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79C -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79C
CN1147179C CNB008109990A CN00810999A CN1147179C CN 1147179 C CN1147179 C CN 1147179C CN B008109990 A CNB008109990 A CN B008109990A CN 00810999 A CN00810999 A CN 00810999A CN 1147179 C CN1147179 C CN 11471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fier
input
output
filter
duple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0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5582A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V・加尔莫诺夫
亚历山大·V·加尔莫诺夫
多季克
S·N·多季克
热列布季耶夫
A·M·热列布季耶夫
格里休克
Y·V·格里休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lateral AG
Original Assignee
ALEXANDER V GARMON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XANDER V GARMONOV filed Critical ALEXANDER V GARMONOV
Publication of CN1365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5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04B3/06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by the transmit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77Arrangements for enabling portable transceivers to be used in a fixed position, e.g. cradles or boos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使系统更经济,并能充分补偿发射器和接收器信号在通信电缆中的衰减,在移动站中引入了控制发射器启动/关闭状态的电路,该电路包括一个可控电源(控制指令变换器)和一个能从较低频率(至直流电压)信号中分离出一个接收/发射超高频信号的低通滤波器,还引入了一些控制指令。所述移动站具有自备电源。根据本装置的第一种变形,控制指令通过低通滤波器(19)后启动电源(21)以控制其为功率放大器(11)供电,选择该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系数以便补偿发射器信号从移动站(1)到天线(16)传输途中的衰减。移动站通过通信电缆所提供的电压通过另一低通滤波器(20)输送给稳压器(22),该滤波器将供电线路与无线电频率接收和发射信号频率相分离。依据本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双工天线放大器(7)中使用了一个分离器和带阻滤波器(24),这使得天线放大器的实现更简单、更经济。

Description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放大通过无线电通信线在通用频带(common frequency band)内全方位传送的信号的装置,且该装置能够应用于无线电传输系统,如蜂窝式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较高频范围内无线电装置的设计者遇到了与天线和收发设备连接的无线电传输线中信号的损失问题。用同轴通信电缆传输高频信号的损失小,但造价非常昂贵。尽管如此,如果传输的距离相当长,仍会产生20dB或更高的损失。结果往往是信号的性能降低了。实践中,用天线放大器来控制输入到天线的功率并补偿无线电信号在传输电缆中的衰减。
美国专利5,258,728“用于宽频天线的天线电路”(H03H7/446,H03H7/38,1993.11.2.),公开了一种用于宽频天线的天线电路。该天线电路包括连接于天线和传输设备之间的带通滤波器(manifold filter)。这种天线电路利用不同的频带且削弱了信号输入和输出通信单元时产生的干扰。这种连接到天线或多通滤波器以及通信单元的天线电路利用较低的频段转换相对于信号的全阻抗并减小天线电容所导致的全阻抗损失。然而由于不能充分补偿通信设备和天线之间的信号损失,因此限制了这种装置的应用。
俄罗斯发明人证书291310(H03F3/68,1971)“电信号放大器装置”,描述了一种应用于有线通信线路的放大器,此时经由双线在公用频带内全方位传播的信号被放大。该种装置由两台并行接入的指向不同的可开关放大器(differently directed switchable amplifier)组成。该可开关放大器的控制输入与矩形脉冲发生器相连,且该发生器的频率是传输信号频谱宽度的2倍,该放大器的输出接到平滑低通滤波器上。这种装置能实现在通用频带中的双工通信。但是此装置的应用受限于频率范围,因为在超高频时转换频率应该高于信号频谱的载波频率。
美国专利4,704,733(H04B 7/14,1987.11.3.)“用于具有多功能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的蜂窝放大器”,公开了一种用于蜂窝式通信系统的蜂窝式放大器。这种蜂窝放大器包含间隔(spacing)功能。该装置包括用于放大第一组天线之间的前向和反向信道信号的第一级放大器系统和用于放大第二组天线之间至少正向信道信号的第二级放大器系统。所述天线之间具有所选择的最小相关性以维持在一个蜂窝单元中的差异。
美国专利4,850,034(H04B 1/40,1989.7.18.)“在汽车中安装蜂窝电话的方法和装置”,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将天线连接到通信设备上。为达此目的,在现有的接收器和通信设备之间引入一个低通滤波器(LPF);并在移动电话和通信设备之间引入一个高通滤波器(HPF)。天线用作具有较高频率的移动电话发送器的双倍波长的单级天线。现有天线和接收器之间的连接可能被阻断,为此设计了适配器装置。但是,这种装置不能补偿由同轴电缆的长波长引起的信号损失。
美国专利5,502,715(H04B 3/36,H04L 5/14,1996.3.26)“为邻近天线安装的集成双工器放大器”所公开的装置与本发明最接近。此装置的原型见方框图1所示。
