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3753A - 一种锻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锻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3753A
CN114713753A CN202210222010.4A CN202210222010A CN114713753A CN 114713753 A CN114713753 A CN 114713753A CN 202210222010 A CN202210222010 A CN 202210222010A CN 114713753 A CN114713753 A CN 114713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ging
groove
displacement assembly
driving
di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20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伟
邵光保
刘祯
余国林
左培
吴红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ubei Tri Ring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ubei Tri Ring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ubei Tri Ring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02220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3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3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1J13/03Die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8Accessories for handling work or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02Hybrid process, e.g. forging following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2Die forging; Trimming by making use of special dies ; Punching during forging
    • B21J5/025Closed die fo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锻造模具,包括基座、固定模座、活动模座和传送组件,基座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锻造工位和下料工位,锻造工位包括预锻位和终锻位;固定模座位于锻造工位,固定模座的上侧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活动模座活动安装于固定模座上方,活动模座的下侧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围合形成预锻型腔,第四凹槽与第二凹槽围合形成终锻型腔,预锻型腔对应预锻位设置,终锻型腔对应终锻位设置;传送组件包括活动安装于基座的传送座,传送座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以在传送座活动时,多个拾取部拾取多个工件依次经过上料工位、预锻位、终锻位和下料工位。本发明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锻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锻造模具是指先将金属加热,成为液态或者软化的状态,再将其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上下模闭合一次性成型。以活塞为例,首先需将加热的坯料放入预锻型腔内,进行预锻成型,随后自预锻型腔内取出在放入终锻型腔内进行最终的成型,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锻造件从模具上放置和卸除,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危险性较大,并且锻造件若不能及时从模具上卸除,还会影响后续送料,降低脱模效率以及锻造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锻造模具,旨在解决传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锻造件从模具上放置和卸除,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危险性较大,并且锻造件若不能及时从模具上卸除,还会影响后续送料,降低脱模效率以及锻造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锻造模具,用于锻造汽车活塞,所述锻造模具包括:
基座,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锻造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锻造工位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预锻位和终锻位;
固定模座,设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锻造工位,所述固定模座的上侧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自左至右间隔布设;
活动模座,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模座上方,所述活动模座的下侧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共同围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围合形成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对应所述预锻位设置,所述终锻型腔对应所述终锻位设置;以及,
传送组件,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传送座,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每一所述拾取部用于拾取一工件,以在所述传送座活动时,多个所述拾取部拾取多个所述工件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预锻位、所述终锻位和所述下料工位。
可选地,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水平位移组件和上下位移组件,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位移组件上,所述传送座设于所述上下位移组件,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包括前后位移组件和左右位移组件,所述左右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前后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左右位移组件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前后位移组件上,所述左右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活动,所述前后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前后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拾取部包括两个夹紧臂,两个所述夹紧臂沿上下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可选地,每一所述夹紧臂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和夹持端,两个所述夹紧臂中部呈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夹紧臂中部相互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的夹持端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所述拾取部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驱动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端楔形配合,以在所述驱动件向后活动时,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端相互靠近。
可选地,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
联动件,沿前后向滑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联动件与多个所述拾取部的驱动件连接;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联动件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件同步带动多个所述驱动件活动。
可选地,所述拾取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紧臂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或者,
所述拾取部还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与两个所述夹紧臂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座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夹紧臂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拾取部还包括安装座,两个所述夹紧臂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左右向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座;
