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022A -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8022A
CN114658022A CN202210185540.6A CN202210185540A CN114658022A CN 114658022 A CN114658022 A CN 114658022A CN 202210185540 A CN202210185540 A CN 202210185540A CN 114658022 A CN114658022 A CN 114658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pile
pile body
sleev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5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8022B (zh
Inventor
黄挺
姜羿宏
侯利军
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22101855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8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8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8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8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8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62Compacting the soil at the footing or in or along a casing by forcing cement or like material through tub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2Pile sho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该基础包括桩身和翼板装置;桩身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一注浆套筒,桩身的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翼板装置的第一支撑块,桩身对应注浆套筒的部分开设至少一翼板预留孔,翼板预留孔贯穿注浆套筒;翼板装置包括与翼板预留孔适配的翼板、承接于第一支撑块上的翼板安装平台;翼板可沿翼板安装平台上的轨道凹槽移动,轨道凹槽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轨道凹槽内固定一推动构件。本发明通过翼板来抵消上部连杆产生的预张水平荷载,减少单桩侧向位移,从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通过连杆、接套筒装置来将单桩相互连接形成组合基础,优化单桩顶部荷载形式,从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物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大型输电塔、高空平台等各类高耸建筑物、构筑物日益增多,相应的工程难题也逐渐引起业界重视。当结构物底部基础无法承受上部荷载时,结构物及发生失稳破坏,引发工程安全事故。桩基础是高耸结构物主要基础形式之一,一般采用群桩的布置形式。高耸结构在上部复杂的荷载作用下,通常对底部桩基础形成一侧受拉、一侧受压的荷载作用,确保在此特殊荷载作用形式下桩基的工程性能稳定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
目前工程实践中,为了增加桩基础的抗拔、抗压承载性能,通常用扩径桩、加大埋入深度等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基础的整体稳定性不足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利用翼板来抵消上部连杆产生的预张水平荷载,减少单桩侧向位移,优化单桩承载性能,从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通过连杆、接套筒装置来将单桩相互连接形成组合基础,优化单桩顶部荷载形式,提高单桩承载效能,从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包括:
桩身,为一中空结构,所述桩身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一注浆套筒,所述注浆套筒的顶部设有若干注浆孔,外壁上开设若干排浆小孔;所述桩身的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翼板装置的第一支撑块,所述桩身对应所述注浆套筒的部分开设至少一翼板预留孔,所述翼板预留孔贯穿所述注浆套筒,以供所述翼板装置由桩身内部,经所述翼板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注浆套筒的外部;
