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5401A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5401A
CN114675401A CN202210475657.8A CN202210475657A CN114675401A CN 114675401 A CN114675401 A CN 114675401A CN 202210475657 A CN202210475657 A CN 202210475657A CN 114675401 A CN114675401 A CN 11467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lens element
imaging optical
tt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56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翔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Op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Op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Op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Op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56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54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5401A/zh
Priority to US18/307,81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4506A1/en
Priority to JP2023075194A priority patent/JP7406026B2/ja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且满足下列关系式:‑8.00≤f1/f≤‑3.00;‑6.00≤f34/f≤‑1.50;R10/R9≥1.50。该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车载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兴起,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且由于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便携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多采用多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六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要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大光圈且像差被充分补正的长焦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34,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8.00≤f1/f≤-3.00;-6.00≤f34/f≤-1.50;R10/R9≥1.50。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00≤R12/R11≤30.00。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0≤d8/d4≤20.00。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11≤(R1+R2)/(R1-R2)≤7.56;0.04≤d1/TTL≤0.22。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50≤f2/f≤1.92;-0.88≤(R3+R4)/(R3-R4)≤1.68;0.04≤d3/TTL≤0.19。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46≤f3/f≤1.66;-2.21≤(R5+R6)/(R5-R6)≤-0.40;0.03≤d5/TTL≤0.20。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45≤f4/f≤-0.35;0.32≤(R7+R8)/(R7-R8)≤1.59;0.01≤d7/TTL≤0.17。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59≤f5/f≤2.32;-9.84≤(R9+R10)/(R9-R10)≤-0.69;0.03≤d9/TTL≤0.15。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82≤f6/f≤-1.01;-5.90≤(R11+R12)/(R11-R12)≤-0.71;0.02≤d11/TTL≤0.22。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中至少其一为玻璃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具有大光圈、长焦距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共包含六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L1、光圈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六透镜L6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光学过滤片:GF1和GF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其余透镜的表面均为球面,选取部分透镜设计为球面镜片可以降低制造难度。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中至少其一为玻璃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全部为玻璃材质,玻璃镜片有助于提高摄像光学镜头10的性能及稳定性。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8.00≤f1/f≤-3.0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平衡摄像光学镜头10的场曲量,使中心视场的场曲偏移量小于2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合焦距为f34,满足下列关系式:-6.00≤f34/f≤-1.50,规定了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合焦距f34和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的比值,在此范围内,通过焦距的合理分配,可以降低摄像光学镜头10的敏感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满足下列关系式:R10/R9≥1.50,该条件式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修正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散和畸变,使畸变|Distortion|≤3.0%,减少暗角产生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2.00≤R12/R11≤30.00,该条件式规定了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式范围内,减小了光线的偏折程度,可有效校正色差,使色差|LC|≤3.5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满足下列关系式:5.00≤d8/d4≤20.00,规定了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与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的空气间隔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助于压缩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2.11≤(R1+R2)/(R1-R2)≤7.5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地,满足3.38≤(R1+R2)/(R1-R2)≤6.05。
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1/TTL≤0.22,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7≤d1/TTL≤0.17。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50≤f2/f≤1.92,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优选地,满足0.81≤f2/f≤1.53。
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0.88≤(R3+R4)/(R3-R4)≤1.68,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0.55≤(R3+R4)/(R3-R4)≤1.35。
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3/TTL≤0.19,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7≤d3/TTL≤0.15。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0.46≤f3/f≤1.66,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73≤f3/f≤1.33。
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2.21≤(R5+R6)/(R5-R6)≤-0.4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38≤(R5+R6)/(R5-R6)≤-0.50。
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5/TTL≤0.20,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5≤d5/TTL≤0.16。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第四透镜L4也可以具有负屈折力。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1.45≤f4/f≤-0.35,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91≤f4/f≤-0.44。
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以及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32≤(R7+R8)/(R7-R8)≤1.59,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长焦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0.51≤(R7+R8)/(R7-R8)≤1.27。
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01≤d7/TTL≤0.17,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2≤d7/TTL≤0.1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0.59≤f5/f≤2.32,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95≤f5/f≤1.86。
所述第五透镜L5还满足下列关系式:-9.84≤(R9+R10)/(R9-R10)≤-0.69,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6.15≤(R9+R10)/(R9-R10)≤-0.87。
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9/TTL≤0.15,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5≤d9/TTL≤0.12。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3.82≤f6/f≤-1.01,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2.39≤f6/f≤-1.26。
所述第六透镜L6还满足下列关系式:-5.90≤(R11+R12)/(R11-R12)≤-0.71,规定了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3.69≤(R11+R12)/(R11-R12)≤-0.89。
所述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11/TTL≤0.22,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11/TTL≤0.1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EF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EFL/IH≥3.20,从而得到长焦距的摄像光学镜头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1.65,从而实现大光圈,摄像光学镜头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1.60。
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01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1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3:光学过滤片GF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4:光学过滤片GF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5:光学过滤片GF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6:光学过滤片GF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光学过滤片GF1的轴上厚度;
d14:光学过滤片GF1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5:光学过滤片GF2的轴上厚度;
d16:光学过滤片GF2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d线为波长为550nm的绿光);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g1:光学过滤片GF1的d线的折射率;
ndg2:光学过滤片GF2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g1:光学过滤片GF1的阿贝数;
