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5936B -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5936B
CN114665936B CN202210056994.3A CN202210056994A CN114665936B CN 114665936 B CN114665936 B CN 114665936B CN 202210056994 A CN202210056994 A CN 202210056994A CN 114665936 B CN114665936 B CN 114665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waveform
preset
threshold value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6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5936A (zh
Inventor
王文
肖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65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5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根据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其中,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本发明实现自适应地修改上行波形传输预编码参数,以较低的峰值均值功率比获得功率回退增益,提高了上行波形的解调能力,降低了上行波形的误码率,提升了区域的覆盖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新无线(New Radio,NR)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预编码时可产生两种波形,分别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波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FDM,DFT-s-OFDM)波形。其中,CP-OFDM主要用于高吞吐量场景,在资源块(Resource Blocks,RB)中提供高频谱包装效率,可在密集城市中最大限度利用网络容量;DFT-s-OFDM波形主要用于功率受限场景,提供低频谱包装,满足更大范围需求。
目前,基站在确定传输预编码波形时采用固定配置的方式,当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从区域的边缘位置和中心位置之间反复切换,例如区域边缘位置和区域中心位置之间反复切换时,只能通过手动更改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去PUSCH波形。上述配置方式不够灵活,当UE从区域的边缘位置和中心位置切换的变化较多时,会增加较多的人力,且配置不够及时,直接影响到区域的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站侧上行波形静态配置不够灵活的缺陷,实现自适应地修改上行波形传输预编码参数,提高了上行波形的解调能力,降低了上行波形的误码率,提升了区域的覆盖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所述滤波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物理层解调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并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上报瞬时的信噪比;
在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对上报的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
若在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映射最后一次滤波得到的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所述切换响应值;
若经过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后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将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输出的调制与编码策略值作为所述切换响应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物理层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上报的瞬时的信噪比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和调度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噪比,且,当存在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上报时,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对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处理。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类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波形切换;
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一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二次数时,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第一波形向所述第二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二波形向所述第一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在生成所述第一切换标识后,进入第一预设迟滞时间;
在一半的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内,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三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四次数时,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其中,所述第三门限值为所述第一波形向所述第二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第四门限值为所述第二波形向所述第一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
在生成所述第二切换标识后,将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缩短一半作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并在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内进入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经过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后,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不低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不高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将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将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其中,所述切换标识包括所述第一切换标识和所述第二切换标识,所述预设迟滞时间包括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所述预设切换门限值包括第一至第六门限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达不到第一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达不到第二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内,当切换响应值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退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重新进入剩余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后,当切换响应值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基站侧在进行PUSCH调度时,基站侧基于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值生成切换标识,并根据切换标识判断是否到达预设切换门限值,以决定是否在保持当前波形或者切换波形,当到达相应的预设切换门限值时并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PUSCH的波形切换,实现自适应地修改PUSCH传输预编码参数。以较低的峰值均值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获得功率回退增益,提高了PUSCH的解调能力,降低了PUSCH的误码率,提升了区域的覆盖性能。当UE处于区域信号覆盖强度较好区域时,通过波形得自适应切换,提高上行传输速率,提升区域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最大化的提升NR在区域的覆盖性能,改善UE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步骤S100具体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步骤S200具体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波形切换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步骤S200具体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步骤S200具体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中步骤S200具体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中获取模块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中切换模块具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中切换模块具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中切换模块具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中切换模块具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PUSCH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即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SINR,并根据滤波后的SINR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PUSCH具有第一波形(CP-OFDM波形)和第二波形(DFT-s-OFDM波形)。
S200、根据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PUSCH的波形切换。其中,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即CP-OFDM波形切换为DFT-s-OFDM波形,或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即DFT-s-OFDM波形切换为CP-OFDM波形。
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基站侧在进行PUSCH调度时,基站侧基于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值生成切换标识,并根据切换标识判断是否到达预设切换门限值,以决定是否在保持当前波形或者切换波形,当到达相应的预设切换门限值时并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PUSCH的波形切换,实现自适应地修改PUSCH传输预编码参数。以较低的PAPR获得功率回退增益,提高了PUSCH的解调能力,降低了PUSCH的误码率,提升了区域的覆盖性能。当UE处于区域信号覆盖强度较好区域时,通过波形得自适应切换,提高上行传输速率,提升区域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最大化的提升NR在区域的覆盖性能,改善UE的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图2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步骤S1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解调PUSCH,并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Control Media Access Control,CMAC)上报瞬时的SINR。在该方法中,PHY向CMAC上报的瞬时的SINR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测量的SINR和调度时PUSCH的SINR,且,当存在SRS测量的SINR上报时,CMAC优先使用SRS测量上报的SINR并对SRS测量的SINR进行滤波处理。
S120、在SRS或PUSCH上报时隙,如果PHY上报SRS或PUSCH的SINR,启动或重启动SINR失效窗定时器,在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内,CMAC对上报的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SINR,具体的,通过公式(1)得到滤波后的SINR,公式(1)为:
SINRsmooth=(1-α)×SINRlast+α×SINRcurrent (1)
其中,α为滤波因子,SINRsmooth为滤波后的SINR值,SINRlast为历史SINR值,SINRcurrent为当前时刻上报的SINR值。
S130、若在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内没有瞬时的SINR上报,则SINR使用最近一次(最后一次)的历史SINRsmooth值并保持不变,并将其映射为对应的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进而生成切换响应值MCSsmooth,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为平滑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值。