所述翼板装置,位于所述桩身的内部,包括与所述翼板预留孔适配的翼板、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的翼板安装平台;所述翼板可沿翼板安装平台上的轨道凹槽移动,所述轨道凹槽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所述轨道凹槽内固定一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的移动端朝向所述翼板。
优选地,所述翼板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翼板固定平台,所有所述翼板推出浆套筒后,翼板安装平台自所述桩身内部取出,所述翼板固定平台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以抵住所述翼板。
优选地,所述注浆套筒的内壁上缠绕塑料薄膜,以防止土体堵塞注浆套筒上的排浆小孔;所述塑料薄膜的内壁上缠绕第一热熔线,所述第一热熔线自其中一排浆小孔引出至地表;注浆时,加热所述第一热熔线以融化塑料薄膜。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固定撑,所述固定撑位于所述桩身内部;
所述桩身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撑的第二支撑块,所述桩身对应第二支撑块的部分,开设与所述固定撑配合且贯穿所述桩身的固定撑预留孔;所述固定撑预留孔位于所述翼板预留孔的下方;
一对所述固定撑之间设置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和第二热熔线,所述第二热熔线连接一引线,所述引线的上端延伸至地表;加热所述引线,所述第二热熔线熔断,所述弹簧将一对所述固定撑,自所述固定撑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桩身外部。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撑的固定撑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撑固定装置为一钢体,所有所述固定撑推出至桩身外部后,所述固定撑固定装置承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以抵住所有所述固定撑。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桩身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连接套筒装置,并通过拉长连杆施加连杆预张力;
每个所述桩身上均套设一所述连接套筒装置,所连接套筒装置位于所述桩身露出地表的部分;所述连接套筒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钢体;所述钢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钢体的内壁上焊接与所述桩身适配的套接筒,所述钢体内设置一用于挂设所述连杆的固定杆。
优选地,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钢体中,至少一钢体中的固定杆可沿钢体进行水平滑动。
优选地,设置可滑动的固定杆的钢体,其外壁上开设供所述固定杆移动的移动槽,其内壁上铰接一旋杆,所述旋杆旋转并抵住可移动的所述固定杆,以限位可移动的固定杆。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的使用方法,基于所述的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并安装注浆套筒:
首先在注浆套筒的内侧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缠绕至排浆小孔被塑料薄膜封闭,之后缠绕数圈第一热熔线在塑料薄膜表面,第一热熔线的上端自其中一排浆小孔引出至地表;
之后将注浆套筒上的预留孔与桩身上的翼板预留孔对齐,最后将注浆套筒焊接于所述桩身;
最后将桩身捶打至土体内,使得注浆套筒埋入土体;
S2、将固定撑弹出所述桩身:
首先将一对固定撑自桩身的顶部下放于第二支撑块上,之后对对引线加热使得连接一对固定撑的第二热熔线熔断,连接一对固定撑的弹簧伸长以将一对所述固定撑,自所述固定撑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桩身外部;
之后重复操作,至所有成对的固定撑全部弹出至桩身外部;
最后将固定撑固定装置放置于第二支撑块上以抵住所有所述固定撑;
S3、将翼板推出至注浆套筒外部:
S31、将推动构件和一翼板安装于轨道凹槽内;
S32、首先调整所述翼板安装平台使得所述轨道凹槽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
之后将翼板安装平台自桩身的顶部下放于第一支撑块上;
最后启动推动构件以将翼板由桩身内部,经所述翼板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注浆套筒的外部;
S33、将翼板安装平台由桩身内部取出,之后将另一翼板放置于轨道凹槽内,重复步骤S32,至所有翼板推出至注浆套筒外部;
S34、将带有推动构件的翼板安装平台取出,之后将翼板固定平台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以抵住所述翼板;
S4、打开注浆套筒上的排浆小孔:
加热注浆套筒上的第一热熔线,第一热熔线融化注浆套筒上的塑料薄膜以打开排浆小孔;
S5、填充注浆套筒:
浆液通过注浆孔进入注浆套筒内,浆液通过排浆小孔向两周土体扩散、通过注浆套筒底部的排浆小孔向下扩散;当浆液扩散完土体,填充完注浆套筒后停止注浆。
优选地,在步骤S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下部一层的钢体、连杆:
将所有下部一层的钢体沿X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的套接筒套接于桩身;
最后将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并形成预张力;
S7、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上部一层的所有钢体、连杆:
将所有上部一层的钢体沿Y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的套接筒套接于桩身;
最后将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并形成预张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1)本基础中基桩的竖向抗压、抗拔承载能力提升。
具体的,通过翼板装置(翼板安装平台、翼板、推动构件)和固定撑装置(对称设置的固定撑、弹簧、第二热熔线),受载后通过与土体产生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基桩承受较大的垂直方向荷载且桩身能保持稳定,使得桩身的抗拔以及抗压性能得到提升。
(2)本基础中基桩的水平向承载能力提升。
具体的,通过翼板装置提高了基桩的水平向承载力。对于单根桩体而言,翼板能够有效减少连杆横向预张紧造成的基桩侧移量;对于整个基础而言,翼板装置可以有效抵消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水平荷载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因此翼板的组合作用也提高了基础整体水平向承载力。
(3)本基础的整体承载稳定性能力提升。
具体的,连杆预施加了一个水平向的拉力使得基础结构的四根桩形成一个组合整体。用连杆联系每根桩身后,并通过翼板一同作用,使得上部结构产生的垂直方向作用力转变为作用在基桩顶带有一定角度的斜向作用力,使得基桩的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4)上层桩周土体的强度提高。
具体的,通过注浆套筒给桩身外壁以及翼板附近进行注浆,浆液的注入提高了桩周土体的强度,使得基桩在固化土中的嵌固效果提高;同时翼板部位土体固化进一步提高了基桩水平向的承载力。由注浆套筒上的排浆小孔流出的浆液,沿桩身外壁下泛至固定撑附近土体,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撑的增强效果。
(5)施工便利、质量可控,部分构件可重复使用。
具体的,在桩身入土后通过固定撑进行扩径,大大提高安装时桩身与土体的稳定性,同时也给后续的翼板安装和注浆施工提供了便利,组合基础多采用预制构件,施工质量可控,桩内施工部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桩身的正视图;
图2为桩身的剖视图;
图3为A-A断面剖视图;
图4为翼板安装平台使用时示意图;
图5为翼板固定平台正视图;
图6为基础注浆示意图;
图7为基础俯视图;
图8为B-B断面剖视图;
图9为C-C断面安装前剖视图;
图10为C-C断面安装后剖视图;
图11为固定撑安装时俯视图。
其中,1-桩身,2-固定撑预留孔,3-桩靴,4-注浆套筒,5-排浆小孔,6-注浆孔,7-注浆管道,8-翼板预留孔,9-第一支撑块,10-翼板安装平台,11-翼板固定平台,12-翼板,13-固定撑,14-钢体,15-杆体,16-固定杆,17-弯钩,18-弹簧,19-引线,20-第一热熔线,21-移动槽,22-旋杆,23-套接筒,24-千斤顶,25-第二支撑块,26-固定撑固定装置,27-转向洞,28-第二热熔线,29-轨道凹槽,30-千斤顶支撑块,31-压浆装置,32-加热电源,33-浆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包括:预制桩身、翼板装置、固定撑装置、连接套筒装置和连杆。
如图1所示,预制桩身包括桩身1、注浆套筒4、翼板预留孔8、固定撑预留孔2以及桩靴3。在注浆套筒4部位的桩身内壁均焊有第一支撑块9,以方便后期安装翼板安装平台10以及翼板固定平台11;在固定撑预留孔2部位的桩身内壁上焊有第二支撑块25,以方便后期安装固定撑13。
具体的,桩身1,为一中空结构,桩身1的外壁上套设并焊接一注浆套筒4,桩身1的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翼板装置的第一支撑块9,桩身1对应注浆套筒4的部分开设至少一翼板预留孔8,翼板预留孔8贯穿注浆套筒4,以供翼板装置由桩身1内部,经翼板预留孔8推出至注浆套筒4的外部。
如图4~5所示,翼板装置,由四个长方体的翼板12和翼板安装装置组成。翼板装置位于桩身1的内部,包括与翼板预留孔8适配的翼板12、承接于第一支撑块9上的翼板安装平台10、翼板固定平台11。翼板安装装置由翼板安装平台10、翼板固定平台11组成。翼板安装平台10由带有轨道凹槽29的钢板和千斤顶24组成,翼板安装平台10边缘设置内凹结构,以方便翼板安装平台10的放入及取出,翼板安装平台10的其他边缘部分(除去内凹结构部分的边缘部分)贴合桩身1内壁;轨道凹槽29一端焊有千斤顶支撑块30用来固定千斤顶24进行工作;翼板安装平台10上设有两个转向洞27作为钢夹的抓取点,以便于用钢夹旋转翼板安装平台10朝向;翼板固定平台11由光滑平整的钢板构成。
具体的,翼板12可沿翼板安装平台10上的轨道凹槽29移动,轨道凹槽29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8;轨道凹槽29内固定一推动构件,推动构件的移动端朝向翼板12。待所有翼板12推出浆套筒后,翼板安装平台10自桩身1内部取出,翼板固定平台11承接于第一支撑块9上以抵住翼板12。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构件为一千斤顶24。
