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4464A -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4464A
CN114694464A CN202011608550.3A CN202011608550A CN114694464A CN 114694464 A CN114694464 A CN 114694464A CN 202011608550 A CN202011608550 A CN 202011608550A CN 114694464 A CN114694464 A CN 114694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data
taking
doc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8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延风
杜琨
李天笑
尹志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ika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Micro 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20116085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4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4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lgebr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含:模仿器单元,用于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并接收反馈的脉诊信息;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模仿器单元和执行器单元采集的数据并存储至数据库中,对脉诊信息的脉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存储及进一步处理,将该已经获得和存贮的脉诊大师的取脉特征与执行器单元的脉搏数据特征进行比对和验证,显示结果,以及调整脉诊操作的优化方案。其优点是:该装置将中医医者的指法和经验等信息进行学习和存储,不同医者的技术和经验都会逐个地被仿制存储,使得该装置的脉诊方案和经验越来越多、诊断越来越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脉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诊断学的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非常宝贵的诊断方法,已经延续和发展了2600多年。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医脉诊是一种无创、高效、经济的诊断方式,可实现多种疾病的诊断。然而,业界普遍认为中医脉诊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其一,中医脉诊过于依赖中医医者的主观感觉,诊断结果受个人经验影响较大;其二,缺乏科学的方法复现中医脉诊过程,使得“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现象长期阻碍着中医的延续与传承。
脉象仪/脉诊仪的出现是为了改变传统脉诊实践中的抽象化和各个医生的个性化问题,实现中医脉诊的量化、数字化和客观化,力求摆脱传统脉诊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问题,这也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迄今为止,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动脉诊仪发展和应用的力度非常大,比如有没有脉诊仪已经成为医院的建立和达到一定等级的必备设备之一。但是现实情况为,这些被卖到医院的脉诊仪几乎都没有在临床使用。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长时间?出路在何方?归结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脉象仪的研发与应用脱节。不少单位热衷于在实验室研究脉象仪,但是在研制时很少考虑临床应用的问题,致使研究成果与临床严重脱节,研制出的脉象仪操作复杂且费时,一个脉诊需要几十分钟,与临床把脉只用几分钟相比,应用非常不方便。另外,没有四诊中其他三诊手段的配合,很难给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其次,脉诊仪通常价值比较昂贵,医院和诊所很难采用。
2)缺乏脉诊仪的研发平台。中医的脉象仪研究多少年来一直是各单位孤军奋战,缺乏一个能够交流共建的研发平台,致使大量的工作是低水平的重复,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临床无法择优选用,也无法满足中医发展的需要。
3)脉诊仪的评价标准缺失。脉象仪的目的是准确记录患者的脉象表现,尽可能准确地提供量化数据。脉象信息凝聚了全身各脏腑信息,一个好的脉象仪应该提供可靠的经得起重复的脉象信息,为专家判读脉象提供基础数据。古人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通过分解脉象要素制定的脉象种类是引导我们认识解决脉象应用的钥匙,而不是束缚脉象研究的禁地。
4)缺乏对操作人员的规范培训。要想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正确分析其中的生理病理意义,必须有一支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队伍。另外,脉象检查结果如何分析,缺乏专业指导,大部分中医不明白脉图的含义,也就很难在临床上普及推广。根据上述业界的共识,目前还没有用于临床的主流“脉诊仪”和技术,因此,其只能被称之为“脉象仪”,其应用还只局限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里面。
5)现在主流脉诊仪的技术很难实现“传承精华”,又难于推动“扶正创新”。随着中西医结合在国内和国际的迅速发展,中医脉诊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许多中医大师把西医先进的化验技术和人体器官的成像技术融合到脉诊的实践中,发展出多个“精确脉诊”的流派,和更准确,更器官专门指向的方法。比如有的大师就能辨别出囊肿,结节还是癌症以及他们在人体的具体位置。可是,现在的脉象仪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仍然使用传统的物理方法来解决脉诊指压和与脉象的简单联系,无法用在脉诊的临床实践中。比如与按器官和有关病变的顺序来逐个的“运指”指法的比较,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难于“传承精华”,更跟不上目前“精确脉诊”正在“扶正创新”的迅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将模仿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执行器单元等相结合,采用模仿器单元采集医者脉诊操作时包含脉搏信息的各类信息,采用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各类信息并据此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搏数据,将提取的脉搏数据的特征与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以调整执行器单元的脉诊操作。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将中医医者的指法和经验等信息进行学习和存储,不同医者的技术和经验都会逐个地被仿制存储,使得中医脉诊学习装置的脉诊方案和经验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诊断越来越准,其生命力也越来越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包含:
模仿器单元,用于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数据,将所述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
