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无法根据车辆的行驶环境的地面平整度对减震器的减震硬度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行驶时车体的稳定性不佳,使用者舒适度得不到保障,且容易因减震硬度与地面不匹配造成难以操作车辆的现象。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震效果好且能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调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其包括外缸筒11及固定在所述外缸筒11内的内缸筒12,所述内缸筒12与所述外缸筒11同轴设置,所述内缸筒内12内滑配有滑塞13,所述滑塞13将所述内缸筒隔成上腔121和下腔122,所述滑塞13上设有滑塞杆131,所述滑塞杆131向上依次穿过所述内缸筒12与所述外缸筒11并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使所述滑塞有向上的运动趋势的主弹簧132,所述内缸筒12外壁与所述外缸筒11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并形成流道110,所述流道连通所述上腔121和所述下腔122,所述下腔122底部与所述流道之间设有能实现双向流量调节的调节阀1F。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1F固定在所述下腔底部、并将所述下腔隔成主油腔和缓冲油腔,所述缓冲油腔连通所述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1F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上分别设有朝向相反的单向阀;所述阀体内转动地安装有与所述阀体同轴的第一调节盘4和第二调节盘5,所述第一调节盘4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一调节阀孔组,所述第二调节盘5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二调节阀孔组,所述第一调节盘4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阀孔组使所述第一阀孔及所述第二阀孔的截面积同步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调节盘5转动时,择一使所述第一阀孔或所述第二阀孔的截面积增大或减小;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盘和所述第二调节盘转动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数量相同且均周向均布,所述第一阀孔所在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第二阀孔所在的分度圆直径不相同,且两者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阀孔与所述第二阀孔的直径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阀孔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阀孔对应的第一调节阀孔A40a及与所述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一调节阀孔B40b,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盘4时所述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所述第一阀孔之间形成的允通面积A相同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孔B40b与所述第二阀孔之间形成的允通面积B。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阀孔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阀孔对应的第二调节阀孔A及与所述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二调节阀孔B,所述第二调节阀孔A的侧壁顺时针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弧形阀孔50a,所述第二调节阀孔B的侧壁反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二弧阀孔50b,所述第一弧形阀孔50a的圆心角α1大于所述第二阀孔侧壁与所述第二调节盘转轴之间的圆心角β1,所述第二弧形阀孔50b的圆心角α2大于所述第一阀孔侧壁与所述第二调节盘转轴之间的圆心角β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使所述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所述第一阀孔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使所述第一阀孔完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阀孔50a内、同时使所述第二阀孔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阀孔50b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盘或所述第二调节盘的侧壁设有拨杆,所述阀体的侧壁沿轴线方向滑配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均设有拨块,所述拨块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斜导孔,所述拨杆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上的斜导孔内,所述外缸筒12的端部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连接并用于推动其滑