方向上直接邻接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特别地,在基本位置和/或在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的边界壁在旋转轴方向上基本上直接过渡到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和/或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的边界壁中。本质上意味着可以在边界壁之间提供旋转轴方向上的间距用于润滑剂和/或密封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在周向方向上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相互偏置,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偏置至少45°、60°、75°或90°。优选地,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延伸了使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出口偏置的角度。特别地,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在径向方向上与旋转轴间隔的距离基本上相同。
就此而言,距离基本上相同尤指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偏差为至多20%、尤其是至多10%、5%、3%或1%。
进口(如基本流体进口或附加流体进口)相对于出口(如基本流体出口或附加流体出口)偏置尤指它们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无重叠截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重叠截面。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对齐。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具有相同的开口截面。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在径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上采取相同的定位。这样,流体流尤其是可以通过基本流体连通无偏转地流过多通阀。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之间的重叠截面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开口截面的至少75%、85%或95%和/或至多105%、115%、125%或150%。
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出口沿着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直线相互对齐。
优选地,重叠截面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开口截面的至少50%、70%、90%或9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旋片布置于由阀壳包围的容纳室中。特别地,容纳室由阀壳壁界定,该阀壳壁构造为与旋片形状互补。替代地或附加地,阀壳以流体密封方式密封容纳室。特别地,阀壳密封容纳室,使得流体可以仅通过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和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流入和/或流出阀壳。
阀壳优选地采取双件式构造。特别地,阀壳具有旋片座托,该旋片座托尤其是界定出旋片容纳室。旋片容纳室尤其是呈圆柱形,其中容纳室直径比旋片外径大至多2%、5%、10%、15%或20%。优选地,在径向方向上,用于驱动盘的圆柱形容纳室邻接旋片的圆柱形容纳室,通过驱动盘可在外周上调定旋片。下面进一步详述驱动盘的优选实施例以及驱动盘与旋片的动力接合。阀壳优选地具有轴承颈,旋片可以通过该轴承颈实现可转动地支承。特别地,旋片具有轴承槽,该轴承槽尤其是呈圆柱形绕旋转轴延伸。特别地,旋片可以通过轴承槽可转动地支承于轴承颈上。
特别地,阀壳包括盖部,在安装状态下,该盖部在旋转轴方向上界定出旋片容纳室。特别地,旋片在旋转轴方向上通过盖部固定。特别地,在盖部与容纳室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在周向方向上环绕旋片并优选地环绕驱动盘。
特别地,座托中的容纳室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延伸度使得旋片可在旋转轴方向上完全嵌入座托中。
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附接到阀壳的相反两侧,尤其是附接到阀壳的盖部和座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驱动盘、尤其是驱动齿轮布置于阀壳中以调定旋片。特别地,驱动盘与旋片布置于公共平面内。优选地,驱动盘相对于流体流密封。替代地或附加地,旋片构造呈盘形。特别地,旋片在其外周上具有齿部,尤其是环形齿圈,用于调定旋片,尤其是用于通过齿轮调定旋片。特别地,通过驱动盘在外周上调定旋片。特别地,旋片的齿圈环绕流通空腔。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输出和/或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输出在径向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的齿圈内,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被旋片的齿圈环绕。特别地,旋片和驱动盘通过其外周、尤其是通过构成在其外周上的齿圈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流体进口和基本流体出口构造为两个基本流体接口。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构造为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优选地,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均构造为根据下述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基本流体接口。替代地或附加地,附加流体进口和/或附加流体出口构造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附加流体接口。
应当清楚的是,上文结合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描述的所有特征和优点也代表了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有利特征。同样应当清楚的是,下文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描述的所有特征和优点也代表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有利特征。尤其就本发明而言,术语“基本流体进口”与“基本流体接口”可互换,术语“基本流体出口”与“基本流体接口”可互换,术语“附加流体进口”与术语“附加流体接口”可互换,和/或术语“附加流体出口”与术语“附加流体接口”可互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多通阀,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所述多通阀包括具有两个基本流体接口的阀壳。所述多通阀还包括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其流体流的流通空腔在旋片的基本位置上提供基本流体接口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基本流体接口布置于旋片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阀壳还具有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其中流通空腔设计为在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上提供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与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中至少一者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在下文种,术语“流体接口”用作术语“基本流体接口”和“附加流体接口”的同义词。关于流体接口描述的特征和优点适用于基本流体接口和附加流体接口,除非下文另作说明。流体接口优选地应指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其构造为使得流体管线可连接到阀壳中以便供入和/或排出流体流。替代地或附加地,流体接口应指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其构造为使得封闭件可连接到阀壳上以便相对于阀壳密封流体进口和/或流体出口。
