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9429A -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9429A
CN114679429A CN202210318636.5A CN202210318636A CN114679429A CN 114679429 A CN114679429 A CN 114679429A CN 202210318636 A CN202210318636 A CN 202210318636A CN 114679429 A CN114679429 A CN 114679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ross
service
clou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86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9429B (zh
Inventor
王文泉
尹海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186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9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9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9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包括: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并响应。通过确定构建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有利于对云容器之间的管理与通讯,基于跨区业务确定到达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传输链路,提高了跨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并基于目标跨区云平台对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极大的提高了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容器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云容器平台是通过对多集群容器的统一部署以及流量分发,实现跨区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在现如今的技术领域中,由于存在没有对云容器的合理管控,从而使得云容器时间的业务跨区响应的精准性不高,且响应效率低下;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通过确定构建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有利于对云容器之间的管理与通讯,基于跨区业务确定到达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传输链路,提高了跨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并基于目标跨区云平台对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极大的提高了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用以通过确定构建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有利于对云容器之间的管理与通讯,基于跨区业务确定到达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传输链路,提高了跨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并基于目标跨区云平台对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极大的提高了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
步骤2: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3: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并响应。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1中,获取每个云容器平台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并基于所述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对所述每个云的地址信息进行解析,确定解析结果;
基于所述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
对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进行读取,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协议地址的地址编码;
确定所述地址编码的编码标识,并基于所述编码标识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互动元素;
基于所述关联程度以及所述互动元素,获取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容器关联节点,并基于所述关联节点将所述每个云容器平台进行互通;
同时,根据所述平台关联节点以及互通结果形成所述多云容器通讯管理网络。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1中,包括:
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网络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云容器通讯以及不同云容器之间的集群部署与生命周期管理。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2中,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属性,其中,所述业务请求用于指示从云容器获取业务信息并处理业务;
查询不同区对应的云容器的容器属性,并将所述容器属性与所述业务属性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至少为两个;
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路由路径,并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通讯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并向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发送预设业务请求,其中,所述预设业务请求用于从所述目标跨域云容器获取业务数据;
基于所述预设业务请求实时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进程,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进程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连通状态;
若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未连通,重新构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直至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畅通;
否则,完成对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连通状态的验证。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具体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访问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访问标识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节点;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数据维度,并基于所述数据维度,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加密节点与所述第二加密节点生成第三加密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三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目标方案;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接收属性,并根据所述数据接收属性确定对所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四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四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目标方案,同时,对所述第一目标方案与所述第二目标方案进行综合,生成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综合方案;
获取所述综合方案进行加密的加密顺序,并基于所述加密顺序为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加密,获得跨区业务的加密文件;
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后缀,并基于所述文件后缀确定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将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进行传输,并当到达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时,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
基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对所述文件标签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并将所述可信指数与预设可信指数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加密文件的是否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可信指数时,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可信;否则,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不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可信时,基于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确定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的解密规则,并基于所述解密规则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解密。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将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包括:
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读取,获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云容器关键词,并提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逻辑关键词;
基于所述云容器关键词与所述逻辑关键词,确定所述跨区业务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其中,所述响应方式包括: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同步响应方式与异步响应方式;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平台的个数大于1,且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一一对应;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同步响应时,基于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同步响应指令,并基于所述同步响应指令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响应操作;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异步响应时,基于跨区业务的业务内容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顺序;
根据所述响应顺序,生成目标个响应子指令,其中,目标个响应子指令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个数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个响应子指令根据所述响应顺序,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异步响应。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还包括:
设定监测机制;
并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响应过程进行监控,并获取监控数据;
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数据;
