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372A -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372A
CN114666372A CN202210336992.XA CN202210336992A CN114666372A CN 114666372 A CN114666372 A CN 114666372A CN 202210336992 A CN202210336992 A CN 202210336992A CN 114666372 A CN114666372 A CN 114666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ship
communication link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69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372B (zh
Inventor
郭胜
唐文献
连雪海
吴富民
王小春
周建英
王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 Tech Ningbo Maritime 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 Tech Ningbo Maritime 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 Tech Ningbo Maritime 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E Tech Ningbo Maritime 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69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6Notations for structuring of protocol data, e.g.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送稳定可靠的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步骤2、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及船舶信息并计算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权重;步骤3:岸端系统计算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步骤4:岸端系统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息;步骤5.岸端系统采用多链路通信方法将简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通信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船岸需要传输的数据目前主要是将多种通信设备统一管理,根据船舶位置及信号强度对链路进行分配,以实现通信不间断和降低通信费的目的。如“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海上平台综合信息集成系统”(CN110545321B),采用了UPC-UA标准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不限具体物理方位的数据互通,以及对平台各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进行长期、持续、实时的数据收集与集中监控和存储,并支持远程监控及指挥,但缺乏对冗余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手段,同时,通信质量对现有资源的依赖性强。
此外,在船岸信息交互方面存在岸端获取信息方式单一、获取信息种类少,以及船岸信息收发迟滞、冗余信息量大等问题。岸端获取船舶信息的手段主要通过船舶上的通信设备,将采集的信息回传至岸端,若船舶发生故障或未安装通信设备,岸端无法有效获取航道内所有船舶信息,导致岸端平台监管控制船舶困难;当船舶远海航行时,由于通信链路的带宽资源有限,需设定时间进行船岸信息收发,若突发危险状况,无法及时调整船岸信息的收发频率和同步性,使岸端发出的消息无法被及时接收,易造成严重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息传送稳定可靠的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
步骤2、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及船舶信息并计算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权重;
步骤2-1: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和船舶信息,以及确定出海船舶数量w;
步骤2-2:岸端系统计算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中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度值Aw1、Aw2、Aw3、Aw4;且Aw1+Aw2+Aw3+Aw4=1;
步骤2-3:岸端系统根据各具体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内容确定各基础信息对各船舶航行的影响权重,交通条件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N=[N1,N2,…,Nw-1,Nw];水文气象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M=[M1,M2,…,Mw-1,Mw],其中,值Mw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21
其中,s为水文气象内容中所包含信息种类数量;Ms-ks为设定的各具体水文气象对船舶航行影响权重值;ks为各具体水文气象等级划分的数量;交通管理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Q=[Q1,Q2,…,Qw-1,Qw];障碍物信息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H=[H1,H2,…,Hw-1,Hw];
步骤3:岸端系统计算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
F=[F1,F2,…,Fw-1,Fw]
其中,Fw=Aw1*Nw+Aw2*Mw+Aw3*Qw+Aw4*Hw
步骤4:岸端系统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息:
在原有设定的重要度与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时间间隔及简化信号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岸端执行模块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并组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组X:
X=[X1,X2,…,Xw-1,Xw]
其中,X1,X2,…,Xw-1,Xw为w条船舶重要度的对应代号,通过查重要度和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与频次对应表获得;
取数据中各航行基础信息权重的最大值即Max{Aw1*Nw,Aw2*Mw,Aw3*Qw,Aw4*Hw}对应的数据类型为主影响数据类型;
