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8030A -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8030A
CN114698030A CN202011570774.XA CN202011570774A CN114698030A CN 114698030 A CN114698030 A CN 114698030A CN 202011570774 A CN202011570774 A CN 202011570774A CN 114698030 A CN114698030 A CN 114698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frame
bandwidth
bits
channel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07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波
刘辰辰
于健
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07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8030A/zh
Priority to EP21909230.1A priority patent/EP424705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8364 priority patent/WO20221352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8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8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并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若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该方法可以用于WIFI领域,该第二信道带宽可以为320MHz。

Description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场景中,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所处的无线信道环境不同,在数据通信之前如果能够根据两者的信道可用情况,协商出双方都可用的带宽将对于数据通信非常有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802.11ac标准中,将非高吞吐率(non-high throughput,non-HT)帧或者non-HT复制(duplicated)帧所使用的扰码序列(scrambling sequence)的前7个比特中的两个比特(也即B5比特和B6比特)用来指示带宽。这两个比特的四种取值与四种带宽一一对应。这四种带宽分别是20MHz、40Mhz、80MHz、160MHz(或者80+80MHz)。
目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正在开展802.11ax之后的下一代标准(802.11be)的讨论。相比于之前的802.11ax标准,802.11be标准支持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的数据传输。802.11be标准支持的最大传输带宽为320MHz。因此,802.11be标准会引入除了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之外的其他带宽,例如320MHz。
在引入除了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之外的其他带宽之后,两个设备之间如何协商带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下面从不同的方面介绍本申请,应理解的是,下面的不同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以互相参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宽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包括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二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一种带宽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
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以上所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和设备,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即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比特未用于携带带宽信息,或者说携带的是非带宽的信息,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指示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结合以上所有方面,示例性的,第二信道带宽包括320MHz。第一信道带宽中的160MHz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80+80Mhz。
示例性的,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使用B5B6进行带宽指示能够适用于支持带宽指示的前几代标准版本的设备,兼容性好,方面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示例性的,第三比特可以为:
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一个比特,或接收地址(receiveaddress,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当第三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七个比特的B0-B3的任一比特时,在扰码序列之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指示,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当第三比特为其他字段的比特中时,由于没有增加扰码序列的比特开销,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通过只使用一个比特(第三比特)来指示大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将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设置为随机值,而不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例如,所述第一比特为第三值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为第四值时,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反过来,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例如,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第四值,用于指示所述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该实现方式,所述所述第三比特,和第一比特(或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将第二比特(或第一比特)设置为随机值,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节省的指示比特(未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的比特)也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比特的另外一个值,可以用于指示预留带宽,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该指示方式,巧妙地利用现有第一字段预留状态为全0的状态来区分第一字段是否有携带前导码打孔模式。这种指示方式中不需要其他显式的指示信令,节省信令开销。或者,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该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该指示方式,根据其关联过程中设置的能力指示信息来判断第一帧中第一字段是否用于前导码打孔模式。由于关联过程中的能力指示信息只需要发送一次,后续不再变化,所以在后续发送的第一帧中不需要再携带显式的指示信令,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若第三比特设置为第一值,表示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20MHz。或者,若第三比特设置为第二值,表示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40MHz。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通过信道带宽的大小来指示第一字段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可以根据信道带宽的大小来指示带宽粒度,能够节省指示信令,简化设计。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承载在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预留服务比特和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帧控制字段中。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第一字段承载在已有的字段中,其好处在于不改变现有帧结构设计,这样第一帧的内容还可以被目标站点之外的第三方站点正确解析,保持后向兼容性。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宽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所述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六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一种带宽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以上所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和设备,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即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比特未用于携带带宽信息,或者说携带的是非带宽的信息,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指示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结合以上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示例性的,第二信道带宽包括320MHz。第一信道带宽中的160MHz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80+80Mhz。
示例性的,所述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
示例性的,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使用B5B6进行带宽指示能够适用于支持带宽指示的前几代标准版本的设备,兼容性好,方面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示例性的,第三比特可以为:
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一个比特,或接收地址(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当第三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七个比特的B0-B3的任一比特时,在扰码序列之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指示,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当第三比特为其他字段的比特中时,由于没有增加扰码序列的比特开销,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通过只使用一个比特(第三比特)来指示大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将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设置为随机值,而不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例如,所述第一比特为第三值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为第四值时,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反过来,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例如,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第四值,用于指示所述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该实现方式,所述所述第三比特,和第一比特(或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将第二比特(或第一比特)设置为随机值,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节省的指示比特(未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的比特)也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比特的另外一个值,可以用于指示预留带宽,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该指示方式,巧妙地利用现有第一字段预留状态为全0的状态来区分第一字段是否有携带前导码打孔模式。这种指示方式中不需要其他显式的指示信令,节省信令开销。或者,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该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该指示方式,根据其关联过程中设置的能力指示信息来判断第一帧中第一字段是否用于前导码打孔模式。由于关联过程中的能力指示信息只需要发送一次,后续不再变化,所以在后续发送的第一帧中不需要再携带显式的指示信令,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若第三比特设置为第一值,表示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20MHz。或者,若第三比特设置为第二值,表示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40MHz。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通过信道带宽的大小来指示第一字段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可以根据信道带宽的大小来指示带宽粒度,能够节省指示信令,简化设计。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承载在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预留服务比特和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帧控制字段中。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第一字段承载在已有的字段中,其好处在于不改变现有帧结构设计,这样第一帧的内容还可以被目标站点之外的第三方站点正确解析,保持后向兼容性。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十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和第二帧。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确定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和第二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用于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和第二帧。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确定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确定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十六方面,示例性的,第一字段采用non-OFDMA的模式进行指示。采用non-OFDMA的带宽模式能够指示确定的模式,需要的指示开销较少。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承载在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预留服务比特和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帧控制字段中。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第一字段承载在已有的字段中,其好处在于不改变现有帧结构设计,这样第一帧的内容还可以被目标站点之外的第三方站点正确解析,保持后向兼容性。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宽粒度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带宽粒度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若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一带宽粒度,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小于或等于160MHz的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二带宽粒度,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小于或等于160MHz的第一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粒度;
