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6100B -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6100B
CN114706100B CN202210631879.4A CN202210631879A CN114706100B CN 114706100 B CN114706100 B CN 114706100B CN 202210631879 A CN202210631879 A CN 202210631879A CN 114706100 B CN114706100 B CN 114706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signal
length
satell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18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6100A (zh
Inventor
夏晓玲
李道坚
蒋云翔
王文艺
刘东昀
凌德智
刘勇
陈宇
易新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J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J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J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J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18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6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6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6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6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6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03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 G01S19/07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providing data for correcting measured positioning data, e.g. DGPS [differential GPS] or ionosphere corrections
    • G01S19/071DGPS corr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包括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通过创新的数据组帧方式和数据发送方式,不仅实现了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而且可靠性更高,实施性更好,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保障导航过程的精确性,就成为了导航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推广应用,人们对于在各种应用场景、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减少卫星测量误差是提高定位精度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接收机通过接收差分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各种卫星测量误差,从而最终提高定位精度。差分数据的播发可以借助电台、基站、甚至伪卫星等固定设施或移动设施。但是,上述固定或移动的设施都需要增加额外的架设成本,特别是在偏远或有复杂地理环境的地区。
北斗三号提供了区域短报文(RDSS)和全球短报文系统,支持全球范围内的双向数据通信,支持随时随地的差分数据的播发和接收,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北斗三号RDSS有发送频度限制和发送数据大小限制,因此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发送足够多的差分数据,差分数据的压缩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应该兼顾高数据压缩率和高数据精度。目前使用较多的诺瓦泰RangeB、RangeCmpB等协议的数据压缩率较低且有一些冗余数据,这会导致发送的数据量过大,从而导致RDSS传输拥塞;另一个应用广泛的RTCM协议具备单条协议的观测量个数最多不超过64个的特点,在北斗三代频点数、卫星数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其应用范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且,观测量较多时需多次发送,在RDSS通信过程中存在数据段利用率不够高和组帧方式不够灵活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实施性好且简单方便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
S2. 根据步骤S1接收到的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
S3.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
S4. 进行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
S5. 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S6. 根据步骤S5选定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
步骤S3所述的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分为卫星公共信息段和实时接收各信号信息段;所述的对应的数据信息包括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伪距和载波相位采用现有压缩方法进行压缩。
步骤S4所述的进行组帧,具体为以同步头信息、通信数据类型信息、数据总长度信息、数据信息和校验信息进行组帧。
所述的进行组帧,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组帧:
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组帧的帧结构:一帧通信帧包括同步头Sync字段、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数据Data字段和校验CRC24Q字段;
同步头Sync字段作为通信帧的同步头;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用于表示通信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Data字段用于放置需要发送的数据内容;校验CRC24Q字段用于进行通信帧的校验;
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不同的通信数据类型;通信数据类型包括MSG1、MSG2、MSG3、MSG4和MSG5;MSG1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ID和基站的ECEF坐标;MSG2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MSG3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MSG4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和载噪比;MSG5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载噪比;
MSG1数据包括:参考站ID、X坐标、Y坐标、Z坐标和Rsv保留字段;
MSG2数据、MSG3数据和MSG4数据均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和信号精确伪距;MSG2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MSG3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MSG4数据还包括信号载噪比;
MSG5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信号ID和信号载噪比;
同步标志字段为参考字段,比例因子为1;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当前时刻是否为最后一条;
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比例因子为1ms,有效范围0ms~254ms;
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比例因子为2-10ms,有效范围0ms~(1~2-10)ms;
信号精确伪距的比例因子为2-24ms,有效范围-(2-10~2-24) ms~(2-10~2-24)ms;
信号精确相位的比例因子为2-29ms,有效范围-(2-8~2-29)ms~(2-8~2-29)ms;
信号载噪比的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63;
系统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不同的导航系统;
信号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某一导航系统中的不同的信号。
步骤S4所述的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根据组成的通信帧中通信数据的类型,具体计算对应组成的通信帧的数据包长度。
