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4191A -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4191A
CN114724191A CN202011505816.1A CN202011505816A CN114724191A CN 114724191 A CN114724191 A CN 114724191A CN 202011505816 A CN202011505816 A CN 202011505816A CN 114724191 A CN114724191 A CN 114724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data
bluetooth
verified
display devi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58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58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41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7527 priority patent/WO2022127742A1/zh
Priority to US18/268,06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4200A1/en
Priority to EP21905671.0A priority patent/EP4235490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72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4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1Cordless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60Static or dynamic means for assisting the user to position a body part for biometric acquisition
    • G06V40/67Static or dynamic means for assisting the user to position a body part for biometric acquisition by interactive indications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3Protec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entire housing of th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17User 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在本申请的设备启动系统中,设置有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当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可以对配件设备进行操作,配件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之后,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可以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则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显示设备可以输出第一反馈。在本申请的设备启动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上述配件设备输入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快速启动显示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
其中,由于厂家设置、用户设置等因素,部分电子设备的启动方式特别复杂。用户在启动此类电子设备时,需要手动执行大量操作,消耗较多的时间,极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用户启动电子设备需要执行大量操作,消耗较多的时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所述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配件设备用于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并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通过蓝牙连接向所述显示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执行开机操作;
所述配件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输出第一反馈,所述第一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设备是指具备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例如,上述显示设备可以为一体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具备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上述关机状态可以是显示设备停止为各个模块供电,从而使显示设备停止正常运行的状态;或者,上述关机状态也可以是显示设备停止使用显示屏的状态;或者,上述关机状态也可以以其他形式体现,本申请对关机状态的具体形式不予限制。
上述配件设备为辅助用户操作上述显示设备的辅助性设备。例如,上述配件设备可以为手写笔、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辅助性的电子设备。
当上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上述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即正常工作状态)时,用户可以对配件设备进行操作,从而快速启动显示设备。
其中,配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数据存在差异,因此,配件设备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的指纹数据匹配通过,则表示用户的身份合法,配件设备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显示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当显示设备接收到第一开机指令时,显示设备可以执行开机操作,从而启动显示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的状态。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表示用户的身份不合法,配件设备可以输出第一反馈。
第一反馈用于提示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具体的,第一反馈可以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例如指示灯闪烁)以及声音反馈(例如扬声器语音播报、蜂鸣器发声)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配件设备可以在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连续振动一秒,用户感受到振动时,即可得知指纹数据匹配失败,重新录入指纹数据,或改用其他方式启动显示设备。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启动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配件设备录入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快速启动显示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设置有第一蓝牙系统和第二蓝牙系统;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机指令;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可以设置有两个蓝牙操作系统,即第一蓝牙系统和第二蓝牙系统。
其中,第一蓝牙系统又可以称为蓝牙子系统。第一蓝牙系统可以具备识别第一开机指令和链路保活等简单的功能。
例如,第一蓝牙系统可以设置开机键值过滤器,通过开机键值过滤器识别接收到的报文是否为第一开机指令,以及,第一蓝牙系统可以通过自定义的保活报文和自定义的交互周期维持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的蓝牙连接。
第二蓝牙系统为显示设备正常工作时的蓝牙操作系统。显示设备在开机状态下,可以使用第二蓝牙系统与配件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配对。
当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显示设备可以使用第二蓝牙系统。当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显示设备的主系统停止运行,第二蓝牙系统也停止运行。此时,显示设备可以使用第一蓝牙系统,第一蓝牙系统设置于蓝牙模块内,第一蓝牙系统的运行不受显示设备的主系统的影响,可以独立运行。因此,显示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蓝牙系统实现第一开机指令识别、链路保活等简单的功能,避免蓝牙模块停止工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可以是一体机。一体台式机是指将传统分体台式机的主机集成到显示屏中,从而形成一体台式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配件设备可以蓝牙键盘。蓝牙键盘是指设置有蓝牙模块的无线键盘。为了采集指纹数据,蓝牙键盘可以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当用户的手指放在指纹采集模块表面时,指纹采集模块可以采集指纹数据,比如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中,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是指显示设备停止为各个模块供电,从而使显示设备停止运行。
