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0216B -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10216B CN114710216B CN202210455093.1A CN202210455093A CN114710216B CN 114710216 B CN114710216 B CN 114710216B CN 202210455093 A CN202210455093 A CN 202210455093A CN 114710216 B CN114710216 B CN 1147102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mmunication signal
- communication
- intensity
- current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5 kraft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位置处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并基于5G通信信号的频谱确定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为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配置对应的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并对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增益和/或补偿,以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采用上述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当前位置信号强度值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通信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5G通信信号测试器主要是用于对5G通信信号强度进行测试的设备,能够通过信号接收端接收所在区域设备发射出的5G信号,再通过数据显示屏对5G信号强度进行数据化显示。
目前,现有的5G通信信号测试器可以对检测地点的5G信号进行检测,但是,检测器中的检测模块通常具有最佳的检测范围,如检测信号强度的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相应的,最佳检测范围也就不同,当检测地点的5G信号较弱,且不处于检测器的最佳监测范围时,使用该测试器便无法获取准确的5G信号强度值,进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制于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无法准确获得检测结果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
获取当前位置处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并基于5G通信信号的频谱确定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
为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配置对应的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并对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增益和/或补偿,以通过强度检测器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
其中,步骤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包括:
从测试头的接收信号中耦合出干扰信号;
调节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得到对消信号,将所述对消信号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叠加;将得到的叠加信号作为接收信号重复执行该步骤,直到干扰信号的电压值不大于历史最小电压值;
将得到的叠加信号确定为消除干扰后的5G通信信号;
步骤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包括:
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强度测试和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步骤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强度测试包括:
获取强度检测器的检测范围;
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
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
进一步的,在所述检测系统内植入FDD模块,用于将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5G通信信号的上行信道、5G通信信号的下行信道,以使所述检测系统分别对所述上行信道、所述下行信道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步骤通过所述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包括:
所述测试头通电工作,并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通信信号;
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以用于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中,当所述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存在5G信号;当所述传输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不存在5G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中,强度公式为:
Rr=Po-Co+Ao-92.4-20logF-20logD+Ar-Cr
式中,Rr为接收端信号电平,单位为dbm;Po为发射功率,单位为dbm;Co为发射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Ao为发射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F为频率,单位为GHz;D为距离,单位为KM;Ar为接收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Cr为接收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的5G通信信号测试方法,所述无线信号检测器还包括:
外壳,用于安装强度检测器与测试头;
所述测试头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当所述测试头接收到测试命令后,测试头的测试端移动至所述外壳的外侧;
所述强度检测器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还包括驱动器,固接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屏蔽罩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屏蔽罩转动,以用于覆盖或释放所述强度检测器。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的结构为半球形。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的材料为吸波材料。
可选的,所述屏蔽罩的制备方法为:
获取蜂窝板;
在所述蜂窝板的侧壁上涂敷石墨烯导电涂料;
在涂敷有石墨烯导电涂料的蜂窝板的外侧壁上涂敷磁性吸波涂料,制得板材;
制作半球形钢架,根据所述半球形钢架的内球面尺寸以及外球面尺寸,裁切所述板材,并将裁切后的板材对应的粘接在所述半球形钢架的两个球面上;以制得所述屏蔽罩。
