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366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8366A
CN114598366A CN202011627413.4A CN202011627413A CN114598366A CN 114598366 A CN114598366 A CN 114598366A CN 202011627413 A CN202011627413 A CN 202011627413A CN 114598366 A CN114598366 A CN 114598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matrix
target
ports
port
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74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8366B (zh
Inventor
王碧钗
何泓利
李雪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US18/265,0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40022306A1/en
Priority to EP21900072.6A priority patent/EP423989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5131 priority patent/WO20221170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8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指示目标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预编码矩阵与M(M>2)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关联,目标码本包含行数为M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列数为2,且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有且仅有K(M>K≥4)行包含非零元素,且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本申请中,对上行预编码码本及指示方法进行增强,从而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需求。本方案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例如V2X、LTE‑V、V2V、车联网、MTC、IoT、LTE‑M、M2M、物联网等。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移动通信对海量数据的上传要求不断提高,对上行链路容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提升上行容量,然而,现有协议仅支持2端口和4端口的码本,且4端口码本中当只有2个端口激活做2层预编码的情况下只支持非相干预编码,限制了发射通道切换后的预编码灵活性,无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可能造成性能损失;同时,当发射通道资源可以池化后,可能会出现类似3端口的可用发射通道配置,而2端口和4端口的码本的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方法不能够适用于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
为了利用发射通道资源池化提升上行容量,实现灵活准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调度,需对上行预编码码本及TPMI指示方法进行增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包含的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一TPMI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1,-1/A1,j/A1,-j/A1}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a,b;c,d]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3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kπ/K/A3}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K(M>K≥4)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K端口组合的K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K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波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波形(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包含的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一TPMI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1,-1/A1,j/A1,-j/A1}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a,b;c,d]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3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kπ/K/A3}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K(M>K≥4)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K端口组合的K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K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对应的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从而可以支持从N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二TPMI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该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nπ/N/A}确定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使得N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N端口组合的,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N个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选择”。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对应的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从而可以支持从N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二TPMI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该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nπ/N/A}确定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使得N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N端口组合的,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N个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选择”。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模块,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的模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包含的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一TPMI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1,-1/A1,j/A1,-j/A1}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a,b;c,d]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3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kπ/K/A3}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K(M>K≥4)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K端口组合的K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K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模块,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模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包含的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一TPMI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1,-1/A1,j/A1,-j/A1}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a,b;c,d]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2行包含的非零元素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2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3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kπ/K/A3}确定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所包含的有且仅有K(M>K≥4)行包含的非零元素,从而使得M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K端口组合的K端口码本,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K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六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模块,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的模块,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对应的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从而可以支持从N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二TPMI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该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nπ/N/A}确定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使得N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N端口组合的,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N个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选择”。
根据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模块,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模块;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八方面,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对应的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从而可以支持从N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八方面,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二TPMI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该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根据第八方面,在所述第八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ejnπ/N/A}确定N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使得N个端口的目标码本包含任意N端口组合的,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N个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根据第八方面,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选择”。
根据第八方面或者第八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列数大于1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提高目标码本的适用性。
根据第八方面或者第八方面的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可以为DFT-s-OFDM或CP-OFDM,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第九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第十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移动通信对海量数据的上传要求不断提高,比如超高清视频、智能监控、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视频直播等业务对上行链路(Uplink,UL)容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目前主流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Sub-6G商用频段主要为2.6GHz、3.5GHz、4.9GHz等中高频段,并且一般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制式,存在路损相对较大、上行占空比较低等问题,导致上行容量不足。