该装置是包括移动站1,双工器-放大器7和天线16的用户装置。标准的MS1(频率隔离单元)包括控制器2,其输入/输出端与发送器3和接收器4连接。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与发送器3的输入端连接。发送器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滤波器5与MS1的输出/输入端连接。MS1的输出/输入端通过第二滤波器6与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MS1通过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与双工器-放大器7连接。双工器-放大器7包括一双工器8,放大器11,12和第二双工器13。双工器8(第一双工滤波器)由滤波器9和10组成。双工器13(第二双工滤波器)由滤波器14和15组成。双工器-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到滤波器9的输入端和滤波器10的输出端。双工器-放大器7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到滤波器15的输入端和滤波器14的输出端,并通过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与天线16相接。
该装置按如下方式工作。
在MS1中,发送器3产生以MS传输频率的辐射的信号。滤波器5把频率调整到这些限制辐射频带中。接收器4和滤波器6把频率调至接收频率。控制器2的功能是控制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接收和发送信号。利用滤波器5和6,MS1允许两个想要的频率和功率值不同的发送和接收信号通过双工器-放大器7。发送器3的输出信号经滤波器5滤波后,通过同轴连接器和通信线传送到双工器8中滤波器9的输入端,双工器8是双工器-放大器7的一个部分。经过滤波器9后,信号被功率放大器11放大,然后由双工器13的组件-滤波器14滤波。该信号经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传送至天线16。
通过天线16和同轴电缆被接收的信号被传送到同轴连接器和双工器13的组件-滤波器15的输入端。从滤波器15输出的信号被功率放大器12放大并传送到双工器8的组件-滤波器10。滤波器10的输出信号通过同轴连接器和通信线送到MS1、滤波器6和接收器4。
放大器12具有低噪音和足够的增益因子,所以能补偿同轴电缆在发送和接收信号时所产生的损失。由于功率放大器11始终处于通电状态,而且它的能量消耗远远超过MS在无源模式时的能耗,所以这种包括MS,天线放大器和天线的用户装置的经济性大大的降低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系统能耗的经济性,充分补偿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在电缆中的衰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两种双工天线放大器移动站。
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天线双工放大器移动站(MS)的第一种变形,包括经由通信线连在一起的移动站和双工天线放大器,和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相连的天线,其中MS包括其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器和接收器输出/输入端连接的控制器;该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发射器控制的输入端连接,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MS的输出/输入端连接;该MS的输入/输出端与一个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耦合,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一个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双工天线放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由第三、第四滤波器所组成的第一双工器,第一放大器、由第五、第六滤波器所组成的第二双工器和第二放大器;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工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双工器的输出/输入端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双工器的输入/输出端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
在MS中:顺次连接一个第一可控电源和一个低通滤波器(LPF);第一可控电源的输入端与一个发射器的控制输入端接合起来并连接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第一LPF的输出端与MS输出端连接;
在双工天线放大器中:顺次连接一个第二LPF和一个第二可控电源,并顺次连接一个第三LPF和一个稳压器,其中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与第二、第三LPF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可控电源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得以实现。天线双工放大器MS的第二个变形包括通过通信线连接的MS和双工天线放大器,以及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相连的天线,其中MS包括其输入/输出端与发射器和接收器输出/输入端连接的控制器;该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发射器的控制输入端耦接;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MS的输出/输入端连接;MS的输入/输出端与一个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耦接,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工天线放大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放大器、双工器、第二放大器,其中双工器的输出/输入端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
在MS中:顺次连接一个第一可控电源和一个低通滤波器(LPF);该第一可控电源的输入端与一个发射器的控制输入端接合起来并连接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第一LPF的输出端与MS输出端连接;