本申请提供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采用无线信号检测器进行测试,所述无线信号检测器包括:测试头;至少两个强度检测器,用于检测5G通信信号,不同的强度检测器具有不同的检测范围;屏蔽罩,与所述强度检测器数量相等,且与所述强度检测器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屏蔽罩活动安装在所述强度检测器的外侧,用于覆盖或释放所述强度检测器;测试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测试头,可以预先获取当前位置处的通信信号的强度,再基于强度自适应选取对应灵敏度的强度检测器对当前位置的信号进行强度检测,采用上述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当前位置信号强度值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无线信号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蔽罩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的组成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测试头;3.强度检测器;4.驱动器;5.屏蔽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申请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
目前,检测5G信号的手段通常是直接采用信号检测器进行检测。而信号检测器的核心检测部件为传感器,为公众所知,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最佳工作范围,例如,压力传感器,部分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量程为1-10N,也有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量程为1-1000N,当被测试的压力为5.32N时,采用量程为1-1000N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值可能只能精确到个位,即5N,采用量程为1-10N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的值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综上所述,选取合适精度的检测器便可以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
基于上述构思,提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5G通信强度检测的领域中,5G信号检测器同样是采用各种传感器对当前信号的各参数进行检测,再经由信号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强度值,可见,在5G通信技术领域中,当检测一个信号值时,同样需要选择一个最为符合的传感器,方能检测出最准确的信号强度值。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构想,设计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结合附图以及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当前位置处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并基于5G通信信号的频谱确定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为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配置对应的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并对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增益和/或补偿,以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测试头2可以直接采购获得,上述测试头2可以选用能够完成全域测试的测试头2,通过上述测试头2,可以预先获取到当前位置处5G信号的大致强度,用以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测提供基础。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测试头2中,可以集成识别5G信号的功能,其识别过程可以采用现有的通过智能终端检测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检测下载速度,通过下载速度来判断当前信号是否为5G信号,具体而言,本领域中,5G以下网络,例如4G,其下载速度一般不超过150Mbps,可见,通过检测当前位置处的下载速度,即可判断当前位置处是否存在5G网络,如存在5G网络,则通过传感器即可大致检测当前位置的5G信号强度。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5G通常被认为是由频谱资源的三个不同频段组成: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为了获得广泛的覆盖范围并支持所有用例,将需要根据性能要求和部署位置来使用所有这些频段中的频率。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包括: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强度测试和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检测系统内植入FDD模块,用于将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5G通信信号的上行信道、5G通信信号的下行信道,以使所述检测系统分别对所述上行信道、所述下行信道进行测试。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FDD技术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两个确定的频段:前向频段和反向频段,前向频段(也称为前向信道)提供从基站到移动用户的信号传输信道(下行信道),反向频段(也称为反向信道)提供从移动用户到基站的信号传输信道(上行信道)。在FDD中,任何双工信道实际上都是由两个单工信道所组成的,利用在用户和基站里的称为双工器的设备,允许同时在双工信道上进行无线发射和接收。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频率分隔在整个系统中,是固定的,为了尽量减少每一个用户信道上前向波段与反向波段之间的相互干扰,应在通信系统的频谱范围内使频率分隔尽可能大一些。
FDD技术主要突出同一时间、不同频率;FDD在两个分离的、对称的频率信道上分别进行接收和发送。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区分上行(UpLink,UL)、下行(DownLink,DL)链路,为避免上、下行信号间的干扰,上、下行频率间必须有保护频段。FDD的上、下行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上、下行信号间的反馈时延。FDD的发送信号特性使得其在功率控制、链路自适应、信道和干扰反馈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频分双工方式的优点是:
①由于发送频带和接收频带有一定的间隔(10MHz或45MHz),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
②使用方便,不需控制收发的操作,特别适用于无线电话系统使用,便于与公众电话网接口;
③适合于多频道同时工作的系统;
④适合于宏小区、较大功率、高速移动覆盖。
频分双工方式的缺点是移动台不能互相直接通话,而要通过基站转接。另外,由于发射机处于连续发射状态,因此电源耗电量大。FDD系统需要成对的频谱,且上下行频段之间需要保护间隔,对频谱规划有一定要求。此外,由于上下行信道不相关,下行信道质量只能通过用户测量、量化后反馈给发射端,这就为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反馈开销,并且链路性能还受限于反馈时延以及量化误差等因素。特别是在多天线系统中,下行预编码矩阵的选取、信道秩的获得都与信道状态信息有关,当天线数目较多时,信道反馈开销,信道时延以及量化误差对链路性能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包括:
