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9530B -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09530B CN114709530B CN202210416806.3A CN202210416806A CN114709530B CN 114709530 B CN114709530 B CN 114709530B CN 202210416806 A CN202210416806 A CN 202210416806A CN 114709530 B CN114709530 B CN 1147095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full
- winding core
- cap
- connect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2536 pack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70 Cupro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OCUPQPZWBBYIX-UHFFFAOYSA-N copper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u] YOCUPQPZWBBYI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软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壳体,电芯本体设置在壳体内,电芯本体包括全极耳卷芯、第一集流盘、第一极耳、第一连接件、第二集流盘、第二极耳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全极耳卷芯靠近第一极端的一端,第一连接件的一部分与第一集流盘抵接,另一部分与全极耳卷芯抵接,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全极耳卷芯靠近第二极端的一端,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与第二集流盘抵接,另一部分与全极耳卷芯抵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能够使第一集流盘与全极耳卷芯的第一极端贴合,第二连接件能够使第二集流盘与全极耳卷芯的第二极端贴合,从而满足适用软包特殊封装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比能量高、安全性能好、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在数码、蓝牙、可穿戴、加热不燃烧器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倍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电芯工作时,电子从正极极耳流向负极极耳,其流经路径与电芯内阻成正比,电芯内部损耗功率与内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缩短电子流经路径长度可提升电芯倍率性能。目前行业常用的提升电芯倍率性能的方法是全极耳结构设计,通过全极耳结构设计,可以极大地缩短电子流经路径长度,降低电芯内阻,提高倍率性能。
全极耳结构设计中,极耳与集流盘以及壳体的连接方式是组装电芯的关键,目前常规钢壳或铝壳圆柱全极耳设计多采用软连接与硬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其中,软连接方式是汇集电流的集流盘带有一段宽而短的极耳连接壳体,硬连接方式多通过集流盘直接与壳体进行机械连接。但是,由于软包圆柱电芯特殊的封装工艺限制,这两种硬壳电芯的连接方式均不适用于软包圆柱电芯。
因此,亟需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适用常规软包电芯封装工艺,同时又能够降低电芯内阻,提高电芯倍率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壳体,所述电芯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本体包括:全极耳卷芯,所述全极耳卷芯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极端以及第二极端,所述第一极端与所述第二极端的极性相反;第一集流盘,所述第一集流盘盖设在所述第一极端;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盘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全极耳卷芯靠近所述第一极端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集流盘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全极耳卷芯抵接;第二集流盘,所述第二集流盘盖设在所述第二极端;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盘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全极耳卷芯靠近所述第二极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集流盘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全极耳卷芯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盖帽,所述第一盖帽盖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盘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侧,所述第一盖帽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极耳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盖帽的边缘环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抵压所述所述全极耳卷芯靠近所述第一极端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流盘未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盖帽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对位的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盖帽,所述第二盖帽盖设在所述第二集流盘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侧,所述第二盖帽开设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极耳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盖帽的边缘环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抵压所述所述全极耳卷芯靠近所述第二极端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集流盘未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盖帽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对位的第四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盖帽抵接,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盖帽抵接,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一盖帽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集流盘的厚度为H2,所述第二盖帽的厚度为H3,所述第二集流盘的厚度为H4,所述全极耳卷芯的长度为L,其中D≤H1+H2+H3+H4+L。