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2552B -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2552B
CN114722552B CN202210643100.0A CN202210643100A CN114722552B CN 114722552 B CN114722552 B CN 114722552B CN 202210643100 A CN202210643100 A CN 202210643100A CN 114722552 B CN114722552 B CN 114722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odel
length
flexible cabl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3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2552A (zh
Inventor
辛黛萍
任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31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25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2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2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2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255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3787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72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6Cables, cable trees or wire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先通过柔性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生成初始线缆模型,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在柔性线缆上增加可变控制点,并根据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最后根据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虚拟验证的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输出精确的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替代了实物验证的方式,从而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且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Description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工具。目前终端设备中的主板和小板分开设置,且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同轴线缆电连接,基于同轴线缆实现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的传输。
由于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内设置的同轴线缆的长度可能会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需要选取长度合适的同轴线缆,并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内部。
但是,目前的同轴线缆的长度验证方法,存在产品设计周期长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虚拟验证的方式,输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且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根据目标终端上待安装的柔性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生成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电子设备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电子设备获取柔性线缆上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电子设备根据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电子设备根据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这样,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虚拟验证的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模拟得到目标线缆模型,并根据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得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这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可替代实物验证的方式,从而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且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获取柔性线缆上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包括:电子设备获取多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每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均不同。这样,通过用户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方式,可使得电子设备方便地获取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包括:电子设备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以及每次获取到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生成一个线缆调整模型;电子设备从多个线缆调整模型中,提取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线缆调整模型,作为待筛选线缆模型;电子设备根据待筛选线缆模型,确定目标线缆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待筛选线缆模型,确定目标线缆模型,包括:当提取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为多个时,电子设备获取每个待筛选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电子设备将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这样,通过多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不断调整柔性线缆的空间位置和布局,从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中,提取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从而降低最终得到的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以降低安装有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柔性线缆的目标终端的重量和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包括:电子设备获取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电子设备将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这样,使得电子设备最终输出的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包含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使得柔性线性的制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时的公差要求,制作得到长度准确的柔性线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包括:电子设备计算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当最小间距小于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当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包括柔性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松弛系数。这样,通过根据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来生成柔性线缆的目标线缆模型,使得目标线缆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柔性线缆的装配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之后,还包括: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电子设备根据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包括:电子设备获取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电子设备将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约束控制点包括第一终端控制点、第二终端控制点和至少一个固定控制点;第一终端控制点为柔性线缆的第一端点,第一端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主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件连接;第二终端控制点为柔性线缆的第二端点,第二端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小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件连接;每个固定控制点为柔性线缆上的固定点,固定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第三定位件固定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线缆为同轴线缆或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线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上述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
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效果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线缆模型中的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目标线缆上的终端控制点连接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目标线缆上的固定控制点固定配合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线缆模型中的固定控制点处的线缆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发生干涉现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线缆模型中的控制点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工具。目前,终端设备会采用分板设计,即终端设备中的主板和小板分开设置,为了在主板与小板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功能,可以在主板与小板之间设置同轴线缆。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主板101、小板102和电池103,主板101位于电池103的第一侧,小板102位于电池103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
