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7264A -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7264A
CN114647264A CN202011511395.3A CN202011511395A CN114647264A CN 114647264 A CN114647264 A CN 114647264A CN 202011511395 A CN202011511395 A CN 202011511395A CN 114647264 A CN114647264 A CN 11464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device
switching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13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业建
牛建会
吴玉明
肖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13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7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7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G05D23/2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thermocoup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3/00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 G01K3/02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giving means values; giving integrated val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该温控装置包括热电器件和温控电路;其中,温控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制冷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制冷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该温控装置不仅能够在环境温度为低温时进行加热,且可在环境温度为高温时进行制冷,进而使得设置有该温控装置的测量产品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温度,以避免温度变化对测量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类精密测量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医疗领域;但精密测量仪器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如何对精密测量仪器的温度进行控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目前,精密测量仪器中一般设置有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包括温控装置,以通过温控装置控制精密测量仪器的温度,比如,通过加热膜或PTC加热片对反应池附近的环境进行加热,以使精密测量仪器的温度满足要求;但现有温控装置只能在低温时进行加热,不能实现降温功能,不仅局限性较大,且会影响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该温控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在低温时进行加热,不能实现降温功能,不仅局限性较大,且会影响测量产品的测量精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热电器件和温控电路;其中,温控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制冷控制电路;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制冷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
其中,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一开关单元,设置在热电器件、电源电压和地电压所在的第一导电路径上以使热电器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电压之间,第一开关单元还连接第一输入单元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制冷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二开关单元,设置在热电器件、电源电压和地电压所在的第二导电路径上以使热电器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电压之间,第二开关单元还连接第二输入单元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
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加热控制信号,且加热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包括制冷控制信号,且制冷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
其中,第一输入单元或第二输入单元,分别包括:光电隔离器,其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其中,输入部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而产生相应的光信号,刺激输出部输出相应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或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或第二开关单元。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源电压,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的第二端,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地电压,以根据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热电器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第一电流,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源电压,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的第二端;第四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热电器件的第一端,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地电压,以根据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热电器件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第二电流,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
其中,温控电路进一步包括:保护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保护单元,其中,第一开关单元或第二开关单元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分别并联一个对应的第一保护单元,以避免开关元件被开关瞬间产生的浪涌电压击穿;两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加热控制电路和制冷控制电路分别通过一个对应的第二保护单元而连接至地电压,以使加热控制电路或制冷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元件避免被开关瞬间的瞬间电流击穿。
其中,每个第一保护单元分别包括:续流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续流二极管和第一电阻并联后,与第一电容串联在一起以形成第一保护单元,第一保护单元用于与一个对应的开关元件并联,以保护开关元件。
其中,每个第二保护单元分别包括:第一电感和耐压二极管,其中,第一电感与耐压二极管并联以形成第二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用于设置在加热控制电路或制冷控制电路和地电压之间,以保护加热控制电路或制冷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控系统。该温控系统包括:至少一温度传感器、至少一温控装置以及处理器;其中,至少一温度传感器用于侦测环境温度;温控装置为上述所涉及的温控装置;处理器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温控装置,以获取温度传感器侦测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而发出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以调节温度。
其中,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存储有不同的温度调整策略;其中,处理器进一步连接存储器以根据环境温度而从存储器中调取匹配的温度调整策略,并生成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以调节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析仪。该分析仪包括温控系统,温控系统用于加热或降温分析仪的反应池;温控系统为上述所涉及的温控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该温控装置通过设置热电器件和温控电路,将温控电路设置成包括加热控制电路和制冷控制电路,以通过加热控制电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通过制冷控制电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从而使该温控装置不仅能够在环境温度为低温时进行加热,且可在环境温度为高温时进行制冷,进而使得设置有该温控装置的测量产品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温度,以避免温度变化对测量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温控装置10。该温控装置10可在环境温度为低温时进行加热,在环境温度为高温时进行制冷,以使得该温控装置10能够同时具有加热与降温功能,从而使得设置有该温控装置10的测量产品始终保持在最佳温度,进而避免温度变换对测量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在具体实施例中,该温控装置10可用于医疗仪器中,例如各种医疗分析仪中,对产品所处的环境进行加热或制冷;当然,该温控装置10也可用于汽车电子中的车载冰箱中,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该温控装置10包括热电器件110和温控电路120。
其中,热电器件110可为帕尔贴热电器件(如等效电阻R0所示);具体的,帕尔贴热电器件由N、P型材料组成一对热电偶,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从而实现制冷和加热功能。具体的,帕尔贴热电器件可根据应用场景,包含但不仅限于使用不同功率、材质、大小的帕尔贴。
其中,温控电路120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12和制冷控制电路13。其中,加热控制电路12用于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加热模式,制冷控制电路13用于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制冷模式。
