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7305A -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7305A
CN114697305A CN202011474111.8A CN202011474111A CN114697305A CN 114697305 A CN114697305 A CN 114697305A CN 202011474111 A CN202011474111 A CN 202011474111A CN 114697305 A CN114697305 A CN 114697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user
data
response
web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4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power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ltrapower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power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ltrapower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41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7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7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7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Web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从而确定第一业务标签,进而,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并将第一数据协议和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相应地,第三方服务端和用户端也将数据协议与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如此,当运营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监控时,只需要读取数据库,就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监控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概念,旨在通过将功能分解到各个离散的服务中以实现对解决方案的解耦。微服务架构风格是一种使用一套微服务来开发单个应用程序的方式途径,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信,微服务是基于业务能力构建,并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机制来独立部署的,不同的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以及使用不同数据存储技术,并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但是,随着应用程序功能的不断增多,微服务架构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微服务架构的复杂性就是一个大问题。由于不同微服务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很难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将不同微服务之间的业务数据关联起来,进而,当运营人员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监控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不同微服务对应的业务数据分别进行监控,费时又费力。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营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不同微服务对应的业务数据分别进行监控,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用于解决在现有技术中运营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不同微服务对应的业务数据分别进行监控,费时又费力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Web服务端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所述Web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包括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
所述服务组件信息包括组件类型和/或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
所述入口信息包括入口地址的协议、入口地址的IP端口和入口地址的路径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地址、业务名称和业务参数;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业务地址、所述业务名称、所述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协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所述Web服务端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方服务端接收到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包括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和当前业务参数;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地址、所述当前业务名称、所述当前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二数据协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端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所述用户端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所述用户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数据包括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和响应业务参数;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业务地址、所述响应业务名称、所述响应业务参数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三数据协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装置,所述装置为Web服务端,所述Web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以及,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端、Web服务端、第三方服务端和数据库;所述用户端与所述Web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所述Web服务端与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数据库分别与所述用户端、所述Web服务端和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Web服务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所述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所述用户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Web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从而确定第一业务标签,进而,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并将第一数据协议和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第三方服务端在接收到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并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然后根据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将第二数据协议和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Web服务端接收到调用服务的响应后,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用户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可以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并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以及将第三数据协议与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如此,当运营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监控时,只需要读取数据库,就可以获知该项业务从发送用户请求开始,一直到接收用户响应期间,所有的业务数据,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监控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eb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方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可能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1,其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100可以包括用户端101、Web服务端102、第三方服务端103和数据库104。其中,用户端101与Web服务端102通过网络连接,Web服务端102与第三方服务端103通过网络连接,数据库104分别与用户端101、Web服务端102和第三方服务端103通过网络连接。
业务处理流程中,用户端101发送用户请求消息,Web服务端102接收到用户请求消息后,向第三方服务端103发送调用服务的请求,第三方服务端103返回调用服务的响应,进而,Web服务端102可以向用户端101返回用户请求响应。在此过程中,用户端101、Web服务端102和第三方服务端103都可以将各自的数据协议和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库104中。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端101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计算机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环等。
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端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
其中,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地址、业务名称和业务参数。
在执行步骤201之后,用户端发送完用户请求消息,需要Web服务端与第三方服务端协同处理业务,其中,下述步骤202至步骤205由Web服务端执行。
步骤202,Web服务端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Web服务端可以安装有监控组件,用于监控用户端发送的用户请求消息。
步骤203,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其中,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可以包括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服务组件信息可以包括组件类型和/或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入口信息可以包括入口地址的协议、入口地址的IP端口和入口地址的路径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可以是上文所述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其中某一信息再具体化,例如,针对入口地址的路径,可以配置其层级,取全部或者部分层级作为入口地址的路径。
