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4067A -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4067A
CN114694067A CN202210301984.1A CN202210301984A CN114694067A CN 114694067 A CN114694067 A CN 114694067A CN 202210301984 A CN202210301984 A CN 202210301984A CN 114694067 A CN114694067 A CN 114694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constructor
image
outputt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19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建东
胡宇现
李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verseas Supervis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verseas Supervis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verseas Supervision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verseas Supervis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19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4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4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4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7/00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 G08B7/06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e.g. involving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ling through the use of sound and light sourc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施工监理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而后在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所述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由于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预先进行了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的判断以及是否浏览安全规范的判断,因此提高了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施工监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工序日趋复杂,在效率至上及劳务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导致施工企业对工期的要求也越来越紧,各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也较之以往越来越频繁,新型的、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发明人发现目前较为常见的相关技术还是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不仅需要的管理人员多,也很难保证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够面面俱到,稍不留意,就会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包括:
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在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所述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
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预先进行了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的判断以及是否浏览安全规范的判断,因此提高了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图像;
将所述图像与所述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所述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或,所述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具体还包括:
在获取到压力值后,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计时信号,获得所述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之前,需要先获取施工人员的图像或在获取到压力值后,输出第一计时信号,并获得该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而后将该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比对或判断该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若两者匹配或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判定该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从而允许该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两种判断方式可以灵活进行选择。
可选的,所述判断对应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具体包括:
在施工人员停留于所述安全规范处时,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计时信号,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
判断所述第二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施工人员在安全规范处停留的第二时长与第二时长阈值之间的大小,进而判断该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完成安全规范,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监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即将驾驶的施工场地的车辆信息;
基于所述车辆信息,获取与所述车辆信息预先关联的人员信息;
判断所述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驶离施工场地的车辆的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在没有佩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信号,从而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监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对应项目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
基于所述安全评分值,获得施工人员的排名信息;
滚动显示所述排名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直观了解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可选的,根据所述安全评分值,发送预设的安全规划至对应的施工人员。
可选的,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劝诫信息;
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停工警告培训信息;
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更换岗位信息或辞退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安全评分值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安全规划措施,便于施工安全的管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监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系统,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第一门禁,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一门禁开启信号,以开启;
警告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警告信号,以执行警告动作;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所述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第二门禁,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二门禁开启信号,以开启;
提示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提示信号,以执行提示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判断模块预先进行了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的判断以及是否浏览安全规范的判断,因此提高了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监理系统还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图像;
图像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像与所述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两者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所述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或,所述监理系统包括:
压力获取模块,安装于安全帽内,用于获取压力值,并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第一时长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一计时信号,以获得所述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图像获取模块先获取施工人员的图像或压力获取模块在获取到压力值后,输出第一计时信号,第一时长获取模块接收并响应该第一计时信号,以获得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而后图像比对模块将该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比对或判断模块判断该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阈值,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或该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判定该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从而允许该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两种判断方式可以灵活进行选择。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存在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预先进行了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的判断以及是否浏览安全规范的判断,因此提高了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2、通过判断驶离施工场地的车辆的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在没有佩戴的情况下,输出报警信号,从而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3、通过滚动显示施工人员关于安全评分值的排名信息,可以直观了解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1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10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12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7是本申请系统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系统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系统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系统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判断模块;120、第一门禁;130、警告模块;140、第二门禁;150、提示模块;160、图像获取模块;170、压力获取模块;180、第一时长获取模块;190、第二计时信号输出模块;210、第二时长获取模块;220、车辆信息获取模块;230、人员信息获取模块;240、报警模块;250、安全评分值获取模块;260、排名信息获取模块;270、显示模块;280、安全规划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附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该监理方法基于监理系统实现。参照图1,作为该监理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该监理方法可以包括S110-S120的步骤:
S110,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其中,安全帽存储于施工场地的存储室内,存储室置于施工场地入口门禁外,与存储室门禁之间,其中,存储室门禁可以通过工牌或面部或指纹等开启,施工场地入口门禁基于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进行开启。
S120,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
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参照图2,步骤S11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S111-S112的步骤:
S111,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获取施工人员的图像;
施工人员的图像可以通过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获取,该图像采集设备安装于施工场地入口门禁处。
S112,将图像与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特征比对,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参照图3,步骤S110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S113-S115的步骤:
S113,在获取到压力值后,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可以通过预先安装于安全帽内的压力传感器获取压力值。
S114,基于第一计时信号,获得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第一时长可以通过计时器或定时器等计时设备获取。
S115,判断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参照图4,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S121-S123的步骤:
S121,在施工人员停留于安全规范处时,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具体地:每个施工项目处均设置有第二门禁,第二门禁处张贴有安全规范,并且在第二门禁处安装有人体感应器,当人体感应器感应到施工人员处于安全规范处时,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S122,基于第二计时信号,获取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
S123,判断第二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
具体地:计时器或定时器等计时设备接收到第二计时信号后,开始计时,当施工人员离开安全规范处或施工人员一直处于安全规范处时,获取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在第二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判定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因此开启第二门禁,该项目的施工人员可以进入该项目施工场地。
作为监理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5,该监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210-S230的步骤:
S210,获取即将驾驶的施工场地的车辆信息;
具体地:车辆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车牌号、车型、用途和编号等,其中,编号可以是管理人员预先对施工场地内的车辆进行的编号,车辆信息之间进行关联。例如,施工人员需要驾驶编号为2的车辆,那么在施工人员进入该车辆后,该车辆上预先安装的人体感应器就会发出信号,从而使得监理系统自动获取该车辆信息。
S220,基于车辆信息,获取与车辆信息预先关联的人员信息;
具体地:获取到该车辆信息后,监理系统会自动获取与该车辆信息关联的人员信息,其中,人员信息包括人员的姓名、所属项目等基本信息。
S230,判断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具体地:在安全带卡扣内安装压力传感器,当安全带卡接于卡扣内后,压力传感器输出受压信号给到监理系统,监理系统判断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30之前,步骤S220之后,还可以采集进入车辆的人员图像,将该人员图像与预先与该车辆关联的人员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匹配,则判定该人员为该车辆的驾驶人员,若不匹配,则进行报警和/或禁止该车辆启动。
作为监理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6,该监理方法可以包括S310-S330的步骤:
S310,获取对应项目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
具体地:管理人员会根据施工人员的日常表现每隔X天进行评分,例如X为7即每隔一周,评分为减分制,满分100分。例如,没戴安全帽一次扣10分,没系安全带一次扣10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项目设定的评分标准以及评分制可以不同。管理人员对对应项目的所有施工人员评分完成后,监理系统可以自动获取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
S320,基于安全评分值,获得施工人员的排名信息;
其中排名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S330,滚动显示排名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安装于施工场地内的显示屏上滚动显示该排名,可以是一个显示屏显示所有项目的排名,也可以是每个项目施工场地处均安装有一显示屏,每个显示屏显示各自项目施工处的排名。
需要说明的是,该安全评分值以及排名信息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导出。
该监理方法还可以包括S340的步骤:
S340,根据安全评分值,发送预设的安全规划至对应的施工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40可以和步骤S320-S330并列执行。
具体地:在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安全规划包括劝诫信息;
在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且小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安全规划包括停工警告培训信息;
在安全评分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安全规划包括更换岗位信息或辞退信息。
例如,以100分为例,第一安全评分阈值可以是70分,第二安全评分阈值可以是40分;那么若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70分,则发送劝诫信息至大于等于70分的施工人员的移动端,移动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设备,移动端与监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若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小于70分,大于等于40分,则发送停工警告培训信息至该部分施工人员的移动端;若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小于40分,则发送更换岗位信息或辞退信息至该部分施工人员的移动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获取该施工人员的图像,将该施工人员的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则判定该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而后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
在施工人员到达各自项目施工场地处时,浏览安全规范,根据获取的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判断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从而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使得施工人员进入该项目施工场地进行施工。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监理系统,参照图7和图8,作为该监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该监理系统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110,用于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120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第一门禁120,用于接收并响应第一门禁120开启信号,以开启;
警告模块130,用于接收并响应警告信号,以执行警告动作;
判断模块110还用于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140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第二门禁140,用于接收并响应第二门禁140开启信号,以开启;
提示模块150,用于接收并响应提示信号,以执行提示动作。
监理系统还可以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160,用于获取施工人员的图像;
判断模块110用于将图像与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两者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或,监理系统包括:
压力获取模块170,安装于安全帽内,用于获取压力值,并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第一时长获取模块180,用于接收并响应第一计时信号,以获得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判断模块110用于判断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另外,监理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二计时信号输出模块190,用于在施工人员停留于安全规范处时,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第二时长获取模块210,用于接收并响应第二计时信号,以获取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
判断模块110用于判断第二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
