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7736B -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7736B
CN114627736B CN202210237900.2A CN202210237900A CN114627736B CN 114627736 B CN114627736 B CN 114627736B CN 202210237900 A CN202210237900 A CN 202210237900A CN 114627736 B CN114627736 B CN 114627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revival
trainees
state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79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7736A (zh
Inventor
孔伟方
章军辉
俞斌
阮义牛
陈友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filed Critical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2379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09B23/28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for artificial respiration or heart mass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本申请能够最大化减少同批次学员的整体训练时间,同时还能在尽量减少学员训练时长的前提下,避免有能力的学员被强制停止训练,管理者可以提前结束能力不足学员的训练过程并出具报告,让下批次的学员尽早进入考核,增大多批次学员考核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培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每年有数以百万的患者因心搏骤停而死亡,针对心搏骤停病人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抢救手段是心肺复苏,然而,大多数人、甚至是医学学生也并不完全具备正确实施心肺复苏的能力。因此,需要针对心肺复苏形成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
传统的培训通常是实物培训,即培训师给学员演示动作,并根据学员的动作要领给予评判打分,这种方式的效率较低,且仅凭讲师主观因素决定学员是否合格,没有较为精确的数据支持。为此,相关技术人员研发了用于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仿真交互模拟实训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模拟人、学员操作端以及数据中心,其中,模拟人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学员对于模拟人执行操作的各项数据,并反馈至数据中心,学员操作端用于提供学员的登录等其它操作,数据中心用于根据模拟人反馈的各项数据,采用智能心算法模拟出生命体征的状态,输出不同的心律波形,并给学员的操作给予评价。采用现有的仿真交互模拟实训系统,可以检测受训学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实训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仿真交互模拟实训系统当面对多批次、较多学员一起参与实训的情况时,仍存在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实训系统中模拟人的程序被设定为,如果按压预设时长(例如30分钟)后,未能使模拟人的智能心输出窦性心律,那么模拟人会自动给一个表示复苏失败的代码,数据中心收到这个表示复苏失败的代码后,会输出死亡心率,表示当前学员未能通过实训,该学员的本次实训过程结束。但实际上,在同时进行实训的一批学员里,可能大部分学员在15分钟内即可通过实训,剩下的几个未通过的学员如果因为操作不当未能复苏成功,将要等到预设的30分钟达到时才能停止实训并得到失败的结果,考虑到学员批次较多时,会严重拖慢整体的学员考核进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多批次学员集中培训时的效率低问题。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
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托管激活按钮;
响应于对所述托管激活按钮的第二操作,当所述第一时长到达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后,将托管激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监测学员的训练状态变化;
若所述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则根据第一时长和预设缓冲时长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生成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同时发送训练结果至学员所在的客户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对应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又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
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响应于对第一显示区域内显示的与学员对应的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将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替换为下一批次的学员;
统计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本申请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实训系统进行多人集中培训的时候,如果大多数学生培训已经结束,一个学生仍然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还需要按压多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的按压指标肯定是有不达标的地方。如果一直等待他按压到第一时间,模拟人自动判定为复苏失败的话,会耗费较多的时间,降低集中培训的效率。因此本方案中在中央控制端给了管理者一个可以提前结束并出具报告的方法,让模拟人直接输出窦性心律,让该学员直接结束考核,出具报告。让下一位学员接着考核,增大考核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下数据中心显示复活按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另几种实施例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应用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一般情况下,当训练的学员数量较多时,由于模拟人的数量有限,通常要将学员分批次进行实训,每一批学员同时进行实训,当一批学员全部完成训练后,再开始进行下一批学员的实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数据中心为执行主体来说明,数据中心在整个系统中承担着接收模拟人实时反馈的各项训练参数(不限于包括各项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各个学员操作端的状态等),同时也承担与学员操作端交互数据,接收学员信息,向学员反馈各项指令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申请所限定的技术场景之外,在其它场景下,图1所示的系统仍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完成学员的实训过程,即主要过程为:在模拟人的体内或体外设置有用于模拟患者体征参数变化和患者体表变化的体征参数模拟生成器,在模拟人的体表相应位置设置有用于监测对应位置体征参数的传感器;数据中心通过监测到体征参数数据和受训者施加的医疗处理干预措施形成对每一个医疗处理干预措施的评分值,再由各项评分值综合计算模拟并输出心电图波形,根据心电图波形来对学员是否完成实训(实现心肺复苏)给予结论。上述分析计算数据的过程也被称为数据中心配置的“智能心”算法。