可以通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提升上行容量,该方案中通过对终端设备发射(Transmit,Tx)通道资源进行池化,即允许发射通道切换至不同载波,从而可以根据瞬时信道条件灵活调整各载波的发射通道数,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终端设备拥有3个发射通道,在无发射通道资源池化机制下,3个发射通道只工作在特定的频段上,如3个发射通道分别工作于2.6GHz、3.5GHz和4.9GHz频段。如果终端设备发送超高清视频等对于上行容量要求较高的数据时,只分配到一个频段的时频资源例如2.6GHz,则工作在其他频段上的发射通道则无法工作,故部分发射通道资源被浪费,同时一个2.6GHz频段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影像用户体验。此时,采用发射通道资源池化方案,即使终端设备只被分配到了一个频段的时频资源例如2.6GHz,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发射通道在被分配到的时频资源上进行数据发送,即可以通过2.6GHz、3.5GHz和4.9GHz频段同时发送超高清视频,从而利用额外的发射通道资源提供额外的天线阵列增益、分集增益以及复用增益,提升上行传输速率,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中,网络设备通过测量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可获得各个发射通道切换至不同载波的上行信道信息,然后,网络设备基于上述上行信道信息确定最优的发射通道切换方案以及其对应的预编码方案,网络设备进一步通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PUSCH的发送。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简单介绍。
1、预编码技术:发送设备可以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与信道状态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从而使得接收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利用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提升信号质量。
2、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以基于各个频域单元的信道矩阵确定;该信道矩阵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信道估计等方式或者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例如,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或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SVD)的方式获得,或者,也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pomsition,EVD)的方式获得。预编码矩阵可以分为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及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是指:该预编码矩阵中不同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均能够完成相位校准,进行相位加权,也即终端设备的所有发送天线端口可以用于发送同一传输层的数据。
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是指:该预编码矩阵中存在至少两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能够完成相位校准,可以进行相位加权,及至少两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可以用于发送同一传输层的数据,同时,该预编码矩阵中存在至少两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不能够完成相位校准,不可以进行相位加权,即至少两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不可以用于发送同一传输层的数据。
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是指:该预编码矩阵中不同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之间均不能够完成相位校准,不可以进行相位加权,即所有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不可以用于发送同一传输层的数据,也即一个传输层数据只能用所有行所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
3、预编码层数:也可以称为传输层数。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参考终端设备反馈的信道矩阵的秩(rank),确定用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层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道估计所得到的信道确定信道矩阵的秩。例如,在通过SVD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特征值的大小来区分不同的预编码层。例如,可以将最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与第1个预编码层对应,并可以将最小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与第Z个预编码层对应。即,第1个传输层至第Z个预编码层所对应的特征值依次减小。
4、端口(port):也可以称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可以理解为被接收设备所识别的虚拟天线,端口是逻辑上的概念,一个端口可以是一个物理发射天线,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发射天线的合并。通过相同端口所发送的信号,无论这些信号是否是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天线发送,他们在空间传输所经历的路径所对应的信道可视为相同或者相关(比如大尺度信道特性一信道矩阵相同);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端口所发送的信号,接收端在解调时可以认为其信道相同或者相关,信号接收端通常通过天线端口识别具有不同传输信道的信号。
可选地,端口是指发送天线端口,例如,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可以是未经过预编码的参考信号,也可以是基于一个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是指发送天线端口数,或者发送天线数。
可选地,端口是指经过波束赋形后的参考信号端口,例如,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基于一个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也可以是基于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是指参考信号端口数,或者角度向量的个数。可以理解的是,经过波束赋形后的参考信号端口数可以小于发送天线端口数。
在下文示出的各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端口指参考信号端口,天线端口指发送天线端口。
5、码本,又称预编码码本:是预先定义的有限个数的预编码矩阵集合;可选的,码本可以为包含多个预编码矩阵及各预编码矩阵对应TPMI索引的预编码矩阵表,该预编码矩阵表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例如出厂时存储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存储介质中或芯片中。发送终端可以基于码本的方式向接收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要采集的发送天线端口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基于码本的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以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此时,码本可以称为上行预编码码本。
针对不同天线端口数、不同预编码层数、不同波形,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预先存储多个码本。示例性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预先存储的码本可以如下表1-7所示。在表1-7中W表示预编码矩阵,各预编码矩阵中每行对应一个发送天线端口,每列对应一个传输层;一个TPMI索引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在表1-7中预编码矩阵按照TPMI索引值增加的顺序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表1-使用2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61
在表1中码本包括:使用2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1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2~5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2-使用2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62
在表2中码本包括:使用2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2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3-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且采用DFT-s-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63
在表3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且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DFT-s-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3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4~11对应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2~27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4-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64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71
在表4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且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3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4~11对应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2~27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5-使用4天线端口2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72
在表5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2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5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6~13对应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4~21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6-使用4天线端口3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81
在表6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3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2对应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3~6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表7-使用4天线端口4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82
在表7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4层传输且采用CP-OFDM波形的预编码矩阵。其中,TPMI索引值0对应非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1~2对应部分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值3~4对应完全相干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表1-表7的码本向终端设备指示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以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过程包括:在上行传输之前,终端设备根据SRS资源配置,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SRS,网络设备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并测量SRS,以获得SRS测量结果。网络设备根据最近一次的SRS测量结果在上述预定义的码本中确定终端设备发送PUSCH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数与最近一次SRS的端口数一致;网络设备通过发送DCI指示终端设备发送PUSCH。其中,该DCI指示PUSCH的传输参数包括:预编码层数和TPMI;该TPMI可以支持对2端口和4端口的预编码矩阵进行指示,且不同的天线端口数和预编码层数对应不同的预编码矩阵表。终端设备收到预编码层数和TPMI的指示信息后,根据SRS资源配置中的SRS端口数确定天线端口数,然后从相应天线端口数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表,最后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表中查找与T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上述网络设备基于上述表1-表7中码本向终端设备指示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以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时,网络设备根据最近一次的SRS测量结果在预定义的码本中确定终端设备发送PUSCH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码本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数与最近一次SRS的端口数一致,例如,若SRS端口数为2,则从上述表1~2中选择相应的预编码矩阵,若SRS端口数为4,则从上述表3~7中选择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由上述表1-7可知,协议仅支持2端口和4端口的码本。
