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5368B -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 Google Patents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5368B
CN114715368B CN202210465586.3A CN202210465586A CN114715368B CN 114715368 B CN114715368 B CN 114715368B CN 202210465586 A CN202210465586 A CN 202210465586A CN 114715368 B CN114715368 B CN 114715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fixed
driver
magne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55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5368A (zh
Inventor
王贡献
史蒙飞
向磊
胡竟争
罗罡
卢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2104655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5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5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5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5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08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14Control of attitude or dep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F16F15/035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by use of eddy or induced-current dam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上航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隔振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缓冲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滑动端,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与第一滑动端滑动连接,由于缓冲单元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上,可向第二连接单元提供朝艇体方向以及朝驱动器方向的斥力,潜艇通过固定该隔振装置上,当驱动器产生振动而导致第二滑动端沿第一滑动端朝靠近艇体或远离艇体的方向滑动时,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斥力为第二连接单元的滑动提供缓冲,进而减轻驱动器的振动,同时减轻驱动器振动时引起的艇体的振动。

Description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航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振动与噪声问题在军事领域和交通运输方面广泛存在,特别是船舶航行时会伴随严重噪声,导致精密仪器设备的故障、降低武器的作战性能和隐身能力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船舶航行对噪声的控制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有效的进行隔振降噪也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推进系统作为船上振动噪声的主要源头,其振动噪声水平更加受到重视。在传统推进系统中,主机、推进轴系、螺旋桨等是不可或缺的装置,但是推进轴系结构设计较复杂,降低了船舶的空间利用率,增大了能量损耗,降低了推进效率,同时由螺旋桨产生的激励力通过推进轴系传递到艇体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为改善这些缺点,无轴推进系统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视,无轴轮缘驱动这项技术在短时间内也越发趋近成熟。
无轴轮缘推进器是基于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技术而发展的。无轴轮缘推进器具有更高集成化程度,简化了推进系统,省去了齿轮这个噪声的主要制造者,大幅降低旋转速度,还减少了螺旋桨在水下快速转动时产生的空泡,极大的降低了潜艇运行时的噪音。无轴推进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安静性推进装置,但其结构组成与传统推进系统的区别导致其振动机理与已有的理论截然不同,桨叶推进的过程中依然会产生微振动和低频振动,引起艇体振动响应,这也是振动控制领域的难点。因此通过优化机械结构,设计适应新技术的隔振方案,合理降低振动与噪声,也是无轴轮缘推进器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解决现有技术中无轴轮缘推进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起艇体产生低频振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的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用于与艇体固定,所述第一滑动端朝远离所述艇体的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的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滑动端沿所述第一滑动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用于与驱动器固定;
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以产生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朝所述艇体方向以及朝所述驱动器方向的斥力,以使所述第二滑动端沿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时,对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受力进行缓冲。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端包括若干滑动体,各所述滑动体均包括第一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端固定的插接端,各所述第一铰接端在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铰接,各所述插接端均朝远离所述艇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端包括与所述滑动体数量相同的套接体,各所述套接体均包括第二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铰接端固定的套接端,各所述第二铰接端在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固定端铰接,各所述套接端分别滑动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插接端上。
可选地,所述滑动体和所述套接体的数量均为六个,各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中心与各所述第二铰接端的中心同轴,所述滑动体与连接的所述套接体之间形成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对称设置,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60°。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相对面均设置有端面凸起,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均铰接于所述端面凸起上,所述端面凸起用于使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端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磁力模块,所述套接端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插接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磁力模块固定于所述插接端上,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腔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磁力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磁力模块用于产生作用于所述套接端朝所述驱动器方向的斥力,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磁力模块用于产生作用于所述套接端朝所述艇体方向的斥力。
