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9840B -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9840B
CN114619840B CN202210300778.9A CN202210300778A CN114619840B CN 114619840 B CN114619840 B CN 114619840B CN 202210300778 A CN202210300778 A CN 202210300778A CN 114619840 B CN114619840 B CN 11461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xial flow
flow fan
compressor
fa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0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9840A (zh
Inventor
林锦浩
郝义国
张江龙
赵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07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9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9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4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cooling an electric component, e.g.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circuits,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器,该方法包括步聚: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或反转,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反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在运行时按照流阻最小原则来调节出风量。本发明的方法既提高了电堆余热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轴流风机组对电能的浪费。

Description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堆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余热利用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水系统,由于燃料电池堆的冷却水需要去离子,对水系统流路的导电率要求严苛。如果直接沿用传统电堆余热利用的方案,将燃料电池的冷却水直接分流到空调箱内部的水暖芯体进行余热利用,则必须对空调箱内水暖芯体进行去离子处理,而目前空调一般都不具备去离子处理能力,故此很多企业采用二级换热的形式,如附图7所示,图中A区表示燃料电池现有的冷却水散热系统,B区表示现有的空调余热利用系统,二者通过中间的专门的低导电率板式换热器让燃料电池堆的去离子水回路和空调箱内水暖芯体内的水回路进行隔离,并且仅通过专门的低导电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虽然这种余热利用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同样存在需要额外增加板式换热器等硬件,这样就会造成增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负担的问题,同时二级换热也降低了余热的利用效率。
在以往专利CN111556816A中,虽涉及到了利用轴流风机的正反转的特性,但仅有利于纯电车低温工况,在该专利中由于冷却装置全部布置在行车迎风面,当冷却装置的目标风机风向和行驶风相反时,行驶风会严重阻碍风机在相反方向上的做功,不得不将整车的前迎风格栅全部关闭。虽然此举断绝了行驶风的不利影响,却也断绝了风机出风的主要通道,在空调正常制冷模式下,势必引起风机进出风发生热回流短路,这样就会导致室外热交换器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差出现下降,造成冷却效率的下降,从而直接影响整体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该专利中未涉及多轴流风机转速优化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余热的利用效率,以及使轴流风机可根据实际工况的需求进行调节档位即出风量,进而节省能源,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器,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和与所述电堆连接构成冷却水散热回路的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沿与车辆行驶方向呈角度设置的布设方向设置于车辆一侧围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和制热回路,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制热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靠近外界的一侧设有所述室外换热器、另一侧沿所述布设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轴流风机组和第二轴流风机组,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空气通道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三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所述高温散热器二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聚:
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或反转,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反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调节具体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目标风量;
获取所述高温散热器的第二目标风量;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输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风量调节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相适配;且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相适配。
进一步地,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相适配;根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相适配。
进一步地,
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
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
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
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
进一步地,
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支路;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进一步地,
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冷电磁阀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冷电磁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进一步地,
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支路;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进一步地,
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热电磁阀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热电磁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进一步地,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通风截面积不大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通风截面积,且所述室外换热器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端面与所述高温散热器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端面齐平,以使在相同风量下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流阻小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流阻;和/或;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总和不小于所述高温散热器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最大输出风量不小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
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为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步聚。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步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提供一种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转速的控制方法,在满足所述高温散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风量需求时,合理的调节风机组的档位可避免能源的浪费;第二,通过使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两轴流风机组均安装在车辆的一侧围处,从而避免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行驶风对三者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1中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室外换热器3、高温散热器4、第一轴流风机组5、以及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车辆中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1中的热泵系统制冷模式下的工作流动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1中的热泵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工作流动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1中控制方法的步聚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2中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对电堆的余热利用方式;
图中:1-压缩机、2-第一三通阀、3-室外换热器、4-高温散热器、5-第一轴流风机组、6-第二轴流风机组、7-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8-室内换热器、9- 鼓风机、10-空调箱壳体、11-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2-第二三通阀、13-电堆、 14-循环泵、15-节温器、16-燃料电池PTC加热器、17-气液分离器、18-车辆左侧围、19-行驶方向、20-第一制冷电磁阀、21-第一制热电磁阀、22-第二制冷电磁阀、23-第二制热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中的热泵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4和电堆13,其中所述高温散热器4与所述电堆13连接构成冷却水的散热回路,所述高温散热器4沿着与车辆行驶方向19呈角度设置的布设方向(附图1或2中的左右方向,即下文中的轴流风机组的出风方向)设置于车辆一侧围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温散热器4 设置在车辆的左侧围18处且所述高温散热器4按照其两侧用以散热用的通风截面优选与车辆的行驶方向19平齐的方向布设(即布设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19 呈90°角垂直布置);值得说明的是,在任意工况下布设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 19形成的夹角不小于30°,以不与车辆的前迎风格栅正相对为佳。