步骤5.岸端系统采用多链路通信方法将简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发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链路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信链路初始化
通过初始通信链路与岸端系统建立通信链接,并通过该通信链路收发数据;
步骤二:运行模式切换
初始状态下,链路切换模式为手动切换,自动切换模式下,当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检测到紧急状况需要操作员手动切换链路时,则提示操作员切换通信链路;
各通信终端的接收端默认处于打开状态,用户通过通信链路切换装置将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中某一个设置为主设备,另外一个为从设备,以主设备选择的链路为准,主设备选择最佳通信链路后,在传输的数据中加入链路编号信息,从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后,自动切换至对应的通信链路,并持续以该链路与主设备进行通信,直至收到包含不同通信链路编号信息的数据;
步骤三:通信链路性能监测
监测模块监测各个通信链路的链路性能,性能参数包括通信链路延时A、丢包率B、信噪比C、能耗D、费用E,并将链路性能参数信息发送到切换模块和主控模块;各性能参数设定评判区间范围,并对测得的值在此评判区间内按比例做归一化处理,得到该通信链路某一性能参数指标;将其余性能参数按设定的评判区间做归一化处理后,得到通信链路i的性能参数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31
其中,A~E∈[0,1],i=1,2,…,k;k为通信链路数量;
同时,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显示单一性能参数最高的通信链路信息,为步骤二中紧急状况下操作员手动切换通信链路提供依据;
步骤四:通信数据分类评级
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接收到船端或岸端系统的数据后,判断数据中是否含有链路编号信息,若含有链路编号信息,则执行步骤六以根据链路编号信息切换至对应的链路;
若不包含链路编号信息,则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评级,待发送数据类型包括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判断各类数据对通信链路的某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的依赖度,设定依赖度等级;确定主影响类别数据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并表示为:Kj=[PA PB PC PD PE];
其中,j为船端通信传输的主影响类别数据对应的类型编号;PA为数据对通信链路延时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B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丢包率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C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信噪比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D为数据对通信链路能耗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E为数据对费用的设定的依赖度值;且PA+PB+PC+PD+PE=1;
步骤五:通信链路质量评估
切换模块根据各个链路的性能参数和当前主影响数据类型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综合评估k个链路质量Pi,Pi=Ii×Kj(i=1、2、3、…、k);
从所有计算结果中取最大值,即Pn,表示第n个链路为当前数据发送的最佳通信链路;
Pn=max(P1,P2,...,Pk)
步骤六:通信链路切换
等待当前数据发送完成后,通过切换模块控制各个链路的通断,接通步骤四中链路编号信息对应的链路,或接通步骤五中综合质量最佳的通信链路n,并使用该通信链路将待发送数据发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化包括规范报文内容与各内容排列顺序,报文发送内容为接收时间与频率、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与附加信息;其中水文气象包含风速、降雨量、能见度、海浪信息;附加信息包括包含时间戳、通信链路编号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时间与频次信息简化后,岸端系统数据信息内容进一步简化为:T次要发数据内容与T-1次已发数据内容依次对比,若接收时间与频次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a代替;若交通条件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b代替;对水文气象内的各个内容对比分析,若差值在设定值之内,则以字母c代替,否则修改;若交通管理内容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d代替;若障碍物信息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e代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岸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对获得的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及障碍物信息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采取预处理操作,其步骤包括:
步骤(1)、定义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识别模板;
步骤(2)、定义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至少包括一个索引单元和结构化数据存储单元;
步骤(3)、识别、存储得到的非结构化数据,并分类建立索引单元;
步骤(4)、进行数据实体特征提取以及语义分析,对分类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
步骤(5)、根据索引单元与经过序列化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匹配关系,并进行数据模板匹配,筛选相应的结构化数据;
步骤(6)、将筛选出的结构化数据分类存储。
本智能航空平台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船舶航行信息量大,存在信息冗余,通过对信息重要程度评判及简化处理,以及船端与岸端定时自激励收发信息,减少信息冗余,降低接收终端的能耗,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数据质量以及系统实时性。
采用链路通信质量检测和评估方法,检测通信链路延时、丢包率、信噪比、信号电平、能耗等参数,并对其加权综合评估,并按照链路质量优先级排序,作为通信链路选择的依据,优先选用通信质量高的链路进行通信,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由于通信链路质量评估标准考虑不同信息类型对通信链路性能指标的依赖度各不相同,通过设定不同类型信号对不同指标的依赖度,综合评估通信链路质量,可避免通信资源浪费,节省通信成本。