其中,若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一带宽粒度,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二带宽粒度,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结合以上第十七方面至第二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带宽粒度和第二带宽粒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通过指示所述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并且带宽粒度的区分来指示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指示信令,简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道带宽包括320MHz。第一信道带宽中的160MHz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80+80M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使用B5B6进行带宽指示能够适用于支持带宽指示的前几代标准版本的设备,兼容性好,方面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比特可以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Bits)中的一个比特,或接收地址(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当第四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七个比特的B0-B3的任一比特时,在扰码序列之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指示,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当第三比特为其他字段的比特中时,由于没有增加扰码序列的比特开销,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其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通过只使用一个比特(第三比特)来指示大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将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设置为随机值,而不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例如,所述第一比特为第三值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为第四值时,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反过来,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例如,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第四值,用于指示所述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该实现方式,所述所述第三比特,和第一比特(或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将第二比特(或第一比特)设置为随机值,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节省的指示比特(未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的比特)也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比特的另外一个值,可以用于指示预留带宽,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或者,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该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字段承载在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预留服务比特和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帧控制字段中。该实现方式中的指示方式,第一字段承载在已有的字段中,其好处在于不改变现有帧结构设计,这样第一帧的内容还可以被目标站点之外的第三方站点正确解析,保持后向兼容性。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来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的指令。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且所述计算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生成的步骤,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发送或接收的动作,此种情况下,“发送”等同于“输出”,“接收”等同于输入。例如,当芯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时,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第一逻辑电路和第一接口电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用于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接口电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帧;其中,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又例如,当芯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时,所述芯片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和第二接口电路,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用于输入第一帧,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其中,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六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上述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二十方面中对应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址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F-END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信道带宽上打孔的打孔模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蜂窝网、高性能无线LAN(high performance radio LAN,HIPERLAN)以及广域网(WAN)、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或其它现在已知或以后发展起来的网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WLAN通信系统,例如采用IEEE 802.11标准的系统。示例性的,IEEE 802.11标准包括但不限于:802.11be标准、或者更下一代的802.11标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适用的场景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与站点(station,STA)之间的通信、AP与AP之间的通信、以及STA与STA之间的通信等。在标准中,站点STA通常也被称为非接入点站点non-AP STA,简称为non-AP。
本申请涉及到的STA可以是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用户终端、用户装置、接入装置、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用户代理、用户装备或其他名称。其中,用户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便携式通信设备、手持机、便携式计算设备、娱乐设备、游戏设备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进行网络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等。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接入点AP是一种部署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其关联的STA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该接入点AP可用作该通信系统的中枢,可以为基站、路由器、网关、中继器、通信服务器、交换机或网桥等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
IEEE802.11是当前主流的无线接入标准之一,近十多年来已经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商业应用。以接入点AP与站点STA之间的通信为例,其常用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是由一个接入点AP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接入因特网,而该AP关联多个站点STA,AP和关联站点之间通过IEEE802.11协议进行上行和下行的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上面提到的AP和STA统称为站点。
WLAN从802.11a/g开始,历经802.11n、802.11ac,到现在正在讨论中的802.11ax和802.11be,其允许传输的带宽可以参考表1。其中802.11n标准的名称又叫做高吞吐率(highthroughput,HT),802.11ac标准叫做非常高吞吐率(very high throughput,VHT),802.11ax(Wi-Fi 6)叫做HE(High Efficiency),802.11be(Wi-Fi 7)叫做极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而对于HT之前的标准,如802.11a/b/g等统称叫做非高吞吐率(Non-HT)。其中802.11b采用非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模式,因此没有列在表1里。
表1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121
在IEEE 802.11a标准中,只支持20MHz带宽,在后续标准演进过程中带宽不断增大。802.11n标准中最大支持40MHz带宽,802.11ac/802.11ax标准中最大支持160MHz带宽,其中160MHz带宽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160Mhz(80+80Mhz)。在802.11a之后的标准中,为了保证后向(backward compatibility)兼容性,支持新一代标准的站点也必须支持老的标准,一些控制帧在带宽大于20MHz的信道上采用non-HT duplicated方式进行发送。即,控制帧采用non-HT格式(也即,该控制帧采用符合802.11a标准的格式),并且控制帧被复制到信道中的一个20MHz信道上发送。换句话说,在每个20MHz信道上都发送一份11a格式的帧,多个20MHz信道上的内容是重复的。这样使得802.11a的站点也可以顺利地解析该帧,保证后向兼容性。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以non-HT duplicated方式发送的帧,称为non-HT duplicated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帧。
由于无线局域网中普遍存在隐藏节点,因此经常采用RTS/CTS交互的方式来预留信道。RTS和CTS帧在大于20MHz的带宽中采用Non-HT duplicated的方式发送。由于发送站点和接收站点所处的无线信道环境不同,在数据通信之前如果能够根据两者此时信道可用情况,协商出双方都可用的带宽将对于数据通信非常有用。但是,由于802.11a只支持20MHz带宽,不需要指示带宽指示信息,因此non-HT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没有携带带宽指示信息,因此接收端无法准确地获知此时发送端所采用的带宽。因此在RTS和CTS无法携带带宽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在预留信道的同时进行带宽协商。
示例性的,在802.11n标准中,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包括服务字段,服务字段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即数据部分的最开始是16比特的服务字段(SERVICEfield),其中,服务字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服务字段的前7比特为扰码初始化字段(Scrambler Initialization),设置为全0。服务字段的后9比特为预留的服务比特,可以称之为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也可以被称为预留服务字段,目前也设置为0(如图2中标示0的7个比特)。包括服务字段在内的数据部分将会通过一个扰码器进行加扰。该扰码器会生成一个扰码序列,该扰码序列是由一个127比特的序列通过不断重复构成的,该127比特序列通过一个7位的扰码器初始化状态结果扰码器以后生成。也就是说,包括服务字段在内的数据部分会通过扰码器产生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由于服务字段的前7位为全0,所以加扰后的服务字段的前7位与扰码序列的前7位相同。即服务字段的前7个比特用于承载扰码序列(scrambling sequence)的前7个比特。在本申请中,所给出的指示位或者字段的名称均为举例说明,包括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比特位或者字段,在此不做限制。
由于non-HT duplicated帧是传统的帧格式(legacy format),如果贸然修改会导致传统站点不能正常解析。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对带宽进行协商的目的,在802.11ac标准中,将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所使用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设置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用于指示带宽。
其中,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从低位到高位依次编号为B0比特-B6比特。从而,B5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第6个比特,B6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第7个比特。如图2所示,从最低位(least significant bit,LSB)开始发送,即扰码序列的前7位的发送顺序为B0先发送,B6最后发送。对应的,当B6B5表示带宽信息时,B5为低位,B6为高位,即B5先发送,B6后发送。
示例性的,在802.11ac标准中,CH_BANDWIDTH_IN_NON_HT优先发送最低位,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的取值与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表2中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CBW)的单位为MHz,CBW20代表带宽是20MHz,CBW40代表带宽是40MHz,CBW80代表带宽是80MHz,CBW160代表带宽是连续的160MHz,CBW80+80代表带宽是80+80MHz(非连续的160MHz)。例如,CBW80取值为2,二进制表示为10,则B5=0、B6=1。
表2
带宽的枚举值 取值
CBW20 0
CBW40 1
CBW80 2
CBW160或CBW80+80 3
其中,带宽也可以称为信道带宽或者带宽。当前帧中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所指示的带宽,即为帧传输所使用的信道带宽,或帧占用的带宽,有时候也称帧的带宽。
参见图3所示的non-HT格式的帧的发送地址字段或接收地址字段,该发送地址字段或接收地址字段包括6个字节。其中第一个字节包括8个比特,分别表示为b0、b1、b2、b3、b4、b5、b6和b7。为了让接收端知道发送端是否在扰码序列中携带了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发送端使用bandwidth Signaling TA来指示,bandwidth Signaling TA是指发送端以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发送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TA)字段中的单播(Individual)/组播(Group)比特来指示扰码序列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是否作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即B5、B6是否用于指示带宽。单播/组播比特是发送地址字段或接收地址字段的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个比特,即b0,另一种表述形式,单播(unicast)/组播(multicast)也是指发送地址字段或接收地址字段的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个比特。具体的,如果单播/组播比特设置为1,则表示扰码序列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作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用于指示带宽。如果单播/组播比特设置为0,则表示扰码序列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没有作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使用,可以仍为随机值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