可选地,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位移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磁力模块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均套设于所述插接端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一侧,所述位移感应模块固定于所述套接端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位移感应模块用于对所述套接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进行感应,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套接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对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通过调节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套接端之间的斥力,平衡所述套接端沿所述插接端移动时,所述插接端的受力。
可选地,还包括对心筒,所述对心筒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所述对心筒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艇体卡接,所述对心筒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驱动器卡接。
可选地,所述对心筒抵接于所述艇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盘。
可选地,所述对心筒的两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供所述对心筒卡接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艇体,所述对心筒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性盘,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盘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有益效果包括:该隔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缓冲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滑动端,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滑动端,第二滑动端与第一滑动端滑动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艇体上,第二固定端固定于驱动器上,实现隔振装置与潜艇等水上航行设备的安装,由于缓冲单元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上,可向第二连接单元提供朝艇体方向以及朝驱动器方向的斥力,当驱动器产生振动而导致第二滑动端沿第一滑动端朝靠近艇体或远离艇体的方向滑动时,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斥力为第二连接单元的滑动提供缓冲,进而为第二连接单元滑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于第一连接单元的组件增大的斥力进行缓冲,进而减轻驱动器的振动,同时减轻驱动器振动时引起的艇体的振动。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潜艇,包括驱动器和艇体,还包括所述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艇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驱动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潜艇有益效果包括:该潜艇通过在驱动器和艇体之间设置隔振装置,可有效减轻潜艇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潜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潜艇的侧视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连接单元 11—第一固定端 12—第一滑动端
13—滑动体 14—连接件 20—第二连接单元
21—第二固定端 22—第二滑动端 23—套接体
30—缓冲单元 31—第一磁体 32—第二磁体
33—磁力模块 34—位移感应模块 40—对心筒
41—第一弹性盘 42—凸缘 43—第二弹性盘
44—直槽口 50—驱动器 60—艇体
70—隔振装置 111—端面凸起 131—第一铰接端
132—插接端 231—第二铰接端 232—套接端
331—第一电磁线圈 332—第二电磁线圈 341—位移传感器
2321—滑动腔 2322—隔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0、第二连接单元20和缓冲单元30,第一连接单元10包括第一固定端11、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11连接的第一滑动端12,第一固定端11用于与艇体60固定,第一滑动端12朝远离艇体6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单元20包括第二固定端21、以及与第二固定端21连接的第二滑动端22,第二滑动端22沿第一滑动端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动端12滑动连接,第二固定端21用于与驱动器50固定;缓冲单元30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10和第二连接单元20上,以产生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朝艇体60方向以及朝驱动器50方向的斥力,以使第二滑动端22沿第一滑动端12滑动时,对第一连接单元10的受力进行缓冲。
具体地,该隔振装置70安装时,通过将第一固定端11固定于艇体60上,第二固定端21固定于驱动器50上,实现隔振装置70与潜艇等水上航行设备的安装,驱动器50工作时将产生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靠近艇体60方向的驱动力,由于缓冲单元30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10和第一连接单元10上,并可向第二连接单元20提供朝艇体60方向以及朝驱动器50方向的斥力,当驱动器50未产生振动时,驱动器50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驱动力和第二连接单元20所受朝艇体60方向的斥力之和与第二连接单元20朝驱动器50方向所受的斥力相同,为第二连接单元20的受力提供平衡;
当驱动器50产生振动而导致第二连接单元20所受驱动力增大时,第二滑动端22将沿第一滑动端12朝靠近艇体60的方向滑动,朝远离艇体60方向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斥力将为第二滑动端22的滑动提供缓冲,进而减轻驱动器50的振动,同时可为因第二连接单元20的滑动而产生的作用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组件增大的斥力进行缓冲,可有效减轻第一连接单元10所产生的振动,进而减轻驱动器50振动时引起的艇体60的振动;
