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928A -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6928A
CN114726928A CN202210462599.5A CN202210462599A CN114726928A CN 114726928 A CN114726928 A CN 114726928A CN 202210462599 A CN202210462599 A CN 202210462599A CN 114726928 A CN114726928 A CN 114726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munication
detection un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25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ch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ch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ch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ch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25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6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6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6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其中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转换器,转换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转换器将所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一部分与所述转换器的另一部分连接,微控制器用于对数字信号滤波处理形成第二数据;通讯单元,通讯单元与微控制器的另一部分连接,通讯单元用于通过标准协议传输所述第二数据;本发明所述转换装置将不支援标准协议的设备,例如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过滤波处理之后以标准协议进行传输,进而实现不同设备之间通讯协议层的统一,为设备厂商以及工厂端的系统减少开发和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中的信息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将不支持SECS/GEM协议的设备转换成统一的协议传输至自动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制程的发展,半导体制造商需要在多变的全球市场中展开激烈竞争,制造商必须能够做到最大化使用设备、优化制造流程和制程参数、增加生产能力(throughput)、减少进入量产的准备时间,并提供更灵活和便捷的工作环境使得生产更有效率。由于制造流程的成本和复杂程度的增加,设备自动化已经成为前段半导体制造中必要的部分。今天,每一家前道的加工(FABRICATION:FAB)厂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监控、数据搜集、报警和事件管理等能力,都是基本的自动化需求。
由于12英寸晶圆生产线采用单晶圆片、连续流生产方式,且对于12英寸晶圆厂,每片晶圆的单价和成本相当高,任意一片报废,损失都非常惨重。另外,根据德国某著名半导体洁净室设计公司对附着在晶圆上的微尘(Particle)来源做分析后指出,人体是微尘的最主要来源,而微尘又是影响半导体产品品质的最大杀手,因此要改善产品品质可靠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尽量减少人与产品的直接接触,所以晶圆厂需要实行高度的自动化,以保证高效精确的生产。而制造执行系统如何与半导体设备进行整合,从而高效准确地控制设备,它们之间的桥梁——设备自动化(Equipment Automation Programming,EAP)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EAP(Equipment Automation Programming)实现了对生产线上机台的实时监控,是工厂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控制系统。EAP系统与FAB中的机台紧密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生产线的机台实际生产流程相一致,才能达到控制机台生产的目的。
EAP是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与设备的桥梁,EAP通过SECS(Semiconductor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tandard,半导体设备通讯标准)/GEM(Generic EquipmentModel,通用设备模型)协议与机台进行数据传输。其中SECS/GEM协议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行业称设备为机台)必须遵循的国际通信协议,EAP通过该SECS/GEM协议与设备通信、传输数据、发送指令控制设备按照预先定义的流程进行生产加工,达到对设备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控,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
SECS/GEM是半导体行业上层系统与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用通讯协议,透过此协议可对设备下达开启或停止的指令、改变制程参数和选择配方。SECS/GEM协议通讯程序通常寄托在现场工业电脑(PC)上实现,在设备联网功能中扮演转发器的角色,这要求设备底层的可编程逻辑微控制器(PLC)设计相关的功能接口配合进行。由于设备通讯在最底层,如果设备没有SECS/GEM通讯协议,则设备无法和FAB沟通,甚至无法将讯息传送至MES系统。为了实现全自动化,现有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存在问题如下:
(一)厂内最底层的设备无法使用SECS/GEM协议与EAP沟通,使得上层MES无法获取EAP提供的设备情况。并且由于通讯协议众多,例如西门子的PLC设备有3964R协议、MPI协议、PPI协议、自由通讯口协议,欧姆龙的PLC设备有Host Link协议、ControlLink协议、施耐德的PLC设备有MODBUSTCP协议等,通讯协议层难以统一,给设备厂商以及工厂端的系统造成较大的开发和运维成本。
(二)需要依靠熟悉SECS/GEM通讯逻辑的专业工程师来开发,其需要以通讯程序开发与验证的方式在主机端一个一个建置SECS/GEM信息与SECS项目,其信息内容可达数百个,工作内容非常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程师手动编写设备讯息上传系统,人工操写设备讯息不仅会导致可信度存在风险,使得SECS/GEM通讯的开发周期长,实施成本高,对于工厂的智能化造成阻碍。
(三)专业工程师编写设备讯息之后需要人工上传,使MES获取设备信息,这种人工上传的方式会影响半导体制造的生产产能,增加不确定性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讯号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非标准协议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将所述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
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包括步骤如下:
将所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处理包括步骤如下:
调取滤波计算方法;
