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1178A - 输送鞘管 - Google Patents

输送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1178A
CN114681178A CN202011602595.XA CN202011602595A CN114681178A CN 114681178 A CN114681178 A CN 114681178A CN 202011602595 A CN202011602595 A CN 202011602595A CN 114681178 A CN114681178 A CN 114681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inner sheath
distal end
sheath
contro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25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彩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25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1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1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1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7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the outer sleeve being split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0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0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 A61F2002/9511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the retaining means being filaments or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61F2002/966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with additional retai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送鞘管包括外鞘管、内鞘管、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架、至少一第二连接件和控制件。根据本发明的输送鞘管,能够保证支架的顺利释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输送鞘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鞘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创手术将支架植入体内,用于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术被使用,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治疗方式是将支架压缩入输送装置中,沿着事先植入的导丝轨道引导进入人体,到达病变位置后,将支架释放出来隔绝病变,重建血流通道,动脉瘤和夹层在丧失血流供应后,瘤腔内残存的血液逐渐血栓并肌化成血管组织,扩张状态的瘤壁因受压而收缩,逐渐恢复接近原始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和夹层的目的。
现在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支架系统,支架由金属骨架和覆膜组成,金属骨架一般采用超弹性记忆合金材料,预装在鞘管中后,会产生径向朝外的扩张力,这就需要鞘管具有足够的支撑性,抵抗支架产生的向外的扩张力。如果鞘管支撑力不够,在鞘管外表面会产生金属骨架朝外扩张导致的凸起,这样的凸起在鞘管进入血管时,及后续在血管中推进时,都会产生很大的阻力,甚至损伤血管。如果鞘管的支撑力足够,装支架后不会导致凸起,但这在胸主动脉瘤的治疗上会产生新的问题,胸主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弓部附近,鞘管需要完全跨过弓部或部分跨过弓部,这样的鞘管弯曲将会很困难,不能很好的顺应弓部弯曲角度,导致损伤血管或过弓失败。
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两层鞘管以解决上述问题。内、外层鞘管相互独立,外层鞘管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内层鞘管较软,支撑性稍弱,可以满足过弓要求,但现有的内层鞘管释放为直接后撤,支架向外扩张力导致的内层鞘管表面不平,在释放时,内层鞘管容易卡着支架,会导致释放阻力大,甚至释放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在支架的释放过程中内层鞘管与支架间容易相卡滞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送鞘管,所述输送鞘管包括:
外鞘管;
内鞘管,所述内鞘管穿设于所述外鞘管的内部,所述内鞘管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远端朝向近端翻折后形成的翻折部,所述内鞘管包括展开状态和包裹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在所述包裹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之间形成所述内鞘管的开口结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关闭所述开口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形成有第四连接孔;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控制件的近端伸至所述输送鞘管的近端;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远端穿过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近端与所述控制件相连形成连接点。
根据上述输送鞘管,将输送鞘管设置成内、外两层,且外鞘管和内鞘管相互独立设置,将支架包裹于内鞘管的内部,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包裹状态下的内鞘管的主体部的第一连接孔相连,将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主体部的第二连接孔并形成第四连接孔,控制件的远端穿过第四连接孔,从而关闭包裹状态的内鞘管的开口结构,对其内部的支架进行包裹固定,进而用于输送支架。其中外鞘管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可以很好的抵抗支架径向朝外的扩张力,防止输送鞘管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径向变形,内鞘管包裹支架,从而保证输送过程的顺利进行。