此时,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是指显示设备控制本设备的电源模块(例如电池、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接口等)执行上电操作,为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即显示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模块)供电,从而使显示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的状态。
例如,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接收到第一开机指令时,蓝牙模块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传递触发信号至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执行上电操作,为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从而启动显示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场景中,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未开启的状态。例如,显示设备可能因长时间未使用导致显示屏休眠,或者,显示设备的显示屏被主动关闭等场景。
此时,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可以理解为显示设备开启显示屏,从而使用户可以正常使用显示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所述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配件设备用于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蓝牙连接向所述显示设备发送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并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执行开机操作;
所述显示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输出第二反馈,所述第二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也可以在显示设备进行验证。此时,配件设备负责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以及,传输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不进行指纹数据的验证工作。
显示设备在接收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之后,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本地预先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的指纹数据匹配通过,则表示用户的身份合法,显示设备可以执行开机操作,从而启动显示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的状态。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表示用户的身份不合法,显示设备可以输出第二反馈。
第二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反馈用于提示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具体的,第二反馈可以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例如指示灯闪烁)以及声音反馈(例如扬声器语音播报、蜂鸣器发声)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显示设备可以在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连续振动一秒,用户感受到振动时,即可得知指纹数据匹配失败,重新录入指纹数据,或改用其他方式启动显示设备。
或者,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设备也可以反馈验证失败信息至配件设备。
配件设备在接收到验证失败信息后,输出第三反馈。第三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由于指纹数据属于较为重要的隐私信息,因此,配件设备在传递指纹数据之前,可以执行对指纹数据执行保密操作。
保密操作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可以在传输指纹数据之前,根据与显示设备预先约定的加密方式,对指纹数据进行加密,以指纹加密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和显示设备也可以在无线连接的基础上创建上层的安全传输通道(比如传输层安全性协议(Transport LayerSecurity,TLS)通道),通过安全传输通道传输指纹数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也可以结合以上两种方式,先对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再通过安全传输通道传输指纹加密数据;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采取其他的保密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保密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予限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设置有第一蓝牙系统和第二蓝牙系统;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设备接收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可以通过指纹处理模块对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然后,显示设备根据验证结果控制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例如,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接收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蓝牙模块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传递至指纹处理模块。
指纹处理模块对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待验证的指纹数据验证通过,则指纹处理模块反馈第二开机指令至蓝牙模块。
当蓝牙模块接收到第二开机指令时,蓝牙模块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传递触发信号至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执行上电操作,为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从而启动显示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方法,包括:
配件设备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所述配件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向显示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当所述显示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所述配件设备输出第一反馈,所述第一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将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从第一蓝牙系统切换至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方法,包括:
配件设备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蓝牙连接向显示设备发送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当所述显示设备接收到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所述显示设备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所述显示设备输出第二反馈,所述第二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将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从第一蓝牙系统切换至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的设备启动系统中,设置有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当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可以对配件设备进行操作,配件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之后,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可以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则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显示设备可以输出第一反馈。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启动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配件设备录入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快速启动显示设备。在整个设备启动的过程中,用户只需要录入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无需执行其他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解决了当前用户启动电子设备需要执行大量操作,消耗较多的时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启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配对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录入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示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示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启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可以应用于一体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
