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76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8764A
CN114598764A CN202210277894.3A CN202210277894A CN114598764A CN 114598764 A CN114598764 A CN 114598764A CN 202210277894 A CN202210277894 A CN 202210277894A CN 114598764 A CN114598764 A CN 114598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flexible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shaft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7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艳伟
成东村
钟汝坤
孙煜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78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8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7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785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43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转轴,柔性屏绕设于转轴上,转轴能够带动柔性屏运动,以展开或收纳柔性屏,转轴内部具有容纳腔;功能部件,设于容纳腔内,功能部件与柔性屏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机适应多种场景功能需求的增加,转轴类智能终端相继出现。
目前,转轴类智能终端中,驱动柔性屏展开或收纳的机构会占用柔性屏内的空间,导致终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不利于转轴类智能终端的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利用率差,电子设备体积较大,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转轴,柔性屏绕设于转轴上,转轴能够带动柔性屏运动,以展开或收纳柔性屏,转轴内部具有容纳腔;功能部件,设于容纳腔内,功能部件与柔性屏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具备屏幕展开回收功能的电子设备,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转轴和功能部件,柔性屏用于完成信息显示以及用户人机交互操作。其中,柔性屏具备可卷曲的特性,转轴能够带动柔性屏运动,从而实现柔性屏的展开和收纳,使柔性屏的显示面积可根据需求调节。功能部件与柔性屏相关联,用于辅助柔性屏实现各功能,例如为柔性屏供电、控制柔性屏显示信息、为柔性屏提供照明等。其中,转轴和功能部件需要隐藏在电子设备内部,二者会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的布置空间,以至于电子设备的体积增大,导致此类具备调节屏幕面积的电子设备产生内部空间利用率小、尺寸大、不利于用户握持使用的技术问题。
对此,本申请在转轴内部设置了容纳腔,并至少部分功能部件布置在容纳腔内部,以使原本被转轴所占用的部分空间可以被用于布置功能部件,相较于分别独立布置转轴和功能部件的技术方案来说,该布置方式有效缩减了二者在电子设备内部所占用的空间,使电子设备即可以保留屏幕展开收纳、功能,又可以保留小巧的尺寸。从而解决上述空间利用率小、尺寸大、不利于用户握持使用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提升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紧凑度,为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110转轴,120功能部件,122磁性件,124充电电池,130第一支撑轴,132第二支撑轴,134第二限位台阶,140端盖,142定位筒,1422第一限位台阶,144连接轴,1442第四限位台阶,150第一轴承,160柔性屏,162柔性金属板,170第一支撑件,180背板,182中框,184装饰圈,190第二支撑件,192第三限位台阶,19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柔性屏160;转轴110,柔性屏160绕设于转轴110上,转轴110能够带动柔性屏160运动,以展开或收纳柔性屏160,转轴110内部具有容纳腔;功能部件120,设于容纳腔内,功能部件120与柔性屏160连接。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备屏幕展开回收功能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包括柔性屏160、转轴110和功能部件120,柔性屏160用于完成信息显示以及用户人机交互操作。
其中,柔性屏160具备可卷曲的特性,转轴110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带动柔性屏160运动,以使柔性屏16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间切换,通过展开柔性屏160可以增大当前显示区域的面积,反之收纳柔性屏160可以减小显示区域的面积,从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功能部件120与柔性屏160相关联,用于辅助柔性屏160实现各功能,例如为柔性屏160供电、控制柔性屏160显示信息、为柔性屏160提供照明等。其中,转轴110和功能部件120需要隐藏在电子设备100内部,二者会占用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布置空间,以至于电子设备100的体积增大,导致此类具备调节屏幕面积的电子设备100产生内部空间利用率小、尺寸大、不利于用户握持使用的技术问题。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在转轴110内部设置了容纳腔,并至少部分功能部件120布置在容纳腔内部,以使原本被转轴110所占用的部分空间可以被用于布置功能部件120。
其中,转轴110可以是内部形成有腔体的柱状结构,还可以是轴向贯通的筒形结构,关于内部腔体的形状,该实施例中不作硬性限定,满足构成容纳腔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此基础上,至少部分功能部件120设置在转轴110内部,以使转轴110和功能部件120可以集成在一起,使原本需要避让转筒的功能部件120可以借助转轴110内所形成中所形成的腔体布置在转轴110内部,从而实现转轴110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
其中,功能部件120为配合电子设备100工作,以实现对应功能需求的结构,例如该功能部件120可以为用于吸附柔性屏160的磁性件122、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电能的充电电池124,或收发通信信号的天线等,对此该实施例不对功能部件120的具体种类做硬性限定,满足至少部分功能部件120布置在转轴110内部这一条件即可。
