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062A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1062A
CN114641062A CN202210262334.0A CN202210262334A CN114641062A CN 114641062 A CN114641062 A CN 114641062A CN 202210262334 A CN202210262334 A CN 202210262334A CN 114641062 A CN114641062 A CN 114641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ceiving
interval
inform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23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1062B (zh
Inventor
王涛
刘鹏午
朱凌
王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23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1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本公开能够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窄带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具有建网速度快、成本低、方便扩容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窄带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公共网络。以NB-IoT(英文: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窄带物联网)网络为例,NB-IoT整体网络架构主要分为5部分:NB-IoT终端、NB-IoT基站、NB-IoT分组核心网、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和工业应用服务器。然而,NB-IoT终端必须要拥有支持对应网络的USIM(英文: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中文:全球用户识别卡)并在NB-IoT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才能连接运营商网络,并通过运营商网络连接服务器中转传递信息,并不能让两个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功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所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根据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信息,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可选地,所述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包括:
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以获取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所述同步信号;
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所述同步参数。
可选地,所述同步参数包括同步帧号;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同步帧号,修改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与所述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所述目标调度模式,每个所述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所述接收区间与所述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
根据所述指定数量、所述目标调度模式和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所述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所述第一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第二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所述第三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所述第四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所述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重复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至所述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的步骤;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成功,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所述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
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同步信号,以使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目标同步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参数;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参数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所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信息,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可选地,所述解析模块包括:
检测子模块,用于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以获取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所述同步信号;
解调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所述同步参数。
可选地,所述同步参数包括同步帧号;所述连接模块包括:
同步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帧号,修改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与所述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
连接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所述目标调度模式,每个所述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所述接收区间与所述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定数量、所述目标调度模式和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所述第一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第二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所述第三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所述第四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重复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至所述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的步骤;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成功,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制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
同步模块,用于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同步信号,以使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目标同步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参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参数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中第一终端首先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以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并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并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最后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并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其中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本公开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并在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对应的接收区间和发送区间与第二终端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图4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度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4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度模式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4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调度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步骤102,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示例的,本公开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窄带无线通信网络中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窄带无线通信网络例如可以是NB-IoT网络。可以预先设定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工作频点设置为同一预设频点,第二终端可以在预设频点上发送同步信号,第一终端可以在预设频点上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对同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在同步参数与第一终端的参数匹配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同步参数生成连接请求,并将连接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均可以是窄带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任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可以互换,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3,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步骤104,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示例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带宽需求,预先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选择目标调度模式。其中,每个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接收区间与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互相匹配。例如,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可以为上行调度UL(简称U),对应第一终端的发送区间。相应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为下行调度DL(简称D),对应第一终端的接收区间。以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为上行调度UL、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为下行调度DL为例,当第一终端的调度模式为DU时,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为UD,当第一终端的调度模式为DDDUU时,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为UUUDD,第一终端的调度模式为DDUUU时,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为UUDDD。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并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是帧结构,网络中的每个终端都分配有一个对应的帧号,可以理解为该终端在帧号对应的数据帧内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序。一帧包括多个子帧。以一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对应的时长为1ms为例,一帧对应的时长为10ms。具体的,可以先根据指定数量、目标调度模式和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之后从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开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并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其中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也就是说每个接收区间和每个发送区间的帧结构相同。具体的,可以先根据指定数量、目标调度模式和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之后从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开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发送第二信息。