此外,在终端设备100中还设置有同轴线缆104,该同轴线缆104可以位于电池103与终端设备的侧壁之间,且同轴线缆104的两端分别与主板101和小板102连接,从而在主板101与小板102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
同轴线缆是一种常见的信号传输线,一般的,同轴线缆是由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以使同轴线缆能够作为宽频带微波传输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电视等,需要设置同轴线缆的设备。图1是以手机作为终端设备100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中设置的同轴线缆可以为一根,可以为多根,终端设备100中设置的同轴线缆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当多根同轴线缆104连接在主板101与小板102之间时,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满足多种射频信号的传输需求,从而提高终端设备100的数据传输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若选取的同轴线缆的长度过长,在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100上时,容易出现装配偏松的现象,则同轴线缆也会更容易与终端设备100中的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并增加了最终形成的终端设备的重量和成本;而若选取的同轴线缆的长度过短,在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100上时,容易出现装配偏紧甚至装配不上的问题,从而导致同轴线缆内部应力增加,降低同轴线缆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每个终端设备100,需要选取合适长度的同轴线缆,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100上,以改善同轴线缆的装配效果。
由于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可能不同,以及主板与小板之间的间距可能不同等因素,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内设置的同轴线缆的长度可能会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需要分别设计长度合适的同轴线缆,并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内部。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试制阶段,采用实物验证的方法验证同轴线缆的设计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一种方式,先根据经验值设计并制作一种长度的同轴线缆,并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中,以确定该长度的同轴线缆是否符合要求。当长度不合适时,需要进行前端架构的设计修改,修改后再重新制作另一种长度的同轴线缆,将其装配到终端设备以确定修改后的同轴线缆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这种方式重复执行多次,直至验证得到长度符合要求的同轴线缆。
另一种方式,可以先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提供的管线设计模块,模拟得到管线长度,然后在管线长度的基础上,以0.2mm长度梯度分布设计并制作同轴线缆,将制作得到的各种长度的同轴线缆依次装配到终端设备中,以确定同轴线缆是否符合要求。
由于CAD软件提供的管线模拟方式,管线的数字化模型为刚性体,其不会发生弯曲、扭曲、变形等情况,而同轴线缆在装配到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局部的弯曲、扭曲、变形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目前的CAD软件提供的管线模拟方式,无法考虑到同轴线缆实际的弯曲、扭曲、变形等情况,使得CAD输出的管线长度与实际需要的同轴线缆的长度之间的误差较大,CAD输出的管线长度只能提供同轴线缆大概的长度分布区间,其无法直接验证输出同轴线缆的实际长度以及实际的形态分布。
因此,上述采用实物验证确定同轴线缆的长度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导致产品设计成本高的问题;并且,通过多次实物验证,会加长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先通过同轴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同轴线缆的特性参数,生成初始线缆模型,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在同轴线缆上增加可变控制点,并根据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最后根据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出同轴线缆的设计长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虚拟验证的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输出精确的同轴线缆的设计长度,替代了实物验证的方式,从而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且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除了可以对同轴线缆的设计长度进行虚拟验证之外,还可以对FPC线缆等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进行虚拟验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FPC线缆可以为连接于主板与小板之间的FPC线缆。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示意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所示,该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产品设计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与一输入设备连接,用户可通过操作输入设备,向电子设备输入产品设计数据。该输入设备可以为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
其中,该产品设计数据包括需要安装柔性线缆的目标终端的产品结构设计图,目标设备可以为上述描述中的终端设备100。
一种情况,该产品设计数据还可以包括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该特性参数包括最小弯曲半径和松弛因子等参数。其中,最小弯曲半径表示柔性线缆的弯曲度参数,当最小弯曲半径的值越小时,表示柔性线缆的弯曲性能越好,当最小弯曲半径的值越大时,表示柔性线缆的弯曲性能越差。松弛因子也可称为松弛系数,其表示柔性线缆的松紧程度。
另一种情况,该产品设计数据还可以包括柔性线缆的材料名称。预先通过实验测量或者采用模型计算等方式,确定出不同材料的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并采用输入设备将其输入至电子设备中。按照这种方式,电子设备可保存多种不同材料的柔性线缆对应的特性参数,因此,电子设备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柔性线缆的材料名称之后,可以从保存的多种不同材料的柔性线缆对应的特性参数中,查找输入的柔性线缆的材料名称对应的特性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材料的柔性线缆,其对应的特性参数不同。以柔性线缆为同轴线缆或FPC线缆为例,同轴线缆的材料与FPC线缆的材料不同,使得同轴线缆的特性参数与FPC线缆的特性参数也不同。
步骤202,电子设备根据产品设计数据,获取目标终端上待安装的柔性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产品设计数据之后,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目标终端的产品结构设计图,则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在目标终端的产品结构设计图上,选取目标终端上待安装的柔性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如通过鼠标点击产品结构设计图上的多个约束控制点所在的位置,使得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约束控制点包括第一终端控制点、第二终端控制点和至少一个固定控制点。第一终端控制点、第二终端控制点和固定控制点,为柔性线缆上实际需要进行物理约束限制的控制点,其位置不可更改。如图3所示,约束控制点中的固定控制点可以为3个,且每个固定控制点均位于第一终端控制点与第二终端控制点之间。
其中,第一终端控制点为柔性线缆的第一端点,第一端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主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件连接;第二终端控制点为柔性线缆的第二端点,第二端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小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件连接;每个固定控制点为柔性线缆上的固定点,固定点用于与目标终端中的第三定位件固定配合。
第一终端控制点和第二终端控制点可统称为终端控制点,其分别为柔性线缆的两个端点。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线缆接头41,该线缆接头41与柔性线缆的端点连接,从而将柔性线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到目标终端的主板和小板上。
在将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上时,柔性线缆的某些位置需要被固定或者从特定的地方经过,因此,可以将柔性线缆中的这些具有特定位置要求的控制点称为固定控制点。第三定位件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线缆固定件42,可通过线缆固定件42对柔性线缆的固定控制点进行固定。
步骤203,电子设备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生成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
在将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的过程中,柔性线缆基本上都会受到若干次的弯折,由于受其材料属性的限制,布线要求中需要满足柔性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然柔性线缆的性能会下降,甚至损坏柔性线缆。因此,需要依据柔性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来生成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
并且,在将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的过程中,柔性线缆的松弛系数也会影响柔性线缆的装配效果,因此,也需要依据柔性线缆的松弛系数来生成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
因此,电子设备可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其包括第一终端控制点、第二终端控制点和固定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柔性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以及柔性线缆的松弛系数等参数,以相邻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方式进行线缆拟合,得到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