所述驱动件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联动件,以使得所述驱动件对应两个所述夹紧臂位置可调节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模座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预锻芯部和终锻芯部,所述预锻芯部和所述终锻芯部自左至右间隔布设;
两个第一安装块,位于所述预锻芯部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具有朝向靠近所述预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预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一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预锻芯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凹槽;以及,
两个第二安装块,位于所述终锻芯部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具有朝向靠近所述终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终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二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终锻芯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四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容纳腔之间均设有间隙;
所述锻造模具还包括两个第一推杆和两个第二推杆,两个所述第一推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推杆均设于所述活动模座的下侧,两个所述第一推杆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推杆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相对应,以在所述活动模座向下活动时,所述第一推杆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一安装块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推杆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二安装块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锻造模具包括基座、固定模座、活动模座和传送组件,所述固定模座设于所述锻造工位,所述活动模座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模座的上方,所述活动模座向下活动与所述固定模座共同围合形成有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传送座活动设于所述基座,且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每一所述拾取部用于拾取一工件。具体工作时,其中一所述拾取部首先拾取工件,随后所述传送座活动,所述拾取部将上料工位的工件依次传送至所述预锻位,随后所述活动模座向下活动进行锻造,带锻造完成后,而此时所述传送座活动至初始位置,所述拾取部再次拾取上料工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预锻位,而相邻的所述拾取部则拾取预锻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终锻位;同样地另一所述拾取部拾取终锻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下料工位,如此可依次的对工件进行传送锻造,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能够同时工作,提供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所述拾取部对工件进行拾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锻造模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传送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传送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传送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合模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合模的一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合模另一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基座 424 第一驱动机构
2 固定模座 425 第二弹性件
21 第一凹槽 426 安装座
22 第二凹槽 427 夹紧块
23 座体 43 上下位移组件
24 预锻芯部 431 第一固定座
25 终锻芯部 432 第一丝杆
26 第一安装块 433 第一滑台
27 第二安装块 434 第一驱动电机
3 活动模座 44 前后位移组件
31 第三凹槽 441 第二固定座
32 第四凹槽 442 第二丝杆
33 第一推杆 443 第二滑台
34 第二推杆 444 第二驱动电机
4 传送组件 45 左右位移组件
41 传送座 451 第三固定座
42 拾取部 452 第三丝杆
421 夹紧臂 453 第三滑台
422 驱动件 454 第三驱动电机
423 联动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锻造模具是指先将金属加热,成为液态或者软化的状态,再将其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上下模闭合一次性成型。以活塞为例,首先需将加热的坯料放入预锻型腔内,进行预锻成型,随后自预锻型腔内取出在放入终锻型腔内进行最终的成型,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锻造件从模具上放置和卸除,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危险性较大,并且锻造件若不能及时从模具上卸除,还会影响后续送料,降低脱模效率以及锻造效率。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锻造模具,图1至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锻造模具一实施例。
所述锻造模具包括基座1、固定模座2、活动模座3和传送组件4,所述基座1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锻造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锻造工位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预锻位和终锻位;所述固定模座2设于所述基座1且位于所述锻造工位,所述固定模座2的上侧设有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二凹槽22自左至右间隔布设;所述活动模座3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模座2上方,所述活动模座3的下侧设有第三凹槽31和第四凹槽32,所述第三凹槽31与所述第一凹槽21共同围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第四凹槽32与所述第二凹槽22共同围合形成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对应所述预锻位设置,所述终锻型腔对应所述终锻位设置;以及,所述传送组件4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的传送座41,所述传送座41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42,每一所述拾取部42用于拾取一工件,以在所述传送座41活动时,多个所述拾取部42拾取多个所述工件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预锻位、所述终锻位和所述下料工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锻造模具包括基座1、固定模座2、活动模座3和传送组件4,所述固定模座2设于所述锻造工位,所述活动模座3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模座2的上方,所述活动模座3向下活动与所述固定模座2共同围合形成有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传送座41活动设于所述基座1,且所述传送座41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42,每一所述拾取部42用于拾取一工件。