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1F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且通过固定轴20固定连接的第一垫圈21、上弹片22、第一垫片23、上阀片24、阀座、下阀片25、第二垫片26、第二垫圈27和螺母29,所述阀座的上下两端贯穿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上弹片22向下压紧所述上阀片24并使所述上阀片贴合于第一阀孔的上端出口端,所述第二垫片26向上压紧所述下阀片25并使所述下阀片25贴合于所述第二阀孔的下端出口端;所述阀座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调节盘4和所述第二调节盘5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同轴于所述固定轴20,所述第一调节盘4的上底面与所述安装腔的上底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节盘5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调节盘4的下底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节盘5的下底面与所述安装腔的下底面之间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容所述第一调节盘4和所述第二调节盘5侧壁的拨杆穿过的孔体。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座3、支撑环6和下阀座7,所述支撑环6固定在所述上阀座3与所述下阀座7之间,所述上阀座3下底面与所述下阀座7的上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孔体开设在所述支撑环6侧壁,所述支撑环6上端面与所述上阀座3下底面之间、所述支撑环6下端面与所述下阀座7的上底面之间均设有用于径向限位的限位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孔所在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阀孔所在的分度圆直径;所述阀座的上底面设有与所述固定轴20同轴的第一环形槽301,所述第一环形槽形成第一环形区,所述第一阀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区内,所述上阀片24贴合并密封所述第一环形区;所述阀座的上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20同轴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阀孔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所述上阀片上开设用于连通所述下腔及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油口;所述阀座的下底面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形成第三环形区,所述第二阀孔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区内,所述下阀片25贴合并密封所述第三环形区。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采用双筒形式,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两缸筒之间设置间隙并形成流道,增大了液压油的流动距离和流动面积,散热性能好;设置固定式调节阀,能根据需求调节滑塞两端的油腔之间的流通面积,以适用不同的行驶路况和驾驶感受;调节阀能实现多种形式的阀孔大小调节,模式多样,使减震器实现不同的减震效果,满足不同路况和驾驶感受;设置多阀孔,增大了两油腔之间的连通面积,进而增大了可调节宽度;采用阀片式密封,单向密封效果好,阻尼分散均匀度好,提高了减震效果;双调节盘设置,调节方便快捷,受力小;采用拨杆进行转动调节,所需驱动力小且旋转角度大,响应快;装配式阀体结构,生产成本低,装配方便,且精度高;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结构紧凑,强度高,能实现不同的减震效果,适应不同的路况、驾驶需求及驾驶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上调节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上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上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上调节盘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下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下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下调节盘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下调节盘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Ian调节盘的另一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的调节阀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其能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进行调节,包括调节整体硬度和单向硬度,以适应不同的使路况。
具体的,参阅图1,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缸筒11及内缸筒12,内缸筒12和外缸筒11均为圆筒形,且内缸筒12固定安装在外缸筒11内;在内缸筒内12内滑配有滑塞13,滑塞13将内缸筒隔成上腔121和下腔122,滑塞13上设有滑塞杆131,该滑塞杆131与内缸筒12同轴,滑塞杆131向上穿过内缸筒12与外缸筒11后延伸至外缸筒12外,且其作为第一连接端,在滑塞杆131外套设有主弹簧132,该主弹簧132的下端与外缸筒上端面接触,使滑塞杆131(滑塞13)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即能拉动滑塞杆向上运动;在外缸筒11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