当需要在血管中释放支架时,通过朝向近端拖拽控制件,控制件的远端与第四连接孔分离,从而解除对内鞘管的约束作用,同时控制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内鞘管的翻折部向近端运动,使内鞘管由包裹状态朝向展开状态过渡,逐步减少支架上内鞘管的轴向覆盖面积,最终实现内鞘管与支架的分离,并将内鞘管收集在外鞘管中,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支架的释放过程中内鞘管与支架间的卡滞现象,保证支架的顺利释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输送鞘管,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绷直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松弛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L2-L3≤L1+5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绷直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未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4,其中,0<L4≤5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未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4,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绷直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5,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松弛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6,其中,0<L5-L6<5mm-L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孔,当处于所述包裹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开口结构的两边并靠近所述开口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包裹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覆膜,所述覆膜中任意相对的两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翻折部贴合设置,所述覆膜的另外的两侧开口设置,所述覆膜与所述翻折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的靠近中心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鞘管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内鞘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可自动翻折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位于所述翻折部上,当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翻折部相抵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呈绷直状态,所述翻折部被展开,当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翻折部失去接触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呈翻折状态,所述翻折部被翻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鞘管还包括沿所述内鞘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待输送的支架的波峰或波谷相对设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输送鞘管100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鞘管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控制件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处于包裹状态且翻转部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处于展开状态且翻转部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处于展开状态且翻转部未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控制件的远端超出内鞘管的远端设置且第二连接件处于松弛状态的输送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中第二连接件与控制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第二连接件处于绷直状态的输送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控制件的远端未超出内鞘管的远端设置且第二连接件处于松弛状态的输送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二连接件处于绷直状态的输送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输送鞘管与血管内病变位置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外鞘管后撤后的内鞘管与血管内病变位置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内鞘管后撤后的支架与血管内病变位置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输送鞘管整体撤出血管后的支架与血管内病变位置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方式二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包含有图19中内鞘管的输送鞘管的远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方式三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方式四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方式五的处于展开状态且翻折部未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处于展开状态且翻折部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可自动翻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方式六的处于包裹状态且翻折部翻转时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的内鞘管与支架处于直线状态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的内鞘管与支架处于弯曲状态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申请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轴向”表示其长度方向,“径向”表示垂直于“轴向”的方向。
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包括外鞘管10、内鞘管20、第一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40、控制件50和鞘芯300。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用于输送支架200,支架200压缩于输送鞘管100的内部,带有锥头301的鞘芯300穿设于支架200的内部,鞘芯300内部设有用于导丝通过的预留通道,通过导丝穿过该预留通道引导输送鞘管100在血管内移动。
外鞘管10为中空管状结构且两端开口,内鞘管20穿设于外鞘管10的内部,且能够沿外鞘管10的轴向方向移动。
结合图2和图3,内鞘管20包括主体部21和由主体部21的远端朝向近端翻折后形成的翻折部22,主体部21用于包裹并压缩支架200,从而用于对支架200进行输送,翻折部22用于在支架200的释放过程中对内鞘管20沿轴向进行翻折,从而避免在支架200的释放过程中内鞘管20与支架200间出现卡滞现象,保证支架200的顺利释放。
其中,第一连接件30用于连接主体部21和控制件50,从而通过控制件50控制第一连接件30,以约束内鞘管10呈包裹状态,以对支架200进行包裹和压缩,同时,第二连接件40用于连接翻折部22和控制件50,从而通过控制件50拉动第二连接件40轴向移动实现对翻折部22沿轴向方向进行翻折。其中,内鞘管20采用易翻转折叠的材料,比如PTFE膜,高分子无纺布,高分子纺织布等,且厚度≤0.020mm,内鞘管20太厚易导致内鞘管20太硬,不易弯曲,导致过弓性能不好。外鞘管1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经常使用的鞘管结构。
