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3805B -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83805B CN114683805B CN202210411319.8A CN202210411319A CN114683805B CN 114683805 B CN114683805 B CN 114683805B CN 202210411319 A CN202210411319 A CN 202210411319A CN 114683805 B CN114683805 B CN 1146838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valve
- way valve
- controlling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60H1/06—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directly from main radi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07—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 liquid flo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该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及电机水泵,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安装四通阀,其中,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电机水泵相连,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系统均连通;空调系统包括暖风芯体,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暖风芯体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组,暖风芯体与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电池包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三阀组,电池包与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四阀组。通过控制四通阀的开关通路利用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中余热为电池包或者乘客舱加热,提升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多采用加热器对乘员舱及电池包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与传统燃油车辆类似的热管理效果。但加热器如PTC能耗相对较大,长期开启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电动车开启暖风后,车辆续航里程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管理系统能耗大影响续航里程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电控冷却系统;
所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及电机水泵,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安装四通阀,其中,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电机水泵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所述空调系统均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暖风芯体,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组,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组;
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包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三阀组,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四阀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加热件,所述空调加热件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并形成乘客舱加热回路,所述第一阀组和所述第二阀组位于所述乘客舱加热回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空调加热件连通,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
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与空调加热件连通,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连通,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加热件,所述电池加热件与所述电池包形成电池加热回路,所述第三阀组和所述第四阀组位于所述电池加热回路上;
其中,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通,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加热件连通;
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通,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加热件连通,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四通阀的入流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还包括上装电控、上装电机、主驱电控和主驱电机,所述上装电控和所述上装电机分别设置在第二支路上,所述主驱电控和所述主驱电机设置在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设置并均设置在所述电机水泵与所述四通阀的入流口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四通阀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
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导通状态;
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的导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开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通过控制四通阀的开关通路使电池热管理系统或空调系统与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串联,从而利用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中余热为电池包或者乘客舱加热,减少能量浪费,提升电动车的低温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机水泵;11、电机控制器;12、上装电控;13、上装电机;14、主驱电控;15、主驱电机;16、散热器;17、电扇;20、冷凝器;21、截止阀;22、热力膨胀阀;23、蒸发器;24、电动压缩机;25、空调水泵;26、空调加热件;27、暖风芯体;28、电子膨胀阀;31、电池包;32、电池加热件;33、电池冷却器;34、电池水泵;40、四通阀;41、第一阀组;42、第二阀组;43、第三阀组;44、第四阀组;5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电控冷却系统。
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16及电机水泵10,散热器16的冷却液进口安装四通阀40。其中,四通阀40的第二端口和电机水泵10相连,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与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系统均连通;
空调系统包括暖风芯体27,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与暖风芯体27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组41,暖风芯体27与电机水泵1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组42;
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31,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与电池包31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三阀组43,电池包31与电机水泵1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四阀组44。
如图1所示,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时,散热器16和电机水泵10之间的管路连通。具体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扇17、电机控制器11、主驱电机电控及上装电机电控。电机水泵10、电机控制器11和散热器16顺次相连。主驱电机电控和上装电机电控位于两个并联设置的支路上,且设置在电机水泵10和四通阀40之间。电扇17安装在散热器16旁,以辅助散热器16散热。
四通阀40有一个入口和三个出口。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为冷却液入流口,其与主区电机电控和上装电机电控的冷却液出口均连通。四通阀40的第二端口与电机水泵10的进口相连。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阀组41的第一端口和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相连。四通阀40的第四端口与散热器16的进口相连。
第一阀组41用于控制暖风芯体27与四通阀40之间的连通状态,以控制电机冷却液流入暖风芯体27或停止流入暖风芯体27。第二阀组42用于控制暖风芯体27与电机水泵10之间的导通状态,在电机冷却液流入暖风芯体27的情况下,第二阀组42导通使得电机冷却液回流至电机水泵10内。
第三阀组43用于控制电池包31与四通阀40之间的连通状态,以使电机冷却液流入电池包31利用电机余热加热电池包31,控制电机冷却液流入暖风芯体27或停止流入暖风芯体27。第四阀组44用于控制电池包31与电机水泵10之间的导通状态,在电机冷却液流入电池包31的情况下,第四阀组44导通使得电机冷却液回流至电机水泵10内。
电机蓄热模式下,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导通,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进入电机控制器11,之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的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然后再合并为一路,回到电机水泵10,完成电机电控蓄热循环。电机冷却模式下,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进入电机控制器11,之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的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然后再合并为一路,经过散热器16回到电机水泵10,从而实现电机冷却模式。
