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740A -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6740A
CN114726740A CN202210645062.2A CN202210645062A CN114726740A CN 114726740 A CN114726740 A CN 114726740A CN 202210645062 A CN202210645062 A CN 202210645062A CN 114726740 A CN114726740 A CN 114726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sensing unit
intelligent sensing
current signal
fus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50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6740B (zh
Inventor
吕军
徐重酉
陈蕾
赵深
刘日亮
苏小平
周水良
宋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50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6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6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6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2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the information being in digit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16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by adding signals to the wave form of the power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智能融合终端位于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特征电流信号,对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并上报给智能融合终端,以便智能融合终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从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可信度低的智能感知单元,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Description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单台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域(即台区)内,需要加装很多智能监测设备,用来监测变压器状态、线路状态、供电质量,对供电线路的线损、故障分析定位,以及新能源设备接入、管控和电能质量治理等。
而随着台区内设备的增多,台区内设备间的拓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台区内的设备的拓扑关系进行梳理,以提高对台区内设备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融合终端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其中,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位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所述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包括:
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以间谐波的方式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包括:
对应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的解析时间、解析结果中的特征码值,确定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所述子拓扑关系表征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与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层级关系;
将各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中的相同的智能感知单元进行合并,得到所述初始拓扑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包括:
对于任一智能感知单元,获得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和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所述历史指标包括:历史层级,历史有无剔除操作,通信成功率和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将所述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以及所述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满足拓扑识别条件,包括:
达到预设的拓扑识别周期;或者,
检测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或者,
连续至少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检测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包括:
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开机后,通过载波尾端模块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载波头端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以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中携带有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的地址;
所述载波头端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将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的地址写入所述载波头端的白名单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包括:
按照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可信度评分由低到高的顺序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对于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控制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如果未接收到任何其它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且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是新接入的智能感知单元,剔除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
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系统,包括:智能融合终端和若干智能感知单元;其中,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设置在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
每个智能感知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用于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还用于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一种智能融合终端,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设置在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其中,智能融合终端位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特征电流信号,对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果向智能融合终端上报;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智能融合终端将可信度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的动态迭代方法,通过持续迭代,实现台区拓扑正确且稳定可靠的动态更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拓扑识别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智能感知单元中的部分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的一种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4中的17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多个子拓扑关系得到的初始拓扑关系的一种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拓扑识别方法通过台区拓扑识别系统实现,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拓扑识别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可以包括:
智能融合终端101和若干智能感知单元102,其中,
智能融合终端101位于台区内的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比如,低压线路变压器)上。作为示例,智能融合终端可以为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TTU)。
每个智能感知单元102位于一个非目标设备上,非目标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设备:目标设备的出线,电缆分支箱,用户表箱,监测设备等。作为示例,智能感知单元可以为线路终端单元(Line Terminal Unit,LTU),也可以称为智能低压故障传感器或分录监测单元或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
图1中智能感知单元102的数量仅作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智能感知单元102的数量根据台区内非目标设备的实际数量确定,即智能感知单元102的数量为台区内非目标设备的实际数量。可选的,在一些情况下,有些非目标设备可能不需要了解它与其它设备的拓扑关系,此种情况下,这些非目标设备可以不设置智能感知单元102,因此,智能感知单元102的数量会小于台区内非目标设备的实际数量。
在台区内的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通常是以低压线路变压器为根节点,构成一个树状结构。因此,本申请的上述目标设备是指台区内的电力系统中作为根节点的设备。
本申请中,每个智能感知单元在开机后,可以自动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智能感知单元102开机后,通过载波尾端模块向智能融合终端101的载波头端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以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中携带有智能感知单元102的地址。