再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内鞘管20至少具有展开状态和包裹状态,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主体部21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2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212,在包裹状态下,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212相互靠近,主体部的两侧之间形成内鞘管的开口结构201。在本实施例中,处于包裹状态下的主体部2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孔211和多个第二连接孔2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212可任意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两侧。
翻折部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和图5中,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翻折部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连接孔221,在图3中,当处于包裹状态时,两侧的第三连接孔221位于开口结构201的两边并靠近开口结构201。
其中,第一连接件30与内鞘管2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形式。第二连接件40与第三连接孔221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形式。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30为环状结构,选用易弯曲的材料,比如高分子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还可以为线状结构。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件40为条状结构,选用易弯曲的材料,比如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优先延伸率较小的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还可以为环状结构。如图8所示,控制件50包括杆体51和设于杆体51上的固定部52,固定部52设于内鞘管20的长度范围外的靠近近端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2为凹凸件,有利于对第二连接件40的连接和定位。杆体51采用延伸率较小的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
结合图9和图10,第二连接件40的远端穿过并固定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221,第二连接件40的近端与控制件50相连,具体连接点为固定部5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52处于内鞘管20的长度范围外的靠近近端的部分。任一个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穿过并固定在包裹状态下的主体部21的第一连接孔211中,该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穿过主体部21的第二连接孔212并形成第四连接孔31,控制件50的远端穿过第四连接孔31,控制件50的近端伸至输送鞘管的近端。第一连接件30用于关闭开口结构201。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穿过任一第一连接孔211后进行打结,使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牢牢固定于任一第一连接孔211上,然后将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212并形成第四连接孔31。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能够自由穿设于第二连接孔212中,当控制件50的远端穿过第四连接孔31时,由于控制件50的作用使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无法在第二连接孔212内自由穿出,从而对内鞘管20的包裹状态进行限定。当控制件50的远端与第四连接孔31解脱时,即控制件50的远端相比第四连接孔31更加靠近近端位置时,控制件50解除对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的束缚作用,同时解除对内鞘管20的包裹状态的限定作用,内鞘管20可以由包裹状态逐步展开至展开状态。
控制件50的远端能够依次穿过多个第四连接孔31,使第一连接件30关闭开口结构201,从而对内鞘管20的包裹状态进行固定。当控制件50的远端由内鞘管20的远端朝向近端依次与第四连接孔31解脱时,第一连接件30依次被松开,开口结构201逐渐被打开,控制件50逐步失去对内鞘管20的约束力,从而使内鞘管20松脱,由开口结构201的位置朝向两侧展开,使内鞘管20由包裹状态逐步松脱至展开状态,从而易实现内鞘管20沿轴向方向的翻折,防止在支架200的释放过程中内鞘管20与支架200间出现卡滞现象。
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与固定部52相连,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穿过一个第三连接孔221后经过固定部52,然后再穿过翻折部22的另一侧的第三连接孔221后与固定部52相连,从而实现通过第二连接件40实现翻折部22与控制件50的连接过程。其中,通过固定部52将第二连接件40分隔成以固定部52为中心的左右两段式结构,能够在对翻折部22进行翻折时,使翻折部22沿不同于轴向方向的角度朝向近端运动,从而防止在支架200的释放过程中内鞘管20与支架200间的卡滞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选取两个第二连接件40,将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与固定部52相连,另一端穿过翻折部22一侧的第三连接孔221后再与固定部52相连。再将其中另一个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同样与固定部52相连,另一个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穿过翻折部22另一侧的第三连接孔221后再与固定部52相连,同样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40实现翻折部22与控制件50的连接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2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穿过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孔221内,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与固定部52相连。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件40沿朝向主体部21靠近开口结构201的方向与固定部52相连,即第二连接件40大体呈U字型(此时尚未拉紧第二连接件40),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位于U字型的中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连接件40沿朝向远离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的方向与固定部52相连,从而在对翻折部22进行拉动翻折时,使翻折部22朝向开口结构的两侧进行受力,更容易实现翻折,从而更容易从支架200上脱下内鞘管20。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0位于图11中被内鞘管20遮挡的部分可以交叉设置,从而实现上述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开口结构201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直接通过拉动翻折部22向近端运动来实现内鞘管20从支架200上脱离,由于支架200是压缩在内鞘管20内,支架200与内鞘管20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内鞘管20很难从支架200上脱离。若是一边打开开口结构201,使支架200与内鞘管20之间的束缚减小,一边拉动翻折部22向近端运动,则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内鞘管20从支架200上脱离。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40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为保证能够顺利对翻折部22进行翻折,使内鞘管20容易从支架200表面脱下,从而被收入外鞘管中,需满足一下条件:
结合图9和图12所示,当第二连接件40的初始状态为松弛状态时,此时控制件50的远端超出翻边部22的远端设置时,控制件50的远端距内鞘管22的远端的距离为L1,第二连接件40处于绷直状态下的第二连接件40的最远端距与固定部52间的距离为L2,第二连接件40处于松弛状态下的第二连接件40的最远端距与固定部52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L2-L3≤L1+5mm,最大优选≤L1+2mm。
当控制件50朝向近端的运行距离大于L1,且小于L1+5mm时,第二连接件40由图9中的松弛状态切换至图12中的绷直状态,这时控制件50的远端位置如图12所示的是刚开始低于翻折部22的远端位置,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201则开始被打开,当控制件50继续朝向近端运行时,此时控制件50拉拽翻折部22沿轴向方向向近端运动。
当继续拉动控制件50的近端,控制件50的远端则继续运行到远端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位置时实现对第一连接件30的解脱,进一步实现使翻折部22向近端运动,从而带动内鞘管20的主体部21的翻折。
第二连接件40由松弛状态切换至绷直状态时,翻折部22并未开始移动,第二连接件40由松弛状态切换至绷直状态的运行距离(也就是控制件50的远端的运动距离)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被打开的长度过长,支架200容易被内鞘管20解脱束缚,内鞘管20在支架200的径向支撑力作用下展开,这时候翻折部22没有向近端移动,而无法带动主体部21的翻折,那么没来得及翻折的内鞘管20的主体部21由于长度较长,会被挤压到支架200和血管壁之间,再实现主体部21的翻折将会较困难,易导致支架200不能在正确的靶位置释放,甚至翻折失败。当支架200的第一个金属波圈完全解脱后,会贴附到血管壁上,为保证内鞘管20较容易地实现翻折,这个距离不能大于L1+第一个金属波圈高度1/2,一般金属波圈高度设计为10-14mm,所以最大距离设置为不大于L1+5mm。同时为了实现对支架200的锁紧固定,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与支架200起始端的距离<支架200的第一金属波圈高度的1/2,即小于5mm。此时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是指从远端开始的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当控制件50的远端未超出内鞘管20的远端设置时,控制件50的远端距内鞘管20的远端的尺寸为L4,第二连接件40处于绷直状态下的第二连接件40的最远端距与固定部52间的距离为L5,第二连接件40处于松弛状态下的第二连接件40的最远端距与固定部52间的距离为L6。当第二连接件40的初始状态处于松弛状态下,0<L5-L6<5mm-L4,其中0<L4<5mm,最大优先<2mm-L4。该长度的设置原因与控制件50的远端超出翻边部22的远端设置时的原因相一致。在另一实施例中,同理,当第二连接件40的初始状态处于绷直状态下,0<L4≤5mm,最大优选≤2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40由松弛状态切换至绷直状态的运行距离,也就是此过程中控制件50的远端的运动距离,控制件50的远端运动到的某一位置,该位置与内鞘管20的远端的之间的这段长度的开口结构一定是打开的。而在此过程中开口结构201真实被打开的长度,还需要配合第一连接件30的情况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第二连接件40由松弛状态切换至绷直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30的状态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情况是,在此过程中,控制件50的远端还没有达到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控制件50的远端比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更靠近远端,也就是所有第一连接件30均没有从控制件50上脱离,所有第一连接件30均没有松开。在第一种情况中,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与翻边部22的远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实际上,因为内鞘管20是包裹在支架200上,并压缩在外鞘管10内,控制件50是抵持在外鞘管10和内鞘管20之间,只要控制件50的远端开始低于翻折部22的远端位置,内鞘管20中没有被控制件50抵持的部分有开始被打开的趋势,也就是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201则开始被打开。
第二情况是,在此过程中,控制件50的远端已经达到第一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第一个第一连接件30从控制件50上脱离,此时第二个第一连接件的位置与第一个第一连接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小,当第一个第一连接件30从控制件50上脱离后,不至于使主体部21的开口结构被打开的长度过长,从而导致支架200容易被内鞘管20解脱束缚,此时第二个第一连接件的位置(第二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与支架200起始端的距离<支架200的第一金属波圈高度的1/2。此时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孔212是指从远端开始的第二个第二连接孔212。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种情况中,第二连接件40由松弛状态切换至绷直状态的过程中,若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30均从控制件50上脱离,控制件50的远端已经达到第n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此时第n+1个第一连接件的位置(第n+1个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点)与支架200起始端的距离<支架200的第一金属波圈高度的1/2。
结合图15至图18所示,将导丝400的远端穿过鞘芯300的预留通道并移动至血管500中的病变部位,图15中血管500两侧的凸起结构即为病变部位。沿导丝400方向移动输送鞘管100,使鞘芯300的远端超过病变部位。鞘芯300或者外鞘管10上设有用于显示位置的标记点。朝向近端后撤外鞘管10,使内鞘管20裸露于血管500中,且内鞘管20的位置与血管500中的病变部位相对设置。通过控制件50对翻折部22进行拉动,并逐步将覆盖于支架200表面的内鞘管20全部去除并收容于外鞘管10中,使支架200裸露于血管500中并与血管500中的病变部位相对设置,并最终从体内撤出导丝400、鞘芯300和输送鞘管100。支架200失去内鞘管10的约束作用后,通过自身的径向变形使自身外表面贴合于血管500的内壁,从而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对病变部位进行遮挡,形成新的血流通道,保证血管200的正常血流输送过程。
