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852B -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852B
CN114696852B CN202210190566.XA CN202210190566A CN114696852B CN 114696852 B CN114696852 B CN 114696852B CN 202210190566 A CN202210190566 A CN 202210190566A CN 114696852 B CN114696852 B CN 114696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reset
tap coefficient
reference signal
cod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05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6852A (zh
Inventor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ngo Micro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ngo Micro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ngo Micro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ngo Micro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05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6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适用于单端、高速串行信号的接收系统,具体通过控制发送机发送一系列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并对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经过简单的计算及阈值控制,先计算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计算其它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从而最终获取DEF抽头系数。本发明在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的条件下,以较小的代价实现DFE抽头系数的获取,减少了附加电路,节省了硬件电路资源,减少了电路设计复杂度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只是通过有限次的迭代计算来实现抽头系数的获取,计算复杂度低,不存在算法收敛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数据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收发系统包括控制器110、发送机120和接收机130,控制器通过TX控制信号控制发送机,通过RX控制信号控制接收机。发送机发送信号后,经过接收机接收产生数据返回到控制器,发送数据的单位时间为UI,UI(Unit Interval)指的是单位时间间隔,通常为单个数据bit对应的时间长度。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接收机包括放大模块210、求和模块220、比较模块230、逻辑模块240、若干抽头系数发生器250、时钟接收电路260、参考模块270和延迟模块280,其中,T1~TN均为抽头系数发生器,vref_ctrl、delay_ctrl、T1_ctrl~TN_ctrl、logic_ctrl,clk_ctrl为图1中“RX控制信号”的组成部分,vref_ctrl为参考模块的控制信号,delay_ctrl为延迟模块的控制信号,T1_ctrl~TN_ctrl为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控制信号,logic_ctrl为逻辑模块控制信号,clk_ctrl为时钟接收电路的控制信号,参考模块受vref_ctrl控制,可以产生不同的参考信号电压值,延迟模块受delay_ctrl控制,可以对clk进行不同的延时后得到时钟延迟信号CLK_D,该时钟延迟信号记为dly,通过这些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相应的模块进行工作。IN_DATA、IN_CLKP、IN_CLKN均为由发送机发送到接收机的数据和信号,IN_DATA表示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的数据,IN_CLKP、IN_CLKN均表示时钟输入信号。当该接收机工作时,首先放大模块对IN_DATA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A,放大信号A进入求和模块,求和模块对放大信号A和调整信号TC1~TCN进行加和操作,得到求和信号B,求和信号B进入比较模块,比较模块对求和信号B与参考信号vref进行比较,得到比较信号D0,当B>vref时,比较信号D0的电平高于逻辑判决电平,当B<vref时,比较信号D0电平低于逻辑判决电平;另外,时钟输入信号IN_CLKP和IN_CLKN进入时钟接收电路,生成时钟信号CLK,时钟信号CLK进入延迟模块,生成时钟延迟信号CLK_D。比较信号D0和时钟延迟信号CLK_D进入逻辑模块,逻辑模块使用逻辑判决电平,对比较信号进行判决整形,最后输出数据OUT,该输出信号即为接收机发送给控制器的数据,其中,对D0的判决时间点(decisiontime)受CLK_D控制,并且需要使触发信号D1落后于放大信号A的1UI时间之内,每一个触发信号要比前一个触发信号落后1UI时间,即Di-1(2≤i≤N)比Di(2≤i≤N)落后1个UI。
其中,对于触发信号D1~DN,其信号大小初始值为预先设定值,后续由逻辑模块对D0的判决决定,D1~DN为经过逻辑模块对D0判决后,在时间上连续的N个数据。D1~DN进入相应的抽头系数发生器后,得到调整信号TC1~TCN,当D1=1时,TC1=-C1,当D1=0时,TC1=C1,当D2=1时,TC2=-C2,当D2=0时,TC2=C2,其余类似。调整信号TC1~TCN和放大信号A进入求和模块,即可得到求和信号B。抽头系数用C1~CN表示,该抽头系数即为需要计算获取的系数,C1~CN的值由T1_ctrl~TN_ctrl来控制。
现有技术中接收机抽头系数的计算方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并且还不一定会收敛,从而导致需要很长的训练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简化抽头系数的计算方法,有效提高抽头系数的获取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码元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根据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重新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重复上述步骤,计算出接收机剩余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根据放大信号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S1,恢复默认设置,将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预设时钟数值,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1时,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0时,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包括甄别码;
S2,获取循环参考数值,若所述循环参考数值为1,则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否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设置为第i-1次循环时计算得到的抽头系数最终值,i表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所述循环参考数值的初始值为1;
S3,控制发送机向接收机连续发送预设码元发送次数的所述预设码元序列;
S4,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预设码元序列,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0或1的统计次数;
S5,根据所述预设码元发送次数和所述统计次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S6,若所述第一参考比例与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增加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S7,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
S8,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全部取反,得到全部取反码元序列,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执行步骤S3至S5,重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S9,若重新获取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低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减少所述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S10,重复步骤S3至S5、S9,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
S11,将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调整为第一预设参考数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前i位数值取反,得到部分取反码元序列,将部分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S12,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S13,若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甲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
S14,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第二预设参考数值,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S15,重复上述步骤S10,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S16,若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乙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