在双工天线放大器中:顺次连接一个第二LPF和一个第二可控电源的一个分离器,和顺次连接到一个第三LPF和一个稳压器和一个带阻滤波器;所述分离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与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第一输出/输入端连接;该分离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带阻滤波器的第一输出/输入端连接;带阻滤波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LPF的输入端接合起来并连接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稳压器的输出端相耦接,分频器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LPF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可控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根据本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变形,将新的特征引入MS可使其比原型更经济,因为在待机接收状态及无源状态下,能耗大的设备(发送终端)未通电。所以拥有自备电源的MS具有更长的电池寿命。
在第二种变形装置中引入所述分离器而非昂贵的双工器降低了移动站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优点是通过减少MS的辐射水平而降低了对用户的环境危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及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述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其中:
图1为装置原型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装置的第一种变形的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出的装置的第二种变形的方框图;
图4为所述可控电源的实施例;
图5为带阻滤波器的参数对频率的关系曲线图;
图6为分离器的参数对频率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出的装置的第一种变形方框图如图2所示。
这种用户装置由通过通信线连接的MS和双工天线放大器7组成,天线16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
依据本发明,MS1包括控制器2,该控制器2的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发射器3和接收器4的输出/输入端,发射器3的输出端经由第一滤波器5连接到MS1的输出/输入端,接收器4的输入端经由第二滤波器6连接到MS1的输入/输出端。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和发射器3的控制输入端相连。此外,其输入端与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的可控电源17被引入MS中。该可控电源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LPF18连接到MS1的输出/输入端。
依据本发明,双工天线放大器7由第一双工器8和第二双工器13组成。第一双工器8由调频至传输频率的滤波器9和调频至接收频率的滤波器10组成。第二双工器13由调频传输频率的滤波器14和调频至接收频率的滤波器15组成。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于滤波器9的输入端和滤波器10的输出端,滤波器9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放大器11与双工器1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滤波器14的输入),双工器13的第一输出端(滤波器15的输出端),经由第二放大器12连接到滤波器10的输入端,双工器13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二输入/输出端。
此外,将第二LPF19和第三LPF20,可控电源21和稳压器22分别引入双工天线放大器中。该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二LPF19与第二可控电源21的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三LPF20与稳压器22的输入端相连,可控电源21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1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稳压器22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上述公开的装置按如下方式工作。
在MS1中,发射器3产生以移动站的频率发射出去的信号。滤波器5调整这些限制于辐射频带中的频率,接收器4和滤波器6被调频至接收频率,控制器2的功能是控制接收器和发射器的工作模式和接收、发射信号。发射器的开/关控制电路3单独示于方框图中。在所提出的这种装置中,该电路除发射器3外,还包括可控电源17(控制命令转换器)。可控电源17的实例如图4所示,该可控电源17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指令滤波器25,阈值电路26和电键27,控制指令滤波器25的输入端与电键27的第二输入端相连并且该端为可控电源17的输入端,电键27的输出端是可控电源17的输出端。该可控电源17包括两条主要支路:控制指令选择器和可控单元。从输入端,指令信号经过与其指令参数值相匹配的滤波器25通过。此后,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被送至阈值电路26,该电路在某一给定时点决定启动发射器3的指令出现与否,然后该控制信号操作电源输入键27。
接着,该控制指令在MS1的输出端与通用电路的接收/发射信号相结合。滤波器18用于将接收/发射的超高频信号从低频(到正电压)信号和指令信号中分离出来。经过传输电缆后,这些信号被送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频率分离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
滤波器19对主信号具有30-40dB的高衰减率,但对控制指令和供电电压的衰减很低。控制指令通过滤波器19后可控制电源21,该电源为功率放大器11供电,可控电源21与电源17相似。选择功率放大器11的放大系数,以补偿从MS1输出到天线16的发射信号的衰减。