载波头端向智能融合终端101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
智能融合终端101将智能感知单元102的地址写入载波头端的白名单中。实现了智能感知单元102与智能融合终端101的通信连接。
本申请中,智能感知单元在上电后,能够主动上报从节点信息,无需人工配置,安装后自动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即插即用的目的。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可以包括:
步骤S201:智能融合终端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其中,智能融合终端位于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这里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是指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了通信连接的智能感知单元,也就是上述白名单中的智能感知单元。
智能融合终端可以按照预设的间隔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特征电流信号,比如,假设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处于t0时刻,可以在t0时刻向一个智能感知单元发送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该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特征电流信号,在经历预设时长(比如,Δt)后,即在t0+Δt时刻向另一个智能感知单元发送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该另一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特征电流信号,在t0+2Δt时刻向又一个智能感知单元发送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该又一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携带目标特征码值的特征电流信号,依此类推,直至所有智能控制单元都产生特征电流信号。
智能融合终端在控制第i(i=1,2,3,……,N)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后,还可以记载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的时间。作为示例,可以将向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发送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的时间作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的时间,或者,可以将向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发送控制命令的时间加上预设的延迟时间作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的时间。其中,N为智能感知单元的数量。
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特征电流信号,对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果向智能融合终端上报。
本申请中,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后,将特征电流信号叠加(或称为耦合)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第j(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700176DEST_PATH_IMAGE002
)个智能感知单元如果在电流回路中检测到特征电流信号,就对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解析结果上报到智能融合终端。
作为对智能融合终端的响应,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也可以对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并向智能融合终端上报解析结果,以便智能融合终端确定是否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通信成功。
作为示例,智能融合终端可以将特征电流信号以间谐波的方式叠加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
解析结果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解析时间,解析得到的特征码值。
步骤S202: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
步骤S203: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本申请中,智能融合终端基于解析结果得到的拓扑关系并不是最终的拓扑关系,而是初始拓扑关系,在得到初始拓扑关系后,进一步基于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步骤S204:智能融合终端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作为示例,可以将可信度评分低于阈值(记为第一阈值)的智能感知单元从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在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后,如果智能融合终端再次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还会再次执行上述台区拓扑识别方法。
由于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一个非目标设备上,智能融合终端位于目标设备上,因此,智能融合终端与各个智能感知单元间的拓扑关系,就是台区内的目标设备和各个非目标设备间的拓扑关系。
也就是说,基于本申请,提供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的动态迭代方法,通过持续迭代,实现台区拓扑正确且稳定可靠的动态更新。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满足拓扑识别条件可以包括满足如下任意一种:
达到预设的拓扑识别周期。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周期性对台区内的拓扑关系进行识别。
或者,
检测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就是新的智能感知单元与智能融合终端建立了通信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看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也就是说,不管是否达到预设的拓扑识别周期,只要检测到有智能感知单元入网,就可以启动台区拓扑识别过程。
或者,
连续至少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比如,如果连续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则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需要再次启动台区拓扑识别过程;或者如果连续3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则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需要再次启动台区拓扑识别过程等等。
作为示例,如果连续至少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可以立即启动台区拓扑识别过程。
可选的,如果连续至少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相同,则可以确定已形成了稳定的拓扑结果,此时可以周期性执行对台区拓扑进行识别的过程。
作为示例,本申请可以在得到稳定的拓扑结果前连续对台区进行拓扑识别,直至得到稳定的拓扑结果,在得到稳定的拓扑结果后,可以周性对台区进行拓扑识别,在周期性对台区进行拓扑识别的阶段,只要检测到有智能感知单元入网,不管是否达到预设的拓扑识别周期,都可以启动台区拓扑识别过程。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智能融合终端在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时,可以按照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可信度评分由低到高的顺序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
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可信度是指上一次进行拓扑识别得到的拓扑关系中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也就是说,本申请在对台区进行至少一次拓扑识别后,再次对台区进行拓扑识别时,是先控制历史可信度评分较低的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然后才控制历史可信度评分较高的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
对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智能融合终端在控制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如果未接收到任何其它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且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是新接入的智能感知单元,剔除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即认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不属于智能融合终端所属的台区,不会将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加入到初始拓扑关系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台区拓扑识别的初期就剔除了一部分智能感知单元,降低后续拓扑识别的数据处理量,从而提高拓扑识别效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S301:对应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智能融合终端根据该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的解析时间、解析结果中的特征码值,确定任一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该子拓扑关系表征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与该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层级关系。
作为示例,对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来说,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在同一线路(即电流从目标设备到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在的非目标设备经历的线路)上的其它智能感知单元(第j个智能感知单元)可以在电流回路中检测到特征电流信号。