S140、若经过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后没有瞬时的SINR上报,则将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输出的MCS值作为切换响应值MCSsmooth
下面结合图3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步骤S2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0、确定PUSCH的波形类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波形切换。
S220、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一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二次数时,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其中,第一门限值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即,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
则CNTCP-DFT计数值加1,否则结束步骤S220,并将CNTCP-DFT计数值重置为0,若CNTCP-DFT计数值达到KCP-DFT的值,则生成第一切换标识;或者,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2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3
则CNTDFT-CP计数值加1,否则结束步骤S220,并将CNTDFT-CP计数值重置为0,若CNTDFT-CP计数值达到KDEF-CP的值,则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其中,CNTCP-DFT为连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4
次数的统计值,KCP-DFT为第一次数,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5
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CNTDFT-CP为连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6
次数的统计值,KDEF-CP为第二次数,/>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7
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S230、在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启动切换迟滞定时器,进入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
S240、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三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四次数时,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其中,第三门限值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第四门限值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
即,在启动切换迟滞定时器,进入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8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9
计数值加1,若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0
计数值达到Kfast1的值,则生成第二切换标识;或者,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1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2
计数值加1,若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3
计数值达到Kfast2的值,则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其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4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5
累计次数的统计值,Kfast1为第三次数,/>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6
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0917
为/>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
累计次数的统计值,Kfast2为第四次数,/>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2
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如果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之外,/>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3
计数值达到Kfast1的值,或者,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4
计数值达到Kfast2的值,是无法生成第二切换标识的。
S250、在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后,将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缩短一半即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5
作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6
并在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即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的基础上进入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7
S260、经过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8
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向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其中,切换标识包括第一切换标识和第二切换标识,预设迟滞时间包括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和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9
预设切换门限值包括第一至第六门限值。
即,在经过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0
后,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1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2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3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4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CP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5
内CNTCP计数值达到KCP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016
内CNTCP计数值达不到KCP的值,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者,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1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2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3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DFT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4
内CNTDFT计数值达到KDFT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5
内CNTDFT计数值达不到KDFT的值,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其中,CNTCP为/>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6
累计次数的统计值,KCP为第五次数,CNTDFT为/>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17
累计次数的统计值,KDFT为第六次数。
请参阅图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切换标识表示的进入普通的波形切换流程,第二切换标识表示的是进入快速的波形切换流程,无论进行何种流程的波形切换,波形切换前总的迟滞时间不会超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也正是基于此第二切换标识需要在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生成。否则即使生成了第二切换标识,执行整个步骤S200所消耗的时间会超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快速的波形切换流程会没有意义。
下面结合图5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70、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不到第一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不到第二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
下面结合图6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80、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不到第三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不到第四次数时,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达到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下面结合图7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90、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21
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退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22
(此时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已经经过了完整的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23
)重新进入剩余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需要达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达到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步骤S290可以理解为当不满足第二切换标识的快速的切换流程后,会重新进入第一切换标识的普通的切换流程,在满足普通的切换要求后,进行波形切换。在步骤S220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若在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的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能够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快速的切换,若还能够满足快速的切换的要求,则相对更快地执行波形切换。
即,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1
则CNTCP计数值加1,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2
内CNTCP计数值达到KCP的值,则终止快速的切换流程,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并再次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3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4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5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CP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CP计数值达到KCP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CP计数值达不到KCP的值,则在经过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者,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6
则CNTDFT计数值加1,若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7
内CNTDFT计数值达到KDEF的值,则终止快速的切换流程,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并再次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8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9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10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311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DFT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DFT计数值达到KDFT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DFT计数值达不到KDFT的值,则在经过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同时,在步骤S240中,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1