以目标调度模式为DU,指定数量为32、第1个调度周期的开始子帧号为0为例,在第M个调度周期内,第一终端可以以第M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64*(M-1)为起始,在子帧号为64*(M-1)至64*(M-1)+31的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以第M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64*(M-1)+31为起始,在子帧号为64*(M-1)+31至64*M-1的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综上所述,本公开中第一终端首先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以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并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并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最后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并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其中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本公开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并在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对应的接收区间和发送区间与第二终端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101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11,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以获取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同步信号。
步骤1012,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同步参数。
示例的,可以预先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工作频点均设置为预设频点,第二终端首先可以将同步参数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以得到同步信号,并在预设频点上将同步信号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如果检测到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同步信号,那么可以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从而得到同步参数,如果解调成功并且同步参数与第一终端的参数匹配,那么可以确定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匹配的终端。具体的,同步参数中可以包括:小区ID和第二终端ID,终端ID例如可以是RNTI(英文: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中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如果同步参数中的小区ID与第一终端中存储的小区ID相同,并且第二终端ID与第一终端ID匹配,那么可以确定同步参数与第一终端的参数匹配,并确定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匹配的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中可以预先存储与第一终端ID匹配的终端的ID列表,第一终端在得到第二终端ID之后,可以在ID列表中查找第二终端ID,如果ID列表中存在第二终端ID,那么可以确定第二终端ID与第一终端ID匹配,如果ID列表中不存在第二终端ID,那么可以确定第二终端ID与第一终端ID不匹配。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同步参数包括同步帧号,步骤102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21,根据同步帧号,修改第一终端的帧号,以使第一终端的帧号与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
步骤1022,向第二终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示例的,同步参数还可以包括同步帧号,同步帧号可以理解为第二终端设备的帧号。第一终端在确定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匹配的终端之后,可以将第一终端的帧号修改为同步帧号,使得第一终端的帧号与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向第二终端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目标调度模式,每个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接收区间与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
步骤106,根据指定数量、目标调度模式和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相应的,步骤103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以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相应的,步骤104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示例的,终端上预先存储有多种待选调度模式以供用户选择,用户根据通信带宽的需求来选择目标调度模式。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符合通信带宽需求的目标调度模式。并且还可以设置默认调度模式,如果用户没有选择目标调度模式,那么可以将默认调度模式作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每个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接收区间与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例如,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可以为上行调度UL(简称U),对应第一终端的发送区间。相应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为下行调度DL(简称D),对应第一终端的接收区间。以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为上行调度UL、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为下行调度DL为例,待选调度模式可以为DU,即一个调度周期包含1个接收区间和1个发送区间,如图5所示。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先由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即1次DL),再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即1次UL)。待选调度模式也可以为DDDUU,即一个调度周期包含3个接收区间和2个发送区间,如图6所示。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先由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连续发送3次第一信息(即3次DL),再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连续发送2次第二信息(即2次UL)。待选调度模式也可以为DDDDU,即一个调度周期包含4个接收区间和1个发送区间,如图7所示。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先由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连续发送4次第一信息(即4次DL),再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1次第二信息(即1次UL)。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第一终端的接收信号需求远大于发送信号需求(即DL通信信道带宽需求较大)时,可以选择DDDDU调度模式作为目标调度模式,相应的,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是UUUUD。当第一终端的接收信号需求与发送信号需求为3:2(即DL通信信道带宽需求和UL通信信道带宽需求的比例为3:2)时,可以选择DDDUU调度模式作为目标调度模式,相应的,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是UUUDD。当第一终端的接收信号需求与发送信号需求相同(即DL通信信道带宽需求和UL通信信道带宽需求相同)时,可以选择DU调度模式作为目标调度模式,相应的,第二终端的调度模式可以是UD。这样,根据第一终端的通信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目标调度模式,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点对点通信,能够提高点对点通信的灵活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在确定目标调度模式之后,第一终端可以以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且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目标调度模式为DU,指定数量为32、第1个调度周期的开始子帧号20为例,一个调度周期共有64个子帧,在第1个调度周期内,第一终端可以以第1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20为起始,在子帧号为20至51的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以第1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51为起始,在子帧号为51-83的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在第N个调度周期内,第一终端可以以第N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64*(N-1)+20为起始,在子帧号为64*(N-1)+20至64*(N-1)+20+31的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以第N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64*(N-1)+20+31为起始,在子帧号为64*(N-1)+20+31至64*N+20-1的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区间或者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大于或等于一个超帧周期的子帧数时,可以将该接收区间或者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减去一个超帧周期的子帧数得到的数值,相应的,超帧周期对应的超帧号也要加1。作为接收区间或者发送区间更新后的开始子帧号。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10246、一个超帧周期的子帧数为10240为例,可以将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更新为10246-10240=6。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接收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第一子区间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头,第二子区间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每个发送区间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第三子区间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头,第四子区间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