然而在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中,根据终端设备能力可以允许3发射通道的传输,但基于上述表1-表7中码本中,不支持3端口的码本,即TPMI指示不支持对3端口关联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也即无法支持3发射通道传输,从而限制了发射通道切换的灵活性,可能导致性能损失。
此外,在上述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中,网络设备根据多个SRS资源上的SRS测量结果确定各个载波上的预编码矩阵,无法从SRS资源配置中的SRS端口数直接推断出实际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数,若仅基于上述表1-表7中码本进行TPMI指示,终端设备无法准确判断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或者从哪个预编码矩阵表里选择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网络设备配置的SRS端口数量为3或4,且网络设备指示发送PUSCH的天线端口数数量为2或3时,上述表1-表7中的4端口码本无法满足需求。又例如,若配置的SRS端口数为4,SRS端口0~3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分别为发送天线端口0~3,若要调度发送天线端口0~1发送PUSCH,假设网络设备想配置终端设备采用1层传输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91
或2层传输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192
该预编码矩阵均不包含在上述表3~表5中的码本中,因此,无法基于上述表3~表5中的码本进行TPMI指示。
因此,为了通过上述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提升上行容量,使上行预编码码本和TPMI指示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实现灵活准确的PUSCH调度,对上行预编码码本及TPMI指示方法进行增强,以保证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其具体内容可参见下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采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技术的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等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宏微通信、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物物通信(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车与任何事物相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车与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长期演进与车通信(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长期演进与机器通信(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等场景。这些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等。下文中均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中为例进行说明的。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1(图1中仅示出了1个)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2(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
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微基站(也称为小站),宏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 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中的eNB,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一些部署中,基站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基站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基站的部分功能,DU实现基站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D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可以被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被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被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辆、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上述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1。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示例性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SRS;M个端口可以为M个SRS端口,这M个SRS端口与M个发送天线端口一一对应。第一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配置,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SRS;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可以是第二设备配置的。例如,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M个SRS端口,记为SRS端口0~M,相应的,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M个发送天线端口,记为发送天线端口0~M,这M个SRS端口与M个发送天线端口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SRS端口0与发送天线端口0对应,SRS端口1与发送天线端口1对应,依次类推,SRS端口M与发送天线端口M对应。
步骤2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在上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SRS。
步骤203、第二设备根据上述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测量上述SRS,以获得SRS测量结果,该SRS测量结果可以为各个发射通道在其对应载波上的上行信道信息,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一参考信号关联;示例性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M个SRS端口关联,即第一预编码矩阵位于与M个SRS端口数所对应的目标码本中,换句话说,第一预编码矩阵第m行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为与第m个SRS端口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m=1,2,…,M。
示例性地,目标码本可以为上述表1-表7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码本,也可以为下文中表8-13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码本,例如,M=3时,此时目标码本可以为表8-表10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码本;再例如,M=4时,此时目标码本可以为表11-表13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码本。
示例性地,目标码本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是出厂时存储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存储介质中或芯片中。
该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可以为M,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即为M个端口下预编码码本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码本中的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仅使用M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进行2层预编码。其中,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矩阵[a,b;c,d]确定,其中,a,b,c,d为集合{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码本中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第一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仅使用M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进行预编码;其中,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
示例性地,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集合{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该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仅使用M个端口中的K个端口进行预编码。
示例性地,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集合{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可选的,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可适用的波形可以包括:DFT-s-OFDM波形、CP-OFDM波形或其他波形。例如,针对功率受限的场景可以采用DFT-s-OFDM波形,该波形支持最大单流的数据传输,同时保证单载波特性;针对资源受限的场景可以采用循环前缀CP-OFDM波形,该波形支持单流或者多流的数据传输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码本的形式可以为预编码矩阵表,该预编码矩阵表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每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由一个TPMI索引进行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含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和/或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其中,预编码层数用于确定目标码本,第一TPMI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即作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目标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可选的,该预编码层数及第一TPMI可以承载在相同或不同的字段中。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层数即为第一预编码矩阵列数,目标码本即为与所述预编码层数对应的码本,所述第一TPMI为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从而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步骤2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述指示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可选的,可以通过一个字段指示第一TPMI,另一个字段指示预编码层数;也可以发送一个字段对第一TPMI和预编码层数进行联合指示,例如,可以通过DCI中预编码信息与预编码层数(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number of layers)字段,该字段中可以占用6个比特位,该6个比特位的不同比特值指示第一TPMI和预编码层数,如,000000指示第一TPMI为0,预编码层数为1;000001指示第一TPMI为1,预编码层数为1;011001指示第一TPMI为2,预编码层数为3。
步骤205、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配置中的SRS端口数确定发送天线端口数,然后从相应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目标码本(如预编码矩阵表),最终通过第一TPMI在该目标码本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下面以M为3时,对上述图2中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2。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设备发送3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SRS;3个端口可以为3个SRS端口,这3个SRS端口与3个发送天线端口一一对应;该3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可以是第二设备配置的。
步骤3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3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在上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SRS。
步骤303、第二设备根据上述3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测量上述SRS,以获得SRS测量结果,该SRS测量结果可以为3个发射通道在其对应载波上的上行信道信息,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与3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关联;该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该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可以为3;即该目标码本为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即为3端口下预编码码本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