内缸筒12外壁与外缸筒11内壁(包括弧形侧壁及两端端面)之间设有间隙并形成流道110,本实施例中,在外缸筒11内壁与内缸筒12外壁之间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至少为三个且周向均布,为了提高结构强度,该连接板至少为六个,整体呈放射状排列;内缸筒12的轴向长度小于外缸筒11的轴向长度,外缸筒11端部封口(密封),内缸筒12的两端设有开口,用于连通上腔121和流道110、及连通下腔122和流道110,为了提高内缸筒12的结构强度,内缸筒12的两端向内折弯并形成加强部,上端的加强部内壁固定有导套,滑塞杆滑配在该导套内,在该加强部上开设有油口120,用于连通上腔和流道,在上腔、下腔和流道内充有液压油。
液压油在流道(内缸筒与外缸筒之间)流动时能实现快速散热,避免在过热,使用寿命长。
在下腔122底部与流道之间设有能实现双向流量调节的调节阀1F,本实施例中,调节阀1F固定在下腔底部,其外壁与下腔内壁之间密封连接,该调节阀1F将下腔隔成主油腔和缓冲油腔,主油腔位于调节阀的上端,缓冲油腔位于调节阀的下端,且连通流道,该调节阀1F用于调节主油腔与缓冲油腔之间的双向或单向的连通面积。
具体的,调节阀1F包括阀体,在阀体的上下两端开设(贯穿)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用于连通下腔和流道,具体的,连通主油腔和缓冲油腔,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上分别设有朝向相反的单向阀,单向阀允许液压油单向流动,例如,第一阀孔上的单向阀使液压油从下(缓冲油腔)向上(主油腔)单向流动,那么第二阀孔上的单向阀使用液压油从上(主油腔)向下(缓冲油腔)单向流动;阀体内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调节盘4和第二调节盘5,第一调节盘4和第二调节盘5同轴于阀体,在第一调节盘4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一调节阀孔组,在第二调节盘5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对应的第二调节阀孔组。
第一调节盘4转动时,两第一调节阀孔组使第一阀孔及第二阀孔的截面积同步增大或减小,其实现双向同步调节,且两者的调节量相同,即从上(主油腔)向下(缓冲油腔)的阀孔流道截面积(允通量)与从下(缓冲油腔)向上(主油腔)的阀孔流道截面积(允通量)相同,其能调节减震器的双向硬度。
第二调节盘5转动时,择一使第一阀孔或第二阀孔的截面积增大或减小,其能使第一阀孔的允通量(允许通过流体的有效截面积)增大或减小、或使第二阀孔的允通量增大或减小,实现第一阀孔或第二阀孔的单独调节,调节减震器的单向硬度,实现单向快、慢缓冲的调节;同时在阀体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转动的驱动组件。
为了达到更大的调节量,同时,提高缸内阻尼分散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数量相同且均周向均布,第一阀孔所在的分度圆直径与第二阀孔的分度圆直径不相同,且两者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阀孔与第二阀孔的直径和。
以下结合附图对调节盘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4、图7-图8,第一调节盘4上的第一调节阀孔组包括第一调阀节孔A40a和第一调节阀孔B40b,其中,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第一阀孔对应,包括数量、位置分别对应,例如第一阀孔为三个且周向均布,那么第一调节阀孔A40a也为三个且周向均布,且两者的分度圆直径相同,能实现同轴对齐;第一阀孔B40b与第二阀孔对应,包括数量、位置分别对应,例如第二阀孔为三个且周向均布,那么第一调节阀孔B40b也为三个且周向均布,且两者的分度圆直径相同,能实现同轴对齐,且当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第一阀孔对应时的同时第一调节阀孔B40b也与第二阀孔对应;转动第二调节盘4时,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第一阀孔之间(交错)形成的允通面积(允许通过流体的有效截面积)为A,第一调节阀孔B40b与第二阀孔之间(交错)形成的允通面积为B,且允通面积A与允通面积B相同,即通过第一调节盘4的转动,能实现对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的允通面积的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且增大量和减小量相同。
参阅图4、图9-图13,第二调节盘5上的第二调节阀孔组包括第二调节阀孔A和第二调节阀孔B,第二调节阀孔A与第一阀孔对应,第二调节阀孔B与第二阀孔对应,且第二调节阀孔A的侧壁顺时针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弧形阀孔50a,该第一弧形阀孔50a的轴线与阀体同轴,第二调节阀孔B的侧壁反方向(逆时针)延伸并形成第二弧阀孔50b,该第二弧形阀孔50b的轴线与阀体同轴。
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阀孔50a的圆心角α1(第一弧形阀孔的两端与第二调节盘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阀孔侧壁与第二调节盘转轴之间的圆心角β1,圆心角β1为穿过阀体轴线且与第二阀孔侧壁相切的两条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同时第二弧形阀孔50b的圆心角α2(第二弧形阀孔的两端与第二调节盘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阀孔侧壁与第二调节盘转轴之间的圆心角β2,圆心角β2为穿过阀体的轴线且与第一阀孔侧壁相切的两条之间之间形成的夹角;上述结构能保证第一阀孔从最大到最小(阻断)的允通量调节时,第二阀孔均处于最大允通量上,单向可变量大;同时能保证第二阀孔从最大到最小(阻断)的允通量调节时,第一阀孔均处于最大允通量上,单向可变量大,避免单向调节时影响另一阀孔允通量,便于精确调节。
