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3182A -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3182A
CN114693182A CN202210601854.XA CN202210601854A CN114693182A CN 114693182 A CN114693182 A CN 114693182A CN 202210601854 A CN202210601854 A CN 202210601854A CN 114693182 A CN114693182 A CN 114693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order
processing e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18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3182B (zh
Inventor
郭兰兰
姚冰峰
樊立波
王丰
安琪儿
宓振航
张莲瑛
徐大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Tonglu County Power Supply Co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Tonglu County Power Supply Co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Tonglu County Power Supply Co, 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Tonglu County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to CN202210601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3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对第一处理端集合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本发明可以自动的、高效下发业务工单。

Description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单的定义是由一个和多个作业组成的简单维修或制造计划,上级部门下达任务,下级部门领受任务的依据。工单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大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为工单定义子工单。
在电网系统中,可能会具有多个电力班组(单元),在某个区域的电力设备需要维修、检修时,一般都是由上级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对相应的电力班组下达维修、检修任务,但是该种方式具有效率低、易出错的情况,所以亟需一种自动的、高效下发业务工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自动的、高效下发业务工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云端服务器以及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的需求上传端和工单处理端,所述工单处理端分别设置于每个电力班组处,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包括:
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
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
确定所述需求位置信息的需求位置点,根据处理需求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第一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一区域半径得到终端确定区域;
获取每个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将终端位置信息位于所述终端确定区域内的所有工单处理端作为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
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判断第一处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终端数量,则获取第一处理端集合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终端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半径、第一终端数量得到相对应的第二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二区域半径得到更新后的终端调整区域;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70298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740210DEST_PATH_IMAGE002
为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690849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一区域半径,
Figure 838933DEST_PATH_IMAGE004
为预设终端数量,
Figure 332363DEST_PATH_IMAGE005
为第一处 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
Figure 540490DEST_PATH_IMAGE006
为数量归一化值,
Figure 244004DEST_PATH_IMAGE007
为半径权重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所述当前班组信息包括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确定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预设工作要求,所述预设工作要求包括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若判断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不满足所述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则判断当前班组信息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包括:
获取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根据终端位置信息与需求位置信息进行距离的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
根据处理距离信息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在第二处理端集合内进行降序排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分解得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根据所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生成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所述班组总需求信息包括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
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
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进行一次筛选得到第一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后停止一次筛选;
获取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班组人数之和,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大于等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小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与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相对应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删除,得到第三处理端集合;
按照所述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第二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人数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后停止二次筛选;
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可用班组工具生成第一工单信息,基于所述可用班组人数生成第二工单信息;
根据第一工单信息、第二工单信息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业务工单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
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独立子密钥、第一公共子密钥生成相对应的加密密钥,基于所述加密密钥对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根据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的ID信息进行排序得到第一ID序列;
对所述第一ID序列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公共哈希值,对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独立哈希值;
根据所述公共哈希值得到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所述独立哈希值得到第一独立子密钥。
有益效果:
1、首先,本方案会根据需求上传端的位置信息来筛选位于一定范围内的班组,进行初步筛选,距离较远的班组不再进行考虑,此外,还对范围设置了灵活调整的方案,确保范围内的班组能完成维修任务;然后,本方案采用工具筛选和人数筛选两个维度来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可以按照距离最短原则,筛选出最为符合维修任务的班组,可以自动的、高效下发业务工单,确保维修效率,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2、本方案按照距离的顺序对集合内的工单处理端进行排序,进行工具和人数筛选时,是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依次筛选的,使得筛选出的第一筛选处理端和第二筛选处理端都是维修距离相对较近的班组,可以使得维修距离较短,并降低维修成本;