设置滤波系数;
采集上下限;
形成第二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计算方法包括中位值平均滤波法、算数平均滤波法、一阶滞后滤波法或滑动平均值滤波法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上下限包括主动采集或被动采集。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
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一部分与所述转换器的另一部分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滤波处理形成第二数据;
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与微控制器的另一部分连接,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和检测单元,以用于为所述微控制器及所述检测单元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模拟信号并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采样模拟信号并输出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讯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以串口通讯协议传输数据;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以网络通讯协议传输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包括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转换装置连接的发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装置包括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用于向第一芯片提供电能;
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电源连接;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芯片建立通讯并用于分配电源;
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检测板用于向设备供电;
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器建立通讯,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设备的供电状态;
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述第三通讯模块具有一部分连接第一芯片,所述第三通讯模块具有另一部分分别连接检测板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三通讯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硬件信息、数据传输以及反馈供电状态;
至少一个第四通讯模块,所述第四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第四通讯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硬件信息;
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一芯片连接并且用于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通讯模块,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芯片建立通讯,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的另一部分分别连接检测板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用于获取设备第三设备硬件信息以及反馈供电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所述转换装置可将不支援标准协议的设备例如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过滤波处理之后以标准协议进行传输,进而实现不同设备之间通讯协议层的统一,为设备厂商以及工厂端的系统减少开发和运维成本。
(二)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转换装置不需要由熟悉SECS/GEM通讯逻辑的工程师开发,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工作内容,并且也可以避免人工操写设备讯息导致可信度的风险,有效降低了实施成本。
(三)进一步的,转换后的数据通过以串行通讯协议或网络通讯协议上传,有效避免人工上传的方式影响半导体制造的产能,降低了不确定性风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中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中信息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中转换装置的转换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中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中发送装置的发送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转换装置;10、第一检测单元;100、第一检测模块;101、第二检测模块;102、转换器;103、微控制器;104、第一电源;105、第一通讯模块;106、第二通讯模块;2、传感器;3、发送装置;300、壳体;301、显示屏;302、按键;303、第三通讯模块;304、第四通讯模块;305、第五通讯模块;306、第一通信接口;307、通用串行总线;308、高清多媒体接口;309、第二电源;310、第一芯片;3100、第二通信接口;311、处理器;312、检测板;313、第二检测单元;3130、第三检测模块;3131、第四检测模块;314、第二芯片;315、供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换装置1用于接入传感器2,所述转换装置1包括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1,所述转换装置1包括第一检测单元10,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用于获取检测数据。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换装置1中,该第一检测单元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10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101,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0优选为电压输出型传感器,所述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接入传感器的电压采样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01优选为电流输出型传感器,所述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的外置传感器的电压采样模拟信号,具体的,上述电流输出型传感器或电压输出型传感器与接入传感器之间的通讯可以是通过APB总线通讯。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换装置1中,所述检测单元可接入至少一个入电压和/或接入至少一个入电流,所述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以4~20mA的连续通过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入至转换器102。同样的,所述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以0~10V的连续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入至转换器102。