参阅图12,当第二调节盘5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弧形阀孔50a与第一阀孔之前产生交错,进而减小第一阀孔的允通量,随着顺时针的继续转动,第一阀孔的允通量也继续减小,直至最小(阻断),而在第二调节盘5顺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二阀孔一直位于第二弧形阀孔50b内,因此,第二阀孔的允通量不变;在交错状态下,反向(逆时针)转动第二调节盘5,第一弧形阀孔50a与第一阀孔的交错量减小,进而增大第一阀孔的允通量,随着逆时针的持续转动,第一阀孔的允通量持续增大,直至最大,而在第二调节盘5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二阀孔一直位于第二弧形阀孔50b内,因此,第二阀孔的允通量不变,进而实现对第一阀孔的允通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单独调节。
参阅图13,当第二调节盘5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弧形阀孔50b与第二阀孔之前产生交错,进而减小第二阀孔的允通量,随着逆时针的继续转动,第二阀孔的允通量也继续减小,直至最小(阻断),而在第二调节盘5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一阀孔一直位于第一弧形阀孔50a内,因此,第一阀孔的允通量不变;在交错状态下,反向(顺时针)转动第二调节盘5,第二弧形阀孔50b与第二阀孔的交错量减小,进而增大第二阀孔的允通量,随着顺时针的持续转动,第二阀孔的允通量持续增大,直至最大,而在第二调节盘5顺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一阀孔一直位于第一弧形阀孔50a内,因此,第一阀孔的允通量不变,进而实现对第二阀孔的允通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单独调节。
为了保证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的初始状态,能实现自动复位,具体的,在第一调节盘上设有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使第一调节阀孔A40a与第一阀孔同轴(同时第二调节阀口与第二阀孔同轴);在第二调节盘上设有第二复位机构,第二复位机构使第一阀孔完全位于第一弧形阀孔50a内、同时使第二阀孔完全位于第二弧形阀孔50b内。
该第一复位机构与第二复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朝向相反的第一扭簧91和第二扭簧92,该扭簧与固定轴同轴,其一端(头部)与阀体(上阀座或下阀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盘4或第二调节盘5连接,具体的,在第一调节盘或第二调节盘的端面设有一凸台93,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尾部)和第二扭簧的另一端(尾部)设置在凸台93的两侧,形成平衡,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时均会受到扭力;也可以在第一调节盘或第二调节盘的盘面上开设有孔,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尾部插入在该孔内,实现与第一、第二调节盘的连接。
在第一调节盘或第二调节盘的侧壁设有拨杆,参阅图7和图9,在第一调节盘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拨杆41,该第一拨杆的轴线垂直并相交于第一调节盘的轴线,在第二调节盘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拨杆51,该第二拨杆的轴线垂直并相交于第二调节盘的轴线,同时在阀体的侧壁滑配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阀体的轴线,即能实现上下滑动,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上端均设有拨块,在拨块上开设有斜导孔,该斜导孔倾斜设置,第一拨杆套设在第一滑块上端的斜导孔内,第二拨杆套设在第二滑块上端的斜导孔内,通过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的运动能带动相应拨块的上下移动,进而使第一拨杆(或第二拨杆)在斜导孔内滑动,实现第一调节盘(或第二调节盘)的径向转动,进而实现调节,在外缸筒12的端部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连接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上下移动,实现调节;上述滑块、拨块、拨杆、驱动机构构成驱动组件。
以下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参阅图5、图14-图15,为了提高推动时的力平衡,避免形成杠杆力而影响准确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为环形(圆筒形)并形成第一滑环81,在下阀座7的侧壁周向均布有条形凸起71并形成导轨,该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阀座的轴线,在第一滑环81的内壁设有与导轨对应的条形滑槽810,第一滑环通过该条形滑槽滑配在下阀座7侧壁,在第一滑环8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拨块812,该第一拨块812的横截面为弧形,其与第一滑环同轴,且第一拨块812为两个或三个且周向均布,同时,第一调节盘上的第一拨杆数量与第一拨块数量相同,且分别套设(滑配)在相应第一拨块812上的第一斜导孔813内;在第一滑环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导孔814,导孔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滑环的轴线,该导孔周向均布在相邻两个第一拨块之间,第一滑环的下端固定有支撑环815,该支撑环815的直径大于第一滑环的直径,其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