设置手动和自动两种通信链路运行模式,通过链路切换开关进行手动和自动通信链路切换;手动模式下,是通过链路质量的单一指标高低作为链路选择的依据,如链路延时或丢包率的高低等,自动模式下,是通过链路质量的综合指标高低作为链路选择的依据,当船舶在恶劣环境下航行时,采用手动模式选择通信链路,有利于提高数据通信质量,避免数据丢失,规避航行安全风险。
通过分类定义数据模板的方法,对船端与岸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处理,不仅提高了数据识别的精确性、系统的实时性,而且剔除冗余数据,减少了存储空间;基于索引单元的非结构化数据匹配,并筛选相应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有效地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息收发自适应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多链路通信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包括规范报文内容与各内容排列顺序,报文发送内容为接收时间与频率、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与附加信息;其中水文气象包含风速、降雨量、能见度、海浪信息;附加信息包括包含时间戳、通信链路编号信息;
步骤2、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及船舶信息并计算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权重;
步骤2-1: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和船舶信息,以及确定出海船舶数量w;
所述岸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对获得的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及障碍物信息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采取预处理操作,其步骤包括:
步骤(1)、定义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识别模板;
步骤(2)、定义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至少包括一个索引单元和结构化数据存储单元;
步骤(3)、识别、存储得到的非结构化数据,并分类建立索引单元;
步骤(4)、进行数据实体特征提取以及语义分析,对分类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
步骤(5)、根据索引单元与经过序列化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匹配关系,并进行数据模板匹配,筛选相应的结构化数据;
步骤(6)、将筛选出的结构化数据分类存储。
步骤2-2:岸端执行模块采用智能数据处理算法(如Logistics回归预测算法)根据船舶的吨位、类型、型宽、吃水量信息对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同时参考过往此类数据,回归拟合出一个函数,以计算出各船舶航行四类基础信息即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度值Aw1、Aw2、Aw3、Aw4;且Aw1+Aw2+Aw3+Aw4=1;
如表1所示;例如船舶1为小吨位客船,其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度排列为障碍物信息>水文气象>交通管理>交通条件,则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的影响度数值如下:A11=0.45;A12=0.4;A13=0.1;A14=0.05;
表1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的影响度数值表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61
步骤2-3:岸端系统根据各具体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内容查询权重表(表2)确定各基础信息对各船舶航行的影响权重,交通条件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N=[N1,N2,…,Nw-1,Nw];水文气象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M=[M1,M2,…,Mw-1,Mw],其中,值Mw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71
其中,s为水文气象内容中所包含信息种类数量;Ms-ks为设定的各具体水文气象对船舶航行影响权重值;ks为各具体水文气象等级划分的数量;交通管理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Q=[Q1,Q2,…,Qw-1,Qw];障碍物信息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H=[H1,H2,…,Hw-1,Hw];其中值Hw根据障碍物信息查表2可得;
表2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影响权重表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72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81
步骤3:岸端系统计算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
F=[F1,F2,…,Fw-1,Fw]
其中,Fw=Aw1*Nw+Aw2*Mw+Aw3*Qw+Aw4*Hw
步骤4:岸端系统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息:
在原有设定的重要度与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时间间隔及简化信号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岸端执行模块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并组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组X:
X=[X1,X2,…,Xw-1,Xw]
其中,X1,X2,…,Xw-1,Xw为w条船舶重要度的对应代号,通过查重要度和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与频次对应表(表3)获得;
表3重要度和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与频次对应表
代号 X-1 X-2 X-3 X-4 X-5
重要度 0~Y1 Y1~Y2 Y2~Y3 Y3~Y4 Y4~1
接收时间 T1 T2 T3 T4 T5
频次 f1 f2 f3 f4 f5
其中,0<Y1<Y2<Y3<Y4<1;
接着,岸端系统数据信息内容进一步简化为:T次要发数据内容与T-1次已发数据内容依次对比,若接收时间与频次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a代替;若交通条件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b代替;对水文气象内的各个内容对比分析,若差值在设定值之内,则以字母c代替,否则修改;若交通管理内容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d代替;若障碍物信息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e代替。
步骤5.岸端系统采用多链路通信方法将简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发送。