执行器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并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所述脉诊信息包含脉搏数据,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对所述脉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存储,将提取的特征与医者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验证以便调整脉诊操作方案,脉搏数据的特征比对结果一致时将所述脉诊操作方案存储至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所述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包含:医者手指位置参数、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和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
所述脉搏数据包含同步采集到的脉搏波,所述脉搏数据提取的特征包含脉搏波的频次、脉搏波的脉形、脉搏波的波峰、波谷位置和其他与脉搏波有关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模仿器单元包含:
脉枕,用于放置病人的手腕;
若干个位移测量仪,设置在医者手部的周围,所述位移测量仪用于采集医者手指位置参数和运指轨迹;
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用于采集医者诊脉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以及病人的脉搏数据;
若干个第一组麦克风,用于采集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以及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并将其作为运指各个步骤的标记。
可选的,所述模仿器单元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设置于医者的指尖或病人的手腕上;
和/或,所述第一组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脉枕内或能接收到医者语音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为薄膜传感器,所述薄膜传感器为平面型传感器或孔筛型传感器或多点矩阵型传感器,所述薄膜传感器可随医者手指运动并获取被诊者的脉搏波信息和部分运指信息;
和/或,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为石墨烯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分布于同一平面,或,所述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上下重叠分布。
可选的,所述位移测量仪为3D激光位移测量仪。
可选的,所述执行器单元包含:
仿真机器手,用于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仿真机器手的指尖均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组传感器,所述仿真机器手按照存储的医者脉诊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运行以采集病人的脉搏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指令以控制所述仿真机器手运作,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输出所述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组传感器相同或不相同;
和/或,所述第一组麦克风与所述第二组麦克风相同或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执行器单元采用腕式血压计执行脉诊操作以获取病人的脉搏数据。
可选的,信息处理单元包含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
可选的,所述模仿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执行器单元之间通过有线通信连接和/或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的,一种采用所述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模仿器单元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所述模仿器单元和执行器单元发送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至数据库;
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并采集脉诊操作时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反馈至信息处理单元;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数据,并将其中的脉搏数据特征和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诊操作对应的脉搏数据特征比对,当特征不一致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调整脉诊操作,直至两者的脉搏数据特征相同,所述执行器单元中的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输出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将此时的脉诊操作方案数据存储至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显示模块显示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以便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调整脉诊操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其方法中,该装置将模仿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执行器单元等相结合,使用模仿器单元采集医者脉诊操作时包含脉搏信息的各类信息,采用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各类信息并据此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搏数据,将提取的脉搏数据的特征与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以调整执行器单元的脉诊操作。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将中医医者的指法和经验等信息进行学习和存储,不同医者的技术和经验都会逐个地被仿制存储,使得中医脉诊学习装置的脉诊方案和经验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诊断越来越准,其生命力也越来越长。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将执行器单元采集的脉搏数据特征与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搏数据特征进行比对,以脉搏数据特征为基准调控执行器单元的脉诊操作,结合医者对脉诊步骤的具体说明,该装置可较好地应用于临床、教学等方面,该装置操作简单明了,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根据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诊数据,使执行器单元拥有独特的精准复制功能,可自动的进行选指、布指和运指,信息处理单元根据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搏数据特征来调整脉诊操作,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脉诊的临床模仿和复制,提高脉诊操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位移测量仪采集信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组传感器采集信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执行器单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执行器单元采用腕式血压计采集脉搏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常来说,中医医者的脉诊技能只能通过师父在身边长期手把手教徒弟来学习和复制,计算机电脑对神秘莫测的脉诊的学习和复制是做不到的。本发明利用最现代的人工智能的强化学习方式,发展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学习和复制中医大师们即医者们的把脉技术和经验,使脉诊仪更适用于临床实际应用。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该装置包含:模仿器单元1、信息处理单元2和执行器单元3。