随着技术发展,无线通信场景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可以采用的带宽可以超过表2所示的四种带宽。例如,由于802.11be标准支持最大传输带宽为320MHz,因此采用802.11be标准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可以采用320MHz等其他带宽。
在WLAN系统的演进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后向兼容,支持新一代标准的站点也必须支持老的标准。例如11ax下一代标准的站点称为EHT站点,那么它在兼容前几代标准的同时也是non-HT(802.11a)、HT(802.11n)、VHT(802.11ac)和HE(802.11ax)站点。目前,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仅能支持表2所示的四种带宽,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B5B6两个比特)的四个状态已经全部用完。因此,在802.11ax的下一代标准802.11be(后续称为EHT,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中,带宽可能会扩展到320MHz。在引入除了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之外的其他带宽场景下,non-HT帧或者non-HTduplicated帧如何指示带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发送地址TA字段中的单播/组播比特设置为1,则表示发送站点在扰码序列中携带了CH_BANDWIDTH_IN_NON_HT信息,即扰码序列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作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在VHT、HE站点中,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的扰码序列前7位中的B5B6来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模式。一种现有技术中,EHT站点使用扰码序列中的B5B6和另外一个比特(例如,B3)来指示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和320MHz模式。如表3所示,使用B3、B5、B6共3个比特来指示320MHz模式。
表3
B3 B5B6 BW
0 0 20MHz
0 1 40MHz
0 2 80MHz
0 3 160MHz or 80+80MHz
1 0 320MHz
1 1-3 reserved
如表3所示的指示方法中,当B3=0,使用扰码序列中的B5B6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当B3=1、B5B6=0,指示320MHz。当B3=1、B5B6=1~3,指示预留的带宽。这种指示方法,使得EHT站点比VHT、HE站点多使用一个比特来指示带宽。发送帧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受发送数据内容和加扰序列两方面的影响,发送数据内容不能控制,但加扰序列随机性减小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得出现高PAPR的概率变大,影响系统性能。因此所示的指示方法中会占用更多的比特用于指示,并且会使得发送帧的PAPR上升,降低系统性能。
另一种现有技术中,如表4所示,使用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的一位比特(表4中的EHT带宽指示)和扰码序列前7位中的B5B6来指示320MHz带宽。将该EHT带宽指示设置为1和扰码序列前7位中的B5B6来指示320MHz模式。
表4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151
如表4所示,当该EHT带宽指示=0,扰码序列中的B5B6=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当该EHT带宽指示=1,扰码序列中的B5B6=0,指示320MHz。当该EHT带宽指示=1、B5B6=1~3,指示预留的带宽。这种指示方法,使用EHT带宽指示以及扰码序列的两个比特来指示信道带宽,新增的EHT带宽指示比特会带来信令的浪费。这样会占用更多的比特用于指示,且会使得发送帧的PAPR上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指示方法4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401、第一设备生成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
S4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
S403: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指示方法,一种指示方式中,该带宽指示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包括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
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另一种指示方法中,该指示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
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为了描述方便以及清楚简洁,上述指示方法均采用图4提供的带宽指示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其中,两种指示方法中的步骤如带宽指示方法400所述。不同的指示方法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了描述简便没有区分,但也可以是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第五设备和第六设备等。同样的指示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帧、第一比特、第二比特、第三比特等也是相同的原因没有进行区分,在此不做限定。不同的指示方法中相同名称的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具体实现方法。不同的指示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在这里为了简便,仍是一同进行介绍。
以上所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即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比特未用于携带带宽信息,或者说携带的是非带宽的信息,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指示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具体的,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第二信道带宽为320MHz。使用B5B6进行带宽指示能够适用于支持带宽指示的前几代标准版本的设备,兼容性好,方面在实际中进行。第一信道带宽中的160MHz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80+80Mhz。
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示例性的,所述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
第三比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一个比特,接收地址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当第三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七个比特的B0-B3的任一比特时,在扰码序列之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指示,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当第三比特为其他字段的比特中时,由于没有增加扰码序列的比特开销,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当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通过只使用一个比特(第三比特)来指示大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将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设置为随机值,而不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例如,所述第一比特为第三值时,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第四值时,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反过来,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例如,所述第二比特为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第四值,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该实现方式,所述所述第三比特,和第一比特(或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将第二比特(或第一比特)设置为随机值,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节省的指示比特(未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的比特)也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比特的另外一个值,可以用于指示预留带宽,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
本申请中所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中所指示的带宽,即为帧传输所使用的信道带宽,或帧占用的带宽,有时候也称帧的带宽。在通信过程中,接收站点根据所指示的带宽信息来确定如何设置响应帧的带宽。
示例性的,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或者,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以下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三值为0,第四值为1。或者,第三值为1,第四值为0。以下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指示信道的带宽的比特位的值的设置仅为举例说明,实际情况中设置为1或者0,以及对应性的替换在本申请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5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501和第二设备502。第一设备501和第二设备502之间存在至少一个信道,该至少一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对应一个带宽。
例如,带宽可以包括20兆带宽、40兆带宽、80兆带宽、160(80+80)兆带宽、240兆带宽和320兆带宽等多种。即,信道的带宽为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240MHz和320MHz等。
每个信道包括至少一个子信道,当信道包括一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格式的帧;当该信道包括多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帧。示例性的,有时可以将信道子信道的带宽可以大于或等于20MHz。即每个信道包括至少一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来说本申请中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为: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中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当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时,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当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时,可以指示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此时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或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默认值。本申请提供的带宽指示方法能够节省指示带宽的比特数量,就可以保留原来扰码的随机性,提高PAPR。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第三比特可以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者是预留服务比特中的一个比特,或者是接收地址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者是控制帧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在本申请中,预留服务比特可以是Reserved SERVICE Bits,控制帧字段可以是Frame Control字段,以此为例进行介绍,在此不做限制。
以第三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为例,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带宽指示方法进行介绍。
在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与第二设备关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其设备类型,以及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其设备类型。所以在执行本步骤之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保存对方的设备类型。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其保存的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
示例性的,设备类型可以为极端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即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或者,设备类型可以为不支持EHT的非常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站点或高效的(Highefficiency,HE)站点,即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其中,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对于设备类型为EHT站点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支持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第三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对于设备类型为不支持EHT的VHT站点或HE站点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支持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在标准中规定或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事先约定当第二设备为EHT站点的设备时第一设备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以及当第二设备为不支持EHT的VHT站点或HE站点的设备时第一设备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带宽。
该信道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任一个信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有至少一个信道,该至少一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对应一个带宽。该信道包括至少一个20MHz子信道,当信道包括一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格式的帧;当该信道包括多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帧。
本申请的带宽除了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和160MHz带宽四种外,还可以包括320MHz带宽等新的带宽。例如,目前出现的带宽除了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和160(80+80)MHz带宽四种外,还可以包括240MHz带宽、320MHz带宽等新的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对于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和320MHz带宽等带宽中任一种带宽,具体来说,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不用于指示该320MHz带宽,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或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默认值。或者,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没有用来指示带宽的另一个比特位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或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默认值。也就是说,B5B6中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320MHz带宽的话,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可以设置为随机值,就可以保留原来扰码的随机性,提高PAPR。也可以设置为保留值或默认值,用于指示其他的可能的信道带宽,或者留作其他的用途。