所述的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计算数据包长度: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1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128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2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7)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3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1)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4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25)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5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10+信号个数*10) bit。
步骤S5所述的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采用如下规则选定发送方式: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均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错峰发送;
若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任意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分包发送。
所述的错峰发送,具体为判定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大于或等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次都进行发送,而将重要程度小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隔若干次发送一次。
所述的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 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通过组帧计算公式计算数据帧总长度;
B. 根据步骤A计算出的数据帧总长度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步骤A所述的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通过组帧计算公式计算数据帧总长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5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通过组帧计算公式得到各MSG组帧的数据帧总长度,此时MSG1长度为192bit,MSG2总长度为11204bit,MSG3总长度为10028bit,MSG4总长度为6892bit,MSG4总长度为2980bit;
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8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6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通过组帧计算公式得到各MSG组帧的各数据帧总长度,此时MSG1长度为192bit,MSG2总长度为15620bit,MSG3总长度为13916bit,MSG4总长度为9372bit,MSG4总长度为3960bit。
步骤B所述的根据步骤A计算出的数据帧总长度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总长度小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总长度小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总长度小于设定值,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MSG2长度大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为分包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MSG1、MSG3、MSG5长度均小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为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总长度小于设定值,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通过创新的数据组帧方式和数据发送方式,不仅实现了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而且可靠性更高,实施性更好,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本地接收机收到了流动站或终端的差分数据报文请求;
S2. 根据步骤S1接收到的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本地接收机准备好要发送的RDSS差分数据;同时,若此时接收机无正常观测量,则需要等待正常观测量的生成后,再准备要发送的RDSS差分数据;
S3.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分为卫星公共信息段和实时接收各信号信息段;所述的对应的数据信息包括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伪距和载波相位采用现有压缩方法进行压缩,比如国际标准协议RTCM3.3;
S4. 进行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以同步头信息、通信数据类型信息、数据总长度信息、数据信息和校验信息进行组帧;
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组帧:
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组帧的帧结构:一帧通信帧包括同步头Sync字段、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数据Data字段和校验CRC24Q字段;
同步头Sync字段作为通信帧的同步头;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用于表示通信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Data字段用于放置需要发送的数据内容;校验CRC24Q字段用于进行通信帧的校验;
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不同的通信数据类型;通信数据类型包括MSG1、MSG2、MSG3、MSG4和MSG5;MSG1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ID和基站的ECEF坐标;MSG2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MSG3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MSG4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和载噪比;MSG5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载噪比;
MSG1数据包括:参考站ID、X坐标、Y坐标、Z坐标和Rsv保留字段;
MSG2数据、MSG3数据和MSG4数据均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和信号精确伪距;MSG2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MSG3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MSG4数据还包括信号载噪比;
MSG5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信号ID和信号载噪比;
同步标志字段为参考字段,比例因子为1;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当前时刻是否为最后一条;
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比例因子为1ms,有效范围0ms~254ms;
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比例因子为2-10ms,有效范围0ms~(1~2-10)ms;
信号精确伪距的比例因子为2-24ms,有效范围-(2-10~2-24) ms~(2-10~2-24)ms;
信号精确相位的比例因子为2-29ms,有效范围-(2-8~2-29)ms~(2-8~2-29)ms;
信号载噪比的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63;
系统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不同的导航系统;
信号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某一导航系统中的不同的信号;
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组帧的帧结构:一帧通信帧包括同步头Sync字段、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数据Data字段和校验CRC24Q字段,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RDSS差分数据通信的帧结构
Figure 742214DEST_PATH_IMAGE001
