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418B -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418B
CN114666418B CN202210240790.5A CN202210240790A CN114666418B CN 114666418 B CN114666418 B CN 114666418B CN 202210240790 A CN202210240790 A CN 202210240790A CN 114666418 B CN114666418 B CN 114666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determining
data
service systems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07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418A (zh
Inventor
唐剑锋
王沛瑶
石佳波
陶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inestar Technology Joint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inestar Technology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inestar Technology Joint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inestar Technology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07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3Protocol definition or spec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本公开可以对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进行衔接,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可以数据互通,进而提高了跨业务系统间的业务执行效率。

Description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网业务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不同的业务系统,涉及的业务流程和/或数据结构标准不统一,因此为实现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的统一,需进行系统间衔接。
目前,主要通过做接口来实现系统间衔接。但做接口的执行周期长、协调成本高、落地困难重重;且,随着传统线下手工业务加速转移到线上信息化系统,通过做接口实现系统间衔接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全部系统间衔接的场景。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针对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确定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根据行业对应的大数据信息,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规范中的属性还包括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包括: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在待比较属性中,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基于目标属性的个数和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之前,还包括: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同一属性的属性内容不同,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预设属性内容,或者,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的属性内容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内容。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时,预设属性内容为HTTP协议;和/或,属性为数据承载结构时,预设属性内容为json数据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包括:以消息的形式将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部署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使业务服务器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衔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确定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根据行业对应的大数据信息,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在待比较属性中,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基于目标属性的个数和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同一属性的属性内容不同,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预设属性内容,或者,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的属性内容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内容。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时,预设属性内容为HTTP协议;和/或,属性为数据承载结构时,预设属性内容为json数据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出模块具体用于:以消息的形式将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部署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使业务服务器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
本公开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本公开中,当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时,可以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其中,目标接口规范可以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因此本公开可以使得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衔接,使得业务系统之间可以数据互通,进而提高了跨业务系统间的业务执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衔接系统的作用架构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目前,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不统一,而传统做接口的方式衔接业务系统存在执行周期长、协调成本高、落地困难重重等问题,因而做接口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多数业务系统间衔接的场景。
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服务器判断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相似度,当业务系统间的接口规范相似度较低时,会输出一套统一的标准接口规范,即目标接口规范,满足业务系统间的衔接,实现了业务流程、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以及数据标准的统一,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可以数据互通,提高了跨业务系统间的业务执行效率。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应用场景中,包括业务系统101、业务系统102以及服务器103。其中,本公开不对业务系统的个数加以限定,示例地,本场景中业务系统的个数为两个。其中,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服务器103分别获取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的接口规范,该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接口等至少一种属性。服务器103进一步基于获取的接口规范,判断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的相似度。
示例地,当服务器103判断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则会输出自身生成的一目标接口规范,并将该目标接口规范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至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接收了该消息后,使用目标接口规范与对方进行数据互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不对图1中包括的设备进行限定,也不对图1中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还可以搭载有智能衔接平台,由该智能衔接平台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另外,在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服务器103可以具有更改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的接口规范的权限,例如,当服务器103生成目标接口规范后,可以将业务系统101和业务系统102当前的接口规范改为目标接口规范。