3、本方案的加密方式与对应的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紧密结合,维修任务不同时,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对应的终端ID不同,且顺序也不同,当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动态变化时,得到的加密密钥也是动态的,可以确保业务工单下发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本发明包括云端服务器以及与云端服务器连接的需求上传端和工单处理端,工单处理端分别设置于每个电力班组处;需求上传端用于上传维修需求,例如可以是配电站维修需求、电线维修需求等,工单处理端可以是每个电力班组持有,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实时发送的工单数据;需求上传端和工单处理端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参见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S4,具体如下:
S1,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其中,需求上传端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可以将需求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需求数据进行处理。需求上传端可以设置在配电站等场所,当配电站出现维修需求时,可以通过需求上传端来上传需求数据。
本方案中,需求上传端会上传需求位置信息,然后云端服务器会对需求位置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出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然后利用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得到第一处理端集合。
本方案在得到第一工单处理端后,还会考虑第一工单处理端的班组信息,判断班组信息是否满足维修需求,然后对第一处理端集合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步骤S11-S13,具体如下:
S11,确定所述需求位置信息的需求位置点,根据处理需求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第一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一区域半径得到终端确定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可以利用需求位置信息确定需求位置点,需求位置点可以是经纬度信息,也可以是区域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北京市-房山区-1号配电站。
其中,处理需求信息可以是需要处理什么类型的故障,例如,可以是变压器故障、电线故障等,需要说明的是,故障类型不同,其所对应的第一区域半径可以不同,例如,变压器故障时,其故障等级较高,设备较复杂,此时,第一区域半径可以较大;电线故障时,其故障等级较低,设备较简单,此时,第一区域半径可以较小。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区域半径可以对应故障类型预先设置。
第一区域半径例如可以是5公里,在确定需求位置点和第一区域半径后,本方案可以利用需求位置点和第一区域半径画圆,得到终端确定区域,将终端确定区域内的工单处理端作为维修本次故障的待选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会利用需求位置信息找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可以确保维修效率,同时可以减小维修成本。
本方案考虑到在第一区域半径内的终端数量可能会有不够的情况,为了满足维修需求,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方案还包括:
若判断第一处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终端数量,则获取第一处理端集合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终端数量。本方案在判断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终端数量时,说明第一区域半径所构成的终端确定区域内的人手不够,会出现维修无法完成的情况。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半径、第一终端数量得到相对应的第二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二区域半径得到更新后的终端调整区域。本方案会根据得到第一区域半径内的第一终端数量,然后得到第一终端数量与预设终端数量的差值,看还差多少个终端,然后利用差的终端数量计算相对应的第二区域半径,确定第二区域半径后,可以利用第二区域半径对终端确定区域进行更新。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664621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402770DEST_PATH_IMAGE009
为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657165DEST_PATH_IMAGE010
为第一区域半径,
Figure 847975DEST_PATH_IMAGE011
为预设终端数量,
Figure 337862DEST_PATH_IMAGE012
为第一处 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
Figure 399359DEST_PATH_IMAGE013
为数量归一化值,
Figure 949289DEST_PATH_IMAGE007
为半径权重值。
上述计算公式的基本构思为:
利用
Figure 502761DEST_PATH_IMAGE014
计算出所差的终端数量,然后对第一区域半径
Figure 796339DEST_PATH_IMAGE003
进行偏大处理,使 得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243501DEST_PATH_IMAGE002
内的终端数量较第一区域半径
Figure 433174DEST_PATH_IMAGE003
内的终端数量多,以满足维修需求。本 方案可以灵活的对终端确定区域进行调整,确保维修可以顺利完成。
S12,获取每个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将终端位置信息位于所述终端确定区域内的所有工单处理端作为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
本方案会采集到每个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然后判断终端位置信息是否在终端确定区域内,如果在,那么本方案会将其标记为第一工单处理端。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第一工单处理端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组合成第一处理端集合。
S13,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本方案考虑到由于维修任务的不同,所需要的工具数量和维修人员数量也不同,本方案会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使得第一处理端集合内的工单处理端都是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所述当前班组信息包括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方案会实时得到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例如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其中,空闲人员信息可以是当前班组内所空闲的人员有几个,例如,当前有5人处于空闲状态,随时可以接收任务;出勤人员信息可以是当前的出勤人数,例如,当前班组内有2人正在出勤;总人员信息可以是当前班组的总共员工数量,例如可以是7人。
确定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预设工作要求,所述预设工作要求包括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方案会解析预设工作要求,得到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中的一个或多个,然后对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若判断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不满足所述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则判断当前班组信息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本方案会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会对第一处理端集合进行前置处理,筛选出满足要求的第一工单处理端,在后续利用第一处理端集合进行处理时,不会出现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减少数据处理量。
S2,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包括:
获取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根据终端位置信息与需求位置信息进行距离的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根据处理距离信息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在第二处理端集合内进行降序排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为了挑选距离最近的工单处理端,会先利用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后续对工单处理端进行挑选时,会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依次挑选,使得最终挑选出的工单处理端距离都是相对较小的,减小整体的维修距离,节约维修成本。
S3,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本方案中,云端服务器会接收到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然后对处理需求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即该维修任务所需要的班组信息是多少,例如,需要多少工具,需要多少维修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维修任务(处理需求信息)不同,班组总需求信息也会不同,例如,处理需求信息可以是变压器维修、电线维修等,例如,变压器故障时,其故障等级较高,设备较复杂,班组总需求信息也会越大,例如,需要的工具和人员较多;电线故障时,其故障等级较低,设备较简单,此时,班组总需求信息也会越少,例如,需要的工具和人员较少。