根据本发明改进方案,基本流体接口和/或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中至少一者、优选地两者都构造为使得用于供入和/或排出流体流的流体管线可连接到阀壳。替代地或附加地,基本流体接口和/或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中至少一者、尤其是两者都构造为使得诸如塞子等封闭件可连接到阀壳以阻止流体流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阀具有基本流体接口和附加流体接口的设计尤可提高采用多通阀时的灵活性。流体接口优选地均构造为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流体管线接口。
特别地,流体接口呈空心圆柱状包围管座,流体管线可通过这些管座连接到阀壳。流体接口尤其是具有管座。管座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上呈空心圆柱形延伸。特别地,管座界定用于流体管线的空心圆柱形容纳室。特别地,管座具有沿周向方向围绕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布置的卡钩。卡钩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特别地,卡钩具有突起,这些突起构造为接合到管道中相应构成的凹槽中。卡钩尤其是以弹性方式固定至阀壳。特别地,卡钩在旋转轴方向上朝向阀壳的一侧上过渡到圆柱形过渡段,该过渡段邻接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特别地,过渡段在周向方向上构造为连贯的空心圆柱体,其直径尤其是比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更大,尤其是大至少5%、10%或20%。特别地,卡钩在径向方向上的壁厚比过渡段的壁厚更小,尤其是小至少10%、30%或50%。特别地,由于卡钩的壁厚更薄,卡钩可能在径向方向上发生弹性弯曲。这样尤其是仅用很少的组装工作即可将管道附接至流体接口以及从流体接口脱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阀壳具有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它们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至少45°、60°、75°或90°。
一个接口与另一个接口偏置尤指这两个接口不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的重叠截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和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在周向方向上绕旋转轴相互等距布置。
在具有至少两个附加流体接口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附加流体接口优选地在周向方向上均布置于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前面和后面。特别地,至少两个附加流体接口与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在径向方向上距旋转轴的距离相同。特别地,至少两个附加流体接口和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绕旋转轴呈半圆形布置。半圆形尤其是通过在至少两个附加流体接口与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连线来描绘。
在具有至少三个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的附加流体接口的实施例中,这些流体接口优选地在周向方向上相互等距布置。特别地,所有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在径向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的外轮廓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和/或基本流体接口之一在径向方向上与旋片具有重叠截面。特别地,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和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在径向方向上完全布置于旋片的外轮廓内。
径向方向上的重叠截面优选为基本流体接口和/或附加流体接口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开口截面的至少50%、70%、90%或95%。特别地,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和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之一在周向方向上完全被旋片的外轮廓环绕。流体接口完全被旋片的外轮廓环绕尤指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在径向方向上完全布置于旋片的外轮廓内。
特别地,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和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与阀壳一体成型,尤其是与阀壳的盖部和/或座托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阀壳具有至少两个、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它们在旋转轴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的相反两侧上。特别地,两个附加流体接口布置于旋片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特别地,一半的附加流体接口在旋转轴方向上布置于阀壳的一侧上,尤其是布置于阀壳的盖部上。特别地,另一半的附加流体接口布置于阀壳的沿旋转轴方向的反侧上,尤其是布置于阀壳的座托上。特别地,所有至少两个、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在径向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的外轮廓内。这尤指所有附加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在径向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的外轮廓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中的至少两者或相应两者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重叠截面。特别地,至少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中至少两者或相应两者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对齐。优选地,重叠截面为基本流体进口和/或基本流体出口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开口截面的至少50%、70%、90%或95%。
特别地,至少两个、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分别形成在旋转轴方向上布置于旋片相反两侧上的附加流体接口对。特别地,附加流体接口对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对中线对齐。“基本上”应指轴向偏差为20°、15°、10°或5°。对中线尤其是由相应附加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的中心点形成。特别地,附加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呈圆形构造。特别地,一对附加流体接口中的附加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各自绕对中线旋转对称地延伸。在具有六个附加流体接口的优选实施例中,尤其是三个对中线在周向方向上绕旋转轴彼此间隔。特别地,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也沿着对中线对齐。基本流体接口和附加流体接口的对中线尤其是绕旋转轴以等距间隔布置。特别地,对中线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距旋转轴的距离基本相同。就此而言,“基本上”尤指最大偏差为10%、20%或3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旋片设计为可针对每个附加流体接口调节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其中提供了附加流体接口与至少一个基本流体接口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替代地或附加地,旋片设计为可针对每个附加流体接口调节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其中提供了这个附加流体接口与至少另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尤其是该至少另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与这个附加流体接口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为此,流通空腔尤其是在周向方向上延伸过使附加流体接口相互偏置的量。替代地或附加地,为此,流通空腔在径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上延伸了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的平均截面宽度的至少50%、75%、100%或150%。