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节温器15、循环泵14和燃料电池PTC加热器16,其中所述电堆13的出口连接设有所述节温器15,所述节温器15的入口与所述电堆13的出口连接,所述节温器15的两出口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PTC 加热器16的入口和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入口连接,所述电堆13的入口连接设有所述循环泵14,所述电堆13的入口通过所述循环泵14与所述燃料电池PTC 加热器16的出口和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出口连接,这样就可以构成整个所述电堆13内冷却水的整体循环,同时在整个冷却水循环中,所述电堆13、所述节温器15、所述高温散热器4、以及所述循环泵14形成所述冷却水的散热回路,所述电堆13、所述节温器15、所述燃料电池PTC加热器26、以及所述循环泵14 形成冷却水的加热回路。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8以及压缩机1,其中所述压缩机1用以将车辆上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工质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工质后并排出,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3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8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制冷回路,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内换热器8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3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制热回路。
具体地,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连接、出口连接设有气液分离器17,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之间设有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所述室内换热器8、所述气液分离器17、以及所述压缩机1通过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制冷回路。
具体地,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7连接并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之间设有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所述压缩机 1、所述室内换热器8、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气液分离器17、以及所述压缩机1通过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制热回路。
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设有第一三通阀2,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2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入口连接。
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设有第二三通阀12,所述气液分离器17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第二三通阀12之间,所述第二三通阀12的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12的一个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连接且与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的入口连接、另一个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连接且与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7阀的入口连接。
所述室外换热器3布设在所述高温散热器4远离车辆内部的一侧,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另一侧沿所述布设方向上下依次布置有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第二轴流风机组6,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空气通道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所述高温散热器4、所述室外换热器3三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所述高温散热器 4二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
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通风截面积不大于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通风截面积,且所述室外换热器3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端面与所述高温散热器4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端面齐平,这样就可以使在相同风量下,如图所示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流阻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流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通风截面积为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通风截面积的一半,且所述高温散热器4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一端为入口端;同时,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选型时,要确保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最大出风量总和不小于所述高温散热器4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最大输出风量不小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只启动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时也能够满足所述室外换热对流传热时所需的风量需求;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通风截面小于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通风截面,故此认为所述室外换热器3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是小于所述该问散热器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的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均具有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且二者在同时工作时按照同种模式运行,所述正转模式用以将冷风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一边送至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一边的模式,所述反转模式用以将冷风从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一边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一边的模式。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箱壳体10,所述空调箱壳体10内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管道内设有鼓风机9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所述鼓风机9用以形成空调风,且所述空调风吹入车内时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8,这样就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向车内输入冷气或热气以达到制冷或制热目的。
请参考图3,当本实施例中的车辆需要制冷时,将所述第一三通阀2和所述第二三通阀12切换至所述制冷回路,且开启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关闭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以及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按照正转模式运行,所述压缩机1将制冷剂气体工质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工质,高温高压气体工质流经所述第一三通阀2并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3内,此时所述室外换热器3起到冷凝器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 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正转模式下,冷风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一边流向所述高温散热器4,进而带走所述室外换热器3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工质的热量,高温高压气体工质失热后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工质,高温高压的液体工质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被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工质,气液混合物工质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8内,并对所述鼓风机9吸入空气所产生的风进行降温冷却,从而实现制冷,与此同时,所述气液混合物工质吸收所述鼓风机9 产生的风中的热量后再次蒸发为制冷剂气体工质,制冷剂气体工质流经所述第二三通阀12并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7,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7进行气液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工质再次被所述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气体工质在所述压缩机1内再次被压缩。
请参考图4,当本实施例中的车辆需要制热时,将所述第一三通阀2和所述第二三通阀12切换至所述制热回路,且关闭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开启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按照反转模式运行,所述压缩机1将制冷剂气体工质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工质,高温高压气体工质流经所述第一三通阀2并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8内,高温高压气体工质在所述室内换热器8内被所述鼓风机9的风作用,从而发生对流传热现象,进而完成放热过程以加热进入车内的风,实现了制热,与此同时,高温高压气体工质失热后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工质,高温高压的液体工质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被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工质,气液混合物工质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3,此时所述室外换热器3起到蒸发器的作用,与此同时,所述高温散热器4内的高温冷却水在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反转模式作用下,发生对流传热,气液混合物工质吸收从所述高温散热器4传递过来的热量而再次蒸发变为制冷剂气体工质,制冷剂气体工质流经所述第二开关阀并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7,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7进行气液分离后制冷剂气体工质再次被所述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气体工质在所述压缩机1内再次被压缩。流经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冷却水失热后流回所述电堆13 中。