如图2所示,所述多链路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信链路初始化
通过初始通信链路与岸端系统建立通信链接,并通过该通信链路收发数据;
步骤二:运行模式切换
初始状态下,链路切换模式为手动切换,自动切换模式下,当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检测到紧急状况需要操作员手动切换链路时,则提示操作员切换通信链路;
各通信终端的接收端默认处于打开状态,用户通过通信链路切换装置将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中某一个设置为主设备,另外一个为从设备,以主设备选择的链路为准,主设备选择最佳通信链路后,在传输的数据中加入链路编号信息,从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后,自动切换至对应的通信链路,并持续以该链路与主设备进行通信,直至收到包含不同通信链路编号信息的数据;
步骤三:通信链路性能监测
监测模块监测各个通信链路的链路性能,性能参数包括通信链路延时A、丢包率B、信噪比C、能耗D、费用E,并将链路性能参数信息发送到切换模块和主控模块;各性能参数设定评判区间范围,并对测得的值在此评判区间内按比例做归一化处理,得到该通信链路某一性能参数指标;将其余性能参数按设定的评判区间做归一化处理后,得到通信链路i的性能参数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091
其中,A~E∈[0,1],i=1,2,…,k;k为通信链路数量;
A=1表示通信链路延时最低,A=0表示通信链路延时最高;
B=1表示通信链路丢包率最低,A=0表示通信链路丢包率最高;
C=1表示通信链路信噪比最低,A=0表示通信链路信噪比最高;
D=1表示通信链路能耗最低,A=0表示通信链路能耗最高;
E=1表示通信链路费用最低,E=0表示通信链路费用最高;
同时,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显示单一性能参数最高的通信链路信息,为步骤二中紧急状况下操作员手动切换通信链路提供依据;
步骤四:通信数据分类评级
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接收到船端或岸端系统的数据后,判断数据中是否含有链路编号信息,若含有链路编号信息,则执行步骤六以根据链路编号信息切换至对应的链路;
若不包含链路编号信息,则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评级,待发送数据类型包括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判断各类数据对通信链路的某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的依赖度,设定依赖度等级;确定主影响类别数据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并表示为:Kj=[PA PB PC PD PE];
其中,j为船端通信传输的主影响类别数据对应的类型编号;PA为数据对通信链路延时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B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丢包率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C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信噪比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D为数据对通信链路能耗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E为数据对费用的设定的依赖度值;且PA+PB+PC+PD+PE=1;
各编号数据类型对于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如表4所示,表中数据可由用户定义或增加;
表4数据类型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取值表
Figure BDA0003576976210000101
步骤五:通信链路质量评估
切换模块根据各个链路的性能参数和当前主影响数据类型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综合评估k个链路质量Pi,Pi=Ii×Kj(i=1、2、3、…、k);
从所有计算结果中取最大值,即Pn,表示第n个链路为当前数据发送的最佳通信链路;
Pn=max(P1,P2,...,Pk)
步骤六:通信链路切换
等待当前数据发送完成后,通过切换模块控制各个链路的通断,接通步骤四中链路编号信息对应的链路,或接通步骤五中综合质量最佳的通信链路n,并使用该通信链路将待发送数据发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
步骤2、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及船舶信息并计算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权重;
步骤2-1:岸端系统获取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和船舶信息,以及确定出海船舶数量w;
步骤2-2:岸端系统计算各船舶航行基础信息中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度值Aw1、Aw2、Aw3、Aw4;且Aw1+Aw2+Aw3+Aw4=1;
步骤2-3:岸端系统根据各具体船舶航行基础信息内容确定各基础信息对各船舶航行的影响权重,交通条件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N=[N1,N2,…,Nw-1,Nw];水文气象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M=[M1,M2,…,Mw-1,Mw],其中,值Mw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3576976200000011
其中,s为水文气象内容中所包含信息种类数量;Ms-ks为设定的各具体水文气象对船舶航行影响权重值;ks为各具体水文气象等级划分的数量;交通管理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Q=[Q1,Q2,…,Qw-1,Qw];障碍物信息对w艘船舶航行影响权重H=[H1,H2,…,Hw-1,Hw];
步骤3:岸端系统计算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
F=[F1,F2,…,Fw-1,Fw]
其中,Fw=Aw1※Nw+Aw2※Mw+Aw3※Qw+Aw4※Hw
步骤4:岸端系统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F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息:
在原有设定的重要度与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时间间隔及简化信号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岸端执行模块依据向各船端接收端所发送数据的重要度生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并组成时间与频次的简化信号组X:
X=[X1,X2,…,Xw-1,Xw]
其中,X1,X2,…,Xw-1,Xw为w条船舶重要度的对应代号,通过查重要度和船端接收端开放时间与频次对应表获得;
取数据中各航行基础信息权重的最大值即Max{Aw1*Nw,Aw2*Mw,Aw3*Qw,Aw4*Hw}对应的数据类型为主影响数据类型;