移动站MS1的发射机信号经由调频至其频率的双工器8的滤波器9被放大器11放大,并经由被调频至发射器频率的双工器13的滤波器14的信号被送至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输出端,然后接到天线16。
欲送往MS1的接收器4的信号经天线16接收后,经由调频至该信号的频率的双工器13中的滤波器15被发送出去,经放大器12放大后经由双工器8中滤波器10被送到单元7的输出端,然后经过通信电缆和滤波器6送至接收器4的输入端。放大器12由稳压器22供电,该稳压器以各种不同的电缆长度和工作模式为放大器12提供直流电模式。供电电压从MS1经由通信电缆,并通过把把供电电路与射频接收和发送信号隔离开来的滤波器20供给稳压器22。如在原型装置中一样工作的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操作稳定性利用双工器8和13提供给下列回路:滤波器9-放大器11-滤波器14-滤波器15-放大器12-滤波器10-滤波器9,以便在任何频率下都有沿此方向50-55dB的衰减。结合在一起具有60dB增益的该回路中放大器11和12的存在使滤波器19和20中无线电频率隔离的需求得以标准化。为保持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工作稳定性(防止它转变为发生器),这些滤波器在接收/发射频率上的衰减应该不小于30-40dB,这很容易实现。
由于在MS中使用了自给电源,因此在MS中应用所提出的装置使得后者与原型装置相比更加经济,单元7中主要耗能部件是功率放大器11。例如,假设输出功率为+(15-17)dBm,该放大器电流消耗约为200mA,而整个单元的电流消耗约为216mA(放大器11中具有使用芯片HPMGA-83563的电路,放大器12中具有使用芯片MGA-83563的电路)当接收/发射时间比为3/1时,引入控制将使是总节能达到:4*216/(4*16+216)=3.08。即电池的寿命按此参数值被成倍延长。随着接收/发射时间比的增加,功率消耗增益和持续工作时间也增加。
双工器8和13的成本占了整个双工天线放大器7成本的相当大的部分。如果用分离器代替双工器8,滤波器19、20的输入端分别接至放大器11和12的输入端,一个调频至发射器频率的带阻滤波器连接在分离器底部输出端和放大器12输入端之间,则单元7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鉴于上述假设,所提出的装置的第二种变形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
该用户装置包括通过通信电线相连的MS1和双工天线放大器7,以及连接于双工天线放大器7上的天线16。
依照本发明,MS1包括控制器2,该控制器2的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发射器3和接收器4的输出/输入端。发射器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滤波器5与MS1的输出/输入端相接,接收器4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滤波器6与MS1的输入/输出端耦合,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到发射机3的控制输入端。此外,可控电源17引入MS1中,该可控电源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该可控电源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LPF18与MS1的输出/输入端耦合。
依照本发明,双工天线放大器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1、双工器13、第二放大器12,其中双工器13的输出/输入端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二输出/输入端上。此外,将分离器23和带阻滤波器24引入双工天线放大器7,且分离器23依次连接第二LPF19和第二可控电源21,带阻滤波器24依次连接第三LPF20和稳压器22。分离器23的第一输入/输出端与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出/输入端相连接;该分离器23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与带阻滤波器24的第一输入/输出端相连接。带阻滤波器24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LPF20的输入端接合在一起并与第二放大器12的输出端相耦合,该放大器12的第二输入端与稳压器22的输出端相连接。分离器23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1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LPF1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放大器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可控电源21的输出端。
MS1与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变形相同的模式工作。
下面来考察发射器信号和控制命令相混合信号的传播过程。
经过通信电缆,这些信号被送至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双工天线放大器7中的分离器23将信号等分并将等分后的信号送至:
带阻滤波器24。选择该滤波器的带阻频率,以便滤除发射器3的信号。因此为进一步考察,可假定滤波器24的输入端没有从发射器3输出的信号。
滤波器19。与单元1的滤波器18相似,滤波器19完全通过控制指令信号并大幅衰减发射器3的信号以致于该信号在滤波器19的输出端可以忽略不计。
可控功率放大器11。计算该放大器的增益,以便能补偿在发射器3的频率时单元1和7间的通信电缆中的信号衰减。
放大至初始水平的射器3的信号通过调频至发射频率的双工器13的上部支路并由天线16以与MS1的功率相同功率发射(根据对由于单元11的放大而在通信电缆中引起的衰减的全部补偿的计算确定该功率)。
下面考察天线16在接收频率下接收到的信号的传送过程。
将双工器13的第二支路调频至接收频率,因此发射器3的信号通过这一支路后大幅度衰减。在接收频率下,所述信号经过双工器13的下部支路后被送至放大器12的输入端。该放大器12由稳压器22供电,稳压器22则经由分离器23、带阻滤波器24和滤波器20由来至MS1的通信电缆供电。滤波器20与滤波器19类似,用于从低频控制和供电信号中(含DC)分离出超高频信号。稳压器22在双工天线放大器7工作模式改变时向MS1提供放大器12的正常操作,而不受因电缆中电压波动所产生的控制指令的影响。
考虑对天线16到MS1的输出端的损失的全补偿来选择放大器12的增益值。噪音参数与MS1接收器的参数相似。带阻滤波器24使接收频率几乎不衰减地通过,所以由天线16接收然后被放大的信号。经由分离器23被送到通信电缆上,然后传送到MS接收器。
应用这种双工天线放大器的必要条件是工作稳定性,单元7的结构包括环路:分离器23-放大器11-双工器13-放大器12-带阻滤波器24-分离器23。该环路的增益在任何频率下都应该小于1,以免该环路变成一个“发生器”。