优选地,基本流体连通应指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重叠截面、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对齐的两个接口之间的流体连通。附加流体连通尤指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的两个接口之间的流体连通。如上所述,就此而言的偏置尤指接口不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的重叠截面。
在多通阀具有总共八个流体接口、尤其是两个基本流体接口和六个附加流体接口的优选实施例中,即可提供四路基本流体连通。通过在接通位置上调整旋片,可以在基本流体进口与每个附加流体进口之间提供两路附加流体连通。
应当清楚的是,术语“基本流体接口”和术语“流体附加接口”具体用于阐明附加流体接口除了基本连通之外还提供了到基本流体接口的附加连通。基本流体接口与附加流体接口不必在结构上互不相同。特别地,布置于阀壳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的每对流体接口可以形成一对基本流体接口。那些在周向方向上与基本流体接口偏置的流体接口称为附加流体接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旋片构造为可调节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四个接通位置。优选地,将旋片从一个接通位置调整到另一个接通位置的调定角度为将旋片从基本位置调整到接通位置的调定角度的两倍。特别地,基本位置应指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基本接口居中定向的位置。特别地,在基本位置上,流通空腔从基本流体接口起向两个周向方向对称延伸。特别地,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朝向相邻的附加流体接口延伸一定调定角度才能使旋片调整到相应的接通位置上。特别地,由于基本位置居中定向,通过调整基本流体接口与附加流体接口之间偏置角度的二分之一,可以将旋片置于接通位置。在接通位置上,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从基本流体接口延伸到附加流体接口。为了将旋片从这个流体连通位置沿周向方向调整到相反的接通位置,旋片必须首先偏置二分之一的偏置角度回到基本位置,然后再偏置二分之一的偏置角度到另一个接通位置。
在替代实施例中,旋片具有两个流通空腔。特别地,两个流通空腔均根据上下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来设计。特别地,流通空腔在几何形状和尺寸方面采取相同的设计。特别地,两个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对称地构造和/或布置。特别地,两个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在两侧彼此之间的距离相同。特别地,两个流通空腔均在周向方向上绕旋转轴延伸至少60°、75°或90°。通过使用两个流通空腔,尤其是可以同时提供两路基本连通,它们尤其是彼此流体解耦。特别地,可以为每个基本流体位置各提供一个接通位置,其中在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与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中至少一者之间提供附加流体连通。特别是具有两个流通空腔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通阀同时调节尤其是彼此流体解耦的两路流体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流通空腔、两个基本流体接口和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相互匹配,以在每个可能的旋片位置上至少提供基本连通和/或附加连通。这一点尤其是如此实现:将旋片从基本位置绕旋转轴调定至多150°、120°或90°。特别地,旋片应在两个周向方向上可调至多150°、120°或90°。这样尤可确保在流体接口仅在周向方向上分布180°的实施例中,通过流通空腔始终能够提供流体连通。替代地或附加地,这一点可以如此实现:流通空腔在周向方向上的延伸范围相当于两个周向方向上相邻的基本流体接口和/或附加流体接口之间在周向方向上的最大距离。
优选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冷却系统,包括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设计的多通阀以及通过多通阀的流体接口之一连接到多通阀的至少一个流体管线。所述冷却系统优选地具有每个流体接口的各个流体管线,该流体管线连接到各自的流体接口。优选地,至少一个、优选地每个流体管线平行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特别优选地,流体管线在旋转轴方向上平行于旋转轴延伸至少10mm、20mm、30mm、40mm或50mm。特别地,至少两个流体管线通过两个基本流体接口布置于旋片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特别地,至少两个流体管线布置于旋片的相反两侧上,使得它们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重叠截面,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对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请参阅从属权利要求。结合附图参照下文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来阐述本发明的更多优点、特征和特点。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多通阀;
图2为图1所示的多通阀,其中移除了壳盖;
图3为图2所示的多通阀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旋片的基本位置;
图4A为图2所示的多通阀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旋片的接通位置;
图4B为图2所示的多通阀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图4A所示的接通位置的替代接通位置;
图5为图1至图4B所示的旋片与驱动盘相接合;
图6为旋片具有两个流通空腔的替代实施例;
图7为多通阀无旋片无壳盖的俯视图,其中阀壳的座托中设置有一个基本流体接口和两个附加流体接口;
图8为多通阀无旋片无壳盖的视图,其中阀壳的座托中设置有一个基本流体接口和三个附加流体接口;
图9为图1所示的多通阀沿图3所示剖面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多通阀沿图4A所示的剖面线B-B截取的剖视图,其中两个封闭件由在旋片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的横条表示;
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封闭件彼此对角偏置;
图12为图10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旋片一侧上的封闭件;
图13为图10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旋片一侧上的唯一封闭件;
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旋片另一侧上的封闭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标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多通阀在下文中标有附图标记1。在图1中示出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1。多通阀1包括具有壳盖5和座托7的阀壳3。阀壳3包括基本流体进口9I和基本流体出口9II以及三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三个附加流体出口9IV。在本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基本流体进口9I和基本流体出口9II显示为基本流体接口9I、9II。此外,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附加流体出口9IV显示为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
在下文中,为了易于阅读,术语流体进口9I、9III用作术语基本流体进口9I和流体附加进口9III的同义词。此外,为了易于阅读,术语流体出口9II、9IV用作术语基本流体出口9II和流体附加出口9IV的同义词。关于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描述的特征尤其代表关于基本流体进口9I、基本流体出口9II、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的有利特征,除非下文另作说明。
在下文中,术语流体接口9I、9II、9III、9IV用作术语基本流体接口9I、9II和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的同义词。在下文中,术语流体接口9I、9II、9III、9IV尤其用作术语流体进口9I、9III和流体出口9II、9IV的同义词。结合术语“流体接口”描述的特征尤其代表关于术语“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出口”、“附加流体进口”、“附加流体出口”、“基本流体接口”和/或“附加流体接口”的有利特征,除非上下文另作说明。