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表5,以B3这个比特为例来进行介绍指示大于160MHz带宽的情形,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实际中指示大于160MHz带宽的比特也可以是B0-B2中的一个比特。具体的,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
表5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191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01
如表5所示,当B3设置为0时,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B3=0,B5=0,B6=0指示20MHz;当B3=0,B5=1,B6=0指示40MHz;当B3=0,B5=0,B6=1指示80MHz;当B3=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B3设置为1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B6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可以只使用一个比特来指示320MHz带宽,比使用B3B5B6来指示320MHz带宽可以节省两个指示比特。节省的两个指示比特可以设置为随机值,能够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也可以将节省的两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
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见表6,以B3和B6两个比特为例来进行介绍指示大于160MHz带宽的情形,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实际中B3也可以是B0-B2中的一个比特,B6也可以是B5。具体的,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
表6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02
如表6所示,当B3设置为0时,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B3=0,B5=0,B6=0指示20MHz;当B3=0,B5=1,B6=0指示40MHz;当B3=0,B5=0,B6=1指示80MHz;当B3=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B3设置为1、B6设置为第三值(例如设置为0)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当B3设置为1、B6设置为第四值(例如设置为1)时,可以用来指示预留的带宽,例如240MHz等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可以只使用两个比特来指示320MHz带宽,比使用B3B5B6来指示320MHz带宽可以节省一个指示比特。节省的一个比特可以设置为随机值,能够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也可以将节省的一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该带宽指示方式还保留了一个预留带宽状态,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当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不支持EHT的VHT站点或HE站点时,第二设备支持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带宽。该信道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任一个信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有至少一个信道,该至少一个信道中的每个信道对应一个带宽。该信道包括至少一个20MHz子信道,当信道包括一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格式的帧;当该信道包括多个20MHz子信道时,第一设备生成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帧。
示例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的带宽可以为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和160(80+80)MHz带宽中的任一种。其指示方式如表2中所述。
第一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生成non-HT帧或non-HTduplicated帧,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
当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以第二设备为EHT站点为例,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对应于第一设备采用的带宽指示方式的实施方式确定发送帧的带宽。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时,则不需要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信道带宽即为320MHz。当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时,则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该两个比特指示的信道的带宽。即所指示的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时,则不需要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中的另一个比特。当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第三值时,信道带宽即为320MHz。当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第四值时,则指示的信道带宽为预留值。当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时,则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该两个比特指示的信道的带宽,即所指示的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
当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为不支持EHT的VHT站点或HE站点时,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获取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确定该两个比特指示的信道的带宽,即所指示的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道的带宽的比特位的值的设置仅为举例说明,实际情况中设置为1或者0,以及对应性的替换在本申请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首先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站点类型,根据EHT站点和VHT、HE站点的区分,采用不同的比特位置进行信道带宽的指示。即如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是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EHT站点,则利用第三比特指示EHT站点的带宽,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B3比特。如果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VHT、HE站点,则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大于160MHz的带宽,仍是其原来的含义或者用于其他的用途。因此,可以将这种指示方式称为隐性指示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本申请中,所说的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以及802.11be标准的其他命名方式的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这本申请中不对站点的取名已经其所使用的标准或其他方式进行限制,包括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实施方式。
在使用第一设备的站点类型来区分是否使用第三比特来指示带宽的实施例中,对于CF-End帧需要做一个特殊的处理。这里先介绍一下CF-END帧的功能和应用场景。Wi-Fi系统中信道资源是多个站点通过竞争机制共享的。如图6所示,有数据要发送的站点会通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访问(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机制进行信道竞争,当退避结束之后,该站点发送一个初始帧。如果能正确收到该初始帧的响应帧,则意味着信道竞争成功。在初始帧的持续时间Duration字段中会设置一个时间长度,该时间长度从初始帧结束时刻起计算,在该时间长度内其它站点将不会发起信道竞争,从而保证竞争成功的站点可以独享该时间段进行数据发送。该时间段称为一个TXOP,而该竞争成功的站点被称为TXOP holder。TXOP holder在一个TXOP内可以发起一个或者多个帧交互。当TXOPholder把缓存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如果TXOP时段还有剩余时间,则TXOP holder可以发送一个CF-END帧来将TXOP时间段内剩余时间释放,以使得其他站点可以进行信道竞争。
CF-End帧的帧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持续时间(duration)字段,接收地址(RA)字段,发送地址(TA)字段,帧检测序列(frame checksequence,FCS)字段等。其中接收地址(RA)字段设置为广播帧,即全1。发送地址TA字段被设置为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设置为所在基本服务集BSS的BSSID。BSS是由AP建立的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唯一的一个AP,该AP可以关联一个或多个站点。BSSID是BSS的唯一识别符,通常为AP的MAC地址。
如果TXOP holder是AP,那么它发送一个CF-END帧。此时发送的CF-END帧中TA字段为BSSID,即AP的MAC地址,执行的方法参照上面实施例所给的方法即可。如果TXOP holder是non-AP站点,则TXOP holder先发送一个CF-END帧,当其关联的AP收到这个CF-END帧之后,关联的AP在间隔SIFS时间可以再发送一个响应的CF-END帧。
当AP接收到一个BSSID(TA)字段跟自己的BSSID匹配(不对比Individual/Group比特)的CF-END帧之后可以响应一个CF-END帧,该响应的CF-END帧使用与接收的CF-END帧相同的带宽。这里的不对比Individual/Group比特是因为Individual/Group比特可能会由于指示携带带宽指示信息而设置成1,此时就与BSSID本身不匹配了,所以比较的时候不管这一个比特,其它剩余比特相同就认为匹配成功。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个non-AP站点发送CF-END帧的时候,该帧中并没有自身的MAC地址,因此AP在收到CF-END帧之后无法从帧格式中获知是哪个站点发送的CF-END,因此无法确定接收到的CF-END中是否使用第三比特指示带宽了。上面实施例中所给出的第三比特指示带宽的方法不能适用在non-AP站点发送CF-END帧中,即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对于CF-End帧需要做一个特殊的处理主要是针对如果TXOP holder是non-AP站点,提出了两种方案解决上述实施例所给的方法不能适用的问题。
第一个方案中,AP在收到BSSID(TA)字段跟自己的BSSID匹配(不对比Individual/Group比特)的CF-END帧之后,确定当前本BSS内的TXOP holder,如果TXOP holder是EHT站点,则接收的CF-END帧中使用了第三比特指示带宽。如果TXOP holder是VHT或者HE站点,则接收的CF-END帧中没有使用第三比特指示带宽,即是使用扰码序列前7位中的B6B5来指示带宽的。由于同一个时刻,在本BSS内只能有一个TXOP holder,所以可以避免对发送站点判断失误。
第二个方案中,AP记录当前本BSS内TXOP的带宽,AP在收到BSSID(TA)字段跟自己的BSSID匹配(不对比Individual/Group比特)的CF-END帧之后,不需要对带宽指示信息进行解读,认为此CF-END帧的带宽等于TXOP的带宽。,在第二个方案中,要求TXOP holder必须使用TXOP带宽来发送CF-END帧。
在识别带宽信息之后,AP在接收的CF-END帧结束时刻间隔SIFS时间后发送一个相同带宽的CF-END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其中,以第三比特是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或者接收地址RA字段、或者复用Frame Control字段中已有字段的其中一种中的一个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为例进行介绍。
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采用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或者接收地址RA字段、或者复用Frame Control字段中已有字段的其中一种中的一个比特(第三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
在本申请中,将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用于指示信道的带宽的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或者接收地址RA字段、或者复用Frame Control字段中已有字段的其中一种中的一个比特称之为EHT带宽信令指示,该指示位或指示字段的名称仅为举例,本申请不做限制。
例如,目前出现的带宽除了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和160(80+80)MHz带宽四种外,还包括240MHz带宽、320MHz带宽等新的带宽。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对于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和320MHz带宽等带宽中任一种带宽,具体来说,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320MHz带宽,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或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默认值。或者,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没有用来指示带宽的另一个比特位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或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默认值。也就是说,B5B6中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320MHz带宽的话,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可以设置为随机值,就可以保留原来扰码的随机性,提高PAPR。也可以设置为保留值或默认值,用于指示其他的可能的信道带宽,或者留作其他的用途。
示例性的,设备类型可以为极端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点,或者,设备类型可以为不支持EHT的非常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站点或高效的(High efficiency,HE)站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站点类型进行判断,通过EHT带宽信令指示即可判断采用的带宽指示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以EHT带宽信令指示为例介绍指示大于160MHz带宽的情形,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具体的,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具体的,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关闭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使用0~3来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四种带宽。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开启时,这就可以说明当前带宽为320MHz,因此不需要用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或者其他比特或字段来进行320MHz带宽指示。即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信道不再携带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表7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41
