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5167A -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5167A
CN114615167A CN202210265750.6A CN202210265750A CN114615167A CN 114615167 A CN114615167 A CN 114615167A CN 202210265750 A CN202210265750 A CN 202210265750A CN 114615167 A CN114615167 A CN 114615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
negotiation
monitoring
state
targ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57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亮
缪洋
曹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57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5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5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针对对接链路的两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在到达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目标端口的状态,若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该方案可以避免由于使能时刻不同,导致由于端口过早消耗掉规定时长所导致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推后,而被误判为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的现象。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下的监测,降低失误率。

Description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理层协议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组织一直在对自协商进行改进和标准化,自协商逐渐覆盖了各种传输介质。自协商在保证链路两端协商速率的同时,也为协商完成以后,进行LT(Link Training,链路训练)做一个同步,保证两端LT在同时刻进行。这就要对AN(Auto-negotiation,自协商)的握手成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如果协商不成功,就无法准确的进行LT,两端就不能保证连接正常。
而在IEEE协议规定中,ANLT是有时间要求的,在现有技术中对于ANLT的超时监控,是通过设置一个固定的监视器时间,以不断轮询的方式来监测超时。在这种超时检测机制上完成ANLT,虽然很大程度上在满足IEEE协议规定的时间,测试出不满足协议规定的ANLT的缺陷。但是在对接链路中两端设备使能自协商的时刻不同的情况下,则可能导致超时判定的失误。现有的监测方式存在灵活性差、适用场景窄,且失误率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其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监测,降低失误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所述监控线程的起点与所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所述自协商功能的使能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其中,所述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每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等;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首先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时,判定不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并跳出所述监控线程;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的步骤,包括:
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或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进行重启;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判定不需要进行重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包括自协商过程和链路训练过程;
所述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自协商过程的进行状态,若处于,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若所述目标端口处于自协商过程的完成状态,再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
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或失败状态,则确定不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同一监控线程中,所述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分别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不一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网络设备,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所述监控线程的起点与所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所述自协商功能的使能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检测单元,用于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其中,所述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每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等;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网络设备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单元用于:
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针对对接链路的两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在到达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目标端口的状态,若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该方案可以避免由于使能时刻不同,导致由于端口过早消耗掉规定时长所导致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推后,而被误判为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的现象。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监测,降低失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监测机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102包含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1中步骤S103包含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机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络设备包含的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自协商就是把对接链路中两端的设备(通过两端设备的两端端口),通过交换彼此的通信能力,如速率、双工、流控等,以协商出一个最高的通讯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通讯效率,解决因效率、双工不匹配导致的冲突的目的。
在IEEE协议规定中,对于ANLT过程具有时间要求,例如对于25G效率,ANLT的规定时长是500ms,对于50G速率,ANLT的规定时长是3s。可以看出,对于ANLT的规定时长是较短的。如果在实际场景下,两端端口使能AN的时间不同步,也即一端使能AN时,另一端延迟一段时间之后再使能AN。这样就会出现两端端口在进行ANLT过程时,由于一端端口先使能AN,导致ANLT过程真实消耗的时间虽然没有超过规定时长,但由于一端已经提前消耗了ANLT的时间,出现ANLT失败的现象。
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设置一个固定的监视器时间,基于监视器时间进行不断轮循。在每次到达检测点时,并不会关注当前的状态是否处于ANLT的状态,只要到达检测点若未成功则会重启ANLT,导致ANLT失败。
由于端口使能AN是人为操作的,在固定的监视器时间机制下,会出现使能AN的时间点在监视器时间的哪个时间点是无法预知的,如图1中所示。例如,如果AN使能时间点临近监视器时间中当前轮循的位置。由于固定的监视器时间机制并不关注当前的状态是否处于ANLT的状态,会出现可能实际执行的ANLT并未超时,例如两端端口使能AN的时间点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因为超时机制致使ANLT失败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在应用于某些场景下时,会导致超时监测失误,并因失误导致ANLT失败的现象。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案,该方案以对接链路中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端口的使能时间点构建监控线程,并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结束时若检测到端口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监控周期进行监测,基于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来对端口进行设置处理。该方案可以避免对接链路中两端端口由于使能时刻不同,导致由于端口过早消耗掉规定时长所导致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推后,而被误判为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的现象。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监测,降低失误率。