接下来,通过具体实施例介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需要指出的是,本公开的执行主体是服务器,具体还可以是服务器上所搭载的智能衔接平台,该智能衔接平台具有衔接业务系统的功能。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其中,接口规范反映了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中数据交互的协议和格式。例如,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至少两种属性,数据接口协议可以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协议)或者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协议),两者的作用都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和交互,但UDP协议可以不借助网络连接,直接将数据传输给接收方;而HTTP协议是建立网络上的协议,例如,基于万维网“www”,进行数据的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业务系统对应的数据承载结构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数据承载结构可以包括Json数据结构、ASCII数据结构以及XmL数据结构等。
另外,数据承载结构也可以通俗地称为数据的格式,当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承载结构不同时,传输数据、上传数据等数据交互行为就变得困难起来。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从至少一个业务系统中获取该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后,可以直接对上述接口规范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以先存储在服务器的存储设备中,后续再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S202、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服务器在判断业务系统接口规范的相似度时,可以是基于接口规范的某几个属性进行判断,也可以是基于接口规范所包含的全部属性进行判断。另外,在进行判断时,每个属性的权重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应理解:对于两个或者多个业务系统而言,当业务系统间接口规范的属性相同条目越多时,可以认为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般地,服务器在判断业务系统的相似度时,需要预先确定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架构是否相同,例如,业务系统均为广域网架构(Browser Server架构,简称BS架构),或者业务系统均为专用网络架构(Client Server架构,简称CS架构),服务器还需要预先确定这些业务系统是否为同一架构类型,当业务系统满足同一架构类型后,服务器会进一步分析这些业务系统的相似度,否则,当业务系统之间的架构类型不同时,服务器会输出错误响应,以告知业务系统间架构不同,无法统一接口规范。
S203、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若业务系统间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时,服务器会输出一个用于统一接口规范的目标接口规范。示例地,相似度阈值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或者实际情况确定,例如,相似度阈值可以是0或者0.2。
目标接口规范可以包括目标数据接口协议和目标数据承载结构等至少两种属性。
示例地,业务系统可以搭载在业务服务器上,服务器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可以包括:以消息的形式将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部署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使业务服务器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服务器以消息的形式将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业务服务器上的业务系统后,由业务系统侧的用户根据目标接口规范,修改当前的接口规范;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服务器输出目标接口协议后,可以主动地对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进行修改,将接口规范修改为目标接口规范。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本公开中,当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时,可以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其中,目标接口规范可以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因此本公开可以使得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衔接,使得业务系统之间可以数据互通,进而提高了跨业务系统间的业务执行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可以包括:针对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确定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服务器可以通过随机浏览的方式,分析每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而确定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例如,对于银行机构的业务系统,服务器随机浏览了存钱、转账、理财等基础功能之后,也确定了每个基础功能的业务流程。确定了每个基础功能的业务流程后,服务器可以生成一份代码分析报告,该报告中包含了业务系统具体的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等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服务器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可以包括: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根据行业对应的大数据信息,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前文已经叙述,服务器随机浏览了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中的基础功能后,为了确定每个基础功能的业务流程,进一步地,服务器可以基于大数据信息,确定银行机构的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为金融行业,通过分析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可以确定这些基础功能对应的业务流程。例如,转账的业务流程可以包括用户登录、用户绑定自身银行卡、用户输入待转账卡号、用户输入转账金额以及输入交易密码等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口规范还可以包括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等至少一种属性,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可以包括: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在待比较属性中,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基于目标属性的个数和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应理解:针对不同业务系统而言,其接口规范所包含的属性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一些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可以仅包括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和接口名称,而对于一些不存在返回值的业务系统而言,其接口规范可以包括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接口名称、传参个数和传参数据类型。
示例地,待比较属性的确定方法可以是:从多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中,将每个业务系统都具有的属性作为待比较属性。
例如,以金融行业为例,金融行业包括了银行、票交所、国资委、银监会以及外管局等金融机构。若银行的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等属性,而票交所的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这些属性。则对于上述两种业务系统,可以确定待比较属性为两者接口规范的交集,即:数据接口协议、数据承载结构、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
示例地,确定待比较属性后,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确定业务系统的相似度:在待比较属性中,确定业务系统间相同的属性的个数,之后确定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为业务系统间相同的属性的个数与待比较属性个数的比值。
以上述业务系统为银行和票交所为例,若两业务系统相同的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和传参数据类型,相同属性个数为2个,而待比较属性为5个,则可以确定两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为0.4。
另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属性的权重也可以不同,例如,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的权重为2,其他属性的权重为1,此时,两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为3/7,约为0.43。
若设置相似度阈值为0.5,则这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阈值,需要服务器统一确定目标接口规范。
基于上述实施例,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之前,还可以包括: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同一属性的属性内容不同,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预设属性内容,或者,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的属性内容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内容。示例地,当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时,上述预设属性内容为HTTP协议;和/或,当属性为数据承载结构时,上述预设属性内容为json数据结构。