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鞘管100,将输送鞘管100设置成内、外两层,且外鞘管10和内鞘管20相互独立设置,将支架200包裹于内鞘管20的内部,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包裹状态下的内鞘管20的主体部21的第一连接孔211,将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穿过主体部21的第二连接孔212并形成第四连接孔31,控制件50的远端穿过多个第四连接孔31,从而通过内鞘管20对其内部的支架200进行包裹固定,进而用于输送支架200,其中外鞘管10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可以很好的抵抗支架200径向朝外的扩张力,防止输送鞘管100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径向变形,内鞘管20较软,支撑性稍弱,可以满足过弓要求,从而保证输送过程的顺利进行。当需要在血管500中释放支架200时,通过朝向近端拖拽控制件50,控制件50的远端与第四连接孔31分离,从而解除对内鞘管20的约束作用,同时控制件50通过第二连接件40带动内鞘管20的翻折部22向近端运动,带动内鞘管20的主体部21向近端翻折,使内鞘管20由包裹状态朝向展开状态过渡,逐步去除支架200上内鞘管20的轴向覆盖面积,最终实现内鞘管20与支架200的分离,并将内鞘管20收集在外鞘管10中,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支架200的释放过程中内鞘管20与支架200间的卡滞现象,保证支架200的顺利释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与实施方式一中的基本一致。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结合图19和图20,本实施方式的处于包裹状态下的翻折部22上设有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连接孔221。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与控制件50相连,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第三连接孔221后与控制件50相连,从而能够使翻折部22的圆周方向上受力更加均匀,使翻折部22的更加平稳地向近端运动。
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与实施方式一中的基本一致。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参看图21,本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翻折部22上设有沿垂直于翻折部22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薄膜60,薄膜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与翻折部22贴合设置,薄膜6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开口设置,从而使薄膜60与翻折部22之间形成第三连接孔221。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与控制件50相连,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穿过薄膜60与翻折部22之间形成第三连接孔221后再与控制件50相连,从而能够使翻折部22的沿圆周方向的受力更加均匀,使翻折部22更加平稳地向近端运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薄膜60可以任意方向设置在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翻折部22上,薄膜60与翻折部22之间连接贴合连接的位置可以位于任意相对的两侧的至少部分区域,贴合的位置可以是点贴合或者线贴合。
实施方式四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与实施方式一中的基本一致。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参看图22,本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翻折部22的靠近中心位置设有沿垂直于翻折部2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连接孔221。第二连接件40的一端与控制件50相连,第二连接件40的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三连接孔221后再与控制件50相连。通过将第三连接孔221设置在远离内鞘管20包裹状态时形成的开口结构的位置,可有效地避免翻折部22进行翻折时使内鞘管20的两侧朝向开口结构方向过渡收缩,避免内鞘管20卡滞在支架200上,导致支架200的剥脱失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22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多个第三连接孔221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任意设置在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翻折部22的靠近中心位置,不一定是沿垂直于翻折部2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方式五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与实施方式一中的基本一致。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参看图23和图24,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沿内鞘管20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可自动翻折件70。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在翻折部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可自动翻折件70,可自动翻折件70连接翻折部22和主体部21,当控制件50与翻折部22相接触并抵持在翻折部22的表面时,可自动翻折件70呈绷直状态,从而使翻折部22与主体部21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减少在输送过程中内鞘管20的整体径向厚度,进而便于输送。当控制件50与翻折部22失去接触时,可自动翻折件70呈翻折状态,从而便于对内鞘管20沿轴向进行翻折,进而便于对支架200进行释放。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可自动翻折件70采用超弹性材料,比如镍钛合金材料,当控制件50的远端与翻折部22相接触并抵持在翻折部22的表面时,可自动翻折件70呈绷直状态,当控制件50的远端与翻折部22失去接触时,可自动翻折件70受支架200的径向力的作用呈翻折状态,将内鞘管20进行翻折。
如图25所示,为实现可自动翻折件70的自动折叠,且不影响内鞘管20的过弓性能,0.01mm2<L9*L10<4mm2,其中L9表示可自动翻折件70的宽度,L10表示可自动翻折件70的厚度。如果L9*L10的乘积太小,可自动翻折件70没有足够的弹力将内鞘管20折叠,如果L9*L10的乘积太大,可自动翻折件70的刚性太大,表现太硬,使内鞘管20的局部太硬,过弓性能变差。
再如图23所示,为实现可自动翻折件70可以将内鞘管20折叠,且不影响后续的翻折操作,1/8L8<L7<1/2L8。其中L7是指可自动翻折件70与内鞘管20边缘的距离,L8表示展开后的内鞘管20的宽度。如果L7太小,内鞘管20的边缘可以较好折叠,但中间部分不能较好折叠,影响后续翻折操作,如果L7太大,则内鞘管20的边缘折叠效果较差,甚至不能实现折叠。为实现较好的折叠软鞘效果,可自动翻折件70在展开后的内鞘管20上对称分布。
本实施方式的可自动翻折件70还可用于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和实施方式四中的任一种输送鞘管100上。
实施方式六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与实施方式二中的基本一致。与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参看图26、图27和图28,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鞘管100还包括沿内鞘管20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部80,支撑部80与待输送的支架200的波峰或波谷对应设置。