相应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可以是除上述电流输出型传感器或电压输出型传感器之外的其他传感器,其只需要满足可以输出模拟信号即可,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转换装置1还包括转换器102,所述转换器102与上述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电压输出型传感器之间建立通讯连接,所述转换器102用于将上述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具体是将电流采样模拟信号或电压采样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转换装置1中,所述转换器102优选为ADC芯片。
所述转换器102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前置的滤波器将输入信号中高于某一频率的频谱去除,避免高频信号在采样中混叠。然后通过采样保持电路将采样输入的模拟信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便于后级电路转换成数字编码,转换通过量化完成,由量化器将参考信号分割成2N个子域(N为数字输出编码位数),然后找出采样后的模拟输入所在子域,再通过编码器将相应的数字编码输出。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转换装置1还包括微控制器103,所述微控制器103与所述转换器102之间建立通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03接收转换器102输出的数字信号并进行滤波计算,进而得出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转换装置1还包括第一电源104,所述第一电源104的一部分输出端与检测单元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104的另一部分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03连接,当第一电源104通电后会启动微控制器103,将传感器2接入第一检测模块100或接入第二检测模块101时,也可以由该第一电源104提供对应的电源供传感器2使用。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转换装置1还包括通讯机构,所述通讯机构包括第一通讯模块105以及第二通讯模块106,其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5以及第二通讯模块106分别与微控制器103之间建立通讯连接。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转换装置1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5优选为RS485通讯模块,所述RS485通讯模块获取从微控制器103计算得出的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通过串行通讯标准即RS-485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交互。同样的,所述第二通讯模块106优选为网络通信模块,所述网络通信模块获取从微控制器103计算得出的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并且通过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能够在多个不同的网络间实现数据交互。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转换装置1的转换方法,其包括步骤如下:
S1:第一电源104供电启动后为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二检测模块101以及微控制器103提供电源。
S2:请参考图1和图2,获取第一数据,将传感器2接入第一检测单元1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00通过电压作线性比计算并输出电压值或通过第二检测模块101通过电流作线性比计算输出电流值,所述第一数据为电流采样模拟信号或电压采样模拟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的模拟输入以0V~10V输入并由第一检测模块100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物理量传感器或化学量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物理量传感器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例如机械自动化中包含的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也可以是电磁学中包含的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化学量传感器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份转化为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例如生物化学中的浓度传感器、成份传感器、PH值传感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以及辐射测量中的无线电波传感器、微波传感器。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也可以包括除上述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电流输出型传感器、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中之外的其他传感器,其只要满足是物理量传感器或化学量传感器即可。
S3:请参考图1,将上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转换器102获取所述电压采样模拟信号或电流采样模拟信号,然后对所述电压采样模拟信号或所述电流采样模拟信号进行二进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差压传感器为例,十二位数字量(0~4095)对应0~10V,差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范围为0.25~4V,0.25V=(4095/10)×0.25=102.375≈102,而4V=(4095/10)×4=1638,因此转换器102的内码为102~1638(此时可知0.25V≈102,4V分为1638分等于0.0024)。
相应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接入的第一数据也可以是除模拟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例如数位信号、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信号、I2C信号等,该数位信号、SPI信号、I2C信号的转换方式与模拟信号一致。
S4:微控制器103获取上述数字信号并进行滤波处理,所述滤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过滤掉不符合标准的数值,留下可用的数值,避免因无用的数值过多而导致运算结果。其中所述滤波处理包括步骤如下:
S41:调取滤波计算方法。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转换方法中,所述滤波计算方法包括中位值平均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一阶滞后滤波法或滑动平均值滤波法(又称递推平均滤波法)中的任意一种。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滤波计算方法还包括除上述滤波法之外的其他滤波计算方法,例如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断滤波法)、中位值滤波法、限幅平均滤波法、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消抖滤波法中的任意一种。