相应的,第二滑块整体也为环形并形成第二滑环82,其包括环形支架821,在环形支架上周向均布有导孔814数量相同的导杆822,导杆822由下向上穿过导孔814,进而将第二滑环滑配在第一滑环上,在导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拨块823,该第二拨块823的横截面为弧形,其与环形支架821同轴,同时,第二调节盘上的第二拨杆的数量与第二拨块数量相同,且分别套设(滑配)在相应的第二拨块823上的第二斜导孔824内,通过环形支架的上下移动实现对第二调节盘的径向驱动,该环形支架位于支撑环815内,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
为了减小或避免管内液压油压力对调节产生的影响,在下阀座的外壁设有密封套(图中未示出),该密封套位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的下端,其将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密封在该密封套内、或密封在密封套与内缸筒之间,在密封套的下端开设有至少两个推杆孔,在推杆孔内滑配有推杆,且推杆与推杆孔之间设有密封圈,推杆分别与第一滑环(滑块)和第二滑环 (滑块)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为小型的电动推杆,优选的,为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的电动推杆,由于电动推杆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再做赘述。
参阅图2-图4,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阀1F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且通过固定轴20固定连接的第一垫圈21、上弹片22、第一垫片23、上阀片24、阀座、下阀片25、第二垫片26、第二垫圈27、螺母29和卡簧(图中未示出),在阀座的上下两端贯穿有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上弹片22向下压紧上阀片24并使上阀片贴合于第一阀孔的上端出口端,并形成单向阀结构,第二垫片26向上压紧下阀片25并使下阀片25贴合于第二阀孔的下端出口端,形成与第一阀孔流向相反的单向阀结构;在阀座内设有安装腔,第一调节盘4和第二调节盘5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的轴线同轴于固定轴20,在第一调节盘4的上底面与安装腔的上底面之间、第二调节盘5的上底面与第一调节盘4的下底面之间、第二调节盘5的下底面与安装腔的下底面之间均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为密封圈,与阀体同轴,上述各组件上均开设有中心孔,固定轴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各组件上的中心孔后与螺母连接,并通过卡簧固定,防止松脱;在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容第一调节盘4和第二调节盘5侧壁的拨杆穿过的孔体。
本实施例中,阀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加工方便,且便于第一调节盘、第二调节盘的组装,具体的,阀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座3、支撑环6和下阀座7,支撑环6固定在上阀座3与下阀座7之间,上阀座3的下底面与下阀座7的上底面之间形成上述安装腔,孔体开设在支撑环6侧壁,支撑环6上端面与上阀座3下底面之间、支撑环6下端面与下阀座7的上底面之间均设有用于径向限位的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为柱状的定位凸起或凹孔,其能提高实现快速径向定位并实现快速组装。
在上阀座3上周向均布有第一阀孔A30a和第二阀孔A30b,其均为三个且周向均布,第一阀孔A和第二阀孔A的分度圆半径不同;同时在下阀座7上开设有与第一阀孔A30a同轴的第一阀孔B70a、及与第二阀孔A30b同轴的第二阀孔B70b,上述第一阀孔包括上述同轴设置的第一阀孔A和第一阀孔B,第二阀孔包括上述同轴设置第二阀孔A和第二阀孔B。
上述第一阀孔(圆心)所在的分度圆直径大于第二阀孔(圆心)所在的分度圆直径;在阀座(上阀座)的上底面设有与固定轴20同轴的第一环形槽301,该第一环形槽形成第一环形区,第一阀孔上端开口端位于第一环形区内,上阀片24贴合并密封第一环形区,实现对第一环形槽(第一阀孔)的单向密封;同时在阀座(上阀座)的上底面开设有与固定轴20同轴的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一环形槽内,第二阀孔的上端开口位于第二环形槽内,且在上阀片上开设用于连通下腔及第二环形槽的油口;在阀座(下阀座)的下底面设有第三环形槽,该第三环形槽与阀座同轴,第三环形槽形成第三环形区,第二阀孔的下端开口端位于第三环形区内,下阀片25贴合并密封第三环形区,实现对第三环形槽(第二阀孔)单向密封。
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采用双筒形式,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两缸筒之间设置间隙并形成流道,增大了液压油的流动距离和流动面积,散热性能好;设置固定式调节阀,能根据需求调节滑塞两端的油腔之间的流通面积,以适用不同的行驶路况和驾驶感受;调节阀能实现多种形式的阀孔大小调节,模式多样,使减震器实现不同的减震效果,满足不同路况和驾驶感受;设置多阀孔,增大了两油腔之间的连通面积,进而增大了可调节宽度;采用阀片式密封,单向密封效果好,阻尼分散均匀度好,提高了减震效果;双调节盘设置,调节方便快捷,受力小;采用拨杆进行转动调节,所需驱动力小且旋转角度大,响应快;装配式阀体结构,生产成本低,装配方便,且精度高;本发明用于汽车悬挂的可调式双筒油压减震器,结构紧凑,强度高,能实现不同的减震效果,适应不同的路况、驾驶需求及驾驶感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