具体工作时,其中一所述拾取部42首先拾取工件,随后所述传送座41活动,所述拾取部42将上料工位的工件依次传送至所述预锻位,随后所述活动模座3向下活动进行锻造,带锻造完成后,而此时所述传送座41活动至初始位置,所述拾取部42再次拾取上料工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预锻位,而相邻的所述拾取部42则拾取预锻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终锻位;同样地另一所述拾取部42拾取终锻位处的工件并将此工件传送至所述下料工位,如此可依次的对工件进行传送锻造,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能够同时工作,提供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所述拾取部42对工件进行拾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由于需要将工件放入锻造型腔或自锻造型腔内取出工件,并传送至下一工位,因此所述传送座41需要沿左右向活动,并且沿上下向活动,所以所述传送组件4还包括水平位移组件和上下位移组件43,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43安装于所述水平位移组件上,所述传送座41设于所述上下位移组件43,所述上下位移组件43可带动所述传送座41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41沿左右向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位移组件43包括第一固定座431、第一丝杆432、第一滑台433、第一驱动电机434,所述第一固定座431固定安装于所述水平位移组件,所述第一丝杆432沿上下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31,所述第一滑台433沿上下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31,且所述第一滑台433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432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滑台433与所述第一丝杆432螺纹配合,以在所述第一丝杆43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台433沿上下向滑动,所述传送座41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台43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3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4的主轴与所述第一丝杆432的一端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34带动所述第一丝杆432转动。
进一步地,由于在锻造过程中,所述活动模座3和所述固定模座2需要合模锻造,所以为了避免所述传动组件对所述活动模座3和所述固定模座2造成干涉,所以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包括前后位移组件44和左右位移组件45,所述左右位移组件45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前后位移组件44安装于所述左右位移组件45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43安装于所述前后位移组件44上,所述左右位移组件45可带动所述传送座41沿左右向活动,所述前后位移组件44可带动所述传送座41沿前后向活动。在所述传送座41沿左右向活动时,即将工件传送至下一工位,而当锻造时,所述传送座41向前活动以避让所述活动模座3,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所示,首先所述拾取部42拾取工件,随后向上活动,将工件自所述第一凹槽21或所述第二凹槽22中取出,所述传送座41向右活动将工件传送至下一工位,所述传送座41向下活动再次将工件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21或所述第二凹槽22中,放置完成后,所述传送座41向前活动,避让所述活动模座3,同时,所述活动模座3向下活动锻造,而所述传送座41向左活动,并在所述活动模座3锻造完成向上活动时,所述传送座41向后活动回到初始位置,以拾取工件,如此循环设置,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地,所述前后位移组件44包括第二固定座441、第二丝杆442、第二滑台443、第二驱动电机444,所述第二固定座441固定安装于所述左右位移组件45,所述第二丝杆442沿上下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41,所述第二滑台443沿前后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41,且所述第二滑台443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442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滑台443与所述第二丝杆442螺纹配合,以在所述第二丝杆44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滑台443沿前后向滑动,所述第一固定座431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台4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4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4的主轴与所述第二丝杆442的一端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4带动所述第二丝杆442转动。
所述左右位移组件45包括第三固定座451、第三丝杆452、第三滑台453、第三驱动电机454,所述第三固定座451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三丝杆452沿左右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座451,所述第三滑台453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座451,且所述第三滑台453设有与所述第三丝杆452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三滑台453与所述第三丝杆452螺纹配合,以在所述第三丝杆45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滑台453沿左右向滑动,所述第二固定座441安装于所述第三滑台453,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5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座45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54的主轴与所述第三丝杆452的一端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54带动所述第三丝杆452转动。
具体地,所述拾取部4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够拾取工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拾取部42包括两个夹紧臂421,两个所述夹紧臂421沿上下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421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夹紧臂421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和夹持端,两个所述夹紧臂421中部呈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夹紧臂421中部相互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421的夹持端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所述拾取部42还包括驱动件422,所述驱动件422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所述驱动件422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驱动件422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端楔形配合,以在所述驱动件422向后活动时,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端相互靠近。所述驱动件422朝向所述驱动端的一端呈锥形设置,如此,在所述驱动件422向后活动时,驱动两个所述驱动端相互远离,相应地,使得两个所述夹持端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具体地,所述传送组件4还包括联动件423和第一驱动机构424,所述联动件423沿前后向滑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所述联动件423与多个所述拾取部42的驱动件422连接;以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24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24与所述联动件423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24驱动所述联动件423同步带动多个所述驱动件422活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拾取部42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紧臂421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以在所述驱动件422向前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两个所述驱动端相互靠近。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拾取部42还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425,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425与两个所述夹紧臂421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425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座41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夹紧臂421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以在所述驱动件422向前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两个所述驱动端相互靠近。
具体地,由于在工件锻造时,工件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为了使得所述夹紧臂421能够夹紧工件,两个所述夹紧臂421的夹持端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有安装侧;所述拾取部42还包括两个夹紧块427,每一所述夹紧块427弹性伸缩地安装于对应地所述安装座426,如此设置,即使在工件锻造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两个所述夹紧块427依然能够夹紧所述工件,避免工件意外掉落。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紧块427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防滑结构,能够增大所述夹紧块427的摩擦力,增加所述夹紧块427的加持力,更稳定的抓取工件。