如图1~2所示,注浆套筒4的半径略大于桩身半径;注浆套筒4的顶部设有若干注浆孔6,外壁及底部上均开设若干排浆小孔5;在注浆套筒4内侧和桩身1外侧之间设有数个注浆管道7,注浆管道7自注浆孔6延伸至注浆套筒4内部;注浆套筒4下部的直径逐渐缩小呈截半圆锥形;注浆套筒4的内壁上缠绕塑料薄膜,以防止注浆前土体堵塞注浆套筒4上的排浆小孔5;塑料薄膜的内壁上缠绕第一热熔线20,第一热熔线20依靠自身的刚性沿塑料薄膜的内壁缠绕并依附于塑料薄膜的内壁;第一热熔线20自其中一排浆小孔5引出至地表;注浆时,加热第一热熔线20以融化塑料薄膜。
如图2~3所示,固定撑装置包含固定撑安装装置和固定撑固定装置26,固定撑安装装置包括两对对称设置的固定撑13、弹簧18、第二热熔线28、引线19。在本实施例中,“对称设置的固定撑13”是指固定撑13关于桩身1对称。
固定撑13位于桩身1内部;桩身1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固定撑13的第二支撑块25,如图3所示,每个第二支撑块25对应放置一个固定撑13,桩身1对应第二支撑块25的部分,开设与固定撑13配合且贯穿桩身1的固定撑预留孔2;固定撑预留孔2位于翼板预留孔8的下方;如图11所示,一对固定撑13之间设置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8和第二热熔线28,第二热熔线28连接一引线19,引线19的上端延伸至地表;加热引线19,第二热熔线28熔断,弹簧18将一对固定撑13,自固定撑预留孔2推出至桩身1外部。
固定撑固定装置26,用于固定固定撑13,固定撑固定装置26为一十字形钢体,所有固定撑推出至桩身1外部后,固定撑固定装置26承接于第二支撑块25上以抵住所有固定撑。
如图6~9所示,进一步包括一用于连接相邻桩身1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连接套筒装置,并通过拉长连杆施加连杆预张力。
每个桩身1上均套设一连接套筒装置,连接套筒装置位于桩身1露出地表的部分;连接套筒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钢体14;钢体14为中空结构,钢体14的内壁上焊接与桩身1适配的套接筒23,钢体14内设置一用于挂设连杆的固定杆16。
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钢体14中,至少一钢体14中的固定杆16可沿钢体14进行水平滑动。具体的,固定杆16的安装分为凹槽固定和内壁固定;凹槽固定为固定杆16可在钢体14内一条移动槽21内进行水平向滑动,用旋杆22将固定杆16进行固定;内壁固定为固定杆16直接焊接在钢体14内壁。
凹槽固定具体为:设置可滑动的固定杆16的钢体14,其外壁上开设供固定杆16移动的移动槽21,其内壁上铰接一旋杆22,旋杆22旋转并抵住可移动的固定杆16,以限位可移动的固定杆16。
如图7所示,连杆由杆体15和弯钩17组成;杆体15能够承受一定荷载的拉力;所述弯钩17分布于连杆两侧,通过弯钩17固定在固定杆16上。
图9~10所示,钢体14内部设有固定杆固定装置,固定杆固定装置包括卷扬机28和一个旋杆22;卷扬机28能够将固定杆16拉动至预定位置,旋杆22为一端固定一段自由,固定端安装在移动槽21附近,自由端待固定杆16达到合适位置后压紧固定杆16并进行卡扣锁死。具体的,“卡扣锁死”是指,将旋杆22固定于钢体14上。
该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并安装注浆套筒4。
首先在注浆套筒4的内侧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缠绕至排浆小孔5被塑料薄膜封闭,之后缠绕数圈第一热熔线20在塑料薄膜表面,第一热熔线20的上端自其中一排浆小孔5引出至地表;将注浆管道7连接至注浆套筒4顶部的注浆孔6上,将注浆管道7的上端延伸至地表,并连通压浆装置31。
之后将注浆套筒4上的预留孔与桩身1上的翼板预留孔8对齐,最后将注浆套筒4焊接于桩身1。
最后将将桩身1固定于打桩机,通过打桩机捶打将桩身1捶打至土体内,使得注浆套筒4埋入土体。
S2、将固定撑13弹出桩身1。
首先将一固定撑安装装置中的一对固定撑13自桩身1的顶部下放于第二支撑块25上,之后地面上的加热电源32对对引线19加热使得连接一对固定撑13的第二热熔线28熔断,连接一对固定撑13的弹簧18伸长以将一对固定撑13,自固定撑预留孔2推出至桩身1外部。
之后重复操作,至两对成对的固定撑13全部弹出至桩身1外部。
最后将固定撑固定装置26放置于第二支撑块25上以抵住并固定所有固定撑13。
S3、将翼板12推出至注浆套筒4外部:
S31、将推动构件和一翼板12安装于轨道凹槽29内。
S32、首先调整翼板安装平台10使得轨道凹槽29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8;
之后用钢夹将翼板安装平台10自桩身1的顶部下放于第一支撑块9上;
最后启动推动构件以将翼板12由桩身1内部,经翼板预留孔8推出至注浆套筒4的外部。
S33、将用钢夹翼板安装平台10由桩身1内部取出,之后将另一翼板12放置于轨道凹槽29内,重复步骤S32,至所有翼板12推出至注浆套筒4外部。
S34、将带有推动构件的翼板安装平台10取出,之后将翼板固定平台11承接于第一支撑块9上以抵住翼板12。至此,翼板12安装结束。
S4、打开注浆套筒4上的排浆小孔5。
加热注浆套筒4上的第一热熔线20,第一热熔线20融化注浆套筒4上的塑料薄膜以打开排浆小孔5;
S5、填充注浆套筒4:
开始对注浆管道7进行灌浆,浆液33沿着注浆管道7流至注浆套筒4内,浆液通过外壁上的排浆小孔5向两周土体扩散、通过注浆套筒4底部的排浆小孔5、外壁上的排浆小孔5向下扩散;当浆液扩散完土体,填充完注浆套筒4后停止注浆,并将注浆管道7拆除。
S6、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下部一层的钢体14、连杆。
将所有下部一层的钢体14沿X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16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14的套接筒23套接于桩身1。
最后将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16,,并形成预张力。具体的,将连杆的一端弯钩17安装在钢体14内壁的固定杆16上,之后将电动卷扬机28安装在连杆未挂钩一侧的连接套筒内,启动卷扬机28拉动固定杆16至预定荷载位置,将旋杆22旋转至紧压连杆杆体的状态,将旋杆自由端锁死,即可撤去卷扬机28。
S7、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上部一层的所有钢体14、连杆。
将所有上部一层的钢体14沿Y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16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的套接筒23套接于桩身1;
最后将一连杆的弯钩17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16,并形成预张力。具体操作方式如步骤S6。直至四根连杆全部安装完毕。
综上,本实施例中,利用翼板12来抵消上部产生的水平荷载,减少单桩侧向位移,优化单桩承载性能;通过连杆、接套筒装置来将单桩相互连接形成组合基础,优化单桩顶部荷载形式,提高单桩承载效能,达到良好的工程安全保障以及工程经济效果。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
桩身,为一中空结构,所述桩身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一注浆套筒,所述注浆套筒的顶部设有若干注浆孔,外壁上开设若干排浆小孔;所述桩身的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翼板装置的第一支撑块,所述桩身对应所述注浆套筒的部分开设至少一翼板预留孔,所述翼板预留孔贯穿所述注浆套筒,以供所述翼板装置由桩身内部,经所述翼板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注浆套筒的外部;
所述翼板装置,位于所述桩身的内部,包括与所述翼板预留孔适配的翼板、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的翼板安装平台;所述翼板可沿翼板安装平台上的轨道凹槽移动,所述轨道凹槽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所述轨道凹槽内固定一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的移动端朝向所述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翼板固定平台,所有所述翼板推出浆套筒后,翼板安装平台自所述桩身内部取出,所述翼板固定平台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以抵住所述翼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套筒的内壁上缠绕塑料薄膜,以防止土体堵塞注浆套筒上的排浆小孔;所述塑料薄膜的内壁上缠绕第一热熔线,所述第一热熔线自其中一排浆小孔引出至地表;注浆时,加热所述第一热熔线以融化塑料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固定撑,所述固定撑位于所述桩身内部;
所述桩身内壁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撑的第二支撑块,所述桩身对应第二支撑块的部分,开设与所述固定撑配合且贯穿所述桩身的固定撑预留孔;所述固定撑预留孔位于所述翼板预留孔的下方;
一对所述固定撑之间设置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和第二热熔线,所述第二热熔线连接一引线,所述引线的上端延伸至地表;加热所述引线,所述第二热熔线熔断,所述弹簧将一对所述固定撑,自所述固定撑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桩身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撑的固定撑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撑固定装置为一钢体,所有所述固定撑推出至桩身外部后,所述固定撑固定装置承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以抵住所有所述固定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桩身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连接套筒装置;
