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9177A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9177A
CN114659177A CN202210338693.XA CN202210338693A CN114659177A CN 114659177 A CN114659177 A CN 114659177A CN 202210338693 A CN202210338693 A CN 202210338693A CN 114659177 A CN114659177 A CN 114659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device
condensation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86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惠鹏
王祯祯
张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86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9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91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4447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86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9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dditional radiant heat-discharg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驱动装置、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控制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用于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本发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节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防凝露电加热角度为事先通过实验确定的空调器运行状态下电加热装置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凝露的位置。本发明可避免或减少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或除湿过程中电加热装置出现凝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一般都有辅热功能,也就是在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用于辅助制热,加强空调制热效果。
一般电加热装置都是设置在室内机蒸发器附近。比如,挂机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装置一般安装在蒸发器与贯流风扇之间。当空调制冷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空调内机进风口,经过蒸发器换热后成为冷风,一部分冷风会经过电加热装置后随着贯流风扇从出风口吹出。因此空调制冷时,电加热装置温度会快速降低。同时,由于空调制冷,在蒸发器翅片上会有很多冷凝水凝结,当空调结束制冷关机后,在实际测试中,风道内部空气中的湿度很高。因此,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关机后,会在表面产生凝结水。夏季空调使用时,空调频繁开机使用制冷,会导致电加热装置处的凝结水越来越多,可能出现空调风速较高时,电加热装置上的冷凝水直接被吹出来,滴落到室内,影响用户空调使用体验。同时电加热装置上长期有冷凝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电加热装置金属件氧化、锈蚀,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容易导致电加热装置处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形成霉变,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有霉味。
另外,根据实际实验验证,空调在制冷运行的时候,由于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不均衡,同时内部湿度很高,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电加热装置也会不断的产生凝结水,累积一段时间后就会直接滴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解决方案:
1、空调结束制冷后短时间内进入送风模式,可以让电加热装置温度提高,降低电加热装置凝露可能。但是电加热温度提升有限,不能完全避免电加热装置上凝露的问题。
2、空调制冷运行时,通过遥控器/语音控制/APP等方式控制空调关机,空调内外风机及压缩机等按程序控制关闭,室内机导风板关闭后,内风机按设定好的低转速运转,同时电加热装置短时间开启,使电加热温度上升,将电加热装置上的凝结水蒸发干净。制冷结束后电加热开启加热使凝结水蒸发,但不能避免空调长期运行制冷时凝结水累积过多滴落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导致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不同,从而在电加热装置上产生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用于获取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所述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所述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用于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计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计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模块计时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电加热驱动装置,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获取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所述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所述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驱动装置、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控制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用于获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用于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本发明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节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防凝露电加热角度为事先通过实验确定的在相应空调器运行状态下电加热装置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凝露的位置。因而,本发明可避免或减少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或除湿过程中电加热装置出现凝露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电加热装置和电加热驱动装置,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凝露条件检测步骤:检测模块驱动装置驱动检测模块绕电加热装置转动,获取检测模块在至少两个位置处检测的参数;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电加热装置不动。本发明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节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防凝露电加热角度为事先通过实验确定的在相应空调器运行状态下电加热装置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凝露的位置。因而,本发明可避免或减少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或除湿过程中电加热装置出现凝露的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电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电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电加热装置及检测模块示意图。
图7-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中,
1、蒸发器;
2、电加热装置;
3、贯流风扇;
4、检测模块;
5、电加热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空调器包括位于壳体内在气流方向上依次排布的蒸发器1、电加热装置2和贯流风扇3。
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2和电加热驱动装置5,电加热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
在图1所示中,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温度并不一致。当电加热装置周围两个区域的检测温度出现以下情况时:电加热周围温度低的温度低于温度高的温度的露点温度,则会在两个温度区域之间出现水凝结,即在电加热装置上凝结冷凝水。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电加热装置不断的产生凝结水,累积一段时间后就会直接滴落,随着贯流风扇直接吹出。
空调器运行时,不同的运行状态,例如,风速、导风板位置、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环境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有关),导致电加热装置处于相同的角度时,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分布情况不一致。
在空调器制冷或者除湿运行时,电加热的角度对电加热周围的温度场分布均匀情况非常重要,如果电加热装置处于一个使其周围的温度场分布不均的角度,容易在电加热装置2上产生凝露,而如果电加热装置处于一个使其周围的温度场分布均匀的角度,则电加热装置2上可避免产生凝露或者减小凝露的产生。因而,本实施例事先通过实验确定空调器运行状态以及在该运行状态下电加热装置不产生凝露或者产生凝露最少的位置为电加热防凝露角度,在空调器运行在该运行状态时,直接通过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上述不产生凝露或者产生凝露最少的位置-电加热防凝露角度,可以使电加热装置快速进入防凝露状态,避免电加热装置产生凝露。本实施例电加热装置可直接到达防凝露位置,无需电加热装置依次转动设定角度试探寻找防凝露角度,防凝露效率高,还可避免电加热驱动装置多次转动、长时间转动产生转动噪音。
具体的,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驱动装置、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
电加热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以调节电加热装置2的角度。
空调器的电加热装置2通过电加热驱动装置5带动转动,其中,电加热装置2一般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支架或者是蒸发器1的管板上,电加热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驱动电机可直接驱动电加热装置2,或者通过齿轮驱动电加热装置2。
电加热驱动装置5一般驱动电加热装置2在转动范围内正向反向交替转动,也即,电加热驱动装置5驱动电加热装置2从初始角度正向转动至终止角度为电加热装置在转动范围内转动一圈,电加热驱动装置5驱动电加热装置2从终止角度反向转动至初始角度为电加热装置在转动范围内转动一圈。此种方式可避免电加热电线的缠绕。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其中,空调器运行状态至少包括运行模式(制冷或除湿)、风速、导风板位置和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环境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电子膨胀阀开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事先通过实验确定的函数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表格对应关系,在表格对应关系中,为了简化程序,对于确定数值的参数,例如,压缩机频率一般取范围。例如,在制冷模式下的对应表如下表所示:
空调器运行状态 电加热装置的角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1、风速档位1、导风板位置1 A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1、风速档位2、导风板位置1 B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1、风速档位1、导风板位置2 C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1、风速档位2、导风板位置2 D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2、风速档位1、导风板位置1 E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2、风速档位1、导风板位置2 F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2、风速档位2、导风板位置1 G度
压缩机频率范围2、风速档位2、导风板位置2 H度
控制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用于获取存储模块存储的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用于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其中,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具体为电加热装置的角度。
本实施例空调器根据空调器运行状态调整电加热装置直接转动至与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可避免或减少在空调器运行状态时电加热装置产生凝露。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获取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S1、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
S2、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S3、获取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S4、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S5、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S6、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进入步骤S3。否则,继续步骤S5。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检测模块,在电加热装置处于防凝露角度时,为了进一步避免凝露产生,还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电加热装置周围的参数,在电加热装置周围的参数满足凝露条件时,对电加热装置的角度进行调整,一般略微调整即可,以避免电加热装置产生凝露,在电加热装置周围的参数不满足凝露条件时,保持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图4-6所示,空调器包括位于壳体内在气流方向上依次排布的蒸发器1、电加热装置2和贯流风扇3。
其中,电加热装置2一般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支架或者是蒸发器1的管板上,电加热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
本实施例在电加热装置2的周围设置检测模块4,空调器还包括电加热驱动装置5,电加热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
空调器还进一步包括计时模块,用于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计时。
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并在计时模块计时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电加热装置不动。
在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电加热装置处于防凝露角度并保持不动,此时,电加热装置不产生凝露或产生凝露较少,为了保证防凝露效果。在电加热装置处于防凝露角度设定时间后,进一步通过检测模块4检测的参数判断电加热装置是否产生凝露。检测模块4检测参数,根据检测模块4检测的参数判断是否满足电加热装置2凝露条件,在检测模块4检测的参数满足电加热装置2凝露条件时,存在凝露风险,需要调整电加热装置2的角度,电加热驱动装置5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之后继续检测模块4检测参数,在检测模块4检测的参数不满足电加热装置2凝露条件时,不存在凝露风险,电加热装置不动。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S1、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
S2、检测模块检测参数。
S3、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是否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在满足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进入步骤S4,否则,进入步骤S5。
S4、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进入步骤S2。
S5、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5中,说明电加热装置所处角度时,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分布均匀,不会导致电加热装置凝露,因而,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1-S5中,实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在运行状态变化时,首先按照运行状态调整电加热装置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传感器。
具体的,检测模块4包括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装置有一定距离,用于测量电加热装置周围空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任意两个空间的两个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任意三个空间的三个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四个温度传感器。
当然,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越多,防凝露效果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检测模块安装支架,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检测模块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可固定在空调器内或者固定在电加热装置上与电加热装置同步转动。
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电加热装置不动。
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多个位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存在凝露风险,需要调整电加热装置2的角度,电加热驱动装置5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调整电加热装置的迎风角度,之后继续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步骤,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趋于一致,不存在凝露风险,电加热装置不动,否则,继续按上述方式转动电加热装置,调整电加热迎风角度并检测温度,直至电加热装置转动至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的角度,不存在凝露风险。
其中,设定温度为1±0.3℃的任意值,优选为1℃。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S1、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
S2、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S3、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计算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
S4、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进入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6。
S5、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进入步骤S2。
S6、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6中,说明电加热装置所处角度时,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分布均匀,不会导致电加热装置凝露,因而,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1-S5中,实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在运行状态变化时,首先按照运行状态调整电加热装置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本实施例将电加热装置增加电加热装置驱动装置,使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实际运行中可以根据系统设定调节角度。配合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是否均匀。当温度场达到设定偏差范围时,电加热装置固定角度不动,当温度场超出设定偏差范围时,转动电加热装置,直至电加热装置的位置使其周围的温度场均匀。本实施例电加热装置在防凝露角度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节电加热装置的角度,以使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均匀,避免了电加热装置周围冷热风交替混合产生凝结水并滴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具体的,检测模块4包括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装置有一定距离,用于测量电加热装置周围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与电加热装置有一定距离,用于测量电加热装置周围湿度。湿度传感器仅需设置一个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任意两个空间的两个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任意三个空间的三个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包括位于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空间、下方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的四个温度传感器。
当然,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越多,防凝露效果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检测模块安装支架,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检测模块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可固定在空调器内或者固定在电加热装置上与电加热装置同步转动。
对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为了简化结构,湿度传感器也可安装在安装支架上。
控制模块用于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用于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电加热装置不动。