具体地,为了方便安装和调试,所述拾取部42还包括安装座426,两个所述夹紧臂421安装于所述安装座426,所述安装座426沿左右向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座41;所述驱动件422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联动件423,以使得所述驱动件422对应两个所述夹紧臂421位置可调节设置。如此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安装精度。
具体地,所述固定模座2包括座体23、两个第一安装块26和两个第二安装块27,所述座体23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预锻芯部24和终锻芯部25,所述预锻芯部24和所述终锻芯部25自左至右间隔布设;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26位于所述预锻芯部24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26具有朝向靠近所述预锻芯部24方向活动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预锻芯部24方向活动的第一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26与所述预锻芯部24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凹槽31;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27位于所述终锻芯部25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27具有朝向靠近所述终锻芯部25方向活动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终锻芯部25方向活动的第二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27与所述终锻芯部25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四凹槽32。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块26和所述第二安装块27与所述容纳腔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锻造模具还包括两个第一推杆33和两个第二推杆34,两个所述第一推杆33和两个所述第二推杆34均设于所述活动模座3的下侧,两个所述第一推杆33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26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推杆34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27相对应,以在所述活动模座3向下活动时,所述第一推杆33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一安装块26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推杆34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二安装块27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具体地,所述座体23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下端连通的第二安装通道,所述预锻芯部24沿上下向弹性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所述固定模座2还包括楔形驱动件,所述楔形驱动件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所述楔形驱动件与所述预锻芯部24楔形配合,用于驱动所述预锻芯部24向上活动。
具体地,所述座体23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三安装通道和与所述第三安装通道下端连通的第四安装通道,所述终锻芯部25沿上下向弹性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通道内,所述固定模座2还包括楔形驱动件,所述楔形驱动件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通道,所述楔形驱动件与所述终锻芯部25楔形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终锻芯部25向上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锻造模具,用于锻造汽车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模具包括:
基座,自左至右依次设有上料工位、锻造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锻造工位包括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预锻位和终锻位;
固定模座,设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锻造工位,所述固定模座的上侧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自左至右间隔布设;
活动模座,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模座上方,所述活动模座的下侧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共同围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围合形成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对应所述预锻位设置,所述终锻型腔对应所述终锻位设置;以及,
传送组件,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传送座,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依次间隔布设有多个拾取部,每一所述拾取部用于拾取一工件,以在所述传送座活动时,多个所述拾取部拾取多个所述工件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预锻位、所述终锻位和所述下料工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水平位移组件和上下位移组件,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位移组件上,所述传送座设于所述上下位移组件,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上下方向活动,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包括前后位移组件和左右位移组件,所述左右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前后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左右位移组件上,所述上下位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前后位移组件上,所述左右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左右向活动,所述前后位移组件可带动所述传送座沿前后向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部包括两个夹紧臂,两个所述夹紧臂沿上下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紧臂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和夹持端,两个所述夹紧臂中部呈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夹紧臂中部相互转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以使得两个所述夹紧臂的夹持端能够相互靠近,以夹紧工件;
所述拾取部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驱动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驱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端楔形配合,以在所述驱动件向后活动时,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端相互靠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
联动件,沿前后向滑动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联动件与多个所述拾取部的驱动件连接;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传送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联动件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件同步带动多个所述驱动件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紧臂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或者,
所述拾取部还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与两个所述夹紧臂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座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夹紧臂的驱动端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驱动端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上弹性伸缩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部还包括安装座,两个所述夹紧臂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左右向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座;