从测试头的接收信号中耦合出干扰信号;
调节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得到对消信号,将所述对消信号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叠加;将得到的叠加信号作为接收信号重复执行该步骤,直到干扰信号的电压值不大于历史最小电压值;
将得到的叠加信号确定为消除干扰后的5G通信信号。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采用无线信号检测器进行测试。
所述无线信号检测器包括:测试头2;至少两个强度检测器3,用于检测5G通信信号,不同的强度检测器3具有不同的检测范围;屏蔽罩5,与所述强度检测器3数量相等,且与所述强度检测器3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屏蔽罩5活动安装在所述强度检测器3的外侧,用于覆盖或释放所述强度检测器3。
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所述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在检测器中植入不同检测范围的强度检测器3,具体的,可以植入具有不同信号接收功率范围的强度检测器3,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5G信号强度检测的准确度,可以对信号接收功率范围做限定,例如,1-10w,10-20w等等,以上距离并不代表实际检测过程中的功率范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可实际需求来配置强度检测器3,为了全面检测,可以使本申请方案中的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覆盖全域。举例说明,在无线信号检测器中放入5个强度检测器3,第一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为0-100,第二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为100-300,第三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为300-600,第四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为600-1200,第五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为1200以上,以上举例并不是限制本身的范围分布,仅对本申请的设计思路作出具体解释。可见,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采用最为合适的强度检测器3对当前位置的5G信号强度做出检测。
步骤S120.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基于测试头测得的5G信号强度,选取覆盖且最为接近的强度检测器3。参照步骤S110的传感器设置,本示例中,当测试头2识别出当前位置存在5G信号,且该5G信号的强度基本为500左右,此时,本申请技术方案可自适应调用上述检测范围为300-600的第三强度检测器3用于检测当前位置处的5G信号强度。
步骤S130.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结合步骤S120的内容可知,现有的信号强度检测器3通常可以检测全域的信号强度,其检测的结果可能是495-505,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直接检测到500.05,以上举例说明,并非代表实际检测过程,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更为准确的对当前位置的5G信号强度作出检测。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测试头2,可以预先获取当前位置处的通信信号的强度,再基于强度自适应选取对应灵敏度的强度检测器3对当前位置的信号进行强度检测,采用上述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当前位置信号强度值的准确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通过所述测试头2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包括:所述测试头2通电工作,并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通信信号;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以用于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测试头2可以选用现有的可以检测全域信号值的检测器,本申请中,不对上述测试头2的检测精度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测试头2的设置目的在于大致判断当前位置处的5G信号强度,以及判断当前位置处是否存在5G信号。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判断当前位置处是否存在5G信号,可以利用现有的智能终端来判断,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智能收集来判断,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申请的无线信号检测器中植入现有智能5G手机的天线,用于实现检测是否存在5G信号的功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中,当所述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存在5G信号;当所述传输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不存在5G信号。所述第一速率的范围为:150Mbps-180Mbps。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载速度来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作为前述实施方式的补充,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判断是否存在5G信号的方式。通常来讲,4G网络的下载速度无法达到150Mbps,因此,通常认为,当下载速度小于150Mbps时,则认定当前网络并非为5G网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中,无线信号的强度公式为:
Rr=Po-Co+Ao-92.4-20logF-20logD+Ar-Cr
式中,Rr为接收端信号电平,单位为dbm;Po为发射功率,单位为dbm;Co为发射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Ao为发射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F为频率,单位为GHz;D为距离,单位为KM;Ar为接收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Cr为接收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以天线口径和2.4G频率的增益为例:
0.3M | 15.7DBi |
0.6M | 21.8DBi |
0.9M | 25.3DBi |
1.2M | 27.8DBi |
1.6M | 30.3DBi |
1.8M | 31.3DBi |
2.4M | 33.8DBi |
3.6M | 37.3DBi |
4.8M | 39.8DBi |
空间损耗计算公式:
Ls=92.4+20Logf+20Logd
接收场强计算公式:
Po-Co+Ao-92.4-20logF-20logD+Ar-Cr=Rr
其中:Po为发射功率,单位为dbm;Co为发射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Ao为发射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F为频率.单位为GHz;D为距离,单位为KM;Ar为接收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Cr为接收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Rr为接收端信号电平,单位为dbm。