当驱动器50产生振动而导致第二连接单元20所受驱动力减小时,第二滑动端22将沿第一滑动端12朝远离艇体60的方向滑动,朝远离驱动器50方向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斥力将为第二滑动端22的滑动提供缓冲,进而减轻驱动器50的振动,同时可为因第二连接单元20的滑动而产生的作用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组件增大的斥力进行缓冲,可有效减轻第一连接单元10所产生的振动,进而减轻驱动器50振动时引起的艇体60的振动;
可以理解的,驱动器50和艇体60之间除了通过隔振装置70进行连接之外,还可通过其他任意非刚性结构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固定端11与第一滑动端12之间、以及第二固定端21与第二滑动端22之间均可通过固定或铰接等任意连接形式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滑动端12和第二滑动端22可以通过滑道和滑杆或者套筒和滑杆的形式实现滑动,第一滑动端12和/或第二滑动端22可以为一大型滑动件或者为多个小型滑动件的结合。第二滑动端22沿第一滑动端12的滑动方向可与驱动器50的驱动方向一致或与驱动器50的驱动方向呈一定夹角,第一滑动端12的中心可与第二滑动端22的中心同轴或不同轴,仅需时驱动器50振动时,第二滑动端22可沿第一滑动端12进行滑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缓冲单元30可以为两组压缩弹簧,两组压缩弹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任意部位,两组压缩弹簧的另外一端朝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压缩固定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任意部位上,且两组压缩弹簧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单元20的滑动方向相同,即可产生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两个方向的斥力。缓冲单元30还可为磁力组件,将磁力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10和第二连接单元20,并产生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两个方向的斥力即可。
可选地,第一滑动端12设置有若干滑动体13,各滑动体13均包括第一铰接端131、以及与第一铰接端131固定的插接端132,各第一铰接端131在第一固定端11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一固定端11铰接,各插接端132均朝远离艇体60的方向延伸,第二滑动端22设置有与滑动体13数量相同的套接体23,各套接体23均包括第二铰接端231、以及与第二铰接端231固定的套接端232,各第二铰接端231在第二固定端21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二固定端21铰接,各套接端232分别滑动套设于其中一个插接端132上。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滑动端12设置为若干滑动体13,各滑动体13通过第一铰接端131实现与第一固定端11的铰接,第二滑动端22设置为若干套接体23,各套接体23通过第二铰接端231实现与第二固定端21的铰接,各套接体23的套接端232滑动套设于各滑动体13的插接端132上,由于各第一铰接端131和各第二铰接端231的铰接部位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的圆周方向上,使得驱动器50带动以任意方向发生微振时,第一铰接端131和第二铰接端231均可绕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微转,同时,在第一铰接端131和第二铰接端231转动的同时,可带动套接端232沿插接端132的滑动,进而将驱动器50的任意方向的振动转化为套接端232沿插接端132的滑动,有效减轻驱动器50震动对艇体60造成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滑动体13与连接的套接体23之间形成连接件14,连接件14可以任意角度进行延伸。
可选地,滑动体13和套接体23的数量均为六个,各第一铰接端131的中心与各第二铰接端231的中心同轴,滑动体13与连接的套接体23之间形成连接件14,相邻的两个连接件14对称设置,且两个相邻的连接件14之间的夹角为60°。具体地,通过以上结构,可确定各连接件14方向的唯一性,使得各连接件14无法进行大角度转动,使得第一固定端11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径向振动,以进一步减轻驱动器50震动对艇体60造成的影响。
可选地,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的相对面均设置有端面凸起111,第一铰接端131和第二铰接端231均铰接于端面凸起111上,端面凸起111用于使第一铰接端131和第二铰接端231分别与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的端面垂直。
具体地,通过端面凸起111的设置,可使第一铰接端131和第二铰接端231分别与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始终保持垂直,可有效将驱动器50的驱动方向转移至与套接端232的滑动方向一致,有效避免因驱动力方向与滑动套的滑动方向不一致而影响滑动套的滑动。
可选地,缓冲单元30包括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和磁力模块33,套接端232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2321,插接端132滑动连接于滑动腔2321内,磁力模块33固定于插接端132上,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分别固定于滑动腔2321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分别位于磁力模块33的两侧,第一磁体31和磁力模块33用于产生作用于套接端232朝驱动器50方向的斥力,第二磁体32和磁力模块33用于产生作用于套接端232朝艇体60方向的斥力。具体地,滑动腔2321可实现对插接端132的滑动和限位,通过以上结构,可使套接端232产生朝驱动器50方向和艇体60方向的斥力。
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和磁力模块33的磁力大小,或者改变第一磁体31与磁力模块33、以及第二磁体32与磁力模块33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套接端232的受力。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为永磁体,或者为线圈。
可以理解的,磁力模块33可以为永磁体或线圈,磁力模块33可以为一块大型磁体,或者为两块小型磁体的结合,仅需使磁力模块33与第一磁体31相对的一端与第一磁体31的磁性相同、以及磁力模块33与第二磁体32相对的一端与第二磁体32的磁性相同即可。
可选地,缓冲单元30还包括位移感应模块34和控制器,磁力模块33包括第一电磁线圈331和第二电磁线圈332,第一电磁线圈331和第二电磁线圈332均套设于插接端132上并分别位于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一侧,位移感应模块34固定于套接端232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位移感应模块34用于对套接端232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进行感应,控制器用于根据套接端232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对第一电磁线圈331和第二电磁线圈332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通过调节插接端132和套接端232之间的斥力,平衡套接端232沿插接端132移动时,插接端132的受力。
具体地,当位移感应模块34感应到套接端232朝远离艇体6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的斥力增大,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的斥力减小,通过减小第二电磁线圈332的电流大小,以及增大第一电磁线圈331的电流大小,使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的斥力、以及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之间的斥力始终保持不变,进而使得第一连接单元10的受力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减轻驱动器50震动对艇体60造成的影响;