S42:获取滤波系数,通过上述滤波计算方法获取滤波系数,根据所述滤波系数设定采样频率(可调整0~30设定变化数值)。
所述滤波系数也可以称为刷新率,转换器102的采集频率上限为每秒1K次,设滤波系数为2,因此每秒数据会刷新500次,直至与发送装置3通讯时,该数据才会传输,否则该数据始终以每秒500次刷新频率进行刷新。例如,与转换装置1连接的传感器每秒传输100笔数据,通过上述滤波计算方法求出的滤波系数设定为5,即每秒数据刷新200次(1000/5=200),由于滤波系数的刷新值即每秒数据刷新200次是大于每秒100笔的传输量,因此转换器102可将该100笔数据完全获取。设发送装置3的询问频率为每秒100次,则可以将上述100笔的数据完全传输至发送装置3,该滤波系数的设置为发送装置预处理部分数据,以过滤现场干扰毛刺
S43:采集上下限,采集差压传感器的电压上限定值和电压下限定值或设定电流上限定值或电流下限定值,以步骤S3中的传感器为例,采集差压传感器的电压上限定值为0V,电压下限定值为10V。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采集上下限可以从后端设备中查询,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05以RS485协议或第二通讯模块106以TCP/IP协议从后端设备查询并获取查询结果,同时再传输回微控制器103,该后端设备可以优选使用云服务器。
S44: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即指实际数值。具体的,差压传感器的压力范围为3500Pa,若收到的数值为1500(取102~1638中任意一值),则1500×0.0024=3.6V,按照压强=(差压传感器压力范围-0.250)/3.75=3126Pa。由此可知差压传感器的实际数值以3.6V输出,并且压力检测值为3126Pa。
S5:获取上述实际数值并以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05即RS485通讯模块以RS485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同样的,上述实际数值也可以通过第二通讯模块106即网络通讯模块以TCP/IP方式上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转换装置1为了获取传感器数据不再需要人工对传感器端口进行改造,并且也不需要将获取的数据通过人工更改通讯端口调试上传,有效节省了人力资源以及调试的时间,具有成本低、集成化高、设备变动小的优点。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所述信息交互系统包括发送装置3,所述发送装置3与所述转换装置1之间建立通讯连接。
请参考图4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发送装置3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二电源309,所述第二电源309用于提供电能,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第二电源309优选为DC电源即直流稳压电源,其能将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第一芯片310,所述第一芯片310配置为接收数据、配置参数以及供电。
处理器311,所述处理器311与所述第一芯片310建立串口通讯并用于分配电源。
检测板312,所述检测板312用于向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和/或连接第五通讯模块305的设备供电,所述检测板312可以是第一芯片310的一部分,其也可以是独立于第一芯片310的结构,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限制。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设备具体为不支持标准协议例如SECS/GEM通讯协议或TCP/IP通讯协议的PLC、PC或传感器或前端设备。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4,所述检测板312为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的设备提供所需的驱动电源,所述检测板312同样为连接第五通讯模块305的设备提供所需的驱动电源。
第二检测单元313,第二检测单元313与处理器311之间建立通讯,第二检测单元313用于获取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和/或连接第五通讯模块305的设备供电状态。
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1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以及第五通讯模块305,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13的输出端连接处理器311,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13包括第三检测模块3130以及第四检测模块3131,所述第三检测模块3130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模拟信号,所述第四检测模块3131用于获取第二采样模拟信号。所述第三检测模块3130从设备中获取的电流数据信息,所述第四检测模块3131从设备中获取的电压数据信息,上述电流数据信息以及电压数据信息可以通讯的方式传输至处理器311,获取的电流数据信息以及电压数据信息便于数值监控。
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303,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硬件信息。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的一部分输入端连接检测板312,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上具有四个百兆以太网接口,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优选为传感器通讯模块,所述第一设备硬件信息具体是指连接所述传感器通讯模块的传感器信息,该传感器信息可以是已经通过转换装置1转换的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具体在下文转换装置1中详细描述),也可以是直接与该第三通讯模块303连接的传感器信息。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在上述第三通讯模块303的输入端与第二芯片3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314优选为以太网交换芯片,该以太网交换芯片用于将第二通信接口3100扩充为多路通信接口对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的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通讯模块304,所述第四通讯模块304与第一芯片310建立通讯,所述第四通讯模块304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硬件信息。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第四通讯模块304优选为串口通信模块,所述串口通讯模块可以通过RS232协议或RS485协议获取第二设备硬件信息,其中该第二设备硬件信息具体为PLC硬件信息或PC硬件信息。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接口306,该第一通信接口306的输出部分用于连接EAP,所述第一通信接口306的输入部分与第一芯片310连接并建立通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306用于使用TCP/IP协议千兆网快速传输数据,该第一通信接口306支持POE供电,其可以在传输数据的同时提供电源至第一芯片310的供电口315,然后由第一芯片310将电源传送至处理器311进行电源分配管控。