S17,根据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和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得到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根据放大信号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S18,将循环参考数值增加1,获取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若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不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则将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重新作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重复步骤S2至S17,直到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获取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优选地,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为求和信号预设最小值。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S4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4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规则码元序列,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为连续的M个0与M个1交替变化,M为不小于2的整数;
S4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中总数量,获取第二参考比例;
S44,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
S45,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
S46,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较低值和所述参考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41中,所述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的取值,能保证所述接收机中逻辑模块的第一个决策时间在比较信号D0的第一个有效UI内部。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5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所述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5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特色码元序列,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由0和1交替组成,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包括甄别码;
S5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中奇数位的总数量,获取第三参考比例;
S54,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
S55,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S56,根据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和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优选地,所述预设时钟数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S61,恢复默认设置,将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求和信号预设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62,执行步骤S31至S36、步骤S51至步骤S56,并重复执行若干次,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作为所述预设时钟数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56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dly_init=(dly_low+dly_high)/2,
其中,dly_init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dly_low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dly_high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17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Ci_end=(Ci_a+Ci_b)/(2*G),
其中,Ci_end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Ci_a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Ci_b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G表示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不需要额外增加电路,节省了硬件电路资源,减少了电路设计复杂度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只是通过有限次的迭代计算来实现抽头系数的获取,计算复杂度低,不存在算法收敛慢的问题,既简化了抽头系数获取方案,又提高了方案计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数据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的获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钟延迟信号的获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方便叙述说明,本发明将一下用到参数对应的含义统一说明:
dly_end,预设时钟数值; dly_tmp,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vref_min,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 MC,预设码元发送次数;
MC_1,统计次数; RATE_mc1,第一参考比例;
f,第一预设参考阈值; vref_high,参考信号最高值;
vref_low_tmp,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vref_high_tmp,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Verror,预设阈值范围; vref_low,参考信号最低值;
C1_a,抽头系数甲值; C1_b,抽头系数乙值;
G,修正系数; RATE_d0,第二参考比例;
RATE_V0,第三参考比例; a,第二预设参考阈值;
b,第三预设参考阈值; c,第四预设参考阈值;
d,第五预设参考阈值; dly_init,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vref_init,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dly_low,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
dly_high,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10,根据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码元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S320,根据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重新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重复上述步骤,计算出接收机剩余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单端、高速串行信号的接收系统,具体通过控制发送机发送一系列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并对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经过简单的计算及阈值控制,先计算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计算其它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从而最终获取DEF抽头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在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的条件下,以较小的代价实现DFE抽头系数的获取,减少了附加电路,节省了硬件电路资源,减少了电路设计复杂度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只是通过有限次的迭代计算来实现抽头系数的获取,计算复杂度低,不存在算法收敛慢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根据放大信号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数据收发系统中的发送机,在执行这些方案之前,先在存储器中预先设置出上述参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控制器。
图4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1,恢复默认设置,将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预设时钟数值,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1时,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0时,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包括甄别码;
首先恢复默认设置,所谓恢复默认设置是指将上述参数均先设置为0,恢复默认设置是为了减轻其它方法在执行时参数残留的影响。
然后进行初始化,将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预设时钟数值,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1时,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然后逐步增加,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0时,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然后逐步减小,并将每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即由控制器控制C1~CN都为0,控制vref为vref_min,控制dly为dly_end。