本方案在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后,会在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找到需要去完成任务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并确定第二工单处理端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分解得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根据所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生成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所述班组总需求信息包括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本方案的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后,会对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分解,解析出完成维修任务所需要的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然后生成对应的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利用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构成班组总需求信息。例如,临时班组工具为5个配电线圈,临时班组人数需要10人,则班组总需求信息就是5个配电线圈以及10个维修人员。
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本方案在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后,会依次查询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
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进行一次筛选得到第一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后停止一次筛选。
获取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班组人数之和,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大于等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本方案采用工具筛选和人数筛选两个维度来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针对工具维度:
本方案会按照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进行一次筛选,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后停止一次筛选。
示例性的,第二处理端集合内共有10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本方案在进行工具筛选时,会先从第一个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筛选,直至班组工具之和等于需求的工具数量,才会停止筛选,以确保足够的工具能够顺利完成维修任务。
例如,临时班组工具为5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1的工具有0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2的工具有1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3的工具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4的工具有2个,此时,筛选到第二工单处理端a4时,发现有足够的工具能够顺利完成维修任务,不会再进行工具维度的筛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是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本方案在进行筛选时,也会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去筛选,使得筛选出的第一筛选处理端都是维修距离相对较近的班组,可以使得维修距离较短,并降低维修成本。
针对人员维度:
本方案在筛选好工具后,会再次对人员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本方案会获取到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班组人数之和,然后判断人数之后是否大于等于临时班组人数,如果是,那么就确定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即可。
例如,临时班组人数为5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工单处理端a2的人数有1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3的人数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4的人数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2、第二工单处理端a3和第二工单处理端a4的人数和为5人,那么此时,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即可。即派第二工单处理端a2、第二工单处理端a3和第二工单处理端a4对应的班组去维修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会出现班组人数之和小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的情况,例如,临时班组人数为10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工单处理端a2的人数有1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3的人数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4的人数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2、第二工单处理端a3和第二工单处理端a4的人数和为5人,此时,班组人数之和小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本方案会进行以下步骤:
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小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与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相对应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删除,得到第三处理端集合。本方案会首先将第一筛选处理端相对应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删除,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工单处理端a2、第二工单处理端a3和第二工单处理端a4从第二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三处理端集合(第二工单处理端a1、第二工单处理端a5、第二工单处理端a6、第二工单处理端a7、第二工单处理端a8、第二工单处理端a9、第二工单处理端a10)。
按照所述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第二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人数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后停止二次筛选。
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本方案会按照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进行二次筛选,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人数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后停止二次筛选。
示例性的,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的(第二工单处理端a1、第二工单处理端a5、第二工单处理端a6、第二工单处理端a7、第二工单处理端a8、第二工单处理端a9、第二工单处理端a10)共有7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本方案在进行工具筛选时,会先从第一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1进行筛选,直至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人数之和等于需求的人数,才会停止筛选,以确保足够的维修人员能够顺利完成维修任务。
例如,临时班组工具为10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的人数为5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1的人数有1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5的工具有2个,第二工单处理端a6的工具有2个,此时,筛选到第二工单处理端a6时,发现有足够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维修任务,不会再进行人员维度的筛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也是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本方案在进行人员筛选时,也会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去筛选,使得筛选出的第二筛选处理端都是维修距离相对较近的班组,可以使得维修距离较短,并降低维修成本。
S4,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
在步骤S1-S3得到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可以利用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得到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然后派单给第二工单处理端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方案为了确保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可用班组工具生成第一工单信息,基于所述可用班组人数生成第二工单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单信息可以是与工具数量相关的,第二工单信息可以是与可用班组人数相关的。