Web服务端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时,可以将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作为分类的依据,以入口地址的路径为例,Web服务端可以先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进而,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路径,以及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为路径A,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路径有路径A、路径B、路径C和路径D,其中,路径A对应第一类别的业务数据,路径B对应第二类别的业务数据,路径C对应第三类别的业务数据,路径D对应第四类别的业务数据,那么,可以将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分类到第一类别。
进一步地,如果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为路径E,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路径有路径A、路径B、路径C和路径D,也就是说,如果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无法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中聚类算法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归类。
以组件类型为例,Web服务端可以先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组件类型,进而,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组件类型,以及目标组件类型,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目标组件类型为组件类型A,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组件类型有组件类型A、组件类型B、组件类型C和组件类型D,其中,组件类型A对应第一类别的业务数据,组件类型B对应第二类别的业务数据,组件类型C对应第三类别的业务数据,组件类型D对应第四类别的业务数据,那么,可以将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分类到第一类别。
以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为例,Web服务端可以先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进而,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以及目标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目标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为服务器地址A,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服务器地址有服务器地址A、服务器地址B、服务器地址C和服务器地址D,其中,服务器地址A对应第一类别的业务数据,服务器地址B对应第二类别的业务数据,服务器地址C对应第三类别的业务数据,服务器地址D对应第四类别的业务数据,那么,可以将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分类到第一类别。
以入口地址的协议为例,Web服务端可以先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协议,进而,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协议,以及目标入口地址的协议,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目标入口地址的协议为协议A,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协议有协议A、协议B、协议C和协议D,其中,协议A对应第一类别的业务数据,协议B对应第二类别的业务数据,协议C对应第三类别的业务数据,协议D对应第四类别的业务数据,那么,可以将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分类到第一类别。
以入口地址的IP端口为例,Web服务端可以先确定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IP端口,进而,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IP端口,以及目标入口地址的IP端口,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目标入口地址的IP端口为IP端口A,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IP端口有IP端口A、IP端口B、IP端口C和IP端口D,其中,IP端口A对应第一类别的业务数据,IP端口B对应第二类别的业务数据,IP端口C对应第三类别的业务数据,IP端口D对应第四类别的业务数据,那么,可以将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分类到第一类别。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如果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无法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中聚类算法对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归类。
步骤204,Web服务端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具体地,Web服务端可以根据业务地址、业务名称、业务参数和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例如,构建出的第一数据协议可以是:第一业务标签_业务地址_业务名称_业务参数。
步骤205,Web服务端将第一数据协议和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进一步地,在执行上述步骤205之后,Web服务端还可以调用第三方服务端,具体为以下步骤206:
步骤206,Web服务端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调用服务的请求。相应地,对于第三方服务端而言,Web服务端发送完调用服务的请求,需要第三方服务端处理该请求,具体需要执行以下步骤207至步骤211:
步骤207,第三方服务端接收Web服务端发送的调用服务的请求。
其中,所述调用服务请求中包含该第一业务标签。
步骤208,第三方服务端解析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步骤209,第三方服务端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其中,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可以包括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和当前业务参数。
步骤210,第三方服务端根据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具体地,第三方服务端可以根据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当前业务参数和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例如,构建出的第二数据协议可以是:第三业务标签_当前业务地址_当前业务名称_当前业务参数。
步骤211,第三方服务端将第二数据协议和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进一步地,在执行上述步骤211之后,第三方服务端还可以执行步骤212:
步骤212,第三方服务端向Web服务端返回调用服务的响应。
相应地,对于Web服务端而言,第三方服务端发送完调用服务的响应后,需要Web服务端处理该响应,Web服务端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13至步骤215:
步骤213,Web服务端接收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其中,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包含第三业务标签。
步骤214,Web服务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以支持HTTP协议的Web服务端为例,HTTP协议对应的上下文环境可以是head信息,也就是说,Web服务端可以根据head信息,以及预先约定的业务标签在head信息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第二业务标签。比如,预先约定业务标签在head信息中的第三行,那么,Web服务端就可以从head信息的第三行中确定第二业务标签。
对于支持其它协议(如TCP/IP协议)的Web服务端,Web服务端也可以根据该协议对应的上下文环境,确定第二业务标签。
步骤215,Web服务端向用户端返回用户请求响应。
相应地,对于用户端而言,Web服务端发送完用户请求响应后,需要用户端处理该响应,用户端具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216至步骤220:
步骤216,用户端接收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
步骤217,用户端读取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其中,响应数据可以包括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和响应业务参数。
步骤218,用户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业务标签”、“第二业务标签”、“第三业务标签”和“第四业务标签”是为了对业务流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业务标签进行区分。实际实施过程中,对于同一业务,其业务标签的值可以是一致的,例如,用户端发送的用户请求消息后,Web服务端经分类,确定所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为“标签A”,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即“标签A”)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Web服务端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调用服务的请求,第三方服务端解析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获取第三业务标签(即“标签A”),并将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Web服务端解析调用服务的响应,获取第二业务标签(即“标签A”),并将第二业务标签添加到用户请求的响应中,用户端解析用户请求的响应,获取第四业务标签(即“标签A”)。
步骤219,用户端根据响应数据和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具体地,用户端可以根据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响应业务参数和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例如,构建出的第三数据协议可以是:第四业务标签_响应业务地址_响应业务名称_响应业务参数。
步骤220,用户端将第三数据协议与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Web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从而确定第一业务标签,进而,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并将第一数据协议和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第三方服务端在接收到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并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然后根据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将第二数据协议和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Web服务端接收到调用服务的响应后,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用户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可以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并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以及将第三数据协议与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如此,当运营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监控时,只需要读取数据库,就可以获知该项业务从发送用户请求开始,一直到接收用户响应期间,所有的业务数据,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监控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在Web服务端增加监控组件,然后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业务进行归类,并标签化管理。之后把业务标签和业务数据持久化到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中,同时在第三方服务的请求中增加业务标签,构建自己的数据协议,使之与业务关联起来。当第三方服务结束时,解析自定义的数据协议,并持久化业务数据和第三方上下文数据至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中,至此,多个应用的业务就实现关联,从而实现微服务的业务监控。
