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2635B -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2635B
CN114612635B CN202210190758.0A CN202210190758A CN114612635B CN 114612635 B CN114612635 B CN 114612635B CN 202210190758 A CN202210190758 A CN 202210190758A CN 114612635 B CN114612635 B CN 114612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e
picture
virtual
scen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07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2635A (zh
Inventor
姜公略
黄宗元
陈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zhe Wuj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zhe Wu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zhe Wuj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zhe Wu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07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2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2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2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2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26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433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21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50Lighting ef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再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最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强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R)是一个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佩戴相关设备,在用户面前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但其本身还是在现实世界中。在发展初期,通过占据全部视野,让内容更震撼真实以影响人们的主观意识,后来开始增加配套设备,让肢体也能融进虚拟世界中;而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区别,因为它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增强现实并不会完全取代用户的视野和感知,而是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投射出来虚拟的影像,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AR和VR在技术上更成熟,在应用上也更广泛,最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趋势是将AR与VR的技术进行结合,使其功能集成于一体;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公司在该领域均有研究,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AR需要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切换,因此实现虚拟景象与实体景象场景切换非常频繁,同时外界光线的变化也会对虚像产生观感上的影响;然而现有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中,无法准确、及时地在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常规切换方式均为现实画面与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切换)。因此,如何在不同的现实场景中,实现能够准确识别适用不同使用场景,并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就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可选地,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或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
所述第一行为状态,为用户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移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且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所述第二行为状态,为用户与第二特征物之间相对静止的非移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031
其中,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max为可调节的最大透光率;
Tmin为可调节的最小透光率;
s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实时监测距离,sk<s1≤s0
s0为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
sk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最小距离阈值,sk<s0;且当s1≤sk时,T2=Tmax
ds1/dt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即用户的实时移动速度;
δ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阈值,即用户达到移动状态的基准值;
T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041
其中,I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E0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δ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δ3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042
其中,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ds2/dt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程度;
γ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的阈值,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标准值;
T'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t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
tk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最小时间阈值,
T'02为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051
其中,I'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E'0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γ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γ3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装置,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进行实施处理,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再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最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四;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装置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能够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再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最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AR眼镜装置上呈现的现实增强画面中融合有小框窗口的虚拟画面的现实控制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具体来说,所述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为一个或多个,其中,第一特征物和第二特征物为一个或多个;比如:第一场景为餐厅,对应的第一特征物为餐桌、餐具等,第二场景为客厅,对应的第二特征物为沙发、茶几等;
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与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适用情况,将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分为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使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切换更准确,也更贴合实际情况;同时,将现实场景中的多个特征物与第一场景和第二场景进行一一映射,使第一场景对应第一特征物,第二场景对应第二特征物,使具体场景的识别更加准确高效;而且,在与画中画显示模式对应的第一场景和第一特征物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用户姿态,最终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同理,在与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对应的第二场景和第二特征物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用户姿态,最终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这样将静态的现实场景和动态的用户姿态进行综合分析,所以,进一步提高了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识别准确度,以及不同场景、不同用户意图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适配度,最终,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或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