如果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解析结果的时间在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和第i+1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之间,且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中的特征码值为目标特征码值,认为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是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上层设备;如果第j2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解析结果的时间也在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和第i+1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之间,且第j2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解析结果的时间晚于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解析结果的时间,第j2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中的特征码值为目标特征码值,则第j2个智能感知单元是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的上层设备,即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是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父节点设备,第j2个智能感知单元是第j1个智能感知单元的父节点设备。
步骤S302:将各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中的相同的智能感知单元进行合并,得到一拓扑关系(记为初始拓扑关系)。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智能感知单元中的部分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的一种示例图,该示例中,一共有17个智能感知单元(记为LTU1~LTU17),图中仅示出了其中9个智能感知单元(LTU5,LTU10~LTU17)对应的子拓扑关系。以最左边的子拓扑关系为例,该子拓扑关系为智能感知单元LTU10对应的子拓扑关系,其中,TTU表示智能融合终端,这个子拓扑关系表示智能感知单元LTU10将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电流回路后,智能感知单元LTU4和智能感知单元LTU1依次检测到了特征电流信号,并向智能融合终端TTU上报了解析结果。
将各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中的相同的智能感知单元进行合并是指将不同子拓扑关系中的多个相同的智能感知单元用一个智能感知单元替换即可。
如图5所示,为基于图4中的17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多个子拓扑关系得到的初始拓扑关系的一种示例图。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S601:对于任一智能感知单元,获得该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和该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其中,历史指标包括:历史层级,历史有无剔除操作,通信成功率和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对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而言,历史层级是指上一次进行拓扑识别得到的拓扑关系中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处的层级;历史有无剔除操作是指在进行本次拓扑识别之前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有没有被剔除过某个台区;通信成功率是指在进行本次拓扑识别之前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与智能融合终端的通信成功率(通信请求次数和响应次数的比率的倒数);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是指上一次进行拓扑识别得到的拓扑关系中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本申请中,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是预先通过大样本分析得到的。
作为示例,历史层级越高(距离根节点越近,层级越高),方差解释率越高。比如,假设台区中最多有4个层级,则各个层级对应的方差解释率如表1所示:
表1
历史层级 方差解释率
层级1: 100%
层级2: 75%
层级3: 50%
层级4: 25%
历史没有被剔除过,方差解释率高,历史有被剔除过,方差解释率低。历史有无被剔除对应的方差解释率如表2所示:
表2
历史有误剔除操作 方差解释率
无剔除: 100%
有剔除: 0
通信成功率与方差解释率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通信成功率 方差解释率
[100%~80%] 100%
(80%~60%] 75%
(60%~40%] 50%
(40%~20%] 25%
(20%~0%] 0
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与方差解释率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方差解释率
[1~0.8] 100%
(0.8~0.6] 75%
(0.6~0.4] 50%
(0.4~0.2] 25%
(0.2~0] 0
对于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来说,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如下信息表征:
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与智能融合终端是否通信失败。如果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与智能融合终端通信失败,可以将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记为通信失败节点。
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特征电流信号被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在线路上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进行解析的情况。比如,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在线路上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均对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进行了识别(记为同线路上各节点均识别,可以结合历史拓扑结果确定同线路上的各节点,如果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同线路上的各节点的数量多于或等于历史拓扑结果中的同线路上的各节点的数量,认为同线路上各节点均识别,如果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同线路上的各节点的数量少于历史拓扑结果中的同线路上的各节点的数量,认为同线路上仅部分节点识别),或者,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在线路上仅部分智能感知单元(该部分智能感知单元存在可信度评分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智能感知单元,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对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进行了识别(记为同线路上有高可信度节点识别),或者,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所在线路上仅部分智能感知单元(该部分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均小于第二阈值)对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进行了识别(记为同线路上无高可信度节点识别),或者,仅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对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的特征电流信号进行了识别(记为仅自身节点识别)。
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与方差解释率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 方差解释率
同线路上各节点均识别 100%
同线路上有高信度节点识别 75%
同线路上无高信度节点识别 50%
通信失败节点 25%
仅自身节点识别 0
步骤S602:将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以及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加权求和,得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作为示例,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以及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与权重的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方差解释率 权重
历史层级 0.15
历史有无剔除 0.1
通信成功率 0.05
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0.2
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 0.5
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148475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本次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Figure 131475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层级的方差解释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有无剔除的方差解释率,
Figure 464367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通信成功率的方差解释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的方差解释率,
Figure 216422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第i个智能感知单元的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
比如,假设智能感知单元a的历史层级为1,历史无剔除,通信成功率为79%,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为0.85,本次拓扑同线路上各节点均识别,则智能感知单元a在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可信度评分为:
Figure 445410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384547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114605DEST_PATH_IMAGE016