当位移感应模块34感应到套接端232朝靠近艇体6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的斥力减小,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的斥力增大,通过增大第二电磁线圈332的电流大小,以及减小第一电磁线圈331的电流大小,使第一磁体31和第一电磁线圈331的斥力、以及第二磁体32和第二电磁线圈332之间的斥力始终保持不变,进而使得第一连接单元10的受力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减轻驱动器50震动对艇体60造成的影响;
位移感应模块34还可根据套接端232的移动量确定第二电磁线圈332的磁力减小或增大量,套接端232的移动量越大,磁力线圈的磁力减小或增大量越多。
本实施例中,驱动器50振动时,第一电磁线圈331的电流大小和第二电磁线圈332的电流大小应在减小和增大之间反复跳动,直至驱动器50停止振动,电流缓慢复位。
本实施例中,位移感应模块34包括位移传感器341,位移传感器341固定于套接端232的端面上,位移传感器341用于感应套接端232相对艇体60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
本实施例中,套接端232上还设置有隔磁环2322,隔磁环2322位于第一电磁线圈331和第二电磁线圈332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对心筒40,对心筒40位于第一固定端11和第二固定端21之间,且对心筒40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端11,与艇体60卡接,对心筒4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端21,与驱动器50卡接。具体地,对心筒40可加强驱动器50和艇体60之间的连接,可有效减轻第一连接单元10和第二连接单元20所受弯矩。
本事实例中,安装隔振装置70时,对心筒40与驱动器50同轴。
本事实例中,各连接件14位于对心筒40的周侧。
本事实例中,对心筒40的表面开设有用于供驱动器50的海水排出的直槽口44。
可选地,对心筒40抵接于艇体6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盘41。具体地,第一弹性盘41可减轻对心筒40的端部与艇体60相抵时产生的振动。
可选地,对心筒40的两端设置有凸缘42,凸缘42用于供对心筒40卡接于驱动器50和艇体60,对心筒40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性盘43,两个第二弹性盘43分别与两个凸缘42贴合。具体地,第二弹性盘43可减轻凸缘42与艇体60和驱动器50相抵时产生的振动。
本事实例中,凸缘42与驱动器50和艇体60卡接。
本事实例中,第一弹性盘41和第二弹性盘43为金属橡胶盘。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潜艇,包括驱动器50和艇体60,还包括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70,第一固定端11与艇体6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端21与驱动器50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潜艇有益效果包括:该潜艇通过在驱动器50和艇体60之间设置隔振装置70,可有效减轻潜艇的振动。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驱动器50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各驱动器50上亦可设置1个或多个的隔振装置70,驱动器50上设置有多个隔振装置70时,各隔振装置70位于驱动器50的圆周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器50的数量为1个,驱动器50的中心、第一滑动端12的中心和第二滑动端22的中心同轴。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的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用于与艇体固定,所述第一滑动端朝远离所述艇体的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的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滑动端沿所述第一滑动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用于与驱动器固定;
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以产生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朝所述艇体方向以及朝所述驱动器方向的斥力,以使所述第二滑动端沿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时,对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受力进行缓冲;
所述第一滑动端包括若干滑动体,各所述滑动体均包括第一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端固定的插接端,各所述第一铰接端在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端铰接,各所述插接端均朝远离所述艇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端包括与所述滑动体数量相同的套接体,各所述套接体均包括第二铰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铰接端固定的套接端,各所述第二铰接端在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固定端铰接,各所述套接端分别滑动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插接端上;
所述滑动体和所述套接体的数量均为六个,各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中心与各所述第二铰接端的中心同轴,所述滑动体与连接的所述套接体之间形成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对称设置,且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相对面均设置有端面凸起,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均铰接于所述端面凸起上,所述端面凸起用于使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端面垂直;
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磁力模块,所述套接端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插接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磁力模块固定于所述插接端上,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腔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磁力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磁力模块用于产生作用于所述套接端朝所述驱动器方向的斥力,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磁力模块用于产生作用于所述套接端朝所述艇体方向的斥力;
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位移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磁力模块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均套设于所述插接端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一侧,所述位移感应模块固定于所述套接端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位移感应模块用于对所述套接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进行感应,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套接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对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通过调节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套接端之间的斥力,平衡所述套接端沿所述插接端移动时,所述插接端的受力;