所述第一行为状态,为用户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移动状态,即第一行为状态主要是当前用户的移动状态场景。
可选地,如图3,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且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所述第二行为状态,为用户与第二特征物之间相对静止的非移动状态。
具体来说,所述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针对不同的第一场景及其第一特征物,预设不同的距离阈值,若出现多个第一特征物时,优先选择与用户最近的第一特征物的距离阈值;所述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针对不同的第二场景及其第二特征物,预设不同的距离阈值,若出现多个第一特征物时,优先选择与用户最近的第一特征物的距离阈值;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1)用户处于第一场景,且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
(2)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
那么,具体来说,有如下情况:
情况1:用户处于第一场景,且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
情况2:用户处于第一场景,且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非第一行为状态;
情况3:用户处于第一场景,但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未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
情况4:用户处于第二场景,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
情况5:用户处于第二场景,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未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
也就是说,当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时,无论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或者,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或者,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均确定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即实现将第一行为状态作为主要检测条件,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检测其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需要立即切换画中画现实模式,然而在下一个预设时间周期内如果监测继续维持第一行为状态则控制完全切换到实景显示模式,此时AR眼镜装置可以完全采用实景观看外部场景);同样的,当用户处于第一场景,且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时,无论用户姿态是否为第一行为状态,也确定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所以,这样就兼顾了用户所处的具体场景(静态方面)和用户姿态(动态方面)这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使得在现实中对适合画中画显示模式的所有情况均包括在内,达到了智能、准确、及时地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效果。
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需要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用户处于第二场景,且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
(2)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
也就是说,只有当用户处于第二场景,且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同时,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时,确定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所以,这样就兼顾了用户所处的具体场景(静态方面)和用户姿态(动态方面)这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使得在现实中对适合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所有情况均包括在内,达到了智能、准确、及时地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现实中适用于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所有情况均包括在内,达到了智能、准确、及时地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效果,也就实现了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由于通过静态的场景数据和动态的用户姿态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所以,有效提高了用户意图、现实场景与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匹配准确度;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静态的场景数据为第一场景的数据、第一特征物的数据;动态的用户姿态数据为第一行为状态;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静态的场景数据为第二场景的数据、第二特征物的数据;动态的用户姿态数据为第二行为状态;
并且,由于采用了将用户与不同场景中特征物的距离因素,结合用户的不同行为状态的方式,去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所以,有效提高了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时的准确度,进而在准确识别具体场景和用户意图的基础上,实现了画中画显示模式与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之间智能切换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具体来说,所述距离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距离的实时监测值,以及根据距离的实时监测值计算出的距离变化率;所述第一行为状态参数,指能够反映用户行为或姿态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时间等;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具体来说,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是在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时,同步对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进行对应的调节,具体为在当前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基础上,根据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的变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的变化,对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如图5,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具体来说,所述距离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距离的实时监测值,以及根据距离的实时监测值计算出的距离变化率;所述第二行为状态参数,指能够反映与用户第二行为状态有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用户的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时间等;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具体来说,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是在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时,同步对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进行对应的调节,具体为在当前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基础上,根据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的变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的变化,对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
由于在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之后,采用了动态影响因素和静态影响因素相结合去综合分析,并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这样,就使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之后,还能够根据用户在现实场景中不同的行为状态,去预判用户的真实意图,同时,根据采集的动态影响因素和静态影响因素的具体参数和阈值,随着用户在场景中的行为状态的不断变化,智能动态地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并且,在智能动态调节透光率后,透光率及其变化,将作为下一次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因素之一,再结合外部光照度的变化,综合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进而实现了根据透光率与虚拟图像的亮度之间的相关性,去控制透光率与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变化,达到即使随着用户行为和场景的不断变化,对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的控制,仍然能够达到精确控制、实时响应的效果。
动态影响因素和静态影响因素相结合去综合分析,是指:将动态影响因素、静态影响因素,以及动态影响因素与静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均进行综合分析,所述动态影响因素,即用户的行为状态,并且将用户的行为状态针对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进行一一对应的分类,分为第一行为状态和第二行为状态;所述静态影响因素,即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的第一特征物和第二特征物;所述静态影响因素和动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即用户与当前不同场景内的对应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131
