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5228A -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5228A
CN114645228A CN202210320611.9A CN202210320611A CN114645228A CN 114645228 A CN114645228 A CN 114645228A CN 202210320611 A CN202210320611 A CN 202210320611A CN 114645228 A CN114645228 A CN 114645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km7
alloy
solution treatment
hea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0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冲
吴海龙
郑宗文
朱小平
王凯
杨武强
张国驰
邢昌勇
莫雪妍
贾林玥
朱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06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5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5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5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6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magnes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DKM7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再采用水进行冷却;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7℃;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2~18h。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并且采用水进行冷却,其共晶相最大程度固溶进入镁基体中,析出产物尽可能少,尽可能不产生电池反应,使得处理后的DKM7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DKM7合金中含有钆,钆元素加入使镁的电位降低,但钆在镁合金中存在析出物,析出物会形成第二相,第二相会和镁形成原电池反应,所以进行T6热处理,其耐蚀性能会降低。如何对DKM7合金进行热处理,以使其获得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效果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并且采用水进行冷却,其共晶相最大程度固溶进入镁基体中,析出产物尽可能少,尽可能不产生电池反应,故处理后的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DKM7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再采用水进行冷却;
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7℃;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2~18h。
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6℃;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5~17h。
优选地,所述的DKM7合金在固溶处理之前经过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所述DKM7合金表面的镁屑、毛刺和油污。
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具体包括:所述DKM7合金进行第一次升温至500~505℃,保温15~18min后,再进行第二次升温至524~527℃。
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5~10℃/min。
优选地,所述第二次升温的速率为0.2~0.5℃/min。
优选地,所述采用水进行冷却的冷却速率大于或等于100℃/s,优选为100~125℃/s。
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采用Ⅰ类炉;
所述Ⅰ类炉的炉温均匀性小于2℃,仪表控制精度小于1℃。
优选地,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低于300℃。
优选地,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为180~270℃。
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于保护气氛中进行;
所述保护气氛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炉中膛加入硫铁矿。
优选地,所述硫铁矿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的炉膛内加入0.5~1.5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特定的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并且采用水进行冷却,其共晶相最大程度固溶进入镁基体中,析出产物尽可能少,尽可能不产生电池反应,故处理后的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热处理后的DKM7合金的金相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热处理后的DKM7合金的金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DKM7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再采用水进行冷却;
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7℃;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2~18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KM7合金主要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Gd 2.1%~2.5%、Zr 0.5%~1.0%、Zn 0.3%~0.6%、Nd 2.7%~3.1%、余量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DKM7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镁、锌、镁-钆中间合金、镁-锆中间合金和镁-钕中间合金作为原料,按比例配料后,进行熔炼和浇铸。DKM7合金的组成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202110693616.1的专利申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KM7主要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Gd 2.2%、Zr0.55%、Zn 0.4%、Nd 2.9%、余量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并且采用水进行冷却,其共晶相最大程度固溶进入镁基体中,析出产物尽可能少,尽可能不产生电池反应,故处理后的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具体可以为524℃、524.3℃、524.5℃、524.7℃、525℃、525.3℃、525.5℃、525.7℃、526℃、526.3℃、526.5℃、526.7℃或527℃,还可以选择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2h、12.5h、13h、13.5h、14h、14.5h、15h、15.5h、16h、16.5h、17h或17.5h,还可以选择上述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6℃;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5~17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DKM7合金在固溶处理之前经过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所述DKM7合金表面的镁屑、毛刺和油污。
装炉前的铸件表面不应有镁屑、毛刺、油污等,保证入炉前铸件清洁、干燥。