例如,以银行和银监会两业务系统为例,若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协议为HTTP,银监会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协议为UDP,则目标接口规范输出的目标数据接口协议为HTTP;若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承载结构为json,银监会业务系统的数据承载结构为XmL,则确定目标接口规范的目标数据承载结构为json。
至于其他属性,目标接口规范一般会设定为多个业务系统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例如,若银行的业务系统的传参个数为3个,而银监会的业务系统的传参个数为4个,由于传参个数的不同也往往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因此服务器统一输出的目标接口规范的目标传参个数为4个;同理,若银行的业务系统的返回值个数为5个,而银监会的业务系统的返回值个数为4个,则目标接口规范的目标返回值个数为5个。传参数据类型和返回值数据类型的处理方式和数据承载结构的处理方式相同,示例地,可以将预设传参数据类型和预设返回值类型数据类型设置为json格式。当业务系统间的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数据类型不同时,统一将各业务系统的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数据类型设置为预设传参数据类型、预设返回值类型。
关于属性中的接口名称,由于业务系统不同,因此接口名称大概率也不同,例如,银行业务系统中存在一接口名称为:“loginpost”,其中,login表示该接口用于登录,post为HTTP协议中的后缀,用于表示一种数据请求。而银监会的业务系统对应的接口名称为:“login”,此时目标接口规范的目标接口名称可以是“loginpost”,因为“loginpost”的含义更准确,名称更完整。
本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或者服务器中的智能衔接平台基于各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输出目标接口规范,使得各个业务系统可以数据互通,从而扩大了跨业务系统的业务办理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图3来直观地展示服务器中智能衔接平台的作用架构图。
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实施例都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接下来,通过图4介绍本公开提供的业务系统衔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该业务系统衔接装置4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输出模块403,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针对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根据业务流程,确定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基于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根据行业对应的大数据信息,确定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根据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在待比较属性中,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基于目标属性的个数和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出模块403还用于:响应于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同一属性的属性内容不同,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预设属性内容,或者,确定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的属性内容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内容。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时,预设属性内容为HTTP协议;和/或,属性为数据承载结构时,预设属性内容为json数据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业务系统搭载在业务服务器上,输出模块403具体用于:以消息的形式将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部署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使业务服务器基于目标接口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如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一计算机。参照图5,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组件501,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50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501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5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5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
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503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5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04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5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505。电子设备5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50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业务系统衔接方法的方案。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的方案。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感知空洞的检测装置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所述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所述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响应于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所述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所述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所述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根据所述业务流程,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所述接口规范中的属性还包括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
在所述待比较属性中,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
基于所述目标属性的个数和所述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
基于所述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所述业务系统对应的行业;
根据所述行业对应的大数据信息,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同一属性的属性内容不同,确定所述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预设属性内容,或者,确定所述目标接口规范对应属性的属性内容为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对应的属性内容中适用范围最大的属性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属性为数据接口协议时,预设属性内容为HTTP协议;和/或,属性为数据承载结构时,预设属性内容为json数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包括:
以消息的形式将所述目标接口规范发送至部署有所述业务系统的业务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服务器基于所述目标接口规范进行所述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6.一种业务系统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所述接口规范中的属性包括数据接口协议和数据承载结构,所述数据承载结构反映了业务系统传输数据时的数据结构;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用于表征接口规范的相似程度;
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输出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目标接口规范,所述目标接口规范用于统一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标准;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系统,基于所述业务系统的基础功能,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根据所述业务流程,确定所述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
所述接口规范中的属性还包括接口名称、传参个数、传参数据类型、返回值个数以及返回值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接口规范包含的属性,确定面向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待比较属性;在所述待比较属性中,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属性内容相同的目标属性;基于所述目标属性的个数和所述待比较属性的个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业务系统的相似度。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业务系统衔接方法。