则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2
是否存在,如果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3
则在经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4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5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CP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CP计数值达到KCP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CP计数值达不到KCP的值,则在经过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如果/>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6
则判断/>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7
是否存在,如果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8
则在经过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如果不存在/>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9
则/>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410
计数值重置为0,且CNTDFT计数值加1,同时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DFT计数值达到KDFT的值,则停止波形切换,并将各个计数器的值重置为0,若在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CNTDFT计数值达不到KDFT的值,则在经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下面结合图8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对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SINR,并根据滤波后的SINR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PUSCH具有第一波形(CP-OFDM波形)和第二波形(DFT-s-OFDM波形)。
切换模块200,用于根据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PUSCH的波形切换。其中,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即CP-OFDM波形切换为DFT-s-OFDM波形,或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即DFT-s-OFDM波形切换为CP-OFDM波形。
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基站侧在进行PUSCH调度时,基站侧基于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值生成切换标识,并根据切换标识判断是否到达切换门限值,以决定是否在保持当前波形或者切换波形,当到达切换门限值时并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PUSCH的波形切换,实现自适应地修改PUSCH传输预编码参数。以较低的PAPR获得功率回退增益,提高了PUSCH的解调能力,降低了PUSCH的误码率,提升了区域的覆盖性能。当UE处于区域信号覆盖强度较好区域时,通过波形得自适应切换,提高上行传输速率,提升区域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最大化的提升NR在区域的覆盖性能,改善UE的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图9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获取模块100具体包括:
上报单元110,用于通过PHY解调PUSCH,并向CMAC上报瞬时的SINR。在该装置中,PHY上报的瞬时的SINR包括SRS测量的SINR和调度时PUSCH的SINR,且,当存在SRS测量的SINR上报时,CMAC优先使用SRS测量上报的SINR并对SRS测量的SINR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单元120,用于在SRS或PUSCH上报时隙,如果PHY上报SRS或PUSCH的SINR,启动或重启动SINR失效窗定时器,在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内,CMAC对上报的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SINR。
第一获取单元130,用于若在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内没有瞬时的SINR上报,则SINR使用最近一次(最后一次)的历史SINRsmooth值并保持不变,并将其映射为对应的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进而生成切换响应值MCSsmooth,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为平滑的MCS值。
第二获取单元140,用于若经过预设失效窗时间Tinvalid后没有瞬时的SINR上报,则将下行AMC输出的MCS值作为切换响应值MCSsmooth
下面结合图10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切换模块200具体包括:
确定单元210,用于确定PUSCH的波形类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波形切换。
第一生成单元220,用于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一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二次数时,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其中,第一门限值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第一迟滞单元230,用于在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启动切换迟滞定时器,进入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
第二生成单元240,用于在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三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四次数时,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其中,第三门限值为第一波形向第二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第四门限值为第二波形向第一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
第二迟滞单元250,用于在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后,将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缩短一半即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71
并作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72
并在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即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的基础上进入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73
第一切换单元260,用于经过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74
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其中,切换标识包括第一切换标识和第二切换标识,预设迟滞时间包括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和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75
预设切换门限值包括第一至第六门限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切换标识表示的进入普通的波形切换流程,第二切换标识表示的是进入快速的波形切换流程,无论进行何种流程的波形切换,波形切换前总的迟滞时间不会超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也正是基于此第二切换标识需要在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生成。否则即使生成了第二切换标识,执行整个步骤S200所消耗的时间会超过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快速的波形切换流程会没有意义。
下面结合图11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停止单元270,用于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不到第一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不到第二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
下面结合图12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280,用于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不到第三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不到第四次数时,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达到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下面结合图13描述本发明的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停止单元290,用于在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81
内,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退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82
(此时切换迟滞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已经经过了完整的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Figure GDA0003635085680000183
)重新进入剩余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需要达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即切换迟滞定时器总的计时时间达到完整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后,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MCSsmooth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MAC向RRM发送切换指令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第二停止单元290可以理解为当不满足第二切换标识的快速的切换流程后,会重新进入第一切换标识的普通的切换流程,在满足普通的切换要求后,进行波形切换。在步骤S220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无论如何最终都会进行波形切换,若在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后的一半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TDelay能够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快速的切换,若还能够满足快速的切换的要求,则相对更快地执行波形切换。
图14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SINR,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SINR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PUSCH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S200、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PUSCH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SINR,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SINR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PUSCH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S200、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PUSCH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PUSCH传输时瞬时的SINR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SINR,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SINR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PUSCH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S200、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PUSCH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其中,所述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物理层解调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并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上报瞬时的信噪比;