本申请业务数据从根端采集,具有针对性,减少无关数据的采集传输,采集效率提高,并且采集更精准。且无需改动相关应用服务,便可实现业务信息的采集。本申请采用此动态采集,可以随时调整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适用于业务变更的需求。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eb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Web服务端具有实现上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Web服务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301,处理单元302和发送单元303。
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处理单元302,用于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以及,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包括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
所述服务组件信息包括组件类型和/或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
所述入口信息包括入口地址的协议、入口地址的IP端口和入口地址的路径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3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以及,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可选地,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地址、业务名称和业务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业务地址、所述业务名称、所述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协议。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303,用于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所述接收单元3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所述处理单元302,还用于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方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第三方服务端具有实现上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第三方服务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401,解析单元402,采集单元403和处理单元404。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
解析单元402,用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采集单元403,用于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处理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以及,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可选地,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包括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和当前业务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4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当前业务地址、所述当前业务名称、所述当前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二数据协议。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用户端具有实现上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用户端可以包括:发送单元501,接收单元502,读取单元503和处理单元504。
发送单元501,用于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
读取单元503,用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处理单元504,用于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以及,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以及,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响应数据包括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和响应业务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5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响应业务地址、所述响应业务名称、所述响应业务参数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三数据协议。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系统,可参见图1,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端101、Web服务端102、第三方服务端103和数据库104;所述用户端101与所述Web服务端102通过网络连接,所述Web服务端102与所述第三方服务端103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数据库104分别与所述用户端101、所述Web服务端102和所述第三方服务端103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Web服务端102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103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所述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所述用户端104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包括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
所述服务组件信息包括组件类型和/或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
所述入口信息包括入口地址的协议、入口地址的IP端口和入口地址的路径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Web服务端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
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可选地,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地址、业务名称和业务参数;
所述Web服务端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业务地址、所述业务名称、所述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协议。
可选地,所述Web服务端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可选地,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包括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和当前业务参数;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当前业务地址、所述当前业务名称、所述当前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二数据协议。
可选地,所述响应数据包括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和响应业务参数;
所述用户端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业务地址、所述响应业务名称、所述响应业务参数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三数据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中,Web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之后,可以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从而确定第一业务标签,进而,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并将第一数据协议和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第三方服务端在接收到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并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然后根据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将第二数据协议和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Web服务端接收到调用服务的响应后,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用户端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可以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并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以及将第三数据协议与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如此,当运营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监控时,只需要读取数据库,就可以获知该项业务从发送用户请求开始,一直到接收用户响应期间,所有的业务数据,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监控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或者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
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服务构建装置和服务加载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Web服务端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所述Web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包括服务组件信息和入口信息;
所述服务组件信息包括组件类型和/或组件所在服务器地址;
所述入口信息包括入口地址的协议、入口地址的IP端口和入口地址的路径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中对应的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中包括的入口地址的地址,以及所述目标入口地址的路径,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包括业务地址、业务名称和业务参数;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所述业务地址、所述业务名称、所述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Web服务端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所述Web服务端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所述Web服务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5.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方服务端接收到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包括当前业务地址、当前业务名称和当前业务参数;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根据所述当前业务地址、所述当前业务名称、所述当前业务参数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二数据协议。
