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0809A -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0809A
CN114710809A CN202210397261.6A CN202210397261A CN114710809A CN 114710809 A CN114710809 A CN 114710809A CN 202210397261 A CN202210397261 A CN 202210397261A CN 114710809 A CN114710809 A CN 114710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base station
downlink data
forma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72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0809B (zh
Inventor
尤心
卢前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72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0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user plane, e.g. user'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3Key managemen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38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secur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ple data streams, e.g.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carrier aggregation [CA] 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包括: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Description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980049502.4(对应于PCT国际申请号PCT/CN2019/074608)、申请日为2019年2月2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针对缩小切换时延的移动性增强主要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双连接(DC,DualConnectivity)的切换,另一种是基于增强移动宽带(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的切换。其中,基于DC的切换主要是通过添加目标基站为辅节点(SN,Secondary Node),然后再通过角色改变(role change)来把SN变为主节点(MN,Master Node),从而达到切换的效果。基于eMBB的切换是指在与目标基站连接的同时与源基站保持连接,从而达到无中断的切换。
在终端侧只有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实体(网络侧也是),也就是说该PDCP实体需要同时支持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密钥和/或头压缩格式(ROHC profile),那么如何区分收到的数据包是使用哪个密钥加密和/或哪个ROHC profile压缩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
网络接收上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终端和网络侧能够区分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哪种数据格式,也即确定该数据包是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还是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从而可以正确解析该数据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发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发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等。
可选地,终端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终端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源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目标基站,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源基站是LTE基站(即eNB),目标基站是NR基站(即gNB)。再例如: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都是LTE基站(即eNB)或者都是NR基站(即gNB)。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DC架构实现切换过程,基于此,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能会同时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源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目标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终端与源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源基站侧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目标基站侧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下行数据包后,需要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进一步,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举个例子:基站1为源基站,基站2为目标基站。其中,基站1使用的秘钥为K1,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 profile1,基站2使用的秘钥为K2,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profile2,那么,终端需要同时支持{K1,ROHC profile1}和{K2,ROHC profile2},终端与基站1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使用K1进行加密/解密,使用ROHC profile1进行压缩/解压缩;终端与基站2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使用K2进行加密/解密,使用ROHC profile2进行压缩/解压缩。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包的发送侧执行加密和压缩操作,数据包的接收侧执行解密和解压缩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一: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以下结合第一指示信息的不同实现方式对如何区分第一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进行描述。
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切换命令中,所述切换命令由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PDCP层的第一序列号。
具体地,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举个例子:网络侧发送给终端的切换命令中携带SN=x,那么:
SN<x的下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即SN<x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SN>x的下行数据包具有第二数据格式,即SN>x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SN=x的下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或第二数据格式,即SN=x的下行数据可以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或者,SN=x的下行数据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前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前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转发给所述目标基站,由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后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后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转发给所述源基站,由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2)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网络侧携带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包头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举个例子:源基站在发送给终端的每个下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携带1比特信息,其中,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1代表该下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也即该下行数据包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0代表该下行数据包具有第二数据格式,也即该下行数据包利用第二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基于第一条件,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激活状态或去激活状态。
具体地,所述终端收到第一RRC信令时,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RRC信令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终端收到切换命令时,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地,所述终端收到第二RRC信令时,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RRC信令用于指示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所述终端在切换完成(即RRC重配置完成或者path switch完成)时,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三RRC信令中,所述第三RRC信令是所述源基站在给所述终端发送完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举个例子:源基站给终端发送完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后,通过一个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将第一秘钥切换为第二秘钥,和/或将第一头压缩格式切换为第二头压缩格式。
方式二: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Control)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这里,由于所述源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承载;因此,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三: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和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基于解密结果和/或解压缩结果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包括:
所述终端先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所述终端先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所述终端先使用成功解密上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未成功解密上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
举个例子:基站1为源基站,基站2为目标基站。其中,基站1使用的秘钥为K1,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 profile1,基站2使用的秘钥为K2,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profile2,那么,终端收到数据包n后,先使用{K1,ROHC profile1}进行解密和解压缩,如果失败,再使用{K2,ROHC profile2}进行解密和解压缩;或者,先使用{K2,ROHC profile2}进行解密和解压缩,如果失败,再使用{K1,ROHC profile1}进行解密和解压缩;或者,先使用成功解密和解压缩数据包n-1的秘钥和头压缩格式进行解密和解压缩,如果失败,再使用另一个秘钥和头压缩格式进行解密和解压缩。
方式四: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结束标志(EM,End Marker),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一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下行数据包。进一步,所述第一EM中携带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
1)所述源基站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所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具体地,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或者,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转发指示消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转发指示消息是所述目标基站在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源基站的;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M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源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源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源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所述目标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目标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举个例子:参照图4(a),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发的示意图一,源基站通过①或②或收到EM确认反馈消息后,向目标基站转发下行数据包;或者,目标基站通过③或④收到EM确认反馈消息后,通过转发指示消息向源基站指示转发下行数据包。目标基站收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直接下发给终端。其中,①和④上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非分流承载(non split bearer)上,②和③上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分流承载(splitbearer)上。