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全极耳卷芯上,所述第一套管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能够与所述全极耳卷芯夹持所述第一集流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管开设有多个第五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全极耳卷芯上,所述第二套管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能够与所述全极耳卷芯夹持所述第二集流盘。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套管开设有多个第六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集流盘以及全极耳卷芯抵接,第一连接件能够使第一集流盘与全极耳卷芯的第一极端贴合,第二连接件与第二集流盘以及全极耳卷芯抵接,第二连接件能够使第二集流盘与全极耳卷芯的第二极端贴合,从而满足适用软包特殊封装工艺要求,而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大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的宽度、厚度,进一步降低内阻,降低温升,提高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集流盘以及第二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芯本体;11、全极耳卷芯;12、第一集流盘;121、第一通孔;13、第一极耳;14、第一连接件;141、第一盖帽;142、第一长条孔;143、第一弯折部;144、第二通孔;145、第一套管;146、第一凸环;147、第五通孔;15、第二集流盘;151、第三通孔;16、第二极耳;17、第二连接件;171、第二盖帽;172、第二长条孔;173、第二弯折部;174、第四通孔;175、第二套管;176、第六通孔;
2、壳体;21、第一端盖;22、第二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包括电芯本体1以及壳体2,电芯本体1设置在壳体2内,其中,电芯本体1包括全极耳卷芯11、第一集流盘12、第一极耳13、第一连接件14、第二集流盘15、第二极耳16以及第二连接件17,全极耳卷芯11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极端以及第二极端,第一极端与第二极端的极性相反,第一集流盘12盖设在第一极端,第一极耳13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盘12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极耳13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第一连接件14设置在全极耳卷芯11靠近第一极端的一端,第一连接件14的一部分与第一集流盘12抵接,第一连接件14的另一部分与全极耳卷芯11抵接,第二集流盘15盖设在第二极端,第二极耳16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盘15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极耳16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第二连接件17设置在全极耳卷芯11靠近第二极端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7的一部分与第二集流盘15抵接,第二连接件17的另一部分与全极耳卷芯11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4以及第二连接件17,第一连接件14与第一集流盘12以及全极耳卷芯11抵接,第一连接件14能够使第一集流盘12与全极耳卷芯11的第一极端贴合,第二连接件17与第二集流盘15以及全极耳卷芯11抵接,第二连接件17能够使第二集流盘15与全极耳卷芯11的第二极端贴合,从而满足适用软包特殊封装工艺要求,而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大第一极耳13以及第二极耳16的宽度、厚度,进一步降低内阻,降低温升,提高倍率性能。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可以是铝塑复合膜材料制成或者其它软包电池外壳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盖帽141,第一盖帽141盖设在第一集流盘12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第一盖帽141开设有第一长条孔142,第一极耳13穿过第一长条孔142,第一盖帽141的边缘环设有第一弯折部143,第一弯折部143抵压全极耳卷芯11靠近第一极端的一端。通过开设在第一盖帽141的第一长条孔142,第一极耳13穿过该第一长条孔142,使得第一盖帽141能够对第一极耳13进行支撑,保证了第一极耳13的结构稳定性,而且第一极耳13能够防止第一盖帽141发生偏转,避免封装时第一盖帽141移动造成封装不良;此外,通过环设在第一盖帽141边缘的第一弯折部143,能够将全极耳卷芯11第一极端的外圈箔材聚拢到第一集流盘12上,增大第一极端与第一集流盘12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内阻。示例性地,第一弯折部143可以呈圆弧形,便于第一盖帽141安装,还能够保证对第一极端外圈箔材的聚拢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43也可以呈直角形或者其它便于聚拢的形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盘12未与第一极耳1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1,第一盖帽141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121对位的第二通孔144,通过设置第一通孔121以及第二通孔144,便于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保证软包电芯的性能。示例性地,第一通孔121沿第一集流盘12的径向均匀分布,以提高电解液对全极耳卷芯11的浸润效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盘1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极耳13对第一集流盘12导电能力较佳,而且通过上述设计,第一通孔121对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的效果也得到提升。