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31,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步骤1032,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
相应的,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41,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步骤1042,以该发送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
示例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接收区间可以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其中第一子区间可以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头,第二子区间可以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每个发送区间可以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其中第三子区间可以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头,第四子区间可以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数据包头中可以包括:传输格式、资源分配、HARQ(英文: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中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功率控制、频点信息等,数据包中可以包括传输实际的数据。以每个接收区间和每个发送区间均包括32个子帧为例,第一子区间、第二子区间、第三子区间、第四子区间可以均包括16个子帧,即接收区间内的16个子帧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头、16个子帧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发送区间内的16个子帧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头、16个子帧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确定目标调度模式之后,针对每个接收区间,可以先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之后可以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第一子区间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第二子区间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具体的,以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X、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均包括16个子帧、第1个调度周期的开始子帧号0为例,可以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X,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X+16。那么可以以开始子帧号X为起始,在子帧号为X至X+15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以开始子帧号X+16为起始,在子帧号为X+16至X+31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的,针对每个发送区间,可以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之后可以以该发送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第三子区间内发送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第四子区间内发送第二数据包。具体的,以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Y、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均包括16个子帧、第1个调度周期的开始子帧号0为例,可以确定该发送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Y,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Y+16。那么可以以开始子帧号Y为起始,在子帧号为Y至Y+15的子帧内发送第二数据包头,并以开始子帧号Y+16为起始,在子帧号为Y+16至Y+31的子帧内发送第二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区间内还可以包括预设的第一保护区间,发送区间内还可以包括预设的第二保护区间。第一终端在第一保护区间和第二保护区间内,不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通过设置保护区间,可以为第一终端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对接收到的数据包头或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处理。可以先根据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一子区间的子帧数、第二子区间的子帧数、第一保护区间的位置和第一保护区间的子帧数,确定第一子区间中接收第一数据包头的开始子帧号,以及第二子区间中接收第二数据包的开始子帧号。之后可以以接收第一数据包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头,以接收第一数据包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相应的,根据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三子区间的子帧数、第四子区间的子帧数、第二保护区间的位置和第二保护区间的子帧数,确定第三子区间中发送第二数据包头的开始子帧号,以及第四子区间中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开始子帧号。之后可以以发送第二数据包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头,以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具体的,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100、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子帧数均为20、第一保护区间为:接收区间内第1个子帧至第4个子帧、第17个子帧至第24个子帧以及第37个子帧至第40个子帧为例,第一子区间内接收数据包头的区间为第5个子帧至第16个子帧(即子帧号为104至子帧号为115的区间),第二子区间内接收数据包头的区间为第25个子帧至第36个子帧(即子帧号为124至子帧号为135的区间)第一终端可以从子帧号为104的子帧开始至子帧号为115的子帧的区间中的每个子帧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从子帧号为124的子帧开始至子帧号为135的子帧的区间中的每个子帧接收第一数据包。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第二终端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发送第一信息。
步骤103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1033,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步骤1034,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
步骤1035,若对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第一信息。并重复执行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至若对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第一信息的步骤。
步骤1036,若对第一信息解析成功,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相应的,步骤104的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为:
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示例的,第二终端可以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重复发送第一信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成功率。相应的,针对每个接收区间,第一终端可以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并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如果对第一信息解析错误,那么可以在下一个子帧继续接收第一信息。并且可以重复执行步骤1034至步骤1035,直至对第一信息解析成功,那么可以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从而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以指定数量为10、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50为例,如果在第50个子帧接收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那么可以在第51个子帧继续接收第一信息并对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进行解析,如果解析成功,那么可以停止接收第一信息,即在子帧号为52到子帧号为59的子帧内不再接收第一信息。
具体的,针对每个第一子区间,第一终端可以在该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对第一数据包头进行解析。如果对第一数据包头解析错误,那么可以在下一个子帧继续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对第一数据包头解析成功,可以停止在该第一子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同样的,针对每个第二子区间,第一终端可以在该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并对第一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对第一数据包解析错误,那么可以在下一个子帧继续接收第一数据包。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对第一数据包解析成功,那么可以停止在该第二子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可以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连续向第二终端重复发送第二信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在发送区间的每个子帧内,第一终端发送端的均为第二信息。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7,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
步骤108,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目标同步信号,以使第三终端接收并解析目标同步信号,得到目标同步参数。