如表7所示,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的情况下,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EHT带宽信令=0,B5=0,B6=0指示2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1,B6=0指示4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0,B6=1指示8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的情况下,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B6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可以只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这一个比特来指示320MHz带宽,比使用显示指示和扰码序列的B5B6来指示320MHz带宽可以节省两个指示比特。且可以不使用扰码序列来指示320MHz,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可以将节省的两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
另一种实施方式,以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6比特为例来进行介绍指示大于160MHz带宽的情形,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具体的,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可以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示例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也可以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
表8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51
如表8所示,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的情况下,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EHT带宽信令=0,B5=0,B6=0指示2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1,B6=0指示4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0,B6=1指示80MHz;当EHT带宽信令=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的情况下、B6设置为第三值(例如设置为0)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当EHT带宽信令指示设置为1、B6设置为第四值(例如设置为1)时,可以用来指示预留的带宽,例如240MHz等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此时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可以只使用两个比特来指示320MHz带宽,比使用显示指示和扰码序列的B5B6来指示320MHz带宽可以节省一个指示比特。节省的一个扰码序列中的比特可以设置为随机值,能够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也可以将节省的一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该带宽指示方式还保留了一个预留带宽状态,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第一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生成non-HT帧或non-HTduplicated帧,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EHT带宽信令指示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时,则不需要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信道带宽即为320MHz。当EHT带宽信令指示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时,则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该两个比特指示的信道的带宽。即所指示的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EHT带宽信令指示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EHT带宽信令指示为开启(例如设置为1)时,则不需要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中的另一个比特。当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比特为第五值时,信道带宽即为320MHz。当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比特为第六值时,则指示的信道带宽为预留值。当EHT带宽信令指示为关闭(例如设置为0)时,则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该两个比特指示的信道的带宽。即所指示的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站点类型再进行信道的带宽指示。即通过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直接进行信道的带宽的指示。因此,可以将这种指示方式称为显性指示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信息指示方法,该信息指示方法即为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e)模式。另一种表述形式,前导码打孔模式可以被称为非前导码打孔模式,这里的非前导码打孔模式是指前导码未打孔的模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前,第一设备可以在被指示的带宽的信道内进行打孔,被打孔掉的子信道可以称之为从子信道(secondary subchannel),被打孔掉的从子信道不可用,即不可用于进行数据通信,未被打孔掉的子信道可用于进行数据通信。其中,这里的从子信道也被称作从信道(secondary channel)。
在802.11ax中定义的preamble puncture是在802.11ac的4种带宽之外又引入了4种新的信道模式,即模式4~模式7,图8给出了模式4~模式7在信道上打孔的示意图。图中P20表示20MHz主子信道,主子信道不会被打掉。S表示从子信道,Low和High表示低频和高频的区分。例如,S40-Low和S40-High用于区分S40子信道中的两个20MHz。S80里面的虚线是表示其中的20MHz子信道可能被打掉也可能没有被打掉。在标准中的定义为:
模式4是在80MHz信道内进行打孔,只有次20MHz信道(S20信道)被打掉;
模式5是在80MHz信道内进行打孔,只有次40MHz信道中的一个20MHz信道(S40-low或者S40-High)被打掉;
模式6是在160MHz或80+80MHz信道内进行打孔,在主80MHz信道内只有从20MHz信道(S20信道)被打掉,从80MHz信道内可以以20MHz为粒度进行任意打孔;
模式7是在160MHz或80+80MHz信道内进行打孔,在主80MHz信道内主40MHz信道是可用的,从40MHz和从80MHz信道内可以以20MHz为粒度进行任意打孔。
在802.11ac中的preamble puncture仅针对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模式,而802.11be中带宽扩展到320MHz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非正交频分多址(n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non-OFDMA)模式。示例性的,基于non-OFDMA,802.11be定义的的前导码打孔模式和非前导码打孔模式,可以参考表9所示。表9示出63种带宽。在表9中,一个“1”或“x”均对应一个20MHz信道,“1”表示对应的20MHz信道是空闲的,“x”表示对应的20MHz信道是繁忙的或者不可获(no available)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前导码打孔模式来说,该打孔模式对应的总带宽即为不进行前导码打孔的情况下的带宽。示例性的,总带宽可以为:20MHz、40MHz、80MHz、160MHz(或80+80MHz)、320MHz(或160+160MHz)。
表9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61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71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28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导码打孔模式也被称为信道打孔的带宽,或者说preamblepuncture带宽,有时还会被称为一种带宽。
preamble puncture指示可以采用以下实现方式:
一种实现方式中,preamble puncture指示可以采用non-OFDMA的模式进行指示,即多个比特来指示non-OFDMA preamble puncture模式。例如,如表9所示,从non-OFDMApreamble puncture的模式来看,它共有63种信道打孔的带宽,需要6个比特来进行指示,即用该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进行指示。当然这仅为举例,若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模式有增加或者减小,那么相对应的指示比特可以增加或者减小,本申请不做限制。non-OFDMA带宽模式是利用打孔后剩余子信道传输单用户数据帧的一些带宽模式。为了避免实现中过于复杂,标准中对non-OFDMA带宽模式进行了一些选择。因为需要使用滤波器来处理边缘信号的泄露问题,所以打孔的个数越多,需要的滤波器个数越多,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在模式选择的时候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控制打孔的个数。比如160MHz带宽内只允许打掉一个孔,这个孔的大小可以是20MHz或者40MHz。采用non-OFDMA的带宽模式能够指示确定的模式,需要的指示开销较少。
一种情形中,当上述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中,non-HT帧或者non-HT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小于或等于160MHz时,preamble puncture所指示的带宽粒度为20MHz。即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的每一个数值对应一个2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该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每一个数值对应一个2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该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每一个数值用于指示该数值对应的20MHz信道是否空闲。
另一种情形中,当上述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中,non-HT帧或者non-HT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大于160MHz时,preamble puncture所指示的带宽粒度为40MHz。即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的每一个数值对应一个4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该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每一个数值对应一个4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该6个比特组成的数值范围中每一个数值用于指示该数值对应的40MHz信道是否空闲。
示例性的,所有的模式要对应于0~(2^n-1)中的一个数值,其中n为preamblepuncture带宽指示所用的比特数。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preamble puncture指示占用8个比特,可以称之为组成一个比特位图bitmap。preamble puncture用于指示总带宽对应的前导码打孔信息,即用于指示总带宽中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
一种情形中,当上述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中,non-HT帧或者non-HT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小于或等于160MHz时,preamble puncture所指示的带宽粒度为20MHz。即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8个比特中的每一个比特对应一个2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bitmap中每一个比特对应一个2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每一个比特用于指示该比特对应的20MHz信道是否空闲。
另一种情形中,当上述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中,non-HT帧或者non-HT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大于160MHz时,preamble puncture所指示的带宽粒度为40MHz。即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8个比特中的每一个比特对应一个4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bitmap中每一个比特对应一个40MHz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或者说,每一个比特用于指示该比特对应的40MHz信道是否空闲。
示例性的,根据从低频到高频的顺序,依次设置preamble puncture指示中各个比特所对应的信道。从而,在preamble puncture指示中,低位的比特对应低频的信道,高位的比特对应高频的信道。
示例性的,根据从高频到低频的顺序,依次设置preamble puncture指示中各个比特所对应的信道。从而,在preamble puncture指示中,低位的比特对应高频的信道,高位的比特对应低频的信道。
上述比特与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仅适用于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该实现方式情形中,还可以适用于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其他情形或者其他字段。
一个比特用于指示该比特对应的信道是否空闲,可以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该比特设置为1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信道空闲;或者,当该比特设置为0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信道不可获或者繁忙。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该比特设置为0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信道空闲;或者,当该比特设置为1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信道不可获或者繁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不可获或者繁忙”,可以替换为“信道不可用”或者“信道被打孔”。“信道空闲”可以替换为“信道可用”或者“信道未被打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中的如下之一的多个比特来指示preamble puncture信息:
–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多个比特;
–Reserved SERVICE Bits一个或多个比特和scrambler sequence前7比特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例如,若采用8位bitmap来指示前导码打孔信息,如上面实施例中第三比特指示信道带宽为320MHz时,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位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不用于指示320MHz带宽,则可以利用扰码序列的前7位中的B5B6比特和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6位比特组成bitmap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信息。或者,如果此时采用第三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位中的B6比特用于指示信道带宽大于160MHz时,则可以利用扰码序列的前7位中的B5比特和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7位比特组成bitmap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信息。这里仅为举例说明,不做限制。
–Frame Control中的多个比特;
第一字段承载在已有的字段中,其好处在于不改变现有帧结构设计,这样第一帧的内容还可以被目标站点之外的第三方站点正确解析,保持后向兼容性。其中,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信息的比特所占用的帧的位置与上面申请实施例中指示带宽的比特的位置在同一种实现方式中不重合。
指示当前发送帧,例如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是否使用了preamblepuncture指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以下的指示方式:
一种指示方式中,用于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多个比特不全为0,或者说多个比特之和不为0,或者说多个比特中至少有一位不为0,或者说多个比特所组成的数值不为0,则表示当前帧使用了preamble puncture指示。否则的话,即用于指示preamblepuncture的多个比特全为0,或者说多个比特之和为0,或者说多个比特所组成的数值为0,则表示当前帧没有使用preamble puncture指示。