所述模仿器单元1用于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存储至数据库4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3执行脉诊操作并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3反馈的脉诊信息,所述脉诊信息包含脉搏数据,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对所述脉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存储,将提取的特征与医者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验证以便调整脉诊操作方案,脉搏数据的特征比对结果一致时将此时的脉诊操作方案存储至数据库4,以不断更新、完善数据库4中的脉诊操作方案。
各个脉诊操作方案被存储在数据库4中,每个中医脉诊学习装置都与数据库4连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的信息处理单元2可从所述数据库4中调取所需的信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也便于脉诊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该数据库4为中医的“传承精华,扶正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可以落实为一个开放的网络论坛系统,以便大范围内推动相关科研、教学、临床应用、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面的研究。如果国内和国外参与的人数较多,一个大联盟就可以形成,更多的人参与开发、体验和推广,受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数据库4和电脑端的信息处理单元2就会很快的发展和完善起来,整个行业就会进入一个滚雪球一样大发展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所述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包含:医者手指位置参数、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和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另外,所述脉搏数据包含所述模仿器单元1同步采集到的脉搏波,所述脉搏数据提取的特征包含脉搏波的频次、脉搏波的脉形、脉搏波的波峰、波谷位置和其他与脉搏波有关的信息。
所述模仿器单元1首先将医者临床诊脉时的具体做法和技巧、相应的脉象图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信息处理单元2依据存储的信息和实时反馈的数据特征调整执行器单元3执行脉诊操作,以获取同样的脉诊数据特征。这是一个人工智能在脉诊实践中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医脉诊学习装置从学徒向大师的技术和经验逐步靠拢的过程,随着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采集存储的脉诊操作方案增多,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逐步向“精确脉诊”的方向发展,不断地深化学习有助于缩短逐次进步的时间且减少了相关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模仿器单元1包含:脉枕11、若干个位移测量仪12、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13和若干个第一组麦克风14。
如图2所示,所述脉枕11用于放置病人的手腕,所述脉枕11内可放置相关的微电子部件。若干个位移测量仪12设置在医者手部的周围,以便所述位移测量仪12采集医者手指位置参数和运指轨迹,即医者在选指、布指和运指时的主要位置参数、运指轨迹参数都被同步地录制和存贮,作为信息处理单元2指示执行器单元3进行脉诊操作的依据。可设置多个位移测量仪12设置在医者手部的周围,医者手指在运指的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物件影响手指移动,对于医者临床诊脉没有任何干扰,也不会使医者出现心理上的疑虑。另外,多个位移测量仪12可适应不同年龄和体型的人,有助于纠正指压和指压深度的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测量仪12为3D激光位移测量仪。当然,所述位移测量仪12的类型不仅限于激光技术的任何光学和非光学的装置,其还可为其他能够对把脉指位参数和运指轨迹等进行测量的装置。
若干个第一组麦克风14用于采集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以及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麦克风14设置于所述脉枕11内或能接收到医者语音的位置,当然,所述第一组麦克风14的位置不仅限于上述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可实现采集功能的位置。所述语音交流信息和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作为运指各个步骤的标记,有助于执行器单元3成功学习和复制脉诊操作,也有助于其他医者或学生借助该装置学习脉诊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记录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存贮位置即标记位置,采用医生的诊断语音做同步信号来标注器官和脉象的对应关系,作为数据分类和存储、分析和诊断的依据。
各个医者们除了具有共性的脉诊方式,他们各自对某些器官或病变的诊断做到了极致,所述第一组麦克风14采集的相关信息对于脉诊的学习和发展是很有原创性的教学材料,也是脉诊学习以及复制医者脉诊操作必不可少的技术要点,有助于实现脉象和对应器官诊断的实时对位。比如有些医者们对囊肿/结节/癌症的把脉很有特色,有些医者们对消化系统的脉诊特别出色,有些对妇科和生殖系统问题的诊断很准确等等。他们很多时候的指法不是按目前主流脉象仪的先“浮”,再“中”后“沉”,而是按照自己的寻“器官”和“病变”的顺序和特定指法。医者们临床把脉时都有自己对各个器官和病变运指的顺序和为病人的解读。被记录下来的每个数码化的语音包含对整个把脉过程的详细分段、辨认器官和脉象的对应关系依据等,本发明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将其学习存储,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比现有的任何脉象仪更接近临床和医者的脉诊经验。在整个几分钟的把脉过程中,医者们分段的解说给这仅仅几秒或一二十秒钟左右单个器官的脉诊操作打上了标记和说明,对人工智能的分段强化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脉诊操作学习和复制过程中的清晰、准确和快速。如果把这个方法坚持下去,经过长期的积累,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会逐步接近经验丰富医者的脉诊水平,也会进一步促进与医者们的共同创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用于采集医者诊脉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等信息以及病人的脉搏数据。可选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设置于医者的指尖或病人的手腕上,以便精确地反映实时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为薄膜传感器,其类似于古代中医大师为皇室和富贵人家的女性眷属把脉时,在女性手腕的寸口处放置的薄垫子,几乎不影响脉诊的实施。该薄膜传感器轻便不影响临床的脉诊指法和技术,可实现全信息(所有把脉寻指指的位置,轨迹,指压深度和对应的脉象信号等)的获取与传送。