相较于将各功能部件120避让实心轴设置的相关技术方案来说,布置在转轴110内部的功能部件120有利于压缩电子设备100内部的结构布置空间,使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可以对应缩减。从而在满足柔性屏160展开收纳需求、功能部件120布置需求的基础上为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进而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利用率低下、电子设备100体积过大,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设备的重量同样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大的重量同样会对用户操作和握持电子设备100带来诸多不利,破坏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转轴110不仅可以通过布置功能部件120提高电子设备100空间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形成中空腔体降低转轴110的重量,从而降低电子设备100的整体重量。
综上,该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案实现了提升转轴110的结构紧凑度,降低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布局难度,为电子设备100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其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产品,对此该实施例中不作硬性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本体,柔性屏160和转轴110与本体相连接;转轴110能够相对本体运动,运动的转轴110带动柔性屏160相对本体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本体,本体为电子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电子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具体地,柔性屏160有两种伸缩方式,第一种伸缩方式下,转轴110固定在本体上,类似书卷转动的转轴110将部分缠绕在其上的柔性屏160向外推送,此部分柔性屏160在本体上逐步滑动展开,以增大显示面积。反之,在需要收纳柔性屏160时,反向转动转轴110即可将柔性屏160回卷,以使柔性屏160重新缠绕在转轴110外侧,即转轴110相对本体转动,柔性屏160相对本体滑动。第二种伸缩方式下,柔性屏160的一端固定在本体上,另一端绕设在转轴110外侧,转轴110在本体上滑动连接,能够相对本体平移,且能够相对本体转动。在需要展开柔性屏160时,转轴110朝远离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移动,以使绕设在转轴110周侧或背侧的柔性屏160被拉伸展开。反之在需要收纳柔性屏160时,转轴110朝靠近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柔性屏160重新绕设在转轴110周侧或背侧。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本体,可以借助本体自身结构对转轴110和柔性屏160的运动轨迹做出限定,确保转轴110能够准确展开、收纳柔性屏160。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功能部件120包括:磁性件122,设于转轴110内,磁性件122与柔性屏160磁吸连接,以使部分柔性屏160贴合在转轴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种合理利用转轴110内部空间的方案。首先,柔性屏160运动的方式做出说明。具体地,柔性屏160的一端处于固定状态,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110的外环面上或绕至转轴110的对侧,转轴110的外环面和柔性屏160保持接触,但与外环面接触的区域随转轴110的转动发生改变。工作过程中,转动的转轴110在柔性屏160上滚动,当转轴110向远离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时,柔性屏160被转轴110拉拽开,以在转轴110的第一侧逐步展开,从而增大可用于显示信息的屏幕面积。对应地,当转轴110向靠近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时,柔性屏160被转轴110卷至转轴110的第二侧,以完成柔性屏160的收纳。
在此基础上,功能部件120包括磁性件122,磁性件122设置在转轴110内部。磁性件122能够在周围空间中产生磁场,该磁场可以对柔性屏160上的感磁结构产生吸引作用。将至少部分柔性屏160绕设在转轴110的外环面后,至少部分柔性屏160能够在磁性件122的吸引下紧密贴合在转轴110的外环面上。
通过设置磁性件122,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作用增大柔性屏160和转轴110间的摩擦力,使转轴110在滚动过程中保持对柔性屏160的驱动,避免转轴110和柔性屏160之间打滑,从而保证转轴110的传动效率,避免柔性屏160的展开、收纳幅度受到打滑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磁性件122可以保证柔性屏160和转轴110的外环面紧密贴合,避免二者间出现大量间隙,从而解决柔性屏160易在转轴110区域变形的技术问题,保证整个屏幕的平滑度,降低柔性屏160的视觉突兀感。进而实现提升转轴110对柔性屏160的驱动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柔性屏160动作精度的技术效果。
其中,磁性件122定位在转轴110上,具体可通过结构配合、胶粘等方式完成装配。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容纳腔沿转轴110的轴线方向贯穿转轴110,磁性件122呈筒状,磁性件122穿设于容纳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对容纳腔和磁性件122的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容纳腔为沿转轴110轴线方向贯穿转轴110的孔形结构,磁性件122为筒形结构,转轴110套接在磁性件122的外侧。
通过将磁性件122设置为筒形结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磁性件122在转轴110内侧的磁吸作用面积,该磁吸作用面积即是磁性件122的外环面的面积,以此提升柔性屏160和磁性件122之间的吸附力,使柔性屏160可以紧密贴合在转轴110的外环面上。相较于在转轴110中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块状磁性件122的技术方案来说,筒形结构的磁性件122可以降低部分柔性屏160与转轴110的外环面分离的可能性,从而强化转轴110对柔性屏160的驱动效率,同时提升柔性屏160的平整度。