对于发射频率,假设分离器中例如基于Wikinson电路的分离参数,大约是25-30dB(参见功率分离器《Mini-Circuits》),单元11中放大参数约为30dB,双工器13(指底端支路)的衰减率为50-55dB,[SEMCO双工器DFX3475J2575W.,Murata Catalog of DFY2R836CR881BHA.,富士通半导体D5CB系列(D1).],放大器12通常不能分离发射或接收频率。放大器12的放大参数与放大器11的值大致相同,可达到30dB。
在放大器12的输出端使用带阻滤波器的必要性是基于以下原因:通常用由于耗电量低导致线性低的经济型低噪音放大器作为这种放大器。在它的输出端出现的相对较高电平的发射信号会导致放大器12相互调制失真。带阻滤波器24将发射信号衰减10-15dB,这相当于减小相互调制20-30dB。所以后者的影响是几乎不发生。
图5是带阻滤波器参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图,S21和S12是带阻滤波器增益,S11和S22是带阻滤波器反射系数。
因此,对发射频率,环路增益大约为负25-40dB,即环路在此方向上是稳定的。
对接收频率,象放大器12一样,放大器11是不可选择的:它对接收和发射频率的放大时作用几乎相同。双工器13通常是对称的;唯一不同之处是带阻滤波器24对接收频率的低衰减(几乎为0dB)。
因此,对接收频率,环路增益大约为负15-25dB,即环路在此方向上也是稳定的。
因此,工作稳定性得以保持,双工功率放大器7全面补偿了发射和接收信号在通信电缆中的衰减。
将所提出的发明应用于移动站MS中,使其与原型装置相比更经济。因为在本发明的一种变形中应用了MS中的自备电源,故MS参数中电池寿命得以延长。单元7中的主要耗能部件是功率放大器11。例如,假设输出功率为+(15-17)dBm,该放大器的电流损耗大约为200mA,而该单元的总电流损耗接近216mA(放大器11中具有使用芯片HP MGA-83563的特定电路,放大器12具有使用芯片MGA-83563的电路)。假设接收/发射时间比为3/1,引入控制将使总节能达到:4*216/(4*16+216)=3.08。即电池寿命按此参数值被成倍延长。随着接收/发射时间比的增加,功率消耗增益和电池寿命增长更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MS辐射水平的降低带使MS使用者的环境负担减轻。
本装置与原型装置的实质区别在于使用了分离器23和带阻滤波器24来代替与滤波器13相似的双工器。
图6是分离器参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图,其中S21和S31描述分离器从输入到输出的增益特性。分离呈现出对称特性几乎没有损失。S23描述了在此频率范围内超过30dB时分离器输出之间的隔离情况。
参数S11和S22决定输入和输出的驻波比(SWR),可以看到SWR优于1,2,在低频段分离器没有损耗。
放大器11的工作模式由通往MS1的通信输电缆控制。为此供电和控制指令必须无障碍地连接到放大器11的输入端。双工器不用于此,所以当它象在原型装置中那样被使用时,供电和控制指令应当从单元7的总结点处的滤波器之前移开。在这种情况下双工器所提供的隔离将由通过滤波器19和可控电源21加上通过滤波器20和稳压器22所产生的超高频通信所避开。通过这些设备的总隔离,特别当工作频率增加时,不超过40-50dB,并且还要连接到进一步复杂化的设计,这增加了技术复杂程度和执行成本。由所述的50dB连接所避开的55dB双工器隔离提供大约46dB的总隔离。该连接可以避开并抑制双工器和整个电路损耗可靠性的隔离性能。另外,使用两只双工器代替一只双工器极大地增加了频率隔离器的成本。
带有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设计是用于控制天线的供电并补偿无线电信号在通信电缆中的损耗。移动站更有利于环境,使处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移动/蜂窝式通信系统中高功率发射机附近的用户更安全。所提出的移动站的结构可基于无线电通信中已知的设备来实现。

Claims (2)

1、一种带有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包括移动站(1),双工天线放大器(7),二者通过通信线和连接于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天线(16)相连接,其中移动站(1)中包含一个控制器(2),它的输入/输出端与发射器(3)和接收器(4)的输出/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发射器(3)的控制输入端;发射器(3)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滤波器(5)的输入端,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移动站(1)的输出/输入端耦接,该移动站(1)的输入/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滤波器(6)的输入端,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接收器(4)的输入端;所述双工天线放大器(7)包括依次连接的由第三滤波器(9)和第四滤波器(10)所组成的第一双工器(8)、第一放大器(11)、由第五滤波器(14)和第六滤波器(15)所组成的第二双工器(13)、第二放大器(12),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工器(8)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双工器(13)的输出/输入端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二输入/输出端;第一双工器(8)的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所述移动站(1)的特征在于:增加了顺次连接的可控电源(17)和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8);第一可控电源(17)的输入端与发射器(3)的控制输入端结合在一起并连接到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第一LPF(18)的输出端与移动站(1)的输出/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双工天线放大器(7)增加了依次连接的第二LPF(19)和第二可控电源(21),以及增加了依次连接的第三LPF(20)和稳压器(22);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于第二LPF(19)和第三LPF(20)的输入端;第二可控电源(21)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1