一种实现方式中,preamble puncture采用non-OFDMA preamble puncture的指示方式,例如用6个比特来进行指示。则需要约定6个比特所组成的数值范围中,全0模式不能用于指示任何一个信道打孔模式。即所有的模式要对应于1~(2^n-1)中的一个数值,0不能用于指示任何一个信道打孔模式,其中n为preamble puncture带宽指示所用的比特数。0不能用于指示任何一个信道打孔模式,是因为与该指示方式中,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多个比特全为0,即表示当前帧没有使用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情况无法区分。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preamble puncture采用bitmap的形式,例如采用8个比特的bitmap进行指示。则需要约定bitmap中的每个比特设置为1代表对应的子信道为空闲,设置为0代表对应的子信道不可获或者繁忙。此时不能设置比特为1代表对应的子信道不可获或者繁忙、比特为0代表对应的子信道空闲。因为此时若当总带宽的各个子信道均为空闲,则指示形式即为全0。与该指示方式中,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多个比特全为0,即表示当前帧没有使用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情况无法区分。
另一种指示方式中,第一设备在与第二设备关联时,都会宣称自己是否支持在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能力。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能力指示可以承载于关联帧的EHT capability element中,称之为preamblepuncture能力指示,该关联帧包括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帧和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帧,承载preamble puncture能力指示的比特位或字段,以及preamble puncture能力指示所在的帧在此不做限制,包括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所有实现方式。当第一设备为非AP站点时,该能力指示是承载于关联请求帧中,当第一设备为AP站点时,该能力指示是承载于关联响应帧中。指示位或指示字段的名称仅为举例,本申请不做限制。示例性的,一个比特用于指示是否支持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能力,可以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该比特设置为1时,表示支持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或者,当该比特设置为0时,表示不支持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该比特设置为0时,表示支持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或者,当该比特设置为1时,表示不支持进行preamble puncture指示。
一种情形中,对于宣称支持preamble puncture指示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在发送non-HT或non-HT duplicated帧的时候,当TA设置为bandwidth Signaling TA的情况下必须使用preamble puncture指示。反之,另一种情形中,对于宣称不支该能力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在发送non-HT或non-HT duplicated帧的时候,当TA设置为bandwidthSignaling TA的情况下不使用preamble puncture指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reamble puncture指示”也被称之为“指示preamblepuncture”,或者说preamble puncture指示模式,或者说preamble puncture模式,即为前导打孔模式和/或非前导码打孔模式,用于指示帧的总带宽的子信道状态。
由上述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本申请给出的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一种指示方式,该信息指示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确定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本指示方法中,第一字段即为上面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多个比特组成的比特位图bitmap或者non-OFDMA的模式指示的多位比特。本指示方法可以采用图4提供的带宽指示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指示方法的步骤如指示方法400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指示方法,该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帧和第二帧,其中第二帧的发送时间早于第一帧的发送时间;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指示确定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本指示方法中,第一字段即为上面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多个比特组成的比特位图bitmap或者non-OFDMA的模式指示的多位比特。第一指示承载在第二帧中,用于指示第一字段是否具有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能力,上面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具体的介绍,可以承载在关联请求/响应帧的EHT capability element中。因此,本指示方法可以采用图9提供的带宽指示方法700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带宽指示方法7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701、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和第二帧;
S7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和第二帧。
S703: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帧和第二帧。
为了描述方便以及清楚简洁,上述指示方法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了描述简便没有区分,但也可以是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第五设备和第六设备等。同样的指示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帧、第一字段等也是相同的原因没有进行区分,在此不做限定。不同的指示方法中相同名称的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具体实现方法。不同的指示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在这里为了简便,仍是一同进行介绍。
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带宽粒度指示方法。该带宽粒度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上述实施例图4所示,指示方法的步骤如上面指示方法400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带宽粒度指示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其中,若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一带宽粒度,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二带宽粒度,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具体的,这里所说的带宽粒度是指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或者说是preamble puncture模式的带宽粒度。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使用B5B6进行带宽指示能够适用于支持带宽指示的前几代标准版本的设备,兼容性好,方面在实际中进行操作。第二信道带宽为320MHz,第一信道带宽中的160MHz包括连续的160MHz,或非连续的80+80Mhz。
第一帧还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具体如何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以及指示当前发送帧是否使用了preamble puncture指示和采用何种指示方式,参考前面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比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中的一个比特,接收地址RA字段中的一个比特,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一个比特。当第四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七个比特的B0-B3的任一比特时,在扰码序列之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指示,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当第三比特为其他字段的比特中时,由于没有增加扰码序列的比特开销,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
其中,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包括:
示例性的,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可以只使用一个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能够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指示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
示例性的,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第二比特为随机值。例如,第一比特为第三值时,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为第四值时,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反过来,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第一比特为随机值。例如,第二比特为第三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比特为第四值,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第一比特为随机值。
可以节省用于指示信道带宽的指示比特,包括节省扰码序列中的指示比特,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峰均功率比,提高通信的系统性能。同时,节省的指示比特可以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还保留了一个预留带宽状态,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在本申请中,指示信道的带宽的比特位的值的设置仅为举例说明,实际情况中设置为1或者0,以及对应性的替换在本申请不做限制。
为了描述方便以及清楚简洁,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了描述简便和上面的实施例没有区分,但也可以是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第五设备和第六设备等。同样的指示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帧、第一比特、第二比特、第一信道带宽等相同的名称没有进行区分,在此不做限定,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具体实现方法,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指示当前发送帧,例如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中,是否使用了preamble puncture指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示方式如上面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比特用来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带宽粒度包括20MHz和40MHz。当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小于或等于160MHz时,第四比特设置为第一值,即带宽粒度为20MHz。或者,non-HT帧或者non-HT duplicated帧所指示的总带宽大于160MHz时,第四比特设置为第二值,即带宽粒度为40MHz。
preamble puncture的指示方法如上面实施例中所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比特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同时,带宽粒度的区分也隐含着总的带宽信息,因此可以同时得到信道的带宽信息。该实施例通过指示所述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并且带宽粒度的区分来指示信道带宽,能够节省指示信令,简化设计。具体来说,当第四比特设置为第一值,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则该打孔模式对应的总带宽为小于或等于160MHz的带宽,即可以指示信道的带宽为小于或等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当第四比特设置为第二值,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则该打孔模式对应的总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即可以指示信道的带宽为大于160MHz的信道带宽。因此第四比特可以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的同时,能够得到发送帧的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bandwidth Signaling TA指示发送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是否携带带宽信息与上面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目前出现的带宽除了包括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和160(80+80)MHz带宽四种外,还包括240MHz带宽、320MHz带宽等新的带宽。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四比特确定带宽粒度的同时,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来指示信道的带宽。对于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和320MHz带宽等带宽中任一种带宽,具体来说,此时带宽粒度为20MHz,设置第四比特为第一值,并且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可以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对于320MHz带宽,此时带宽粒度为40MHz,设置第四比特为第二值,信道的带宽即为320MHz,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为随机值。或者,对于320MHz带宽,此时带宽粒度为40MHz,设置第四比特为第二值,并且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用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B5比特、B6比特中没有用来指示带宽的另一个比特位为随机值。
示例性的,设备类型可以为极端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点,或者,设备类型可以为不支持EHT的非常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站点或高效的(High efficiency,HE)站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站点类型进行判断,通过第四比特指示即可判断采用的带宽指示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表10,以第四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为例介绍指示带宽粒度的指示方法。实际中第四比特也可以是B0-B2中的一个比特,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接收地址RA字段、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任意一种中的一个比特。即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第四比特)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时,同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时,此时信道带宽即为320MHz带宽。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
表10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341