例如:例如:AP发射功率为17dbm(50MW).忽略馈线损耗.天线增益为10dbi.距离为2KM.接收端天线增益为10dbi。到达接收端电平为:
17+10-92.4-7.6-6+10=-69dbm
802.11b接收灵敏度:22Mbps(PBCC):-80dBm;11Mbps(CCK):-84dBm;5.5Mbps(CCK):-87dBm;2Mbps(DQPSK):-90dBm;1Mbps(DBPSK):-92dBm
(典型的测试环境:包错误率PER<8%包大小:1024测试温度:25℃+5℃)
802.11g接收灵敏度:54Mbps(OFDM)-66dBm;48Mbps(OFDM)-71dBm;36Mbps(OFDM)-76dBm;24Mbps(OFDM)-80dBm;18bps(OFDM)-83dBm;12Mbps(OFDM)-84dBm;9Mbps(OFDM)-86dBm;6Mbps(OFDM)-88dB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原理为:
式中,Pr为信号接收功率;Pt为基站信号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增益;Gr为接收端天线增益;λ为工作频率波长;d为基站传输距离。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从上述公式可见,信号强度越强,信噪比越高;通过获取上述各参数,便可以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得出信号强度。
上述d为基站传输距离,可以根据检测地点与基站的距离而获得,上述λ为工作频率波长,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得,上述基站信号发射功率Pt可以根据基站的工作参数获得,上述发射天线增益Gt、接收端天线增益Gr根据发射基站的参数以及信号检测器的硬件参数获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上述公式获取到当前位置的5G信号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的5G通信信号测试方法,所述无线信号检测器还包括:外壳1,用于安装强度检测器3与测试头2;所述测试头2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当所述测试头2接收到测试命令后,测试头2的测试端移动至所述外壳1的外侧;所述强度检测器3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还包括驱动器4,固接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屏蔽罩5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器4用于驱动所述屏蔽罩5转动,以用于覆盖或释放所述强度检测器3。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测试头2,用于接收测试头2的检测值,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强度检测器3,用于向强度检测器3发送控制指令,以及接收各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值。控制器控制连接上述驱动器4,用于向驱动器4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的功能是:通过接收测试头2的检测值,并根据检测值选择具有对应范围的强度检测器3,并向被选中的强度检测器3发送控制指令,该强度检测器3接收到上述控制指令后伸出外壳1,此时,控制器控制该强度检测器3上的屏蔽罩5开启,使上述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头露出,进行工作。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驱动器4驱动屏蔽罩5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实现:
驱动器4为驱动电机,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驱动电机的转动端连接齿轮,屏蔽罩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开口处,转轴与屏蔽罩5固接,转轴与外壳1转动连接,上述屏蔽罩5覆盖设置在外壳1的开口处;在转轴上固接从动齿轮,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转轴与固接在转轴上的屏蔽罩5转动,以实现屏蔽罩5覆盖或释放上述检测头,为了使屏蔽罩5可以顺利的在外壳1的开口处转动,可以将屏蔽罩5的外径设置为小于外壳1开口内径的尺寸,在屏蔽罩5与外壳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屏蔽材料,例如蜂窝材料,进而可以实现在确保屏蔽效果的前提下,使屏蔽罩5可以相对外壳1进行转动。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强度检测器3可伸缩设置在外壳1内,具体的,可以在外壳1的内底部安装伸缩杆,将强度检测器3设置在伸缩杆的伸缩端,当接收到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后,屏蔽罩5在驱动器4的驱动下打开,伸缩杆带动强度检测器3移动至外壳1的外侧,此时,强度检测器3便可以开始工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罩5的结构为半球形。相对应的,外壳1的形状可以是中空柱,半球形的屏蔽罩5镶嵌在外壳1的开口处的内侧壁上,以确保屏蔽罩5可以相对外壳1转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罩5的材料为吸波材料。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屏蔽罩5的材料选用屏蔽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本身中,采用有屏蔽材料制作的屏蔽罩5,一方面可以屏蔽将未被使用的强度检测器3无需接收信号,另一方面,可以对强度检测器3起到保护作用。再一方面,在检测时,可以使除被选中的强度检测器3外的其他检测器无数据检测,避免检测结果过多而造成数据混乱。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3,所述屏蔽罩5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S310.获取蜂窝板;
步骤S320.在所述蜂窝板的侧壁上涂敷石墨烯导电涂料;
步骤S330.在涂敷有石墨烯导电涂料的蜂窝板的外侧壁上涂敷磁性吸波涂料,制得板材;
步骤S340.制作半球形钢架,根据所述半球形钢架的内球面尺寸以及外球面尺寸,裁切所述板材,并将裁切后的板材对应的粘接在所述半球形钢架的两个球面上;以制得所述屏蔽罩5。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半球形钢架作为屏蔽罩5的骨架,可以有效的提高屏蔽罩5的刚性,进而增强屏蔽罩5对强度检测器3的保护效果;通过采用蜂窝材料,并在蜂窝材料的表面上涂覆石墨烯导电涂料,可以提高上述屏蔽罩5的屏蔽效果。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蜂窝板由基材制得,基材为柔性基材或由柔性基材粘接形成可折叠结构的硬质板基材;柔性基材为纸、布、塑料薄膜、柔性泡沫板中的至少一种,且柔性基材的厚度为0.01-20mm,硬质板基材为复合材料板、塑料板、厚纸板、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柔性基材为阻燃牛皮纸、芳纶纸、玻纤布、玻纤纸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柔性基材的面密度为20-500g/m2。
石墨烯导电涂料包括:高纯度石墨烯、导电炭黑、导电碳纳米管、粘合剂、助剂、溶剂;所述高纯度石墨烯的添加量为所述石墨烯导电涂料总重量的1%-40%;所述石墨烯导电涂料的碳含量高于97%,且所述石墨烯导电涂料中的石墨烯长径比大于500。
进一步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处理系统,参考图4所示,包括:中央服务器400,以及至少一个微服务容器410;
其中,所述微服务容器用于根据用于对强度检测器3执行检测规则对当前任务进行检测以生成合规性检测日志,以便于将所述发送至所述中央服务器;其中,检测结果为当前位置处的5G信号强度。
