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3339A -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3339A
CN114693339A CN202210138929.5A CN202210138929A CN114693339A CN 114693339 A CN114693339 A CN 114693339A CN 202210138929 A CN202210138929 A CN 202210138929A CN 114693339 A CN114693339 A CN 114693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near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89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瑜
颜晗
韩晓微
戴源
祁强
唐彬
李咏梅
董强
刘洺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u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u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u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u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89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3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3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G06Q30/0236Incentive or reward received by requiring registration or ID from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所提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丰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很多应用系统中,都存在向用户发放用户权益资源的情况。例如,在电子商务类的系统中,可能会向用户发放优惠券类的用户权益,在内容类(例如,视频内容等)系统中,可能会向用户发放会员权益,等等。
现有技术中向用户发放用户权益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基于某个专门的页面与用户进行互动,也即,用户可以进入到某个指定的页面中并执行对应的操作,然后领取到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但是,这种方式下,用户的感知度比较低,并且,用户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例如,至少需要经历以下过程: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寻找活动入口(例如,首页中的某个横幅(banner)元素等)-进入特定页面-理解玩法-操作。
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则是“霸屏”的方式,例如,用户只要打开具体应用程序客户端,则可以直接向用户发放用户权益资源,用户可以在客户端首页的浮层中查看到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如果需要,则可以点击领取。这种方式下,用户的感知度比较高,并且,不需要用户执行繁琐操作,即可直接触达用户。但是,从用户角度而言,属于一种被动接收的情况,很多时候,用户可能并不想领取,这种“霸屏”形式发放的用户权益资源会造成浪费,甚至可能对用户造成干扰,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提升所提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丰富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包括:
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的读取结果,包括:
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以便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
接收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写入的信息的读取结果。
其中,所述目标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被开启的事件,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中的目标页面被打开的事件。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其中,所述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包括: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其中,所述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包括:用于在关联的实体店铺所在场所呈现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的设备或物料,或者,用于在公共场所对商家用户的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进行呈现的设备或物料。
其中,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的标识。
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是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后发出的,其中携带的参数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
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其中,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将所述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返回。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为多种;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
所述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返回,包括:
将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返回。
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装置,包括:
读取结果获取单元,用于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请求提交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信息展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
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是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后发出的,其中携带的参数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信息返回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并且可以接收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信息读取结果,之后,可以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信息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发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硬件特性,使得用户获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路径比较短,方便用户操作。并且,由于是在用户主动发起互动的情况下,为用户发放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被动接收,因此,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发放,有利于提升所提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操作方式及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操作方式及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新型的用户权益资源发放方式,在该方式下,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硬件特性,使用终端设备配置的近场通信(例如,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等)模块,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具体的,用户只要在其终端设备中打开具体应用程序客户端,与身边朋友等其他用户的手机(同样配置有近场通信模块)“碰一下”,即可领取到系统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包括具体应用程序的会员权益,或者,优惠券,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程序自身的特点等而定。或者,还可以接入线下商家的NFC功能,用户可以打开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碰一下”商家提供的配置有NFC的终端,即可获得商家提供的优惠福利等用户权益信息,等等。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互动的方式,借助于终端的近场通信能力,为用户提供了获取用户权益资源的新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只要打开具体应用程序客户端,即可与其他用户的手机,或者商家提供的终端等通过“碰一下”的方式获取到用户权益资源,因此,用户获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路径比较短,方便用户操作。并且,由于是在用户主动发起互动的情况下,为用户发放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因此,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被动接收,因此,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发放,有利于提升所提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其中,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消费者用户可以使用其安装有指定应用程序客户端且支持NFC等近场通信的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具体的互动,在用户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或者进入到某个具体的页面之后,该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向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以使得当该终端设备靠近另一个配置有NFC的终端时,可以读取其NFC中写入的信息。其中,由于手机等终端设备中的NFC模块通常会包括NFC读取器以及NFC卡两种硬件,因此,为了支持两个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除了向操作系统注册NFC的读取服务,还可以向操作系统注册NFC的展示服务,之后,应用程序可以将具体的设备ID、用户ID等信息写入到NFC卡中,使得其他用户的终端设备也可以读取该NFC卡中写入的信息。因此,在两个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景下,两个手机都可以从对方的NFC卡中读取到对方的设备ID以及用户ID,然后可以将双方的设备ID以及用户ID提交到服务端,以请求领取用户权益资源。服务端则可以根据预设的领取规则等进行判断,如果符合领取规则(例如,假设预先设定一个用户每天只能领取一次等,则可以根据用户ID判断该用户在当天是否已经领取过,等等),则可以向两个用户发放用户权益资源。