在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多个位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多个位置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存在凝露风险,需要调整电加热装置2的角度,电加热驱动装置5驱动电加热装置2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调整电加热装置的迎风角度,之后继续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步骤,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使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趋于一致,不存在凝露风险,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即可,否则,继续按上述方式转动电加热装置,调整电加热迎风角度并检测温度、湿度,直至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的角度,不存在凝露风险。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电加热装置不动。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为:
S1、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
S2、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S,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S3、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
S4、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进入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6。
S5、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进入步骤S2。
S6、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6中,说明电加热装置所处角度时,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分布均匀,不会导致电加热装置凝露,因而,电加热装置不动,空调器继续按照设定状态运行。
在步骤S1-S5中,实时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在运行状态变化时,首先按照运行状态调整电加热装置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本实施例将电加热装置增加电加热装置驱动装置,使电加热装置在空调实际运行中可以根据系统设定调节角度。配合电加热周围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监测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是否均匀。当温度场达到设定偏差范围时,电加热装置固定角度不动,当温度场超出设定偏差范围时,转动电加热装置,直至电加热装置的位置使其周围的温度场均匀。本实施例电加热装置在防凝露角度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调节电加热装置的角度,以使电加热装置周围温度场均匀,避免了电加热装置周围冷热风交替混合产生凝结水并滴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用于获取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所述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用于在凝露条件检测完毕后进入凝露条件判断: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所述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用于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用于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计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进行计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模块计时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
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电加热驱动装置,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空调器制冷或除湿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获取空调器运行状态与防凝露电加热角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得到当前运行状态对应的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所述防凝露电加热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的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判断在不满足所述电加热装置凝露条件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高于设定温度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差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所述电加热装置周围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转动轴线形成的平面为不同平面;所述控制方法为:
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后;
凝露条件检测步骤:获取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S,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
凝露条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根据所述最大温度Tmax和湿度S确定露点温度K;在露点温度K高于最小温度Tmin时,所述电加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设定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设定时间,再进入凝露条件检测步骤;在露点温度K低于最小温度Tmin时,所述电加热装置不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装置转动至防凝露电加热角度设定时间后进行凝露条件检测。
CN202210338693.XA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659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8693.XA CN114659177A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3/084447 WO2023185868A1 (zh) 2022-04-01 2023-03-28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8693.XA CN114659177A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9177A true CN114659177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2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8693.XA Pending CN114659177A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9177A (zh)
WO (1) WO20231858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868A1 (zh) * 2022-04-01 2023-10-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1071B2 (ja) * 1998-02-13 2002-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N205980025U9 (zh) * 2016-08-12 2017-03-22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500296A (zh) * 2016-10-27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辅热安装结构和空调装置
CN107940750B (zh) * 2017-10-20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电加热装置和空调器
CN111306647B (zh) * 2020-03-30 2024-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678200A (zh) * 2020-06-08 2020-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凝露功能的室内机、空调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12432244B (zh) * 2020-11-11 2022-06-14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电加热及用于空调电加热控制的方法、装置、空调
CN114659177A (zh) * 2022-04-01 2022-06-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868A1 (zh) * 2022-04-01 2023-10-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868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3994A (zh)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US6079219A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819610A (zh) 空调器化霜控制装置及方法
JP2010127572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10207831A1 (en)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US1094821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thermostat based o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data
CN111503814B (zh) 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10578321B2 (en) Air conditioner unit with selective cooling of an indoor fan motor
CN114659177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85866A1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1000166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11854136A (zh) 一种使用再热器防止出风口结露的装置及方法
WO2023185867A1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05901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79116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0830481B2 (en) Detecting blockage of air conditioner unit based on fan speed
CN114704875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59179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5917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59180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5917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43346A (zh) 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5218287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153421B1 (ko) 에어컨의 응축용량 제어 방법
CN113074446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