其中,由于厂家设置、用户设置等因素,部分电子设备的启动方式特别复杂。
例如,用户在启动台式电脑时,可能需要先按开机按钮,然后等待台式电脑显示用户登陆界面。在台式电脑显示用户登陆界面之后,用户需要选择登陆的系统账号,并输入相应的密码,然后才能进入相应的账号的主页面。
用户在使用此类电子设备时,需要执行大量操作,消耗较多的时间,极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启动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可以简单便捷地启动电子设备,解决了当前用户启动电子设备需要执行大量操作,消耗较多的时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首先,以图1所示的设备启动系统为例,该设备启动系统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适用的一种系统。
如图1所示,该设备启动系统中包括电子设备101(即上述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102。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1可以包括处理器1011、指纹处理模块101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以及电源模块1014。
配件设备102是用于辅助用户操作上述电子设备101的辅助性设备。例如,配件设备102可以是手写笔、无线键盘、无线鼠标、遥控器等辅助性的电子设备。
如图3所示,配件设备102可以包括指纹采集模块1021以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
上述指纹采集模块1021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以及对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并根据指纹数据的验证结果确定是否发送第一开机指令至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
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以及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用于建立无线连接。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以及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可以包括蓝牙(Blue Tooth,BT)模块、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近场无线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模块、紫蜂(Zigbee)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并且,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以及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应当包括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模块,以便建立相应的无线连接。
例如,假设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可以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包括蓝牙模块。此时,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和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均包含蓝牙模块,电子设备101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与配件设备102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进行数据交互。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在接收到指纹采集模块1021传递的信息时,可以将指纹采集模块1021传递的信息通过上述无线连接传递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上述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一开机指令或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通过无线连接接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传递的信息。若上述信息为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传递至指纹处理模块1012进行处理。
指纹处理模块1012可以对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传递的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并根据指纹数据的验证结果确定是否发送第二开机指令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
指纹处理模块1012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指纹处理模块1012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等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模块。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在接收到第一开机指令或第二开机指令时,可以响应于上述开机指令,发送触发信号至电源模块1014。
当电源模块1014接收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3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执行上电操作,为电子设备101的各个模块(例如处理器1011)供电,从而启动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上述电子设备101以及上述配件设备102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101以及上述配件设备102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并且,图示的部件可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3所示的设备启动系统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1、电子设备与配件设备的配对。
电子设备与配件设备的配对是指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互相将对方设置为默认的数据传输对象。
例如,假设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电子设备包括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蓝牙键盘和台式电脑建立了蓝牙连接并配对后,蓝牙键盘会将台式电脑确定为默认的数据传输对象。当蓝牙键盘检测到用户的操作时,蓝牙键盘会将操作数据传递至台式电脑,而不会将操作数据传递至平板电脑。
在电子设备与配件设备首次配对的过程中,配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第一配对操作,控制配件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可被搜索的模式。
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第二配对操作,控制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搜索周围可连接的电子设备(以下简称可连接设备)。
然后,电子设备可以直接与上述可连接设备配对。或者,电子设备也可以显示搜索列表给用户,搜索列表为电子设备搜索到的可连接设备的列表。然后,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上述搜索列表的选择操作,与用户选择的可连接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并配对。
上述第一配对操作、第二配对操作以及选择操作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以及设备类型进行设置。例如,当电子设备设置有触摸屏时,上述第一配对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滑动、长按等手势操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首次配对之后,如果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均开启了无线通信功能,且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处于合适的连接范围内,则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可以自动建立无线连接并配对。
为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上述配对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应用场景一:
请参阅图4,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11,假设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12。
一体机11可以理解为一体台式机。一体台式机是指将传统分体台式机的主机集成到显示屏中,从而形成一体台式机。
一体机11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蓝牙键盘12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设置有蓝牙模块。
一体机11的外壳上设置有按键111。按键111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按压操作,执行开机功能、关机功能或其他功能。
蓝牙键盘12的指纹采集模块包括指纹传感器121,指纹传感器121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以及采集指纹数据。
如图5所示,当蓝牙键盘12检测到用户触摸指纹传感器121时,蓝牙键盘12可以记录触摸时长。