在下文中,为了更易阅读,附图标记9用于术语“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和“流体接口”。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多通阀1,其中隐藏了壳盖5。多通阀1中设置有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11,该旋片11具有流体流的流通空腔13。如图3所示,旋片11可置于基本位置,在该位置上,提供基本流体进口9I与基本流体出口9II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
基本流体进口9I和基本流体出口9II布置于旋片11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
图1和图2所示的阀壳3具有总共八个流体接口9,其中四对流体接口布置于阀壳3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根据这些流体接口9中的哪些称为基本流体接口9I、9II,其他流体接口9则称为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在图1中,例如沿旋转轴方向相反的左侧一对流体接口9,称为一对基本流体接口9I、9II。据此,其余的流体接口9称为附加流体接口9III和9IV。此外,流体接口9既可充当流体进口9I、9III又可充当流体出口9II、9IV。这尤其取决于流体接口9是用于将流体流引入多通阀1中还是用于将流体流引出多通阀1。出于说明目的,在图1中,连接到壳盖的流体接口9定义为流体进口9I、9III,连接到座托7的流体接口9定义为流体出口9II、9IV。但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性表示。所有流体接口9优选地设计为使得它们既可用作流体进口9I、9III又可用作流体出口9II、9IV
图4A和图4B示出了不同于图3所示的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从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流通空腔13设计为至少在接通位置上提供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与基本流体进口9I和/或基本流体出口9II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流体接口9优选地构造为使得流体管线(未示出)可连接到阀壳3以供入和/或排出流体流。作为流体管线的替代或补充,诸如塞子等封闭件(未示出)可以连接到阀壳3以阻止流体流排出。结合图9详细描述了管座15。
图1示出了多通阀1的实施例,其中阀壳3的相反两侧上各设四个流体接口9,它们在周向方向U上相互偏置。特别地,流体接口9绕旋转轴相互偏置90°。特别地,流体接口9在周向方向U上绕旋转轴相互等距布置。特别地,流体接口9均布置于旋片11的沿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两侧上。特别地,布置于旋片11的相反两侧上的两个流体接口9形成一对流体接口,每对流体接口均沿着对中线17相互对齐。图7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三对流体接口,每一对流体接口均沿着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的对中线17相互对齐。图8示出的替代优选实施例中,四对流体接口各自沿着对中线17相互对齐,其中对中线17优选地平行于旋转轴延伸。从图7和图8尤可看出,流体接口9优选地完全布置于旋片11的外轮廓65内。就此应当清楚的是,流体接口的开口截面21完全布置于旋片11的外轮廓65内相当于旋片11的外轮廓65与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之间的100%重叠截面。另外应当清楚的是,两个相互对齐、尤其是具有相同开口截面的流体接口具有100%重叠截面的开口截面21。
从图2尤可看出,阀壳3的座托7界定出旋片容纳室。特别地,旋片容纳室构造为与旋片11形状互补,使得旋片11尤其是以支承方式容纳在旋片容纳室中。特别地,旋片容纳室呈圆柱状延伸,圆柱直径基本上对应于旋片外径。特别地,圆柱容纳室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过旋片11沿旋转轴方向的整个延伸范围,使得旋片11在旋转轴方向上可完全容纳在旋片容纳室中。
此外,座托7尤其是包括用于驱动旋片11的驱动盘23的容纳室。驱动盘23的容纳室尤其是适配于驱动盘23的外轮廓。特别地,驱动盘23的容纳室呈圆柱状延伸。特别地,驱动盘的容纳室在旋转轴方向上基本上延伸过驱动盘23的整个轴向延伸范围,从而驱动盘23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上可完全嵌入座托7的容纳室中。
特别地,驱动盘23的容纳室过渡到旋片11的容纳室中,从而旋片11与驱动盘23可以在过渡区域内彼此相接合。优选地,旋片11的容纳室和/或驱动盘23的容纳室被用于容纳密封圈27的密封槽25环绕。特别地,座托在关于旋转轴的径向方向R上呈液滴状延伸。特别是这样实现座托的液滴形状:驱动盘23的直径优选地小于旋片11的直径。这样,特别是驱动盘23的容纳室也可以设计得更小,使得座托7在径向方向上朝向驱动盘23的容纳室逐渐变细。
特别地,座托5上设置有诸如螺丝或螺栓等紧固机构29,壳盖5可通过该紧固机构29连接到座托7。
从图9尤可看出,基于壳盖5,在旋转轴方向D上界定出旋片11的容纳室。特别地,旋片11可转动地支承于壳盖5与座托7之间。特别是通过壳盖5和座托7确定旋片11在旋转轴方向D上的位置。特别地,容纳室适配于旋片11的几何形状,从而通过阀壳3可调节旋转轴承所需的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特别地,通过壳盖和座托的端壁31、33界定了旋片11的容纳室并定义了旋片11的轴向游隙。特别地,壳盖5和座托7的端壁31、33相互平行地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并且在旋转轴方向D上以旋片11的轴向范围加上轴向间隙彼此间隔。特别地,壳盖5和座托7的端壁31、33在径向方向R上基本上在旋片11的整个延伸范围内延伸。
从图9尤可看出,壳盖5和座托7的端壁31、33尤其是呈盘形延伸。特别地,壳盖5和座托7的端壁31、33在旋转轴方向D上被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中断。流体接口9在旋转轴方向D上从开口截面21起远离旋片延伸。
旋片11在径向方向R上尤其是由轴承颈35支承。旋片11尤其是具有轴承毂37,用于将旋片11支承于轴承颈35上。轴承毂37沿径向方向R延伸,尤其是延伸过轴承颈的半径加上径向游隙以提供旋片11的转动支承。特别地,轴承颈35在旋转轴方向上完全延伸贯穿旋片11的容纳室。
轴承颈35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过旋片11的容纳室并终止于壳盖5的轴承颈座39。轴承颈座39尤其是以与轴承颈35形状互补的方式延伸。轴承颈座39尤其便于将壳盖5相对于座托7对准。
在径向方向上,座托7的容纳室尤其是由圆柱形外罩41界定。座托7的圆柱形外罩41的直径尤其是基本上对应于旋片的直径。特别地,座托的圆柱形外罩的直径比旋片的直径大至多50%、40%、30%、20%、10%、5%、3%或1%。
特别地,阀壳3具有用于驱动驱动盘23的驱动器的驱动器座43。驱动器座43尤其是呈空心圆柱形延伸并具有流通孔45,驱动器的驱动轴可以穿过该流通孔45伸入到用于驱动盘23的容纳室中。驱动盘尤其是具有轴承毂47,驱动盘23可以经由该轴承毂47以力配合方式连接到驱动器的驱动轴。特别地,在驱动盘23的轴承毂47与用于驱动器驱动轴的流通空腔45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49,如密封圈。特别地,旋片23可转动地支承于壳盖5与座托7之间。
图3示出了旋片11处于基本位置。图4A示出了旋片11处于通过将旋片从图3所示的基本位置顺时针旋转45°可调节到的接通位置。图4B示出了旋片11处于通过将旋片11从图3所示的基本位置逆时针旋转45°可调节到的接通位置。从图4A和图4B尤可看出,流通空腔13设计为在接通位置上,提供两个周向方向U上相互偏置的流体接口9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流通空腔13尤其是设计为在图3所示的基本位置上,流体流可无偏转地从基本流体进口9I(图3未示出)转移到基本流体出口9II
流通空腔13还设计为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接通位置上,提供附加流体出口9IV和基本流体进口(未示出)以及基本流体出口9II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特别地,在接通位置上,流体流可在周向方向上通过弧形流道51IV偏转。图10至图14示出了可能的流道,如它们可以根据流体接口9和流体管线的占用情况来进行调节。图中,通过绘出的箭头象征性示出流道,标有附图标记51。图10至图14示出的多通阀1皆处于接通位置。横条53象征封闭件53,如塞子,用以使流体接口9相对于阀壳3密封。图10示出了两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设置有封闭件53的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在此状态下,还存在基本流体接口9I、9II与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之间的附加流体流通。通过封闭件53却阻止流体流从阀壳3排出。这样,在此配置中,流体流不会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偏转。相反,流体流尤其是沿着直线形流道51I流过阀壳,尤其是无偏转地流过沿基本流体连通的流道51。