另一方面,筒形结构的磁性件122的内环面围合出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中能够设置除磁性件122外的其他功能部件120,从而在满足磁性吸附柔性屏160这一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转轴1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实现优化磁性件122结构,提升对柔性屏160的定位可靠性和驱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磁性件122与转轴110过盈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对磁性件122和转轴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做出说明。具体地,转轴110套接在筒形磁性件122的外侧,且转轴110的内环面和磁性件122的外环面间过盈配合。该过盈配合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二者间的抵靠关系定位磁性件122,避免磁性件122在工作过程中错位甚至脱出转轴110。另一方面,通过过盈配合定位磁性件122还能够避免磁性件122在随同转轴110滚动的过程中冲撞转轴110,从而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工作噪声。再一方面,设置该过盈配合可以免去磁性件122和转轴110间的定位装配结构,实际装配过程中,将磁性件122推入转轴110内部即可。从而在降低磁性件122装配难度的同时缩减电子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金属板162,与本体相连,且部分绕设于转轴110上,磁性件122吸引柔性金属板162,柔性屏160贴设于柔性金属板162上。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金属板162。具体地,柔性屏160覆设在柔性金属板162的一侧,以通过柔性金属板162承托柔性屏160。柔性金属板162的另一侧绕设在转轴110上,以使柔性金属板162介于转轴110和柔性屏160之间。
通过设置柔性金属板162,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支撑柔性屏160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柔性屏160的平整度,避免柔性屏160上出现可被肉眼观察到的凹凸区域。另一方面,相较于在柔性屏160上嵌设金属件的技术方案来说,设置柔性金属板162可以提升磁性件122的磁吸作用面积,以提升磁性件122对柔性屏160的吸附效果,使柔性金属板162和柔性屏160可以紧密贴合在转轴110的外环面上,以避免柔性屏160相对转轴110滑动,提升转轴110的驱动精度和可靠性。同时消除柔性屏160和转轴110间的间隙,进一步提升柔性屏160的平整度。
其中,柔性金属板162能够随同柔性屏160卷曲,且不会因卷曲损坏。同时柔性金属板162为感磁材质,以确保其能够被磁性件122吸引。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功能部件120还包括:充电电池124,设于转轴110内,充电电池124与柔性屏160电连接,用于向柔性屏160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二种合理利用转轴110内部空间的方案。具体地,功能部件120包括充电电池124,充电电池124设置在转轴110内部,用于对包括柔性屏160在内的其他功能部件120供电,例如充电电池124可以为驱动转轴110滚动的驱动件提供电能,还可以为电子设备100中的扬声器和集成电路板提供电能。
相关技术方案中,为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和重量不超出用户所能接受范围,往往需要通过压缩蓄电池的尺寸来为转轴110让出装配空间,导致转轴110类智能终端的电池容量大幅度缩减,以至于电子设备100的续航能力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对电子设备100的实用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
对此,本申请在转轴110中设置充电电池124,一方面可以在不增加电子设备100原有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转轴110中的内部空间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总电池容量,减小电子设备100对电子设备100续航能力的影响,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实心转轴110侵占大量装配空间,电子设备100续航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技术问题,使用户可在不充电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包含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电子设备100。另一方面,将充电电池124集成在转轴110中还可实现充电电池124和转筒的模块化设计,从而统一生产运输包含有充电电池124的电子设备100。进而实现拓宽电子设备100功能覆盖范围,提升电子设备100实用性,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布局,提升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紧凑度,降低电子设备100对电子设备100续航能力的影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转轴110中可同时设置磁性件122和充电电池124,具体可将充电电池124穿设在筒形的磁性件122内,以使电子设备100可同时具备吸附柔性屏160和存储电能两个功能,进一步提升转轴1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另外,转轴110内部还可以选择设置其他功能部件120组合,例如将天线和充电电池124一同设置在转轴110内,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充电电池124为回转体;转轴110能够相对充电电池124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充电电池124的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充电电池124为回转体,具体可以呈柱状,充电电池124设置在转轴110内,且充电电池124和转轴110的内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使转轴110能够相对充电电池124转动。
其中,充电电池124需借助电连接线束与外部电驱动部件或电接口相连接,以使外部电能可以通过线束传入充电电池124中以提升电量,或通过线束将充电电池124中所存储的电量输送至电驱动部件中。在此情况下,通过将充电电池124设置为回转体,并保证充电电池124能够相对转轴110转动,使设置在转轴110内部的充电电池124可以在转轴110滚动过程中仅随同转轴110平移,但不随同转轴110。以避免与充电电池124相连接的多个线束因扭转缠绕在一起,还能够避免线束因扭转而损坏。从而在集成充电电池124的基础上保证充电电池124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充电电池124漏电断电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充电电池124结构,提升电子设备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轴130,与充电电池124的第一端相连,且部分位于容纳腔外,第一支撑轴130包括通孔;第二支撑轴132,与充电电池124的第二端相连,且部分位于容纳腔外,包括连接部。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10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具体地,呈回转体的充电电池124在转轴110的轴线方向上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端部。第一支撑轴130的一端与充电电池124的第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转轴110外部,且第一支撑轴130内形成有通孔,用于连接充电电池124的线束可经由第三通孔连接充电电池124。