可选的,所述薄膜传感器为平面型传感器或孔筛型传感器或多点矩阵型传感器,所述薄膜传感器可随医者手指运动并获取被诊者的脉搏波信息和部分运指信息(即医者的选指、布指和运指等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传感器为孔筛型超薄传感器,该薄膜传感器既可保证医者手指触感,又可准确地反应被诊者的脉搏波信息和部分运指信息。所述孔筛型超薄传感器采集的各种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耦合与其他方法获取的临床脉诊信号同步地传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所述第一组麦克风14采集的与指法相对应的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也被数字化地同步传送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以便信息处理单元2进行处理和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的类型不仅限于薄膜传感器,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为超薄型石墨烯传感器,其质地柔软且厚度小于0.2mm。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以及技术的发展积累,所述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13可以为一个传感器或多个传感器的组合。例如脉搏波信号和施加的压力信号可取自于同一个平面上分布的两个传感器,也可以取自两个上下重叠分布的薄膜传感器,或直接接触和垫子式传感器的平面组合型。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为一个集多功能的3D薄膜传感器,其可以采集到所需要的所有基本信号,即仅用一个3D薄膜传感器和图像分析处理软件便可获得脉搏波和指压/指压深度等数据。
如图4所示,所述执行器单元3包含:仿真机器手31、控制单元32、第二组麦克风33和扩音器系统34。
所述仿真机器手31用于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仿真机器手31的指尖均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组传感器以采集病人的脉搏数据,所述控制单元32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的指令控制所述仿真机器手31运作,使所述仿真机器手31按照事先学到(或数据库4存储的脉诊操作方案)的医者诊脉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来运行,以采集病人的脉搏数据。所述控制单元32接收所述仿真机器手31的第二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根据所述控制单元32反馈的信息发送指令以调整所述仿真机器手31的脉诊操作,直至所述第二组传感器采集的脉搏数据特征和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脉诊操作对应的脉搏数据特征一致,将此时的脉诊操作方案数据存储至数据库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32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的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组麦克风33和扩音器系统34输出所述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以告知被把脉者运指时的各个结果,及时进行交流。
所述仿真机器手31可以模拟医者的脉诊手指动作,即选指、布指、运指等比较复杂的临床指法,彻底解决了现有脉象仪运指单一、运动单一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精确模拟医者的脉诊操作。
当然,所述执行器单元3获取病人脉搏数据的方式不仅限于采用机械手,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可以做3D运动的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执行器单元3采用包含若干个采集点的腕式血压计35执行脉诊操作以获取病人的脉搏数据,所述腕式血压计35上包含若干个间距可调的传感器以便实现在左手/右手上的定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信息处理单元2包含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3反馈的脉诊信息,以便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3调整脉诊操作。例如将仿真机器手31的预设轨迹路线、仿真机器手31指尖的实际运动轨迹和压力显示在电脑/iPAD/手机的显示屏上,上述数据需要与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医者脉诊的数据和过程参数基本吻合。
可选的,所述模仿器单元1、信息处理单元2和执行器单元3之间可通过有线通信连接和/或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组麦克风14与所述第二组麦克风33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一组传感器13与所述第二组传感器相同或不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所述中医脉诊学习装置进行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模仿器单元1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2;
信息处理单元2接收所述模仿器单元1和执行器单元3发送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至数据库4;
执行器单元3执行脉诊操作,并采集脉诊操作时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反馈至信息处理单元2;
信息处理单元2接收并处理所述执行器单元3反馈的数据,并将其中的脉搏数据特征和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脉诊操作对应的脉搏数据特征比对,当特征不一致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3调整脉诊操作,直至两者的脉搏数据特征相同,所述执行器单元3中的第二组麦克风33和扩音器34输出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将此时的脉诊操作方案数据存储至数据库4,以不断地更新、完善数据库4中的脉诊操作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的显示模块显示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3反馈的脉诊信息,以便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3调整脉诊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中,该装置将模仿器单元1、信息处理单元2和执行器单元3等相结合,使用模仿器单元1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包含脉搏信息的各类信息,采用信息处理单元2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各类信息并据此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3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2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3反馈的脉搏数据,将提取的脉搏数据的特征与模仿器单元1采集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来调整执行器单元3的脉诊操作。该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将中医医者的指法和经验等信息进行学习和存储,不同医者的技术和经验都会逐个地被仿制下来,使得中医脉诊学习装置的脉诊方案和经验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诊断越来越准,生命力也越来越长。本发明的脉诊学习装置和方法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其可以应用于中医的基础研究和新方法的研究,传承精华和扶正创新;或者用于中医的教学和在职医者的学习及提高,特别是学员和医生经常能向“大师们”学习。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模仿器单元,用于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数据,将所述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