预设时钟数值、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均为根据实验和仿真预先选择出的合适值。
S2,获取循环参考数值,若所述循环参考数值为1,则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否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设置为第i-1次循环时计算得到的抽头系数最终值,i表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所述循环参考数值的初始值为1;
接着获取循环参考数值,本发明实施例中,用该循环参考数值来表示循环的次数,由于抽头系数发生器有多个,而每次循环计算只能计算出一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因此,有几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就需要循环计算几次。并且,从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开始计算,因此,i从1开始循环计算。在第1次计算中初始化时,先将每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在后续循环计算初始化时,已经计算出来的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就设置为最终计算出来的值,还未计算出来的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就设置为0。
S3,控制发送机向接收机连续发送预设码元发送次数的所述预设码元序列;
由控制器控制发送机发送预设码元序列code_cal_c10,连续发送MC次,该预设码元序列中code_cal_c10为10111111[10101010]10101010,其中“[]”内的码字定义为甄别码,也可以用其它符号来定义甄别码,比如“()”等,只要能区别出甄别码就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其中某个1码元或某个0码元定为被检测码元,第1位是1,后面就是统计第一位为1的数量,如果甄别码中第1位是0,那0就是被检测码元,后面就是统计第一位为0的数量;如果甄别码中第1位是1,那么1就是被检测码元,后面就是统计第一位为1的数量。
S4,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预设码元序列,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0或1的统计次数;
接收机接收到该预设码元序列,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的统计次数,如果前面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1,此处就是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1的次数,如果前面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0,此处就是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0的次数。
S5,根据所述预设码元发送次数和所述统计次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根据预设码元序列的发送次数和统计次数,计算出第一参考比例,该第一参考比例的计算方法如下:
RATE_mc1=MC_1/MC;
其中,RATE_mc1表示第一参考比例,MC_1表示统计次数,MC表示预设码元发送次数。
S6,若所述第一参考比例与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增加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为预先设置的值,如果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此时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否则,改变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将该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增加预设参考步长,并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由控制器控制vref的电压值增加一个预设参考步长,重新计算第一参考比例RATE_mc1。
S7,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
改变参考信号的取值后,重复上述S3到S6的过程,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控制器控制vref的电压值增加一个预设参考步长,重新计算RATE_mc1,重复上述步骤,RATE_mc1会从1逐渐变为0,定义一个第一预设参考阈值f,在RATE_mc1从1变为0的过程中,出现第一次小于f时所对应的vref值记为vref_high。
S8,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全部取反,得到全部取反码元序列,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执行步骤S3至S5,重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再将参考信号调整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该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为预先设定好的,具体通过仿真和测试可以得到。
再将预设码元序列全部取反,假设原来的预设码元序列为10111111[10101010]10101010,那么全部取反后的码元序列就为0100000[01010101]01010101,将该全部取反后的码元序列重新当中预设码元序列,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3到步骤S5,重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S9,若重新获取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低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减少所述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再重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将此时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低值即可,如果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外,则调整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将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减少预设参考步长,并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参考信号。
S10,重复步骤S3至S5、S9,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
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3至S5、S9,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低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预设码元序列e_cal_c10全部取反,调整为全部取反码元序列0100000[01010101]01010101,将vref控制vref为B信号所能达到的最高值vref_max,将vref的电压逐步递减,用上述步骤类似的方法,得到RATE_mc1从0变为1的过程中,出现第一次大于f时所对应的vref值记为vref_low。
S11,将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调整为第一预设参考数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前i位数值取反,得到部分取反码元序列,将部分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在将参考信号的取值调整为第一预设参考数值,将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前i位数值取反,得到部分取反码元序列,本发明实施例中此次只取反其中一个数值,即甄别码的前i位数值,举例地,当第1次循环计算时,只对甄别码的前1位取反,即将code_cal_c10调整为部分取反码元序列10111110[10101010]10101010,当第2次循环计算时,只对甄别码的前2位取反,此时部分取反码元序列为10111101[10101010]10101010,依次类推。
并且,如果是第2次循环,从计算第2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开始,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S12,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在上述条件确定后,重复上述步骤S3到S6,直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差值绝对值在,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vref为vref_min或大于vref_min的一个合适值,将code_cal_c10调整为部分取反码元序列10111110[10101010]10101010,连续发送MC次,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vref_high_tmp。
S13,若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甲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
如果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该预设阈值范围为预先设定的,则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甲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vref_high_tmp-vref_high<-Verror,Verror表示第二预设范围,则将Ci值增加Dci,并重复上述步骤;如果vref_high_tmp-vref_high>Verror,则将Ci值减小Dci,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vref_high_tmp-vref_high|<Verror,记当前的Ci值为抽头系数甲值Ci_a。