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电动压缩机24、冷凝器20、截止阀21、热力膨胀阀22和蒸发器23。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冷却器33和电子膨胀阀28。该空调系统用于调节乘客舱和电池包31的温度。其中,电动压缩机24、冷凝器20、截止阀21、热力膨胀阀22及蒸发器23顺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电池冷却器33与蒸发器23并联设置,电池冷却器33和电池包31相连形成电池冷却回路。电子膨胀阀28设置在与蒸发器23并联的电池冷却器33所在的支路上。在电池冷却回路上还设有电池水泵34,以促进电池冷却回路内的液体流动。
电机余热加热模式下,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进入电机控制器11,之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之后再合并为一路,从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排出。此时,若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开启,则利用电机余热加热暖风芯体27,以提高乘客舱的温度。若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开启,则利用电机余热加热电池包31,提高电池包31的温度。由此,充分利用电机余热,减少能量浪费,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四通阀40的开关通路使电池热管理系统或空调系统与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串联,从而利用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中余热为电池包或者乘客舱加热,减少能量浪费,提升电动车的低温续航能力。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加热件26,空调加热件26与暖风芯体27形成乘客舱加热回路,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均与乘客舱加热回路相连。
其中,第一阀组41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40连通,第一阀组41的第二端口与空调加热件26连通,第一阀组41的第三端口与暖风芯体27连通;第二阀组42的第一端口与空调加热件26连通,第二阀组42的第二端口与电机水泵10连通,第二阀组42的第三端口与暖风芯体27连通。
具体地,乘客舱加热回路上还设有空调水泵25。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均为三通阀,两个三通阀将乘客舱加热回路分隔为两个支路,空调水泵25和空调加热件26设置在其中一个支路上,暖风芯体27设置在另一个支路上。可选的,空调加热件26为PTC加热元件,用于为乘客舱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均包括多个单通阀,多个单通阀相互配合实现三通阀的导通效果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乘客舱加热回路,能够单独为乘客舱加热,也可以通过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开关状态利用电机余热加热乘客舱,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空调加热件26加热乘客舱和/或利用电机余热加热乘客舱温度,充分利用电机热量的同时满足乘客舱温度调节需求。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加热件32,电池加热件32与电池包31形成电池加热回路,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位于电池加热回路上。
其中,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40连通,第三阀组43的第二端口与电池包31连通,第三阀组43的第三端口与电池加热件32连通;第四阀组44的第一端口与电池包31连通,第四阀组44的第二端口与电池加热件32连通,第四阀组44的第三端口与电机水泵10连通。
其中,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将电池加热回路分为两个支路,电池包31设置在其中一个支路上,电池冷却器33、电池水泵34和电池发热件设置在另一个支路上。
可以理解的,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至少为三通阀或实现三通阀作用的阀体组合。
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进入电机控制器11,之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之后再合并为一路,从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流出。当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开启时,冷却液进入电池包31,通过电机余热对电池包31进行加热。第四阀组44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流经电池包31的冷却液经过第四阀组44回到电机水泵10,完成一个电池加热循环,此时电池包31只通过电机余热进行加热。
除此之外,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冷却液从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流出。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第四阀组44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此时,电池包31、电池加热件32所形成的电池加热回路运行,对电池包31进行加热,同时还利用电机余热对电池包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设置有电池加热件32,通过控制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以实现电池加热件32单独为电池包加热,或者电池发加热件和电机余热同时为电池包加热,或电机余热单独为电池包加热。
其中,四通阀40的入流口设有温度传感器50。
如图1所示,冷却液在电机水泵10的作用下进入电机控制器11,然后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的冷却液流经主区电机电控,另一个支路的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两个支路的冷却液汇流进入温度传感器50,借助温度传感器50检测电机冷却液的温度。
具体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还包括上装电控12、上装电机13、主驱电控14和主驱电机15。上装电控12和上装电机1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路上,主驱电控14和主驱电机15设置在第一支路上,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设置并均设置在电机水泵10与四通阀40的入流口之间。
如图1所示,上装电控12和上装电机13形成上装电机电控,主驱电控14和主驱电机15形成主驱电机电控,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分为两路,其中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的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然后在合并为一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机控制器11,电机控制器11根据上装控制指令和主驱控制指令控制冷却液在主驱电机电控和上装电机电控中的流通。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热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该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四通阀40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
步骤200,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
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乘客舱加热指令和电池包加热指令均包括加热指令及目标温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需要为乘客舱加热时,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在冷却液温度高于乘客舱加热的目标温度时,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并控制第一阀组41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第二阀组42的第三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使冷却液进入暖风芯体27并在经过暖风芯体27后进入电机水泵10,从而借助电机余热为乘客舱升温。类似的,当需要为电池包加热时,在冷却液温度高于电池包加热的目标温度时,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并控制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控制第四阀组44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冷却液流经电池包31后返回电机水泵10,利用电机余热为电池包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若同时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和电池包加热指令,则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第二阀组42、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从而使电机余热同时为电池包和乘客舱加热。如图1所示,冷却液从电机水泵10出来后进入电机控制器11,之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主驱电机电控,另一条支路冷却液流经上装电机电控,之后再合并为一路。根据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第二阀组42、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其中,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一阀组41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使电机冷却液流入暖风芯体27。控制第二阀组42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开启,使暖风芯体27内流通的电机冷却液能够回流至电机水泵10。此时,冷却液流经暖风芯体27给乘员舱加热后再流回电机水泵10,利用电机余热完成一个乘员舱加热循环。该过程中,乘员舱只通过电机余热进行加热。
在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一阀组41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第二阀组42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冷却液流经暖风芯体27给乘员舱加热后再流回电机水泵10,完成一个乘员舱加热循环。该过程中,空调加热件26同时开启加热,即利用电机余热辅助空调加热件26加热。