将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其中,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不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所述监控数据与所述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
获取所述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对应的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显示操作。
优选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后,还包括:
获取分析结果,确定所述跨区业务是否需要进行跨区切换,并当所述跨区业务需要进行跨区切换时,生成跨区切换请求;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切换云容器,同时,根据所述跨区切换请求将所述跨区业务切换至所述目标切换云容器。
优选的,在步骤3中,还包括,在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总数据量以及数据传输节点;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计算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061
其中,η表示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ξ表示数据传输干扰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01,0.02);S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t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传输时间;L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合规因子,取值范围为(1,1.2);i表示当前个数据传输节点;τ表示将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传输时的延时;δ表示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迭代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99,1.01);V表示每个数据传输节点的标准传输速度;n1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总数据传输节点;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当前容器使用率,并基于所述当前容器使用率,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071
其中,ζ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Amem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后的节点占用内存值;Dmem(j)表示当前个节点的总内存值;j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当前个节点;n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节点的总个数;T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实际总时间;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072
表示当前容器使用率;t当前容器使用率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处于当前容器使用率时,对应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标准总时间;且t小于T;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以及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确定综合执行有效性;
获取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参数,并基于所述综合执行有效性生成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并响应的综合评估报告;
将所述综合评估报告上传至目标客户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中步骤1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中步骤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
步骤2: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3: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并响应。
该实施例中,协议地址可以是每个云容器的ip地址,用来实现将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
该实施例中,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路可以是通过将每个多云容器进行互通后,实现云容器之间的通讯与管理的网络,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云容器通讯以及不同云容器之间的集群部署与生命周期管理。
该实施例中,跨区业务可以是用户在客户端自定义的业务数据,用来对不同区域的云容器进行响应的。
该实施例中,数据传输链路是用来将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的传输链路。
该实施例中,目标跨区云容器可以是需要对跨区业务进行响应的云容器,且目标跨区云容器大于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构建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有利于对云容器之间的管理与通讯,基于跨区业务确定到达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传输链路,提高了跨区业务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并基于目标跨区云容器平台对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极大的提高了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如图2所示,步骤1中,获取每个云容器平台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具体包括:
步骤101: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并基于所述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对所述每个云的地址信息进行解析,确定解析结果;
步骤102:基于所述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
步骤103:对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进行读取,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协议地址的地址编码;
步骤104:确定所述地址编码的编码标识,并基于所述编码标识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互动元素;
步骤105:基于所述关联程度以及所述互动元素,获取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容器关联节点,并基于所述关联节点将所述每个云容器平台进行互通;
步骤106:同时,根据所述平台关联节点以及互通结果形成所述多云容器通讯管理网络。
该实施例中,地区域名解析请求可以是用来对云平台的地址信息进行解析的请求。
该实施例中,地址编码是基于协议地址确定的,用来确定每个云容器之间的关联程度。
该实施例中,编码标识可以是用来表示区分不同地址编码的标识标签。
该实施例中,关联程度例如可以是每个云容器之间的地址关联性,比如云容器之间的距离等关联性;互动元素例如可以是每个云容器之间的互通数据。
该实施例中,关联节点可以是连通不同云容器之间的数据节点或通讯节点。
该实施例中,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网络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云容器通讯以及不同云容器之间的集群部署与生命周期管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每个云容器的地址域名进行解析,实现对各个云容器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准确判定,从而便于根据各个云容器的关联程度实现多云容器通讯管理网络进行准确有效的构建,为实现业务跨区相应提供了保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如图3所示,步骤2中,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步骤201:获取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属性,其中,所述业务请求用于指示从云容器获取业务信息并处理业务;
步骤202:查询不同区对应的云容器的容器属性,并将所述容器属性与所述业务属性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至少为两个;
步骤203: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路由路径,并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
该实施例中,业务属性可以是业务的种类,执行当前业务请求所需要的云容器种类等。
该实施例中,容器属性可以是不同云容器的工作类型以及处理业务的种类等。
该实施例中,目标跨区云容器可以是执行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所需要采用的不同区的云容器。
该实施例中,路由路径可以是目标跨区云容器所在的区地址以及与其他区对应的云容器的通讯接口连接地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户的业务请求进行解析,实现对业务请求对应的跨区云容器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同时确定目标跨区云容器的路由路径,实现在通讯管理网络中对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准确的确定,提高了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通讯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并向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发送预设业务请求,其中,所述预设业务请求用于从所述目标跨域云容器获取业务数据;
基于所述预设业务请求实时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进程,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进程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连通状态;
若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未连通,重新构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直至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畅通;
否则,完成对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连通状态的验证。
该实施例中,预设业务请求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验证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是否为通路。
该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进程用于表征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对预设业务请i去进行响应的响应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设业务请求对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连通情况进行验证,确保了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畅通且有效,保障了能够及时对业务进行跨区响应,为实现业务跨区响应提供了保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具体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访问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访问标识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节点;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数据维度,并基于所述数据维度,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加密节点与所述第二加密节点生成第三加密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三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目标方案;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接收属性,并根据所述数据接收属性确定对所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四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四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目标方案,同时,对所述第一目标方案与所述第二目标方案进行综合,生成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综合方案;