热处理设备检查:使用前检查加热炉、测温控温仪表、热电偶、补偿线、吊车等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具体包括:所述DKM7合金进行第一次升温至500~505℃,保温15~18min后,再进行第二次升温至524~527℃。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升温至500~505℃,具体可以为501℃、501.5℃、502℃、502.5℃、503℃、503.5℃、504℃、504.5℃或50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保温15~18min,具体可以为15min、15.5min、16min、16.5min、17min、17.5min、17.8min或18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5~10℃/min。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升温的速率包括但不限于为5.5℃/min、6℃/min、7℃/min、8℃/min、9℃/min或9.5℃/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升温的速率为0.2~0.5℃/min。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升温的速率包括但不限于为0.25℃/min、0.3℃/min、0.35℃/min、0.4℃/min、0.45℃/mi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水进行冷却的冷却速率大于或等于100℃/s,优选为100~125℃/s。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水进行冷却的冷却速率包括但不限于为101℃/s、105℃/s、107℃/s、110℃/s、115℃/s、118℃/s、120℃/s或124℃/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采用Ⅰ类炉;
所述Ⅰ类炉的炉温均匀性小于2℃,仪表控制精度小于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低于30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为180~270℃。
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包括但不限于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或29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溶处理于保护气氛中进行;
所述保护气氛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炉中膛加入硫铁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硫铁矿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的炉膛内加入0.5~1.5kg。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硫铁矿的添加量包括但不限于:每立方米的炉膛内加入0.6kg、0.7kg、0.8kg、0.9kg、1kg、1.1kg、1.2kg、1.3kg、1.4kg或1.5kg。
硫铁矿应破碎成边长不大于30mm的小块,分置于数个容器内,均匀地摆放在炉内各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热处理后的DKM7合金进行质量检查,具体包括:
(1)目视检查:表面起泡、氧化烧点、裂纹、变形等。
(2)渗透检查:检查目视检查发现不了的表面裂纹(即荧光终检)。
(3)力学性能检查:检查单铸和铸件切取试样的力学性能。
(4)显微组织检查:作为工艺检查的一个项目按需进行,从铸件或试样上切取金相试样,用适当的放大倍数检查试样过烧情况。如发现过烧则认为是热处理不当。
(5)当铸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可进行重复热处理,其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可适当缩短,一般为原保温时间的30~50%即可。若第三次热处理后,铸件上切取试样的力学性能仍不合格时,则该熔炼炉次的铸件报废。
(6)如果由于热处理设备和操作的原因造成铸件力学性能不合格或产生过烧时,则应查明原因,待符合本规范要求后方能继续生产。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1
DKM7铸件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处理前检查
(1)热处理设备检查:使用前检查加热炉、测温控温仪表、热电偶、补偿线、吊车等设备的工作状态。
(2)热处理前铸件要求:装炉前的铸件表面不应有镁屑、毛刺、油污等,保证入炉前铸件清洁、干燥。
2、装炉
(1)铸件装炉时,平稳地放置在吊架上并调整至不晃动,以防止铸件热处理变形,并保证炉内气氛充分地循环,摆放方式按照技术卡要求执行。
(2)当铸件数量较多时,应分多层吊架进行放置,每层吊架上只能放置一层铸件,严禁铸件相互挤压或叠放。
(3)铸件的放置不得与隔热板接触。
(4)为防止铸件固溶处理时在炉内氧化燃烧,装炉时放置硫铁矿来生成保护气氛,硫铁矿使用量为每立方米的炉膛内加入1Kg。硫铁矿应破碎成边长不大于30mm的小块,分置于数个容器内,均匀地摆放在炉内各处。
(5)检查力学性能的单铸试棒,应与铸件同炉热处理。
3、固溶处理
(1)铸件固溶处理时,低于300℃时装炉。
(2)铸件吊入炉内,关闭炉盖,炉子应密封良好。
(3)设定好升温曲线,合金铸件先升温至505℃,保温15min后,再升温至526℃,升温时间为10min,526℃条件下的保温时间为15h。
(4)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到达后,切断电源,打开炉盖,迅速地吊出装有铸件的框架,在水中淬火,使固溶处理保持最大限度的过饱和状态。
(5)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保温,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工作时,应将铸件出炉。
实施例2
DKM7铸件的热处理方法,除升温至524℃,在524℃条件下的保温17h以外,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DKM7铸件的热处理方法,保温17h以外,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DKM7铸件的热处理方法,除采用II类炉,升温至518℃,并在固溶处理后进行时效处理,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时效处理温度为200℃,时间为14h;
人工时效不需要保护气氛。保温时间应自炉温达到时开始计算。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保温,可将单独保温时间的总和作为总的保温时间。如果浸渗后的烘干温度与时效温度一致时,其烘干时间可计入时效的保温时间。时效处理保温时间到达后,切断电源,打开炉盖,吊出装有铸件的框架,在空气中冷却。在铸件指定部位标上热处理印记R,重复热处理的铸件则应重复标记。
对比例2
DKM7铸件的热处理方法,除升温至518℃,并在固溶处理后进行时效处理,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实验例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热处理后的DKM7铸件进行耐腐蚀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采用盐雾试验,其标准为:GJB 150.11A-2009。
表1耐腐蚀性能
实施例和对比例 腐蚀速率(g/m<sup>2</sup>h)
实施例1 0.038
实施例2 0.037
实施例3 0.038
对比例1 0.063
对比例2 0.055
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并且采用水进行冷却,其共晶相最大程度固溶进入镁基体中,析出产物尽可能少,尽可能不产生电池反应,故处理后的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好,由图1可看出,晶间几乎没有析出共晶物。对比例采用时效处理,并且采用空气冷却,时效处理会有析出物,致使其耐蚀性能下降,由图2可知,晶间存在大量的共晶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DKM7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再采用水进行冷却;
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7℃;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2~18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24~526℃;