S14,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第二预设参考数值,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再将参考信号调整为第二预设参考数值,并再次发送全部取反码元序列,并且,如果是第2次循环,从计算第2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开始,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S15,重复上述步骤S10,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设置好上述参数后,再重复执行S10,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和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vref为vref_max或小于vref_max的一个合适值;将code_cal_c10调整为0100001[01010101]01010101,连续发送MC次,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vref_low_tmp。
S16,若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乙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
如果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该预设阈值范围为预先设定的,则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乙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预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
如果vref_low_tmp-vref_low>Verror,则将Ci值增加Dci,并重复上述步骤;如果vref_low_tmp-vref_low<-Verror,则将Ci值减小Dci,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vref_high_tmp-vref_high|<Verror,记当前的Ci值为抽头系数乙值Ci_b。
S17,根据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和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得到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Ci_end=(Ci_a+Ci_b)/(2*G),
其中,Ci_end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Ci_a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Ci_b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G表示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根据放大信号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S18,将循环参考数值增加1,获取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若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不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则将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重新作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重复步骤S2至S17,直到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获取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调整初始化参数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得到每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电路,节省了硬件电路资源,减少了电路设计复杂度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只是通过有限次的迭代计算来实现抽头系数的获取,计算复杂度低,不存在算法收敛慢的问题,既简化了抽头系数获取方案,又提高了方案计算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的获取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S4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首先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并将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将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4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规则码元序列,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为连续的M个0与M个1交替变化,M为不小于2的整数;
S4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中总数量,获取第二参考比例;
S44,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
S45,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
S46,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较低值和所述参考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由控制器控制C1~CN都为0,控制vref为B信号可能出现的最低值vref_min。控制dly为一适当值dly_tmp,使得第一个有效decision time(决策时间)尽量在D0的第一个有效UI内部,而非边界区域。
由控制器控制发送机发送预设码元序列code_cal_v0,如001100110011,统计接收到的数据中0的数量与数据总数的比例,这比例关系定义为第二参考比例RATE_V0。
由控制器控制vref的电压值增加一个步长,重新计算RATE_V0。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RATE_V0从0变为1。
将RATE_V0增加到大于等于a时所对应的vref值记为vref_low(参考信号较低值),将RATE_V0增加到大于等于b时所对应的vref值记为vref_high(参考信号较高值)。其中,0≤a<b≤1。
vref_init=(vref_low+vref_high)/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钟延迟信号的获取流程图,如图6所示,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5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所述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5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特色码元序列,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由0和1交替组成,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包括甄别码;
S5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中奇数位的总数量,获取第三参考比例;
S54,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
S55,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S56,根据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和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由控制器控制C1~CN都为0,控制vref为vref_init。控制dly为一适当值初始,使得第一个有效判决时间在D0的第一个有效UI边界之前,而UI内部区域。由控制器控制发送机发送预设特色码元序列code_cal_d0,如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其中“[]”内的码字定义为甄别码,该预设特色码元序列由0和1交替组成。
统计接收到的甄别码中奇数位中0的数量与奇数位总数的比例,这比例关系定义为第三参考比例RATE_d0。
由控制器控制dly的延时值增加一个步长,重新计算第三参考比例RATE_d0。
重复上述步骤,RATE_d0会从小于等于1逐渐变为1,再变为小于等于1。
定义一个c值,在RATE_d0从小于等于1,变为1的过程中,出现第一次大于c时所对应的dly值记为dly_low;定义一个d值,在RATE_d0从1,变为小于等于1的过程中,出现第一次小于d时所对应的dly值记为dly_high;其中0≤c≤1,0≤d≤1。
dly_init=(dly_low+dly_high)/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预设时钟数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S6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求和信号预设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62,执行步骤S31至S36、步骤S51至步骤S56,并重复执行若干次,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作为所述预设时钟数值。
用dly_init替代步骤S31中的dly_tmp,并重复步骤S32至S36,再重复步骤S51至步骤S56,多次重复;将最后一次的vref_init定义为vref_end,将最后一次的dly_init定义为dly_end。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执行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过程中生成或获取的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码元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S1,恢复默认设置,将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预设时钟数值,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1时,将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当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第1位码元等于0时,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包括甄别码;
S2,获取循环参考数值,若所述循环参考数值为1,则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否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设置为第i-1次循环时计算得到的抽头系数最终值,i表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所述循环参考数值的初始值为1;
S3,控制发送机向接收机连续发送预设码元发送次数的所述预设码元序列;