步骤5.岸端系统采用多链路通信方法将简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链路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信链路初始化
通过初始通信链路与岸端系统建立通信链接,并通过该通信链路收发数据;
步骤二:运行模式切换
初始状态下,链路切换模式为手动切换,自动切换模式下,当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检测到紧急状况需要操作员手动切换链路时,则提示操作员切换通信链路;
各通信终端的接收端默认处于打开状态,用户通过通信链路切换装置将船端系统或岸端系统中某一个设置为主设备,另外一个为从设备,以主设备选择的链路为准,主设备选择最佳通信链路后,在传输的数据中加入链路编号信息,从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后,自动切换至对应的通信链路,并持续以该链路与主设备进行通信,直至收到包含不同通信链路编号信息的数据;
步骤三:通信链路性能监测
监测模块监测各个通信链路的链路性能,性能参数包括通信链路延时A、丢包率B、信噪比C、能耗D、费用E,并将链路性能参数信息发送到切换模块和主控模块;各性能参数设定评判区间范围,并对测得的值在此评判区间内按比例做归一化处理,得到该通信链路某一性能参数指标;将其余性能参数按设定的评判区间做归一化处理后,得到通信链路i的性能参数矩阵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76976200000021
其中,A~E∈[0,1],i=1,2,…,k;k为通信链路数量;
同时,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显示单一性能参数最高的通信链路信息,为步骤二中紧急状况下操作员手动切换通信链路提供依据;
步骤四:通信数据分类评级
通信链路切换装置接收到船端或岸端系统的数据后,判断数据中是否含有链路编号信息,若含有链路编号信息,则执行步骤六以根据链路编号信息切换至对应的链路;
若不包含链路编号信息,则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评级,待发送数据类型包括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判断各类数据对通信链路的某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的依赖度,设定依赖度等级;确定主影响类别数据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并表示为:Kj=[PA PB PC PD PE];
其中,j为船端通信传输的主影响类别数据对应的类型编号;PA为数据对通信链路延时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B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丢包率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C为数据对通信链路信噪比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D为数据对通信链路能耗的设定的依赖度值;PE为数据对费用的设定的依赖度值;且PA+PB+PC+PD+PE=1;
步骤五:通信链路质量评估
切换模块根据各个链路的性能参数和当前主影响数据类型对通信链路性能的依赖度,综合评估k个链路质量Pi,Pi=Ii×Kj(i=1、2、3、…、k);
从所有计算结果中取最大值,即Pn,表示第n个链路为当前数据发送的最佳通信链路;
Pn=max(P1,P2,...,Pk)
步骤六:通信链路切换
等待当前数据发送完成后,通过切换模块控制各个链路的通断,接通步骤四中链路编号信息对应的链路,或接通步骤五中综合质量最佳的通信链路n,并使用该通信链路将待发送数据发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范报文发送数据的格式化包括规范报文内容与各内容排列顺序,报文发送内容为接收时间与频率、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障碍物信息与附加信息;其中水文气象包含风速、降雨量、能见度、海浪信息;附加信息包括包含时间戳、通信链路编号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时间与频次信息简化后,岸端系统数据信息内容进一步简化为:T次要发数据内容与T-1次已发数据内容依次对比,若接收时间与频次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a代替;若交通条件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b代替;对水文气象内的各个内容对比分析,若差值在设定值之内,则以字母c代替,否则修改;若交通管理内容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d代替;若障碍物信息发生变化,则修改,否则以字母e代替。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岸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对获得的交通条件、水文气象、交通管理、及障碍物信息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采取预处理操作,其步骤包括:
步骤(1)、定义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识别模板;
步骤(2)、定义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结构化数据存储模板至少包括一个索引单元和结构化数据存储单元;
步骤(3)、识别、存储得到的非结构化数据,并分类建立索引单元;
步骤(4)、进行数据实体特征提取以及语义分析,对分类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序列化处理;
步骤(5)、根据索引单元与经过序列化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匹配关系,并进行数据模板匹配,筛选相应的结构化数据;
步骤(6)、将筛选出的结构化数据分类存储。
CN202210336992.XA 2022-04-01 2022-04-01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Active CN114666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992.XA CN114666372B (zh) 2022-04-01 2022-04-01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992.XA CN114666372B (zh) 2022-04-01 2022-04-01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372A true CN114666372A (zh) 2022-06-24
CN114666372B CN114666372B (zh) 2023-08-22

Family

ID=82033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6992.XA Active CN114666372B (zh) 2022-04-01 2022-04-01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3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7272A (zh) * 2018-06-29 2018-11-27 南京海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岸端智能监管系统