然而,“智能心”算法的实现需要规定一个限定时长,例如30分钟,在这个30分钟之内,如有学员得到训练通过或者不通过的结果,则可立即结束实训过程,如果30分钟之内无法得到训练结果,将在30分钟到达时被强制性结束训练过程,同时由“智能心”给出训练不通过的训练结果。实际操作时,往往有的学员15分钟以内就完成了考核,剩余未完成考核的学员即使还有15分钟,但因其操作不当,即使剩余再多的时间也仍无法获得通过的结果,“智能心”只能等待30分钟到达才能给予不通过的结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方法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以一批20个学员为例,应当认为学员个数仅为举例,不构成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100: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中心被配置为可以显示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在同批次学员训练开始后,所有学员训练状态均变更为训练中的状态,同时,在数据中心一并显示当前批次学员的训练时间;如果有学员通过医疗干预措施,使模拟人获得了窦性心律,则根据原系统配置,说明模拟人已通过学员的干预获得了心肺复苏的结果,即通过训练,该学员的训练状态将由训练中变更为已完成训练,在数据中心中即可实时观察到学员整体的训练状态,例如下表,学员3首先完成了训练,其训练状态在数据中心可见:
Figure GDA0003975599460000041
这里,对学员的干预以及模拟人可能获得的几种波形数据进行简要说明:模拟人或智能心中可存储有以下几种波形数据,对于各种波形数据可以采取的正确干预措施为:
Asystole停搏: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不可除颤;
VF室颤:需要立即进行除颤;
pVT无脉性室速:需要立即进行除颤;
NSR窦性心律:正常心律,代表救治成功,需要维持一段时间;
PEA无脉性电活动: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不可除颤;
DEAD死亡:心脏无电活动。
各个学员均要通过正确的干预措施,力求模拟人最终获得NSR窦性心律并维持一段时间,才能通过实训,如果不能获得NSR窦性心律且到达了预设时长(例如30分钟),或者直接获得了DEAD死亡心率,就会被智能心判定为未通过实训。
S200: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
随着训练的进行,会不断有学员完成训练,未完成训练的学员逐渐减少,统计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数量是为了判断是否要进行下面各步骤的人工干预。
S300: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例如90%等,即当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90%时,位于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可以对未完成的学员实施人工干预,强制停止其继续执行训练。在本申请中,设置步骤S300的目的在于,当当前批次中大部分学员均以完成训练后,说明通常情况下掌握该技能的学员大致能够完成的时间应该在该时间范围上下,如果此时仍未完成训练的学员,极有可能是执行了错误的操作,并且无法掌握基本的要领,对于这些未完成的学员,即使再给多长时间,通过训练的几率也较低,强制停止其训练,同时也是加快了整批学员完成训练的速度,使后面批次的学员能更早地进入到训练当中。
如上例所示,如果第一预设比例为90%,则此时数据中心示出的学员训练状态应达到下述状态时,启动步骤S300的操作:
Figure GDA0003975599460000051
如上表所示,20个学员中,有18个学员完成了训练,达到了90%,则此时可以对剩余两个学员(学员5和学员19)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在学员对应的状态显示卡中显示复活按钮。
对于复活按钮的形式,可以不限定于一种,图3所示出的为一种实施例下数据中心显示复活按钮的形式。在数据中心的显示界面中,对应每一个学员可以有一个单独的显示区域,其显示的内容不限于学员编号、学员头像、学员姓名、训练状态以及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复活按钮等;该复活按钮可以是原本不显示,当该学员被确定为剩余未完成的学员时再显示,也可以是原本显示但不能够点击,当该学员被确定为剩余未完成的学员时才高亮显示并可以点击等;
S400: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可以是管理者的点击等操作,对于数据中心的显示来说,复活按钮点击后最直观的影响是该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变更为了已完成训练,而对于智能心来说,当系统收到了复活按钮被点击而产生的复活指令后,会自动生成一个指示模拟人生成窦性心率的指令并输出至模拟人,使得模拟人反映心肺复苏的迹象,即训练完成的标志,但与正常通过不同的是,由于是管理者人工干预造成的训练通过,并非学员操作获得通过,此时还需要数据中心向学员操作端(学员所在的客户端)发送一个例如训练失败的信息,使学员不仅能够通过模拟人心肺复苏迹象得知要停止训练,还会通过学员终端的信息得知自己未通过训练的结果。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证明训练结果的真实性,学员也可以通过查看自己的训练报告来了解此次训练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训练报告应当认为包含现有技术中训练报告的全部内容,还另外包括人工复活的标记(第一标记),以证明该学员虽然最终实现了模拟人的窦性心律,但这时由于复活操作造成的并非学员自主操作得来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记可以是多种形式,不限于包括在报告中文字显示、高亮处理、或者以单独数据文件等形式存在。
进一步的,对于数据中心的显示,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标识,例如下表中,通过上述复活操作对学员5和学员19进行复活操作以后,显示内容可变更为:
Figure GDA0003975599460000061
这样,可以清晰地得知当前批次学员的整体训练结果,有哪些是通过复活而完成的。但是,应该肯定的是,该批次所有学员训练所用的时间均未到达预设时长(例如30分钟),因此,下一批学员可以在系统得到上表后立即开始执行训练,不需要等到30分钟到达才开始,节约了单批次学员的训练时间,当批次越多时,所节约的时长就越多,极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实施例二
由上述实施例一可知,在同一批次中,如果设定了90%作为第一预设比例,意味着当前90%的学员完成训练时,剩余的10%的学员将有可能被管理员强制停止训练,进而对于那些完全没有掌握技能的学员来说,同时节省了学员个人以及整体批次学员的训练时长,但是,如果剩余为完成的学员中,如果存在一些掌握技能,只不过速度没有其它学员快的学员,如果按照实施例一的方法,则可能存在被管理员误识别为不能完成的学员这一情况,导致本应该通过训练的学员却不能够顺利通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图4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
S210: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在本实施例中,并非是当完成训练的学员数量达到第一预设比例(例如90%)后就立即显示剩余学员的复活按钮,而是提供了一个“缓冲”时间,例如,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S300中,假设除了学员5和学员19的其它学员里,最后一个完成训练的学员完成训练花费的时间是15分钟,则此时,并不是直接显示复活按钮,而设定一个预设缓冲时长(例如3分钟),则此时计算得到的手工复活推荐时长是15+3=18分钟,结果是,剩余两个学员:学员5和学员19还有3分钟的时间继续为了得到窦性心律而努力,如果此二人训练时长到达18分钟仍未得到有效结果,此时再显示对应二人的复活按钮,管理者可以通过点击复活按钮来强制停止二人的训练过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一些本身具备技能但由于操作比其他人较慢一些,而误被管理者强制停止的情况发生,给剩余为完成的学员提供了缓冲空间,尽量保证具备能力的人通过训练。
实施例三
同样参见图4所示,在又一种可行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0: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托管激活按钮;
