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3069A -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3069A
CN114693069A CN202210197986.0A CN202210197986A CN114693069A CN 114693069 A CN114693069 A CN 114693069A CN 202210197986 A CN202210197986 A CN 202210197986A CN 114693069 A CN114693069 A CN 114693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heat
network system
stability
pip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79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欣婷
谢金芳
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j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j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j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j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79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3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3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3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它包括:步骤S1、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和处理,预警实时异常数据;步骤S2、根据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包括换热站、管网、热用户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模拟供热管网系统在该智能调度策略下的全网水力平衡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该过程中的压力、流量运行参数,进行参数规律、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得出验证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基于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建立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根据稳定性评价指标,评估系统风险区域,发出报警,人员介入进行判断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供热自主驾驶系统主要包括设备层、通讯层和决策层。其中,设备层包括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采集设备和供热调节设备,作为集中供热自主驾驶的生产运行调度控制系统的基础,将供热系统各环节构成一个上下游衔接的供热系统。通讯层包括DCS、SCADA等自动化系统和IOT工业物联网系统,用于测量和感知供热系统运行的负荷、温度、压力、流量等状态参数,气象环境条件、建筑物室温等,并通过电调泵、阀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主要负责联通设备层和决策层。决策层从通讯层获得设备层状态信息,采用算法、模型或专家系统等手段,给出驾驶决策目标值,对目标策略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给出优化策略目标值,为通讯层提供预测调控策略,并对系统进行实时评价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监测。调控通常采用人机融合的方式,在对供热自主驾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时,系统评估不稳定时候,智能控制退出,由人来进行决策。
智能控制不同于传统控制,稳定性要求较高,脱离了人为操作判断过程,不可避免需要进行预先验证过程。为了保证长输供热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大数据技术与热网安全预警相结合,对热网调节运行效果进行科学化量化评价,在计算机系统内建立与供热系统一致的热网结构机理模型,支持对接实时状态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接口,实现对供热系统各状态、多尺度的仿真,建立与供热系统一一对应的映射系统;在决策方案生成过程中,以及自动化下发之前,通过在线仿真验证整体方案的运行结果,进行在线和离线的安全稳定分析和决策计算,进行风险分析,为调度员提供控制决策支持,并将运行参数返回决策算法中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策略报告。由于热网的复杂性,需要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的评价分析,以便应对热网状态变化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现有的供热自主驾驶的系统多是考虑满足热负荷需求下的策略目标,由于系统中各环路间水力状况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站点进行不合理策略下发时,极易引发管网的内部压力波动,需要大量值班人员进行监测,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且系统故障诊断、报警与排查不及时,使得系统不能稳定安全运行。一旦出现问题,极易给人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供暖,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基于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建立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稳定性评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它包括:
步骤S1、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和处理,预警实时异常数据;
步骤S2、根据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包括换热站、管网、热用户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模拟供热管网系统在该智能调度策略下的全网水力平衡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该过程中的压力、流量运行参数,进行参数规律、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得出验证结果;
步骤S3、根据得出的验证结果,分析智能调度策略的可用性,并根据智能调度策略执行获取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各换热站点运用动态评分的表现形式,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对供热管网系统进行供热的安全评估;
步骤S4、根据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稳定性评估,对供热管网系统供热量达标情况及管网安全性进行诊断,得出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Je,通过对稳定性评价指标Je量化处理后,对系统稳定性进行等级划分。
进一步,所述稳定性评价指标Je包括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和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所述稳定性评价指标Je的表达式为:
Je=[J1,J2,…,Ji,…,J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稳定性评价指标Ji的表达式为:
Ji=w1Jri+w2Jsi
其中,Jri为热源i的可靠性指标;Jsi为热源i的安全性指标,w1,w2为满足w1+w2=1的加权系数。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21
其中,x(t0)=x0,t∈[t0,∞),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22
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任意初始时刻t0,初始状态x0≠0引起的状态响应x(t)对t∈[t0,∞)有界,并满足稳定属性,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1
则供热管网系统稳定。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的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分析用户侧舒适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供热管网系统供热能力相关的特征量,如供热管网系统的供热量Q、供水温度Ts、回水温度Tr、热用户室内温度Tu,对实时供热管网系统的整个动态过程中瞬时可用度进行研究,建立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集合Jr,所述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Jr的表达式为:
Jr=[Jr1,Jr2,…,Jri,…,Jr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可靠性指标Jr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2