每个所述桩身上均套设一所述连接套筒装置,所连接套筒装置位于所述桩身露出地表的部分;所述连接套筒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钢体;所述钢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钢体的内壁上焊接与所述桩身适配的套接筒,所述钢体内设置一用于挂设所述连杆的固定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钢体中,至少一钢体中的固定杆可沿钢体进行水平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设置可滑动的固定杆的钢体,其外壁上开设供所述固定杆移动的移动槽,其内壁上铰接一旋杆,所述旋杆旋转并抵住可移动的所述固定杆,以限位可移动的固定杆。
9.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的使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6~8之任一项所述的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并安装注浆套筒:
首先在注浆套筒的内侧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缠绕至排浆小孔被塑料薄膜封闭,之后缠绕数圈第一热熔线在塑料薄膜表面,第一热熔线的上端自其中一排浆小孔引出至地表;
之后将注浆套筒上的预留孔与桩身上的翼板预留孔对齐,最后将注浆套筒焊接于所述桩身;
最后将桩身捶打至土体内,使得注浆套筒埋入土体;
S2、将固定撑弹出所述桩身:
首先将一对固定撑自桩身的顶部下放于第二支撑块上,之后对对引线加热使得连接一对固定撑的第二热熔线熔断,连接一对固定撑的弹簧伸长以将一对所述固定撑,自所述固定撑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桩身外部;
之后重复操作,至所有成对的固定撑全部弹出至桩身外部;
最后将固定撑固定装置放置于第二支撑块上以抵住所有所述固定撑;
S3、将翼板推出至注浆套筒外部:
S31、将推动构件和一翼板安装于轨道凹槽内;
S32、首先调整所述翼板安装平台使得所述轨道凹槽连通其中一翼板预留孔;
之后将翼板安装平台自桩身的顶部下放于第一支撑块上;
最后启动推动构件以将翼板由桩身内部,经所述翼板预留孔推出至所述注浆套筒的外部;
S33、将翼板安装平台由桩身内部取出,之后将另一翼板放置于轨道凹槽内,重复步骤S32,至所有翼板推出至注浆套筒外部;
S34、将带有推动构件的翼板安装平台取出,之后将翼板固定平台承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以抵住所述翼板;
S4、打开注浆套筒上的排浆小孔:
加热注浆套筒上的第一热熔线,第一热熔线融化注浆套筒上的塑料薄膜以打开排浆小孔;
S5、填充注浆套筒:
浆液通过注浆孔进入注浆套筒内,浆液通过排浆小孔向两周土体扩散、通过注浆套筒底部的排浆小孔向下扩散;当浆液扩散完土体,填充完注浆套筒后停止注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下部一层的钢体、连杆:
将所有下部一层的钢体沿X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的套接筒套接于桩身;
最后将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并形成预张力;
S7、安装所有连接套筒装置中位于上部一层的所有钢体、连杆:
将所有上部一层的钢体沿Y向分布,相邻钢体上的固定杆相对设置;
之后通过钢体的套接筒套接于桩身;
最后将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挂设于一固定杆,并形成预张力。
CN202210185540.6A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4658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540.6A CN114658022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540.6A CN114658022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8022A true CN114658022A (zh) 2022-06-24
CN114658022B CN114658022B (zh) 2022-11-29

Family

ID=82026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5540.6A Active CN114658022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802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0467A (en) * 1959-04-06 1961-10-25 Mueller Ludwig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ubaqueous foundations
CN106087976A (zh) * 2016-08-01 2016-11-09 三峡大学 一种新型混凝土预制摩擦桩及沉桩方法
CN11266341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桩承式高路堤及施工方法
CN212983919U (zh) * 2020-08-22 2021-04-16 安徽祺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桩基