初始线缆模型的生成方法可以称为离散控制点的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柔性线缆可以包括线缆接头之间的柔性线缆单元,可以将柔性线缆单元简化成由一系列断面(通常为圆断面)中心点相连而形成的空间连续折线段,并将这些中心点作为线缆空间位置和姿态的控制点,通过对这些控制点的操作来实现对柔性线缆布局的动态控制。
线缆单元指的是线缆接头之间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柔性线缆段,通常一条线缆包括多个线缆单元;线缆控制点指的是柔性线缆单元所简化的一系列截面中心点,该中心点是线缆空间位置和姿态的控制点,其也可称为约束控制点,包括终端控制点和固定控制点。
其中,一个线缆单元可以用
Figure 93701DEST_PATH_IMAGE002
来描述,
Figure 682945DEST_PATH_IMAGE004
为第i个 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n为约束控制点的总个数,r为第i个约束控制点的断面半径。
如图6所示,50可以表示为初始线缆模型中的一个线缆单元,其可以通过固定控制点(如图6所示的线缆固定件42)进行固定。
步骤204,电子设备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模拟得到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之后,为了确定该初始线缆模型是否符合要求,电子设备可判断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说明初始线缆模型不符合实际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可变控制点来重新生成目标线缆模型;而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说明初始线缆模型符合实际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的干涉检测方式可以为:先获取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的空间位置数据,将初始线缆模型中的线缆中心线以多个离散的空间坐标点进行表示;然后根据该空间位置数据和各个空间坐标点的坐标位置,计算得到每个空间坐标点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从各个空间坐标点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中提取最小间距,从而得到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
假设空间位置数据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一个空间坐标点的坐标位置为
Figure 649633DEST_PATH_IMAGE006
,则 该空间坐标点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当最小间距小于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当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
例如,若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d1为0.5mm,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r为0.4mm,则说明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而若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d1为0.3mm,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r为0.4mm,则说明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
如图7所示,50可以表示为初始线缆模型中的一个线缆单元,60为目标终端中的其中一个结构件,可以看出,生成的初始线缆模型中,该结构件60与线缆单元50发生干涉现象。
步骤205,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电子设备获取柔性线缆上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
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显示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发生干涉现象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在柔性线缆上增加可变控制点。
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在目标终端的产品结构设计图上,再选取至少一个可变控制点,使得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向电子设备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则电子设备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
可变控制点指的是柔性线缆上除约束控制点外的其他控制点,其空间位置可以随意更改。通过对可变控制点进行单点或者多点的位置调整,可改变柔性线缆的空间位置和布局。对可变控制点进行单点位置调整指的是,一次选取一个可变控制点对柔性线缆的空间位置和布局进行调整;对可变控制点进行多点位置调整指的是,一次选取多个可变控制点对柔性线缆的空间位置和布局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初始线缆模型中的相邻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的柔性线缆发生干涉时,增加的可变控制点可以位于该相邻的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并且,每次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当初始线缆模型中的相邻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的柔性线缆发生干涉时,在该相邻的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上时,柔性线缆上的可变控制点是无需采用定位件对其进行固定的。
步骤206,电子设备根据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
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之后,电子设备可根据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消除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的干涉现象,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第一次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之后,电子设备可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以及第一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等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一个线缆调整模型。
若该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则可以直接将该线缆调整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若该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则用户再次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用户第二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与用户第一次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不同,电子设备继续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以及第二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等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再次生成一个线缆调整模型。
判断再次生成的线缆调整模型是否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若不存在干涉现象时,将再次生成的线缆调整模型作为目标现象模型,若存在干涉现象现象时,则按照上述执行过程,第三次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并再次生成一个线缆调整模型,直至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
上述这种方式,通过不断调整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来调整柔性线缆的分布形态,使得最终得到的目标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可以无需考虑最终生成的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是否是最短长度,其只需通过不断验证,得到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即可。因此,这种通过不断调整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确定目标线缆模型的方式,其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的次数较少,从而降低了确定最终的目标线缆模型所需的时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多次输入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且每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均不同,使得电子设备获取到用户多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
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每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之后,电子设备根据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以及每次获取到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等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柔性线缆对应的一个线缆调整模型。因此,当用户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的次数为M次时,生成的线缆调整模型数量也为M个,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每次生成一个线缆调整模型之后,判断每个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的判断方式,与上述步骤204中判断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的方式类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得到每个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的结果之后,电子设备可以从多个线缆调整模型中,提取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线缆调整模型,而剔除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的线缆调整模型,得到待筛选线缆模型。待筛选线缆模型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一种场景中,待筛选线缆模型的数量为一个,则电子设备可以将这一个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