然而,通过将封闭件53之一从附加流体出口9IV调转到基本流体进口9II,使得沿基本流体连通的流道51中断。特别地,流体流由此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偏转。特别地,流体流在旋转轴方向D上通过S形流道51II偏转。
替代地,图10中的第二封闭件53也可以附接到基本流体出口9II而非附加流体进口9III。这样,在接通位置上,流体流在基本流体进口9I与附加流体进口9III之间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偏转。在此情形下,附加流体进口9III用作附加流体出口。在此配置中,流体流在旋转轴方向D上通过U形流道51III偏转。
图11所示的S形流道51II和图12所示的U形流道51III在周向方向U上尤其是与图4A和图4B所示的弧形流道51IV重叠。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中,一个附加流体接口、尤其是附加流体出口9IV开放,而另一个附加流体接口、尤其是附加流体进口9III被封闭件53封闭。这样尤其是实现了将一路输入流分支成两路输出流。特别是在接通位置,附加连通呈分支式汇入基本连通。特别地,基本流体进口9I流体连通到基本流体出口9II和附加流体出口9IV。这里,两路输出流之一流经沿基本流体连通的直线形流道51I。第二路输出流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偏转。特别地,第二路输出流在旋转轴方向D上通过沿附加流体连通的S形流道51II偏转。通过将封闭件53从附加流体进口9III调转到基本流体出口9II,直线形流道51I从基本流体连通转向附加流体连通。这样,第二路输出流通过U形流道51III沿着基本流体进口9I与附加流体进口9III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而偏转。在此情形下,编号为附加流体进口9III的流体接口9充当附加流体出口。
从图9尤可看出,由流通空腔13的沿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基本流通段55构成基本连通。尤如图9中的连续对中线17所示,基本连通段呈圆柱形延伸贯穿旋片11。特别地,基本连通段55在旋转轴方向D上平滑地过渡到相对的基本接口9I、9II中。特别地,在基本位置上,基本连通段55与基本流体接口9I、9II的开口截面21对齐。
从图4A和图4B尤可看出,在接通位置上,基本流通段55在壁侧沿周向方向U由旋片的瓦形端壁57界定。旋片11的瓦形端壁57尤其是构造为延伸180°的空心圆柱段。
从图4A和图4B尤可看出,由构造在流通空腔13中并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附加连通段59构成附加连通。附加连通段呈弧形延伸,尤其是呈肾形延伸。特别地,附加连通段59在周向方向U上绕旋转轴延伸90°。特别地,附加连通段59在径向方向R上由旋片11的两个瓦形曲壁61界定,这两个瓦形曲壁61在径向方向R上通过流通空腔13而彼此分开。瓦形曲壁61尤其是显示为延伸90°的空心圆柱段。
基本连通段55在过渡侧沿周向方向U过渡到流通空腔13的附加连通段59。本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基本连通段55和附加连通段59组合成肾形流通空腔。特别地,流通空腔13在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上完全被旋片11包围。特别地,旋片11中的流通空腔13在周向方向U上由两个瓦形端壁57界定并且在径向方向R上由两个瓦形曲壁61界定,这两个瓦形曲壁61尤其是平滑地相互融合。特别地,瓦形端壁57和瓦形曲壁61共同构成环绕流通空腔延伸的肾形轮廓。
图5示出了图2至图4B及图9至图14中的旋片11和驱动盘23的分离视图。驱动盘23构造为驱动齿轮。在组装状态下,驱动盘23与旋片11布置于公共平面内。旋片11呈盘形,在其外周具有齿部63。齿部63构造为环形齿圈63。通过齿部63可沿外周调整旋片11。特别地,通过尤其是构造为驱动齿轮23的驱动盘23可在其外周上调整旋片11。这样,尤其是用于驱动盘23的驱动机构可以在径向方向R上布置于旋片外部,从而用于驱动盘23的驱动机构不会妨碍引导流体管线进入流体接口9的区域。特别地,旋片11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超过其齿部。特别地,旋片11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了齿部延伸范围的至少两倍、三倍或四倍。
为了使旋片11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超出齿部延伸范围,尤其是设置有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的旋片外罩65。特别地,旋片外罩65定义了旋片11的外轮廓。流通空腔13尤其是完全布置于旋片外罩65或旋片11的外轮廓内。旋片外罩65在径向方向R上基本上延伸到齿部63的起点,该齿部63在径向方向R上邻接旋片外罩65。
图6示出了旋片11具有两个流通空腔13的替代实施例。流通空腔13在径向方向R上彼此相对布置。特别地,流通空腔13在周向方向U和径向方向R上彼此之间的距离相同。特别地,两个流通空腔1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通过使用两个流通空腔13,两路流体流可以彼此独立地调节,尤其是同时调节。特别地,通过两个流通空腔13中的每一者,可以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提供基本流体连通以及一个或多个附加流体连通。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多通阀1的视图,其中隐藏了壳盖5和旋片11。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流体接口9设置在阀壳3的座托7中。在图7中只能看出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开口截面21呈圆形,它们的尺寸由直径67形式的平均截面宽度来定义。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在周向方向上相互偏置90°。特别地,开口截面21在径向方向R上完全布置于圆柱形外罩41内。从图9尤可看出,圆柱形外罩41基本上具有旋片11的外轮廓65的直径。图7所示的开口截面21在座托7的圆柱形外罩41内的布置相当于旋片11与流体接口9之间的100%重叠截面。通过流通空腔13的弧形、尤其是肾形设计尤其确保了图7中的每个开口截面21均可与另一个流体接口9处于流体连通。特别地,流通空腔13的周向延伸范围相应地适配于开口截面21的偏移量。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利用旋片可调节尤其是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两个接通位置。在此情形下,旋片11必须在周向方向上调定相较于从基本位置移动到接通位置时双倍的调定角度,才能从一个接通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接通位置。
图8示出了多通阀1具有四个在周向方向U上相互偏置90°的开口截面21的实施例。特别地,四个开口截面21在周向方向U上相互等距布置。特别地,流通空腔13在周向方向U上至少延伸了两个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流体接口9之间的最大距离。这样尤可确保在多通阀1的每个位置上提供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至少一路流体连通。
图9示出了多通阀1沿图8中剖面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0至图14示出了沿图4A中剖面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中所示的流体接口9各自界定的开口截面21具有直径67形式的平均截面宽度67。流体流可以通过开口截面21供入到阀壳3或从阀壳3排出。
旋片11的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开口截面21的直径67的100%。经证实,这种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的尺寸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因流体流偏转导致的流动损失。经证实特别有利的是,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至少16mm。为此,尤其是圆柱形外罩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至少16mm。特别地,旋片11的边界壁31、33在周向方向U上包围流通空腔13并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至少16mm。
从图9尤可看出,流通空腔13在径向方向R上延伸过开口截面21的中间截面宽度67。这样尤可确保流体流在径向方向R上能够无截面跳变地流过基本流体连通。
从图10尤可看出,流通空腔13在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各具空腔进口或空腔出口69。空腔进口或空腔出口69在旋片11的旋转轴方向D的两侧上采取相同的构造。特别地,空腔进口和空腔出口69均呈肾形。特别地,流通空腔13以不变的截面从空腔进口延伸到空腔出口69。特别地,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的截面恒定。
从图9尤可看出,在旋片11的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密封机构21优选地设置在旋片11与阀壳3之间。特别地,密封机构71在流通空腔13的前后沿径向方向延伸。特别地,在组装状态下,密封机构71布置于旋片11与壳盖31的端壁和座托33的端壁之间。这样,在基本位置上,流通空腔13可以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基本流体进口9I和基本流体出口9II。由此,在接通位置上,通路空腔13还可以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基本流体进口9I、基本流体出口9II、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附加流体出口9IV