具体的,加热控制电路12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110,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加热模式。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可为加热控制信号,该加热控制信号可为脉宽调制信号(PWM1),该脉宽调制信号(PWM1)可由处理器23(见下图4)发出;具体的,该脉宽调制信号(PWM1)可由51单片机或其他STM32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出。在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PWM1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电流,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加热速度;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PWM1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加热速度越快。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控制电路12包括第一输入单元121和第一开关单元122。
其中,第一输入单元121可包括光电隔离器,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具体的,光电隔离器可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输入部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而产生相应的光信号,并刺激输出部输出相应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122;其中,通过光电隔离器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单元122,能够保护处理器23不会因为前端故障而损坏。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22设置在热电器件110、电源电压VDD和地电压所在的第一导电路径上,以使热电器件110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在电源电压VDD和地电压之间,第一开关单元122还连接第一输入单元121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加热模式。
具体的,第一开关单元122包括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其中,第一开关元件Q1具有控制端、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源电压VDD,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通路端与电源电压VDD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电阻R2,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一通路端具体通过电阻R2与电源电压VDD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第二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110的第一端P;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之间还进一步设置有电阻R6,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具体通过电阻R6而连接至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从而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第二开关元件Q2具有控制端、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第二开关元件Q2的第一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110的第二端N,第二开关元件Q2的第二通路端连接至地电压,因此,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根据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第一端P至第二端N的第一电流,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加热模式;具体的,当接收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且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以产生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第一端P至第二端N的第一电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与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之间可以设置电阻R7和电阻R5,即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7和电阻R5而连接至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从而接收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另,电阻R7和电阻R5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电阻R4而连接地电压,则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一个分压网络,然后通过电阻R7而将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此外,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电容C2而连接至地电压,即电容C2与电阻R4和电阻R5的串联支路并联。光电隔离器进一步通过电阻R3而连接至地电压。
其中,制冷控制电路13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110,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制冷模式。其中,第二控制信号包括制冷控制信号,该制冷控制信号可为脉宽调制信号PWM2。该脉宽调制信号PWM2可由处理器23发出。在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PWM2信号的占空比,以调整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电流,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制冷速度;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PWM2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制冷速度越快。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制冷控制电路13包括第二输入单元131和第二开关单元132。
其中,第二输入单元131包括光电隔离器,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具体的,光电隔离器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其中,输入部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而产生相应的光信号,并刺激输出部输出相应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132。其中,通过光电隔离器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开关单元132,能够保护处理器23不会因为前端故障而损坏。
其中,第二开关单元132设置在热电器件110、电源电压VDD和地电压所在的第二导电路径上,以使热电器件110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在电源电压VDD和地电压之间,第二开关单元132还连接第二输入单元131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制冷模式。
具体的,第二开关单元132包括第三开关元件Q3和第四开关元件Q4;其中,第三开关元件Q3具有控制端、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源电压VDD,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通路端与电源电压VDD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8,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一通路端具体通过电阻R8与电源电压VDD连接;第三开关元件Q3的第二通路端连接至热电器件110的第二端N;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之间还进一步设置有电阻R12,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具体通过电阻R12而连接至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从而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第四开关元件Q4具有控制端、第一通路端和第二通路端,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第四开关元件Q4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热电器件110的第一端P,第四开关元件Q4的第二通路端连接至地电压,因此,第三开关元件Q3和第四开关元件Q4根据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第二端N至第一端P的第二电流,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制冷模式。具体的,当接收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且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三开关元件Q3和第四开关元件Q4导通,以产生流经热电器件110的第二端N至第一端P的第二电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之间可以设置电阻R11和电阻R13,即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11和电阻R13而连接至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从而接收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另,电阻R11和电阻R13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电阻R10而连接地电压,则电阻R10和电阻R11构成一个分压网络,然后通过电阻R13而将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输出至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此外,光电隔离器的输出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电容C3而连接至地电压,即电容C3与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串联支路并联。