如表10所示,当B3设置为0时,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B3=0,B5=0,B6=0指示20MHz;当B3=0,B5=1,B6=0指示40MHz;当B3=0,B5=0,B6=1指示80MHz;当B3=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B3设置为1时,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同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B6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带宽粒度指示方法可以只使用一个比特指示preamblepuncture模式的带宽粒度,同时根据带宽粒度可以确定发送帧的信道带宽,因此能够节省信令开销。在带宽粒度为40MHz时,即指示320MHz带宽时,能够节省两个指示比特为随机值,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可以将节省的两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
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见表11,以第四比特指示带宽粒度,同时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用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为例,介绍指示带宽粒度并且确定信道带宽的指示方法。例如,第四比特为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为B6。其中B3也可以是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B0-B2,预留服务比特Reserved SERVICE Bits、接收地址RA字段、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任意一种中的一个比特,B6也可以是B5。即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第四比特)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时,同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指示信道的20MHz带宽、40MHz带宽、80MHz带宽、160(80+80)MHz带宽。或者,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3比特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时,根据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6比特的取值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这里以320MHz为例,对于其他带宽如240MHz也适用。
表11
Figure BDA0002862564400000351
如表11所示,当B3设置为0时,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B5B6等于0~3时分别指示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其中B5是低位、B6是高位。具体的,当B3=0,B5=0,B6=0指示20MHz;当B3=0,B5=1,B6=0指示40MHz;当B3=0,B5=0,B6=1指示80MHz;当B3=0,B5=1,B6=1指示160MHz或80+80MHz。当B3设置为1,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此时B6设置为0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当B6设置为1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预留值。例如带宽为240MHz等,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此时B5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带宽粒度指示方法可以使用一个比特指示preamblepuncture模式的带宽粒度,同时再增加一个比特即可以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能够节省一个指示比特为随机值,可以增加扰码序列的随机性,降低数据传输中的PAPR。并且,可以将节省的一个指示比特留作其他的用途。与此同时,该指示方式还保留了一个预留带宽状态,可以用来指示新的带宽,或者可以指示大于40MHz的带宽粒度,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
第一设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带宽指示方法生成non-HT帧或non-HTduplicated帧,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第二设备接收non-HT帧或non-HT duplicated帧。
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第四比特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带宽粒度,以及根据第四比特能够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第四比特为第一值时,指示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同时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当第四比特为第二值时,指示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并且信道带宽即为320MHz。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使用第四比特指示preamble puncture的带宽粒度,并且根据第四比特和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任意一个比特能够指示信道的320MHz带宽时当,当第四比特为第一值时,指示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20MHz,通过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和B6比特的值,确定信道的带宽是20MHz、40MHz、80MHz、和160(80+80)MHz中的哪一种。当第四比特为第二值时,帧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为40MHz。若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任意一个比特为第三值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320MHz。若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任意一个比特为第四值时,指示当前帧的带宽为预留值。例如带宽为240MHz等,或者用于指示其他的用途。此时,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比特、B6比特中另一个比特不再指示带宽信息,可以设置为随机值。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随机值也可以为任意值,或者为保留值,或者为默认值等。
为了描述方便以及清楚简洁,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方法流程和步骤采用相同的图进行描述和概括,但针对不同的实施例,其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不同,不同实施例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进行区分,在此不构成限制。同样的,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了描述简便没有区分,但也可以是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第五设备和第六设备等。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帧、第一比特、第二比特、第三比特等也是相同的原因没有进行区分,在此不做限定。不同的指示方法中相同名称的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具体实现方法。不同的指示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为了描述方便和清楚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名称没有区分,具体含义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分别确定,在这里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的站点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非接入点(non-AP),有时非接入点也被称为站点(station,STA),本申请中的站点包括这两种。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信时,存在以下情况:第一设备为AP,第二设备为non-AP。第一设备为non-AP,第二设备为AP。第一设备为non-AP,第二设备为non-AP。第一设备为AP,第二设备为A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on-HT帧、non-HT duplicated帧可以均为请求发送(RequestTo Send,RTS)帧、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帧等。
本申请中,所说的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包括支持802.11be标准的极高吞吐量EHT站点,以及802.11be标准的其他命名方式的站点,也包括更下一代的标准中的站点,这本申请中不对站点的取名已经其所使用的标准或其他方式进行限制,包括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从通信装置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每一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各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000,所述装置1000可以为前面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或图9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一设备的部分,用于执行本第一设备(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第一发送单元1002。
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第一发送单元10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用于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和第二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帧。
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100,所述装置1100可以为前面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或图9中的第二设备或第二设备的部分,用于执行本第二设备(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101和第二处理单元1102。
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一接收单元1101和第二处理单元11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
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确定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确定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粒度;
其中,若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一带宽粒度,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二带宽粒度,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前面介绍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是从发送端和接收端来写的,对应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但对于一个设备来说,它可以作为发送端的角色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到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接收端的角色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方法。因此,存在这样一个通信装置1200,具有第一设备所包括的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它也具有第二设备所包括的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当集成两个设备的功能时,两个处理单元可以合为一体。例如,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200,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201、第三处理单元1202和第二发送单元1203。当所述装置1200可以为前面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或图9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一设备的部分时,用于执行本第一设备(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参照图10介绍的各个实施例。所述装置1200可以为前面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或图9中的第二设备或第二设备的部分,用于执行本第二设备(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参照图11介绍的各个实施例
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二接收单元1201和第三处理单元12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同样的,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二发送单元1203和第三处理单元12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和不同的STA1、STA2进行通信,通信装置1200和STA1通信时可以执行本第一设备(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装置1200和STA2通信时可以执行本第二设备(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再例如,和不同的AP1、AP2进行通信,通信装置1200和AP1通信时可以执行本第一设备(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装置1200和AP2通信时可以执行本第二设备(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如上述图10介绍的通信装置1000或图12介绍的通信装置1200,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参照图10或图12介绍的各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设备如上述图11介绍的通信装置1100或图12介绍的通信装置1200,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参照图11或图12介绍的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300的示意图。该装置1300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一个或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芯片、单板、或者通信设备等。所述装置1300被配置到前面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图9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装置中,可以用于执行前面各个实施例中执行的操作。如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301、处理器1302和存储器1303。该输入输出接口1301、处理器1302和存储器1303可以通过总线系统1304相连。
所述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303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1301接收或发送信号以及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所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所实施的各步骤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上述输入输出接口1301和处理器13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相应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或图4、图5、图9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具体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1400的示意图。所述芯片1400包括第一逻辑电路1401和第一接口电路1402。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生成的步骤,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发送或接收的动作,此种情况下,“发送”等同于“输出”,“接收”等同于输入。