同步头Sync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16,长度为2 byte,作为通信帧的同步头;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nit8,长度为1 byte;数据总长度Len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16,长度为2 byte,用于表示通信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Data字段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用于放置需要发送的数据内容;校验CRC24Q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24,长度为3byte,用于进行通信帧的校验;
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的取值包括00、01、02、03、04和05;其中值00用于保留;值01表示通信数据类型为MSG1,通信内容包括基站ID和基站的ECEF坐标;值02表示通信数据类型为MSG2,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值03表示通信数据类型为MSG3,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值04表示通信数据类型为MSG4,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和载噪比;值05表示通信数据类型为MSG5,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载噪比;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通信类型详细内容示意表
Figure 659355DEST_PATH_IMAGE002
MSG1数据包括:参考站ID、X坐标、Y坐标、Z坐标和Rsv保留字段;其中,参考站ID的数据类型为Uint12,长度为12比特;X坐标的数据类型为SINT38,长度为38比特;Y坐标的数据类型为SINT38,长度为38比特;Z坐标的数据类型为SINT38,长度为38比特;Rsv保留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2,长度为2比特;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MSG1数据具体内容
Figure 501409DEST_PATH_IMAGE003
MSG2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信号精确伪距、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其中GPS周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2,长度为12比特;GPS周内秒的数据类型为Uint20,长度为20比特;GPS毫秒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同步标志的数据类型为Uint1,长度为1比特;系统ID的数据类型为Uint3,长度为3比特;卫星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Rsv保留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卫星号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信号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8,长度为8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0,长度为10比特;信号ID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信号精确伪距的数据类型为SINT15,长度为15比特;信号精确相位的数据类型为SINT22,长度为22比特;信号载噪比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MSG2数据具体内容
Figure 896618DEST_PATH_IMAGE004
MSG3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信号精确伪距和信号精确相位;其中GPS周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2,长度为12比特;GPS周内秒的数据类型为Uint20,长度为20比特;GPS毫秒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同步标志的数据类型为Uint1,长度为1比特;系统ID的数据类型为Uint3,长度为3比特;卫星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Rsv保留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卫星号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信号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8,长度为8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0,长度为10比特;信号ID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信号精确伪距的数据类型为SINT15,长度为15比特;信号精确相位的数据类型为SINT22,长度为22比特;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表5 MSG3数据具体内容
Figure 710990DEST_PATH_IMAGE005
MSG4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信号精确伪距和信号载噪比;其中GPS周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2,长度为12比特;GPS周内秒的数据类型为Uint20,长度为20比特;GPS毫秒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同步标志的数据类型为Uint1,长度为1比特;系统ID的数据类型为Uint3,长度为3比特;卫星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Rsv保留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卫星号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信号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8,长度为8比特;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0,长度为10比特;信号ID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信号精确伪距的数据类型为SINT15,长度为15比特;信号载噪比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表6 MSG4数据具体内容
Figure 533453DEST_PATH_IMAGE006
MSG5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信号ID和信号载噪比;其中GPS周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12,长度为12比特;GPS周内秒的数据类型为Uint20,长度为20比特;GPS毫秒计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同步标志的数据类型为Uint1,长度为1比特;系统ID的数据类型为Uint3,长度为3比特;卫星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Rsv保留字段的数据类型为Uint7,长度为7比特;卫星号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信号个数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信号ID的数据类型为Uint4,长度为4比特;信号载噪比的数据类型为Uint6,长度为6比特;具体内容如表7所示;
表7 MSG5数据具体内容
Figure 800486DEST_PATH_IMAGE007
针对上述的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信号精确伪距、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说明包括:同步标志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1,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1;0表示为当前时刻最后一条,1表示非当前时刻最后一条;同步标志字段为参考字段;系统ID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3,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5;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8,比例因子为1ms,有效范围0ms~254ms;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10,比例因子为2-10ms,有效范围0ms~(1~2-10)ms;信号ID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4,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9;信号精确伪距的说明:数据类型为SINT15,比例因子为2-24ms(约0.018m),有效范围-(2-10~2-24) ms~(2-10~2-24)ms(约-292m~292m);信号精确相位的说明:数据类型为SINT22,比例因子为2-29ms(约0.0006m),有效范围-(2-8~2-29)ms~(2-8~2-29)ms约-1171m~1171m);信号载噪比的说明:数据类型为Unit6,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63;具体如表8所示;