其中,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具体来说,以上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T1和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T2,分别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相邻采样时刻的前一次透光率控制值和后一次透光率控制值,即在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连续采样过程中,任意一个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即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相对地,该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即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T2总是T1的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T1总是T2的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就这样一直迭代更新T1和T2,使每次输出的透光率控制值,均是根据实际的场景,以及用户在场景中的行为和姿态的变化,实时调整后的透光率控制值;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T1的起始值,为根据识别的不同场景,取对应的预设初始值;Tmax为可调节的最大透光率;
Tmin为可调节的最小透光率;
s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实时监测距离,sk<s1≤s0
s0为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
sk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最小距离阈值,sk<s0;且当s1≤sk时,T2=Tmax
ds1/dt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即用户的实时移动速度;
δ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阈值,即用户达到移动状态的基准值;
T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本申请实施例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由于结合实际情况,将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实时距离,以及用户第一行为状态中的实时移动速度,作为影响透光率调节的两个监测参数,并且根据监测参数对于透光率调节的影响不同,设置了对应的调节基础量,使得两个监测参数虽然共同作为调节透光率的因素,但是又具有不同的调节量,所以,在贴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随着用户行为状态的不断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透光率的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T1和T2迭代更新的具体过程,下面详细介绍T1和T2之间迭代更新的步骤,具体如下:
S01: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当前第一场景的具体场景类别,查询当前具体场景类别对应的T1的起始值的预设取值,将查询到预设取值作为T1的起始值;
S02:根据预设的采样周期,实时监测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所需的监测参数(即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实时监测距离s1、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ds1/dt1);
S03: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T1的起始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一个T2,将输出的第一个T2作为第一个透光率控制值;
S04: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即第二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步骤S03中输出的第一个T2作为此采样时刻的T1的取值,再将此采样时刻T1的取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二个T2,将输出的第二个T2作为第二个透光率控制值;
S05:重复步骤S03至S04,在连续采样的过程中,将依次输出连续的采样时刻的每一个采样时刻的T2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均作为:计算下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时,所需输入参数T1的取值,即,每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均以上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作为基础,再结合所需的监测参数,通过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运算得出此采样时刻的T2值。
因此,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是一种前后关联、环环相扣的连续的控制模型或程序;在每次执行步骤S01至S05时,都从透光率控制值的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出它的一个新值。
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151
其中,I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具体来说,以上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I1和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I2,分别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相邻采样时刻的前一次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和后一次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在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连续采样过程中,任意一个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相对地,该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I2总是I1的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I1总是I2的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就这样一直迭代更新I1和I2,使每次输出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均是根据实际的场景,以及用户在场景中的行为和姿态的变化,实时调整后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I1的起始值,为根据识别的不同场景,取对应的预设初始值;
E0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δ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具体来说,E01与E02之间的关系,同理于T1与T2,或者I1与I2之间的关系,即分别为同一个采用周期中的前一采样时刻与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的光照度实测值,同时不断迭代更新数据;由于虚拟图像亮度是根据外部光照度、透光率,以及自身亮度,进行调节的,故I1至少滞后T1一个采样周期,相对地,I2也至少滞后T2一个采样周期;
δ3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由于结合实际情况,将外部关照度,以及透光率,作为影响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两个监测参数,并且根据监测参数对于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影响不同,设置了对应的调节基础量,使得两个监测参数虽然共同作为调节虚拟图像亮度的因素,但是又具有不同的调节量,所以,在贴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随着用户行为状态的不断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虚拟图像亮度的效果。
并且,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将透光率及其变化作为下一次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因素之一,再结合外部光照度的变化,综合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所以,能够根据透光率与虚拟图像的亮度之间的相关性,去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变化,进而实现了虚拟图像的亮度,能够紧随外部场景和用户行为的变化而及时准确地调节的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I1和I2迭代更新的具体过程,下面详细介绍I1和I2之间迭代更新的步骤,具体如下:
S01: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当前第一场景的具体场景类别,查询当前具体场景类别对应的I1的起始值的预设取值,将查询到预设取值作为I1的起始值;
S02:根据预设的采样周期,实时监测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所需的监测参数(即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E01、第二光照度E02,以及第一透光率T1、第二透光率T2);
S03: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由于采样周期的滞后,实际为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的第二采样周期),将I1的起始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一个I2,将输出的第一个I2作为第一个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S04: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即第二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步骤S03中输出的第一个I2作为此采样时刻的I1的取值,再将此采样时刻I1的取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二个I2,将输出的第二个I2作为第二个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S05:重复步骤S03至S04,在连续采样的过程中,将依次输出连续采样时刻的每一个采样时刻的I2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均作为:计算下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时,所需输入参数I1的取值,即,每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均以上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作为基础,再结合所需的监测参数,通过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运算得出此采样时刻的I2值。
因此,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是一种前后关联、环环相扣的连续的控制模型或程序;在每次执行步骤S01至S05时,都从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出它的一个新值。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171