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稳压器(22)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1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2、一种带有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包括移动站(1),双工天线放大器(7),二者通过通信线和连接于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天线(16)相连接,其中移动站(1)中包含有一个控制器(2),它的输入/输出端与发射器(3)和接收器(4)的输出/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发射器(3)的控制输入端,发射器(3)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滤波器(5)的输入端,该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移动站(1)的输出/输入端耦接,该移动站(1)的输入/输出端连接到第二滤波器(6)的输入端,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接收器(4)的输入端;所述双工天线放大器(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1)、双工器(13)和第二放大器(12);该双工器(13)的输出/输入端连接于为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二输入/输出端;所述移动站(1)的特征在于:增加了顺次连接的第一可控电源(17)和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8);该第一可控电源(17)的输入端与发射器(3)的输入端结合在—起并连接到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端;第一LPF(18)的输出端与移动站(1)的输出/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双工天线放大器(7)增加了依次连接到第二LPF(19)和第二可控电源(21)的分离器(23),还增加了依次连接到第三LPF(20)和稳压器(22)的带阻滤波器(24);所述分离器(23)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双工天线放大器(7)的第一输出/输入端,该分离器(23)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于带阻滤波器(24)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带阻滤波器(24)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LPF(20)的输入端结合在一起并连接到第二放大器(12)的输出端,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稳压器(22)的输出端相连,分离器(23)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1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LPF(1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放大器(1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可控电源(21)的输出端相连接。
CNB008109990A 1999-07-29 2000-06-22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1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99116567/09A RU2164056C1 (ru) 1999-07-29 1999-07-29 Абонентская станция с дуплексным антенным усилителем (варианты)
RU99116567 1999-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5582A CN1365582A (zh) 2002-08-21
CN1147179C true CN1147179C (zh) 2004-04-21

Family

ID=20223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09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179C (zh) 1999-07-29 2000-06-22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92056B1 (zh)
CN (1) CN1147179C (zh)
RU (1) RU2164056C1 (zh)
WO (1) WO20010101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6267A (zh) 2004-11-05 2008-05-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频带手持式通信装置中的频率捷变型收发器
US20060229029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Intel Corporation Ultra high frequency / very high frequency (UHF/VHF) band enhancement
CN100517995C (zh) * 2006-03-08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收发系统
US7729656B2 (en) * 2007-01-03 2010-06-01 Wilson Electronics Cellular network low noise amplifiers for use with multiple frequencies
CN101267220B (zh) * 2007-03-12 2011-07-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双频合路器
CN101267219B (zh) * 2007-03-12 2011-10-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超宽带双频合路器
WO2009012811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traffic in a packet switched comunications network
