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4249B -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4249B
CN114634249B CN202210241757.4A CN202210241757A CN114634249B CN 114634249 B CN114634249 B CN 114634249B CN 202210241757 A CN202210241757 A CN 202210241757A CN 114634249 B CN114634249 B CN 114634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board
plate
reaction tank
shel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17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4249A (zh
Inventor
莫如冬
曹庆阳
禤战
李如勋
陈开阳
陈俊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17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4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4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效率较低、污泥处置不方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固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分隔板,壳体的内腔被两个分隔板分隔成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二反应池位于第一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所述壳体的外部安装有供给组件,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内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本发明结构合理,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还方便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自然环境,将不仅污染人类生存环境,也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污水治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废水的处理方法很多,AO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众多污水处理方法中的一种。
现有技术中的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在使用时,污水与净化装置中安装的填料接触不充分,进而使得附着寄生在填料上的生物不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良好的生物作用,导致污水处理效率较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污泥,需要定时的对设备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传统的污泥处理往往是将含水的污泥排出到设备的外部,经过压滤机将污泥中的水压滤出来,再对干的污泥进行转运,污泥中含有的污水往往只经过了初步净化,还需要对污泥处理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之后再输送到下一步处理工序进行处理,污泥处理十分不方便,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效率较低、污泥处置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固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分隔板,壳体的内腔被两个分隔板分隔成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二反应池位于第一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所述壳体的外部安装有供给组件,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内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所述沉淀池内侧固接有底板和溢流环,所述溢流环位于底板的顶部,所述底板的底部固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底部套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固接,箱体的内侧安装有推板,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安装有与推板相互配合的挡料板,所述箱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外部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通过安装在箱体两侧外部的传动杆与推板相互配合,所述箱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底部与顶部分别开设有出料口与连通口,所述出料口与连通口均与外壳相配合,所述连通口的正上方安装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通过联动组件与两个传动杆相互配合。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一端顶部安装有与第一反应池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壳体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套接有与溢流环相互配合的出水管,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固接有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交替分布,多个所述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分别安装在多个导流板的底部,多个所述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底部均为斜面。