光电隔离器进一步通过电阻R9而连接至地电压。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第四开关元件Q4可为三极管或N型MOS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10,通过设置热电器件110和温控电路120,将温控电路120设置成包括加热控制电路12和制冷控制电路13,以通过加热控制电路12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110,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加热模式;通过制冷控制电路13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热电器件110,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使热电器件110工作在制冷模式,从而使该温控装置10不仅能够在环境温度为低温时进行加热,且可在环境温度为高温时进行制冷,进而使得设置有该温控装置10的测量产品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温度,以避免温度变化对测量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该温控电路120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极大程度地简化了企业售后工程师和客服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后期维护。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温控装置1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10不同的是,该温控装置10还包括保护电路14,用于保护上述开关元件不被开关瞬间产生的浪涌电压击穿。具体的,该保护电路14可选择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分立元件形成。
具体的,保护电路14包括多个第一保护单元141和两个第二保护单元142。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22或第二开关单元132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分别并联一个对应的第一保护单元141,即,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和第四开关元件Q4分别并联一个第一保护单元141,以通过相应的第一保护单元141避免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和第四开关元件Q4被开关瞬间产生的浪涌电压击穿。
具体的,每个第一保护单元141分别包括:续流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其中,续流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并联设置,并与第一电容C1串联,以形成第一保护单元141,第一保护单元141用于与一个对应的开关元件并联,以保护开关元件。
其中,两个第二保护单元142中的其中一个第二保护单元142设置在加热控制电路12和地电压之间,用于保护加热控制电路12中的开关元件,以避免加热控制电路12中的开关元件被开关瞬间电流击穿;即,加热控制电路12通过其中一个第二保护单元142而连接至地电压;另一个第二保护单元142设置在制冷控制电路13和地电压之间,用于保护制冷控制电路13中的开关元件,以避免制冷控制电路13中的开关元件被开关瞬间电流击穿;即,制冷控制电路13通过另一个第二保护单元142而连接至地电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第二保护单元142分别包括第一电感L1和耐压二极管D2,其中,第一电感L1与耐压二极管D2并联以形成第二保护单元142。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10,相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10,通过进一步设置保护电路14,能够保护温控电路120稳定可靠,不仅方便后期维护,且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温控装置10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了温控装置1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温控系统200,该温控系统200具体可包括至少一温度传感器21、至少一温控装置22以及处理器23。其中,至少一温控装置22用于对周围环境进行加热或制冷,其具体可为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温控装置1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相关文字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至少一温度传感器21用于侦测环境温度;处理器23连接温度传感器21和温控装置22,以获取温度传感器21侦测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而发出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22,以使温控装置22根据处理器23发出的控制信号调节温度。具体的,温控装置22根据接收到的不同的控制信号而工作在加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从而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处理器23发出的控制信号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以通过第一控制信号使温控装置22工作在加热模式,通过第二控制信号使温控装置22工作在制冷模式,进而使温控装置22根据侦测到的环境温度对当前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可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22中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相同或相似,温控装置2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而工作在加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10中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温控系统30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200不同的是,该温控系统300进一步还包括存储器24,该存储器24存储有不同的温度调整策略;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23进一步连接存储器24,以根据环境温度而从存储器24预定的多个物理地址中调取匹配的温度调整策略,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22,以使温控装置22根据该控制信号调节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200(300),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21,以对环境温度进行侦测;同时,通过设置温控装置22,以通过该温控装置22进行加热或制冷,从而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另外,通过设置与温度传感器21和温控装置22连接的处理器23,以通过该处理器23获取温度传感器21侦测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发出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22,以使温控装置22根据该控制信号进行加热或制冷,从而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进而避免温度变化对设置该温控系统200(300)的测量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此外,通过设置存储有不同的温度调整策略的存储器24,并将处理器23与存储器24连接,以使处理器23能够根据环境温度从存储器24中调取匹配的温度调整策略,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温控装置22以调节温度。
此外,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分析仪400,该分析仪400具体可为血细胞分析仪或血液分析仪等等;具体的,该分析仪400可包括温控系统40,以通过该温控系统40控制分析仪400的温度;具体的,该温控系统40可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温控系统200(30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器件;
温控电路,包括:
加热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以第一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热电器件,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加热模式;
制冷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以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热电器件,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制冷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第一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热电器件、电源电压和地电压所在的第一导电路径上以使所述热电器件以所述第一连接方式连接在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地电压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输入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热电器件、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地电压所在的第二导电路径上以使所述热电器件以所述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在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地电压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还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所述制冷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加热控制信号,且所述加热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制冷控制信号,且所述制冷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或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分别包括:
光电隔离器,其包括输入部和输出部,其中,所述输入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而产生相应的光信号,刺激所述输出部输出相应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或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或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一端;