其中,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具体来说,以上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T'1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T'2,分别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相邻采样时刻的前一次透光率控制值和后一次透光率控制值,即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连续采样过程中,任意一个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即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相对地,该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即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T'2总是T'1的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T'1总是T'2的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就这样一直迭代更新T'1和T'2,使每次输出的透光率控制值,均是根据实际的场景,以及用户在场景中的行为和姿态的变化,实时调整后的透光率控制值;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T'1的起始值,为根据识别的不同场景,取对应的预设初始值;
ds2/dt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程度;
γ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的阈值,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标准值;
T'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t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
tk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最小时间阈值,
具体来说,当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超过其最小时间阈值后,开始加入该连续累计时间对透光率的调节;
T'02为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本申请实施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由于结合实际情况,将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以及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作为影响透光率调节的两个监测参数,并且根据监测参数对于透光率调节的影响不同,设置了对应的调节基础量,使得两个监测参数虽然共同作为调节透光率的因素,但是又具有不同的调节量,所以,在贴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随着用户行为状态的不断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透光率的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T'1和T'2迭代更新的具体过程,下面详细介绍T'1和T'2之间迭代更新的步骤,具体如下:
S01: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当前第二场景的具体场景类别,查询当前具体场景类别对应的T'1的起始值的预设取值,将查询到预设取值作为T'1的起始值;
S02:根据预设的采样周期,实时监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所需的监测参数(即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ds2/dt2、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t);
S03: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T'1的起始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一个T'2,将输出的第一个T'2作为第一个透光率控制值;
S04: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即第二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步骤S03中输出的第一个T'2作为此采样时刻的T'1的取值,再将此采样时刻T'1的取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二个T'2,将输出的第二个T'2作为第二个透光率控制值;
S05:重复步骤S03至S04,在连续采样的过程中,将依次输出连续的采样时刻的每一个采样时刻的T'2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均作为:计算下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时,所需输入参数T'1的取值,即,每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均以上一个采样时刻的T'2值作为基础,再结合所需的监测参数,通过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运算得出此采样时刻的T'2值。
因此,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是一种前后关联、环环相扣的连续的控制模型或程序;在每次执行步骤S01至S05时,都从透光率控制值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出它的一个新值。可选地,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525060560000191
其中,I'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具体来说,以上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I'1和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I'2,分别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相邻采样时刻的前一次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和后一次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连续采样过程中,任意一个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相对地,该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即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I'2总是I'1的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I'1总是I'2的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就这样一直迭代更新I'1和I'2,使每次输出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均是根据实际的场景,以及用户在场景中的行为和姿态的变化,实时调整后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I'1的起始值,为根据识别的不同场景,取对应的预设初始值;
E'0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具体来说,E'01与E'02之间的关系,同理于T'1与T'2,或者I'1与I'2之间的关系,即分别为同一个采用周期中的前一采样时刻与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的光照度实测值,同时不断迭代更新数据;由于虚拟图像亮度是根据外部光照度、透光率,以及自身亮度,进行调节的,故I'1至少滞后T'1一个采样周期,相对地,I'2也至少滞后T'2一个采样周期;
γ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γ3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具体来说,以上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的各种预设参数,比如阈值、基准值、基础量等,根据不同的现实场景,采用相同或差异化的取值,或者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另外,对于调节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在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设置不同的最大或最小限值。
本申请实施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由于结合实际情况,将外部关照度,以及透光率,作为影响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两个监测参数,并且根据监测参数对于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影响不同,设置了对应的调节基础量,使得两个监测参数虽然共同作为调节虚拟图像亮度的因素,但是又具有不同的调节量,所以,在贴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随着用户行为状态的不断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虚拟图像亮度的效果。
并且,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将透光率及其变化作为下一次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因素之一,再结合外部光照度的变化,综合调节虚拟图像的亮度,所以,能够根据透光率与虚拟图像的亮度之间的相关性,去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的变化,进而实现了虚拟图像的亮度,能够紧随外部场景和用户行为的变化而及时准确地调节的效果;即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以通过变色膜拦截外部的强光,通过调整透光率来适应性的增强虚像的亮度,从而减少常规技术手段增加虚拟影像(或称虚拟画面)亮度的所需功耗。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光可以快速调节变色膜透光率来保证观影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I'1和I'2迭代更新的具体过程,下面详细介绍I'1和I'2之间迭代更新的步骤,具体如下:
S01: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获取当前第二场景的具体场景类别,查询当前具体场景类别对应的I'1的起始值的预设取值,将查询到预设取值作为I'1的起始值;
S02:根据预设的采样周期,实时监测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所需的监测参数(即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E'01、第二光照度E'02,以及第一透光率T'1、第二透光率T'2);
