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8175A -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8175A
CN114718175A CN202210497396.XA CN202210497396A CN114718175A CN 114718175 A CN114718175 A CN 114718175A CN 202210497396 A CN202210497396 A CN 202210497396A CN 114718175 A CN114718175 A CN 114718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slide
drainage
water collecting
water
draina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7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希宝
黄钒
廖沛源
黎良仆
甘立松
魏记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73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8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8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竖向设置,所述集水井侧壁可供滑坡体内的水渗入,且所述集水井内腔适配有透水回填体,所述透水回填体上端设有防渗层;多个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向一端倾斜,且一所述排水通道至少与一所述集水井下端连通,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只需在滑坡体上竖向钻设集水井和钻设排水管的安装孔,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

Description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降雨入渗是滑坡体内水的主要来源。降雨对滑坡稳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滑体重度、降低滑体或滑带土强度和导致裂隙充水形成静水压力三方面。治滑先治水已经成为业界开展滑坡治理设计的基本原则。
现有的滑坡体内排水措施主要有支撑渗沟、仰斜式排水管、泄水洞井等。其中,支撑渗沟需开挖滑坡体,只能适用于浅层土质滑坡,且施工对滑坡体扰动很大;仰斜式排水管属于线状排水,排水半径有限;泄水洞井式排水工程规模大,泄水洞一般尺寸大于2m,施工难度大且造价高,一般适用于大型厚层滑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滑坡体内排水系统施工工程量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竖向设置,所述集水井侧壁可供滑坡体内的水渗入,且所述集水井内腔适配有透水回填体,所述透水回填体上端设有防渗层;多个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向一端倾斜,且一所述排水通道至少与一所述集水井下端连通。
现有的滑坡体在降雨入渗后,滑体重度增加、滑体或滑带土强度降低和裂形成静水压力,因此需要给滑坡体配备排水系统,现有的滑坡体排水系统施工的工程量大,而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集水井和向一端倾斜的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与集水井下端连通,工作时集水井竖向设置在滑坡体内、排水通道由滑坡体前缘斜向上设置且与至少一个集水井连通,而集水井的侧壁可供滑坡体内的水渗入,以使得滑坡体内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水井内,从而经排水通道排出。
由于集水井和排水通道均设置有多个,使得滑坡体内的水均能够排出,可确保排水系统有足够的排水能力,而在集水井内设有透水回填体,在可正常透水的同时,能够对集水井侧壁进行防护,避免集水井坍塌,并且在透水回填体上端设有防渗层,可防止雨水直接从集水井上端进入滑坡体内,而对滑坡体进行冲刷。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只需在滑体内设置竖向的集水井并用透水回填体回填、斜向上设置排水通道,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回填体为碎石回填结构,以确保透水回填体有足够的透水能力,回填时只需将碎石倒入集水井即可,具有回填施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渗层为黏土夯实回填结构,回填时只需将黏土倒入集水井上端并夯实即可,相对于采用混凝土防渗,具有回填施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渗层的厚度为1~2.5m,在确保防渗层有足够的防水能力的同时,减小防渗层的施工工程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与同一所述排水通道连同的多个所述集水井沿所述排水通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提高排水通道的利用率,减少排水通道设置的数量,进一步减小排水系统的施工工程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井下方设有导向头,所述排水通道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插设在所述导向头内,且所述排水管正对所述集水井的一侧为透水结构,采用排水管进行排水,只需将排水管插入排水通道内即可,不需要在滑体内筑设防渗结构,以减小施工工程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较高的一端为盲端,以避免在插入排水管时,滑坡体内土方堵塞排水管。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一所述排水通道内并列设有多根排水管,相对于采用单根排水管,可减小排水管被堵塞的概率,进而确保排水通道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通道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沟相连,一通过排水沟集中排除排水通道排出的水,避免排水通道排出的水冲刷滑坡体前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用于修筑上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滑坡体设定的位置竖向钻设集水井;