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17包括第二盖帽171,第二盖帽171盖设在第二集流盘15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第二盖帽171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72,第二极耳16穿过第二长条孔172,第二盖帽171的边缘环设有第二弯折部173,第二弯折部173抵压全极耳卷芯11靠近第二极端的一端。通过开设在第二盖帽171的第二长条孔172,第二极耳16穿过该第二长条孔172,使得第二盖帽171能够对第二极耳16进行支撑,保证了第二极耳16的结构稳定性,而且第二极耳16能够防止第二盖帽171发生偏转,避免封装时第二盖帽171移动造成封装不良;此外,通过环设在第二盖帽171边缘的第二弯折部173,能够将全极耳卷芯11第二极端的外圈箔材聚拢到第二集流盘15上,增大第二极端与第二集流盘15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内阻,同时可以节省尺寸余量,提高软包电芯能量密度。示例性地,第二弯折部173可以呈圆弧形,便于第二盖帽171安装,还能够保证对第二极端外圈箔材的聚拢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173也可以呈直角形或者其它便于聚拢的形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集流盘15未与第二极耳16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51,第二盖帽171开设有多个与第三通孔151对位的第四通孔174,通过设置第三通孔151以及第四通孔174,便于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保证软包电芯的性能。示例性地,第三通孔151沿第二集流盘15的径向均匀分布,以提高电解液对全极耳卷芯11的浸润效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6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盘1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此时第二极耳16对第二集流盘15导电能力较佳,而且通过上述设计,第三通孔151对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的效果也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集流盘12以及第二集流盘15可以是环形台阶状,或者第一集流盘12以及第二集流盘15与全极耳卷芯11的接触面为圆环片状、柱体、锥体、尖刺形状或者其它适合形状的接触表面,从而增大全极耳卷芯11与第一集流盘12以及第二集流盘15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内阻。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包括第一端盖21以及第二端盖22,第一端盖21与第二端盖22相对设置,第一端盖21与第一盖帽141抵接,第二端盖22与第二盖帽171抵接,第一端盖21与第二端盖22之间的距离为D,第一盖帽141的厚度为H1,第一集流盘12的厚度为H2,第二盖帽171的厚度为H3,第二集流盘15的厚度为H4,全极耳卷芯11的长度为L,其中D≤H1+H2+H3+H4+L。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一盖帽141、第一集流盘12、第二盖帽171、第二集流盘15以及全极耳卷芯11形成的结构与壳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使全极耳卷芯11与第一集流盘12以及第二集流盘15之间紧密接触,避免全极耳卷芯11与第一集流盘12或者第二集流盘15之间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具体组装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将第一极耳13与第一集流盘12焊接,第二极耳16与第二集流盘15焊接;
2、将焊接第一极耳13后的第一集流盘12与第一盖帽141组合形成第一组合体,焊接第二极耳16后的第二集流盘15与第二盖帽171组合形成第二组合体;
3、通过高温胶纸粘贴或焊接方式将第一组合体与全极耳卷芯11的第一极端固定,通过高温胶纸粘贴或焊接方式将第二组合体与全极耳卷芯11的第二极端固定,然后装入铝塑复合膜制成的壳体2中进行封装。
当第一极端为正极、第二极端为负极时,全极耳卷芯11的正极集流体末端留白未涂覆正极材料,负极集流体末端留白未涂覆负极材料,卷绕后在正极端引出铝箔集流体作为第一极端,在负极端引出铜箔集流体作为第二极端,极大地缩短电子流经路径长度,降低电芯内阻。第一极耳13为铝或铝转镍极耳,第二极耳16为镍或铜镀镍极耳,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通过电流的大小调整极耳的厚度、宽度、材质,防止电流过大导致极耳处温升过高。
第一盖帽141以及第二盖帽171为耐电解液腐蚀的热敏塑胶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厚度为0.1mm~1mm,第一盖帽141以及第二盖帽171可以防止全极耳卷芯11负极铜箔与铝塑复合膜中的铝层导通出现腐蚀的问题。
第一集流盘12为铝金属材质,第二集流盘15为不锈钢或铜镀镍金属材质,厚度为0.1mm~0.5mm,此外,第一集流盘12中间焊接第一极耳13区域为致密实心材质,第二集流盘15中间焊接第二极耳16区域为致密实心材质。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14以及第二连接件17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套管145,第一套管145套设在全极耳卷芯11上,第一套管145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环146,第一凸环146能够与全极耳卷芯11夹持第一集流盘12。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套管145套在全极耳卷芯11上时,第一凸环146将第一集流盘12向全极耳卷芯11抵压,此时第一凸环146与全极耳卷芯11夹持第一集流盘12,从而保证第一集流盘12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套管145能够将全极耳卷芯11第一极端的外圈箔材聚拢到第一集流盘12上,增大第一极端与第一集流盘12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内阻,同时可以节省尺寸余量,提高软包电芯能量密度。
可选地,第一套管145开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47。通过开设第五通孔147,便于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保证软包电芯的性能。示例性地,第五通孔147沿第一套管145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保证电解液浸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17包括第二套管175,第二套管175套设在全极耳卷芯11上,第二套管175背离全极耳卷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环(图中未示出,结构参见第一凸环146),第二凸环能够与全极耳卷芯11夹持第二集流盘15。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二套管175套在全极耳卷芯11上时,第二凸环将第二集流盘15向全极耳卷芯11抵压,此时第二凸环与全极耳卷芯11夹持第二集流盘15,从而保证第二集流盘15的稳定性,此外,第二套管175能够将全极耳卷芯11第二极端的外圈箔材聚拢到第二集流盘15上,增大第二极端与第二集流盘15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内阻,同时可以节省尺寸余量,提高软包电芯能量密度。