在用户与商家进行互动的场景中,具体场景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例如,可以在商家实体店铺的KT(Karat)板、“易拉宝”(用于对店铺形象、营销活动、商品等信息进行呈现)等设备或物料中嵌入NFC卡,并在NFC卡中写入商家用户ID等标识信息。或者,一些商家可能会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广告牌(电子或者普通)中投放具体店铺或者商品等信息,则也可以在这种广告牌等设备或者物料中嵌入NFC卡,并在NFC卡中写入商家用户ID等标识信息。这样,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靠近商家通过上述各类终端提供的NFC接口,手机中的NFC读取器则可以读取对方NFC卡中写入的商家用户ID信息,应用程序可以以本机设备ID、用户ID以及读取到的商家用户ID等作为参数,向服务端发起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这样,服务端可以为用户提供具体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另外,针对各种不同的场景,商家用户还可以分别提供不同的用户权益资源,因此,具体写入NFC中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场景标识等信息,这样,服务端在收到请求后,可以将具体商家在具体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提供给当前请求的消费者用户,等等。
从系统架构角度而言,对于两个用户(假设分别为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之间互动的场景,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涉及到第一用户关联的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用户关联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都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安装有同样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并且都配置有NFC模块(包括NFC卡以及读取器)。在具体进行互动时,一种典型的方式下,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都可以分别在其手机中打开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此时,应用程序可以向各自的操作系统中注册NFC读取以及展示服务,这样,可以将各自的设备ID以及用户ID写入到各自的NFC卡中。将两个手机靠近后,则可以分别读取对方NFC卡中写入的信息,之后,操作系统可以将读取到的信息提供给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两个手机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则可以分别将两个手机的设备ID以及两个用户的用户ID为参数,向服务端发起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服务端收到之后,可以对用户身份、领取次数等进行判断,另外还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进行去重处理(对于同一对手机提交的两个请求,保留其中一个即可),在确定出用户具有领取资格后,可以向两个手机提供用户权益资源,例如,可以是应用程序提供的会员权益等等。
或者,在被靠近的手机操作系统支持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的读取服务的情况下,在被靠近的手机尚未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的状态下,也可以完成上述互动过程。具体的,假设某第一用户在其手机等第一终端中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并靠近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时,如果第二终端中尚未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但是,该应用程序客户端的NFC读取服务可以后台运行,因此,在第一终端靠近时,也可以感知到第一终端,并且可以自动在第二终端中打开该应用程序客户端。此时,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也可以将第二终端的设备ID以及第二用户的用户ID写入到第二终端的NFC卡中,使得第一终端中的NFC读取器可以读取到第二终端的NFC卡中写入的信息,使得双方都可以向服务端发起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另外,在用户与商家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景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涉及到第一用户关联的第一终端,以及与具体商家相关的第二终端,例如,该第二终端可以是在实体店铺中使用的终端设备或者物料等,或者,在公共场所使用的与广告等相关的设备或物料,等等。上述第二终端中都可以嵌入NFC卡(不需要NFC读取器),并且NFC卡里可以写入商家ID信息。这样,用户在第一终端中打开应用程序客户端后,也可以在操作系统中注册NFC读取服务,在将第一终端靠近上述第二终端时,第一终端中的NFC读取器便可以读取到第二终端的NFC卡中写入的商家用户ID信息。之后,第一终端中的操作系统可以将读取到的商家用户ID信息提供给具体应用程序客户端,应用程序客户端利用第一终端的设备ID、第一用户ID、商家用户ID作为参数,向服务端发起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即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首先,该实施例一从应用程序客户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是第一用户关联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第二终端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二用户关联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商家用户相关的终端,包括商家用户的实体店铺所在场所呈现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的设备或物料(例如,“KT板”等),或者,用于在公共场所对商家用户的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进行呈现的设备或物料(例如,电子广告牌或者“易拉宝”等),等等。
具体实现时,由于具体的近场通信模块属于终端设备中的硬件模块,因此,为了能够使得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能够获取到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在一种实现方式下,可以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由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这样,以便在第一终端靠近第二终端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之后,操作系统可以向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提供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其中,目标事件可以是应用程序客户端被打开的事件,或者,应用程序中客户端中的某个具体页面被打开的事件,等等。也就是说,可以是只要应用程序客户端,就向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此时,只要在应用程序客户端开启状态下,无论当前正在展示哪个页面,都可以进行“碰一下”互动。或者,也可以只在特定的页面中进行“碰一下”互动,此时,可以在用户打开进入该特定页面之后,再将进行读取服务的注册。
如前文所述,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都是消费者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情况下,也即,第二终端具体可以是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此时,具体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可以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具体实现时,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首先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展示服务,之后进行向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信息的操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而言,除了在操作系统中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也可以注册近场通信展示服务,使得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写入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中。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都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此时,双方可以不存在主次之分,也即,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都可以在各自的操作系统中进行读取服务以及展示服务的注册。
具体在开启上述互动过程时,至少第一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处于打开状态,如果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也处于打开状态,则在第一终端接近第二终端后,第一终端中的近场通信读取器对第二终端中的近场通信卡中写入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进行读取,同时,第二终端中的近场通信读取器对第一终端中的近场通信卡中写入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进行读取,并分别提供给各自的应用程序客户端。
如果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尚未开启,并且第二终端的操作系统支持具体近场通信读取服务的后台运行,则也可以在第一终端靠近第二终端后,第二终端的读取服务首先从第一终端的第一近场通信模块中读取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并启动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之后,该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向第二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展示服务,将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写入到第二终端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从而使得第一终端中的第一近场通信模块能够从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读取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或者,由于实际上只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其中之一能够将双方的设备标识以及用户标识上传到服务端,即可完成对用户权益资源的领取请求,因此,在该情况下,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被启动之后,也可以不必在其操作系统中注册近场通信展示服务,直接根据读取到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本机保存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来向服务端发起请求即可。也即,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仅由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起请求,之后,服务端可以根据请求中携带的两对标识,向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进行用户权益资源的发放。