比如,假设智能感知单元b的历史层级为4,历史无剔除,通信成功率为89%,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为0.5,本次拓扑同线路上无高可信度节点识别,则智能感知单元b在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可信度评分为:
Figure 190009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980110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140964DEST_PATH_IMAGE022
比如,假设智能感知单元c的历史层级为4,历史有剔除,通信成功率为98%,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为0.35,本次拓扑同线路上各节点均识别,则智能感知单元c在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可信度评分为:
Figure 550080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604624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429274DEST_PATH_IMAGE028
比如,假设智能感知单元d的历史层级为2,历史有剔除,通信成功率为98%,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为0.85,本次拓扑同线路上仅自身节点识别,则智能感知单元d在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可信度评分为:
Figure 202058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883706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323915DEST_PATH_IMAGE034
比如,假设智能感知单元e的历史层级为4,历史有剔除,通信成功率为98%,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为0.35,本次拓扑同线路上仅自身节点识别,则智能感知单元e在本次拓扑结果中的可信度评分为:
Figure 65606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325686DEST_PATH_IMAGE038
Figure 811025DEST_PATH_IMAGE040
作为示例,假设可信度评分阈值为0.3,则智能感知单元e的可信度评分小于可信度评分阈值0.3,满足低可信度条件,可以将智能感知单元e剔除。被剔除的智能感知单元e可以与其它台区的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看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而智能感知单元a-d这4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阈值均大于0.3,无需剔除。
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可以包括:
控制模块701和识别模块702;其中,
控制模块701用于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每个智能感知单元设置在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识别模块702用于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与台区内的非目标设备上的智能感知单元相互交互,提供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的动态迭代方法,通过持续迭代,实现台区拓扑正确且稳定可靠的动态更新。
控制模块701和识别模块702的具体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至少一个存储器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信总线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过通信总线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3存储有程序,处理器1可调用存储器3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电子设备上报;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在所述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设置在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
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处理器所属的电子设备上报;每个智能感知单元设置在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可选的,所述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上文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从权、各个实施例、特征可以互相组合结合,都能实现解决前述技术问题。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融合终端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其中,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位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每个智能感知单元位于所述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包括:
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以间谐波的方式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包括:
对应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的时间、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的解析时间、解析结果中的特征码值,确定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所述子拓扑关系表征上报解析结果的智能感知单元与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层级关系;
将各个智能感知单元对应的子拓扑关系中的相同的智能感知单元进行合并,得到所述初始拓扑关系。
4.根据权利按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包括:
对于任一智能感知单元,获得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和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所述历史指标包括:历史层级,历史有无剔除操作,通信成功率和历史拓扑结果的可信度评分;
将所述各个历史指标的方差解释率以及所述本次拓扑结果的生成过程的方差解释率加权求和,得到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拓扑识别条件,包括:
达到预设的拓扑识别周期;或者,
检测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或者,
连续至少两次识别到的拓扑关系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入网,包括:
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开机后,通过载波尾端模块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载波头端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以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中携带有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的地址;
所述载波头端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发送从节点主动上报事件;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将所述新的智能感知单元的地址写入所述载波头端的白名单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包括:
按照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可信度评分由低到高的顺序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于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所述智能融合终端控制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后,如果未接收到任何其它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且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是新接入的智能感知单元,剔除所述任一智能感知单元。
9.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融合终端和若干智能感知单元;其中,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设置在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
每个智能感知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系统的一个非目标设备上;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用于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
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还用于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10.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设置在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目标设备上,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满足拓扑识别条件时,依次控制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产生特征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叠加到所述台区的电力系统的电流回路中,以便在任一智能感知单元产生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后,其它智能感知单元如果检测到所述特征电流信号,对所述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并将所述解析结果向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上报;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智能感知单元上报的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及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初始拓扑关系;根据所述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历史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的各个智能感知单元的可信度评分;将可信度评分满足低可信度条件的智能感知单元从所述初始拓扑关系中剔除,得到本次识别到的目标拓扑关系。