第二支撑轴132的一端与充电电池124的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同样伸出至转轴110外部,且第二支撑轴132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二支撑轴132和电子设备100上的框架结构,以避免充电电池124随同转轴110转动。
其中,连接部可以为螺孔,以通过螺钉连接框架结构和第二支撑轴132,连接部还可以是卡扣或卡槽,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框架结构和第二支撑轴132。对此该实施例中不对连接部的具体形式做硬性限定,满足连接需求且能够阻止充电电池124转动即可。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可以将充电电池124支撑定位在转轴110内的预定安装位置上,使转轴110可以相对充电电池124自由转动,降低转轴110和充电电池124相碰撞的概率。具体地,设置包括通孔的第一支撑轴130还可以起到引导和保护线束的作用,避免线束卷入滚动的转轴110中。进而实现提升电子设备100结构稳定性,降低结构和电连接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可以在通孔中设置电极结构,电极结构与充电电池124相连接,使线束可以通过连接电极结构完成电连接。免去将线束探入通孔内部的繁复操作,从而降低电连接难度并进一步降低线束损坏的概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线路,第一线路的一端设于通孔内,且与充电电池124相连,第一线路的另一端与柔性屏16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中还设置有第一线路,第一线路的其中一个连接端穿入通孔,并与通孔内侧的充电电池124相连接,第一线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柔性屏160所在区域,并与柔性屏160上的供电接口相连接。从而使充电电池124中的电能可以通过第一线路传递至柔性屏160上,实现柔性屏160和充电电池124的电连接。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170,设于转轴110的周侧,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与转轴110的外环面相切,且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位于转轴110的不同侧;其中,沿第一旋向转动的转轴110能够将部分柔性屏160展开至第一支撑面上;沿第二旋向转动的转轴110能够将部分柔性屏160收纳于第二支撑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柔性屏160的第一支撑件170。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70上第一支撑件170布置在转轴110的周侧,与转轴110的外环面相对设置。第一支撑件170上形成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160,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处于收纳状态的柔性屏160。其中,第一支撑面可以为平面或平面和曲线的组合,以使电子设备100可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屏幕形状。第二支撑面的形状此处不做硬性限定,满足收纳部分柔性屏160的支撑需求即可。
工作过程中,电子设备100的工作状态与转轴110的旋向相关联,当转轴110沿第一旋向转动时,转轴110朝远离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在此过程中处于收纳状态的部分柔性屏160被转轴110逐步输送至第一支撑面上,以完成柔性屏160的展开。对应地,当转轴110沿第二旋向转动时,转轴110朝靠近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在此过程中先前被展开的柔性屏160逐步被转轴110输送至第二支撑面上,以完成柔性屏160的收纳。具体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位于转轴110的不同侧,可选择将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布在对侧,以便于隐藏被收纳的柔性屏160。
在此基础上,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与转轴110的外环面相切。通过限定这相切关系,使转轴110和第一支撑件170之间能够平滑过渡,避免柔性屏160在转轴110和第一支撑件170的交接区域变形。从而使转轴110可以高效驱动柔性屏160运动,并实现柔性屏160展开尺寸的精准控制。同时,与转轴110外环面相切的第一支撑面还能够提升柔性屏160的平整度,避免转轴110和第一支撑件170交接区域出现明显的折痕,从而降低柔性屏160的突兀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70随转轴110同步平移。其中,第一支撑件170朝向转轴1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转轴110外环面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该凹槽结构可以在将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延伸至转轴110所在区域的同时避让转轴110,从而降低转轴110和第一支撑件170相互干涉的概率,提升结构紧凑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体还包括:端盖140,设于转轴110的端面上;定位筒142,设于端盖140上,且插入容纳腔;连接轴144,设于端盖140上,背离定位筒142。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端盖140、定位筒142和连接轴144。具体地,定位筒142和连接轴144均设置在端盖140上,且分别位于端盖140的前后两侧。定位筒142的外环面与转轴110的内环面过盈配合,将转轴110套接在定位筒142上即可完成连接,装配过程中将定位筒142插入转轴110,直至端盖140与转轴110的端面抵接即完成装配。连接轴144位于转轴110外侧,用于和电子设备100的框架结构转动连接,以完成转轴110在电子设备100的内定位安装。