可选地,第二套管175开设有多个第六通孔176。通过开设第六通孔176,便于电解液进入浸润全极耳卷芯11,保证软包电芯的性能。示例性地,第六通孔176沿第二套管175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保证电解液浸润的均匀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套管145背离第一凸环146的一端与第二套管175背离第二凸环的一端抵接,此时第一套管145与第二套管175形成组合管状结构,从而对全极耳卷芯1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全极耳卷芯11在封装过程中损坏。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的具体组装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将第一极耳13与第一集流盘12焊接,第二极耳16与第二集流盘15焊接;
2、将焊接第一极耳13后的第一集流盘12与第一套管145组合,焊接第二极耳16后的第二集流盘15与第二套管175组合,其中,第一套管145以及第二套管175为聚合物套管;
3、将与第一集流盘12组合后的聚合物套管在45-60℃温度下加热软化后套在全极耳卷芯11的第一极端,一部分聚合物套管在加热软化后收缩形成第一凸环146;将与第二集流盘15组合后的聚合物套管在45-60℃温度下加热软化后套在全极耳卷芯11的第二极端,一部分聚合物套管在加热软化后收缩形成第二凸环;冷却后聚合物套管与全极耳卷芯11外壁紧密结合,并且第一极端与第一集流盘12紧密接触,第二极端与第二集流盘15紧密接触;
4、最后外侧再用铝塑复合膜进行封装。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包括电芯本体(1)以及壳体(2),所述电芯本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本体(1)包括:
全极耳卷芯(11),所述全极耳卷芯(11)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极端以及第二极端,所述第一极端与所述第二极端的极性相反;
第一集流盘(12),所述第一集流盘(12)盖设在所述第一极端;
第一极耳(13),所述第一极耳(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盘(12)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2);
第一连接件(14),所述第一连接件(14)设置在所述全极耳卷芯(11)靠近所述第一极端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4)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集流盘(12)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全极耳卷芯(11)抵接;
第二集流盘(15),所述第二集流盘(15)盖设在所述第二极端;
第二极耳(16),所述第二极耳(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盘(15)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2);
第二连接件(17),所述第二连接件(17)设置在所述全极耳卷芯(11)靠近所述第二极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集流盘(15)抵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全极耳卷芯(1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盖帽(141),所述第一盖帽(141)盖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盘(12)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所述第一盖帽(141)开设有第一长条孔(142),所述第一极耳(13)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142),所述第一盖帽(141)的边缘环设有第一弯折部(143),所述第一弯折部(143)抵压所述全极耳卷芯(11)靠近所述第一极端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盘(12)未与所述第一极耳(1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盖帽(141)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121)对位的第二通孔(14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7)包括第二盖帽(171),所述第二盖帽(171)盖设在所述第二集流盘(15)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侧,所述第二盖帽(171)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72),所述第二极耳(16)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172),所述第二盖帽(171)的边缘环设有第二弯折部(173),所述第二弯折部(173)抵压所述全极耳卷芯(11)靠近所述第二极端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盘(15)未与所述第二极耳(16)连接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51),所述第二盖帽(171)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151)对位的第四通孔(17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第一端盖(2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盖(21)相对的第二端盖(22),所述第一端盖(21)与所述第一盖帽(141)抵接,所述第二端盖(22)与所述第二盖帽(171)抵接,所述第一端盖(21)与所述第二端盖(22)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一盖帽(141)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集流盘(12)的厚度为H2,所述第二盖帽(171)的厚度为H3,所述第二集流盘(15)的厚度为H4,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长度为L,其中D≤H1+H2+H3+H4+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套管(145),所述第一套管(145)套设在所述全极耳卷芯(11)上,所述第一套管(145)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环(146),所述第一凸环(146)能够与所述全极耳卷芯(11)夹持所述第一集流盘(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45)开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4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7)包括第二套管(175),所述第二套管(175)套设在所述全极耳卷芯(11)上,所述第二套管(175)背离所述全极耳卷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能够与所述全极耳卷芯(11)夹持所述第二集流盘(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175)开设有多个第六通孔(17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6806.3A