CN202210645062.2A 2022-06-09 2022-06-09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Active CN114726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5062.2A CN114726740B (zh) 2022-06-09 2022-06-09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5062.2A CN114726740B (zh) 2022-06-09 2022-06-09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6740A true CN114726740A (zh) 2022-07-08
CN114726740B CN114726740B (zh) 2022-09-02

Family

ID=8223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5062.2A Active CN114726740B (zh) 2022-06-09 2022-06-09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67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5560A (zh) * 2021-02-07 2022-08-1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电流指纹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44518A (zh) * 2023-03-15 2024-02-09 中科联芯(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台区终端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363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江苏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低压台区电力线路自动拓扑系统
CN109217471A (zh) * 2018-09-19 2019-01-15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压配电台区网络拓扑的识别装置
CN10981878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江苏驷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及组网方法
CN110927456A (zh) * 2019-11-08 2020-03-27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配电线路等效阻抗实时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10988517A (zh) * 2019-11-11 2020-04-10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台区拓扑自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2165171A (zh) * 2020-10-10 2021-01-01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的方法
CN113162033A (zh) * 2021-04-07 2021-07-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基于冻结电流的配电网台区拓扑关系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WO2022016903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自动辨识方法
CN114243712A (zh) * 2021-11-04 2022-03-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
WO202208819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智能台区自动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597892A (zh) * 2022-02-25 2022-06-0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智能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7471A (zh) * 2018-09-19 2019-01-15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压配电台区网络拓扑的识别装置
CN109193632A (zh) * 2018-09-26 2019-01-11 江苏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的低压台区电力线路自动拓扑系统
CN10981878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江苏驷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及组网方法
CN110927456A (zh) * 2019-11-08 2020-03-27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配电线路等效阻抗实时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10988517A (zh) * 2019-11-11 2020-04-10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台区拓扑自识别系统及方法
WO2022016903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自动辨识方法
CN112165171A (zh) * 2020-10-10 2021-01-01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的方法
WO202208819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智能台区自动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162033A (zh) * 2021-04-07 2021-07-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基于冻结电流的配电网台区拓扑关系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243712A (zh) * 2021-11-04 2022-03-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597892A (zh) * 2022-02-25 2022-06-0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智能监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ANPING LAI;MIN CAO;SIYANG LIU;CHEN SUN: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current", 《2021 6TH ASIA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CPEE)》 *
刘凯;张丁匀;陈力: "一种基于特征电流信号检测的低压台区拓扑识别方法", 《集成电路应用》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5560A (zh) * 2021-02-07 2022-08-1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电流指纹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44518A (zh) * 2023-03-15 2024-02-09 中科联芯(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台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6740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26740B (zh) 台区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智能融合终端
CN110147387B (zh) 一种根因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56234B (zh) 故障电弧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980958A (zh) 一种基于数据识别的无线设备电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40666B (zh) 一种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告警风暴根源故障的定位方法
CN111769987B (zh) 基于大数据管理模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091610A (zh) 智能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0647086B (zh) 一种基于运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运维监控系统
CN117110794A (zh) 一种电缆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5420988B (zh) 异常用电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65990A (zh) 低压联络柜故障解决方案生成方法、装置
CN113268844B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路的故障设备获取方法、装置、设备
CN112101422B (zh) 电力系统故障案例的典型案例自学习方法
CN108805462A (zh) 配网风险预警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1614083B (zh) 一种适用于400v供电网络拓扑识别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CN113570473A (zh) 设备故障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29160A (zh) 一种基于设备状态感知和智能化的电力通信网络巡检方法
CN113934795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管理的电网预警系统
WO2024066292A1 (zh) 设备群障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07912B (zh) 配网线路停电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9841A (zh) 基于soe信息识别的fa逻辑判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46784A (zh) 一种智能排插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912636A (zh) 基于手持终端的目标电网设备智能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5453271A (zh) 一种配电网问题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35385A (zh) 配网多重故障状况下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