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通讯模块305,所述第五通讯模块305用于获取第三设备硬件信息,所述第五通讯模块305的输入部分与第一芯片310的其中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在本实施例所述发送装置3中所述第五通讯模块305也优选为串口通信模块,但是该串口通信模块是通过CAN总线或RS485通信协议获取第三设备硬件信息,该第三设备硬件信息具体为前端硬件信息,优选的,该前端硬件优选为能建立RS485通信协议或建立CAN总线协议的设备,这些设备也包括传感器、PLC或PC。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30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通用串行总线307优选为两个,所述第一芯片310的一部分输出端与该通用串行总线307连接,该通用串行总线307可以是有线通用串行总线或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任意一种,通过该通用串行总线307可以连接扫码设备获取设备的wafer ID(硅片编号)以及lot ID(批号)。同样的,该第一芯片310的一部分输出端还可以连接高清多媒体接口308,该高清多媒体接口308用于连接外挂多媒体设备,通过该高清多媒体接口308用于传输未压缩的音频以及视频信号,上述多媒体设备可以是机顶盒、显示器、计算机、电视等设备。
请参考图4,所述发送装置3还包括壳体300,所述第一芯片310、处理器311、检测板312以及第二检测单元313、第二芯片314均设置于所述壳体300的内部,而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第四通讯模块304、第五通讯模块305、第一通信接口306、通用串行总线307均设置于所述壳体300上。同样的,在该壳体300上还设置显示屏301以及至少一个个按键302,该显示屏301以及按键302分别连接第一芯片310。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使用上述发送装置3的讯号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接收数据;请参考图5,传感器2连接转换装置1之后将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以TCP/IP协议进行上传,所述第三通讯模块303的以太网接口以TCP/IP协议接收传感器信息即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该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通过第二芯片314、以及通过第一芯片310的第二通讯接口1100上传至第一芯片310,第一芯片310虽然接收到了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但是由于处于未通讯状态即断电,因此该传感器量测的实际数值并未以通讯的方式发出。
A2:配置第一功能;按下其中一个按键302并在显示屏301中进入第一功能即资料读取配置功能,该第一功能的配置步骤如下:
A200:配置厂牌,例如传感器的厂牌有盛思锐sensirion、欧姆龙omron或PLC的厂牌有三菱、欧姆龙、松下、通用、施耐德等品牌,选择与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相对应的传感器厂牌例如选择“欧姆龙”,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上翻或下翻显示不同的厂牌名称,直至显示屏301显示出现“欧姆龙”之后通过另一个按键302按下确认,进入下一步配置。
A201、配置型号,在显示屏301上通过按键302选择对应的传感器型号,例如选择ZX1-LD50A61,然后按下按键302确认,进入下一步配置。
A202、配置该传感器的电压数据信息或配置该传感器的电流数据信息。以配置电压数据信息为例,在显示屏301中输入该传感器的电压数据为10V。
相应的,在配置完厂牌、型号、电压数据或电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配置第二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包括配置报警上限值以及报警下限值。
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5,报警上限值以及报警下限值的配置包括步骤如下:
A2030:选择“报警配置功能”: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并在显示屏301中选择“报警配置”并进入。
A2031:配置报警上限区间值,在显示屏301中输入报警上限区间值为4.75V~5.25V。
A2032:配置报警下限区间值,在显示屏301中输入报警上限区间值为2.75V~3.25V。
A2033:在所述报警上限区间值中配置报警上限定值,在显示屏301中输入报警上限定值为5.1V。
A2034:在所述报警下限区间值中配置报警下限定值,在显示屏301中输入报警下限定值为2.9V。
上述报警上限区间值、报警下限区间值、报警上限定值、报警下限定值可以根据传感器2的规格进行自定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配置上述值。
在配置完成之后会检测设备的连接状态,在本实施例所述发送装置3中,请参考图3,所述发送装置3会通过转换装置1检测传感器2或PLC/PC是否连接,若连接,则执行下一步供电步骤。如果未连接,则不执行供电步骤。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送装置3也可以通过第三通讯模块303检测第一硬件设备连接状态,或通过第四通讯模块304检测第二硬件设备连接状态,或通过第五通讯模块305检测第三硬件设备状态,只有保证各硬件设备与相应的通讯模块连接之后,才会执行供电步骤。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若PLC或PC直接通过第四通讯模块304接入,并且传感器也接入第三通讯模块303,此时第一功能可以执行如下:
配置厂牌,例如PLC的厂牌有三菱、欧姆龙、松下、通用、施耐德等品牌,选择与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相对应的PLC厂牌例如选择“欧姆龙”,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上翻或下翻显示不同的厂牌名称,直至显示屏301显示出现“欧姆龙”之后通过另一个按键302按下确认,进入下一步配置。
配置型号,在显示屏301上通过按键302选择对应的PLC型号,例如选择NX701,然后按下按键302确认,进入下一步配置。
A3:供电;当配置参数步骤完成之后开启通道进行供电,第二电源309会按照步骤S202配置的电压数据或按照步骤S203配置的电流数据进行供电,具体的,所述供电的方式可选择通过第二电源309供电,所述第二电源309支持100V~240V,具体的,该第二电源309会将电源提供至第一芯片310上的供电口315处。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可以选择通过第一通信接口306使用POE供电,该第一通信接口306将电源也传输至第一芯片310上的供电口315处。
A4:分配电源;第一芯片310将电源传送至处理器311进行电源分配管控,然后将传感器所需要的电源供应至检测板312,由所述检测板312将传感器所需电源供应至与第三通讯模块303连接的传感器2。
在供应电源之后通过第二检测单元313监控供电状态,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4,所述监控供电状态包括步骤如下:
S401:检测电流数据信息和/或检测电压数据信息;请参考图4,通过第三检测模块3130获取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的设备所使用的电流数据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第四检测模块3131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的设备所使用的电压数据信息。
A402:获取电流数据信息和/或获取电压数据信息;请参考图4,检测到的电流数据信息或电压数据信息反馈至处理器311。