执行器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并接收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所述脉诊信息包含脉搏数据,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对所述脉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存储,将提取的特征与医者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的特征进行比对验证以便调整脉诊操作方案,脉搏数据的特征比对结果一致时将所述脉诊操作方案存储至数据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仿器单元采集的所述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包含:医者手指位置参数、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和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
所述脉搏数据包含同步采集到的脉搏波,所述脉搏数据提取的特征包含脉搏波的频次、脉搏波的脉形、脉搏波的波峰、波谷位置和其他与脉搏波有关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仿器单元包含:
脉枕,用于放置病人的手腕;
若干个位移测量仪,设置在医者手部的周围,所述位移测量仪用于采集医者手指位置参数和运指轨迹;
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用于采集医者诊脉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以及病人的脉搏数据;
若干个第一组麦克风,用于采集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以及医者对把脉步骤的具体说明,并将其作为运指各个步骤的标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仿器单元的所述第一组传感器设置于医者的指尖或病人的手腕上;
和/或,所述第一组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脉枕内或能接收到医者语音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为薄膜传感器,所述薄膜传感器为平面型传感器或孔筛型传感器或多点矩阵型传感器,所述薄膜传感器可随医者手指运动并获取被诊者的脉搏波信息和部分运指信息;
和/或,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为石墨烯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分布于同一平面,或,所述若干个第一组传感器上下重叠分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测量仪为3D激光位移测量仪。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单元包含:
仿真机器手,用于执行脉诊操作,所述仿真机器手的指尖均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组传感器,所述仿真机器手按照存储的医者脉诊的指压、指压深度、指法、运指轨迹运行以采集病人的脉搏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指令以控制所述仿真机器手运作,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输出所述脉诊操作的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组传感器相同或不相同;
和/或,所述第一组麦克风与所述第二组麦克风相同或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器单元采用腕式血压计执行脉诊操作以获取病人的脉搏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信息处理单元包含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仿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执行器单元之间通过有线通信连接和/或无线通信连接。
1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学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模仿器单元采集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以及医者与病人的语音交流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所述模仿器单元和执行器单元发送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至数据库;
执行器单元执行脉诊操作,并采集脉诊操作时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反馈至信息处理单元;
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并处理所述执行器单元反馈的数据,并将其中的脉搏数据特征和模仿器单元采集的脉诊操作对应的脉搏数据特征比对,当特征不一致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调整脉诊操作,直至两者的脉搏数据特征相同,所述执行器单元中的第二组麦克风和扩音器系统输出脉搏数据对应的语音信息,将此时的脉诊操作方案数据存储至数据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学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显示模块显示模仿器单元采集的医者脉诊操作的各类参数、病人的脉搏数据和执行器单元反馈的脉诊信息,以便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执行器单元调整脉诊操作。
CN202011608550.3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4694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550.3A CN1146944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550.3A CN1146944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4464A true CN114694464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2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8550.3A Pending CN114694464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4464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217A (zh) * 2006-08-28 2007-02-07 李博航 中医综合治疗记录分析设备
CN101606840A (zh) * 2009-07-15 2009-12-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远程脉象交互检测系统
TW201132333A (en) * 2010-03-29 2011-10-01 Neovictory Technology Co Ltd Pulse diagnosis platform for Chinese medicine
CN102258367A (zh) * 2010-05-26 2011-11-30 新兴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感测脉诊仪
CN103876713A (zh) * 2014-04-21 2014-06-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远程脉诊仪
CN106264491A (zh) * 2015-06-12 2017-01-04 罗锦兴 用于脉诊的阵列感测器及脉诊仪
CN10775298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李玉东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智能全科医疗执业机器人