进一步,所述供给组件包括安装在壳体顶部的两个转输泵、安装在第二反应池内侧底部的多个曝气管和安装在壳体外部一侧、并与多个曝气管相配合的曝气泵,两个所述转输泵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移管与第二转移管,所述第一转移管的一端延伸在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一转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顶部,所述第二转移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二转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内侧,且第二转移管位于沉淀池内侧的一端位于溢流环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推板位于箱体内侧的一端与箱体相互吻合,所述箱体远离连通口的一端为敞开式结构,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长端延伸至箱体的内侧、并与推板的外壁固接,所述箱体远离连通口的一端内壁固接有限位环。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挡料板活动套设在第一导向杆的外部,所述挡料板的贯穿安装槽延伸至连接管的内侧,所述箱体的内侧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安装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挡料板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贯穿滑槽延伸至箱体的内侧、并与推板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两侧外壁均固接有导向套,所述传动杆滑动套设在导向套的内侧,传动杆为U形结构,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的内侧、并与推板的外壁固接,两个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均通过卡接组件与外壳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接在外壳一侧外部的卡接板、开设在传动杆靠近外壳一端底部的收容孔和安装在收容孔内侧的第二弹簧与卡舌,所述卡舌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收容孔的外部、并与卡接板相互配合,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开设在导向套靠近外壳一端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底面为朝向外壳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且引导槽上开设与卡接板相配合的收容槽。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均转动安装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之间固接有横轴,所述横轴与两个圆板偏心设置,所述横轴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竖杆,多个所述竖杆的底部均与推料板的顶部铰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固接有多个限位套,多个所述限位套的内侧均滑动有限位杆,多个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均延伸至限位套的底部、并与推料板的顶部固接。
进一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联动单元,两个所述联动单元均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内侧的第一齿轮、固接在第一齿轮一侧外部、并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和固接在圆板远离横轴一侧、并与圆板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齿槽,所述第一齿轮为缺齿轮、并与齿槽相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套设有传动链。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均固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靠近外壳的一侧均固接有沿箱体长度方向设转动第二导向杆,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均沿延伸至外壳的内侧、并与外壳滑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外部均活动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出渣口,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固接有接水板与导出板,所述接水板位于箱体的正下方、并朝向推板倾斜设置,所述导出板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并与出渣口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壳体、多个导流板、曝气管、曝气泵等相互配合,能够使得污水经导流板引导进行流动,使得污水与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附着寄生在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的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率,曝气管位于多个竖直设置的纤维弹性生物填料的下方,能够通过曝气为寄生在纤维弹性生物填料上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保证寄生在纤维弹性生物填料上微生物的良好活性,进而保证污水的净化效果。
2、通过箱体、外壳、电动推杆、推板、推料板、传动杆、联动组件等相互配合,实现在电动推杆伸长时自动的将连接管进行关闭,并对箱体内侧的污泥进行压滤,并对压滤出的污水就进行收集,还能够在电动推杆收缩时,拖拽外壳移动沿箱体运动将出料口打开,在出料口打开之后,推料板向下运动将箱体内侧的压干了的污泥推出到壳体的外部,便于对污泥进行处理,并且在圆板转动一圈之后,外壳自动复位,箱体关闭,伴随在电动推杆继续收缩,使得连接管打开,便于向箱体中加入需要压滤的污泥。
本发明结构合理,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还方便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箱体与外壳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分隔板;3、进水管;4、导流板;5、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6、纤维弹性生物填料;7、转输泵;8、第一转移管;9、第二转移管;10、曝气管;11、曝气泵;12、溢流环;13、出水管;14、底板;15、连接管;16、箱体;17、推板;18、电动推杆;19、安装槽;20、第一导向杆;21、挡料板;22、第一弹簧;23、滑槽;24、滑块;25、限位环;26、外壳;27、出料口;28、连通口;29、限位套;30、限位杆;31、推料板;32、圆板;33、横轴;34、竖杆;35、接水板;36、导出板;37、出渣口;38、导向套;39、传动杆;40、卡接板;41、第二弹簧;42、卡舌;43、引导槽;44、收容槽;45、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第三齿轮;48、传动链;49、限位块;50、第二导向杆;51、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9,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