为了满足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
在一些示例中,在该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列数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3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进行预编码。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非零行(即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1,b1;c1,d1]确定,其中,a1,b1,c1,d1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代表使得码本中的预编码矢量功率归一的因子。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的行位置任意。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31
其中,a1,b1,c1,d1为上述{1/A1,-1/A1,j/A1,-j/A1}中的元素。
例如,A1取2时;a1,b1,c1,d1为{1/2,-1/2,j/2,-j/2}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32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示例中,在该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其中,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3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3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进行预编码。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 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代表使得码本中的预编码矢量功率归一的因子,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其中,在该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1
其中,a2与b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c2与d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e2与f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2、b2、c2、d2、e2、f2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上述{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2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3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4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5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6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7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在该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3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8
a3、b3、c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d3、e3、f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g3、h3、k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3、b3、c3、d3、e3、f3、g3、h3、k3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上述{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9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10
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411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1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2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3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取3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4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5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举例来说,目标码本为3端口预编码码本,如下表8-10所示,其中,W表示目标预编码矩阵,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每行对应一个发送天线端口,每列对应一个传输层;一个TPMI索引对应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
表8-使用3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6
表8的码本包括:使用3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a0、b0为{1,ej π/3,ej2π/3,-1,-ej2π/3,-ejπ/3}中的元素。
表9-使用3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57
表9的码本包括:使用3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a1,b1,c1,d1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a2与b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c2与d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e2与f2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2、b2、c2、d2、e2、f2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表10-使用3天线端口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61
表10的码本包括:使用3天线端口3层传输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a3、b3、c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d3、e3、f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g3、h3、k3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3、b3、c3、d3、e3、f3、g3、h3、k3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8-表10中各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形式及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对应的索引值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上述表8-表10中各码本的预编码矩阵表可以适用于CP-OFDM波形的、DFT-s-OFDM波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目标预编码矩阵表可适用的波形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表9及表10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其中,预编码层数用于确定目标码本,即确定表8或表9或表10的预编码矩阵表为目标码本;第一TPMI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例如,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62
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层数为2,则3端口2层传输的码本(即表9所示的预编码矩阵表)为目标码本,第一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63
上述表9所示的预编码矩阵表中的索引值为1,则确定第一TPMI为1。
步骤3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该步骤中,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上述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发送一个字段联合指示第一TPMI为1及预编码层数为2;还可以发送两个字段,其中一个字段指示第一TPMI为1,另一个字段指示预编码层数为2。
步骤305、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配置中的3个SRS端口数确定发送天线端口数为3,然后基于3个发送天线端口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表,最终通过第一TPMI在预编码矩阵表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预编码层数为2层,第一TPMI指示的索引值为1,可以查找3端口2层传输的码本(如上述表9),确定索引值1所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即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64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设计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3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最大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下面以M为4时,对上述图2中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1。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设备发送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SRS;4个端口可以为4个SRS端口,这4个SRS端口与4个发送天线端口一一对应;该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可以是第二设备配置的。
步骤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在上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SRS。
步骤403、第二设备根据上述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测量上述SRS,以获得SRS测量结果,该SRS测量结果可以为4个发射通道在其对应载波上的上行信道信息,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与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关联;该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该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可以为4;即该目标码本为4端口的预编码码本,例如可以为扩充后的4端口的预编码矩阵表;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即为该4端口下预编码码本中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
为了满足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对4端口码本进行扩充扩充后的4端口的预编码码本,该扩充后的4端口的预编码码本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以及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各载波均可以通过扩充的4端口TPMI指示包含1端口或2端口或3端口或4端口的码本。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配置的SRS端口数为4,调度发送数据(如:PUSCH)的天线端口数为2,当传输层数为1或传输层数为2且为部分相干类型预编码矩阵,需对4端口的预编码码本进行扩充,使其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例如,第一设备共4个天线端口0~3,第二设备配置的SRS端口数为4,调度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数为2,比如天线端口0、1,若为1层传输且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71
则4端口1层的码本中应包含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72
若为2层传输且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73
则4端口2层的码本中应包含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74
在一些示例中,在该扩充后的4端口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列数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4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进行预编码。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非零行(即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4,b4;c4,d4]确定,其中,a4,b4,c4,d4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的行位置任意。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75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1