以实施例二中举例来说明,当当前批次20名学员中,有18人已完成训练时,此时剩下的两名学员:学员5和学员19对应的显示区域并不是直接就显示复活按钮,即此时管理者并不直接对其进行强制性停止训练的操作,给予二人一定的缓冲时间,但如果此二人没有能够实现心肺复苏的绝对能力,管理者仍然要在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到达时执行点击复活按钮的操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等待3分钟时间到达后才能点击复活按钮,显然这对于管理者来说耗费了不必要的精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的这段时间内,给管理者提供了可以执行操作的托管激活按钮,管理者一旦点击该按钮,表示不立即执行复活操作,但一旦达到预定时间系统就自动执行复活操作,相当于将系统提前进入到托管模式,由系统替管理者完成复活的基本操作。
S410:响应于对所述托管激活按钮的第二操作,当所述第一时长到达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后,将托管激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管理者可在在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的这段时间内任意时刻选择执行托管操作,不需要等待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到达后再实施复活,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加灵活,减少精力耗费。
实施例四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均存在一种情况,即在预设缓冲时长的时间(如3分钟)内,剩余未完成训练的学员通过自己的操作完成了训练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学员更换了原来错误操作,也可能是学员动作延迟导致的,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当被允许。然而,由于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手工复活推荐时长这一参数是与所有完成训练的学员中最长的训练时长相关的,当有新的完成训练的学员时,相应的时长必然要延长,因此要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由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320: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监测学员的训练状态变化;由于此时并不可能通过管理者采用复活干预改变学员的训练状态,则此时的状态变化一定是学员通过自身操作得来的,说明学员通过了训练。
S330:若所述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则根据第一时长和预设缓冲时长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
相应的,如果重新确定了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此时其它未完成训练的学员将要以更新后的手工复活推荐时长来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如前述例子,如果学员5和学员19中学员5在17分钟完成了训练,则此时要根据学员5完成训练的17分钟与预设缓冲时长3分钟加和得到新的手工复活推荐时长20分钟,则剩余学员19显示复活按钮的时间将由原来的18分钟增加到20分钟。
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相当于延长了同批次剩余未完成学员的缓冲时间,给予剩余学员更多的可能通过实训的时间,进一步避免一些原本能够通过实训的人因为管理者的误判被强制停止训练过程。
实施例五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均是在步骤S300中执行复活按钮的显示操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复活按钮也可以是自系统开始工作后就显示,即数据中心的控制者可以在学员刚开始训练后即可以对某一个学员执行点击复活按钮的操作,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方法步骤包括:
S100: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S200:响应于对第一显示区域内显示的与学员对应的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当控制者想要对某一个学员执行强制停止训练的操作时,即使此时完成训练的人数并未达到预设的规定比例,此时也可以通过点击学员对应的复活按钮来执行上述操作,点击复活按钮之后其它的步骤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对应的功能效果参见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六
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前述说明中,如果在同一批次的学员中有人提前完成了实训过程,则需要由数据中心的控制者通过复活按钮来使得剩余的学员被强制性结束实训,进而使这一批学员均完成实训,然后下一批学员再开始,然而,这种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提前完成实训过程的模拟人会有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空闲的状态,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训练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改进后的方案包括:
步骤一与S100相同: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步骤二,将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替换为下一批次的学员;如果当前批次的学员已完成训练,则此时对应模拟人处于空闲的状态,可安排下一批次对应的学员提前进行训练过程,提高模拟人的利用率。
步骤三,统计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不仅要读取当前批次内剩余未完成学员的第一时长,还要同时读取下一批次刚执行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步骤四,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批次学员训练情况推算出手动复活推荐时间之后,当前批次的剩余训练学员,以及后续批次学员的训练时间就可以与手动复活推荐时间进行对比,即后一批学员的手动复活推荐时间要由前一批次确定的。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模拟人,进一步缩短整体学员的训练时长。
由上述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方法,能够最大化减少同批次学员的整体训练时间,同时还能在尽量减少学员训练时长的前提下,避免有能力的学员被强制停止训练,管理者可以提前结束能力不足学员的训练过程并出具报告,让下批次的学员尽早进入考核,增大多批次学员考核的效率。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备复活功能的实训系统,包括中央端以及多个与中央端连接的学员终端,所述中央端包括状态监测模块,计算模块以及复活模块;
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终端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所述计算模块被配置为统计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终端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
所述复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终端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还被配置为: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所述计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端还包括托管模块;