根据第一工单信息、第二工单信息、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业务工单数据。本方案会利用第一工单信息和第二工单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业务工单数据。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工单数据中会包括对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在实际应用中,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都有对应的ID信息,例如是“GDCLD001”,第一独立子密钥例如可以是对应的“GDCLD001”;第一公共子密钥是由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的组合而成的。
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独立子密钥、第一公共子密钥生成相对应的加密密钥,基于所述加密密钥对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每次都是不固定的,可以使得第一公共子密钥是动态的,然后结合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独立子密钥得到加密密钥,对业务工单数据进行加密,可以动态确保数据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根据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的ID信息进行排序得到第一ID序列。
对所述第一ID序列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公共哈希值,对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独立哈希值。
根据所述公共哈希值得到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所述独立哈希值得到第一独立子密钥。
本方案不但会得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还会按照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的ID信息进行排序得到第一ID序列,然后对第一ID序列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公共哈希值,对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独立哈希值,根据公共哈希值得到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独立哈希值得到第一独立子密钥。
本实施例的加密方式与对应的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紧密结合,维修任务不同时,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对应的终端ID不同,且顺序也不同,当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动态变化时,得到的加密密钥也是动态的,可以较为安全的确保信息的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云端服务器以及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的需求上传端和工单处理端,所述工单处理端分别设置于每个电力班组处,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包括:
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
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需求上传端发送的需求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根据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和预设工作要求,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第一处理端从第一处理端集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
确定所述需求位置信息的需求位置点,根据处理需求信息确定相对应的第一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一区域半径得到终端确定区域;
获取每个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将终端位置信息位于所述终端确定区域内的所有工单处理端作为第一工单处理端,生成第一处理端集合;
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判断第一处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终端数量,则获取第一处理端集合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终端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半径、第一终端数量得到相对应的第二区域半径,基于所述需求位置点和第二区域半径得到更新后的终端调整区域;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97332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156044DEST_PATH_IMAGE002
为第二区域半径,
Figure 201360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一区域半径,
Figure 986782DEST_PATH_IMAGE004
为预设终端数量,
Figure 801155DEST_PATH_IMAGE005
为第一处理端集合内的第一工单处理端的数量,
Figure 889196DEST_PATH_IMAGE006
为数量归一化值,
Figure 421809DEST_PATH_IMAGE007
为半径权重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将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的当前班组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工单处理端作为删除处理端,将删除处理端从所述第一处理端集合内删除得到第二处理端集合,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的当前班组信息,所述当前班组信息包括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确定每个第一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预设工作要求,所述预设工作要求包括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若判断空闲人员信息、出勤人员信息以及总人员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不满足所述空闲人员预设值、出勤人员预设值以及总人员预设值,则判断当前班组信息不满足预设工作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与需求位置信息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基于所述处理距离信息对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降序排序,包括:
获取第二处理端集合内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终端位置信息,根据终端位置信息与需求位置信息进行距离的计算,得到处理距离信息;
根据处理距离信息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在第二处理端集合内进行降序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班组总需求信息,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确定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云端服务器对需求上传端发送的处理需求信息进行分解得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根据所述需求工具信息和需求人数信息生成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所述班组总需求信息包括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和临时班组人数;
依次遍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的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
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临时班组工具、临时班组人数、可用班组工具和可用班组人数得到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进行一次筛选得到第一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工具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工具后停止一次筛选;
获取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班组人数之和,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大于等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班组人数之和小于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则将所述第二处理端集合内与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相对应的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进行删除,得到第三处理端集合;
按照所述第三处理端集合内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人数进行二次筛选得到第二筛选处理端,直至多个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可用班组人数之和达到所述临时班组人数后停止二次筛选;
根据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所对应的可用班组工具和/或可用班组人数得到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所对应的班组子需求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每个班组子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的业务工单数据,对所述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处,包括:
基于所述可用班组工具生成第一工单信息,基于所述可用班组人数生成第二工单信息;
根据第一工单信息、第二工单信息中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业务工单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