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5~17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KM7合金在固溶处理之前经过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所述DKM7合金表面的镁屑、毛刺和油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具体包括:所述DKM7合金进行第一次升温至500~505℃,保温15~18min后,再进行第二次升温至524~527℃;
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5~10℃/min;
优选地,所述第二次升温的速率为0.2~0.5℃/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水进行冷却的冷却速率大于或等于100℃/s,优选为100~125℃/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采用Ⅰ类炉;
所述Ⅰ类炉的炉温均匀性小于2℃,仪表控制精度小于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低于3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KM7合金的装炉温度为180~2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于保护气氛中进行;
所述保护气氛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炉中膛加入硫铁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铁矿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的炉膛内加入0.5~1.5kg。
CN202210320611.9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4645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0611.9A CN114645228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0611.9A CN114645228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5228A true CN114645228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0611.9A Pending CN114645228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522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656A (zh) * 2011-09-02 2012-01-04 吴落义 具有高耐蚀性的稀土耐热镁合金
CN113373361A (zh) * 2021-06-22 2021-09-10 河北钢研德凯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656A (zh) * 2011-09-02 2012-01-04 吴落义 具有高耐蚀性的稀土耐热镁合金
CN113373361A (zh) * 2021-06-22 2021-09-10 河北钢研德凯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静安等: "《简明镁合金材料手册》", 31 August 2016,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潘复生: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 新型合金材料-镁合金》", 31 October 2017, 中国铁道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nerjee et al. Effect of trace additions of S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Mg alloys
PT1641954E (pt) Ligas de magnésio para fundição
Guo et al. Stud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u–Fe–P–Cr alloy
Wang et al. Primary MC decomposi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rupture behaviors in hot-corrosion resistant Ni-based superalloy K444
CN107447144B (zh) 一种耐热稀土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1764A (zh) 一种高锌含钪铝合金的固溶热处理方法
Belov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сommercial AA2219 and model Al-2 wt% Mn-2 wt% Cu cold rolled alloys
US2248185A (en) Heat treatment of aluminum base alloys
CN113373361A (zh) 高强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rost et al. Creep and tensile behavior of lead-rich lead-tin solder alloys
Hafenstein et al. Combine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nd heat treatment of aluminum A356 cast alloys
Hou et al. The effect of aluminium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lamination steels
CN114645228A (zh) 一种dkm7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Liu et al. Effects of pre-deform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Cu–Mg–Ag heat-resistant alloy
CN113025933B (zh) 一种金属间化合物强韧化异质结构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49796B (zh) 一种门窗用高强度铝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Ferreira et al. The effects of chromium addi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Fe-24Al (at.%)
Yar-Mukhamedova Internal adsorption of admixtures in precipitates of metals
Murty Strain-aging behavior of irradiated and denitrided mild steel
NEACȘU Influence of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Aluminum Alloy used in Cutting-Edge Technique
Shafiei et al.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dual phase Al14Co41Cr15Fe10Ni20 high entropy alloy
Li et al. Effects of Pre-Strain on Exfoliation Corrosion Behavior in Al-Cu-Mg Alloy
CN114807704B (zh) 一种含Mg2Sn与Al3Sc双耐热相的Mg-Al-Sn-Sc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Di Giovanni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aging effects and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unmodified A356 foundry aluminium alloy
Saravanan et al. Mechanical and Surface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Duplex Ageing Behaviour of Al (7075) Al–Zn–Mg–Cu Allo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