当上述触摸时长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蓝牙键盘12可以控制本设备的蓝牙模块进入可被搜索的模式(又称为从设备模式)。
在从设备模式下,蓝牙键盘12的蓝牙模块可以被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搜索到。
如图6所示,一体机1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按键111的长按操作,控制本设备的蓝牙模块搜索周围可连接的电子设备,并搜索页面上显示搜索列表。
假设搜索列表中包括“蓝牙键盘”、“蓝牙音箱”、“智能电视”这三个选项。在一体机11显示了搜索列表之后,一体机11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蓝牙键盘”选项的点击操作,通过本设备的蓝牙模块与蓝牙键盘12的蓝牙模块建立蓝牙连接。
蓝牙键盘12和一体机11建立了蓝牙连接之后,一体机11将蓝牙键盘12设置为配对对象,蓝牙键盘12也将一体机11设置为配对对象,完成与一体机11的首次配对。
在一体机11和蓝牙键盘12首次配对之后,如果一体机11和蓝牙键盘12均开启了蓝牙功能,且一体机11和蓝牙键盘12处于合适的连接范围内,则一体机11和蓝牙键盘12可以自动建立蓝牙连接并配对。
应用场景二:
如图7所示,在本应用场景中,假设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21,假设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22。
平板电脑21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蓝牙键盘22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设置有蓝牙模块。
平板电脑21的一侧设置有磁吸结构211(例如霍尔传感器),蓝牙键盘22设置有磁吸结构221。
如图8所示,当用户将平板电脑21的磁吸结构211与蓝牙键盘22的磁吸结构221吸附连接时,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自动触发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的配对操作。
此时,蓝牙键盘22可以进入从设备模式,平板电脑21可以搜索周围的可连接设备,并自动与蓝牙键盘22建立蓝牙连接。
蓝牙键盘22和平板电脑21建立了蓝牙连接之后,平板电脑21将蓝牙键盘22设置为配对对象,蓝牙键盘22也将平板电脑21设置为配对对象,蓝牙键盘22和平板电脑21完成首次配对。
或者,如图9所示,平板电脑21也可以在搜索到蓝牙键盘22之后,在屏幕上显示连接询问框。连接询问框用于询问用户是否与蓝牙键盘22建立连接。在连接询问框上,提供了“确定”和“取消”两个选项。
然后,平板电脑21可以响应用户对“确定”选项的点击操作,与蓝牙键盘22建立蓝牙连接。
蓝牙键盘22和平板电脑21建立了蓝牙连接之后,平板电脑21将蓝牙键盘22设置为配对对象,蓝牙键盘22也将平板电脑21设置为配对对象,蓝牙键盘22和平板电脑21完成首次配对。
在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首次配对之后,如果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均开启了蓝牙功能,且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处于合适的连接范围内,则平板电脑21和蓝牙键盘22可以自动建立蓝牙连接并配对。
2、存储指纹数据。
当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配对之后,如果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尚未录入用户的指纹数据,则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可以执行指纹录入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指纹数据可以存储在配件设备上。此时,配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采集模块的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
当配件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采集到用户的指纹数据时,配件设备可以直接存储用户的指纹数据,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对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
配件设备对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时,如果指纹数据质量较差(例如指纹数据存在指纹残缺、指纹模糊等缺陷),未通过质量检测,则配件设备和/或电子设备可以执行重录提示操作,提示用户重新录入指纹数据。
如果指纹数据通过质量检测,则配件设备存储上述指纹数据(即上述用户指纹数据),以便后续进行指纹验证。
重录提示操作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重录提示操作可以为文字提示、语音播报、灯光闪烁等提示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本实施例对重录提示操作的形式不予限制。
应用场景三:
如图10和图11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3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32。一体机31和蓝牙键盘3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并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蓝牙连接。
在建立了蓝牙连接之后,一体机31检测到蓝牙键盘32上未存储有用户的指纹数据。此时,一体机31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提示框,指纹录入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录入提示指纹。
如图11所示,假设用户看到指纹录入提示框之后,用手指触摸蓝牙键盘32的指纹采集模块的指纹传感器321。
此时,蓝牙键盘32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321的触摸操作,通过指纹传感器321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
假设本次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的质量较差,未通过质量检测,则蓝牙键盘发送录入失败信息至一体机31。
如图12所示,一体机31接收到录入失败信息之后,在显示屏上显示重新录入提示框,重新录入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重新录入指纹数据。
如图13所示,用户在查看到重新录入提示框的重录提示信息后,再次用手指触摸指纹传感器321。
此时,蓝牙键盘32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321的触摸操作,重新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对重新采集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
假设本次采集到的指纹数据通过了质量检测,则蓝牙键盘保存本次采集到的指纹数据,并发送录入成功信息至一体机31。
如图14所示,一体机31接收到录入成功信息后,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成功”,以此提示用户指纹数据录入成功,完成指纹录入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指纹数据可以存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配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采集模块的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将用户的指纹数据传递至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由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用户的指纹数据。
当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用户的指纹数据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存储用户的指纹数据,或者,电子设备也可以对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
当电子设备对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时,如果指纹数据的质量较差(例如指纹数据存在指纹残缺、指纹模糊等缺陷),未通过质量检测,则配件设备和/或电子设备可以执行重录提示操作,提示用户重新录入指纹。
如果指纹数据通过质量检测,则电子设备可以存储用户的指纹数据,以便后续进行指纹验证。
应用场景四:
如图15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4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42。一体机41和蓝牙键盘4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并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蓝牙连接。
在建立了蓝牙连接之后,一体机41检测到本地未存储有与蓝牙键盘42对应的指纹数据。因此,一体机41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提示框,提示用户录入指纹数据。
假设用户看到指纹录入提示框之后,用手指触摸蓝牙键盘42的指纹采集模块的指纹传感器421。
此时,蓝牙键盘42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421的触摸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即指纹1)。
然后,蓝牙键盘42向一体机41发送指纹1。当一体机41接收到指纹1后,对指纹1进行质量检测。
如图16所示,假设指纹1的质量较差,未通过质量检测,则一体机在41在显示屏上显示重新录入提示框,提示用户重新录入指纹数据。
如图17所示,假设用户在查看到重新录入提示框的重录提示信息后,再次用手指触摸指纹传感器421。此时,蓝牙键盘42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触摸操作,重新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即指纹2)。
然后,蓝牙键盘42向一体机41发送指纹2。当一体机41接收到指纹2后,对指纹2进行质量检测。