所述中央服务器用于根据5G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处理以及统计。
上述的微服务容器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5G通信信号测试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装置50,包括:5G通信信号识别模块501、获取模块502、配置模块503以及检测模块504。其中:
5G通信信号识别模块501,可以用于通过所述测试头2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
获取模块502,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
配置模块503,可以用于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3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
检测模块504,可以用于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系统。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600。图6显示的计算机系统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通过所述测试头2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步骤S120.获取所述强度检测器3的检测范围;步骤S130.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3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步骤S140.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计算机系统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计算机系统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600使用其他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4、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4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7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8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5)
1.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以及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
获取当前位置处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并基于5G通信信号的频谱确定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
为所述5G通信信号的频段配置对应的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并对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增益和/或补偿,以通过强度检测器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
其中,步骤去除5G通信信号之外的其他干扰信号包括:
从测试头的接收信号中耦合出干扰信号;
调节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得到对消信号,将所述对消信号与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叠加;将得到的叠加信号作为接收信号重复执行该步骤,直到干扰信号的电压值不大于历史最小电压值;
将得到的叠加信号确定为消除干扰后的5G通信信号;
步骤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包括:
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强度测试和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步骤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强度测试包括:
获取强度检测器的检测范围;
基于所述5G通信信号的强度,获取所述强度所属的检测范围,选取与所述检测范围对应的强度检测器作为目标强度检测器;
调用所述目标强度检测器对增益和/或补偿后的5G通信信号进行测试,并得到5G通信信号的强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系统内植入FDD模块,用于将所述5G通信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5G通信信号的上行信道、5G通信信号的下行信道,以使所述检测系统分别对所述上行信道、所述下行信道进行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通过所述测试头识别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包括:
所述测试头通电工作,并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通信信号;
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以用于识别所述当前位置的5G通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测试所述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并基于所述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当前位置是否存在5G信号中,当所述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存在5G信号;当所述传输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速率时,所述当前位置不存在5G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获取5G通信信号的强度中,强度公式为:
Rr=Po-Co+Ao-92.4-20logF-20logD+Ar-Cr
式中,Rr为接收端信号电平,单位为dbm;Po为发射功率,单位为dbm;Co为发射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Ao为发射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F为频率,单位为GHz;D为距离,单位为KM;Ar为接收端天线增益,单位为dbi;Cr为接收端天线馈线损耗,单位为db。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5093.1A CN114710216B (zh) | 2022-04-24 | 2022-04-24 |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5093.1A CN114710216B (zh) | 2022-04-24 | 2022-04-24 |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10216A CN114710216A (zh) | 2022-07-05 |
CN114710216B true CN114710216B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217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55093.1A Active CN114710216B (zh) | 2022-04-24 | 2022-04-24 |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102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76292B (zh) * | 2023-11-02 | 2024-01-05 | 物空科技(四川)集团有限公司 | 无线信号定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2705A1 (en) * | 2012-08-28 | 2014-03-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nalog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for 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