其中,用户标识可以是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注册的用户账号等,用以标记用户身份,用户在使用其用户标识登录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等互动。设备标识可以是具体应用程序为具体的终端设备提供的设备标识,用于标记具体的终端设备。当然,设备本身会有自己的唯一标识,具体应用程序可以在设备本身的唯一标识基础上,为具体的设备生成具体应用程序内使用的设备标识。
在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提供的第二终端进行互动的场景下,也即,具体的第二终端可以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此时,由于只有第一用户需要领取用户权益资源,只要第一终端读取第二终端中配置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即可,第二终端不需要读取,并且,第二终端是可以与多个第一用户进行多次互动的(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进行互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每天可以互动的次数进行限制,例如,同一对用户之间每天只能“碰”一次,等等),因此,第二终端中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可以只包括NFC卡部分即可,而不需要配置读取器。而第二终端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信息只需要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即可,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其中,具体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例如,在某个具体的KT板等中嵌入具体的NFC卡之前,可以首先将商家用户标识写入到NFC卡中,等等。
其中,在上述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提供的第二终端进行互动的场景中,仅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中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即可,不需要注册展示服务,也即,不需要将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等写入到第一终端的近场通信模块中。此时,只要将第一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打开,并注册读取服务后,则可以在第一终端接近商家用户提供的第二终端后,通过该第一终端中的第一近场通信模块读取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即可。具体读取到的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商家用户标识。
另外,如前文所述,由于商家用户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场景下提供具体的近场通信接口,也即,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可以包括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例如,包括店铺中的KT板、“易拉宝”,等等。而同一商家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向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还可以在具体第二终端嵌入的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场景标识。这样,服务端可以为用户提供具体商家在对应场景下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对于用户而言,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具体商家用户提供的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当然,如果同一个商家用户需要在同一场景下提供多种不同的用户权益资源,例如,同样是在实体店铺的KT板中嵌入NFC卡,如果KT板有多个,则也可以分别嵌入不同的NFC卡,在不同的NFC卡中写入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的标识。这样,服务端可以直接根据具体的商家用户标识以及用户权益资源标识,确定具体需要发放给用户的用户权益资源。
其中,在上述由商家提供NFC接口的方式下,具体写入NFC卡中的信息可以是固定的,在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更换NFC卡。由于NFC卡的成本通常比较低,因此,这种方式并不会对商家用户的成本造成过多的影响。或者,在另一种方式下,具体NFC卡中的信息也可以是可配置的,在需要更改信息时,可以通过具体的配置系统,将之前写入的信息删除,重新写入新的信息,等等。
总之,由于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在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中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因此,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靠近时,便可以读取对方的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之后,操作系统可以对读取到的信息进行广播。具体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收听操作系统的广播消息的方式,获知具体近场通信模块对另一近场通信模块的信息读取结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设备中的近场通信模块属于一种相对底层的模块,可以被多个上层的应用程序所使用。例如,同一个终端设备中除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还安装了公交卡相关的应用程序客户端,此时,该应用程序客户端也可能会在操作系统中注册读取服务,以便对公交卡或者闸机中的信息进行读取,等等。因此,为了避免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产生冲突,具体写入近场通信模块中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具体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这样,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在接收到操作系统的广播消息后,可以根据具体消息内容中的应用程序标识,来确定是否接收具体的消息或丢弃。或者另一种方式下,也可以使用其他能够与其他应用程序写入的信息相区别的方式,例如,在写入近场通信模块时,对信息进行加密,在收到操作系统广播的消息之后,如果能够正常解密,则可以进行接收,否则,可以丢弃,等等。
S302: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在获取到具体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信息读取结果之后,由于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获知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一用户标识,因此,可以将以该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信息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具体的,服务端可以根据具体请求中携带的参数,确定用户是否具有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资格,以及具体可以提供何种用户权益资源,等等。例如,具体实现时,服务端可以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然后,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具体的,如果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则可以确定出当前的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然后,为用户在提供该互动场景对应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景下,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对互动次数等进行限制。例如,同一个用户每天只能通过与另一用户的手机“碰一下”的方式获取到一份用户权益资源,等等。因此,可以在服务端对具体用户标识对应的互动历史进行记录,在接收到互动请求后,可以首先判断具体的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当天是否已经通过与另一移动终端设备“碰一下”的方式领取到用户权益资源,如果没有,则具有领取资格,否则,可以提示用户其当日已经领取过。当然,还可以对用户是否属于黑名单等进行判断,避免用户进行恶意的权益领取,等等。
另外,在上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景下,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能在同一次互动过程中都向服务端提交了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因此,服务端还可以对具体的请求进行排重去重处理。具体的,虽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能都向服务端提交请求,但是在时间上会存在先后之分,因此,服务端可以根据先收到的请求进行用户身份、领取次数等判断,并在确定出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具有领取资格后,分别向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发送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而在之后收到的另一终端提交的请求后,由于两个请求中都会携带两个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两个用户的用户标识,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携带的参数与之前已经收到的请求进行排重处理,如果发现之前收到的另一请求携带有相同的请求参数,则可以将在后收到的请求丢弃。
另外,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则可以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此时,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提供给用户。由于在与商家用户互动时,可能还可以包括多种更细分的场景,因此,如果具体的参数中还包括互动场景标识,则也可以将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提供给用户,等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具体请求携带的参数中直接携带有具体用户权益资源的标识,此时,直接根据该标识确定出具体需要提供给用户的用户权益资源即可,等等。
S303: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