S20、采用碎石回填所述集水井,并在碎石透水回填体上端筑设防渗层;
S30、根据集水井下端的位置,从滑坡体的前缘坡面斜向上钻设安装孔,使各所述集水井下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通;
S40、将排水管设置透水结构的一侧正对所述集水井并插入所述安装孔内。
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只需在滑坡体上竖向钻设集水井和钻设排水管的安装孔,并回填集水井和安装排水管,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集水井和向一端倾斜的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与集水井下端连通,使工作时集水井竖向设置在滑坡体内、排水通道由滑坡体前缘斜向上设置且与至少一个集水井连通,而集水井的侧壁可供滑坡体内的水渗入,以使得滑坡体内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水井内,从而经排水通道排出,并且通过滑坡体体内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稳定性,可以代替或减少设置圬工支挡结构,工程造价低。
2、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只需在滑体内设置竖向的集水井并用透水回填体回填、斜向上设置排水通道,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
3、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只需在滑坡体上竖向钻设集水井和钻设排水管的安装孔,并回填集水井和安装排水管,不需要开挖滑坡体、对滑坡体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坡排水系统的纵向排水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坡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集水井,11-透水回填体,12-防渗层,20-排水通道,21-排水管,30-滑坡体,31-滑坡后缘,32-滑坡前缘,33-滑面,4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滑坡体在降雨入渗后,滑体重度增加、滑体或滑带土强度降低和裂形成静水压力,因此需要给滑坡体配备排水系统,现有的滑坡体排水系统施工的工程量大,因此需要施工工程量小的排水系统。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滑坡体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以降低滑坡体排水的施工工程量,具体如下: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集水井10,所述集水井10竖向设置,所述集水井10侧壁可供滑坡体30内的水渗入,且所述集水井10内腔适配有透水回填体11,所述透水回填体11上端设有防渗层12;多个排水通道20,所述排水通道20向一端倾斜,且一所述排水通道20至少与一所述集水井10下端连通。
应当理解的是,集水井10竖向设置在滑坡体30内,通常通过旋挖钻孔或其他钻孔的设备和工艺,从滑坡体30上端面向滑坡体30内部钻设即可,不需要开挖滑坡体30。对于集水井10的数量和间隔,则根据滑坡体30的面积大小和滑坡体30的渗水能力确定,一般在滑体体上矩形阵列多个。而集水井10的直径,则根据钻孔设备的钻头大小确定,如50~80cm。
对于透水回填体11,只需能够透水即可,如碎石体、鹅卵石体等具有间隙的结构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回填体11为碎石回填结构,以确保透水回填体11有足够的透水能力。优选采用片状碎石,使得碎石间有足够的空隙,也能够降低对碎石原料的要求。回填时只需将碎石倒入集水井10即可,具有回填施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对于防渗层12,只需能够防止雨水直接进入集水井10即可,可以是土层、混凝土层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渗层12为黏土夯实回填结构。回填时只需将黏土倒入集水井10上端并夯实即可,相对于采用混凝土防渗,具有回填施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可以理解的是,防渗层12的上端应当与滑坡体30的上端面相平。而防渗层12的厚度则根据其结构和材料确定,对于黏土夯制的防渗层12其厚度应当大于1m,如所述防渗层12的厚度为1~2.5m,在确保防渗层12有足够的防水能力的同时,减小防渗层12的施工工程量。
需要说明的是,与同一所述排水通道20连同的多个所述集水井10沿所述排水通道2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提高排水通道20的利用率,减少排水通道20设置的数量,进一步减小排水系统的施工工程量。具体到本实例中,在同一纵向上的集水井10下端与同一排水通道20相连。
结合图2,另外为便于筑设排水通道20,所述集水井10下方设有导向头,所述排水通道20内设有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插设在所述导向头内,且所述排水管21正对所述集水井10的一侧为透水结构,采用排水管21进行排水,只需将排水管21插入排水通道20内即可,不需要在滑体内筑设防渗结构,以减小施工工程量。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21较高的一端为盲端,以避免在插入排水管21时,滑坡体30内土方堵塞排水管21。
优选的,一所述排水通道20内并列设有多根排水管21,相对于采用单根排水管21,可减小排水管21被堵塞的概率,进而确保排水通道20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具体来说,为确保排水管21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能和便于安装,通常采用PE硬管,如100mm的PE硬式盲管,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规格和材质的管道。同时,为确保排水管21能够收集滑坡体30渗透水,在排水管21正对集水井10的一侧均为网状透水结构,且网状透水结构在排水管21周向的长度为排水管21周长的三分之二。
对于排水管21的数量,根据具体的渗水量确定,如采用四个排水管21阵列布置,对于100mm的排水管21,其理论排水能力相当于0.3×0.3m矩形孔。相应的,导向头为多根钢管焊接形成支架,如采用180mm的钢管焊接形成。