在IEEE 802.3标准中,自协商分为3种,第一种是CL28定义的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的自协商功能(千兆及以下电口)。第二种是IEEE CL37定义的1000BASE-X自协商,千兆光口、SGMII电口等都基于这个协议。最后一种是IEEE CL73定义的背板/铜缆自协商,10G及以上速率都基于这种自协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方法主要针对这类自协商过程中的监测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2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S101,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
S102,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
S103,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本实施例中,对接链路指在两端设备中两个端口之间基于自协商所需要建立的对接链路。本实施例中,将该两个端口命名为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需要说明的是,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也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上的两个不同的端口。
在两端端口之间建立对接链路后,两端端口会使能自协商功能,以通过交换彼此的通信能力,从而协商出最高的通讯能力。在实际过程中,两端端口在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可能是同时进行使能,也可能使能的时间点不同,也即一个端口先使能、另一个端口后使能。本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两端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不同的场景下的监测,以避免在这种场景下因超时监测失误而导致错误判定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从而错误重启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确定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中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端口,将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端口设置为目标端口。其中,自协商功能的使能将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由于目标端口首先使能了自协商功能,但是由于另一个端口还未使能自协商功能,所以导致目标端口消耗掉部分规定总时长,却不能与另一个端口之间进行自协商传递。所以可能导致目标端口后续实际并未超出规定总时长,但被判定为超时。所以本实施例中,后续主要针对目标端口进行超时监测,以及设置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间点的同时,建立监控线程。也即,监控线程的起点与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该监控线程可以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各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同。其中,所述的规定总时长可如,上述的25G效率下的500ms,50G效率下的3s。
监控线程中,各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即为检测点,也即在该检测点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超时检测。由于目标端口的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与监控线程建立的时刻一致,也即目标端口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开始时刻与第一个监控周期的开始时刻相同,而第一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规定总时长相同。因此,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将执行目标端口的超时检测。
本实施例中,进行超时检测时可检测目标端口的状态,目标端口的状态可能是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若在此状态下表明两端的端口还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过程中,此时很有可能是因为前述的由于目标端口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而提前消耗掉一段时间,导致其彼此之间的交互推迟后所导致的。
因此,在此情形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监控周期的该检测点时并不会直接对目标端口进行重启。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使能时刻不同导致的自协商交互推后而被误判为超时,而对端口进行错误重启的缺陷。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情形下,将进入到监控线程的下一个监控周期再进行监测。并且基于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如此,进入到下一个监控周期继续进行监测,下一个监控周期所带来的时间推移,可以抵消由于端口提前使能所消耗的时间。因此,下一个监控周期的检测点时,是可以准确地检测到端口实际的自协商链路训练的执行情况的。因此,结合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监测,可以准确对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超时进行检测,从而进行端口的正确的设置处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监测方法,通过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目标端口的状态,从而在检测到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进入到下一个监控周期进行监测。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两端端口使能自协商时间不一致,导致由于端口过早消耗掉规定时长所导致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推后,而被误判为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的现象。并且,结合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进行端口的设置处理,可以通过下一个监控周期的时间推移消除端口过早使能所消耗掉的时长,从而在下一个监控周期准确监测端口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执行情况,从而准确进行端口的设置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进行监测时,可能出现上述的目标端口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也可能出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的情形。
端口的自协商链路训练包括自协商过程和链路训练过程。在两端端口完成自协商过程后,再同时执行链路训练过程。请参阅图3,在进行目标端口的状态检测以确定是否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21,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自协商过程的进行状态,若处于,执行以下步骤S1024,若未处于执行以下步骤S1022。
S1022,若所述目标端口处于自协商过程的完成状态,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若处于,执行以下步骤S1024,若未处于,执行以下步骤S1023。
S1023,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或失败状态,若处于,执行以下步骤S1025。
S1024,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S1025,确定不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进行检测时,目标端口所处的状态可能是多种状态之一。目标端口在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中,包含自协商过程和链路训练过程。因此,在检测点可能的处于的状态包括,如处于自协商过程的进行状态、处于自协商过程的成功状态、处于自协商过程的失败状态、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状态以及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
因此,可以通过上述的检测方式以确定出目标端口在检测点时的状态。从而最终判定目标端口是否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若通过状态检测和判定后,确定目标端口未处于自协商链路的训练状态时,则无需进入下一个监控周期,而需在当前监控周期作出对目标端口的设置处理。
在此情形下,请结合参阅图4,监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4,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S105,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首先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则需要在当前监控周期判断是否需要对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如果需要对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则相应地对接链路中的另一端的端口的自协商功能也需要进行重启。而两端的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之后,两端的端口可能在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也不一致的,因此,同样地,会在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端口的使能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如此,保障监控线程的建立时刻与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保障监控线程中第一个监控周期的开始时刻与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端口中规定总时长的开始计时时刻相同。