服务端确定出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后,便可以提供给对应的第一终端,当然,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进行互动的场景下,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还可以提供给第二终端,使得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都可以获取到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之后,具体的终端中进行展示即可。其中,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下,服务端具体可以通过消息结构体的方式,向客户端提供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具体消息结构体中可以包括具体的图片、文本、操作控件、背景等元素的素材,另外还可以包括各种元素的布局方式等等,客户端在接收到具体的消息结构体之后,可以在客户端当前展示的页面上层通过浮层等方式,展示出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用户收取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后,可以保存到用户账户中,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卡包”等页面中查看已经领取到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
从具体用户体验角度而言,用户可以通过与另一用户的终端设备或商家提供的近场通信接口进行互动的方式,获得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用户可以在手机中打开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之后,将其手机与第二用户的手机“碰一下”,然后在其手机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当前页面的上层,可以弹出获得相关用户权益资源的信息,然后可以根据具体用户权益资源对应的使用条件等,使用用户权益资源以获得对应的权益。
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用户可以在进入某个实体店铺后,也可以在手机中打开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之后,将其手机与实体店铺中某个KT板“碰一下”,从而获得具体商家用户为其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等等。
总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体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并且可以接收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信息读取结果,之后,可以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信息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发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硬件特性,使得用户获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路径比较短,方便用户操作。并且,由于是在用户主动发起互动的情况下,为用户发放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被动接收,因此,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发放,有利于提升所提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是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从服务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参见图6,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601:接收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是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后发出的,其中携带的参数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S602: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然后,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具体的,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了近场通信展示服务后,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对于服务端而言,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此时,可以将所述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
另外,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也可以包括: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此时,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对于服务端而言,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则可以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此时,可以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返回给第一终端。
其中,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具体还可以细分为多种;此时,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因此,服务端还可以将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返回。
其中,关于具体的用户权益资源,无论是具体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的,还是商家用户为用户提供的,都可以是预先在服务端完成配置,并且可以对具体的发放规则等进行配置,由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的互动请求后,按照具体的发放规则,为具体用户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并进行发放。
关于该实施例二中的未详述部分,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会涉及到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符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例如,用户明确同意,对用户切实通知,等),在适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本文描述的方案中使用用户特定的个人数据。
与实施例一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装置,参见图7,该装置可以包括:
读取结果获取单元701,用于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请求提交单元702,用于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信息展示单元703,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
具体的,所述读取结果获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以便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
接收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写入的信息的读取结果。
其中,所述目标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被开启的事件,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中的目标页面被打开的事件。
一种方式下,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或者,另一种方式下,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其中,所述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包括: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其中,所述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包括:用于在关联的实体店铺所在场所呈现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的设备或物料,或者,用于在公共场所对商家用户的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进行呈现的设备或物料。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的标识。
与实施例二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装置,参见图8,该装置可以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是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后发出的,其中携带的参数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信息返回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具体的,信息返回单元可以包括:
类型识别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
返回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其中,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类型识别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返回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述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
或者,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
所述类型识别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返回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返回。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为多种;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
所述信息返回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返回。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其中,图9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架构,例如,设备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飞行器等。
参照图9,设备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设备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设备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设备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设备900或设备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或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以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所述读取结果为参数,向服务端提交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进行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信息的读取结果,包括:
在目标事件的触发下,向所在第一终端的操作系统注册近场通信读取服务,以便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进行读取;
接收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写入的信息的读取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被开启的事件,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中的目标页面被打开的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包括: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互动场景标识,以便通过将所述第一终端靠近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领取所述商家用户在对应的互动场景下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多种互动场景中使用的多种类型的终端包括:用于在关联的实体店铺所在场所呈现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的设备或物料,或者,用于在公共场所对商家用户的店铺信息和/或店铺内商品、营销活动信息进行呈现的设备或物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的标识。
9.一种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领取用户权益资源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是在配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一终端靠近配置有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的第二终端后发出的,其中携带的参数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关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对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的读取结果;
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
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用户关联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由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客户端向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以及关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将所述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提供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动场景类型包括: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与商家用户关联的终端;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中写入的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商家用户的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识别互动场景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请求携带的参数中包括商家用户的标识,则确定所述互动场景类型为第一用户与商家用户之间的互动场景;
所述根据所识别出的互动场景类型确定匹配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并返回,包括:
将所述商家用户提供的用户权益资源信息返回。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38929.5A 2022-02-15 2022-02-15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693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929.5A CN114693339A (zh) 2022-02-15 2022-02-15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929.5A CN114693339A (zh) 2022-02-15 2022-02-15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3339A true CN11469333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8929.5A Pending CN114693339A (zh) 2022-02-15 2022-02-15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333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156A (zh) * 2013-06-20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点对点通信方法及近场通信终端
CN108540947A (zh) * 2018-03-30 2018-09-14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红包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服务器
CN109783174A (zh) * 2019-01-11 2019-05-21 孙向东 基于终端的社交方法及系统
CN111415178A (zh) * 2019-01-04 2020-07-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户权益信息提供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86358A (zh) * 2020-12-09 2021-04-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nfc电子标签、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41140A (zh) * 2021-09-30 2022-01-18 北京完美赤金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资源获取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156A (zh) * 2013-06-20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点对点通信方法及近场通信终端
CN108540947A (zh) * 2018-03-30 2018-09-14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红包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服务器
CN111415178A (zh) * 2019-01-04 2020-07-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用户权益信息提供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783174A (zh) * 2019-01-11 2019-05-21 孙向东 基于终端的社交方法及系统
CN112686358A (zh) * 2020-12-09 2021-04-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nfc电子标签、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41140A (zh) * 2021-09-30 2022-01-18 北京完美赤金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资源获取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ZL: "招商基金,招钱宝APP,碰一碰,至少送8元(可提现)", pages 54 - 55,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www.wanzhuanlea.com/1099.html> *
张恒主编: "《拼多多 凭什么 拼多多运营从0到1实战指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54 - 5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8708B (zh) 弹幕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7315609B (zh) 卡模拟功能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790043B (zh) 直播应用中发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47904B (zh) 跨账号信息分享方法及装置
US2017017132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accounts
CN106157027B (zh) 支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39869B (zh) 社交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14454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live shows
CN107423386B (zh) 生成电子卡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915923B (zh) 5g消息即服务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27629B2 (en) Short message service rea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9246094B (zh) 用户终端的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70201479A1 (en) Group message display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CN109150901B (zh) 一种信息来源的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65265B (zh) 虚拟卡片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18210271A1 (zh) 卡片写入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712960B (zh) 验证码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08304B (zh) 账户安全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693339A (zh) 用户权益资源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02009A (zh) 广告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55601B (zh) 终端公交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151605B (zh) 视频评论内容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734072B (zh) 推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681034A (zh) 一种分配资源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2608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