如图18所示,假设指纹2通过了质量检测,则一体机保存指纹2,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成功”,以此提示用户指纹数据录入成功,完成指纹录入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可以在首次配对时执行上述指纹录入操作,或者,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也可以在其他时间执行上述指纹录入操作。
例如,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可以在首次配对后,提示用户录入指纹数据。此时,如果用户触摸指纹采集模块的指纹传感器,则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执行指纹录入操作。在此类场景中,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在首次配对时执行指纹录入操作。
或者,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在首次配对后,提示用户录入指纹数据,但是用户拒绝录入指纹数据。此时,指纹传感器不执行指纹录入操作。
之后,当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再次配对时,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检测到尚未录入用户的指纹数据,再次提示用户录入指纹数据,用户触摸指纹采集模块的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执行指纹录入操作。在此类场景中,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并非在首次配对时执行指纹录入操作。
此外,在以上的描述中,指纹录入操作为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自动发起的。但是,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纹录入操作也可以是用户主动触发的。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进行特定的操作,然后,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执行指纹录入操作,录入新的指纹数据,在本地增加新的指纹数据,或者用新的指纹数据替换之前存储的指纹数据。本申请对指纹录入操作的触发条件不予限制。
而且,电子设备和/或配件设备上存储的用户的指纹数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电子设备和/或配件设备上存储有多个指纹数据时,上述多个指纹数据可以是同一用户的不同手指的指纹数据,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用户的手指的指纹数据。本申请对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上存储的指纹数据的数量以及指纹数据的来源对象不予限制。
当用户的指纹数据存储在配件设备时,配件设备中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应当与电子设备建立关联关系。当配件设备与新的电子设备时,配件设备应当重新执行指纹录入操作,录入与新的电子设备关联的指纹数据。
例如,当电子设备A与配件设备B配对时,配件设备B录入了指纹数据a。此时,配件设备B将电子设备A与指纹数据a相关联,指纹数据a仅电子设备A与配件设备B配对时有效。当配件设备B与电子设备C配对时,配件设备B和电子设备C应当重新执行指纹录入操作,录入指纹数据c,配件设备B将电子设备C与指纹数据c相关联,指纹数据c仅配件设备B和电子设备C配对时有效。
当用户的指纹数据存储在电子设备时,配件设备需要将采集到的指纹数据传递至电子设备。由于指纹数据属于较为重要的隐私信息,因此,配件设备在传递指纹数据之前,可以执行对指纹数据执行保密操作。
保密操作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可以在传输指纹数据之前,根据与电子设备预先约定的加密方式,对指纹数据进行加密,以指纹加密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和电子设备也可以在无线连接的基础上创建上层的安全传输通道(比如传输层安全性协议(Transport LayerSecurity,TLS)通道),通过安全传输通道传输指纹数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件设备也可以结合以上两种方式,先对指纹数据进行加密,再通过安全传输通道传输指纹加密数据;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采取其他的保密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保密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予限制。
3、指纹验证及启动设备。
在电子设备或配件设备录入了用户的指纹数据之后,用户可以通过配件设备快速启动电子设备。
当用户想通过配件设备启动电子设备时,用户可以对配件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执行启动操作。例如,用户可以用手指长按指纹采集模块的指纹传感器。
此时,配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采集模块的启动操作,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指纹数据存储在配件设备上。此时,配件设备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本设备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则表示验证成功,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配件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当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一开机指令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发送触发信号至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
当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电源模块可以执行上电操作,为电子设备的各个模块供电,从而启动电子设备。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表示验证失败,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配件设备可以不执行其他操作,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通过预设的提示方式(即上述第一反馈)进行提示,以便用户得知身份验证失败。
预设的提示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9所示,当身份验证失败时,配件设备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示,以便用户得知身份验证失败;或者,如图20所示,当配件设备设置有蜂鸣器时,如果身份验证失败,配件设备也可以控制蜂鸣器发出“嘀~”的声音,以便用户根据蜂鸣器的声音得知身份验证失败;或者,如图21所示,当配件设备设置有扬声器时,如果身份验证失败,配件设备也可以控制扬声器播报“请重新录入指纹”,以便用户听到语音播报后得知身份验证失败,重新录入指纹进行验证;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提示方式对用户进行提示;或者,配件设备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提示方式的组合对用户进行提示。本申请对预设的提示方式的具体形式不予限制。
应用场景五:
如图22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5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52。一体机51和蓝牙键盘5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
在第一时刻,一体机51下电,关闭主系统的蓝牙功能。然后,一体机51的蓝牙模块进入蓝牙子系统,重新与蓝牙键盘52的蓝牙模块建立了蓝牙连接。
在第二时刻,用户想启动一体机51,将手指放在蓝牙键盘52的指纹传感器521上。蓝牙键盘52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指纹传感器521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然后,蓝牙键盘52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本设备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如图23所示,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失败,蓝牙键盘52以振动的方式提示用户身份验证失败。
如图24所示,用户再次将手指放在指纹传感器521上。蓝牙键盘52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重新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然后,蓝牙键盘52将新的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新的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蓝牙键盘52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开机指令至一体机51。
当一体机51的蓝牙模块接收到第一开机指令时,一体机51的蓝牙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至一体机51的电源模块。
一体机51的电源模块在检测到触发信号之后,执行上电操作,为一体机51的处理器等模块供电,启动一体机51。
如图25所示,一体机51启动后,加载主系统,进入主界面,完成设备启动流程。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指纹数据存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配件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当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传递至电子设备的指纹处理模块。
当指纹处理模块接收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指纹处理模块可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本设备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则表示身份验证通过,指纹处理模块可以返回第二开机指令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开机指令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发送触发信号至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