所述托管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托管激活按钮;
所述复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托管激活按钮的第二操作,当所述第一时长到达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后,将托管激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监测学员的训练状态变化;
所述计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则根据第一时长和预设缓冲时长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复活模块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生成用于指示复苏成功的窦性心律并发送给学员终端对应的模拟人,同时发送训练结果至学员终端。
所述系统在执行上述方法时各组成模块的功能作用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
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操作为管理者进行点击的操作,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并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标记为用于指示学员训练失败或管理者人工干预造成的训练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托管激活按钮;
响应于对所述托管激活按钮的第二操作,当所述第一时长到达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后,将托管激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监测学员的训练状态变化;
若所述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则根据第一时长和预设缓冲时长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生成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同时发送训练结果至学员所在的客户端。
6.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中央端以及多个与中央端连接的学员终端,所述中央端包括状态监测模块,计算模块以及复活模块;
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终端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所述计算模块被配置为统计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终端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的复活按钮;
所述复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终端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操作为管理者进行点击的操作,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并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标记为用于指示学员训练失败或管理者人工干预造成的训练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还被配置为: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所述计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端还包括托管模块;
所述托管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则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托管激活按钮;
所述复活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托管激活按钮的第二操作,当所述第一时长到达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后,将托管激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监测模块还被配置为:
若所述第一时长未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监测学员的训练状态变化;
所述计算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则根据第一时长和预设缓冲时长重新确定手工复活推荐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活模块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生成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同时发送训练结果至学员终端。
11.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统计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
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响应于对第一显示区域内显示的与学员对应的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操作为管理者进行点击的操作,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并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标记为用于指示学员训练失败或管理者人工干预造成的训练通过。
12.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的训练状态,所述训练状态包括训练中和已完成训练;
将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替换为下一批次的学员;
统计当前批次内所有学员中训练状态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的第一数量;当所述第一数量达到当前批次学员总数的第一预设比例时,读取训练状态为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时长;
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手工复活推荐时长,在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于该学员的复活按钮;所述手工复活推荐时长为已完成训练的学员中训练时间最长的学员的训练时长与预设缓冲时长的和;
响应于对所述复活按钮的第一操作,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并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操作为管理者进行点击的操作,用于指示模拟人发出窦性心律的指令发送至模拟人,并将复活按钮对应的学员的训练状态由训练中切换为已完成训练,生成带有第一标记的训练报告;所述第一标记为用于指示学员训练失败或管理者人工干预造成的训练通过。
CN202210237900.2A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627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7900.2A CN114627736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37900.2A CN114627736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7736A CN114627736A (zh) 2022-06-14
CN114627736B true CN114627736B (zh) 2023-04-07

Family