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一逻辑电路1401和第一接口电路14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输出第一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输出第一帧;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指示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输出第一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用于生成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输出第一帧和第二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1401,用于生成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第一帧的第一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第一帧的第二带宽粒度时,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1402,用于输出第一帧。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芯片1500的示意图。所述芯片1500包括第二逻辑电路1501和第二接口电路1502。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六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生成的步骤,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六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的发送或接收的动作,此种情况下,“发送”等同于“输出”,“接收”等同于输入。
针对不同的方法实施例,第二逻辑电路1501和第二接口电路1502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输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
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输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第一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
其中,若第二设备为仅支持小于或等于160MHz带宽的站点,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第三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
若第二设备为支持大于160MHz带宽的站点,其中,若第三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80+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若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输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根据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确定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输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根据第一指示确定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1502,用于输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四比特,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为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1501,用于根据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粒度;
其中,若第四比特为第一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一带宽粒度,第一带宽粒度为20MHz,对应第一信道带宽,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确定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第四比特为第二值,第二设备确定第一帧的带宽粒度为第二带宽粒度,第二带宽粒度为40MHz,对应第二信道带宽,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业务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可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通信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计算机可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通信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Claims (27)

1.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2.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320MHz。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比特为:
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
预留服务比特中的一个比特、接收地址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帧控制字段中的一个比特。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
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
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
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所述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20MHz;或者,
所述第三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40MHz。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承载在:
所述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
所述预留服务比特和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
帧控制字段中。
1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12.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信道的带宽;
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320MHz。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比特为:
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0比特、B1比特、B2比特和B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比特;或
预留服务比特中的一个比特,接收地址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或帧控制字段中的一个比特。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
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的值为随机值;
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二比特为随机值;或者
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或用于指示预留的带宽,所述第一比特为随机值。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的B5和B6比特。
17.如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若所述第一字段的比特位中有至少一个比特不为0,表示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二帧包括关联请求帧或关联响应帧;
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字段是否用于指示前导码打孔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20MHz;或者,
所述第三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一字段指示的前导码打孔模式的带宽粒度是40MHz。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承载在:
所述第一帧的预留服务比特中;
所述预留服务比特和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的前7个比特中;或者
帧控制字段中。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第一逻辑电路和第一接口电路: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用于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接口电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帧。
2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和第二接口电路: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用于输入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
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帧;
其中,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信道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生成第一帧,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其中所述第一帧为非高吞吐率non-HT帧或非高吞吐率复制non-HT duplicated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和第三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为所述第一帧的扰码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一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
指示所述第一帧的第二信道带宽时,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带宽为大于160MHz的带宽;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帧,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一值,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一信道带宽,所述第一信道带宽为20MHz、40MHz、80MHz或160MHz中的一种;或若所述第三比特为第二值,根据所述第三比特确定所述第一帧的带宽为第二信道带宽,所述第一比特和所述第二比特中的至少一个比特不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带宽。
CN202011570774.XA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4698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774.XA CN114698030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EP21909230.1A EP4247051A4 (en) 2020-12-26 2021-12-15 BANDWIDTH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CHIP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21/138364 WO2022135234A1 (zh) 2020-12-26 2021-12-15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774.XA CN114698030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8030A true CN114698030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0774.XA Pending CN114698030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47051A4 (zh)
CN (1) CN114698030A (zh)
WO (1) WO20221352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9090B2 (en) * 2014-04-28 2017-03-28 Newracom, Inc. Signaling method
US10411850B2 (en) * 2015-08-28 2019-09-10 Newraco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operations
US11159207B2 (en) * 2018-01-10 2021-10-2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Null data packet sounding for preamble puncture techniques
CN110621043B (zh) * 2018-06-20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0769467B (zh) * 2018-07-28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信息的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630787A (zh) * 2020-05-09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模式的协商方法、装置及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7051A1 (en) 2023-09-20
EP4247051A4 (en) 2024-05-01
WO2022135234A1 (zh)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71722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9170097A1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位置方法设备和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70577B (zh)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EP41140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dating paramet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link
WO202123913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4311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1567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WO2020063929A1 (zh)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2127555A1 (zh) 多用户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3096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826057B (zh) 一種實體上行控制通道的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裝置
EP3771270B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9407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89553A1 (zh) Ppdu的上行带宽指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98030A (zh) 一种带宽指示方法及设备、芯片和通信系统
US2020037491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WI839839B (zh) 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傳輸方法、通信裝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電腦程式產品、晶片及通信系統
CN116347527B (zh) 带宽模式指示方法及装置
EP424708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hip
WO2023036306A1 (zh)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354997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9917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048304A1 (en) Ppdu with adjustable subcarrier spacing
CN1159182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767748A (zh)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