vg2:光学过滤片GF2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4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下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z=(cr2)/{1+[1-(k+1)(c2r2)]1/2}+A4r4+A6r6+A8r8+A10r10+A12r12+A14r14+A16r16+A18r18+A20r20 (1)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c是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r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表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P1R1 1 5.095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0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50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6示出各实施例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6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ENPD为9.611mm,全视场像高IH为4.626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34.38°,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
表4、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4】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51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61
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5】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62
表6、表7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6R1、P6R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2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2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6】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P1R1 1 3.425
P1R2 0 /
P2R1 0 /
P2R2 0 /
P3R1 0 /
P3R2 0 /
P4R1 0 /
P4R2 0 /
P5R1 0 /
P5R2 0 /
P6R1 1 1.885
P6R2 1 1.035
【表7】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1 5.555
P1R2 0 /
P2R1 0 /
P2R2 0 /
P3R1 0 /
P3R2 0 /
P4R1 0 /
P4R2 0 /
P5R1 0 /
P5R2 0 /
P6R1 1 4.185
P6R2 1 1.905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0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50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9.455mm,全视场像高IH为4.626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33.8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
表8、表9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8】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81
表9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9】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191
表10、表11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0】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P1R1 1 3.175
【表11】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1R1 1 5.705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0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50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9.378mm,全视场像高IH为4.626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33.88°,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对比实施方式)
对比实施方式的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本对比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图13所示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
表12、表13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表12】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201
表13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3】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202
Figure BDA0003625396370000211
表14、表15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4】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P1R1 1 4.275 /
P1R2 0 / /
P2R1 0 / /
P2R2 0 / /
P3R1 0 / /
P3R2 0 / /
P4R1 0 / /
P4R2 0 / /
P5R1 0 / /
P5R2 0 / /
P6R1 2 1.755 3.985
P6R2 2 1.115 4.265
【表15】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P6R2 1 1.985
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0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6则示出了波长为550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6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对比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不满足上述的条件式-8.00≤f1/f≤-3.00,无法有效的平衡摄像光学镜头40的场曲量。
在对比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的入瞳直径ENPD为9.514mm,全视场像高IH为4.626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33.9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不满足大光圈、长焦距的设计要求。
【表16】
参数及条件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实施方式
f1/f -4.996 -3.051 -7.987 -1.685
f34/f -3.197 -5.955 -1.511 -5.275
R10/R9 2.404 53.040 1.510 53.040
R12/R11 5.582 2.027 29.817 2.027
d8/d4 16.529 19.966 5.020 19.966
f 15.378 15.128 15.004 15.223
f1 -76.834 -46.154 -119.838 -25.657
f2 16.702 19.351 15.098 16.698
f3 14.099 15.217 16.647 14.332
f4 -8.210 -10.970 -7.870 -10.296
f5 23.818 19.110 17.773 19.108
f6 -23.342 -26.675 -28.678 -26.421
f34 -49.170 -90.093 -22.674 -80.307
FNO 1.600 1.600 1.600 1.600
TTL 31.822 30.031 27.700 32.34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34,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8.00≤f1/f≤-3.00;
-6.00≤f34/f≤-1.50;
R10/R9≥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00≤R12/R11≤3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00≤d8/d4≤2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11≤(R1+R2)/(R1-R2)≤7.56;
0.04≤d1/TTL≤0.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50≤f2/f≤1.92;
-0.88≤(R3+R4)/(R3-R4)≤1.68;
0.04≤d3/TTL≤0.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46≤f3/f≤1.66;
-2.21≤(R5+R6)/(R5-R6)≤-0.40;
0.03≤d5/TTL≤0.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5≤f4/f≤-0.35;
0.32≤(R7+R8)/(R7-R8)≤1.59;
0.01≤d7/TTL≤0.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59≤f5/f≤2.32;
-9.84≤(R9+R10)/(R9-R10)≤-0.69;
0.03≤d9/TTL≤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82≤f6/f≤-1.01;
-5.90≤(R11+R12)/(R11-R12)≤-0.71;
0.02≤d11/TTL≤0.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中至少其一为玻璃材质。
CN202210475657.8A 2022-04-29 2022-04-29 摄像光学镜头 Pending CN1146754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657.8A CN114675401A (zh) 2022-04-29 2022-04-29 摄像光学镜头
US18/307,818 US20240094506A1 (en) 2022-04-29 2023-04-27 Camera optical lens
JP2023075194A JP7406026B2 (ja) 2022-04-29 2023-04-28 撮像光学レン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657.8A CN114675401A (zh) 2022-04-29 2022-04-29 摄像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5401A true CN114675401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5657.8A Pending CN114675401A (zh) 2022-04-29 2022-04-29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4506A1 (zh)
JP (1) JP7406026B2 (zh)
CN (1) CN1146754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6400B (zh) * 2023-12-14 2024-03-2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650B2 (ja) 2012-11-19 2017-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6222564B2 (ja) 2013-12-27 2017-11-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6026B2 (ja) 2023-12-26
JP2023164411A (ja) 2023-11-10
US20240094506A1 (en)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64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45884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8458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5577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9849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09919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960769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1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711123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675401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815176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35558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326023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96077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759517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9849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98497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8458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85898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755339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815158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03122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137696A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215000 133 Weixin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Chenrui Optics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133 Weixin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Chengrui optics (Su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