从图9尤可看出,流通空腔13与在旋转轴方向D上彼此相对布置的流体接口9分别具有重叠截面。在图9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布置于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的流体接口9相互对齐,使得它们具有100%重叠截面。特别地,在旋片11的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邻接阀壳的流体接口9各为沿对中线17相互对齐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流体接口9尤其是具有管座15。管座尤其是呈空心圆柱形沿旋转轴方向D延伸。管座尤其是界定用于流体管线的空心圆柱形容纳室。特别地,管座15具有沿周向方向U围绕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布置的卡钩73。卡钩73尤其是在周向方向U上彼此间隔。特别地,卡钩73具有突起75,突起75构造为接合到管道(未示出)中相应构成的凹槽中。卡钩73尤其是以弹性方式固定至阀壳3。特别地,卡钩73在旋转轴方向D上朝向阀壳3的一侧上过渡到圆柱形过渡段77,该过渡段77邻接流体接口9的开口截面21。过渡段77尤其是在周向方向U上构造为连贯的空心圆柱体,其直径尤其是比开口截面21的直径更大,尤其是大至少5%、10%或20%。特别地,卡钩73在径向方向上的壁厚比过渡段77的壁厚更小,尤其是小至少10%、30%或50%。特别地,由于卡钩73的壁厚更薄,卡钩可能在径向方向上发生弹性弯曲。这样尤其是仅用很少的组装工作即可将管道附接至流体接口9以及从流体接口9脱离。
从图9至图14尤可看出,旋片11布置于阀壳3包围的容纳室中。容纳室构造为与旋片11形状互补。尤应理解的是,旋片11可转动地支承于阀壳3中,其中旋片11与阀壳3之间的距离基本上限制到提供可转动地支承所需的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特别地,通过采用密封机构49、71,阀壳以流体密封方式密封容纳室,使得流体可以仅通过流体接口9流入和/或流出阀壳3。
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披露的特征既能以单独形式又能以任意组合形式采用各种重要实施方式实现本发明。
附图标记列表
1 多通阀
3 阀壳
5 壳盖
7 座托
9I 基本流体进口/基本流体接口
9II 基本流体出口/基本流体接口
9III 附加流体进口/附加流体接口
9IV 附加流体出口/附加流体接口
9 流体进口/流体出口/流体接口
11 旋片
13 流通空腔
15 管座
17 对中线
21 开口截面
23 驱动盘
25 密封槽
27 密封圈
29 紧固机构
31 壳盖端壁
33 座托端壁
35 轴承颈
37 轴承毂
39 轴承颈座
41 圆柱形外罩
43 驱动器座
45 流通孔
47 驱动盘轴承毂
49 密封机构
51 流道
51I 直线形流道
51II S形流道
51III U形流道
51IV 弧形流道
53 横条/封闭件
55 基本连通段
57 瓦形端壁
59 附加连通段
61 瓦形曲壁
63 旋片的齿部
65 旋片外罩/旋片外轮廓
67 平均截面宽度/开口截面直径
69 空腔进口或空腔出口
71 密封机构
73 卡钩
75 突起
77 过渡段
D 旋转轴方向
U 周向方向
R 径向方向

Claims (30)

1.一种多通阀(1),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包括:
阀壳(3),具有基本流体进口(9I)和基本流体出口(9II);以及
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11),其流体流的流通空腔(13)在所述旋片(11)的基本位置上提供基本流体进口(9I)与基本流体出口(9II)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布置于所述旋片(11)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
其中,所述阀壳(3)具有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并且所述流通空腔(13)设计为在不同于所述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上提供所述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或基本流体出口(9II)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13)设计为使得流体流在所述接通位置上能够在所述基本进口和/或基本出口与所述附加进口和/或附加出口之间横向于旋转轴方向(D)偏转,尤其是能够在旋转轴方向(D)上通过S形流道(51II)或U形流道(51III)和/或在周向方向(U)上通过弧形流道(51IV)偏转,其中,所述流道优选地在所述流通空腔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通位置上,所述附加连通呈分支式汇入所述基本连通,尤其是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和所述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所述附加流体出口(9IV)经由所述流通空腔(13)彼此流体连通,其中,流体流优选地能够从一路输入流分成两路输出流或者能够从两路输入流汇成一路输出流。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连通由所述流通空腔(13)沿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基本连通段(55)构成,其中,所述基本连通段(55)优选地构造呈圆柱形和/或沿旋转轴方向(D)完全贯穿所述旋片(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通位置上,所述基本连通段(55)在壁侧沿周向方向(U)由所述旋片(11)的尤其是瓦形的端壁(57)界定,所述端壁(57)优选地构造为延伸至少120°、150°或180°的空心圆柱段。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连通由所述流通空腔(13)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附加连通段(59)构成,其中优选地,所述附加连通段(59)构造呈弧形、尤其是肾形和/或沿周向方向(U)围绕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少45°、60°或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连通段(59)沿径向方向(R)由旋片(11)的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尤其是瓦形的曲壁(61)界定,所述曲壁(61)在径向方向(R)上由所述流通空腔(13)隔开,且优选地构造为延伸至少45°、60°或90°的空心圆柱段。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连通由所述流通空腔(13)的沿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基本连通段(55)构成;并且所述附加连通由所述流通空腔(13)的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附加连通段(59)构成,其中优选地,所述基本连通段(55)在过渡侧沿周向方向(U)过渡到所述流通空腔(13)的附加连通段(59),且/或所述流通空腔(13)呈肾形联合所述附加连通段(59)和所述基本连通段(55),优选地绕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少60°、75°或9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各自界定具有平均截面宽度(67)、尤其是平均直径的开口截面(21),通过所述开口截面(21)允许流体流供入到所述阀壳(3)和/或从所述阀壳(3)排出,其中优选地,所述开口截面(21)在径向方向(R)上与所述旋片(11)重叠、尤其是完全布置于旋片轮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所述平均截面宽度(67)的至少50%、尤其是至少75%、100%或150%;且/或所述流通空腔(13)在旋转轴方向(D)上延伸至少8mm、12mm、14mm或16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13)在径向方向(R)上延伸所述平均截面宽度(67)的至少50%、尤其是至少75%、85%或95%,且优选地至多200%、尤其是至多150%、125%、115%或105%。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13)在周向方向(U)上围绕所述旋转轴延伸60°、75°或90°,尤其是呈弧形、优选地呈肾形延伸;且/或所述流通空腔(13)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所述旋转轴方向(D)完全被所述旋片包围,尤其是被所述旋片的两个端壁(57)和两个曲壁(61)包围。