S4,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预设码元序列,统计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为0或1的统计次数;
S5,根据所述预设码元发送次数和所述统计次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S6,若所述第一参考比例与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增加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S7,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高值;
S8,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所述预设参考信号最大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全部取反,得到全部取反码元序列,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执行步骤S3至S5,重新获取第一参考比例;
S9,若重新获取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作为参考信号最低值,否则,控制所述参考信号的电压值减少所述预设参考步长,将调整后的参考信号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S10,重复步骤S3至S5、S9,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
S11,将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调整为第一预设参考数值,并将所述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的前i位数值取反,得到部分取反码元序列,将部分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S12,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甲暂时值;
S13,若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甲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甲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高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的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
S14,将所述参考信号调整为第二预设参考数值,将全部取反码元序列重新作为所述预设码元序列,若i>1,则将第i-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的取值设置为第i-1次循环计算时得到的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S15,重复上述步骤S10,直到重新得到的第一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一预设参考阈值之间的差值在所述第一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电压值作为抽头系数乙暂时值;
S16,若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则将最后得到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乙值,否则,调整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抽头系数的取值,直到所述抽头系数乙暂时值和所述参考信号最低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所述预设阈值范围之内,将最后得到抽头系数的取值作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
S17,根据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和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得到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根据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重新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重复上述步骤,计算出接收机剩余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码元序列中甄别码第1位码元的实际取值情况,对接收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初始化,并接收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元序列,对所述满足特定要求的码原序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预设阈值进行控制,计算出接收机第1个抽头系数发生器的抽头系数最终值,包括:
S18,将循环参考数值增加1,获取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若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不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则将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重新作为所述循环参考数值,重复步骤S2至S17,直到增加后的循环参考数值大于抽头发生器的数量,获取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S4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预设参考信号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4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规则码元序列,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为连续的M个0与M个1交替变化,M为不小于2的整数;
S4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规则码元序列中总数量,获取第二参考比例;
S44,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二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低值;
S45,若所述第二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参考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参考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参考信号,重复步骤S42和步骤S43,重新获取第二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二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较高值;
S46,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较低值和所述参考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如下步骤获得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5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所述参考信号预设初始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时钟信号预设暂时值;
S52,控制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机发送预设特色码元序列,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由0和1交替组成,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包括甄别码;
S53,根据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码元序列中甄别码中0的数量和所述预设特色码元序列中奇数位的总数量,获取第三参考比例;
S54,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
S55,若所述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则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否则,调整所述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将调整后时钟延迟信号的取值重新作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重新获取第三参考比例,直到重新获取的第三参考比例与所述第三预设参考阈值在所述第三预设差值范围之内,并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作为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S56,根据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和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获取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钟数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S61,恢复默认设置,将每一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设置为0,将所述参考信号设置为求和信号预设最小值,将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设置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
S62,执行步骤S31至S36、步骤S51至步骤S56,并重复执行若干次,将最后得到的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作为所述预设时钟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6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dly_init=(dly_low+dly_high)/2,
其中,dly_init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预设初始值,dly_low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低值,dly_high表示所述时钟延迟信号较高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7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Ci_end=(Ci_a+Ci_b)/(2*G),