不局限于此,源基站在收到切换请求确认反馈消息后,也可以向目标基站转发下行数据包。
上述方案中,所述目标基站下发下行数据包给终端时,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压缩,将具有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源基站转发给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包括:所述源基站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和/或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但未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的下行数据包。
2)所述源基站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所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缓存所述下行数据包,直到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具体地,所述目标基站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所述目标基站收到所述源基站发送的下发指示消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下发指示消息是所述源基站在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的;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M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目标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目标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所述源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源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源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举个例子:参照图4(b),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发的示意图二,源基站直接向目标基站转发下行数据包,目标基站收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对其进行缓存,直到目标基站通过③或④或收到EM确认反馈消息后,向终端下发下行数据包;或者,直到目标基站收到源基站的下发指示消息后,向终端下发下行数据包。这里,源基站通过①或②收到EM确认反馈消息后,向目标基站发送下发指示消息。其中,①和④上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非分流承载(non split bearer)上,②和③上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分流承载(split bearer)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目标基站下发下行数据包给终端时,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压缩,将具有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源基站转发给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包括:所述源基站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和/或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但未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的下行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的所述下行数据包承载在信令无线承载(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s)上或数据无线承载(DRB,Data Radio Bearers)上。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接收上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终端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源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目标基站,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源基站是LTE基站(即eNB),目标基站是NR基站(即gNB)。再例如: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都是LTE基站(即eNB)或者都是NR基站(即gNB)。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DC架构实现切换过程,基于此,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能会同时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源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目标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终端与源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源基站侧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目标基站侧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收到上行数据包后,需要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进一步,如果所述上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所述网络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如果所述上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所述网络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举个例子:基站1为源基站,基站2为目标基站。其中,基站1使用的秘钥为K1,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 profile1,基站2使用的秘钥为K2,使用的头压缩格式为ROHCprofile2,那么,终端需要同时支持{K1,ROHC profile1}和{K2,ROHC profile2},终端与基站1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使用K1进行加密/解密,使用ROHC profile1进行压缩/解压缩;终端与基站2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使用K2进行加密/解密,使用ROHC profile2进行压缩/解压缩。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包的发送侧执行加密和压缩操作,数据包的接收侧执行解密和解压缩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一:所述网络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以下结合第一指示信息的不同实现方式对如何区分第一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进行描述。
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所述终端携带在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举个例子:终端在发送给网络的每个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携带1比特信息,其中,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1代表该上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也即该上行数据包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0代表该上行数据包具有第二数据格式,也即该上行数据包利用第二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2)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四RRC信令中,所述第四RRC信令是所述终端在给所述源基站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的。
举个例子:终端给源基站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后,通过一个RRC信令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已经将第一秘钥切换为第二秘钥,和/或将第一头压缩格式切换为第二头压缩格式。
进一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在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的场景下,切换命令(HO command)中包含了多个目标基站的信息和切换条件,终端检测到某个目标基站满足切换条件时,便切换到该目标基站,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该目标基站的标识。
方式二:所述网络通过所述上行数据包对应的RLC实体,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这里,所述源基站的上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的第二RLC实体承载;因此,
如果所述网络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源基站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网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网络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网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举个例子:终端将具有第一数据格式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一RLC实体承载,将具有第二数据格式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二RLC实体承载,网络侧可以根据承载上行数据包的RLC实体来确定该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三:所述网络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和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基于解密结果和/或解压缩结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网络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包括:
所述网络先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所述网络先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所述网络先使用成功解密上一个上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未成功解密上一个上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
方式四:所述网络通过第二EM,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二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上行数据包。进一步,所述第二EM中携带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进一步,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以及所述第二EM之前的所有上行数据包被所述网络正确接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包括: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或者,所述终端收到所述源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并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或者,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
对于方式四而言,终端向网络侧发送第二EM,用于网络侧确定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二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上行数据包。如此,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二EM之前,使用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二EM之后,使用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的所述上行数据包承载在SRB上或DRB上。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所述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或者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终端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源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是指切换过程的目标基站,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源基站是LTE基站(即eNB),目标基站是NR基站(即gNB)。再例如:源基站和目标基站都是LTE基站(即eNB)或者都是NR基站(即gNB)。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DC架构实现切换过程,基于此,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能会同时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源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目标基站侧有自己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终端与源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源基站侧的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包需要使用目标基站侧的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
步骤502:所述终端向网络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网络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一:终端向网络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网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以下结合第一指示信息的不同实现方式对如何区分第一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进行描述。