US8357034B2 (en) 2007-11-08 2013-01-22 Igt Gaming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third party promotions
US7701887B2 (en) * 2007-11-21 2010-04-2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xing apparatus in a transceiver system
US10693529B1 (en) * 2019-09-30 2020-06-23 Aeroantenna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several antenna subsystem signals onto a single RF coaxial ca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4733A (en) 1985-12-16 1987-11-03 Minoru Kawano Cell enhancer for cellular radio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diversity function
US4850034A (en) 1987-08-27 1989-07-18 Campbell Mark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in a vehicle
US5737687A (en) * 1995-03-01 1998-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attenuating RF transceiver system using antenna and modem interfaces and cable link
US5502715A (en) 1995-03-16 1996-03-26 Penny; James R. Integrated diplexer-amplifier for near antenna installation
AU5679796A (en) * 1995-05-11 1996-11-29 Ericsson Inc. Power control circuit for a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10148A1 (fr) 2001-02-08
US6892056B1 (en) 2005-05-10
CN1365582A (zh) 2002-08-21
RU2164056C1 (ru) 200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52852B1 (ko) 광기지국용 수신신호 전송장치
US20020103012A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device for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onversion / process
US2003004528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an additional frequency band through an in-build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EP1723691B1 (en)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site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feeders in an antenna diversity diversity system.
CN109547105B (zh) 一种实现mimo传输的通信设备
CN1147179C (zh) 带双工天线放大器的移动站
CN1110124C (zh) 用于移动无线电收发机的接收混频器电路
CN113055899A (zh) 一种远端装置及5g分布式系统
CN106357310B (zh)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315880A (zh) 一种光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557054A (zh) 收发滤波设备和通信装置
AU20073517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combination and different-system same-band antenna-sharing system
CN213879818U (zh) 一种支持mimo的5g室分装置
RU2264032C2 (ru)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
WO2022142636A1 (zh) 直放站
CN101742631A (zh) 一种解决移动体覆盖的直放站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22209A1 (zh) 一种射频电路及通讯终端
KR19990039463A (ko)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방식의 저손실 중계장치
CN212231430U (zh) 中频信号处理装置及通信系统
US11031944B2 (en) Systems for transporting externally received signals within a motor vehicle
CN117639834B (zh) 天线电路、obu设备
KR200304926Y1 (ko) 이동통신용 안테나 급전선 공용장치
CN215420247U (zh) 数字化多通道信号远端变频装置
CN214589247U (zh) 一种5g-r铁路天线系统
US9397722B1 (en) Single fe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DUOFANG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ALMONORF ALEXANDER V.

Effective date: 2012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0

Address after: Russian Federation, Voronezh

Patentee after: Multilateral AG

Address before: Russian Federation, Voronezh

Patentee before: Alexander V. Galmonof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