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13)具有在旋转轴方向(D)上面向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的空腔进口(69)以及在旋转轴方向(D)上面向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的空腔出口(69),其中优选地,所述空腔进口(69)和/或所述空腔出口(69)呈弧形、尤其是呈肾形,且/或所述空腔进口(69)和/或所述空腔出口(69)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且/或所述空腔进口(69)和所述空腔出口(69)在旋转轴方向(D)上界定出所述流通空腔(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本位置和/或所述接通位置上,所述空腔进口(69)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或所述空腔出口(69)与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重叠截面。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本位置上,所述流通空腔(13)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且/或在所述接通位置上,所述流通空腔(13)尤其是以流体密封方式连接到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和所述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所述附加流体出口(9IV)。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或基本流体出口(9II)在周向方向(U)上相互偏置,尤其是在周向方向(U)上偏置至少45°、60°、75°或90°。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与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重叠截面,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D)上相互对齐。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片(11)布置于所述阀壳(3)包围的容纳室中,其中,所述容纳室优选地由与所述旋片(11)形状互补的阀壳壁界定,且/或所述阀壳(3)以流体密封方式密封所述容纳室,尤其是以流体仅通过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和所述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进入和/或流出所述阀壳(3)的方式密封。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用于调定所述旋片(11)的驱动盘(23)、尤其是驱动齿轮布置于所述阀壳(3)中,尤其是与所述旋片(11)布置于共同的平面内,其中优选地,所述驱动盘(23)相对于流体流密封;且/或所述旋片(11)呈盘形构造,其中,所述旋片(11)在其外周上具有齿部(63),尤其是环形齿圈(63),用于调定所述旋片,尤其是用于通过驱动齿轮调定所述旋片(11)。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流体进口(9I)和所述基本流体出口(9II)构造为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且/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进口(9III)和/或附加流体出口(9IV)构造为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21构造而成。
21.一种多通阀(1),尤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尤其是3/2通阀、4/2通阀、6/2通阀或8/2通阀,用于调节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流体流、尤其是冷却液流,包括:
阀壳(3),具有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以及
可绕旋转轴调定的旋片(11),其流体流的流通空腔(13)在所述旋片(11)的基本位置上提供所述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之间的基本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基本流体接口(9I、9II)布置于所述旋片(11)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
其中,所述阀壳(3)具有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并且所述流通空腔(13)设计为在不同于所述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上提供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与所述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中至少一者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流体接口(9I、9II)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中至少一者、优选地两者构造为使得用于供入和/或排出流体流的流体管线能够连接到所述阀壳(3),且/或封闭件(53)、如塞子能够连接到所述阀壳(3)以阻止流体流排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3)具有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它们在周向方向(U)上和/或在径向方向(R)上相互偏置,尤其是在周向方向(U)上相互偏置至少45°、60°、75°或90°。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和所述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之一在绕旋转轴的周向方向(U)上相互等距布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或三个附加流体接口和/或所述至少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之一在径向方向(R)上与所述旋片(11)具有重叠截面,尤其是完全布置于所述旋片(11)的外轮廓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3)具有至少两个、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它们布置于所述旋片(11)沿旋转轴方向(D)的相反两侧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或六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中至少两者或相应两者具有横向于、尤其是正交于旋转轴方向(D)延伸的重叠截面,尤其是在旋转轴方向(D)上相互对齐。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片(11)设计为针对每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可调节不同于基本位置的接通位置,在所述接通位置上提供所述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与至少一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和/或至少另一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之间的附加流体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片(11)优选地构造为可调节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四个接通位置,其中优选地,为了从一个接通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接通位置,所述旋片(11)必须在周向方向(U)上调定相较于从基本位置移动到接通位置时双倍的调定角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空腔、所述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相互匹配,以便在每个可能的旋片位置至少提供基本连通和/或附加连通;且/或所述旋片(11)从所述基本位置绕旋转轴可调定至多150°、120°或90°,尤其是可在两个周向方向上进行调定;且/或所述流通空腔(13)在周向方向(U)上的延伸度对应于两个基本流体接口(9I、9II)和/或附加流体接口(9III、9IV)之间在周向方向(U)上的最大距离。
CN202080079218.4A 2019-11-15 2020-11-12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Pending CN1147297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9106394.7 2019-11-15
DE202019106394.7U DE202019106394U1 (de) 2019-11-15 2019-11-15 Mehrwegventil zum Einstellen eines Fluidstroms
PCT/EP2020/081845 WO2021094417A1 (de) 2019-11-15 2020-11-12 Mehrwegeventil zum einstellen eines fluidstro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9703A true CN114729703A (zh) 2022-07-08