在另一种场景中,待筛选线缆模型的数量为多个,则电子设备获取每个待筛选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电子设备将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
因此,通过多次输入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不断调整柔性线缆的空间位置和布局,从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中,提取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从而降低最终得到的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以降低安装有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柔性线缆的目标终端的重量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种将获取线缆长度最小的目标线缆模型的方式,最终得到的目标线缆模型不仅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还是最短长度。因此,电子设备在第一次确定线缆调整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用户还会再次输入一次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直至得到多个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线缆调整模型,使得电子设备可以从中提取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
如图8所示,目标线缆模型中的控制点可以包括第一控制点、第二控制点、多个固定控制点以及多个可变控制点(如图8所示的4个可变控制点),且每个可变控制点位于相邻两个约束控制点之间。并且,对比图3和图8,可以看出,当在柔性线缆上增加了可变控制点之后,柔性线缆的分布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步骤207,电子设备根据与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在一种场景中,若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按照上述步骤205和步骤206可得到目标线缆模型,则电子设备可根据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在柔性线缆的制作过程中,柔性线缆的长度会存在一定的长度公差。长度公差指的是柔性线缆的长度允许的误差。
因此,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向电子设备输入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电子设备获取用户输入的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电子设备将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例如,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为L1,而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为Lx,则此时的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L0=L1+Lx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计算得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之后,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以指示柔性线缆的制作人员,根据显示的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制作柔性线缆,以将长度合适的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上。
以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为例,按照上述方式得到目标线缆模型之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可以显示该目标线缆模型。该目标线缆模型实际上为柔性线缆在装配到目标终端上时的分布形态,因此,可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线缆模型,以指导柔性线缆的装配人员,将柔性线缆装配到目标终端上。
步骤208,当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电子设备根据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在另一种场景中,若初始线缆模型与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则电子设备可根据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具体的,电子设备获取用户输入的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将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例如,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为L2,而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为Lx,则此时的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L0=L2+Lx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虚拟验证的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模拟得到目标线缆模型,并根据目标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得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这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可替代实物验证的方式,从而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且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回归周期。
上面已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方法和装置可以相互结合和引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步骤。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900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902和通信接口903,其中,存储器901、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可以通信;示例性的,存储器901、处理器902和通信接口903可以通过通信总线通信。
存储器9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901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2来控制执行,并由通信接口903来执行通信,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
处理器902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902还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本申请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器9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下文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下文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1,处理器902读取存储器9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的功能。
芯片中的通信接口903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对应地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执行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等,用于对柔性线缆的长度进行虚拟验证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目标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目标终端上待安装的柔性线缆中的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所述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生成所述柔性线缆对应的初始线缆模型;
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当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时,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柔性线缆上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所述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对所述初始线缆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目标线缆模型,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约束控制点的第一坐标位置、所述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以及每次获取到的所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生成一个线缆调整模型;
所述电子设备从多个所述线缆调整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的线缆调整模型,作为待筛选线缆模型;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待筛选线缆模型,确定目标线缆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柔性线缆上增加的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多次输入的所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每次输入的所述可变控制点的第二坐标位置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待筛选线缆模型,确定目标线缆模型,包括:
当提取的所述待筛选线缆模型为多个时,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每个所述待筛选线缆模型的线缆长度;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线缆长度最小的待筛选线缆模型,作为目标线缆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目标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所述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计算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
当所述最小间距小于所述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存在干涉现象;