作为监理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9,该监理还可以包括:
车辆信息获取模块220,用于获取即将驾驶的施工场地的车辆信息;
人员信息获取模块230,用于获取与该车辆信息预先关联的人员信息;
判断模块110用于判断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袋,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240,用于接收并响应该报警信号,以执行报警动作。
作为监理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0,该监理系统还可以包括:
安全评分值获取模块250,用于获取对应项目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
排名信息获取模块260,基于该安全评分值,获得施工人员的排名信息;
显示模块270,用于滚动显示该排名信息。
安全规划发送模块280,根据该安全评分值,在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劝诫信息至该部分施工人员的移动端;在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且小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停工警告培训信息至该部分施工员的移动端;在安全评分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更换岗位信息或辞退信息至该部分施工人员的移动端。
需要说明的是,警告模块130、提示模块150和报警模块240可以是同一模块,也可以是独立的模块,若为同一模块,可以均为声光报警器,根据灯光颜色的不同进行区分;图像获取模块160可以是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压力获取模块170可以是压力传感器,第一时长获取模块180和第二时长获取模块210均可以是计时器或定时器等计时设备,显示模块270可以是显示屏;其余模块可以由程序集成。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图像获取模块160获取该施工人员的图像,而后判断模块110将该施工人员的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则判定该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而后输出第一门禁120开启信号至第一门禁120,第一门禁120开启,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
在施工人员到达各自项目施工场地处时,浏览安全规范,第二时长获取模块210获取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判断模块110判断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从而输出第二门禁140开启信号至第二门禁140,第二门禁140开启,使得施工人员进入该项目施工场地进行施工。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其中,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
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在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所述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
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图像;
将所述图像与所述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两者存在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所述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或,所述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具体还包括:
在获取到压力值后,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计时信号,获得所述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对应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具体包括:
在施工人员停留于所述安全规范处时,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基于所述第二计时信号,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停留的第二时长;
判断所述第二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浏览完成安全规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即将驾驶的施工场地的车辆信息;
基于所述车辆信息,获取与所述车辆信息预先关联的人员信息;
判断所述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对应项目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评分值;
基于所述安全评分值,获得施工人员的排名信息;
滚动显示所述排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安全评分值,发送预设的安全规划至对应的施工人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劝诫信息;
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停工警告培训信息;
在所述安全评分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安全评分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安全规划包括更换岗位信息或辞退信息。
8.一种智慧工地监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110),用于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判断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是,则输出第一门禁(120)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警告信号;
第一门禁(120),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一门禁(120)开启信号,以开启;
警告模块(130),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警告信号,以执行警告动作;
所述判断模块(110)还用于在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且在进行对应项目施工前,判断对应项目的所述施工人员是否浏览安全规范,若是,则输出第二门禁(140)开启信号,若否,则输出提示信号;
第二门禁(140),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二门禁(140)开启信号,以开启;
提示模块(150),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提示信号,以执行提示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慧工地监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理系统还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160),用于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图像;
图像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像与所述施工人员预先录入至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两者匹配的情况,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其中,所述图像库中的图像为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图像;
或,所述监理系统包括:
压力获取模块(170),安装于安全帽内,用于获取压力值,并输出第一计时信号;
第一时长获取模块(180),用于接收并响应所述第一计时信号,以获得所述压力值维持的第一时长;
所述判断模块(110)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0301984.1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94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984.1A CN114694067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1984.1A CN114694067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4067A true CN114694067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1984.1A Pending CN114694067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40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2722A (zh) * 2023-07-06 2023-10-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2722A (zh) * 2023-07-06 2023-10-13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882722B (zh) * 2023-07-06 2024-04-16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1446B (zh) 行人过斑马线的智能化视频分析方法
CN109064698B (zh) 居民安防预警方法和居民安防预警系统
CN107169461B (zh) 一种用于商场的智能安全追踪方法及其系统
US20100305806A1 (en) Portable Multi-Modal Emergency Situation Anomaly Detec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CN103136510A (zh) 一种监考系统及方法
CN103366506A (zh) 一种驾驶员行车途中接打手机行为的自动监控装置及方法
CN107657159A (zh) 一种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11833A (zh)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61486A (zh) 基于结算箱的商品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12584094A (zh) 基于智能感知的变电站安全监管系统
CN114694067A (zh) 一种智慧工地监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50841A (zh) 一种结合rfid与视频识别的老人异常行为监测方法
CN112241696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56014A (zh) 一种远程影像识别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11179551A (zh) 一种危化品运输驾驶员实时监控方法
CN111652185A (zh) 一种基于违章行为识别的安全施工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45372B (zh) 一种智能工地管理系统
CN111178241A (zh)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325119A (zh) 一种安全生产的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112744A (zh) 安防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8995624A (zh) 车辆安防装置及方法
CN102737464B (zh) 一种针对入侵报警系统状态的感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14050A (zh) 基于特定场所的可视化3d监控平台
CN105788167A (zh) 一种监控预警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10443975A (zh) 智能安防报警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