其中,fri为i热源的可靠性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热力站数量;Qζ为ζ换热站点的供热量;T为ζ换热站点的供水温度;T为ζ换热站点的回水温度;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3
为ζ换热站点的热用户室温与目标室温误差集合,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4
n表示该换热站点下热用户数量,λ为ζ换热站点的可靠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5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的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参数,利用专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动态供热系统的过程稳定性研究,建立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集合Js,所述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的表达式为;
Js=[Js1,Js2,…,Jsi,…,Js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6
其中,fsi为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热力站数量;p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压力的阈值;xζ为ζ换热站点的状态变量,包括流量、压力;xζ=[qζ(t),pζ(t)]T,tζth为ζ换热站点的时间收敛阈值;q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供水流量的阈值,λ为ζ换热站点的安全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37
进一步,在上述建立稳定性评价指标量化处理后,对系统稳定性进行等级划分,各站点稳定性等级如表1所示。Ji表示热源i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如果评价值高于0.2,发出预警,提示需要人为介入;如果高于0.4,则退出调控,提示风险区域,等待人员介入再响应。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它包括:
设备层,所述设备层用于实时检测并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
通讯层,所述通讯层用于接收设备层上传的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向设备层下发远程调控指令;
自主决策层,所述自主决策层通过通讯层获得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采用算法模型或专家模式进行数据分析,给出驾驶决策目标值,对目标策略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给出优化策略目标值,为通讯层提供预测调度策略;
稳定性评估层,所述稳定性评估层包括策略仿真验证端和策略评估端;所述策略仿真验证端用于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分析调度策略下供热管网中不同类型参数的运行规律,预测供热管网系统未来的安全趋势;所述策略评估端用于根据验证结果分析策略的稳定性,并根据策略执行下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进行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评估。
进一步,所述通讯层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监视控制系统SCADA和IOT工业物联网系统。
进一步,所述设备层包括监测采集设备和供热调节设备,所述监测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所述供热调节设备用于对供热管网系统的各环节进行调节。
进一步,所述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包括状态参数、气象环境条件和建筑物室温,所述状态参数包括负荷、温度、压力和流量。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根据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建立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将大数据技术与热网安全预警相结合,直观、方便的验证基于自主驾驶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精准把握整个供热管网的供热状况,提升热网管理水平。改变了传统依靠人工值守和人工现场实际经验调控的管理方式,利于管理者和现场操作人员实时监测预警,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减轻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操作人员监视疲劳。实现热网智能化运行管理的社会效益、热网运行节能经济效益,实现了供热自主驾驶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事故发生率,有效节约能源,提高供热质量及管网安全可靠性,实现智能供热,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自主优化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自主优化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供热管网系统的系统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它包括:
步骤S1、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和处理,预警实时异常数据;
步骤S2、根据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即泵频率、阀门开度、流量等),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包括换热站、管网、热用户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模拟供热管网系统在该智能调度策略下的全网水力平衡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该过程中的压力、流量运行参数,进行参数规律、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得出验证结果,为了保证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超前仿真验证;
步骤S3、根据得出的验证结果,分析智能调度策略的可用性,并根据智能调度策略执行获取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各换热站点运用动态评分的表现形式,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对供热管网系统进行供热的安全评估;
步骤S4、根据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稳定性评估,对供热管网系统供热量达标情况及管网安全性进行诊断,得出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Je,稳定性评价指标Je包含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和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稳定性评价指标Je的表达式为:
Je=[J1,J2,…,Ji,…,J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稳定性评价指标Ji的表达式为:
Ji=w1Jri+w2Jsi
其中,Jri为热源i的可靠性指标;Jsi为热源i的安全性指标,w1,w2为满足w1+w2=1的加权系数。
由于供热管网系统为非线性时变系统,本实施例的步骤S2中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1
其中,x(t0)=x0,t∈[t0,∞),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2
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任意初始时刻t0,初始状态x0≠0引起的状态响应x(t)对t∈[t0,∞)有界,并满足稳定属性,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3
则供热管网系统稳定。
所以如果过程中的状态流量及压力数据满足时间趋近于无穷大时,流量与压力的变化率收敛于0且流量压力均在阈值范围内,则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本实施例的步骤S4中的各换热站点的供热可靠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分析用户侧舒适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供热管网系统供热能力相关的特征量,如供热管网系统的供热量Q、供水温度Ts、回水温度Tr、热用户室内温度Tu,对实时供热管网系统的整个动态过程中瞬时可用度进行研究,建立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集合Jr,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Jr的表达式为:
Jr=[Jr1,Jr2,…,Jri,…,Jr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可靠性指标Jr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4
其中,fri为i热源的可靠性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热力站数量;Qζ为ζ换热站点的供热量;T为ζ换热站点的供水温度;T为ζ换热站点的回水温度;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5
为ζ换热站点的热用户室温与目标室温误差集合,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6