表8 字段说明示意表
Figure 61703DEST_PATH_IMAGE008
针对系统ID与信号ID的映射关系,说明包括:系统为北斗系统BDS,则系统ID为0,信号包括B1I、B2I、B3I、B3Q、B1C、B2a、B2b、B1A、B3A和B3AE,依次对应的信号ID为0、1、2、3、4、5、6、7、8和9;系统为GPS系统GPS,则系统ID为1,信号包括L1CA、L2C、L2P、L5和L1C,依次对应信号ID为0、1、2、3和4;系统为GLONASS系统GLO,则系统ID为2,信号包括G1和G2,依次对应信号ID为0和1;系统为GALILEO系统GAL,则系统ID为3,信号包括E1、E5a和E5b,依次对应信号ID为0、1和2;系统为准天顶微信系统QZSS,则系统ID为4;其余系统对应的系统ID为5;具体内容如表9所示;
表9系统ID与信号ID的映射关系示意表
Figure 730582DEST_PATH_IMAGE010
此外,需要根据组成的通信帧中通信数据的类型,具体计算对应组成的通信帧的数据包长度;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算式计算数据包长度: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1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128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2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7)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3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1)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4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25)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5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10+信号个数*10) bit;
本申请中的组帧格式中,并没有特殊的数据或字段,而恰恰是基于业内常用的数据类型,易于理解和实施;本申请根据RDSS的通信特征,提出了一种更为精简灵活的帧格式,使得基于我国北斗RDSS系统进行快速、广域的RTK/RTD差分信息播发成为可能,在应用上,可以通过RN/RD双模收发机,在无其他通信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快速进行RTK基站的架设,进行长、短基线的RTK/RTD组网;
S5. 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采用如下规则选定发送方式: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均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错峰发送;
若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任意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分包发送;
同时,错峰发送,具体为判定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大于或等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次都进行发送,而将重要程度小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个若干次发送一次;
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步骤:
A. 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通过S4的组帧计算公式计算数据帧总长度:
示例1: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5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通过组帧计算公式得到各MSG组帧的数据帧总长度,此时MSG1长度为192bit,MSG2总长度为11204bit,MSG3总长度为10028bit,MSG4总长度为6892bit,MSG4总长度为2980bit;该场景可覆盖工程中大多数主流应用场景;
示例2: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8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6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通过组帧计算公式得到各MSG组帧的各数据帧总长度,此时MSG1长度为192bit,MSG2总长度为15620bit,MSG3总长度为13916bit,MSG4总长度为9372bit,MSG4总长度为3960bit;该场景基本可覆盖工程中所有主流应用场景;
B. 根据步骤A计算出的数据帧长度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为示例1,可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总长度为11396bit小于设定值(14000bit),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总长度为13200小于设定值(14000bit),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总长度为6892bit小于设定值(14000bit),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此时设置的设定值(数据帧长度的设定值)为14000bit;
具体内容如表10所示;
表10 示例1发送方式示意表
Figure 723946DEST_PATH_IMAGE011
若为示例2,可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总长度为15812大于设定值(14000bit)且MSG2长度为15620bit大于设定值(14000bit),则发送方式为分包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总长度为18004bit大于设定值(14000bit)且MSG1、MSG3、MSG5长度分别为192bit、13916bit、3960bit都小于设定值(14000bit),则发送方式为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总长度为9372bit小于设定值(14000bit),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此时设置的设定值(数据帧长度的设定值)为14000bit;
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示例2发送方式示意表
Figure 478275DEST_PATH_IMAGE012
单次发送:当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14000 bit时,则可以直接采用单次发送;单次发送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
错峰发送:当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14000 bit时,但单条协议的数据不超过14000 bit时可以使用错峰发送,比如表11中的播发类型2;其MSG1、MSG3、MSG5数据总量超过14000bit,但是单条协议未超过,可以采用错峰发送。MSG1、MSG5为非关键信息,可以每隔几个发送间隔发送一次,而MSG3为关键信息建议每次都发送;如每发送五次MSG3数据,发一包MSG1+MSG3+MSG5数据,此时MSG3可以采取诸如,添加选星策略、剔除低优CNR的星、低仰角的星等措施来节约空间;
分包发送:当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14000 bit时,且单条协议的数据超过14000 bit时,使用分包发送,发送次数M=N/MaxData(向上取整)次,即将本观测量时刻产生的差分数据分成M次进行发送,单次发送的数据长度可取平均值或达到单次发送的最大化,以下表12针对单次发送和分包发送(单次发送最大化)做了一个示例;考虑到RD通信秒卡发送频度的限制,建议采用前两种发送方式;
表12 单次发送和分包发送对比示意表
Figure 277604DEST_PATH_IMAGE013
S6. 根据步骤S5选定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
本发明的播发方法,以步骤S5的示例2数据进行具体说明: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8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6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
通过传统RANGE、RANGECMP协议的组帧方式,计算差分数据的数据帧总长度分别为100256bit、55008bit,均只需组帧一次。
通过传统RTCM协议的组帧方式(以用于传统RTK模式的MSM4举例),计算差分数据的数据帧总长度由最少5包构成,且单包可高达4129bit,其中需组帧5次。
通过本文组帧方式,计算各差分MSG的数据帧总长度,此时MSG1长度为192bit,MSG2总长度为15620bit,MSG3总长度为13916bit,MSG4总长度为9372bit,MSG4总长度为3960bit;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总长度为15812bit);
表13传统组帧播发和本文示意新组帧播发对比示意表
Figure 800989DEST_PATH_IMAGE014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可靠性更高,实施性更好,更加简单方便。

Claims (5)