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第一独立子密钥、第一公共子密钥生成相对应的加密密钥,基于所述加密密钥对业务工单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每个相应的第二工单处理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生成唯一的第一独立子密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筛选处理端、第二筛选处理端的ID信息,根据第二处理端集合内相应第二工单处理端的顺序对所有的ID信息进行排序得到第一ID序列;
对所述第一ID序列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公共哈希值,对每个第二工单处理端的ID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独立哈希值;
根据所述公共哈希值得到第一公共子密钥,根据所述独立哈希值得到第一独立子密钥。
CN202210601854.XA 2022-05-30 2022-05-30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4693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1854.XA CN1146931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1854.XA CN1146931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3182A true CN114693182A (zh) 2022-07-01
CN114693182B CN114693182B (zh) 2022-08-26

Family

ID=8214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1854.XA Active CN1146931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318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6318A (zh) * 2016-07-12 2016-10-26 上海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接入的服务人员工作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251073A (zh) * 2016-08-01 2016-12-21 江苏谷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运维管控系统
CN108092773A (zh) * 2018-01-02 2018-05-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智能终端及历史工单数据的自动派工方法和系统
CN108416490A (zh) * 2018-01-15 2018-08-17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09523178A (zh) * 2018-11-22 2019-03-26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现场的运维方法及装置
WO2020086872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Target Brand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ensemble demand forecasts
US20200234320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demand search system
CN112465165A (zh) * 2020-11-23 2021-03-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887936A (zh) * 2021-09-29 2022-01-04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非工单任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240267A (zh) * 2022-02-25 2022-03-25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外场设备运维派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6318A (zh) * 2016-07-12 2016-10-26 上海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接入的服务人员工作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251073A (zh) * 2016-08-01 2016-12-21 江苏谷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运维管控系统
CN108092773A (zh) * 2018-01-02 2018-05-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智能终端及历史工单数据的自动派工方法和系统
CN108416490A (zh) * 2018-01-15 2018-08-17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WO2020086872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Target Brand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ensemble demand forecasts
CN109523178A (zh) * 2018-11-22 2019-03-26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现场的运维方法及装置
US20200234320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demand search system
CN112465165A (zh) * 2020-11-23 2021-03-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887936A (zh) * 2021-09-29 2022-01-04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非工单任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240267A (zh) * 2022-02-25 2022-03-25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外场设备运维派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N LI: "An online virtual maintenance path search method based on A algorithm", 《2020 3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 *
李莉等: "新模式下配电抢修指挥体系的科学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林小飞等: "基于业财融合的电网企业单体变电设备价值精益管理与应用体系研究", 《财政监督》 *
董臣超: "移动手持终端工单系统在维护中的应用", 《中国新通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3182B (zh)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2917A1 (zh) 多车场车辆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76195A (zh) 一种推荐合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45642A (zh) 一种获取多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348434B (zh) 一种场景信息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932330A (zh) 服务位置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2839A (zh) 一种跑腿或者远程代替办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30207B (zh) 基于位置服务的位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70520A (zh) 基于重要性类的数据管理
CN104468764A (zh) 一种策略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93182B (zh) 基于云融合技术的业务工单化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4657907A (zh) 电力系统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51522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9600250A (zh) 业务系统故障通知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85199B (zh) 一种消息队列修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0933B (zh) 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146122A (zh) 一种概率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735134B (zh) 一种用于提供计算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32304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4598556A (zh) It基础设施配置完整性保护方法及保护系统
CN112215585A (zh) 信息化电力工程政处项目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3986620B (zh) 适用于中台的多区域信息备份验证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0956430A (zh) 一种部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3002A (zh) 图像的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11967960B (zh) 账户数据的批量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690128B (zh) 一种快速查询通信活动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