请参考图5,为实施例1中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聚:
S1、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有两种,分别为制冷工作模式和制热工作模式。
S2、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 正转或反转,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正转模式下,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反转模式下,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3;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运行时按照流阻最小原则来调节出风量。
进一步地,在步聚S2中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以下步聚:
S201、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 的第一三通阀2中连接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第二三通阀12中连接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支路,以实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的目的;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以达到关闭所述制热回路的目的,进而使由所述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2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3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8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12 流向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步聚S2中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以下步聚:
S202、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 的第一三通阀2中连接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三通阀12中连接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支路,以实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的目的;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以达到关闭所述制冷回路的目的,进而使由所述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2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8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3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12流向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步聚S2中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运行时按照流阻最小原则来调节出风量具体包括以下步聚:
S203、获取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目标风量。
具体地,由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内流动的制冷剂工质的温度是动态变化的,故在步聚S203中获取的所述第一目标风量表示的是在某一时刻下所述室外换热器3发生对流传热时所需的风量且该风量满足实际工况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S204、获取所述高温散热器4的第二目标风量。
具体地,由于所述高温散热器4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是动态变化的,故在步聚S204中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风量表示的是在某一时刻下所述高温散热器 4发生对流传热时所需的风量且该风量满足实际工况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S205、判断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出风量;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输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风量调节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相适配;且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相适配。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 5的最大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相适配;根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出风量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出风量相适配。
具体地,在执行步聚S205之前需要提前通过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型号查询得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的最大输出风量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的最大输出风量。
在实施例1中还包括一种设备终端,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可实现实施例1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聚。
在实施例1中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聚。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2中的热泵系统与实施例1中的热泵系统不同的是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设置的不是所述第一三通阀2、入口设置的不是所述第二三通阀12,在实施例2中,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设置有两开关阀,分别为第一制冷电磁阀20和第一制热电磁阀21,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制冷电磁阀2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 的入口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制热电磁阀21与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同样设有两个开关阀,分别为第二制冷电磁阀22和第二制热电磁阀23,所述第二制冷电磁阀22的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入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8的出口和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制热电磁阀23的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入口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和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的入口连接。
实施例2中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聚:
S1a、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S2a、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 6正转或反转,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正转模式下,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反转模式下,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3;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运行时按照流阻最小原则来调节出风量。
进一步地,在步聚S2a中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以下步聚:
S201a、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20、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22,以实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的目的,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 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21、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23,以达到关闭所述制热回路的目的,进而使由所述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冷电磁阀20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3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8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冷电磁阀22流向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在步聚S2a中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以下步聚:
S202a、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21、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23,以实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的目的;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20、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8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7、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8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22,以达到关闭所述制冷回路的目的,进而使由所述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热电磁阀21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8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11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8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热电磁阀23流向所述压缩机1。
进一步地,步聚S2a中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5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6在运行时按照流阻最小原则来调节出风量的具体步聚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在实施例2中同样包括一种设备终端,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可实现实施例2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聚。
在实施例2中同样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2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聚。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和与所述电堆连接构成冷却水散热回路的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沿与车辆行驶方向呈角度设置的布设方向设置于车辆一侧围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和制热回路,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制热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靠近外界的一侧设有所述室外换热器、另一侧沿所述布设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轴流风机组和第二轴流风机组,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空气通道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三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所述高温散热器二者沿垂直于所述布设方向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聚:
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或反转,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正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反转,使低温空气依次流经所述高温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调节具体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目标风量;
获取所述高温散热器的第二目标风量;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输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风量调节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相适配;且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目标风量和所述第一目标风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时,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调节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述第二目标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的差值相适配;根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调节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档位,使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实际出风量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
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
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
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支路;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制冷回路,并关闭所述制热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冷电磁阀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冷电磁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支路、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三通阀中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支路;关闭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三通阀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三通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制热回路,并关闭所述制冷回路具体包括步骤:
开启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热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热电磁阀,关闭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制冷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制冷电磁热力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二制冷电磁阀,使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经所述第一制热电磁阀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降温变成次高温高压制冷剂工质,然后流经所述制热电磁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工质,再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经所述第二制热电磁阀流向所述压缩机。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通风截面积不大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通风截面积,且所述室外换热器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端面与所述高温散热器沿所述布设方向靠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端面齐平,以使在相同风量下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的流阻小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流阻;和/或;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组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最大出风量总和不小于所述高温散热器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组的最大输出风量不小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对流传热时所需的最大风量。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步聚。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的步聚。
CN202210300778.9A 2022-03-25 2022-03-25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19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0778.9A CN114619840B (zh) 2022-03-25 2022-03-25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0778.9A CN114619840B (zh) 2022-03-25 2022-03-25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9840A CN114619840A (zh) 2022-06-14
CN114619840B true CN114619840B (zh) 2023-07-18

Family

ID=81903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0778.9A Active CN114619840B (zh) 2022-03-25 2022-03-25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984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5635A (ja) * 2000-02-18 2001-08-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冷暖房空調装置
JP2008173992A (ja) * 2007-01-16 2008-07-3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3245922A (ja) * 2012-05-29 2013-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969429A (zh) * 2017-05-09 2017-07-21 湖南大学 排风、空调和热泵热水设备能量梯级利用系统与方法
CN209274305U (zh) * 2018-10-15 2019-08-20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动力乘用车冷却系统
JP2019197630A (ja) * 2018-05-08 2019-11-14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211526761U (zh) * 2020-02-12 2020-09-1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5635A (ja) * 2000-02-18 2001-08-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冷暖房空調装置
JP2008173992A (ja) * 2007-01-16 2008-07-3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3245922A (ja) * 2012-05-29 2013-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969429A (zh) * 2017-05-09 2017-07-21 湖南大学 排风、空调和热泵热水设备能量梯级利用系统与方法
JP2019197630A (ja) * 2018-05-08 2019-11-14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209274305U (zh) * 2018-10-15 2019-08-20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动力乘用车冷却系统
CN211526761U (zh) * 2020-02-12 2020-09-1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9840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69946A1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US11760162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KR20210053592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3173050B (zh) 热管理系统
KR20220001670A (ko) 차량용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3173049B (zh) 热管理系统
CN115027208A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US20230356564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improved working efficiency of compressor
CN111251809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01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14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2693363A (zh) 一种纯电动卡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4619840B (zh) 轴流风机氢能车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070065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6585318A (zh) 电动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CN10990002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11251808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4564757U (zh) 一种纯电动卡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125180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04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574792U (zh) 基于正反转轴流风机的氢能燃料电池车用低温热泵系统
KR20190098068A (ko) 차량용 열관리 시스템
WO2022179593A1 (zh) 热管理系统
CN111251810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20904610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