还包括对心筒,所述对心筒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且所述对心筒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艇体卡接,所述对心筒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驱动器卡接;
所述对心筒抵接于所述艇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盘;
所述对心筒的两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供所述对心筒卡接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艇体,所述对心筒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性盘,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盘分别与两个所述凸缘贴合。
2.一种潜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和艇体,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艇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驱动器固定连接。
CN202210465586.3A 2022-04-29 2022-04-29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Active CN114715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586.3A CN114715368B (zh) 2022-04-29 2022-04-29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586.3A CN114715368B (zh) 2022-04-29 2022-04-29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5368A CN114715368A (zh) 2022-07-08
CN114715368B true CN114715368B (zh) 2024-05-07

Family

ID=82245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5586.3A Active CN114715368B (zh) 2022-04-29 2022-04-29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53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283A (zh) * 2015-04-18 2015-07-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套叠式超冗余串并联变刚度摆动推进装置
KR20170000475U (ko) * 2015-07-27 2017-02-06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스러스터 모터의 진동 저감장치
CN108974382A (zh) * 2018-09-11 2018-12-1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流变的二级隔振云台
CN111720485A (zh) * 2020-06-24 2020-09-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内嵌陀螺式六自由度稳定平台
KR20210026742A (ko) * 2019-09-02 2021-03-10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력을 이용한 정밀 스테이지의 진동감쇠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3117292U (zh) * 2020-09-03 2021-05-04 宋文琦 一种用于精密仪器运输的车载隔振平台
CN114313184A (zh) * 2022-01-05 2022-04-12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轮缘推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283A (zh) * 2015-04-18 2015-07-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套叠式超冗余串并联变刚度摆动推进装置
KR20170000475U (ko) * 2015-07-27 2017-02-06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스러스터 모터의 진동 저감장치
CN108974382A (zh) * 2018-09-11 2018-12-1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流变的二级隔振云台
KR20210026742A (ko) * 2019-09-02 2021-03-10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력을 이용한 정밀 스테이지의 진동감쇠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720485A (zh) * 2020-06-24 2020-09-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内嵌陀螺式六自由度稳定平台
CN213117292U (zh) * 2020-09-03 2021-05-04 宋文琦 一种用于精密仪器运输的车载隔振平台
CN114313184A (zh) * 2022-01-05 2022-04-12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轮缘推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5368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9974B2 (en) Power generating systems
CN108443382B (zh) 一种采用电磁负刚度的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及控制方法
CN114715368B (zh) 轮缘推进器隔振装置及潜艇
CN103963951A (zh) 一种用于微型深海空间站的推进装置
CN106337893B (zh) 磁阻式电磁主动隔振器
KR101429562B1 (ko) 선박용 파워 유닛
CN109027124B (zh) 一种负刚度可调的扭转准零刚度隔振器及控制方法
CN108847765B (zh) 磁耦合推进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46579U (zh) 磁阻式电磁主动隔振器
JP5541760B1 (ja) 没水式発電機
CN210882564U (zh) 潜航器及基于直线传动的潜航器尾舵调节机构
US20220274698A1 (en) Voice coil actuator direct-drive resonant system
CN204993015U (zh) 一种磁悬浮马达
CN216994818U (zh) 轴向减振器
CN209274864U (zh) 一种压电驱动的浮游式水下机器人
CN105539796A (zh) 可控制导流推进系统、水面作业平台以及水下作业平台
CN114889795B (zh) 一种具有减振结构的假轴轮缘驱动推进器
RU2783719C1 (ru) Двигательно-движи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двод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02723841A (zh) 扁平式步进电机
CN204993014U (zh) 一种磁悬浮马达
CN114802671A (zh) 一种用于无轴轮缘推进器轴向减振装置及系统
RU2741676C1 (ru) Кольцевой судовой движитель
CN102512204A (zh) 一种摆动式超声探头
Xu et al. Review of advances on longitudinal vibration of submarine propulsion shafting and its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WO2024075355A1 (ja) 推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