固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分隔板2,壳体1的内腔被两个分隔板2分隔成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沉淀池,第二反应池位于第一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固接有多个导流板4,多个导流板4交替分布,在多个导流板4的底部均安装有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在第二反应池中安装有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均竖直设置,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底部均为斜面,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内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沉淀池内侧固接有底板14和溢流环12,溢流环12位于底板14的顶部,壳体1的一端顶部安装有与第一反应池相连通的进水管3,在壳体1顶部安装有两个转输泵7,两个转输泵7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移管8与第二转移管9,第一转移管8的一端延伸在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一转移管8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顶部,第二转移管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二转移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内侧,且第二转移管9位于沉淀池内侧的一端位于溢流环12的下方,污水经过进水管3进入到壳体1内侧的第一反应池中,污水充满第一反应池,转输泵7启动,第一反应池中的污水经过第一转移管8从第一反应池的底部提升到第二反应池中,第一反应池中的污水沿多个交替分布的导流板4向下流动,第二转移管9将第二反应池中的污水从第二反应池中的底部输送到沉淀池中,寄生附着在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上的微生物对第一反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寄生附着在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上的微生物对第二反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进入到沉淀池中的污水中的污泥向下沉淀,在底板14上汇集,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经过溢流环12流出,在第二反应池内侧底部安装有多个曝气管10,在壳体1外部一侧安装有与多个曝气管10相配合的曝气泵11,曝气泵11启动对第二反应池进行曝气,保证第二反应池中的微生物有充足的氧气,在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反应池相连通的出气口,便于对第二反应池进行排气。
在壳体1远离进水管3的一端套接有与溢流环12相互配合的出水管13,从溢流环12流出的上清液经过出水管13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并流向下一步处理工序中。
在底板14的底部固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底部套接有箱体16,箱体16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壁固接,箱体16的内侧安装有推板17,推板17位于箱体16内侧的一端与箱体16相互吻合,箱体16远离连通口28的一端为敞开式结构,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电动推杆18,电动推杆18的伸长端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的外壁固接,箱体16远离连通口28的一端内壁固接有限位环25,电动推杆18伸缩以推动推板17沿箱体16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连接管15的底部安装有与推板17相互配合的挡料板21,箱体1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的内侧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杆20,第一导向杆20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一弹簧22,挡料板21活动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的外部,挡料板21的贯穿安装槽19延伸至连接管15的内侧,箱体16的内侧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安装槽19相连通的滑槽23,挡料板21靠近第一弹簧22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底部贯穿滑槽23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相配合,当推板17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时,推板17推动滑块24沿第一导向杆20同步的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使得挡料板21运动至安装槽19的内侧,第一弹簧22被压缩,连接管15打开,方便位于底板14上的污泥进入到箱体16中,当推板17反向运动时,在第一弹簧22的弹性作用下,挡料板21运动至连接管15中,阻挡底板14上的污泥进入到箱体16中。
在箱体16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外部安装有外壳26,箱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上均安装有过滤网,在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固接有限位块49,两个限位块49靠近外壳26的一侧均固接有沿箱体16长度方向设转动第二导向杆50,两个第二导向杆50的另一端均沿延伸至外壳26的内侧、并与外壳26滑接,且两个第二导向杆50的外部均活动套设有第三弹簧51,在箱体16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底部与顶部分别开设有出料口27与连通口28,出料口27与连通口28均与外壳26相配合,在两个第三弹簧51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外壳26向出料口27运动,将箱体16进行密闭,在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出渣口37,壳体1的内侧底部固接有接水板35与导出板36,接水板35位于箱体16的正下方、并朝向推板17倾斜设置,壳体1的外部安装有与接水板35相互配合的管道,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水管13中,箱体16中污泥压滤出的污水经过接水板35接引经过管道排入到出水管13中,并沿出水管13排入到下一步处理工序,导出板36位于出料口27的正下方、并与出渣口37对应设置。