CN202210240790.5A 2022-03-10 2022-03-10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66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0790.5A CN114666418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0790.5A CN114666418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18A CN114666418A (zh) 2022-06-24
CN114666418B true CN114666418B (zh) 2024-02-20

Family

ID=8203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0790.5A Active CN114666418B (zh) 2022-03-10 2022-03-10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4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3974B1 (en) * 2008-05-28 2013-07-23 L-3 Communications Protocol-independent switch system and method
EP2908249A1 (en) * 2012-10-15 2015-08-19 Tendyr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usb interface transmission data
CN106874943A (zh) * 2017-01-23 2017-06-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对象分类方法和系统
CN109783080A (zh) * 2018-12-25 2019-05-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接口通信协议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1914859A (zh) * 2019-05-07 2020-11-10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复用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15744A (zh) * 2020-08-18 2020-12-01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配置中心及存储介质
CN112491649A (zh) * 2020-11-17 2021-03-12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联调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8733A (zh) * 2021-02-24 2021-06-11 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维护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3797B2 (en) * 2011-04-11 2013-04-30 Ringcentral, Inc. User interface for accessing messages
US11218448B2 (en) * 2018-06-05 2022-01-04 Imperva, Inc. Aggregating alerts of malicious events for computer security
US11310665B2 (en) * 2019-04-29 2022-04-19 Sonicwall Inc. Elastic security services and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11138281B2 (en) * 2019-05-22 2021-10-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ystem user attribute relevance based on a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3974B1 (en) * 2008-05-28 2013-07-23 L-3 Communications Protocol-independent switch system and method
EP2908249A1 (en) * 2012-10-15 2015-08-19 Tendyr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usb interface transmission data
CN106874943A (zh) * 2017-01-23 2017-06-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对象分类方法和系统
CN109783080A (zh) * 2018-12-25 2019-05-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接口通信协议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1914859A (zh) * 2019-05-07 2020-11-10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复用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15744A (zh) * 2020-08-18 2020-12-01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配置中心及存储介质
CN112491649A (zh) * 2020-11-17 2021-03-12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联调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8733A (zh) * 2021-02-24 2021-06-11 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维护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V1-huma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interface architecture similarity;chunyu zhao;《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ine (BIBM)》;20171218;全文 *
数据标准化在电力物联网综合业务平台的应用;白丽锐;杨友朋;王春新;;物联网技术(第08期);全文 *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杨吟;《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201206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18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0465B2 (en) Real time anomaly detection for data streams
US10747592B2 (en) Router management by an event stream processing cluster manager
US8843646B2 (en) Multi-desktop interaction using nested remote desktop sessions
US10397051B1 (en) Configuration and testing of network-based service platform resources using a service platform specific language
EP2183721A2 (en) Secure inter-modul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N107360261A (zh) 一种http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82461B2 (en) Structure-based entity analysis
CN114172966B (zh) 单元化架构下的服务调用方法、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177527A1 (en) Block chain system, and biological product moni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1665247B2 (en) Resource discovery agent computing device,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method
CN110737425B (zh) 一种计费平台系统的应用程序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161006A (zh) 一种区块链信用服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6765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平台系统
CN113132400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95825B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6418B (zh) 业务系统衔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999393B2 (en) Cloud broker for connecting with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US11811884B1 (en) Topic subscription provisioning f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Modugu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based on spring boot microservices and REST architecture
CN112929453A (zh) 一种共享session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28723A (zh) 测试系统、系统测试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6557B (zh) 服务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448703B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36834A1 (en) Unified Desktop Computing System
CN115225637A (zh) 云数据的显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