当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电源模块可以执行上电操作,为电子设备的各个模块供电,启动电子设备。
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失败,则表示身份验证失败,则指纹处理模块丢弃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不作任何响应,或者,指纹处理模块也可以返回验证失败信息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之后,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向配件设备发送验证失败信息。
当配件设备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验证失败信息时,配件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提示方式进行提示,以便用户得知身份验证失败。
应用场景六:
如图26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6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62。一体机61和蓝牙键盘6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一体机设置有指纹处理模块,指纹处理模块为MCU。
在第三时刻,一体机61下电,仅蓝牙模块和MCU保持供电,并关闭了主系统的蓝牙功能。一体机61的蓝牙模块进入蓝牙子系统,重新与蓝牙键盘62的蓝牙模块建立了蓝牙连接。
在第四时刻,用户想启动一体机61,将手指放在蓝牙键盘62的指纹传感器621上。蓝牙键盘62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指纹传感器621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然后,蓝牙键盘62通过蓝牙连接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即指纹3)传递至一体机61。
一体机61的蓝牙模块接收到指纹3时,将指纹3传递至一体机61的MCU。
MCU接收到指纹3时,将指纹3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指纹3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MCU返回通过第二开机指令至一体机61的蓝牙模块。
当一体机61的蓝牙模块接收到第二开机指令时,一体机61的蓝牙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至一体机61的电源模块。
一体机61的电源模块在检测到触发信号之后,执行上电操作,为一体机61的处理器等模块(即上述待启动模块)供电,启动一体机61。
如图27所示,一体机61启动后,加载主系统,进入主界面,完成设备启动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数据都存在差异,因此,电子设备和配件设备可以用指纹数据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当待验证的指纹数据验证通过时,表示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因此,电子设备在启动的过程中,可以跳过账户验证等身份验证的过程,直接进入主系统中相应账户的主页面。
当配件设备和/或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多个指纹数据时,配件设备和/或电子设备可以将各个指纹数据与相应的账户相关联。当待验证的指纹数据验证与某一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进入该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对应的账户,无需额外进行账户选择和账户验证操作,简化设备启动流程。
并且,配件设备在传输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至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配件设备可以对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执行保密操作,避免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泄露,危害用户的隐私安全。保密操作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以上描述,在此不重复赘述。
为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应用场景七:
如图28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7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72。一体机71和蓝牙键盘7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
在第五时刻,一体机71和蓝牙键盘72建立了蓝牙连接。此时,一体机71检测到蓝牙键盘72上未存储有用户的指纹数据。因此,一体机71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提示框。指纹录入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录入指纹。
如图29所示,假设用户在看到了指纹录入提示框之后,用手指触摸了蓝牙键盘72的指纹传感器721。
此时,蓝牙键盘72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721的触摸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指纹数据进行质量检测。
然后,蓝牙键盘72检测到该指纹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通过了质量检测,则蓝牙键盘72保存本次录入的指纹数据,并发送录入成功信息至一体机71。
一体机71接收到录入成功信息后,建立蓝牙键盘72的标识与一体机71当前登录的账户的关联关系。
如图30和图31所示,在第六时刻,一体机71处于关机状态。一体机71在关机的过程中,一体机71的处理器和蓝牙模块都下电。
然后,一体机71的电源模块发送子系统指令至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并为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供电。
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接收到子系统指令后,响应于上述子系统指令,进入蓝牙子系统。然后,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加载蓝牙子系统对应的驱动和固件,以及,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设置开机键值过滤器。开机键值过滤器用于识别第一开机指令。之后,蓝牙模块将开机键值过滤器和已配对的配件设备的设备标识下发至上述固件中。
当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进入了蓝牙子系统之后,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搜索周围可连接的电子设备。
当一体机71检测到蓝牙键盘72时,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与蓝牙键盘72的蓝牙模块重新建立蓝牙连接,并且,蓝牙子系统设置有连接保活功能,可以通过自定义的保活报文(keep live null packet)和自定义的交互周期(比如10s)维持上述蓝牙连接。
如图32所示,在第七时刻,用户想要启动一体机71,用手指触摸蓝牙键盘72的指纹传感器721。
此时,蓝牙键盘72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721的触摸操作,采集用户当前的指纹数据(即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然后,蓝牙键盘72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本设备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蓝牙键盘72检测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时,蓝牙键盘72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开机指令至一体机71。
当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检测到第一开机指令时,将第一开机指令传入开机键值过滤器。当开机键值过滤器检测到该第一开机指令中的设备标识为已配对的配件设备的设备标识时,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通过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传递触发信号至一体机71的电源模块。
当一体机71的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一体机71的电源模块执行上电操作,为一体机71的各个模块供电,启动一体机71。
如图33所示,当一体机71的处理器启动时,一体机71加载主系统,并跳过账户验证操作,进入与蓝牙键盘72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账户的主页面。
并且,一体机71的蓝牙模块退出蓝牙子系统,主系统重启蓝牙功能(即上述第二蓝牙系统),一体机71重新与蓝牙键盘72建立蓝牙连接。
应用场景八:
如图34所示,假设电子设备为一体机81,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82。一体机81和蓝牙键盘82均设置有蓝牙模块,一体机81设置有指纹处理模块,该指纹处理模块为MCU。
在第八时刻,一体机81和蓝牙键盘82建立了蓝牙连接。此时,一体机81检测到蓝牙键盘82上未存储有用户的指纹数据。因此,一体机81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提示框。指纹录入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录入指纹。
如图35所示,假设用户在看到了指纹录入提示框之后,用手指触摸了蓝牙键盘82的指纹传感器821。
此时,蓝牙键盘82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821的触摸操作,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即指纹4)。然后,蓝牙键盘82通过蓝牙连接将指纹4传递至一体机81。