结合图27和图28所示,内鞘管20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支撑部80,从而提高内鞘管20的支撑性,可以采用局部加厚的方式获得支撑部80,也可以在相应部位增加其他支撑结构。支架200与内鞘管20装配后,支撑部80位于金属波圈210的波峰或波谷与内鞘管20相交接的位置。在过弓弯曲后,支架200的波峰和波谷在支撑部80所覆盖的区域内弯曲,不会导致内鞘管20在这个位置发生折叠从而卡滞支架200,导致支架200的释放失败,从而保证内鞘管20的过弓性能。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内鞘管20可折叠且有一定的支撑性,0.02mm<支撑部80的厚度<2mm。
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同样可以用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四和实施方式五中的任一种输送鞘管10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鞘管;
内鞘管,所述内鞘管穿设于所述外鞘管的内部,所述内鞘管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远端朝向近端翻折后形成的翻折部,所述内鞘管包括展开状态和包裹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在所述包裹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之间形成所述内鞘管的开口结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关闭所述开口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形成有第四连接孔;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控制件的近端伸至所述输送鞘管的近端;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远端穿过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近端与所述控制件相连形成连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绷直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松弛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L2-L3≤L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绷直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未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4,其中,0<L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松弛状态和绷直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初始状态为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控制件的远端未超出所述内鞘管的远端设置,所述控制件的远端距所述内鞘管的远端的距离为L4,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绷直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5,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松弛状态下的最远端距与所述控制件的连接点间的距离为L6,其中,0<L5-L6<5mm-L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孔,当处于所述包裹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开口结构的两边并靠近所述开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处于包裹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上设有覆膜,所述覆膜中任意相对的两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翻折部贴合设置,所述覆膜的另外的两侧开口设置,所述覆膜与所述翻折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翻折部的靠近中心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鞘管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内鞘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可自动翻折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位于所述翻折部上,当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翻折部相抵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呈绷直状态,所述翻折部被展开,当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翻折部失去接触时,所述可自动翻折件呈翻折状态,所述翻折部被翻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鞘管还包括沿所述内鞘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待输送的支架的波峰或波谷相对设置。
CN202011602595.XA 2020-12-29 2020-12-29 输送鞘管 Pending CN114681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2595.XA CN114681178A (zh) 2020-12-29 2020-12-29 输送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2595.XA CN114681178A (zh) 2020-12-29 2020-12-29 输送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1178A true CN114681178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1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2595.XA Pending CN114681178A (zh) 2020-12-29 2020-12-29 输送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11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4818B2 (en) Vascular implant
US10806458B2 (en) Anastomosis devices
US7226477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US7338518B2 (en)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pandable intracorporeal device
US9060894B2 (en) Catheter sheath for implant delivery
JP2013208468A (ja) 短い長さの尿管ステントを配備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526176A (ja) ガイドワイヤ捕捉デバイス
CN109248012B (zh) 植入物的输送系统
JP7093849B2 (ja) 脳血管系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14681178A (zh) 输送鞘管
CN116725742A (zh) 介入手术用鞘管组件、输送装置及瓣膜假体的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