箱体16的两侧外壁均固接有导向套38,在导向套38的内侧均滑动套设传动杆39,传动杆39为U形结构,两个传动杆39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的外壁固接,两个传动杆39的另一端均通过卡接组件与外壳26连接,卡接组件包括固接在外壳26一侧外部的卡接板40、开设在传动杆39靠近外壳26一端底部的收容孔和安装在收容孔内侧的第二弹簧41与卡舌42,卡舌42远离第二弹簧41的一端延伸至收容孔的外部、并与卡接板40相互配合,卡接组件还包括开设在导向套38靠近外壳26一端的引导槽43,引导槽43的底面为朝向外壳26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且引导槽43上开设与卡接板40相配合的收容槽44,当电动推杆18伸长推板17向出料口27靠近时,两个传动杆39同步的向卡接板40靠近,使得卡舌42与卡接板40的竖轴面相互卡接,当推板17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时,传动杆39拖拽外壳26向导向套38运动,两个第三弹簧51压缩蓄能,当卡接板40运动至卡收容槽44内侧时,卡舌42的底面有引导槽43的底面抵接,将卡舌42推向收容孔中,使得卡舌42与卡接板40分离,在第三弹簧51的弹性作用下,外壳26快速复位,将箱体16上的出料口27与连通口28进行密闭。
在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转动安装有圆板32,两个圆板32之间固接有横轴33,横轴33与两个圆板32偏心设置,横轴33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竖杆34,多个竖杆34的底部铰接有推料板31,推料板31位于连通口28的正上方,在底板14的底部固接有多个限位套29,多个限位套29的内侧均滑动有限位杆30,多个限位杆30的底部均延伸至限位套29的底部、并与推料板31的顶部固接,圆板32转动一周使得横轴33转动一周,进而使得推料板31完成竖直向下与竖直向上的运动,在推料板31向下运动时,推料板31经过连通口28进入到箱体16的内侧,将压缩的污泥从出料口27推出。
在传动杆39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齿槽,在壳体1内侧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45,第一齿轮45为缺齿轮、并与齿槽相配合,在第一齿轮45一侧外部固接有与第一齿轮45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46,在两个圆板32远离横轴33一侧均固接有与圆板32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47,第二齿轮46与第三齿轮47之间套设有传动链48,在推料板31的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齿轮45始终有做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使得第一齿轮45上的缺口一端始终与齿槽啮合,使得传动杆39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时,传动杆39能够驱动第一齿轮45转动,而传动杆39向连通口28运动的时,传动杆39上的齿槽只能使得第一齿轮45微微偏转,不会与第一齿轮45上的齿牙啮合。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污水经过进水管3导入到壳体1的内侧,连接设备电源,两个转输泵7启动,将污水从第一反应池的底部转移到第二反应池之后,再从第二反应池的底部转移到沉淀池中,寄生附着在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上的微生物对第一反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寄生附着在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上的微生物对第二反应池中的污水进行处理,进入到沉淀池中的污水中的污泥向下沉淀,在底板14上汇集,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经过溢流环12流出,从溢流环12流出的上清液经过出水管13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并流向下一步处理工序中,连接曝气泵11的电源,曝气泵11启动对第二反应池进行曝气,保证第二反应池中的微生物有充足的氧气,电动推杆18收缩,使得推板17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当推板17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时,推板17推动滑块24沿第一导向杆20同步的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使得挡料板21运动至安装槽19的内侧,第一弹簧22被压缩,连接管15打开,储存在沉淀池中的污泥经过连接管15进入到箱体16中,污泥将箱体16充满,然后电动推杆18伸长,推动推板17向箱体16内侧运动,箱体16内侧的空间压缩变小,箱体16中的污泥中是污水经过箱体16上的过滤网漏出到箱体16的底部、并经过接水板35引导,从与接水板35上的管道进入动出水管13中,进入到下一步处理工序,在推板17向箱体16内侧运动的同时,两个传动杆39同步的向卡接板40靠近,使得卡舌42与卡接板40卡接,箱体16中的污泥压滤完成,然后电动推杆18慢慢收缩,使得外壳26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当连通口28完全打开之后,传动杆39上的齿槽与第一齿轮45上齿压啮合,经过齿轮传动使得圆板32转动一周,圆板32转动一周使得横轴33转动一周,进而使得推料板31完成竖直向下与竖直向上的运动一个循环,在推料板31向下运动时,推料板31经过连通口28进入到箱体16的内侧,将压缩的污泥从出料口27推出,污泥块经过导出板36引导从出渣口37排出到壳体1的外部,在圆板32转动一周之后,卡接板运动至卡收容槽44内侧,卡舌42的底面有引导槽43的底面抵接,将卡舌42推向收容孔中,使得卡舌42与卡接板40分离,在第三弹簧51的弹性作用下,外壳26快速复位,然后电动推杆18继续收缩,使得推板17推动滑块24沿第一导向杆20同步的向箱体16的开口端运动将连接管15打开,继续污泥压滤操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固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分隔板(2),壳体(1)的内腔被两个分隔板(2)分隔成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二反应池位于第一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所述壳体(1)的外部安装有供给组件,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内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所述沉淀池内侧固接有底板(14)和溢流环(12),所述溢流环(12)位于底板(14)的顶部,所述底板(14)的底部固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底部套接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壁固接,箱体(16)的内侧安装有推板(17),所述连接管(15)的底部安装有与推板(17)相互配合的挡料板(21),所述推板(17)位于箱体(16)内侧的一端与箱体(16)相互吻合,所述箱体(16)远离连通口(28)的一端为敞开式结构,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的伸长端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的外壁固接,所述箱体(16)远离连通口(28)的一端内壁固接有限位环(25);