一体机81在接收到指纹4之后,对指纹4进行质量检测。当一体机81检测到指纹4的质量符合要求,通过了质量检测之后,一体机81存储指纹4,建立指纹4、蓝牙键盘82的设备标识以及一体机81当前登录的账户的关联关系,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指纹录入成功”。
如图36所示,在第九时刻,一体机81下电,仅蓝牙模块和MCU保持供电,并退出了主系统的蓝牙功能。
然后,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进入蓝牙子系统,加载蓝牙子系统对应的驱动和固件,设置开机键值过滤器。开机键值过滤器用于识别第二开机指令。之后,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将开机键值过滤器和已配对的配件设备的设备标识下发至上述固件中。
当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进入了蓝牙子系统之后,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可以搜索周围可连接的电子设备。
当一体机81检测到蓝牙键盘82时,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与蓝牙键盘82的蓝牙模块重新建立蓝牙连接。
如图37和图38所示,在第十时刻,用户想要启动一体机81,用手指触摸蓝牙键盘82的指纹传感器821。
此时,蓝牙键盘82响应于用户对指纹传感器821的触摸操作,采集用户当前的指纹数据(即指纹5)。
然后,蓝牙键盘82的指纹采集模块将指纹5传递至蓝牙键盘82的蓝牙模块(即第一蓝牙模块)。
第一蓝牙模块在获取到指纹5之后,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加密方式对指纹5进行加密,得到指纹加密数据1。
并且,第一蓝牙模块可以与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即第二蓝牙模块)在蓝牙连接的基础上建立TLS通道(即安全传输信道)。
第一蓝牙模块通过TLS通道传输指纹加密数据1至第二蓝牙模块。
当第二蓝牙模块接收到指纹加密数据1时,将指纹加密数据1传递至一体机81的MCU。
当MCU接收到指纹加密数据1时,MCU对指纹加密数据1进行解码并验证,将解码得到指纹5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MCU检测到指纹5与预先存储的指纹数据匹配成功时,MCU返回第二开机指令至第一蓝牙模块。
当第一蓝牙模块通过开机键值过滤器检测到第二开机指令时,第一蓝牙模块通过GPIO接口传递触发信号至一体机81的电源模块。
当一体机81的电源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时,一体机81的电源模块执行上电操作,为一体机81的各个模块供电,启动一体机81。
如图39所示,当一体机81的处理器启动时,一体机81加载主系统,并跳过账户验证操作,进入与指纹5对应的账户的主页面。
并且,一体机81的蓝牙模块退出蓝牙子系统,主系统启动蓝牙功能,重新与蓝牙键盘82建立蓝牙连接。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启动方法中,配件设备或电子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有用户的指纹数据。当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可以对配件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执行启动操作。配件设备的指纹采集模块响应于上述启动操作,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在本地对待验证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或者,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传输至电子设备进行验证。
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数据是唯一的,因此,如果待验证的指纹数据验证通过,则表示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至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电子设备的各个模块上电,启动电子设备。
在电子设备启动的过程中,用户只需要录入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无需执行其他操作,极大地简化了电子设备的启动流程,用户无需手动执行大量的操作,减少了电子设备启动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4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0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00、存储器400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0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02。所述处理器4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002时实现上述屏幕扩展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4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00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400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0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400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4002在所述电子设备400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电子设备400可以是一体机、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00、存储器40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0仅仅是电子设备4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4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40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4001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4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4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4001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4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4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400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4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400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40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所述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配件设备用于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并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通过蓝牙连接向所述显示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执行开机操作;
所述配件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输出第一反馈,所述第一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设置有第一蓝牙系统和第二蓝牙系统;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机指令;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7.一种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和配件设备;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且所述配件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配件设备用于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蓝牙连接向所述显示设备发送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并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执行开机操作;
所述显示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输出第二反馈,所述第二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设置有第一蓝牙系统和第二蓝牙系统;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当所述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具体用于在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13.一种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件设备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所述配件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向显示设备发送第一开机指令;