S03: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由于采样周期的滞后,此时的采样周期实际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的第二采样周期),将I'1的起始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一个I'2,将输出的第一个I2作为第一个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S04:在第一采样周期的后采样时刻(即第二采样周期的前采样时刻),将步骤S03中输出的第一个I'2作为此采样时刻的I'1的取值,再将此采样时刻I'1的取值,以及所需的监测参数,输入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中,进行计算后输出第二个I'2,将输出的第二个I'2作为第二个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S05:重复步骤S03至S04,在连续采样的过程中,将依次输出连续采样时刻的每一个采样时刻的I'2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均作为:计算下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时,所需输入参数I'1的取值,即,每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均以上一个采样时刻的I'2值作为基础,再结合所需的监测参数,通过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运算得出此采样时刻的I'2值。
因此,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是一种前后关联、环环相扣的连续的控制模型或程序;在每次执行步骤S01至S05时,都从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的原值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出它的一个新值。
实施例2
如图6,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装置,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进行实施处理,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实施例3
如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4
如图8,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通通过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再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最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串行外设接口总线(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称SPI)或者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C)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再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最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从而实现能够在增强现实的画中画显示模式和虚拟现实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中智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切换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或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
所述第一行为状态,为用户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移动状态;
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且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所述第二行为状态,为用户与第二特征物之间相对静止的非移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一场景及第一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还包括:
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用户与当前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参数,以及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参数,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
同时获取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度、虚拟图像的亮度,以及透光率,再结合当前对应的第二场景及第二特征物的预设的参数和阈值,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838225650000021
其中,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max为可调节的最大透光率;
Tmin为可调节的最小透光率;
s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实时监测距离,sk<s1≤s0
s0为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
sk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最小距离阈值,sk<s0;且当s1≤sk时,T2=Tmax
ds1/dt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即用户的实时移动速度;
δ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阈值,即用户达到移动状态的基准值;
T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一行为状态中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速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计算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画中画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838225650000031
其中,I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E0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画中画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画中画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δ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δ3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透光率;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一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838225650000041
其中,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ds2/dt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程度;
γ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的阈值,即用户的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标准值;
T'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t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连续累计时间;
tk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最小时间阈值,
T'0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用户的第二行为状态中与第二特征物的距离变化率对透光率调节的基础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计算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利用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进行实时计算并控制虚拟图像的亮度;
其中,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第二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838225650000042
其中,I'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二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I'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虚拟图像的第一亮度,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虚拟图像的亮度控制值;
E'0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即在前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一光照度实测值;
E'0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即在后一采样时刻,虚拟现实设备外部的第二光照度实测值;
T'1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一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前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T'2为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的第二透光率,即虚拟画面显示模式下,后一采样时刻的透光率控制值;
γ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当前虚拟图像亮度与当前外部光照亮度之间的差距变化量的基准值;
I'01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量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γ3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的基准值;
I'02为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部光照亮度变化幅度对虚拟图像亮度调节的基础量。
8.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进行实施处理,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眼前的现实场景的数据,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的数据,以及用户姿态的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或第二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一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若现实场景中的特征物为第二特征物,则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