通过设置端盖140可以从转轴110的两端封闭转轴110的内部空间,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转轴110内部,以保证功能部件120的工作环境,降低功能部件120的故障率。通过在端盖140上设置定位筒142,可以在辅助端盖140连接的基础上为转轴110提供支撑,降低转轴110因外力发生形变的可能性,以提升结构强度。相较于直接将转轴110与电子设备100的框架结构转动连接的方案来说,通过在端盖140上设置连接轴144,可以为转轴110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装配提供便利条件,并且设置连接轴144有利于提升转轴110的运动精度,以确保转轴110驱动柔性屏160动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实现提升电子设备100结构稳定性,降低电子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在转轴110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124的情况下,定位筒142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1422,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134。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轴承150,第一轴承150的内环套接在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上,外环抵靠在定位筒142的内环面上。并且第一轴承150的内环与第二限位台阶134抵接,外环与第一限位台阶1422抵接,以实现第一轴承150在转轴110内的定位。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50可以降低支撑轴和转轴110间的转动阻力,从而在保证充电电池124不随同转轴110转动的基础上,缩减驱动转轴110滚动的能耗,并降低转轴110卡死的概率。
其中,当转轴110内设置有充电电池124时,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贯穿盖板和连接轴144,且第一支撑轴130和第二支撑轴132部分伸出连接轴144。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体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90,连接轴144与第二支撑件190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90,转轴110与第二支撑件190相连接,转轴110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190转动,且转轴110能够在第二支撑件190上平移。通过设置第二支撑件190可以起到定位支撑转轴110的作用,从而确保中空滚动可以在预定轨迹上运动,进而提升转轴110对柔性屏160的驱动精度,以精准把控柔性屏160的展开尺寸。
具体地,第二支撑件190上设置有滑槽,端盖140上的连接轴144插接在滑槽中。转轴110滚动过程中,连接轴144在滑槽内滚动。
其中,滑槽内设置有第三限位台阶192,连接轴144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台阶144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轴承194,第二轴承194的内圈套接在连接轴144上,外圈抵靠在滑槽的内壁上,且第二轴承194的外圈与第三限位台阶192抵接,第二轴承194的内圈与第四限位台阶1442抵接,从而完成转轴110在电子设备100中的精准定位,实现提升转轴110动作精度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件190,两个第二支撑件190分别与转轴110的两个端面相对设置。完成装配后,第一支撑件170位于两个第二支撑件190之间,共同支撑柔性屏160。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件190包括相间隔的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其中,沿第一旋向转动的转轴110能够将部分柔性屏160展开至第三支撑面上;沿第二旋向转动的转轴110能够将部分柔性屏160收纳于第四支撑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90上形成有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160,第四支撑面用于支撑处于收纳状态的柔性屏160。其中,第三支撑面的形状与第一支撑面的形状相匹配,以确保展开的柔性屏160的平整度。
工作过程中,电子设备100的工作状态与转轴110的旋向相关联,当转轴110沿第一旋向转动时,转轴110朝远离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在此过程中处于收纳状态的部分柔性屏160被转轴110逐步输送至第三支撑面上,以完成柔性屏160的展开。对应地,当转轴110沿第二旋向转动时,转轴110朝靠近柔性屏160固定端的方向滚动,在此过程中先前被展开的柔性屏160逐步被转轴110输送至第四支撑面上,以完成柔性屏160的收纳。
通过设置第二支撑件190使其可以配合第一支撑件170强化对柔性屏160的支撑,避免展开的柔性屏160因缺乏支撑而弯折。进而实现提升柔性屏160平整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体还包括:背板180;中框182,与背板180的周侧面相连,环绕背板180设置,第二支撑件190设于中框182上;装饰圈184,与中框182远离背板180的一端相连接,转轴110和柔性屏160位于装饰圈184和背板18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对本体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本体包括背板180、中框182和装饰圈184。具体地,背板180为电子设备100的基础板件,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结构布置在背板180的同侧。中框182与背板180的周侧面相连接,并且中框182环绕背板180设置,中框182和背板180围合限定出容纳腔,包括转轴110组件等其他功能部件120均布置在容纳腔中。装饰圈184与中框182远离背板180的一端相连接,完成装配后中框182和柔性屏160共同遮挡容纳腔的内部结构,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体性,同时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容纳腔内部。
具体地,第二支撑件190通过螺钉与中框182相连接,当转轴110内设置有充电电池124时,第一支撑轴130与中框182相间隔,从而为连接充电电池124的线束提供布置空间。第二支撑轴132通过连接部与中框182相连接,以避免充电电池124和支撑轴随同转轴110转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屏;
转轴,所述柔性屏绕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柔性屏运动,以展开或收纳所述柔性屏,所述转轴内部具有容纳腔;
功能部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功能部件与所述柔性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本体,所述柔性屏和所述转轴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运动的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柔性屏相对所述本体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包括:
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磁性件与所述柔性屏磁吸连接,以使部分所述柔性屏贴合在所述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转轴;
所述磁性件呈筒状,所述磁性件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金属板,与所述本体相连,且部分绕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磁性件吸引所述柔性金属板,所述柔性屏贴设于所述柔性金属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还包括:
充电电池,设于所述转轴内,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柔性屏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柔性屏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池为回转体;
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充电电池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轴,与所述充电电池的第一端相连,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第一支撑轴包括通孔;
第二支撑轴,与所述充电电池的第二端相连,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外,包括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支撑件,设于所述转轴的周侧,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
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均与所述转轴的外环面相切,且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转轴不同侧;
其中,沿第一旋向转动的所述转轴能够将所述柔性屏展开至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转轴能够将所述柔性屏收纳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端盖,设于所述转轴的端面上;
定位筒,设于所述端盖上,且插入所述容纳腔;
连接轴,设于所述端盖上,背离所述定位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二支撑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相间隔的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
其中,沿第一旋向转动的所述转轴能够将所述柔性屏展开至所述第三支撑面上;
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转轴能够将所述柔性屏收纳于所述第四支撑面上。
CN202210277894.3A 2022-03-21 2022-03-2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598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7894.3A CN114598764A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子设备
PCT/CN2023/081785 WO2023179439A1 (zh) 2022-03-21 2023-03-1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7894.3A CN114598764A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764A true CN114598764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7894.3A Pending CN114598764A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8764A (zh)
WO (1) WO20231794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439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3813B (zh) * 2016-07-08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卷绕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620834B (zh) * 2019-09-03 2023-08-08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3438337B (zh) * 2020-03-23 2023-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移动终端
CN113643609B (zh) * 2020-04-27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41743A (zh) * 2020-06-04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598764A (zh) * 2022-03-21 2022-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439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439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9861B (zh) 柔性显示设备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设备
CN210467103U (zh) 一种具有绕曲oled柔性屏的移动显示设备及包括其的电子产品
CN11215317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WO2021121118A1 (zh) 电子装置
CN101958948A (zh) 手机支撑机构
CN114598764A (zh) 电子设备
CN107484425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33033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166599B (zh) 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42702B (zh) 移动终端
CN112383650A (zh) 显示装置
CN209881848U (zh) 一种自带支架及保护套功能的移动终端
CN208353394U (zh) 充电支架
CN114439843A (zh) 柔性屏支撑机构及可卷曲的电子设备
CN214889941U (zh) 一种无线便携多屏智能旋转广告桌牌
CN11484653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801985U (zh) 一种可以任意折叠支撑的多功能无线充电装置
CN216479988U (zh) 支架、用于电子设备的配件及电子设备
CN218817571U (zh) 一种充电支架
CN22073243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0493392A (zh) 终端设备
CN219123947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9678201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21042351U (zh) 一种方便携带与使用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7933849U (zh) 用于生产电池极片的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