可知晓的是,还包括排水沟40,所述排水通道20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沟40相连,一通过排水沟40集中排除排水通道20排出的水,避免排水通道20排出的水冲刷滑坡体30前缘。
现有的滑坡体30在降雨入渗后,滑体重度增加、滑体或滑带土强度降低和裂形成静水压力,因此需要给滑坡体30配备排水系统,现有的滑坡体30排水系统施工的工程量大,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集水井10和向一端倾斜的排水通道20,且排水通道20与集水井10下端连通,工作时集水井10竖向设置在滑坡体30内、排水通道20由滑坡体30前缘斜向上设置且与至少一个集水井10连通,而集水井10的侧壁可供滑坡体30内的水渗入,以使得滑坡体30内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水井10内,从而经排水通道20排出。并且通过滑坡体30体内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稳定性,可以代替或减少设置圬工支挡结构,工程造价低。
由于集水井10和排水通道20均设置有多个,使得滑坡体30内的水均能够排出,可确保排水系统有足够的排水能力,而在集水井10内设有透水回填体11,在可正常透水的同时,能够对集水井10侧壁进行防护,避免集水井10坍塌,并且在透水回填体11上端设有防渗层12,可防止雨水直接从集水井10上端进入滑坡体30内,而对滑坡体30进行冲刷。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只需在滑体内设置竖向的集水井10并用透水回填体11回填、斜向上设置排水通道20,不需要开挖滑坡体30、对滑坡体30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30,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实施例2
结合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基于实施例1所记载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滑坡体30设定的位置竖向钻设集水井10。
具体的,根据滑坡体30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在滑坡体30上,通过旋挖钻机,钻设阵列的多个竖井,且不对竖井侧壁进行防渗处理,从而形成可渗水的集水井10。
S20、采用碎石回填所述集水井10,并在碎石透水回填体11上端筑设防渗层12。
具体的,将适量的碎石倒入集水井10中,并在碎石层顶部与集水井10井口的距离与防渗层12厚度适应时,停止填充碎石,改用黏土进行回填,并将回填的黏土夯实,使得防渗层12与滑坡体30形成整体。
S30、根据集水井10下端的位置,从滑坡体30的前缘坡面斜向上钻设安装孔,使各所述集水井10下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通。
具体的,埋入导向头,放线导向头方向即仰斜角度,采用潜孔钻机或锚杆钻机,在滑坡体30上钻设安装孔。
S40、将排水管21设置透水结构的一侧正对所述集水井10并插入所述安装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只需在滑坡体30上竖向钻设集水井10和钻设排水管21的安装孔,并回填集水井10和安装排水管21,不需要开挖滑坡体30、对滑坡体30的扰动小、施工工程量小,且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滑坡体30,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排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施工的工程量,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集水井(10),所述集水井(10)竖向设置,所述集水井(10)侧壁可供滑坡体(30)内的水渗入,且所述集水井(10)内腔适配有透水回填体(11),所述透水回填体(11)上端设有防渗层(12);
多个排水通道(20),所述排水通道(20)向一端倾斜,且一所述排水通道(20)至少与一所述集水井(10)下端与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回填体(11)为碎石回填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12)为黏土夯实回填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12)的厚度为1~2.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排水通道(20)连同的多个所述集水井(10)沿所述排水通道(2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20)内设有排水管(21),且所述排水管(21)正对所述集水井(10)的一侧为透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1)较高的一端为盲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排水通道(20)内并列设有多根排水管(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沟(40),所述排水通道(20)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沟(40)相连。
10.一种滑坡排水系统修筑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修筑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坡排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滑坡体(30)设定的位置竖向钻设集水井(10);
S20、采用碎石回填所述集水井(10),并在碎石透水回填体(11)上端筑设防渗层(12);
S30、根据集水井(10)下端的位置,从滑坡体(30)的前缘坡面斜向上钻设安装孔,使各所述集水井(10)下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连通;
S40、将排水管(21)设置透水结构的一侧正对所述集水井(10)并插入所述安装孔内。