所述第一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增强现实功能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现实场景中,适用于虚拟现实功能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一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一场景的特征物;所述第二特征物,为现实场景的特征物中,能够确定该场景为第二场景的特征物;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或虚拟画面显示模式后,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调节虚拟现实设备的透光率和虚拟图像的亮度;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为AR设备;
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一场景,则根据第一场景、第一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一场景内的第一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画中画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或用户姿态为第一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画中画显示模式;
所述第一行为状态,为用户接近或远离第一特征物的移动状态;
所述若确定用户处于第二场景,则根据第二场景、第二特征物,以及用户姿态,确定是否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还包括:
当用户与第二场景内的第二特征物之间的距离处于对应的虚拟画面显示模式的距离阈值内,且用户姿态为第二行为状态时,确定进入虚拟画面显示模式;
所述第二行为状态,为用户与第二特征物之间相对静止的非移动状态。
CN202210190758.0A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612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758.0A CN114612635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42433 WO2023160213A1 (zh) 2022-02-28 2022-12-27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758.0A CN114612635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2635A CN114612635A (zh) 2022-06-10
CN114612635B true CN114612635B (zh) 2022-10-25

Family

ID=8185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0758.0A Active CN114612635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2635B (zh)
WO (1) WO20231602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2635B (zh) * 2022-02-28 2022-10-25 北京行者无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7496095A (zh) * 2023-10-27 2024-02-02 神力视界(深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实灯光对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0162B2 (en) * 2012-12-31 2016-01-19 Lg Display Co., Ltd.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5185110A1 (en) * 2014-06-03 2015-12-10 Metaio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a digit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real object
US20160314624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Eon Rea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ition between augmented reality and virtual reality
CN105955456B (zh) * 2016-04-15 2018-09-04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融合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6406907A (zh) * 2016-10-11 2017-02-15 传线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流程的执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69614A (zh) * 2016-11-11 2017-04-19 上海远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中场景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182172A1 (en) * 2016-12-28 2018-06-28 Brillio LLC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managing display information in first immersive mode and second immersive mode
CN107272896B (zh) * 2017-06-13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Vr模式与非vr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EP3441847B1 (en) * 2017-08-08 2022-01-19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Controller for use in a display device
CN107577344B (zh) * 2017-09-01 2020-04-28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r头显设备的互动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589846A (zh) * 2017-09-20 2018-01-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526211B2 (en) * 2018-05-08 2022-12-13 Nevermind Capital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trick play in an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CN110275617A (zh) * 2019-06-21 2019-09-24 姚自栋 混合现实场景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KR102592653B1 (ko) * 2019-07-01 2023-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r 모드 및 vr 모드를 제공하는 xr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4612635B (zh) * 2022-02-28 2022-10-25 北京行者无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2635A (zh) 2022-06-10
WO2023160213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12635B (zh) 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38265B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KR102047059B1 (ko)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43392A1 (en) A video background replacement system
US2015010318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sual tracking of a subject for automatic metering using a mobile device
US10586351B1 (en) Ambient light estimation for camera device in infrared channel
KR20170110505A (ko) 다이나믹 비젼 센서의 이미지 표현 및 처리 방법과 장치
US20190132570A1 (en) Dynamically adjusting sampling of a real-time depth map
EP3275175A1 (en) Machine learning of real-time image capture parameters
US9743009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10388199B2 (en) Illumination perception augment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head-moun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that adjusts a light output of a light source based on a desired light condition
CN109327691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5443645B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80640B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0499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91874B (zh) 基于电视的观影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介质
CN108551553A (zh)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81736A (zh) 一种光圈校正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0707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photographing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44135A1 (en) Electronic book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files
US11258954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24492A (zh) 一种预设式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
CN113674718A (zh) 显示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901519A (zh) 屏幕补光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041217A1 (en) Imaging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