其中a4,b4,c4,d4为上述{1/A1,-1/A1,j/A1,-j/A1}中的元素。
例如,A1取2时,a4,b4,c4,d4为{1/2,-1/2,j/2,-j/2}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2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配置的SRS端口数为4,调度发送数据(如PUSCH)的天线端口数为3,需对4端口的预编码码本进行扩充,使其包含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例如,第一设备共4个天线端口0~3,第二设备配置的SRS端口数为3或4,调度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数为3,比如天线端口0、1、3,若为1层传输且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3
则4端口1层的码本中应包含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4
若为2层传输且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5
则4端口2层的码本中应包含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6
若为3层传输且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7
则4端口3层的码本中应包含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8
在一些示例中,在该扩充后的4端口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此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使用4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进行预编码。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 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其中,在该4端口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9
a5与b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c5与d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e5与f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5、b5、c5、d5、e5、f5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上述{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 π/3/A2}中的元素。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10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811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1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2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3
中的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4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在该4端口预编码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3时,该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5
其中,a6、b6、c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d6、e6、f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g6、h6、k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6、b6、c6、d6、e6、f6、g6、h6、k6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上述{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6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7
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8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9
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10
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11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在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且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A2取3时,即非零元素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12
中的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2913
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列目标预编码矩阵仅为示例,并非穷举;所列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举例来说,目标码本为扩充后的4端口预编码矩阵表,如下表11-13所示,其中,W表示预编码矩阵,各目标预编码矩阵中每行对应一个发送天线端口,每列对应一个传输层;一个TPMI索引对应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
表11-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扩充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01
表11的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1层传输的扩充预编码矩阵表,表中索引28-43的预编码矩阵为对实际使用2天线端口传输1层数据时的扩充,使得数据实际使用的2个天线端口位置不受限定。表中最后四个矩阵为调度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数为3且传输层数为1时的目标预编码矩阵示例,其中a0、b0的取值可以为{1,ejπ/3,ej2π/3,-1,-ej2π/3,-ejπ/3}。
表12-使用4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扩充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0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11
表12的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目标预编码矩阵,表中索引为22-33的预编码矩阵为对实际使用2天线端口传输2层数据时的扩充,使得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位置不受限定,且实际使用的2天线端口可以进行相干预编码。表中最后四个矩阵为调度发送数据的实际使用天线端口数为3且传输层数为2时的目标预编码矩阵示例,其中a5与b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c5与d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e5与f5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5或b5或c5或d5或e5或f5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表13-使用4天线端口3层传输的扩充预编码矩阵表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12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21
表13中码本包括:使用4天线端口3层传输的目标预编码矩阵,表中最后四个矩阵为调度发送数据的实际使用天线端口数为3且传输层数为3时的预编码矩阵示例。其中,a6、b6、c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d6、e6、f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g6、h6、k6中的至少一个为非零元素;当a6、b6、c6、d6、e6、f6、g6、h6、k6中任意一个为非零元素时,该非零元素为上述{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1-表13中各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形式及各目标预编码矩阵所对应的索引值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目标预编码矩阵表可适用的波形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表12及表13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例如,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22
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层数为3,则4端口3层传输的码本(即表13所示的预编码矩阵表)为目标码本,第一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23
在上述表13所示的目标预编码矩阵表中的索引值为2,则确定第一TPMI为2。
步骤4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该步骤中,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述指示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发送一个字段联合指示第一TPMI为2及预编码层数为3;还可以发送两个字段,其中一个字段指示第一TPMI为2,另一个字段指示预编码层数为3。
步骤405、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指示上述第一TPMI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配置中的4个SRS端口数确定发送天线端口数为4,然后基于4个发送天线端口数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目标码本(如预编码矩阵表),最终通过第一TPMI在预编码矩阵表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预编码层数为3层,第一TPMI指示的索引值为2,可以查找4端口3层传输的码本(如上述表13),确定索引值2所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即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24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扩展4端口码本,使其包含任意2端口组合的2端口码本,以及任意3端口组合的3端口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扩展后的4端口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这样各载波均通过扩充的4端口TPMI指示2端口或3端口或4端口的码本;从而可以支持同一载波上最大3发射通道的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1。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示例性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SRS;M个端口可以为M个SRS端口,这M个SRS端口与M个发送天线端口一一对应。第一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配置,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SRS;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频位置可以是第二设备配置的。
步骤5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在上述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SRS。
步骤503、第二设备根据上述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测量上述SRS,以获得SRS测量结果,该SRS测量结果可以为各个发射通道在其对应载波上的上行信道信息,第二设备基于SRS测量结果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与N个端口相关联,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M的正整数。示例性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N个SRS端口关联,即第二预编码矩阵位于与N个SRS端口数所对应的目标码本中。该N个端口与第一设备实际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相关联。
该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可以为N,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即为N个端口下预编码码本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非零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示例性地,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示例性地,目标预编码矩阵可适用的波形可以包括:DFT-s-OFDM波形、CP-OFDM波形或其他波形。例如,针对功率受限的场景可以采用DFT-s-OFDM波形,该波形支持最大单流的数据传输,同时保证单载波特性;针对资源受限的场景可以采用循环前缀CP-OFDM波形,该波形支持单流或者多流的数据传输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该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该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包含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和/或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其中,预编码层数用于确定目标码本(如预编码矩阵表),第二TPMI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可选的,该预编码层数及第二TPMI可以承载在相同或不同的字段中。