在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第一阀组41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二阀组42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开启。该过程中,乘员舱仅通过空调加热件26进行加热。
在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使得电机余热流入暖风芯体27,借助电机余热为乘客舱加热。在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使得乘客舱加热回路开启,并且电机余热进入暖风芯体27,由此利用电机余热加热乘客舱的同时还通过空调加热件26为乘客舱加热。在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关闭,冷却液不进入暖风芯体27;控制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使得乘客舱加热回路开启。此时,仅通过空调加热件26为乘客舱加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阈值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第一温度阈值基于目标温度确定,比如其比目标温度高5℃、10℃等定值,或者第一温度阈值为目标温度的1.3~1.6倍。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温度阈值为用户根据经验设定的定值,第二温度阈值比第一温度阈值小特定值或者特定比例。
可以理解的,在目标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具体地,通过空调加热件26为乘客舱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使乘客舱加热回路关闭,空调加热件26停止加热。在利用电机余热为乘客舱加热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冷却液停止向空调系统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加热需求时,无论冷却液温度相比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如何,均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关闭。此时,四通阀40的第二端口或者第四端口开启,冷却液流经主控电机电控和上装电机电控后返回电机水泵10。
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使电机冷却液流入电池包31。控制第四阀组44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开启,使电池包31内流通的电机冷却液回流至电机水泵10内。此时,冷却液流经电池包31给电池加热后再流回电机水泵10,完成一个电池加热循环,此时电池包31只通过电机余热进行加热。
在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三阀组43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第四阀组44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冷却液流经电池包31给电池加热后再流回电机水泵10,完成一个电池加热循环,此时电池加热件32同时开启加热,利用电机余热辅助电池加热。
在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第三阀组43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第四阀组44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开启。此时,电池仅通过电池加热件32进行加热。
如图1所示,在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使得电机余热流入电池包31,借助电机余热为电池包31加热。在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使得电池加热回路开启,并且冷却液将电机余热带入电池包31,由此利用电机余热加热电池包的同时还通过电池加热件32为电池包加热。在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四通阀40的第四端口关闭,冷却液无法进入电池包31;控制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使得电池加热回路开启。此时,仅通过电池加热件32为电池包加热。
由此,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差异,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使得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四温度阈值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第三温度阈值基于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确定,比如其比目标温度高5℃、6℃等定值,或者第三温度阈值为目标温度的1.2~1.5倍。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温度阈值为用户根据经验设定的定值,第四温度阈值比第三温度阈值小特定值或者特定比例。
可以理解的,在目标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具体地,通过电池加热件32为电池包加热的情况下,控制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使电池包加热回路关闭,电池加热件32停止加热电池包。在利用电机余热为电池包加热的情况下,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使冷却液停止向电池热管理系统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加热需求时,无论冷却液温度相比于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如何,均控制四通阀40的第三端口关闭。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热管理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电动车热管理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该电动车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四通阀40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图3示例了一种控制器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控制器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四通阀40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四通阀40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四通阀40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一阀组41和第二阀组42的导通状态;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冷却液温度控制四通阀40、第三阀组43和第四阀组44的导通状态。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电控冷却系统;
所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及电机水泵,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安装四通阀,其中,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电机水泵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所述空调系统均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暖风芯体,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组,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组;
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包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三阀组,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机水泵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四阀组;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加热件,所述空调加热件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并形成乘客舱加热回路,所述第一阀组和所述第二阀组位于所述乘客舱加热回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空调加热件连通,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
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与空调加热件连通,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连通,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连通;
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加热件,所述电池加热件与所述电池包形成电池加热回路,所述第三阀组和所述第四阀组位于所述电池加热回路上;
其中,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通,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加热件连通;
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通,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加热件连通,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机水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的入流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还包括上装电控、上装电机、主驱电控和主驱电机,所述上装电控和所述上装电机分别设置在第二支路上,所述主驱电控和所述主驱电机设置在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设置并均设置在所述电机水泵与所述四通阀的入流口之间。
4.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5.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四通阀入流口的冷却液温度,
响应于乘客舱加热指令,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导通状态;
响应于电池包加热指令,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的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组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二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四通阀、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的导通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均开启;