CN202210497396.X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Pending CN114718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396.XA CN11471817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7396.XA CN11471817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175A true CN114718175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7396.XA Pending CN11471817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81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792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深挖方膨胀土渠坡的联合排水护坡体系及一体化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6568A (ja) * 2005-11-30 2007-06-14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地下水排除工法および集水井
CN208533546U (zh) * 2018-06-11 2019-02-22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边滑坡工程的串并联地下立体排水系统
CN110219314A (zh) * 2018-03-01 2019-09-10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 集水系统
CN110397048A (zh) * 2019-07-10 2019-11-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串联集水井的排水装置和方法
CN111254953A (zh) * 2020-03-24 2020-06-0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深层滑坡防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6568A (ja) * 2005-11-30 2007-06-14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地下水排除工法および集水井
CN110219314A (zh) * 2018-03-01 2019-09-10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 集水系统
CN208533546U (zh) * 2018-06-11 2019-02-22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边滑坡工程的串并联地下立体排水系统
CN110397048A (zh) * 2019-07-10 2019-11-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串联集水井的排水装置和方法
CN111254953A (zh) * 2020-03-24 2020-06-0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深层滑坡防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新珊;何幸萍;: ""坎儿井"式排(截)水盲沟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云南地质, no. 02, pages 220 - 22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792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深挖方膨胀土渠坡的联合排水护坡体系及一体化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3786B1 (ko) 터널 배수구조
LU500273B1 (en) New comprehensive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method and drainage device for mudstone subway station
CN113107022A (zh) 一种消减群桩挤土效应的施工方法
CN113737772A (zh) 一种高挡土墙防淤堵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08174A (zh) 一种基于冲孔灌注桩的岩溶地区溶洞处理方法
CN110374068B (zh) 一种可防止堵塞的水闸消力池底板排水孔施工方法
CN114718175A (zh) 一种滑坡排水系统及其修筑方法
CN114875936A (zh) 一种用于高路堑边坡边沟排水及防护的施工方法
CN113216148B (zh) 承压水地下防空洞坍塌地段桩基施工方法
CN212641685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明沟与暗沟结合防渗漏系统
CN113152518A (zh) 富水地层基坑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6516898B (zh) 一种高地下水挖方渠道边坡排水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0528540B (zh) 一种内嵌桩柱的排水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25179B (zh) 一种微型钢管灌注桩支撑加筋土渗沟结构
WO2009137848A2 (en) A well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well
CN209114425U (zh) 一种可在多种环境下正常运用的沟渠
CN215057564U (zh) 一种可视可维护型公路隧道防淤堵排水系统
CN112302678B (zh) 下穿建筑物浅埋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艺
CN212153420U (zh) 一种处置边坡渗水的柔性防护系统
JPH0819667B2 (ja) 粘性土地盤における掘削工法
CN105064384A (zh)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真空管井降水系统
CN213539046U (zh) 挡墙反滤排水结构
CN215290185U (zh) 层状边坡岩层加固与排水系统
CN114198142B (zh) 一种岩溶塌陷的处置方法
CN214833323U (zh) 工地用降水井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