1)终端在发送给网络的每个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举个例子:终端在发送给网络的每个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携带1比特信息,其中,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1代表该上行数据包具有第一数据格式,也即该上行数据包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该1比特信息的取值为0代表该上行数据包具有第二数据格式,也即该上行数据包利用第二密钥进行加密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2)终端向网络发送第四RRC信令,所述第四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RRC信令是所述终端在给所述源基站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的。
举个例子:终端给源基站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后,通过一个RRC信令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已经将第一秘钥切换为第二秘钥,和/或将第一头压缩格式切换为第二头压缩格式。
方式二:终端将具有第一数据格式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一RLC实体承载,将具有第二数据格式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二RLC实体承载,网络侧可以根据承载上行数据包的RLC实体来确定该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
方式三:终端向网络发送第二EM,所述第二EM用于网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二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上行数据包。进一步,所述第二EM中携带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序列号。
如此,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二EM之前,使用第一秘钥和/或第一头压缩格式;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二EM之后,使用第二秘钥和/或第二头压缩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进一步,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以及所述第二EM之前的所有上行数据包被所述网络正确接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包括: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或者,所述终端收到所述源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并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或者,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
确定单元602,用于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603,用于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602,用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切换命令中,所述切换命令由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PDCP层的第一序列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则所述确定单元602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则所述确定单元602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前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
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前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利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转发给所述目标基站,由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后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
所述第一序列号之后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利用所述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利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后,转发给所述源基站,由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网络侧携带在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包头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602,还用于基于第一条件,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激活状态或去激活状态。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激活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收到第一RRC信令时,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RRC信令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收到切换命令时,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去激活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收到第二RRC信令时,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RRC信令用于指示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在切换完成时,去激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三RRC信令中,所述第三RRC信令是所述源基站在给所述终端发送完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602,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承载;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602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602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603,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和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所述确定单元602,用于基于解密结果和/或解压缩结果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解析单元603,用于:
先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先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先使用成功解密上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未成功解密上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602,用于通过第一EM,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下行数据包。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EM中携带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所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包括:
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或者,
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转发指示消息后,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转发指示消息是所述目标基站在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发送给所述源基站的;
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M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源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源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目标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转发下行数据包给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到所述源基站转发的下行数据包后,缓存所述下行数据包,直到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或者,
所述目标基站收到所述源基站发送的下发指示消息后,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下发指示消息是所述源基站在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后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的;
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EM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目标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收到的EM确认反馈消息承载在所述源基站侧的非分流承载上或者所述源基站侧的分流承载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压缩,将具有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转发给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包括:所述源基站未发送给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和/或所述源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但未被所述终端正确收到的下行数据包。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数据包承载在SRB上或数据无线承载DRB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上行数据包;
确定单元702,用于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上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703,用于如果所述上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如果所述上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2,用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由所述终端携带在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包头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四RRC信令中,所述第四RRC信令是所述终端在给所述源基站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目标基站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的标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2,用于通过所述上行数据包对应的RLC实体,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的上行数据包由所述源基站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数据包由所述目标基站的第二RLC实体承载;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701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源基站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702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701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目标基站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702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703,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和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和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所述确定单元702,用于基于解密结果和/或解压缩结果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解析单元703,用于:
先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先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或者,
先使用成功解密上一个上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再使用未成功解密上一个上行数据包的秘钥对所述上行数据包进行解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2,用于通过第二EM,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EM表示最后一个使用所述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的上行数据包。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EM中携带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以及所述第二EM之前的所有上行数据包被所述网络正确接收到后,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待发送上行数据包进行压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确认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包括:
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收到所述源基站发送的EM确认反馈消息;
其中,所述EM确认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EM被所述网络正确收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并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或者,