步骤109,接收第三终端根据目标同步参数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110,根据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示例的,第一终端还可以主动向第三终端发起连接请求,从而与第三终端进行点对点通信。其中,第三终端可以是除第一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可以是第二终端,也可以不是第二终端,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首先第一终端可以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其中,目标同步参数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同步帧号(即当前帧号)、小区ID和第一终端ID。之后可以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目标同步信号,第三终端可以在预设频点上接收目标同步信号,并按照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方式对目标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从而得到目标同步参数。进一步的,如果目标同步参数与第三终端的参数匹配,那么第三终端可以根据目标参数生成随机接入请求,并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综上所述,本公开中第一终端首先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以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并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并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最后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并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其中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本公开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并在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对应的接收区间和发送区间与第二终端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1所示,应用于第一终端,该装置200可以包括:
解析模块201,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连接模块202,用于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203,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发送模块204,用于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2所示,解析模块201包括:
检测子模块2011,用于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以获取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同步信号。
解调子模块2012,用于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同步参数。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3所示,同步参数包括同步帧号。连接模块202包括:
同步子模块2021,用于根据同步帧号,修改第一终端的帧号,以使第一终端的帧号与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
连接子模块2022,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4所示,该装置200还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205,用于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目标调度模式,每个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接收区间与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
第二确定模块206,用于根据指定数量、目标调度模式和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相应的,接收模块203用于:
以每个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相应的,发送模块204用于:
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接收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第一子区间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头,第二子区间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每个发送区间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第三子区间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头,第四子区间用于发送第二数据包。
接收模块203用于:
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第一数据包。
相应的,发送模块204用于:
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发送区间内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第二数据包。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二终端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发送第一信息。
接收模块203用于:
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
若对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第一信息。并重复执行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至若对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第一信息的步骤。
若对第一信息解析成功,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相应的,发送模块204用于:
以每个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200还可以包括:
调制模块207,用于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
同步模块208,用于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目标同步信号,以使第三终端接收并解析目标同步信号,得到目标同步参数。
接收模块203,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根据目标同步参数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连接模块202,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综上所述,本公开中第一终端首先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以得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并根据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并在每个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每个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最后根据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并在每个发送区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第二信息,其中每个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本公开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参数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并在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对应的接收区间和发送区间与第二终端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框图。如图16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该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303,输入/输出(I/O)接口304,以及通信组件3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3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3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3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3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3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3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302或通过通信组件3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304为处理器3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305用于该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3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3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300的处理器3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所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根据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信息,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包括:
在预设频点上检测信号,以获取能量大于预设的能量阈值的所述同步信号;
按照预设的解调方式对所述同步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所述同步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参数包括同步帧号;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同步帧号,修改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以使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与所述第二终端的帧号同步;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待选调度模式中,确定所述目标调度模式,每个所述待选调度模式用于指示所述接收区间与所述发送区间的数量和顺序;
根据所述指定数量、所述目标调度模式和所述第一终端的帧号,确定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所述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包头和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包头和第二数据包;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所述第一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所述第二子区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所述第三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所述第四子区间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所述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根据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一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二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一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头,并以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根据该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所述第三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和所述第四子区间包括的子帧数,确定该接收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和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
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三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头,并以该发送区间内所述第四子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以每个所述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在该接收区间的开始子帧号对应的子帧内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重复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析,至所述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错误,在下一个子帧接收所述第一信息的步骤;