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确定目标端口未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的情形下,则目标端口可能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或失败状态。
因此,在判定是否需要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具体地,若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判定不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并跳出监控线程。若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则判定需要对自协商功能及进行重启。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若基于当前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无法确定,而需要进入到下一个监控周期进行监测并判定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31,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S1032,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同样地,在进入下一个监控周期后,也是到达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进行检测。由于下一个监控周期在时间上的推移以完全能够抵消目标端口在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时所消耗掉的时长,在下一个监控周期的检测点则可以基于目标端口的状态明确判定出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进行检测时,若目标端口在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或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则判定需要进行重启。若目标端口在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则判定不需要进行重启。
本实施例中,在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若判定需要进行重启,则对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且,也需要对对接链路中的另一个端口进行自协商功能重启。
而若判定不需要进行重启时,则可跳出所构建的监控线程。
以下结合图6中所示的示意图,对对接链路中两端端口的自协商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以图6中的两个端口port1和port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port1和port2可以是同一个网络设备上的两个端口,也可以是不同网络设备上的两个端口。
port1和port2上下两端在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时,假设port2的自协商在图6中所示的下面的AN enable时刻先启动。此时,port2已经开始发送AN帧,并同时已经开始计时,而port1的AN还没有使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port1的AN在图6中所示上面的AN enable时刻启动,并开始发送AN帧,和开始计时。理论上从此时刻才是两端交互的起始时刻,而由于port2比port1提前使能了AN,导致port2多消耗了线程监控的时间,可能因为ANLT在没有超时的情况下被监控线程所打断,从而导致ANLT失败。
本实施例中,监控线程中的监控周期的时长与ANLT总时间相同,且第一监控周期的起始点为port2的AN enable的时刻。在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也即图6中的“检测ANLT状态”的时刻,会读取port2的状态。若当前port2还处在ANLT的进行状态,则跳过该监控周期的处理,而进入到下一个监控周期。在下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再进行port2的状态的检测,进而确定是否进行重启。
如此,可以保证ANLT顺利执行下去,可以很好的满足ANLT的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ANLT成功的概率。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监测方法,采用了监控线程对齐和同步检测的方式来对ANLT进行检测处理。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监视器时间来固定轮循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的方案具有协商时间灵活,且提高协商成功的概率的优点。该方案可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可以避免两端AN使能不同步、时间不等长等导致ANLT失败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网络设备,该智能网络设备可以是对接链路中的任意设备,或者是两端端口为同一个设备情况下两端端口所在的设备。
请参阅图7,该智能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建立单元、检测单元和设置单元。
建立单元,用于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所述监控线程的起点与所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所述自协商功能的使能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检测单元,用于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其中,所述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每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等。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网络设备,可以实现对对接链路中的端口的ANLT的超时监测以及端口的设置处理。可以对ANLT整个线程监控的实现使协商时间更加灵活,以线程监控对齐(以AN为线程监控的起点),以及同步检测ANLT状态的方式更加完善ANLT的时间分配。让ANLT成功的概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也为端口互通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网络设备还包括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可以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上述判断单元还可以用于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首先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可以用于:
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时,判定不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并跳出所述监控线程;
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置单元用于:
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置单元用于: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或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进行重启;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判定不需要进行重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包括自协商过程和链路训练过程,上述检测单元可以用于:
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自协商过程的进行状态,若处于,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若所述目标端口处于自协商过程的完成状态,再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
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或失败状态,则确定不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同一监控线程中,所述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分别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不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网络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未详尽之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针对对接链路的两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在到达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目标端口的状态,若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该方案可以避免由于使能时刻不同,导致由于端口过早消耗掉规定时长所导致的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推后,而被误判为自协商链路训练失败的现象。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的监测,降低失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所述监控线程的起点与所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所述自协商功能的使能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其中,所述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每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等;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首先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时,判定不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并跳出所述监控线程;