在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对上报的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
若在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映射最后一次滤波得到的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所述切换响应值;
若经过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后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将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输出的调制与编码策略值作为所述切换响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物理层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上报的瞬时的信噪比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和调度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噪比,且,当存在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上报时,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对探测参考信号测量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类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波形切换;
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一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达到第二次数时,生成第一切换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为所述第一波形向所述第二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二波形向所述第一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
在生成所述第一切换标识后,进入第一预设迟滞时间;
在一半的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内,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三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高于第四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四次数时,生成第二切换标识;其中,所述第三门限值为所述第一波形向所述第二波形切换的低门限值,第四门限值为所述第二波形向所述第一波形切换的高门限值;
在生成所述第二切换标识后,将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缩短一半作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并在所述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内进入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
经过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后,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不低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不高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将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将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其中,所述切换标识包括所述第一切换标识和所述第二切换标识,所述预设迟滞时间包括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和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所述预设切换门限值包括第一至第六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需要进行波形切换时,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低于第一门限值达不到第一次数时,或,当所述切换响应值连续高于第二门限值达不到第二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预设迟滞时间内,当切换响应值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退出第二预设迟滞时间重新进入剩余的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在到达第一预设迟滞时间后
Figure QLYQS_1
当切换响应值不低于第一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五次数时或当切换响应值不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次数累计达到第六次数时,停止波形切换,否则将第一波形切换为第二波形或将第二波形切换为第一波形。
6.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其中,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响应值与预设切换门限值的对应关系,生成切换标识,并基于所述切换标识,在经过预设迟滞时间后,进行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波形切换;其中,所述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二波形,或所述第二波形切换为所述第一波形;
其中,所述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时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切换响应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物理层解调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并向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上报瞬时的信噪比;
在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面对上报的瞬时的信噪比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
若在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内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映射最后一次滤波得到的所述滤波后的信噪比,生成所述切换响应值;
若经过所述预设失效窗时间后没有瞬时的信噪比上报,则将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输出的调制与编码策略值作为所述切换响应值。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56994.3A 2021-08-30 2022-01-18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65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7020 2021-08-30
CN2021110070208 2021-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936A CN114665936A (zh) 2022-06-24
CN114665936B true CN114665936B (zh) 2023-07-11

Family

ID=8202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6994.3A Active CN114665936B (zh) 2021-08-30 2022-01-18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5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532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波形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112124B (zh) * 2023-03-23 2023-06-23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节编码中上行共享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115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波束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06421A (zh) * 2017-09-28 2020-07-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切换执行中的多波束随机接入过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0390B2 (en) * 2000-11-22 2014-03-11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363572B2 (en) * 2016-08-01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WO2018203379A1 (ja) * 2017-05-01 2018-11-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079936A1 (zh) * 2017-10-23 2019-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波形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115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波束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06421A (zh) * 2017-09-28 2020-07-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切换执行中的多波束随机接入过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936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552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サイドリンクリソース選択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665936B (zh) 一种上行波形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5231245B2 (ja) 送信モード遷移を判定するための測定報告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1820354B1 (ko) 보조 정보에 기초하여 달성가능한 링크 쓰루풋을 추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705700B1 (e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related to power management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JP5373798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における下りリンクの同期判定方法
CN11322584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装置间侧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101427232B1 (ko) 다중 반송파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송신 및수신 방법
US93011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ailable bandwidth estima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in idle and/or connected mode
KR100883354B1 (ko) 다중 반송파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보고 주기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03367A1 (e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940815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A3038835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5209346B2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A300269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3060937A1 (en) Allocating control data to user equipment
KR20110044890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1692072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3105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856612B (zh) 一种多点协同通信方法及基站
JP5190512B2 (ja) 逆方向カバレッジを高める方法
CN111416687A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感知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88524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306267A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78394A1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