ID=8190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7900.2A Active CN114627736B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77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1396A (ja) * 1994-11-30 1996-06-21 Etona Kk 人事考課データ計算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2221897A (ja) * 2001-01-24 2002-08-09 Yagami Inc 蘇生法訓練用人体モデル
KR101504633B1 (ko) * 2013-07-16 2015-03-23 주식회사 아이엠랩 Ar 기반 양방향 cpr 시뮬레이터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200046277A1 (en) * 2017-02-14 2020-02-13 Yuen Lee Viola Lam Interactive and adaptive learning an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diagnosis systems using face tracking and emotion detection with associated methods
CN107908850A (zh) * 2017-11-08 2018-04-13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潜艇数字化训练导调管理系统
JP7129839B2 (ja) * 2018-07-19 2022-09-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訓練装置、訓練システム、訓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751890A (zh) * 2019-09-19 2020-02-04 南昌彤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系统
CN110599844A (zh) * 2019-09-19 2019-12-20 南昌佰米哥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收集培训数据的自助化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系统
CN112862112A (zh) * 2019-11-26 2021-05-2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联邦学习方法、存储介质、终端、服务器、联邦学习系统
CN111179718B (zh) * 2020-02-20 2022-02-08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培训仿真交互型模拟方法
CN113052039B (zh) * 2021-03-16 2022-12-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交通路网行人密度检测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214796448U (zh) * 2021-04-29 2021-11-19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人胸骨结构
CN113223389A (zh) * 2021-05-18 2021-08-06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ar技术的心肺复苏自助培训考核系统
CN113362674A (zh) * 2021-06-18 2021-09-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驾驶训练课程调整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7736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7558B1 (en)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patient care
McRae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nd satisfaction with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to teach cardiac surgical resuscitation skills to nurses
US20120064497A1 (en) Patient resuscitation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tracking system
US20150194066A1 (en) Medical device trai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Lynch et al. With or without an instructor, brief exposure to CPR training produces significant attitude change
US8393905B2 (en) Medical simulation computer system
KR20120102178A (ko) 교육 프로그램이 내장된 심폐소생술 및 제세동기 훈련 시스템
LU503699B1 (en) An equipment for CPR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and a using method thereof
Hunt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life support training using “action-linked phrases”
US20190189023A1 (en)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method for prevention of bullying
CN111833680A (zh) 一种医务人员理论学习评估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627736B (zh) 一种应用于心肺复苏功能的实训方法及系统
CN113539038A (zh) 一种模拟场景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KR20180097343A (ko) 심폐 소생술 훈련 시스템
Rovick et al. The Predictions Table: a tool for assessing students' knowledge.
Raju et al. The impact of a 9-month booster training using rapid cycle deliberate practice on pediatric resident PALS skills
Gruenerbl et al. Training CPR with a wearable real time feedback system
Andre et al.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use by untrained bystanders: can the public-use model work?
CN111276019A (zh) 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和交互式教学系统
Jaramillo-Alcázar et al. An approach to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hrough serious games
JP4029125B2 (ja) 救急措置訓練装置
Peltan et al. Telemedical intensivist consultation during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 A simulation-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US20210366313A1 (en) Human heart beat simulation apparatus
CN110867117B (zh) Aed操作培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Birnbaum et al. Modeling instructor preferences for CPR and AED competence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