步骤5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述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可以承载在同一字段中;或者,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可以承载在同一字段中。例如,可以通过DCI中预编码信息与预编码层数(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number of layers)字段指示第一TPMI、预编码层数及及端口指示向量。例如,该字段中可以占用8个比特位,该8个比特位的不同比特值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如,00000000指示第二TPMI为0,预编码层数为1,端口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41
00011001指示第一TPMI为2,预编码层数为3,端口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42
步骤5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端口比特位图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表,通过第二TPMI在预编码矩阵表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并通过端口比特位图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各行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端口指示向量以及预编码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表,通过第二TPMI在预编码矩阵表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并通过端口指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各行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第二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TPMI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TPMI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下面以N为3时,对上述图5中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1。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步骤6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步骤603、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3;第二预编码矩阵与3个端口相关联,该3个端口与第一设备实际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相关联。
该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3,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即为该目标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非零元素为{ejnπ/3/A}中的元素,其中n=0,1,2,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示例性地,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举例来说,当M=4时,即第一参考信号为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时,目标码本可以为上述表8-表10所示的3端口的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该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
例如,M=4时,第二设备配置为第一设备配置4个端口的SRS,为0~3,假设第一设备发送SRS时SRS的4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关联;第二设备根据SRS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与SRS端口0、1、2这三个端口对应的天线端口。第二设备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指示天线端口的选择,比如:端口比特位图[1,1,1,0]表示上述SRS端口0、1、2这三个端口关联的天线端口被选择,该3个天线端口为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端口,且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3行与SRS端口2对应,同时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3行与SRS端口2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该端口指示向量指示M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例如,M=4时,第二设备配置为第一设备配置4个端口的SRS,为0~3,假设第一设备发送SRS时SRS的4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对应;第二设备根据SRS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与SRS端口0、1、2这三个端口对应的天线端口。通过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的选择,比如:端口指示向量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51
表示上述SRS端口0、1、2这三个端口关联的天线端口被选择,该3个天线端口为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端口,且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3行与SRS端口2对应,同时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3行与SRS端口2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其中,预编码层数用于确定目标码本,该第二TPMI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例如,M=4时,第二设备确定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52
预编码层数为1,根据上述表8中3端口1层传输的码本,确定第二TPMI为15。
步骤6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上述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信息。例如,M=4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53
天线端口选择为与SRS端口0、1、2关联的3个天线端口,则预编码层数为1,第二TPMI的索引值为15及端口比特位图为[1,1,1,0]。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上述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的信息,。例如,M=4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1
天线端口选择为与SRS端口0、1、2关联的3个天线端口,则预编码层数为1,第二TPMI的索引值为15及端口指示向量为[0,1,2]。
步骤6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信息,或者,接收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的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预编码层数以及第二TPMI查找第二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确定M个端口中的3个端口。
例如,M=4时,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预编码层数为2,第二TPMI的索引值15及端口指示向量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2
第一设备根据预编码层数为2及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3
确定预编码矩阵表为使用3个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即上述表9,通过第二TPMI的索引值15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4
并通过端口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5
确定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66
中第1行对应与天线SRS0关联的天线端口,第二行对应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第三行对应SRS端口2关联的天线端口。
上述图6各步骤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前文图5中相关表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3,第二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3,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TPMI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TPMI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下面以N为2时,对上述图5中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终端设备102,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中网络设备101。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步骤7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4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
步骤703、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2;第二预编码矩阵与2个端口相关联,该2个端口与第一设备实际发送数据的天线端口相关联。
该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可以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即为该目标码本中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非零元素为{ejnπ/2/A}中的元素,其中,n=0,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示例性地,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举例来说,当M=4或M=3时,即第一参考信号为4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时,目标码本可以为上述表1-表2所示的2端口的码本,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比特位图,该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
例如,当M=3时,第二设备配置为第一设备配置3个端口的SRS,为0~2,假设第一设备发送SRS时SRS的3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3个天线端口关联;第二设备根据SRS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与SRS端口0、1这两个端口对应的天线端口。第二设备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指示天线端口的选择,比如:端口比特位图[1,1,0]表示上述SRS端口0、1这两个端口关联的天线端口被选择,该2个天线端口为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端口,且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对应,同时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
再例如,当M=4时,第二设备配置为第一设备配置4个端口的SRS,为0~3,假设第一设备发送SRS时SRS的4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关联;第二设备根据SRS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与SRS端口0、1这两个端口对应的天线端口。第二设备通过端口比特位图指示天线端口的选择,比如:端口比特位图[1,1,0,0]表示上述SRS端口0、1这两个端口关联的天线端口被选择,该2个天线端口为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端口,且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对应,同时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0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端口指示向量,该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例如,当M=4时,第二设备配置为第一设备配置4个端口的SRS,为0~3,假设第一设备发送SRS时SRS的4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对应;第二设备根据SRS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与SRS端口1、2这两个端口对应的天线端口。通过端口指示向量指示天线端口的选择,比如端口指示向量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71
表示上述SRS端口1、2这两个端口关联的天线端口被选择,该2个天线端口为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天线端口,且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1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1对应,同时预编码矩阵的第1行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2行与SRS端口2关联的天线端口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和/或预编码层数的指示信息,其中,预编码层数用于确定目标码本,该第二TPMI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例如,当M=4时,第二设备确定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72