第二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至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二端N,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所述地电压,以根据所述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第一电流,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所述加热模式;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
第三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二端N;
第四开关元件,其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其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一端,而其第二通路端连接至所述地电压,以根据所述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而产生流经所述热电器件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第二电流,使所述热电器件工作在所述制冷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电路进一步包括:
保护电路,包括:
多个第一保护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或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每个开关元件分别并联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保护单元,以避免所述开关元件被开关瞬间产生的浪涌电压击穿;
两个第二保护单元,其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和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分别通过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二保护单元而连接至所述地电压,以使所述加热控制电路或所述制冷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元件避免被开关瞬间的瞬间电流击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保护单元分别包括:续流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续流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后,与所述第一电容串联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用于与一个对应的开关元件并联,以保护所述开关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保护单元分别包括:第一电感和耐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耐压二极管并联以形成所述第二保护单元,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用于设置在所述加热控制电路或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和所述地电压之间,以保护所述加热控制电路或所述制冷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9.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温度传感器,用于侦测环境温度;
至少一温控装置,其中,所述温控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装置;
处理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温控装置,以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侦测的所述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而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温控装置以调节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不同的温度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连接所述存储器以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而从所述存储器中调取匹配的温度调整策略,并生成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温控装置以调节温度。
11.一种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系统,用于加热或降温所述分析仪的反应池;所述温控系统为如权利要求9-10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
CN202011511395.3A 2020-12-18 2020-12-18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Pending CN114647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395.3A CN1146472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395.3A CN1146472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7264A true CN114647264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1395.3A Pending CN1146472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726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591A (zh) * 2010-06-24 2010-11-24 浙江大学 用于香蕉品质检测的电子鼻系统
CN201857394U (zh) * 2010-07-16 2011-06-08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胰岛干细胞分离全程温度控制系统
CN103036214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开关串联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4285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种饮料调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3152A (zh) * 2017-12-25 2018-04-20 三峡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温度的微型检测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591A (zh) * 2010-06-24 2010-11-24 浙江大学 用于香蕉品质检测的电子鼻系统
CN201857394U (zh) * 2010-07-16 2011-06-08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胰岛干细胞分离全程温度控制系统
CN103036214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开关串联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4285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种饮料调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3152A (zh) * 2017-12-25 2018-04-20 三峡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温度的微型检测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93411A1 (en) Circuit arrangement
US11287454B2 (en) Current sampling method and current sampling circuit
US10985744B2 (en)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protection profile and method
KR20190002498A (ko) 정션 온도 및 전류 감지 기법
GB2071946A (en)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EP2962119B1 (en) Thermoelectric system and method
US20170328786A1 (en) Temperature detecting apparatus
US9709445B2 (en) Temperature sensor and related method
US8803451B2 (en) Multiplexer circuit for dual thermistor operation using a single line coupling
US8947842B2 (en) Temperature evaluation circuit
Siegal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high power LED junc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CN114647264A (zh) 温控装置、系统及分析仪
CN208255745U (zh) 数字式apd温度控制装置
US20210384559A1 (en) Predictive thermal models for current and power capability estimation
CN104596655B (zh) 智能功率模块、功率器件及其温度检测电路和方法
JPH01254825A (ja) 熱伝達測定装置、特に流れ測定装置
TWI721045B (zh) 包含一基材及一第一溫度測量元件的半導體構件以及測定流經一半導體構件之電流的方法以及車輛用的控制單元
EP1691484A1 (en) Therm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an integrated power MOS transistor
ES2383521T3 (es) Un circuito para la protección contra la inversión de polaridad en la alimentación de un circuito eléctrico
US6552599B1 (en) Diode circuit with ideal diode characteristic
US3187576A (en) Electronic thermometer
EP3056961B1 (en) High-speed input circuit
EP2648310B1 (en) Reverse battery protection monolithic device
Pehl et al. A variable temperature cryostat that produces in situ clean-up of germanium detector surfaces
JP2018133252A (ja) 検出装置、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