当所述显示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时,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所述配件设备输出第一反馈,所述第一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一种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件设备采集待验证的指纹数据,并通过蓝牙连接向显示设备发送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当所述显示设备接收到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时,所述显示设备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预存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匹配;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通过时,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
当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与所述用户指纹数据匹配失败时,所述显示设备输出第二反馈,所述第二反馈包括振动反馈、灯光反馈以及声音反馈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将所述显示设备的蓝牙模块从第一蓝牙系统切换至第二蓝牙系统,所述第一蓝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机指令,所述第二蓝牙系统用于与所述配件设备或所述配件设备以外的电子设备配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一体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设备为蓝牙键盘,所述蓝牙键盘设置有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验证的指纹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控制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各个待启动模块供电。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执行开机操作,包括:
所述显示设备开启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
CN202011505816.1A 2020-12-18 2020-12-18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724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5816.1A CN114724191A (zh) 2020-12-18 2020-12-18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PCT/CN2021/137527 WO2022127742A1 (zh) 2020-12-18 2021-12-13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US18/268,068 US20240054200A1 (en) 2020-12-18 2021-12-13 Device Start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1905671.0A EP4235490A4 (en) 2020-12-18 2021-12-13 DEVICE START-UP SYSTEM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5816.1A CN114724191A (zh) 2020-12-18 2020-12-18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4191A true CN114724191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058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5816.1A Pending CN114724191A (zh) 2020-12-18 2020-12-18 设备启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4200A1 (zh)
EP (1) EP4235490A4 (zh)
CN (1) CN114724191A (zh)
WO (1) WO202212774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3324A (zh) * 2000-03-20 2000-08-16 后健慈 指纹辨识键盘装置及其辨识方法
US10372962B2 (en) * 2012-06-29 2019-08-06 Apple Inc. Zero fingerprint enroll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29559B (zh) * 2014-05-23 2016-04-11 Insyde Software Corp Computer system with wake-up authentication and its computer equipment
CN104318148B (zh) * 2014-10-28 2017-11-28 苏州萨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便携式多功能加密设备
CN105959762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界面显示方法及设备
ES2933495T3 (es) * 2017-04-28 2023-02-09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arranque basado en la identificación de huella dactilar y aparato
CN107734177A (zh) * 2017-10-26 2018-02-2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协同方法及装置
CN110502882A (zh) * 2019-07-31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087433A (zh) * 2020-08-14 2020-12-15 深圳市当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的多媒体系统及其登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7742A1 (zh) 2022-06-23
US20240054200A1 (en) 2024-02-15
EP4235490A1 (en) 2023-08-30
EP4235490A4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8809B1 (en) Device power-on method using power button integrated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US77113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remote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CN106886703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227042B2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490540B1 (ko) 화면 데이터를 공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7185711A1 (zh)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WO2018045487A1 (zh) 数据共享的方法与终端
CN111062026B (zh) 一种验证信息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02042890A1 (fr) Systeme de securite pour processeur d'informations
CN113259301B (zh) 一种账号数据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658864B2 (en) Multifunctional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it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10805293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upd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1209313B (zh)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项目数据的查询方法及装置
KR20190095582A (ko) 다른 전자 장치의 인증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12580051A (zh) 开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20123941A (ko) Qr코드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 페어링 방법
CN110958234B (zh) 一种应用登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460251B (zh) 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40025946A1 (en) Audio-security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ertificate using the same
KR102490395B1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키를 공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EP3585127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based conn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6815510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WO2019090702A1 (zh) 一种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US202101736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ation Tool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11213167B (zh) 一种支付方法、一种解锁方法及相关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