当所述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柔性线缆的线缆半径时,确定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缆的特性参数包括所述柔性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松弛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初始线缆模型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结构件不存在干涉现象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确定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柔性线缆的长度公差;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初始线缆模型对应的线缆长度与所述长度公差之和,作为所述柔性线缆的设计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控制点包括第一终端控制点、第二终端控制点和至少一个固定控制点;
所述第一终端控制点为所述柔性线缆的第一端点,所述第一端点用于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主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件连接;
所述第二终端控制点为所述柔性线缆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二端点用于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小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件连接;
每个所述固定控制点为所述柔性线缆上的固定点,所述固定点用于与所述目标终端中的第三定位件固定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缆为同轴线缆或FPC线缆。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长度验证方法。
CN202210643100.0A 2022-06-09 2022-06-09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722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3100.0A CN114722552B (zh) 2022-06-09 2022-06-09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3787 WO2023236722A1 (zh) 2022-06-09 2023-05-12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3100.0A CN114722552B (zh) 2022-06-09 2022-06-09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2552A CN114722552A (zh) 2022-07-08
CN114722552B true CN114722552B (zh) 2022-11-08

Family

ID=8223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3100.0A Active CN114722552B (zh) 2022-06-09 2022-06-09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2552B (zh)
WO (1) WO2023236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2552B (zh) * 2022-06-09 2022-11-08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3236B2 (en) * 2000-12-12 2006-03-14 Chuo Hatsuj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rout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cables
CN101667216B (zh) * 2009-10-10 2012-05-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部分元等效电路理论的计算线缆间串扰强度的系统
WO2012073260A1 (en) * 2010-11-29 2012-06-07 Prysmian S.P.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n electric cable that uses an optical fibre element as a sensor
CN102323747B (zh) * 2011-09-27 2013-04-10 北京理工大学 柔性线缆的装配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03954886A (zh) * 2014-04-24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时域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仿真方法
CN107766667B (zh) * 2017-10-27 2021-04-1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间运动电缆走向设计方法
CN109977434B (zh) * 2017-12-27 2021-10-0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卡箍约束下机器人线缆建模方法
WO2019162715A1 (en) * 2018-02-20 2019-08-29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simulation of a retraction cable motion
CN108345753B (zh) * 2018-03-05 2021-09-0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针对非平行线缆的串扰噪声预测方法
JP7180274B2 (ja) * 2018-10-22 2022-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方法
CN109740256A (zh) * 2019-01-02 2019-05-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融合装备维修性的线缆布局设计优化方法
CN110348095B (zh) * 2019-07-01 2022-11-22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一种虚拟现实平台下的柔性电缆仿真分析方法
CN111310401B (zh) * 2020-01-17 2022-09-0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数字化柔性电缆设计方法
CN112149317A (zh) * 2020-05-16 2020-12-29 清远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提高电缆铺设长度和精度的设计方法、系统、介质、设备
CN111859591B (zh) * 2020-07-22 2024-06-04 成都蓉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自动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14117797A (zh) * 2021-11-29 2022-03-0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缆路径计算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2552B (zh) * 2022-06-09 2022-11-08 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722A1 (zh) 2023-12-14
CN114722552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1812A (zh) 一种参数校验方法、装置、计算装置和存储介质
KR100371667B1 (ko) 디지털신호프로세서를제조하는방법
CN114722552B (zh) 线缆长度验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06110247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t design
Ozdal et al. A length-matching routing algorithm for high-performanc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9343912B (zh) 在线竞赛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199128A (zh) 仿真系统与方法
CN112463159A (zh) 编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20331434A1 (en)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JP2003122809A (ja) 方向性結合器を含む回路の設計支援装置、その設計支援ツール、回路の設計方法、及び回路基板
JP2008293066A (ja) 電子回路シミュレーション用ライブラリ、ライブラリ生成システム、これらが格納された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KR100999016B1 (ko) 반도체 장치에 대한 동시 동작 신호 노이즈에 기초하여 지터를 견적하는 방법, 그 견적에 사용하는 동시 동작 신호노이즈량 대 지터량 상관 관계를 산출하는 방법, 이들을 실현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및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것이 탑재된 프린트 회로 기판의 설계 방법
CN110348141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系统快速振动分析的方法
CN114611304B (zh) 一种用于信号完整性仿真的激励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US8234613B2 (en) Program, design apparatus, and design method for dynamic reconfigurable circuit
US20160253448A1 (en) Circuit board design system, circuit board design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US9721051B2 (en) Reducing clock skew in synthesized modules
US10936776B1 (en) Analyzing waveform data generated for simulated circuit design
US7594212B1 (en) Automatic pin placement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to aid circuit board design
US8099694B1 (en) Interactive tool for contemporaneous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different device packages
CN109829192B (zh) 一种处理器计算单元的参考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JP2007226567A (ja) 回路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回路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KR102440791B1 (ko) 커넥터 통신 성능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JP7077665B2 (ja) 検証プログラム、検証方法及び検証装置
US11868695B1 (en) Driver resizing using a transition-based pin capacitance increase marg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