所述源基站收到所述第二EM后,通知所述目标基站网络侧收到了所述第二EM,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EM确认反馈消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数据包承载在SRB上或DRB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图8所示的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所示的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9所示,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系统900包括终端910和网络设备920。
其中,该终端9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9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包,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承载;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5.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第一数据格式还是第二数据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源基站的第一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源基站的第一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数据格式是指所述下行数据包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和/或使用目标基站的第二头压缩格式进行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一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一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如果所述下行数据包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则使用所述第二秘钥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密和/或使用所述第二头压缩格式对所述下行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RLC实体,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还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源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承载,所述目标基站的下行数据包由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承载;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一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一数据格式;
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所述终端的第二RLC实体,则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的数据格式是所述第二数据格式。
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97261.6A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Active CN114710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261.6A CN114710809B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8/112134 2018-10-26
PCT/CN2018/112134 WO2020082344A1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201980049502.4A CN112514343A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CT/CN2019/074608 WO2020082643A1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202210397261.6A CN114710809B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502.4A Division CN112514343A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809A true CN114710809A (zh) 2022-07-05
CN114710809B CN114710809B (zh) 2023-09-08

Family

ID=703307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502.4A Pending CN112514343A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202210397261.6A Active CN114710809B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502.4A Pending CN112514343A (zh) 2018-10-26 2019-02-02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589281B2 (zh)
EP (2) EP4236269A3 (zh)
JP (1) JP7323610B2 (zh)
KR (1) KR102650826B1 (zh)
CN (2) CN112514343A (zh)
AU (1) AU2019368625A1 (zh)
WO (2) WO20200823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2344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20220377633A1 (en) * 2019-07-17 2022-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ditiona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6171A (ko) * 2014-01-16 2015-07-2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듀얼 커넥티비티에서 기지국 변경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63222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中的头压缩方法、解头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8702673A (zh) * 2016-02-12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减少由于切换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0561B2 (en) * 2007-08-08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Key identifier i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header
US20100115261A1 (en) * 2008-11-06 2010-05-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xtensible seal management for encrypted data
US20100195586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ultiband-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430116B (zh) 2011-06-20 2014-03-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Support for editing methods with multiple data formats
WO2015066923A1 (zh) * 2013-11-11 2015-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03230A (zh) * 2013-12-09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鲁棒性头压缩协议的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6092700A (ja) * 2014-11-07 2016-05-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重複パケット処理方法
CN105704197B (zh) * 2014-11-28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33076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04396B (zh) * 2016-05-20 2019-08-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43827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安全密钥更新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38804A1 (en) * 2016-08-22 2018-03-01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lte-wlan aggregation using end-marker for handover without wt change
CN108631954B (zh) * 2017-03-24 2020-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84B (zh) * 2017-05-05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369848A2 (en) * 2017-08-11 202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rer type change of a plurality of bearers configured for user equipment
US11071025B2 (en) * 2018-06-29 2021-07-20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Cell handover with minimum mobility interruption
WO2020082344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数据格式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6171A (ko) * 2014-01-16 2015-07-2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듀얼 커넥티비티에서 기지국 변경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702673A (zh) * 2016-02-12 2018-10-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减少由于切换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3222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中的头压缩方法、解头压缩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343A (zh) 2021-03-16
WO2020082643A1 (zh) 2020-04-30
US11589281B2 (en) 2023-02-21
EP4236269A3 (en) 2023-11-01
US11785517B2 (en) 2023-10-10
EP3849149B1 (en) 2023-06-21
JP2022505745A (ja) 2022-01-14
CN114710809B (zh) 2023-09-08
JP7323610B2 (ja) 2023-08-08
EP3849149A1 (en) 2021-07-14
KR102650826B1 (ko) 2024-03-26
EP3849149A4 (en) 2021-11-10
AU2019368625A1 (en) 2021-05-06
US20210219202A1 (en) 2021-07-15
KR20210083273A (ko) 2021-07-06
US20230113595A1 (en) 2023-04-13
WO2020082344A1 (zh) 2020-04-30
EP4236269A2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2485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7855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ata format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835198A (zh) 一种控制安全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EP3614714B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contex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13068276A (zh)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2956236B (zh) 切换过程中安全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1837419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919462A (zh) 一种保证数传输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327324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US1138196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243606A1 (en) Method or device for integrity protection
EP3833139B1 (en) Data replicatio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068225B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972001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信令交互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1989951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1869262B (zh)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240030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2703815A (zh) 一种数据包重排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63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2020877A (zh) 切换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CN112534789A (zh) 压缩、解压缩以太帧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