7.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端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所述用户端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所述用户端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数据包括响应业务地址、响应业务名称和响应业务参数;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包括:
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响应业务地址、所述响应业务名称、所述响应业务参数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所述第三数据协议。
9.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Web服务端,所述Web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以及,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10.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端、Web服务端、第三方服务端和数据库;所述用户端与所述Web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所述Web服务端与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所述数据库分别与所述用户端、所述Web服务端和所述第三方服务端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Web服务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根据预设的配置策略信息,对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后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构建第一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一数据协议和所述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一业务标签添加到调用服务的请求中;
向第三方服务端发送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服务的响应;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调用服务的响应对应的第二业务标签,以及将所述第二业务标签写入用户请求的响应中;
所述第三方服务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到所述Web服务端的调用服务的请求后,解析所述调用服务的请求,确定调用服务对应的第三业务标签;
采集当前业务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和所述第三业务标签,构建第二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二数据协议和所述当前业务操作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以及将所述第三业务标签写入调用服务的响应中;
所述用户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向Web服务端发送用户请求消息,所述用户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请求的业务数据;
接收所述Web服务端端返回的用户请求响应后,读取所述用户请求响应中携带的响应数据;
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响应对应的第四业务标签;
根据所述响应数据和所述第四业务标签,构建第三数据协议;
将所述第三数据协议与所述响应数据对应存储至数据库中。
CN202011474111.8A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4697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4111.8A CN114697305A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4111.8A CN114697305A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7305A true CN114697305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0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4111.8A Pending CN114697305A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730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643A (zh) * 2002-11-19 2004-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业务逻辑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US7206848B1 (en) * 2000-09-21 2007-04-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lligently classifying and handling user requests in a data service system
CN101808117A (zh) * 2010-03-03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通信中时间标签业务数据的构造及服务方法
CN10863232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的调用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2283A1 (en) * 2017-04-17 2018-10-18 Red Hat, Inc. Configuration recommendation for a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WO2019228515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过程调用协议自适应方法、相关装置及服务器
CN110912757A (zh) * 2019-12-24 2020-03-24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的监控方法和服务器
CN111538753A (zh) * 2020-06-04 2020-08-14 南京金鼎嘉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判平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848B1 (en) * 2000-09-21 2007-04-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lligently classifying and handling user requests in a data service system
CN1501643A (zh) * 2002-11-19 2004-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业务逻辑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808117A (zh) * 2010-03-03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通信中时间标签业务数据的构造及服务方法
CN10863232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的调用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2283A1 (en) * 2017-04-17 2018-10-18 Red Hat, Inc. Configuration recommendation for a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WO2019228515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过程调用协议自适应方法、相关装置及服务器
CN110912757A (zh) * 2019-12-24 2020-03-24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的监控方法和服务器
CN111538753A (zh) * 2020-06-04 2020-08-14 南京金鼎嘉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判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7556B1 (en) Computerized monitoring of a metric through execution of a search query, determining a root cause of the behavior, and providing a notification thereof
US11620300B2 (en) Real-time measurement and system monitoring based on generated dependency graph models of system components
CN111831548B (zh) 一种依赖关系拓扑图的绘制方法和装置
US6708292B1 (en) System, method and software for protocol analyzer remote buffer management
CN106649063A (zh) 用于监测程序运行时耗时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63662A (zh) 一种应用程序测试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7957940B (zh) 一种测试日志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0428127B (zh) 自动化分析方法、用户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9639809A (zh) 一种业务数据请求链路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70582A (zh) 系统状态查询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06755B (zh) 日志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574627B (zh) 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932918B (zh) 日志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32881A (zh)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72742A1 (en) Assessing an impact of an upgrade to computer software
CN109981745A (zh) 一种日志文件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3328985A (zh) 一种被动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05553770B (zh) 一种数据采集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92940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
CN109218131B (zh) 网络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706062A (zh) 车载信息系统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N112688924A (zh) 网络协议分析系统
CN114697305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67161A (zh) 远程调用深度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53546B (zh) 基于网络应用的报文抓取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