A5:检测电源分配状态,若异常,上报异常数据;若正常,传输数据。具体的,请参考图5,检测到的电流数据信息或电压数据信息反馈至处理器311,若该电流数据信息或电压数据信息超过报警上限区间值或报警下限区间值,则判断为异常数据,处理器311以通讯的方式将该异常数据传输至第一芯片310,由第一芯片310通过第一通信接口306以TCP/IP协议的方式传输该异常数据至EAP、MES。
若该电流数据信息或电压数据信息未超过报警上限区间值或报警下限区间值,判断为正常数据,此时处理器311以通讯的方式将该异常数据传输至第一芯片310,由第一芯片310通过第一通信接口306以TCP/IP协议的方式传输该正常数据至EAP、MES。
相应的,在配置厂牌、型号、电压数据、电流数据的、报警上限值、报警下限值之外还可以配置第三功能,所述第三功能包括报警次数、配置报警延迟时间,具体的,所述第三功能的配置包括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并在显示屏301中选择“报警设定值次数配置”并进入,然后输入报警次数数值,例如输入报警设定值次数为三次,若连续三次出现报警设定值时发出报警。
接着在显示屏301的菜单上退出并重新在显示屏301中选择“报警延迟时间配置”,在显示屏301中输入报警延迟时间,该报警延迟时间即为在报警之后超过多少时间之后如异常数据未消除再次进行报警,例如设置报警延迟时间为三十分钟,若三十分钟后报警未取消,则再次发送报警,避免在短时间内发出大量重复的异常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发送装置3的网络可以连接至EAP、MES的网络并建立通讯,需要配置第四功能,所述第四功能的配置包括步骤如下:
A6:选择“IP地址配置”功能,首先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并在显示屏301中选择“IP地址配置”并进入;假设与发送装置3连接的EAP、MES的IP地址为192.168.1.150。
A600:配置网关,在显示屏301中输入网关的IP地址为192.168.1.1。
A601:配置子网掩码,在显示屏301中输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A602:配置DNS地址,在显示屏301中输入子网掩码为114.114.115.115,DNS为域名解析服务器,其将网址变成IP地址的服务器。
A603:将上述网关、子网掩码、DNS地址传输至第一芯片310可使第一通信接口306与EAP、MES之间建立通讯。
进一步的,在显示屏301中还可以查看版本信息,所述版本信息的查看通过其中一个按键302在显示屏301中选择“INFO”并进入可以查看第一芯片310的版本信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讯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非标准协议设备获取第一数据;
将所述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
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讯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包括步骤如下:
将所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讯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处理包括步骤如下:
调取滤波计算方法;
获取滤波系数;
采集上下限;
获取第二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讯号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计算方法包括中位值平均滤波法、算数平均滤波法、一阶滞后滤波法或滑动平均值滤波法中的任意一种。
5.使用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讯号转换方法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
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一部分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数据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一部分与所述转换器的另一部分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滤波处理获取第二数据;
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与微控制器的另一部分连接,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和第一检测单元,以用于为所述微控制器及所述检测单元提供电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采样模拟信号并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采样模拟信号并输出电流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讯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讯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以串口通讯协议传输数据;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以网络通讯协议传输数据。
8.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换装置以及与所述转换装置连接的发送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用于向第一芯片提供电能;
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电源连接;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芯片建立通讯并用于分配电源;
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检测板用于向设备供电;
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器建立通讯,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设备的供电状态;
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述第三通讯模块具有一部分连接第一芯片,所述第三通讯模块具有另一部分分别连接检测板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三通讯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硬件信息、数据传输以及反馈供电状态;
至少一个第四通讯模块,所述第四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第四通讯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硬件信息;
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一芯片连接并且用于传输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通讯模块,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芯片建立通讯,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的另一部分分别连接检测板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五通讯模块用于获取设备第三设备硬件信息以及反馈供电状态。