CN213952272U (zh) * 2020-11-18 2021-08-1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活塞的桩基础
CN214238751U (zh) * 2020-09-17 2021-09-21 德睿盛兴(大连)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覆膜设备
CN113653041A (zh) * 2021-09-17 2021-11-16 河海大学 一种扩径套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0467A (en) * 1959-04-06 1961-10-25 Mueller Ludwig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ubaqueous foundations
CN106087976A (zh) * 2016-08-01 2016-11-09 三峡大学 一种新型混凝土预制摩擦桩及沉桩方法
CN212983919U (zh) * 2020-08-22 2021-04-16 安徽祺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桩基
CN214238751U (zh) * 2020-09-17 2021-09-21 德睿盛兴(大连)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覆膜设备
CN213952272U (zh) * 2020-11-18 2021-08-1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活塞的桩基础
CN11266341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桩承式高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13653041A (zh) * 2021-09-17 2021-11-16 河海大学 一种扩径套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纪峰等: "桩侧桩端联合后注浆提高承载力及其数值模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李连祥等: "喷灌挤压组合桩工作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8022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B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9057321B (zh) 整体钢平台模架超大承载力附墙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6088327B (zh)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柱的制作方法
CN110205938B (zh) 下承式梁拱组合桥的钢管拱安装方法
CN106836179A (zh) 竖向加强筋增强式囊式注浆桩及施工方法
CN110952542A (zh) 一种具有扩大支撑骨架功能的囊式锚杆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62202A (zh) 一种轻型装配式防撞护栏组件及安装方法
CN107254933A (zh) 高层装配式单排通孔预制剪力墙及其装配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09457951A (zh) 收分剪力墙模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7893665A (zh) 一种基于型钢的预制装配式复合支护结构安装工艺
CN114658022B (zh) 一种用于高耸结构物的多桩连杆组合基础及使用方法
CN109931077A (zh) 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16541A (zh) 一种抗冻拔扩底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346805U (zh) 一种悬挑观景平台侧面小平台支模体系
CN108411904B (zh) 大型岩溶地层局部充填用钢筋混凝土布袋桩结构及工艺
CN216515754U (zh) 一种抗冻拔扩底桩结构
CN206769454U (zh) 组合式快速拼装施工爬梯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CN104404885B (zh) 用于水中墩超长预应力盖梁施加预顶力的装置
CN110259245B (zh) 一种串联组合式混凝土电线杆
CN210369066U (zh) 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锚杆的钢绞线笼
CN114232611A (zh) 桩孔内溶洞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CN209293051U (zh) 一种沉井预留洞口封堵结构
CN207512968U (zh) 一种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拼接节点
CN204401463U (zh) 用于水中墩超长预应力盖梁施加预顶力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