其中,Ci_end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最终值,Ci_a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甲值,Ci_b表示第i个抽头系数发生器对应的抽头系数乙值,G表示所述数据收发系统的修正系数。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90566.XA 2022-02-28 2022-02-28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96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566.XA CN114696852B (zh) 2022-02-28 2022-02-28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566.XA CN114696852B (zh) 2022-02-28 2022-02-28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852A CN114696852A (zh) 2022-07-01
CN114696852B true CN114696852B (zh) 2023-11-07

Family

ID=8213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0566.XA Active CN114696852B (zh) 2022-02-28 2022-02-28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685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416673A (pt) * 2003-11-20 2007-02-13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aparelho e método de equalização de realimentação de decisão em receptor de difusão digital terrestre
US9680436B1 (en) * 2016-03-28 2017-06-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nalog front end DC gain
CN108111446A (zh) * 2017-12-31 2018-06-0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接收机均衡模块和均衡方法
CN10921797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47369A (zh) * 2018-12-26 2019-03-29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信道参数估计方法
CN109885525A (zh) * 2019-03-19 2019-06-14 西安联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Uart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388A (zh) * 2019-06-18 2019-09-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pmd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4494A (zh) * 2019-12-11 2020-04-2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sk扩频接收机解调解扩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14095039A (zh) * 2021-10-18 2022-02-25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码字同步的伴随式计算方法及计算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17798B1 (en) * 2000-12-19 2007-11-07 NTT DoCoMo, Inc. Adaptive equalization method and adaptive equalizer
US7382827B2 (en) * 2001-09-18 2008-06-03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putation of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coefficients with constrained feedback tap energy
US10742390B2 (en) * 2016-07-13 2020-08-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improving clock recovery and related device
TWI730422B (zh) * 2019-09-23 2021-06-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器及相關的訊號處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416673A (pt) * 2003-11-20 2007-02-13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aparelho e método de equalização de realimentação de decisão em receptor de difusão digital terrestre
US9680436B1 (en) * 2016-03-28 2017-06-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nalog front end DC gain
CN10921797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111446A (zh) * 2017-12-31 2018-06-0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接收机均衡模块和均衡方法
CN109547369A (zh) * 2018-12-26 2019-03-29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信道参数估计方法
CN109885525A (zh) * 2019-03-19 2019-06-14 西安联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Uart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388A (zh) * 2019-06-18 2019-09-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pmd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4494A (zh) * 2019-12-11 2020-04-24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sk扩频接收机解调解扩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14095039A (zh) * 2021-10-18 2022-02-25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码字同步的伴随式计算方法及计算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计算下的信道均衡选择方法研究与改进;孟繁华;;现代电子技术(第06期);全文 *
自适应变步长并行Laguerre盲均衡算法研究;崔琳;杨俊安;王伟;刘辉;;应用科学学报(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852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3911B2 (en) Receiver circuit and eye monitor system
CN107241106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极化码译码算法
CN109379086B (zh) 低复杂度的码率兼容的5g ldpc编码方法和编码器
US8347194B2 (en) Hierarchical decoding apparatus
TWI770402B (zh) 等化器調整裝置、等化器調整方法、接收器及收發系統
CN113300830A (zh) 基于加权概率模型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18097B (zh) 一种对称密钥加密方法
CN111478885A (zh) 一种非对称加解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6852B (zh) 接收机抽头系数获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41993A (zh) 一种信道编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871403B1 (ko) 순환 리던던시 코드 서명 비교를 구비한 터보 디코더
CN114430358A (zh) 数据接收装置和数据接收方法
JP2011223591A (ja) 等化制御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2187256B (zh) 时钟数据恢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962806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01699A (zh) 码率动态可变的多元ldpc码实现方法
EP2950493A1 (en) Bit likelihood calculation device and bit likelihood calculation method
US20160277220A1 (en) Pattern-based coefficient adaptation operation fo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CN113659994A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卷积码随机交织关系的估计方法
EP17778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ecision point of a receiver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WO20091005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quantization for noisy channels
US20230379196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Kuang et al. FPGA implementation of a modified turbo product code decoder
CN116054990B (zh) 参数自适应的高速SerDes相位跟踪方法及其系统
CN111625200B (zh) 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