CN114709530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6806.3A CN114709530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9530A CN114709530A (zh) | 2022-07-05 |
CN114709530B true CN114709530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2174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6806.3A Active CN114709530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095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92819B (zh) * | 2022-11-16 | 2023-11-03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全极耳电芯极组、电芯极组制作工艺及电池 |
CN115548415B (zh) * | 2022-11-29 | 2023-02-28 |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全极耳的软包大圆柱电池的组合方法 |
CN116314847B (zh) * | 2023-05-19 | 2023-08-04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电池、装配方法和用电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42440A (zh) * | 2017-06-26 | 2017-11-10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909441A (zh) * | 2021-03-09 | 2021-06-04 |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模组式锂离子电池及生产方法 |
CN113488728A (zh) * | 2021-07-02 | 2021-10-08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电池 |
CN113851793A (zh) * | 2021-10-21 | 2021-12-28 |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耳电芯、电池及电池制作方法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10416806.3A patent/CN1147095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42440A (zh) * | 2017-06-26 | 2017-11-10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909441A (zh) * | 2021-03-09 | 2021-06-04 |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模组式锂离子电池及生产方法 |
CN113488728A (zh) * | 2021-07-02 | 2021-10-08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电池 |
CN113851793A (zh) * | 2021-10-21 | 2021-12-28 |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耳电芯、电池及电池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9530A (zh) | 2022-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09530B (zh) | 一种软包全极耳圆柱电芯 | |
JP5583421B2 (ja) | 角形密閉二次電池及び角形密閉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
KR101110406B1 (ko) | 전지 셀 및 전원 공급 장치 | |
JP2012199162A (ja) |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二次電池 | |
CN100517852C (zh) |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11014297A (ja) | 捲回型電極群および電池 | |
CN216354304U (zh) | 极片及电池 | |
WO2023103994A1 (zh) | 极片及电池 | |
CN111509180B (zh) | 一种极耳导通的锂电池电芯 | |
KR20160129571A (ko)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CN212136591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2434666U (zh) | 一种阳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213659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JP2023508374A (ja) | 電極および電極組立体 | |
CN218215609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217334361U (zh) | 电池 | |
JP2021150228A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
KR20100066196A (ko) | 이차전지 및 이에 적용된 전극군 | |
CN109244347A (zh) | 一种电池、电容的焊接方法 | |
KR20150000159A (ko)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JP2002222666A (ja)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 |
CN111919312B (zh) | 圆筒形电池以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934563A (zh) | 一种圆柱锂电池 | |
CN220358280U (zh) | 一种多极耳圆柱锂离子电芯结构 | |
CN112332037B (zh) | 一种网格化结构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