则预编码层数为2,根据上述表2中2端口2层传输的码本,确定第二TPMI的索引值为1。
步骤7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指示上述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信息。例如,M=4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73
天线端口选择为与SRS端口0、1关联的2个天线端口,则预编码层数为2、第二TPMI的索引值为1及端口比特位图[1,1,0,0]。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述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例如,M=4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74
天线端口选择为与SRS端口1、2关联的2个天线端口,则预编码层数为2,第二TPMI的索引值为1及端口指示向量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75
步骤7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上述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比特位图的信息,或者,接收指示第二TPMI、预编码层数及端口指示向量的信息;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预编码层数以及第二TPMI查找第二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端口比特位图或端口指示向量确定M个端口中的2个端口。
例如,M=4时,第二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层数为2,第二TPMI的索引值1及端口指示向量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81
第一设备根据预编码层数为2及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82
确定预编码矩阵表为使用2个天线端口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即上述表2,通过第二TPMI的索引值1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83
并通过端口指示向量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84
确定
Figure BDA0002879477090000385
中第1行对应与SRS端口1关联的天线端口,第二行对应与SRS端口2关联的天线端口。
上述图7各步骤中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前文图5中相关表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2,第二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2,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TPMI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TPMI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基于与上述通信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模块801及第二模块802。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模块801用于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该第二模块802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一参考信号关联,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上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模块801用于: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该第二模块802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与N个端口相关联,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第二TPMI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模块901及第四模块902。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模块901用于: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该第四模块902用于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一参考信号关联,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其中,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TPMI的指示信息,第一TPMI为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上行增强方案,可以支持M(M为大于2的整数)端口的目标码本,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M端口的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支持从M个发射通道中选取多个发射通道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模块901用于: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该第四模块902用于: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与N个端口相关联,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TPMI的指示信息,第二TPMI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DFT-s-OFDM或CP-OFDM。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端口数M大于N(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测量结果调度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为N,通过该天线端口数对应的码本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同时额外增加“天线端口选择”的指示,以使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满足发射通道资源池化需求;保证上行发射通道资源池化的最大自由度,提升上行传输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说明可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图2-图7所示的任一技术方案,该第二设备用于执行图2-图7所示的任一技术方案。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01,通信线路3002,存储器30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004。
处理器30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3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30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3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0中的处理器3001和处理器30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05和输入设备3006。输出设备3005和处理器3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0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3006和处理器3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图8中的第一模块801可以由图10中的通信接口3004和/或处理器3001来实现,图8中的第二模块802可以由图10中的通信接口3004和/或处理器3001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1,通信线路3102,存储器31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104。
处理器31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3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1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等。
存储器3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31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31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101用于执行存储器31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1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1中的处理器3101和处理器31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105和输入设备3106。输出设备3105和处理器3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1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发光二级管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或投影仪等。输入设备3106和处理器3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1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图9中的第三模块901可以由图11中的通信接口3104和/或处理器3101来实现,图9中的第四模块9012可以由图11中的通信接口3104和/或处理器3101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芯片可以为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芯片包括处理器3201。其中,处理器32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2-图7中任一所示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收发器3202,收发器3202用于接受处理器3201的控制,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技术方案,示例性地,可以执行图2-图7中任一所示的方法。
可选的,图12所示的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3203。示例性地,上述表1-表13中的码本可以存储在该存储介质3203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芯片可以使用下述电路或者器件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他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示例性地,可以执行图2-图7中任一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技术方案,示例性地,可以执行图2-图7中任一所示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或代码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相应的功能或动作的硬件(例如电路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或者可以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如固件等来实现。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它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3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
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
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
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波形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波形CP-OFDM。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码本中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所述目标码本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M;
其中,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为2,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
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相干预编码矩阵;或,
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其中,K为小于M且不小于4的整数,且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存在一列包含大于一个且小于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相干预编码矩阵为所有列都包含M个非零元素的预编码矩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TPMI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2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由[a,b;c,d]确定,a、b、c、d为{1/A1,-1/A1,j/A1,-j/A1}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1为正数常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位置任意,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2行构成的矩阵为[a,b;c,d]。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3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1/A2,ejπ/3/A2,ej2π/3/A2,-1/A2,-ej2π/3/A2,-ejπ/3/A2}中的元素,其中j为虚数单位,A2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3行的行位置任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有且仅有K行包含非零元素时,所述非零元素为{ejkπ/K/A3}中的元素,其中k=0,1,2,…,K-1,j为虚数单位,A3为正数常数,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非零元素的K行的行位置任意。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波形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波形CP-OFDM。