若对所述第一信息解析成功,停止在该接收区间的子帧内接收第一信息;
所述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以每个所述发送区间的开始子帧号为起始,在指定数量个子帧的每个子帧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调制方式对目标同步参数进行调制,以得到目标同步信号;
在预设频点上向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目标同步信号,以使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目标同步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参数;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参数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8.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得到所述同步信号中包括的同步参数;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接收区间,在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内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每个所述接收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确定至少一个发送区间,在所述每个发送区间内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信息,每个所述发送区间包括指定数量个子帧。
9.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62334.0A 2022-03-16 2022-03-16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641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2334.0A CN114641062B (zh) 2022-03-16 2022-03-16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2334.0A CN114641062B (zh) 2022-03-16 2022-03-16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062A true CN114641062A (zh) 2022-06-17
CN114641062B CN114641062B (zh) 2024-01-19

Family

ID=8194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2334.0A Active CN114641062B (zh) 2022-03-16 2022-03-16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106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2066A1 (ko) * 2014-03-20 2015-09-2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70187563A1 (en) * 2015-12-24 2017-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170251455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narrowband iot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7889197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与设备
WO2018151564A1 (ko) * 2017-02-17 2018-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대역 사물 인터넷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9792353A (zh) * 2016-09-30 2019-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在窄带物联网(NB-IoT)中的定位参考信号(PRS)的调度
CN109861744A (zh) * 2019-03-20 2019-06-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方法、装置、终端、无人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67818A1 (ko) * 2018-09-27 2020-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아이들 모드의 pur 상에서 ul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20119214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方法及装置、网元、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85711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261715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室分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96147A (zh) * 2019-05-03 2021-12-14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或接收用于多传送块调度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2066A1 (ko) * 2014-03-20 2015-09-2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70187563A1 (en) * 2015-12-24 2017-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170251455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narrowband iot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7889197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与设备
CN109792353A (zh) * 2016-09-30 2019-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在窄带物联网(NB-IoT)中的定位参考信号(PRS)的调度
WO2018151564A1 (ko) * 2017-02-17 2018-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대역 사물 인터넷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20067818A1 (ko) * 2018-09-27 2020-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아이들 모드의 pur 상에서 ul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20119214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方法及装置、网元、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61744A (zh) * 2019-03-20 2019-06-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回传方法、装置、终端、无人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96147A (zh) * 2019-05-03 2021-12-14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或接收用于多传送块调度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1585711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261715A (zh) * 2020-10-16 2021-01-22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室分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062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69475C2 (ru) Способ генерации группового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а ответного сообщения о случайном доступе и способ случайного доступа
KR10225592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135273B (zh)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45597B (zh) 反馈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US8521194B2 (en) Performing paging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CN102547984B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EP1976170B1 (en) A 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n time division 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58713A1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ngle-cell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EP333719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ingle-cell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sc-mcch)
CN110234139A (zh) V2x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7457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N1104938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186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78096B (zh) 信道监听的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71248B (zh) 搜索空间配置、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9412762B (zh)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6524858A (ja) セルラーおよびd2dの混在型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US5764632A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improved paging channel acquisition in a system using a digital control channel
CN110945942B (zh) Nr-u中drs窗口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557239B (zh)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序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JPWO2011111232A1 (ja) 中継装置、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7770847B (zh) 网络接入方法、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
RU2516252C2 (ru)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й узел, система дуплексной связи с времен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вязи
CN110475392B (zh) 一种模糊期长度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464106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