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不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关闭,控制所述第三阀组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开启,控制所述第四阀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开启。
8.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1319.8A CN114683805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1319.8A CN114683805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83805A CN114683805A (zh) | 2022-07-01 |
CN114683805B true CN114683805B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214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1319.8A Active CN114683805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83805B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924471A1 (en) * | 2015-03-23 | 2016-09-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Battery pack |
CN107097664A (zh) * | 2017-04-25 | 2017-08-29 |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107554239A (zh) * | 2013-02-01 | 2018-01-09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的热管理和过滤系统 |
DE102017125170A1 (de) * | 2017-10-26 | 2019-05-02 |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 Wäre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nd ein elektrofahrzeug |
CN111137105A (zh) * | 2020-02-19 | 2020-05-12 |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186341A (zh) * | 2020-03-09 | 2020-05-22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驱动与电池热管理的集成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111231657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CN111231617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CN111532099A (zh) * | 2020-03-31 | 2020-08-14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
WO2020186589A1 (zh) * | 2019-03-20 | 2020-09-24 | 天津大学 |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845269A (zh) * | 2020-07-27 | 2020-10-30 |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余热回收利用功能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213199395U (zh) * | 2020-03-26 | 2021-05-14 | 西安真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复合热管理装置 |
CN112848842A (zh) * | 2021-03-10 | 2021-05-28 | 广州高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2062445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85414B (zh) * | 2016-12-27 | 2018-01-19 |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10411319.8A patent/CN1146838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54239A (zh) * | 2013-02-01 | 2018-01-09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的热管理和过滤系统 |
CA2924471A1 (en) * | 2015-03-23 | 2016-09-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Battery pack |
CN107097664A (zh) * | 2017-04-25 | 2017-08-29 |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DE102017125170A1 (de) * | 2017-10-26 | 2019-05-02 |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 Wäre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nd ein elektrofahrzeug |
CN111231657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CN111231617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WO2020186589A1 (zh) * | 2019-03-20 | 2020-09-24 | 天津大学 |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137105A (zh) * | 2020-02-19 | 2020-05-12 |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186341A (zh) * | 2020-03-09 | 2020-05-22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驱动与电池热管理的集成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3199395U (zh) * | 2020-03-26 | 2021-05-14 | 西安真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复合热管理装置 |
CN111532099A (zh) * | 2020-03-31 | 2020-08-14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111845269A (zh) * | 2020-07-27 | 2020-10-30 |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余热回收利用功能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WO2022062445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112848842A (zh) * | 2021-03-10 | 2021-05-28 | 广州高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83805A (zh) | 2022-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17076B (zh) | 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0108542A1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
CN11081620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综合热管理系统 | |
CN102529690B (zh) |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KR20180045621A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 |
CN112124032A (zh) | 车辆的热泵系统 | |
CN108376808A (zh) | 一种汽车电池温度调节装置 | |
KR20170108447A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제어방법 | |
CN110978945B (zh) | 一种增程式电车热管系统及其方法 | |
DE112013004046T5 (de) | Wärmeverwaltungs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nd Steuerverfahren hierfür | |
KR101703667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112635788B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热管理方法 | |
KR20220036260A (ko) |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의 제습방법 | |
CN115320321A (zh) |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 |
CN106837652B (zh) | 一种汽车燃油辅助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40123789A1 (en) | Vehicle heat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
CN114683805B (zh) | 热管理系统、作业机械、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
CN111532104B (zh) | 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
JP7119698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212272375U (zh) |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 |
CN114851804A (zh) |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0370889B (zh) | 一种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废热用于空调采暖的方法 | |
JP2016110954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3771591B (zh) | 车辆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7649259U (zh) | 共热源的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