获取所述综合方案进行加密的加密顺序,并基于所述加密顺序为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加密,获得跨区业务的加密文件;
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后缀,并基于所述文件后缀确定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将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进行传输,并当到达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时,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
基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对所述文件标签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并将所述可信指数与预设可信指数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加密文件的是否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可信指数时,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可信;否则,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不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可信时,基于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确定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的解密规则,并基于所述解密规则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解密。
该实施例中,业务访问标识是用来标记业务访问的类型,通过该访问标识可快速确定业务访问的访问类型以及访问目标。
该实施例中,第一加密节点可以是通过业务访问标识对业务信息进行第一加密的数据节点。
该实施例中,第二加密节点可以是通过数据维度对第一加密节点进行加密后的业务信息进行再解密的数据节点。
该实施例中,第三加密节点可以是将第一加密节点与第二加密节点进行融合后得到的所有加密节点。
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方案可以是对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方式方法,是根据业务信息以及数据维度确定的。
该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属性可以是接收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
该实施例中,第四加密节点可以是根据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接收属性对业务信息进行再加密的数据节点。
该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方案可以是根据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接收属性确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业务信息可以准确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
该实施例中,加密顺序可以是综合方案进行加密的加密步骤。
该实施例中,文件标签可以是用来标记不同加密文件的一种标签,通过该标签可快速准确判定加密文件的种类或加密类型。
该实施例中,可信指数可以是用来衡量当前加密文件的可靠程度。
该实施例中,预设可信指数是提前设定好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加密节点与第二加密节点生成第三加密节点,有利于在基于跨区业务的基础上确定加密节点,通过第四加密节点,有利于在目标跨区云容器平台的基础上确定的加密节点,从而从不同基础实现对跨区业务进行加密的综合方案,提高了加密的精准性,同时,也间接提高数据传递的精准性,通过确定传输方式,实现对加密文件的精准传输,并在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解密,极大的提高了跨区业务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将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包括:
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读取,获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云容器关键词,并提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逻辑关键词;
基于所述云容器关键词与所述逻辑关键词,确定所述跨区业务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其中,所述响应方式包括: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同步响应方式与异步响应方式;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平台的个数大于1,且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一一对应;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同步响应时,基于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同步响应指令,并基于所述同步响应指令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响应操作;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异步响应时,基于跨区业务的业务内容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顺序;
根据所述响应顺序,生成目标个响应子指令,其中,目标个响应子指令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个数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个响应子指令根据所述响应顺序,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异步响应。
该实施例中,云容器关键词可以是云容器的名称。
该实施例中,逻辑关键词可以是跨区业务中对应的执行顺序或是执行的先后顺序。
该实施例中,云容器标识信号可以是标记不同区对应的云容器的一种标签。
该实施例中,目标个响应子指令可以是用于控制不同目标跨区云容器对相应的业务进行执行,且响应子指令与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个数相等。
该实施例中,同步相应可以是目标跨区云容器对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再同一时刻进行响应。
该实施例中,异步响应可以是目标跨区云容器对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按顺序进行不间断连续响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进行准确判断,且当再不同响应方式下对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法进行具体限定,提高了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有序性以及效率性,保障了目标跨区云容器对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进行快速有效的业务跨区响应。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还包括:
设定监测机制;
并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响应过程进行监控,并获取监控数据;
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数据;
将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其中,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不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该实施例中,监测机制可以是用来监测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响应过程。
该实施例中,在正常情况下,响应数据与监空数据一一对应,因此,当响应数据与监空数据不一致时,则判定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定监测机制,从而有利于准确判断目标跨区云容器是否准确完成同步响应或者异步响应,提高了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的监测效率,从而提高了响应的精准性。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所述监控数据与所述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
获取所述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对应的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显示操作。
该实施例中,报警指令可以是基于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确定的,用来实现报警显示操作的。
该实施例中,报警显示操作可以是将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显示,同时,进行灯光或振动的报警操作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时,通过报警显示操作,有利于操作者及时发现,从而间接提高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效率。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后,还包括:
获取分析结果,确定所述跨区业务是否需要进行跨区切换,并当所述跨区业务需要进行跨区切换时,生成跨区切换请求;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切换云容器,同时,根据所述跨区切换请求将所述跨区业务切换至所述目标切换云容器。
该实施例中,跨区切换请求可以是用来请求将跨区业务切换至目标切换云容器。
该实施例中,目标切换云容器可以是通过对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后确定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跨区业务需要进行跨区切换时,确定跨区切换容器以及跨区切换请求,从而实现跨区切换的精准性以及跨区切换效率。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3中,还包括:
在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总数据量以及数据传输节点;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计算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181
其中,η表示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ξ表示数据传输干扰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01,0.02);S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t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传输时间;L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合规因子,取值范围为(1,1.2);i表示当前个数据传输节点;τ表示将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传输时的延时;δ表示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迭代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99,1.01);V表示每个数据传输节点的标准传输速度;n1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总数据传输节点;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当前容器使用率,并基于所述当前容器使用率,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182
其中,ζ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Amem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后的节点占用内存值;Dmem(j)表示当前个节点的总内存值;j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当前个节点;n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节点的总个数;T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实际总时间;