CN105897356A (zh) * | 2016-03-29 | 2016-08-24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终端及优化其无线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199791A (zh) * | 2017-12-22 | 2018-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接收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10601773A (zh) * | 2019-09-02 | 2019-12-20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辐射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系统 |
CN111245551A (zh) * | 2020-03-02 | 2020-06-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装置、移动终端与存储介质 |
EP3829076A2 (en) * | 2019-11-28 | 2021-06-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
-
2022
- 2022-04-24 CN CN202210455093.1A patent/CN1147102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2705A1 (en) * | 2012-08-28 | 2014-03-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nalog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for 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
CN105897356A (zh) * | 2016-03-29 | 2016-08-24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终端及优化其无线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199791A (zh) * | 2017-12-22 | 2018-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接收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10601773A (zh) * | 2019-09-02 | 2019-12-20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辐射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系统 |
EP3829076A2 (en) * | 2019-11-28 | 2021-06-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
CN111245551A (zh) * | 2020-03-02 | 2020-06-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装置、移动终端与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10216A (zh) | 2022-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69037B2 (en) | Methods for tes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automatic self-test mode | |
US8588763B2 (en) | Methods for tes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 |
CN110045189B (zh) | 用于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的生产测试的装置和方法 | |
US899592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existence testing for multi-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5813124A (zh) | Wifi和/或lte终端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
EP190818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interfering field strength in an aircraft | |
US20130093447A1 (en) | Methods for Reducing Path Loss While Tes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 |
CN114710216B (zh) | 一种5g通信无线信号测试方法 | |
CN105979537A (zh) | 无线终端及其射频干扰的检测方法、干扰源的确定方法 | |
TW200805946A (en) | Network profiling system having physical layer test system | |
CN105182370A (zh) | 一种北斗设备的模组间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 |
CN110677171B (zh) | 一种频段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8966242A (zh) | 窄带物联网的覆盖估计方法和装置 | |
CN202949431U (zh) | 一种手机射频互操作性测试系统 | |
EP2355236B1 (en) |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for a wireless sensor system | |
CN113242056B (zh) |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088323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7733537A (zh) | 一种用于射频性能测试的类暗室耦合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 | |
CN114978270A (zh) |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5676021B (zh) | 一种近距离射频开关切换天线的测量设备及方法 | |
US20070258483A1 (en) | Network profiling system having nonphysical layer test system | |
CN110049551A (zh) | 基于商用无线WiFi设备的信号追踪方法 | |
EP422139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frequenc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8307421A (zh) | 无线终端的测量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装置及系统 | |
CN114786205A (zh) | Wifi性能空口测试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