n表示该换热站点下热用户数量,λ为ζ换热站点的可靠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7
本实施例的步骤S4中的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参数,利用专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动态供热系统的过程稳定性研究,建立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集合Js,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的表达式为;
Js=[Js1,Js2,…,Jsi,…,Js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68
其中,fsi为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热力站数量;p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压力的阈值;xζ为ζ换热站点的状态变量,包括流量、压力;xζ=[qζ(t),pζ(t)]T,tζth为ζ换热站点的时间收敛阈值;q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供水流量的阈值,λ为ζ换热站点的安全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1
针对非线性系统而言,对于任意有界的输入u(t),满足条件||u(t)||≤β1<∞,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2
对应的输出y(t)均有界,即||y(t)||≤β2<∞,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3
则称系统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简称为BIBO稳定性。如果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压力与流量数据均在有界并在阈值范围内,且系统状态变化速率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4
ε为调节系数,在时间tith阈值范围内,系统的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6
趋近于0,则表示系统是稳定的。
在对上述稳定性评价指标量化处理后,对系统稳定性进行等级划分,各站点稳定性等级如表1所示。Ji表示热源i的稳定性指标,如果评价值高于0.2,发出预警,提示需要人为介入;如果高于0.4,则退出调控,提示风险区域,等待人员介入再响应。
表1稳定性评价指标定义
Figure BDA0003527907950000075
另外,供热管网系统的策略执行端为了减少由于站点阀门短时间频繁动作引起的水流波动或水击,热网加设延时开启保护,即被选热网站点阀门已停止时间大于设定时间后方可再次开启。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它包括:设备层、通讯层、自主决策层和稳定性评估层。
设备层,设备层用于实时检测并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设备层包括监测采集设备和供热调节设备,监测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供热调节设备用于对供热管网系统的各环节进行调节。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包括状态参数、气象环境条件和建筑物室温,状态参数包括负荷、温度、压力和流量。
通讯层,通讯层用于接收设备层上传的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向设备层下发远程调控指令,通讯层主要负责联通设备层和自主决策层;通讯层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监视控制系统SCADA和IOT工业物联网系统。
自主决策层,自主决策层通过通讯层获得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采用算法模型或专家模式进行数据分析,给出驾驶决策目标值,对目标策略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给出优化策略目标值,为通讯层提供预测调度策略;
稳定性评估层,稳定性评估层包括策略仿真验证端和策略评估端;策略仿真验证端用于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包括换热站、管网、热用户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分析调度策略下供热管网中不同类型参数的运行规律,预测供热管网系统未来的安全趋势;策略评估端用于根据验证结果分析策略的稳定性,并根据策略执行下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进行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评估,直观的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中的供热管网系统包括热源、一次网、换热站、二次网和热用户,热源通过一次网与换热站相连,换热站通过二次网与热用户相连。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步骤S1、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和处理,预警实时异常数据;
步骤S2、根据供热管网系统得到的热网的智能调度策略,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包括换热站、管网、热用户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模拟供热管网系统在该智能调度策略下的全网水力平衡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该过程中的压力、流量运行参数,进行参数规律、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得出验证结果;
步骤S3、根据得出的验证结果,分析智能调度策略的可用性,并根据智能调度策略执行获取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各换热站点运用动态评分的表现形式,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对供热管网系统进行供热的安全评估;
步骤S4、根据供热管网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稳定性评估,对供热管网系统供热量达标情况及管网安全性进行诊断,得出供热管网系统的功能稳定性评价指标Je,通过对稳定性评价指标Je量化处理后,对系统稳定性进行等级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性评价指标Je包括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和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所述稳定性评价指标Je的表达式为:
Je=[J1,J2,…,Ji,…,J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稳定性评价指标Ji的表达式为:
Ji=w1Jri+w2Jsi
其中,Jri为热网热源i的可靠性指标;Jsi为热源i的安全性指标,w1,w2为满足w1+w2=1的加权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为: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11
其中,x(t0)=x0,t∈[t0,∞),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12
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任意初始时刻t0,初始状态x0≠0引起的状态响应x(t)对t∈[t0,∞)有界,并满足稳定属性,即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13
则供热管网系统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分析用户侧舒适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供热管网系统供热能力相关的特征量,如供热管网系统的供热量Q、供水温度Ts、回水温度Tr、热用户室内温度Tu,对实时供热管网系统的整个动态过程中瞬时可用度进行研究,建立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集合Jr,所述各热源的供热可靠性指标Jr的表达式为:
Jr=[Jr1,Jr2,…,Jri,…,Jr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可靠性指标Jri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1
其中,fri为i热源的可靠性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热力站数量;Qζ为ζ换热站点的供热量;T为ζ换热站点的供水温度;T为ζ换热站点的回水温度;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2
为ζ换热站点的热用户室温与目标室温误差集合,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3
n表示该换热站点下热用户数量,λ为ζ换热站点的可靠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的建立,具体包括:
根据实时监测到的供热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参数,利用专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动态供热系统的过程稳定性研究,建立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集合Js,所述各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的表达式为;
Js=[Js1,Js2,…,Jsi,…,Jsm]