1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 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
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波形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波形CP-OFDM。
2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M个端口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以及目标码本中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N个端口相关联,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预编码矩阵,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N,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含第二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TPMI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目标码本中的索引。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包含的元素为{ejn π/N/A}中的元素,其中n=0,1,2,…,N-1,j为虚数单位,A为正数常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比特位图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其中,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或,所述端口比特位图中各比特为1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不被使用,为0时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对应的端口被使用;
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端口指示向量的指示信息,所述端口指示向量用于指示所述M个端口中的N个端口,所述端口指示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第i行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31.根据权利要求26-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大于1时,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两列为正交列向量。
32.根据权利要求26-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预编码矩阵适用的波形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波形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波形CP-OFDM。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2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6-3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2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6-3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2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6-3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2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6-3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27413.4A 2020-12-04 2020-12-3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4598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265,043 US20240022306A1 (en) 2020-12-04 2021-12-02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Chip,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EP21900072.6A EP4239898A4 (en) 2020-12-04 2021-12-02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CHIP,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PCT/CN2021/135131 WO2022117046A1 (zh) 2020-12-04 2021-12-02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7395 2020-12-04
CN2020114073959 2020-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366A true CN114598366A (zh) 2022-06-07
CN114598366B CN114598366B (zh) 2023-06-02

Family

ID=8180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7413.4A Active CN114598366B (zh) 2020-12-04 2020-12-31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2306A1 (zh)
EP (1) EP4239898A4 (zh)
CN (1) CN114598366B (zh)
WO (1) WO20221170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142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mimo传输8天线端口多天线面板的码本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65443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码本的上行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55434A1 (en) * 2014-07-31 2017-06-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to which mimo technology is applie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8809387A (zh) * 2013-04-03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034063A (zh) * 2017-11-15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357208A (zh) * 2017-11-17 2020-06-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可变相干自适应天线阵列
CN111512566A (zh) * 2017-11-16 2020-08-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码本集的tpmi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1485B2 (en) * 2017-09-07 2020-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uplink signal based on a codeboo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111283B (zh) * 2017-11-03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803419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0182269A1 (en) * 2019-03-08 2020-09-1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si reporting and codebook structure for doppler-delay codebook-based pre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6567833A (zh) * 2019-04-30 2023-08-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387A (zh) * 2013-04-03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US20170155434A1 (en) * 2014-07-31 2017-06-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to which mimo technology is applie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1034063A (zh) * 2017-11-15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512566A (zh) * 2017-11-16 2020-08-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码本集的tpmi
CN111357208A (zh) * 2017-11-17 2020-06-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可变相干自适应天线阵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142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mimo传输8天线端口多天线面板的码本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65443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码本的上行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17046A1 (zh) 2022-06-09
EP4239898A4 (en) 2024-04-24
US20240022306A1 (en) 2024-01-18
EP4239898A1 (en) 2023-09-06
CN114598366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07735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выборе под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CN110838903B (zh) 一种上行传输指示的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6570B (zh) 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7078773B (zh) 使ue能够确定预编码器码本的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KR10228002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기법
CN111819801B (zh) 使用天线端口集合的传输
WO2019196801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5462114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CN107733485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JP2019511883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686502B1 (en)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CN10915043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221170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9391305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735057B1 (en)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2022041796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chip system
KR102217954B1 (ko) 공간적 다중화 mimo 통신들에서의 신호 프로세싱
CN1108757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KR20150061560A (ko)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 기반 오픈-루프 mimo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98365B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363565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과 그 시스템
CN110875768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15134055A (zh) 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3151564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267972A1 (e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mimo precoding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