CN202210462599.5A 2022-04-28 2022-04-28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Pending CN114726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599.5A CN114726928A (zh) 2022-04-28 2022-04-28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599.5A CN114726928A (zh) 2022-04-28 2022-04-28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6928A true CN114726928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2599.5A Pending CN114726928A (zh) 2022-04-28 2022-04-28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692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5098Y (zh) * 2007-04-30 2008-03-12 刘永强 一种电力用户谐波监测统计装置
CN103543430A (zh) * 2013-09-27 2014-01-29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标准模数同步信号源
CN105306154A (zh) * 2015-09-25 2016-02-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基于fpga的发射检测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CN206573513U (zh) * 2016-12-09 2017-10-20 宋显峰 传感器模组
CN110501560A (zh) * 2019-08-30 2019-11-26 广州市扬新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纤通信的轨道交通直流变送器数字化装置
CN110899933A (zh) * 2019-12-19 2020-03-24 沈阳大学 一种无线检测焊接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219087157U (zh) * 2022-04-28 2023-05-26 上海芯超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信息交互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5098Y (zh) * 2007-04-30 2008-03-12 刘永强 一种电力用户谐波监测统计装置
CN103543430A (zh) * 2013-09-27 2014-01-29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标准模数同步信号源
CN105306154A (zh) * 2015-09-25 2016-02-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基于fpga的发射检测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CN206573513U (zh) * 2016-12-09 2017-10-20 宋显峰 传感器模组
CN110501560A (zh) * 2019-08-30 2019-11-26 广州市扬新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纤通信的轨道交通直流变送器数字化装置
CN110899933A (zh) * 2019-12-19 2020-03-24 沈阳大学 一种无线检测焊接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219087157U (zh) * 2022-04-28 2023-05-26 上海芯超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信息交互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2493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a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domain
EP2721836B1 (en) Reconfigurable network-enabled plug-and-play multi-functional processing and sensing node
CN107992008B (zh) 一种工业互联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US1181228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ation of sensor information to a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CN219087157U (zh) 转换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信息交互系统
DE102017105809A1 (de) Messanordnung
CN207924481U (zh) 一种数控机床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CN114726928A (zh) 讯号转换方法、转换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CN217216631U (zh) 发送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信息交互系统
JPH10509261A (ja) 局所的産業ネットワークに対して”hart”タイプのセンサまたはアクチュエータを適用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のようなデバイス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4710567A (zh) 讯号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及信息交互系统
CN1932913B (zh) 自动化技术装置
WO2018072939A1 (de) Verfahren, kommunikationsmodul und system zur übermittlung von diagnosedaten eines feldgeräts in einer anlage der prozessautomatisierung
CN107592286A (zh)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智能通信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02636192A (zh) 一种i/o类型可编程设置智能变送器
CN212875859U (zh) 一种传感器数据远程采集装置
US6549855B2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and/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fluids and/or solid materials
CA3138538A1 (en) Smart wireless adapter
US20120179424A1 (en) Sensor and senso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thereof
CN105207837A (zh) 网络型的信号采集与控制的装置
CN111107161A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219757551U (zh) 一种物联网多路多传感器温度采集终端
KR20080000856A (ko) 반도체 설비장치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데이터 변환장치
CN104267680A (zh) 一种具有分离式hart功能板的模拟量输入模块
CN112368658A (zh) 终端模块,头端模块和用于从自动化系统收集数据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