若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为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的步骤,包括:
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或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失败状态,判定需要进行重启;
若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处于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判定不需要进行重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包括自协商过程和链路训练过程;
所述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自协商过程的进行状态,若处于,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若所述目标端口处于自协商过程的完成状态,再检测所述目标端口是否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
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进行状态,则确定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若处于链路训练过程的成功完成状态或失败状态,则确定不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监控线程中,所述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分别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不一致。
8.一种智能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针对对接链路中的本端端口和对端端口,确定首先使能自协商功能的目标端口,并在所述目标端口使能自协商功能时建立监控线程,所述监控线程的起点与所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一致,所述自协商功能的使能触发进行自协商链路训练过程;
检测单元,用于在到达所述监控线程的第一个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检测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其中,所述监控线程设置有多个监控周期,每个监控周期的时长与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规定总时长相等;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则不作处理,并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基于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端口进行设置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络设备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未处于所述自协商链路训练的进行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的状态判断是否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定对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并在任一端口首先重新使能自协商功能的时刻,重新建立监控线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用于:
进入所述监控线程的下一监控周期的监控,在到达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端口在所述下一监控周期的结束时间点时的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自协商功能的重启;
在判定需要进行重启时,对所述目标端口的自协商功能进行重启。
CN202210265750.6A 2022-03-17 2022-03-17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Pending CN114615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5750.6A CN114615167A (zh) 2022-03-17 2022-03-17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5750.6A CN114615167A (zh) 2022-03-17 2022-03-17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5167A true CN114615167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6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5750.6A Pending CN114615167A (zh) 2022-03-17 2022-03-17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516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42A (zh) * 2003-10-01 2005-04-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自协商监控系统、中继传输设备及使用的自协商监控方法
US20140223265A1 (en) * 2012-05-07 2014-08-07 Kent Lusted Network system configured for resolv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uring a link training sequence
CN10680287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在高速Serdes中实现对端自协商功能的方法
US20200259936A1 (en) * 2020-04-27 2020-08-1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link train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42A (zh) * 2003-10-01 2005-04-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自协商监控系统、中继传输设备及使用的自协商监控方法
US20140223265A1 (en) * 2012-05-07 2014-08-07 Kent Lusted Network system configured for resolv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uring a link training sequence
CN10680287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在高速Serdes中实现对端自协商功能的方法
US20200259936A1 (en) * 2020-04-27 2020-08-1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link train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EE: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AN/MAN -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EEE STD 802.3, 2000 》, 16 October 2000 (2000-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4499B2 (en) Dedicated control path architecture for systems of devices
CN107547281B (zh) 一种主备竞争方法、装置及应用设备
US11395189B2 (en) State machine handling at a proxy node in an Ethernet-based fronthaul network
CN106817264B (zh)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19994B (zh) 实现网络服务双机热备的方法及服务器
KR101466791B1 (ko)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의 신호 유실 이벤트 후 자동 복구
EP2391061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master-slave network devices
CN109245926B (zh) 智能网卡、智能网卡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1207960A1 (zh) 一种实现断线重连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4422571B (zh) 一种量子通信客户端断开重连系统及方法
US8327042B2 (en) Automatic port accumulation
US72426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ber autonegotiation
CN114615167A (zh) 针对协商建立链路连接的监测方法和智能网络设备
CN107454141B (zh) 解决端口冲突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86576A (zh) 一种多控存储集群通信超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733729B (zh) 通信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JP3777809B2 (ja) 二重化通信システムの回線異常検出方法
WO2018035681A1 (zh) 建立端口连接的方法及端口芯片
CN110581786A (zh) Ncsi网络连通稳定性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WO2017206460A1 (zh) 最大传输单元值的设置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8933696B (zh) Oam配置协商方法、装置、管理实体及存储介质
US9106531B2 (en) Detection of link connectivit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076604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link establishment method
CN117651006A (zh)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7376188A (zh) 基于sdn的跨网业务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