其中,m为热网热源数量;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Jsi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5
其中,fsi为i热源的安全性指标函数;α为i热源下换热站数量;p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压力的阈值;xζ为ζ换热站点的状态变量,包括流量、压力;xζ=[qζ(t),pζ(t)]T,tζth为ζ换热站点的时间收敛阈值;qζ为ζ换热站点的一次网供水流量的阈值,λ为ζ换热站点的安全性加权系数,满足
Figure FDA0003527907940000026
6.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设备层,所述设备层用于实时检测并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对供热管网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
通讯层,所述通讯层用于接收设备层上传的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并向设备层下发远程调控指令;
自主决策层,所述自主决策层通过通讯层获得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采用算法模型或专家模式进行数据分析,给出驾驶决策目标值,对目标策略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给出优化策略目标值,为通讯层提供预测调度策略;
稳定性评估层,所述稳定性评估层包括策略仿真验证端和策略评估端;所述策略仿真验证端用于进行智能调度策略的安全性验证,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评价仿真模型,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分析调度策略下供热管网中不同类型参数的运行规律,预测供热管网系统未来的安全趋势;所述策略评估端用于根据验证结果分析策略的稳定性,并根据策略执行下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将供热管网系统实测反馈数据量化成动态变化的评估指标数据,进行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性评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层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监视控制系统SCADA和IOT工业物联网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层包括监测采集设备和供热调节设备,所述监测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所述供热调节设备用于对供热管网系统的各环节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网系统运行参数包括状态参数、气象环境条件和建筑物室温,所述状态参数包括负荷、温度、压力和流量。
CN202210197986.0A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693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7986.0A CN114693069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7986.0A CN114693069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3069A true CN11469306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7986.0A Pending CN114693069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306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4866A (zh) * 2022-08-26 2022-11-22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热电厂 一种集中供热中用户异常用热行为辨识方法
CN116128692A (zh) * 2022-12-23 2023-05-16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的递进式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6882223A (zh) * 2023-09-08 2023-10-13 南北时代自动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供热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72598A (zh) * 2023-08-25 2023-12-22 华能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仿真模拟的智慧供热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4866A (zh) * 2022-08-26 2022-11-22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热电厂 一种集中供热中用户异常用热行为辨识方法
CN115374866B (zh) * 2022-08-26 2023-08-11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热电厂 一种集中供热中用户异常用热行为辨识方法
CN116128692A (zh) * 2022-12-23 2023-05-16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的递进式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6128692B (zh) * 2022-12-23 2023-08-25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的递进式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7272598A (zh) * 2023-08-25 2023-12-22 华能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仿真模拟的智慧供热系统
CN116882223A (zh) * 2023-09-08 2023-10-13 南北时代自动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供热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2223B (zh) * 2023-09-08 2023-12-01 南北时代自动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供热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93069A (zh) 一种自主优化运行集中供热运行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57031B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供热调度自动化实现方法、系统及平台
CN110320892B (zh) 基于Lasso回归的污水处理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3017253A (zh) 一种集中供热全网热平衡控制方法
CN113154517B (zh) 一种集中供热自主驾驶的生产运行调度控制系统
CN103453580B (zh) 换热站综合智能控制方法
CN102637020B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集成型控制系统
CN105488344A (zh) 一种配电设备健康指数通用评价方法
CN112093025B (zh) 一种变风量布风器风阀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09103A1 (zh) 一种闸门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并联供水发电系统
CN106123111A (zh) 一种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补水调节控制回路及方法
CN113606634A (zh) 一种基于长输管网优化热源运行参数的热源保障系统
CN112196717A (zh) 一种水轮机调速器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CN111787123A (zh) 智慧热网运维管理系统
CN113513783A (zh) 一种换热站在线监控系统及换热站控制方法
CN116520739A (zh)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智慧供热系统自愈控制平台及方法
CN116436033A (zh) 一种基于用户满意度和强化学习的温控负荷频率响应控制方法
CN106548284B (zh) 一种面向运行调控的自适应模块化电网安全评价方法
CN113821008A (zh) 一种大型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控制方法及能源管理中心
CN101685964A (zh) 基于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在线调度辅助决策方法和系统
CN116644929A (zh) 一种基于物联感知的配电网设备运维工单智能管理方法
CN102270848A (zh) 一种智能avc系统离线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29850B (zh) 基于工业生产网络的城市级能耗、环保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Groumpos et al. New advanced technology methods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
CN103048964A (zh) 门控单元驱动控制分散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