1.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接收下发的差分数据请求;
S2. 根据步骤S1接收到的请求,生成RDSS差分数据;
S3. 对不同卫星频点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压缩;
S4. 进行组帧,并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以同步头信息、通信数据类型信息、数据总长度信息、数据信息和校验信息进行组帧;
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组帧:
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组帧的帧结构:一帧通信帧包括同步头Sync字段、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数据Data字段和校验CRC24Q字段;
同步头Sync字段作为通信帧的同步头;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数据总长度Len字段用于表示通信帧中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Data字段用于放置需要发送的数据内容;校验CRC24Q字段用于进行通信帧的校验;
数据通信类型Type字段,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不同的通信数据类型;通信数据类型包括MSG1、MSG2、MSG3、MSG4和MSG5;MSG1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ID和基站的ECEF坐标;MSG2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和载噪比;MSG3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载波相位;MSG4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伪距和载噪比;MSG5的通信内容包括基站卫星的载噪比;
MSG1数据包括:参考站ID、X坐标、Y坐标、Z坐标和Rsv保留字段;
MSG2数据、MSG3数据和MSG4数据均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信号ID和信号精确伪距;MSG2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和信号载噪比;MSG3数据还包括信号精确相位;MSG4数据还包括信号载噪比;
MSG5数据包括:GPS周计数、GPS周内秒、GPS毫秒计数、同步标志、系统ID、卫星个数、Rsv保留字段、卫星号、信号个数、信号ID和信号载噪比;
同步标志字段为参考字段,比例因子为1;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当前时刻是否为最后一条;
卫星概略距离的整毫秒数的比例因子为1ms,有效范围0ms~254ms;
卫星概略距离的毫秒余数的比例因子为2-10ms,有效范围0ms~(1~2-10)ms;
信号精确伪距的比例因子为2-24ms,有效范围-(2-10~2-24) ms~(2-10~2-24)ms;
信号精确相位的比例因子为2-29ms,有效范围-(2-8~2-29)ms~(2-8~2-29)ms;
信号载噪比的比例因子为1,有效范围0~63;
系统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不同的导航系统;
信号ID用于根据不同的取值,对应于某一导航系统中的不同的信号;
S5. 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 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选定应用场景:
B. 根据步骤A选定的应用场景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S6. 根据步骤S5选定发送方式,完成本时刻差分数据的播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计算当前观测量时刻的差分数据包长度,具体为根据组成的通信帧中通信数据的类型,具体计算对应组成的通信帧的数据包长度;具体为采用如下算式计算数据包长度: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1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64+128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2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7)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3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41)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4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28+信号个数*25) bit;
若通信数据类型为MSG5数据,则数据包总长度为
64+56+卫星个数*(10+信号个数*10) bi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的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4的组帧结果、信号频度和数据发送要求,采用如下规则选定发送方式: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均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错峰发送;具体为判定所有的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大于或等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次都进行发送,而将重要程度小于重要度设定值的数据帧每个若干次发送一次;
若要发送的差分数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且任意单条协议的数据帧的总长度大于设定值,则发送方式采用分包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根据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卫星数据,选定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5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0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则选定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
若当前时刻,北斗系统能够观测到24颗卫星,其中8颗星播发2个频点信号,另外16颗星播发8个频点信号;同时,GPS系统能够观测到16颗星且各有5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LONASS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2个频点的观测量;同时,GALILEO系统能够观测到12颗星且各有3个频点的观测量;则选定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根据步骤A选定的应用场景和差分数据的要求,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若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则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或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若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则采用如下方式选定差分数据的发送方式:
若要求进行RTK+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或者MSG1+MSG3+MSG5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2数据,则发送方式为分包发送;若发送的数据为MSG1+MSG3+MSG5数据,则发送方式为错峰发送;
若要求进行RTD解算,则发送的数据为MSG4数据,发送方式为单次发送。
CN202210631879.4A 2022-06-07 2022-06-07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Active CN114706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1879.4A CN114706100B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1879.4A CN114706100B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6100A CN114706100A (zh) 2022-07-05
CN114706100B true CN114706100B (zh) 2022-09-30

Family

ID=82177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1879.4A Active CN114706100B (zh) 2022-06-07 2022-06-07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610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7228A (en) * 1993-04-13 1995-12-19 Differential Corrections Inc.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radio data system