CN110123290A (zh) * 2019-05-14 2019-08-16 佛山市秦钻智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脉搏采集还原系统
CN110264810A (zh) * 2019-05-23 2019-09-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脉搏压力再现装置及把脉训练方法
CN211049318U (zh) * 2019-07-23 2020-07-21 兰州艾微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号脉柔性电子手指套装置
CN111568393A (zh) * 2020-05-10 2020-08-25 张东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中医脉诊系统
CN111700600A (zh) * 2020-06-23 2020-09-25 刘付荣 在诊脉仪存储认定医生的诊脉原理的方法及诊脉仪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7217A (zh) * 2006-08-28 2007-02-07 李博航 中医综合治疗记录分析设备
CN101606840A (zh) * 2009-07-15 2009-12-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远程脉象交互检测系统
TW201132333A (en) * 2010-03-29 2011-10-01 Neovictory Technology Co Ltd Pulse diagnosis platform for Chinese medicine
CN102258367A (zh) * 2010-05-26 2011-11-30 新兴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感测脉诊仪
CN103876713A (zh) * 2014-04-21 2014-06-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远程脉诊仪
CN106264491A (zh) * 2015-06-12 2017-01-04 罗锦兴 用于脉诊的阵列感测器及脉诊仪
CN107752984A (zh) * 2017-11-15 2018-03-06 李玉东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智能全科医疗执业机器人
CN110123290A (zh) * 2019-05-14 2019-08-16 佛山市秦钻智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脉搏采集还原系统
CN110264810A (zh) * 2019-05-23 2019-09-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脉搏压力再现装置及把脉训练方法
CN211049318U (zh) * 2019-07-23 2020-07-21 兰州艾微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号脉柔性电子手指套装置
CN111568393A (zh) * 2020-05-10 2020-08-25 张东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中医脉诊系统
CN111700600A (zh) * 2020-06-23 2020-09-25 刘付荣 在诊脉仪存储认定医生的诊脉原理的方法及诊脉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7936B2 (en) Hybrid physical-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for clinical training capable of providing feedback to a physical anatomic model
CA2423513C (en) 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ation and sensing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raining
Basdogan et al. VR-based simulators for train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S20030031993A1 (en) Medical examination teach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
CN107847289A (zh) 现实增强的形态学手术
WO2012123942A1 (en) Training skill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users of an ultrasound system
CN205215184U (zh) 中医智能诊断专家系统
CN111568393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中医脉诊系统
CN108961885A (zh) 用模拟机器病人进行医疗培训和考试的方法
CN205541521U (zh) 一种全科医生培训考核系统
Asadipour et al. A technology-aided multi-modal training approach to assist abdominal palpation training and its assess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
CN116631252A (zh)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体格检查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4694464A (zh) 一种中医脉诊学习装置及方法
Petersen et al. Simulator-based metrics for quantifying vascular palpation skill for cannulation
Tai et al. A novel framework for visuo-haptic percutaneous therapy simulation based on patient-specific clinical trials
CN204049622U (zh) 一种中医脉诊仪
CN206414283U (zh) 一种具有视听功能的电子听诊器
Shi et al. The study of pulse cond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nformation age
CN112185202A (zh) 一种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
CN103839471A (zh) 脉诊属性定量反馈训练装置及方法
CN201870624U (zh) 一种脉像的恢复方法的脉像恢复装置
CN212570085U (zh) 一种背部针刺技能实训仿真系统
US11651705B2 (en) Tracking and digital documentation of haptic manipulation data using wearable sensors
CN220933657U (zh) 一种教学医用新型超声波模拟训练装置
Nystrom et al. Investigating medical diagnosis: Qualitative results from a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pilot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188 Taihua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January 2012

Applicant after: Xinhuika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micro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Shanghai City Jing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of Pudong New Area (South) Taihua Road No. 188

Applicant before: China micro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