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6281B -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6281B
CN114596281B CN202210219438.3A CN202210219438A CN114596281B CN 114596281 B CN114596281 B CN 114596281B CN 202210219438 A CN202210219438 A CN 202210219438A CN 114596281 B CN114596281 B CN 114596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weft yarn
points
acquiring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94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6281A (zh
Inventor
谈源
史伟林
罗金
毛坤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94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6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6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6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6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Edg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24Fabrics; Textile; Pap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包括: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获取局部图像的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分别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判断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本申请在对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是否过大进行判定时,根据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进行判定,使用的检测方法效率更快,更精确,提高了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玻纤布面质量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玻纤布面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上面铺设一层60度的纬纱纱线,铺设的纬纱纱线的间隙不一,有的大有的小,但是当纬纱纱线之间的间隙过大时,会影响到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
目前,一般标准的玻纤布面的纬纱间隙是在2mm左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判断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判断方法来对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进行判定,提高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检测到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之间是否存在间隙,造成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包括:
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所述多个像素点均匀排列,构成坐标系;
获取所述局部图像的基准线;所述基准线包括多个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像素点;
根据所述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为所述基准线上连续的任意两个点;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所述第一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二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一轮廓点与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
判断所述第一轮廓点和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
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包括:
确定局部图像的60度方向;
经过所述第一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一纬纱纱线;
经过所述第二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二纬纱纱线。
可选的,所述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包括:
针对第一纬纱纱线,获取目标像素点;所述目标像素点为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任意一个像素点;
获取目标辅助线;所述目标辅助线经过所述目标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垂直;
获取四个相邻的像素点;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为所述目标像素点沿着所述目标辅助线方向的上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和下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
若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有任意两个连续的像素点满足预设公式,判定满足预设公式的两个连续像素点为目标像素点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对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所有像素点进行判定,获取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左侧的基准点为左侧基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右侧的基准点为右侧基准点。
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大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一轮廓点。
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二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小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二轮廓点。
可选的,所述预设公式为:
f(x1,y1)>150,f(x2,y2)>150;
其中,(x1,y1)、(x2,y2)分别为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点,f表示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玻纤布面的面积为2.5米,包括2000根纬纱。
可选的,所述相机的数量为5个,每个相机拍摄的局部图像中包括400根纬纱。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包括: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获取所述局部图像的基准线;根据所述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判断所述第一轮廓点和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
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相机,能够拍摄到玻纤布面上的全部纬纱纱线,不会出现遗漏,能够全面的对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进行判定,提高检测的效率;本申请在对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是否过大进行判定时,根据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进行判定,使用的检测方法效率更快,更精确,提高了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检测到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之间是否存在间隙,造成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低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参见图1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01,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所述多个像素点均匀排列,构成坐标系。
步骤102,获取所述局部图像的基准线。所述基准线包括多个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像素点。
步骤103,根据所述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为所述基准线上连续的任意两个点。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具体的,包括:
确定局部图像的60度方向。
经过所述第一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一纬纱纱线。
经过所述第二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二纬纱纱线。
步骤105,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具体的,包括:
针对第一纬纱纱线,获取目标像素点。所述目标像素点为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任意一个像素点。
获取目标辅助线。所述目标辅助线经过所述目标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垂直。
获取四个相邻的像素点。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为所述目标像素点沿着所述目标辅助线方向的上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和下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
若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有任意两个连续的像素点满足预设公式,判定满足预设公式的两个连续像素点为目标像素点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对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所有像素点进行判定,获取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所述预设公式为:
f(x1,y1)>150,f(x2,y2)>150。
其中,(x1,y1)、(x2,y2)分别为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点,f表示灰度值。
步骤106,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所述第一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二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一轮廓点与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左侧的基准点为左侧基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右侧的基准点为右侧基准点。