CN109460218A (zh) * 2018-11-23 2019-03-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船端综合航行系统架构
KR102110939B1 (ko) * 2019-11-13 2020-05-14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가상 선박 교통 재현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86520B1 (ko) * 2020-05-18 2020-12-03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네트워크 이론을 이용한 해상교통 분석 시스템 및 분석 방법
KR20210044197A (ko) * 2018-09-04 2021-04-22 씨드로닉스(주) 이미지 세그멘테이션을 이용한 자율 운항 방법
CN113240944A (zh) * 2021-06-16 2021-08-1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个体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
CN113626929A (zh) * 2021-07-07 2021-11-09 武汉理工大学 多阶段多拓扑的船舶交通复杂度度量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7272A (zh) * 2018-06-29 2018-11-27 南京海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岸端智能监管系统
KR20210044197A (ko) * 2018-09-04 2021-04-22 씨드로닉스(주) 이미지 세그멘테이션을 이용한 자율 운항 방법
CN109460218A (zh) * 2018-11-23 2019-03-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船端综合航行系统架构
KR102110939B1 (ko) * 2019-11-13 2020-05-14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가상 선박 교통 재현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86520B1 (ko) * 2020-05-18 2020-12-03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네트워크 이론을 이용한 해상교통 분석 시스템 및 분석 방법
CN113240944A (zh) * 2021-06-16 2021-08-1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个体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
CN113626929A (zh) * 2021-07-07 2021-11-09 武汉理工大学 多阶段多拓扑的船舶交通复杂度度量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松等: "拖轮智能航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互联科技, no. 07, pages 42 - 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37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9932B (zh) 网络故障根因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24659B1 (en) Detect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sights of alerts
CA2021539C (en)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training of modems
CN107819676B (zh) 基于加权矩阵模型的智能路由装置及方法
KR100542019B1 (ko) 해양사고 방지를 위한 무선통신 중계서비스방법,중계처리방법 및 중계시스템
US6560460B1 (en) Determining grade of service and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CN105590413B (zh) 基于北斗的长输管道溢油监控系统、监控站点及监控中心
CN101911753A (zh) 通过上行链路报告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以及适合该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装置
CN110677300B (zh)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电力安管视频智能分流装置及方法
CN103259719A (zh) 一种贝叶斯分类的业务感知路由保护方法
CN112671863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航标系统
CN115048815B (zh)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电力业务智能仿真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675651A (zh) 船舶智能航控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4666372A (zh) 船舶与控制平台间数据收发方法
CN112615913B (zh) 一种面向海洋环境监测的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的信息回传方法
CN111934800B (zh) 一种广播内容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597693A (zh) 一种内河航运监控系统及方法
Calder et al. Traffic analysis for the calibr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Motz et al. Development of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on Boar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navigation Concept
CN113452961A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水面监控告警系统和方法、介质
CN106530199A (zh) 基于窗口式假设检验的多媒体综合隐写分析方法
CN113096445A (zh) 一种以视觉航标为通讯节点的智能航路设计方法
WO2008050409A1 (fr) Dispositif de diffusion de l&#39;information, procédé de diffusion de l&#39;information, programme de diffusion de l&#39;information et support d&#39;enregistrement
CN111128193A (zh) 语音交互方法、网络分析端及客户端
CN116912001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区块链的工程材料交易管控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