CN104614742A (zh) * 2014-12-22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北斗星基高精度差分信息接收实现方法
WO2016095526A1 (zh) * 2014-12-16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授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6912076A (zh) * 2017-03-27 2017-06-30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多应用差分数据播发系统和方法
CN107135505A (zh) * 2017-05-04 2017-09-05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动态自适应的差分服务播发系统和播发方法
CN108398700A (zh) * 2018-01-19 2018-08-14 重庆九洲星熠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方法
WO2020244561A1 (zh) * 2019-06-04 2020-12-10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差分改正数据报文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13198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dss发射终端和定位系统
CN114302332A (zh) * 2021-12-27 2022-04-08 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三号及天通卫星窄带数据播发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7228A (en) * 1993-04-13 1995-12-19 Differential Corrections Inc.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radio data system
WO2016095526A1 (zh) * 2014-12-16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授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4614742A (zh) * 2014-12-22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北斗星基高精度差分信息接收实现方法
CN106912076A (zh) * 2017-03-27 2017-06-30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多应用差分数据播发系统和方法
CN107135505A (zh) * 2017-05-04 2017-09-05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动态自适应的差分服务播发系统和播发方法
CN108398700A (zh) * 2018-01-19 2018-08-14 重庆九洲星熠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方法
WO2020244561A1 (zh) * 2019-06-04 2020-12-10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差分改正数据报文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131987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dss发射终端和定位系统
CN114302332A (zh) * 2021-12-27 2022-04-08 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三号及天通卫星窄带数据播发的定位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solute calibration algorithm of RDSS channel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Xiaozhun Cui等;《2012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20130506;1424-1427 *
"交通行业GNSS差分信息播发技术研究";吴晓东等;《全球定位系统》;20150227;41-45 *
"基于AIS的BDS差分数据播发系统研究、验证及其应用展望";沈建军等;《全球定位系统》;20191231;正文第1-4页 *
"适用于船舶北斗地基增强的AIS 播发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印梦超;《通信技术》;20201130;2727-27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6100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822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 mobile unit within the service area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120488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mental broadcast of gps navigation data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12627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 for GPS receivers
KR101026286B1 (ko) 제 2 이동 장치로부터의 정보를 사용하여 제 1 이동장치의 위치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72825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情報を使用して移動局のポジション推定値を計算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101187A1 (en) Improved data messaging efficiency for an assisted wireles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EP1664830B1 (en) Mobile terminal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gps time based on timing of information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75259A1 (en) Provi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to a gps locator
MXPA01001659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comprimir informacion de mensajes de radiodifusion de satelites gps.
JP2003533063A (ja) 移動ターミナルの位置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536671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gps補助方法および装置
WO1995000821A1 (en) Determination of location using time-synchronized cell site transmissions
MXPA06008384A (es) Transferencia de informacion de tiempo calibrada en una terminal movil.
CN1307683A (zh) 卫星定位参照系统与方法
EP1437014A2 (en) System for utilizing cell information to locate a wireless device
EP1203965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of GPS satellite information
US20020190897A1 (en)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positioning system, method of positioning,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20177041A1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706100B (zh) 基于北斗rdss的差分数据播发方法
Garin et al. Wireless assisted GPS-SiRF architecture and field test results
CN101950023A (zh) 一种利用手机蜂窝网获取辅助信息的快速高精度gps定位终端
Drakoulis et al. Improving subscriber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a hybrid satellite-assisted and network-based technique
US6535548B1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and methods therefor
AU9241198A (en)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a vehicle
CN116074945B (zh) Ais岸基网络中基于北斗授时时间同步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