所述箱体(16)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外部安装有外壳(26),所述外壳(26)通过安装在箱体(16)两侧外部的传动杆(39)与推板(17)相互配合,所述箱体(16)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底部与顶部分别开设有出料口(27)与连通口(28),所述出料口(27)与连通口(28)均与外壳(26)相配合,所述连通口(28)的正上方安装有推料板(31),所述推料板(31)通过联动组件与两个传动杆(39)相互配合;
所述箱体(16)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9),所述安装槽(19)的内侧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杆(20),所述第一导向杆(20)远离连接管(15)的一端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一弹簧(22),所述挡料板(21)活动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的外部,所述挡料板(21)的贯穿安装槽(19)延伸至连接管(15)的内侧,所述箱体(16)的内侧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安装槽(19)相连通的滑槽(23),所述挡料板(21)靠近第一弹簧(22)的一端底部固接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的底部贯穿滑槽(23)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相配合,所述箱体(16)的两侧外壁均固接有导向套(38),所述传动杆(39)滑动套设在导向套(38)的内侧,传动杆(39)为U形结构,两个所述传动杆(39)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6)的内侧、并与推板(17)的外壁固接,两个所述传动杆(39)的另一端均通过卡接组件与外壳(26)连接;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接在外壳(26)一侧外部的卡接板(40)、开设在传动杆(39)靠近外壳(26)一端底部的收容孔和安装在收容孔内侧的第二弹簧(41)与卡舌(42),所述卡舌(42)远离第二弹簧(41)的一端延伸至收容孔的外部、并与卡接板(40)相互配合,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开设在导向套(38)靠近外壳(26)一端的引导槽(43),所述引导槽(43)的底面为朝向外壳(26)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且引导槽(43)上开设与卡接板(40)相配合的收容槽(44);
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转动安装有圆板(32),两个所述圆板(32)之间固接有横轴(33),所述横轴(33)与两个圆板(32)偏心设置,所述横轴(33)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竖杆(34),多个所述竖杆(34)的底部均与推料板(31)的顶部铰接,所述底板(14)的底部固接有多个限位套(29),多个所述限位套(29)的内侧均滑动有限位杆(30),多个所述限位杆(30)的底部均延伸至限位套(29)的底部、并与推料板(31)的顶部固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联动单元,两个所述联动单元均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侧的第一齿轮(45)、固接在第一齿轮(45)一侧外部、并与第一齿轮(45)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46)和固接在圆板(32)远离横轴(33)一侧、并与圆板(32)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47),所述传动杆(39)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齿槽,所述第一齿轮(45)为缺齿轮、并与齿槽相配合,所述第二齿轮(46)与第三齿轮(47)之间套设有传动链(48);
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固接有限位块(49),两个所述限位块(49)靠近外壳(26)的一侧均固接有沿箱体(16)长度方向设转动第二导向杆(50),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50)的另一端均沿延伸至外壳(26)的内侧、并与外壳(26)滑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50)的外部均活动套设有第三弹簧(51),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出渣口(37),所述壳体(1)的内侧底部固接有接水板(35)与导出板(36),所述接水板(35)位于箱体(16)的正下方、并朝向推板(17)倾斜设置,所述导出板(36)位于出料口(27)的正下方、并与出渣口(37)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顶部安装有与第一反应池相连通的进水管(3),所述壳体(1)远离进水管(3)的一端套接有与溢流环(12)相互配合的出水管(13),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固接有多个导流板(4),多个所述导流板(4)交替分布,多个所述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分别安装在多个导流板(4)的底部,多个所述组合型生物球形填料(5)和多个纤维弹性生物填料(6)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底部均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组件包括安装在壳体(1)顶部的两个转输泵(7)、安装在第二反应池内侧底部的多个曝气管(10)和安装在壳体(1)外部一侧、并与多个曝气管(10)相配合的曝气泵(11),两个所述转输泵(7)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移管(8)与第二转移管(9),所述第一转移管(8)的一端延伸在第一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一转移管(8)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顶部,所述第二转移管(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反应池的内侧底部,第二转移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内侧,且第二转移管(9)位于沉淀池内侧的一端位于溢流环(12)的下方。