所述驱动件沿左右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联动件,以使得所述驱动件对应两个所述夹紧臂位置可调节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座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预锻芯部和终锻芯部,所述预锻芯部和所述终锻芯部自左至右间隔布设;
两个第一安装块,位于所述预锻芯部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具有朝向靠近所述预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预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一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预锻芯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凹槽;以及,
两个第二安装块,位于所述终锻芯部的左右两侧,且沿左右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具有朝向靠近所述终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朝向远离所述终锻芯部方向活动的第二分离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终锻芯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四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容纳腔之间均设有间隙;
所述锻造模具还包括两个第一推杆和两个第二推杆,两个所述第一推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推杆均设于所述活动模座的下侧,两个所述第一推杆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块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推杆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块相对应,以在所述活动模座向下活动时,所述第一推杆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一安装块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推杆伸入对应的间隙内,以驱动两个第二安装块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CN202210222010.4A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锻造模具 Pending CN114713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2010.4A CN11471375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锻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2010.4A CN11471375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锻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3753A true CN114713753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2010.4A Pending CN11471375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锻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37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580A (zh) * 2022-12-16 2023-03-28 江苏新成标准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螺栓冷镦设备及其制备螺栓的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9126A1 (de) * 2011-11-28 2013-06-06 UNIWHEELS Management (Switzer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ohlings oder sternrohlings für ein fahrzeugrad
CN106925710A (zh) * 2017-04-28 2017-07-07 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卸料的锻造模具
CN107243661A (zh) * 2017-07-21 2017-10-13 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 一种轴用全自动方孔机的钻孔装置
CN108787977A (zh) * 2018-07-25 2018-11-13 太仓市顺昌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
CN110102698A (zh) * 2019-06-04 2019-08-09 莱州市锐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锻造生产线
CN113198959A (zh) * 2021-05-27 2021-08-03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深成型带孔产品的模具及方法
CN215093692U (zh) * 2021-04-27 2021-12-10 厦门宏发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9126A1 (de) * 2011-11-28 2013-06-06 UNIWHEELS Management (Switzer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ohlings oder sternrohlings für ein fahrzeugrad
CN106925710A (zh) * 2017-04-28 2017-07-07 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卸料的锻造模具
CN107243661A (zh) * 2017-07-21 2017-10-13 宁波精益微型轴有限公司 一种轴用全自动方孔机的钻孔装置
CN108787977A (zh) * 2018-07-25 2018-11-13 太仓市顺昌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
CN110102698A (zh) * 2019-06-04 2019-08-09 莱州市锐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锻造生产线
CN215093692U (zh) * 2021-04-27 2021-12-10 厦门宏发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
CN113198959A (zh) * 2021-05-27 2021-08-03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深成型带孔产品的模具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580A (zh) * 2022-12-16 2023-03-28 江苏新成标准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螺栓冷镦设备及其制备螺栓的工艺
CN115846580B (zh) * 2022-12-16 2023-09-12 江苏新成标准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螺栓冷镦设备及其制备螺栓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1365A (zh) 点焊设备
CN114713753A (zh) 一种锻造模具
CN108555210B (zh) 一种全自动螺母锻造机
CN209954179U (zh) 全自动扣具组装一体机
CN108889787B (zh) 一种管件挤压成型装置及其应用的管件自动端末机
EP0882547A2 (en) Multi-stage assembling robot
CN102896251A (zh) 一种工件的夹持翻转机构
KR20090053078A (ko) 도어 패널 이송 그립퍼
JP3752899B2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JPH11192531A (ja) 鍛造プレス用トランスファフィーダ
CN215144371U (zh) 钢球成型用的锻坯夹取释放机械手结构
CN112264487A (zh) 自动弯管及打孔生产线
CN211938893U (zh) 一种冲铆机构
US5803231A (en) Transfer arrangement with a three-axle transfer
CN113305255A (zh) 冲压钢球用的锻坯输送装置
CN114472656A (zh) 一种用于圆管内凸的成型模具
KR20180134499A (ko) 프레스단조 하역로봇의 스크랩과 성형품 이중그립방법
JPS63278614A (ja) 不定形中空断面部材のプレス加工方法
CN215144134U (zh) 钢球冲压成型机用的锻坯输送装置
CN220717482U (zh) 一种五金件组合模具、加工设备与生产线
CN110842087A (zh) 气缸驱动式侧整形下模机构
CN214348793U (zh) 一种压板折弯装置
CN216359768U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211331026U (zh) 双轴开料管端成型机
CN113399620A (zh) 冲压钢球用的锻坯夹取释放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