Family

ID=73449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218.4A Pending CN114729703A (zh) 2019-11-15 2020-11-12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58701A1 (zh)
CN (1) CN114729703A (zh)
DE (1) DE202019106394U1 (zh)
WO (1) WO20210944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2216A1 (de) 2022-03-04 2023-09-0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ntil-Pumpen-Einheit
DE102022202217A1 (de) 2022-03-04 2023-09-0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ntil-Pumpen-Einheit
DE102022112572A1 (de) 2022-05-19 2023-11-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ühlmittelventil mit strömungsoptimierter Leitgeometrie im Ventilkörper und Thermomanagementmodul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7707A (en) * 1954-08-27 1957-07-02 Lukens Steel Co Filter valve
US3066697A (en) * 1961-02-08 1962-12-04 Western Electric Co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US4399838A (en) * 1980-03-31 1983-08-23 Valeo Heating control cock
DE8914044U1 (zh) * 1988-11-30 1990-02-15 Joh. Vaillant Gmbh U. Co, 5630 Remscheid, De
EP0544539A1 (en) * 1991-11-28 1993-06-02 Nestor Raul Torres Fluid flow regulating valve
JP2000314575A (ja) * 1999-04-28 2000-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流路制御弁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WO2003081003A2 (fr) * 2002-03-26 2003-10-02 Valeo Thermique Moteur Vanne a commande electrique pour circulation de fluide
DE20311198U1 (de) * 2003-07-22 2003-10-30 Phung Ngoc Thuy Ventil
CN101535695A (zh) * 2006-11-13 2009-09-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CN101608696A (zh) * 2009-06-30 2009-12-23 林波 旋片式多功能多用途阀
CN103270353A (zh) * 2010-12-29 2013-08-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EP3153361A1 (de) * 2015-10-05 2017-04-12 Helbako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teilung von waschwasser in einem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5777A (en) * 1977-02-03 1980-04-01 Nippondenso Co., Ltd. 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DE102012224369A1 (de) * 2012-12-27 2014-07-03 Robert Bosch Gmbh Ventil zur Steuerung von Volumenströmen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7707A (en) * 1954-08-27 1957-07-02 Lukens Steel Co Filter valve
US3066697A (en) * 1961-02-08 1962-12-04 Western Electric Co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US4399838A (en) * 1980-03-31 1983-08-23 Valeo Heating control cock
DE8914044U1 (zh) * 1988-11-30 1990-02-15 Joh. Vaillant Gmbh U. Co, 5630 Remscheid, De
EP0544539A1 (en) * 1991-11-28 1993-06-02 Nestor Raul Torres Fluid flow regulating valve
JP2000314575A (ja) * 1999-04-28 2000-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流路制御弁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WO2003081003A2 (fr) * 2002-03-26 2003-10-02 Valeo Thermique Moteur Vanne a commande electrique pour circulation de fluide
DE20311198U1 (de) * 2003-07-22 2003-10-30 Phung Ngoc Thuy Ventil
CN101535695A (zh) * 2006-11-13 2009-09-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CN101608696A (zh) * 2009-06-30 2009-12-23 林波 旋片式多功能多用途阀
CN103270353A (zh) * 2010-12-29 2013-08-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EP3153361A1 (de) * 2015-10-05 2017-04-12 Helbako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teilung von waschwasser in einem 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4417A1 (de) 2021-05-20
DE202019106394U1 (de) 2021-02-16
EP4058701A1 (de)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9703A (zh) 用于调节流体流的多通阀
JP4341808B2 (ja) 蒸気タービンの入口部及びそれを改造する方法
EP2853791B1 (en) Rotary valve
US20180119836A1 (en) Control valve
EP0646726B1 (en) A fuel pump
US5178520A (en) Double centrifugal pump with single casing and adapter insert
JPH0631634B2 (ja) 側方流路ポンプ
US6932562B2 (en) Single stage, dual channel turbine fuel pump
CN112709843B (zh) 多通阀、流体回路和冷却流体回路
EP4162184A1 (en) Multi-port multi-mode valve
CN107091146B (zh) 带有可操作来将涡轮机蜗壳选择性地构造成单蜗旋或双蜗旋的旋转旁通阀的涡轮增压器
CN108060979B (zh) 燃气轮机及其旋流装置
KR101833660B1 (ko) 날개열, 가스터빈
JPH06101667A (ja) 回転式の渦巻ポンプ
US5927943A (en) Inlet casing for a turbine
EP3368772B1 (en) Extractable valve group with obturator group with a plurality of active portions
CN210087660U (zh) 具有壳体的涡轮机和建筑物通风系统
KR102227199B1 (ko) 냉각수 차압손실 저감이 가능한 전기자동차 구동 모터
CN116557591A (zh) 多通切换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10064656A (ko) 베어링 냉각 효율이 우수한 전기자동차 구동 모터
CN114142660A (zh) 电机
CN101754895B (zh) 液力减速器
CN213205998U (zh) 冷媒泵输装置的固定结构
US20240068578A1 (en) Rotor for multiport coolant flow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219755422U (zh) 一种可进行比例调节的多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