CN202210241757.4A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4634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1757.4A CN114634249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1757.4A CN114634249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249A CN114634249A (zh) 2022-06-17
CN114634249B true CN114634249B (zh) 2023-03-10

Family

ID=8194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1757.4A Active CN114634249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424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2402A (ja) * 1991-06-11 1994-04-05 Sankyo Rayjack Kk 不定形物または廃棄物の充填処理法
JPH1047519A (ja) * 1996-08-06 1998-02-20 Pacific Ind Co Ltd 電動弁のストッパー構造
CN101774732A (zh) * 2010-01-28 2010-07-14 同济大学 一体化气升环流悬浮填料分散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12279487A (zh) * 2020-11-16 2021-01-29 肖正新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污泥处理分离压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374709A (zh) * 2020-11-12 2021-02-19 徐圣才 一种高效环保污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12479476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杭州友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CN112643929A (zh) * 2020-12-21 2021-04-13 江西省储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彩砖高分子材料回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7986B (zh) * 2019-10-25 2021-10-15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能源循环利用的菌藻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2402A (ja) * 1991-06-11 1994-04-05 Sankyo Rayjack Kk 不定形物または廃棄物の充填処理法
JPH1047519A (ja) * 1996-08-06 1998-02-20 Pacific Ind Co Ltd 電動弁のストッパー構造
CN101774732A (zh) * 2010-01-28 2010-07-14 同济大学 一体化气升环流悬浮填料分散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12479476A (zh) * 2019-09-12 2021-03-12 杭州友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CN112374709A (zh) * 2020-11-12 2021-02-19 徐圣才 一种高效环保污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12279487A (zh) * 2020-11-16 2021-01-29 肖正新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污泥处理分离压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643929A (zh) * 2020-12-21 2021-04-13 江西省储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彩砖高分子材料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249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98854U (zh) 一种工业重金属污水处理装置
CN114634249B (zh) 一种串联滤池形式的多级ao接触氧化生物处理装置
CN211394149U (zh) 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297263U (zh) 一种生物除臭滤池生化反应过滤装置
CN108821516B (zh) 一种医用纱布脱脂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5435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5048774U (zh) 一种重金属水污染吸附过滤装置
CN212246536U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用的除磷装置
CN213707948U (zh) 一种含镍废物处理装置
CN210012650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CN210495545U (zh) 一种双通道双回路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7792878U (zh) 一种防堵塞污水处理设备
CN217677097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式除磷设备
CN216513201U (zh) 一体化降碳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212504434U (zh) 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174765U (zh) 多段组合阶梯式曝气装置
CN217651037U (zh)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设备
CN218686861U (zh) 一种造纸废水清洁工艺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6918957U (zh) 一种高效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
CN215559190U (zh) 电化学耦合的智能化畜禽粪污磷去除与富集系统
CN215365351U (zh) 一种生态净化槽
CN214936731U (zh) 一种高难度废水处理高效催化氧化装置
CN220664904U (zh) 一种蟾酥注射液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6445105U (zh) 一种农田沟渠低污染水地埋式净化装置
CN214192903U (zh) 一种带有搅拌机构的生活废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