Figure BDA0003569696500000183
表示当前容器使用率;t当前容器使用率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处于当前容器使用率时,对应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标准总时间;且t小于T;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以及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确定综合执行有效性;
获取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参数,并基于所述综合执行有效性生成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并响应的综合评估报告;
将所述综合评估报告上传至目标客户端。
该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节点可以是在数据传输链路中确定的数据传输节点。
该实施例中,综合执行有效性可以是基于跨区业务的传输效率以及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接收有效性确定的综合执行有效性,用来反应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与响应的能力。
该实施例中,综合评估报告是基于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参数,以及综合执行有效性进行分析后生成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并响应的评估报告。
该实施例中,目标客户端可以是操作端用来获取评估报告,从而更好掌握所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计算确定跨区业务的传输效率以及目标云容器的接收有效性,从而可以更加精准确定综合执行有效性,提高了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并响应的监控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
步骤2: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3: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并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取每个云容器平台的协议地址,并基于所述协议地址将所述每个云容器进行互通,生成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云容器的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并基于所述地址域名解析请求对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地址信息进行解析,确定解析结果;
基于所述解析结果,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
对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协议地址进行读取,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协议地址的地址编码;
确定所述地址编码的编码标识,并基于所述编码标识确定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所述每个云容器之间的互动元素;
基于所述关联程度以及所述互动元素,获取所述每个云容器的容器关联节点,并基于所述关联节点将每个云容器平台进行互通;
同时,根据所述平台关联节点以及互通结果形成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云容器通讯以及不同云容器之间的集群部署与生命周期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获取跨区业务,并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在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用户提交的业务请求,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属性,其中,所述业务请求用于指示从云容器获取业务信息并处理业务;
查询不同区对应的云容器的容器属性,并将所述容器属性与所述业务属性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至少为两个;
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路由路径,并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路由路径从所述多云容器平台通讯管理网络中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并向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发送预设业务请求,其中,所述预设业务请求用于从所述目标跨域云容器获取业务数据;
基于所述预设业务请求实时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进程,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进程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连通状态;
若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未连通,重新构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直至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畅通;
否则,完成对目标跨区云容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的连通状态的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具体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访问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访问标识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节点;
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数据维度,并基于所述数据维度,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加密节点与所述第二加密节点生成第三加密节点,并基于所述第三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目标方案;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数据接收属性,并根据所述数据接收属性确定对所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四加密节点;
基于所述第四加密节点确定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二目标方案,同时,对所述第一目标方案与所述第二目标方案进行综合,生成对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密的综合方案;
获取所述综合方案进行加密的加密顺序,并基于所述加密顺序为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加密,获得跨区业务的加密文件;
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后缀,并基于所述文件后缀确定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将所述加密文件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进行传输,并当到达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时,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
基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对所述文件标签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并将所述可信指数与预设可信指数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加密文件是否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的可信指数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可信指数时,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可信;否则,则判定所述加密文件不可信;
当所述加密文件可信时,基于所述加密文件的文件标签确定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的解密规则,并基于所述解密规则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解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所述跨区业务进行分析并响应,包括:
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读取,获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云容器关键词,并提取所述跨区业务中的逻辑关键词;
基于所述云容器关键词与所述逻辑关键词,确定所述跨区业务在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其中,所述响应方式包括: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同步响应方式与异步响应方式;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其中,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平台的个数大于1,且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一一对应;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同步响应时,基于所述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同步响应指令,并基于所述同步响应指令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响应操作;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方式为异步响应时,基于跨区业务的业务内容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顺序;
根据所述响应顺序,生成目标个响应子指令,其中,目标个响应子指令与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个数一一对应;
基于所述目标个响应子指令根据所述响应顺序,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异步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还包括:
设定监测机制;
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进行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响应过程进行监控,并获取监控数据;
基于所述跨区业务,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响应数据;
将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其中,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不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当所述响应数据与所述监控数据一致时,则判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
其中,当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没有完成同响应或异步响应时,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机制对所述监控数据与所述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
获取所述没有完成同步响应或异步响应的目标跨区云容器的云容器标识信号生成对应的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显示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所述跨区业务传输至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进行分析后,还包括:
获取分析结果,确定所述跨区业务是否需要进行跨区切换,并当所述跨区业务需要进行跨区切换时,生成跨区切换请求;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切换云容器,同时,根据所述跨区切换请求将所述跨区业务切换至所述目标切换云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还包括:
在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获取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总数据量以及数据传输节点;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以及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计算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
Figure FDA0003569696490000051
其中,η表示对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ξ表示数据传输干扰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01,0.02);S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t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传输时间;Li表示第i个数据传输节点的合规因子,取值范围为(1,1.2);i表示当前个数据传输节点;τ表示将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传输时的延时;δ表示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迭代因子,且取值范围为(0.99,1.01);V表示每个数据传输节点的标准传输速度;n1表示所述跨区业务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总数据传输节点;
获取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的当前容器使用率,并基于所述当前容器使用率,确定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
Figure FDA0003569696490000061
其中,ζ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Amem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后的节点占用内存值;Dmem(j)表示当前个节点的总内存值;j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当前个节点;n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中节点的总个数;T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实际总时间;
Figure FDA0003569696490000062
表示当前容器使用率;t当前容器使用率表示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处于当前容器使用率时,对应接收所述跨区业务所需要的标准总时间;且t小于T;
根据所述跨区业务进行传输时的传输效率以及所述目标跨区云容器接收所述跨区业务的接收有效性,确定综合执行有效性;
获取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参数,并基于所述综合执行有效性生成对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传输并响应的综合评估报告;
将所述综合评估报告上传至目标客户端。
CN202210318636.5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Active CN114679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636.5A CN114679429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636.5A CN114679429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9429A true CN114679429A (zh) 2022-06-28
CN114679429B CN114679429B (zh) 2023-02-03

Family

ID=8207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8636.5A Active CN114679429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942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2247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ivate cloud topolo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657413A (zh) * 2017-02-28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36898A (zh) * 2017-02-23 2017-07-0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间文件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911463A (zh) * 2017-11-27 2018-04-13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跨云架构及其创建方法、管理方法
CN109150988A (zh) * 2018-07-27 2019-01-04 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其服务器
CN110120890A (zh) * 2019-05-10 2019-08-13 极智(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混合云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737508A (zh) * 2019-10-14 2020-01-31 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浪潮云的云容器服务网络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202826A (zh) * 2020-12-09 2021-01-0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分控的视联网跨域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10352045A1 (en) * 2018-10-30 2021-11-1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uplink selection with a virtual ip address for a cloud service
CN113746924A (zh) * 2021-09-06 2021-12-03 南方电网深圳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业务数据跨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92672A (zh) * 2021-10-26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云网络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2247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ivate cloud topolo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936898A (zh) * 2017-02-23 2017-07-0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间文件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657413A (zh) * 2017-02-28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11463A (zh) * 2017-11-27 2018-04-13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跨云架构及其创建方法、管理方法
CN109150988A (zh) * 2018-07-27 2019-01-04 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其服务器
US20210352045A1 (en) * 2018-10-30 2021-11-1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uplink selection with a virtual ip address for a cloud service
CN110120890A (zh) * 2019-05-10 2019-08-13 极智(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混合云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737508A (zh) * 2019-10-14 2020-01-31 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浪潮云的云容器服务网络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202826A (zh) * 2020-12-09 2021-01-0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分控的视联网跨域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46924A (zh) * 2021-09-06 2021-12-03 南方电网深圳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业务数据跨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92672A (zh) * 2021-10-26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云网络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9429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9485B (zh) 联盟区块链网络及在其中存储产品数据的方法和存储介质
KR100874652B1 (ko) 이기종 센서네트워크를 위한 통합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방법
CN108270882B (zh) 域名的解析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KR10183160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서버
CN104915296A (zh) 埋点测试方法、数据的查询方法及装置
US201100939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diagnosing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CN112187525A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792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Maillet-Contoz et al. End-to-end security validation of IoT systems based on digital twins of end-devices
CN114679429B (zh) 一种基于多云容器平台的业务跨区响应方法
KR101076999B1 (ko)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센서 노드의 리소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CN115801530B (zh)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
CN112422626A (zh) 基于编解码器的设备无关性物联网数据采集解析转发方法
CN116991929A (zh) 基于医院大数据的微服务系统
CN108763303B (zh) 平台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12928A1 (ja) デバイス推定システム、デバイス推定装置、パケット解析モデル学習装置、波形解析モデル学習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471411A (zh) 密钥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0819543B1 (ko) 플로우 기반의 트래픽 측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443090A (zh) 兼容协议射频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769010A (zh) 一种数据管理权限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5866070B (zh) 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Li et al. Protocol clustering of unknown traffic based on embedding of protocol specification
CN115225325B (zh) 一种查询方法、查询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43301B (zh) 一种软件模拟5g移动网络环境的装置
CN112817988B (zh) 一种企业业务的同步加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