具体的,所述获取第一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大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一轮廓点。
所述获取第二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小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二轮廓点。
步骤107,判断所述第一轮廓点和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
步骤108,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玻纤布面的面积为2.5米,包括2000根纬纱。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的数量为5个,每个相机拍摄的局部图像中包括400根纬纱。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包括: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获取所述局部图像的基准线;根据所述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判断所述第一轮廓点和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
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相机,能够拍摄到玻纤布面上的全部纬纱纱线,不会出现遗漏,能够全面的对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进行判定,提高检测的效率;本申请在对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是否过大进行判定时,根据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进行判定,使用的检测方法效率更快,更精确,提高了玻纤布面的生产质量。
因为一根60度方向上的纬纱大概有2mm宽,占到了2个像素,并且生产出来的玻纤布面幅宽为2.5米,一共大概有2000根左右的纬纱,所以需要设定5个相机,保证每个相机能拍摄到400根以上的纬纱,在检测的时候灯光需要设定背光45度方向,以及正光。这样可以保证让纬纱间隙那一块呈现出黑色的效果,方便我们提取纬纱纱线上的边缘点。
在具体操作中,先提取60度方向上的纬纱纱线的边缘点,设一个相机拍摄的图像为f,要提取60度方向上的纬纱纱线边缘点,首先需要先定义一个60度的方向,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寻找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首先先在一幅图像上定义两个点A和点B,其中A和B在图像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并且AB是水平平行的,设相机拍摄的分辨率为m*n,所以A坐标为(1,y)B坐标为(m,y),以AB为水平基准线,再以这条水平基准线去确定基准线上每个横向点的60度的方向,再在这个60度方向上去寻找纬纱边缘即可,以AB上的每个点为基准点,方向为60度方向,做直线,因为AB上有m个点,所以可以做出m条直线,记这m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m,然后再以这m条直线为基准,去提取60度方向上的纬纱纱线边缘点,对于纬纱纱线的边缘点可以基于颜色灰度去提取,因为纬纱纱线的边缘点要比背景亮,并且间隙处会呈现黑色的灰度值,所以可以设定一个灰度阈值去检测这个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例对于以L1为基准线去提取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首先以L1上的每个点,这些点是自下而上的,做垂直于L1的直线k1,注意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必须为整数,相当于是必须是图像f上的点,再以这个点为基准点,沿着k1方向上上下两个点内,去找一条60度方向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用基于灰度的方法去寻找。设L1上的这个基准点为(x,y),它上下两个点为(x-u11,y-u11),(x-u21,y-u21),(x+u11,y+u11),(x+u21,y+u21),因为一条纬纱纱线占据了两个像素点,只要在这些像素点上找出相应的两个像素点满足纬纱纱线的轮廓就行。只要判断f(x-u11,y-u11)>150,f(x-u21,y-u21)>150,f(x+u11,y+u11)>150,f(x+u21,y+u21)>150,f(x,y)>150,其中有哪两个连续点满足情况说明这两个点就是60度纬纱方向上的边缘轮廓点,假设算出来的两个连续点为(x-u11,y-u11),(x-u21,y-u21),此时在L1上沿着L1的方向去找第二个基准点k2,在基准线上找基准点是自下而上去找,并且基准点的每个坐标也是整数,设k2的坐标为(x1,y1)并且用相同的办法在k2的左右两个像素内找到该条纬纱纱线轮廓上的点设轮廓点为(x1-u22,y1-u22),(x1,y1),同理算出的第一个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为(x-u11,y-u11),(x-u21,y-u21),(x1-u22,y1-u22),(x1,y1……(xn+n1,yn+n2),(xn+n2,yn+n2)注意,这些点是一条60度方向上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且不在一条只直线上,但是在60度这条直线的附近,这是由于工艺本身决定的,所以需要把这些点拟合成一个公共的点即可,如何拟合,因为要确认相邻纬纱纱线的间隙是否超标,只需要找出两根纬纱纱线的相隔最远的两个点,算出距离,看这个距离是否满足即可。如何在这些点中找出相隔最远的点,可以把这些点依次与A点相连,求出构成的直线L与AB的夹角,找出构成这些夹角的最大值的那个点设为p1。
用以上相同的方法首先找出L2,再以L2上的每个点做垂直于L2的直线k2,再以这个点为基准点,沿着k2方向上上下两个点内,去找一条60度方向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再从这些点中找出第二条纬纱边缘轮廓的公共点,此时同样把这些点与A相连算出两条直线的夹角,找出构成的夹角最小值的那个点为p2,计算p1与p2的距离d1,就是两条60度方向纬纱边缘轮廓的最大距离,综上用相同的方法求出每条60度方向上的纬纱边缘轮廓之间的最大距离,设为d1,d2…dn-1。
判断纬纱之间间隙有没有超标:在d1,d2…dn-1中,若有一个是大于10的说明在一幅图像中存在两条纬纱纱线间隙过大的情况。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相机获取玻纤布面的局部图像;所述局部图像中包含多个像素点,所述多个像素点均匀排列,构成坐标系;
获取所述局部图像的基准线;所述基准线包括多个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像素点;
根据所述基准线,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为所述基准线上连续的任意两个点;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获取第一轮廓点和第二轮廓点;所述第一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二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中,所述第一轮廓点与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
判断所述第一轮廓点和所述第二轮廓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0;若大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过大;若小于或等于,判定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纱线之间间隙正常;
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情况;
所述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包括:
针对第一纬纱纱线,获取目标像素点;所述目标像素点为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任意一个像素点;
获取目标辅助线;所述目标辅助线经过所述目标像素点,与所述第一纬纱纱线垂直;
获取四个相邻的像素点;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为所述目标像素点沿着所述目标辅助线方向的上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和下面两个相邻的像素点;
若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有任意两个连续的像素点满足预设公式,判定满足预设公式的两个连续像素点为目标像素点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对所述第一纬纱纱线上的所有像素点进行判定,获取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根据以上方法,获取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左侧的基准点为左侧基准点,位于所述基准线最右侧的基准点为右侧基准点;
所述获取第一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大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一轮廓点;
所述获取第二轮廓点,包括:
将所述第二纬纱纱线的边缘轮廓点分别与所述左侧基准点连接成直线;
获取所述直线与所述基准线的夹角;
将夹角最小的直线上的边缘轮廓点判定为第二轮廓点;
获取第一纬纱纱线和第二纬纱纱线,包括:
确定局部图像的60度方向;
经过所述第一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一纬纱纱线;
经过所述第二基准点,在局部图像60度方向上,获取第二纬纱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为:
f(x1,y1)>150,f(x2,y2)>150;
其中,(x1,y1)、(x2,y2)分别为所述目标像素点和所述四个相邻的像素点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点,f表示灰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布面的面积为2.5米,包括2000根纬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数量为5个,每个相机拍摄的局部图像中包括400根纬纱。
CN202210219438.3A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Active CN114596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9438.3A CN114596281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9438.3A CN114596281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6281A CN114596281A (zh) 2022-06-07
CN114596281B true CN114596281B (zh) 2022-11-01

Family

ID=8181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9438.3A Active CN114596281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628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1973A (zh) * 2013-09-05 2013-12-25 东华大学 一种图像法测定织物孔隙特征的方法
JP2014066668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ray Ind Inc 走行糸条の検査方法、糸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糸条パッケージ
EP2896016A1 (en) * 2012-09-14 2015-07-22 Siemens Corporation A hough transform approach to gap measurement in blade inspection
CN110009653A (zh) * 2019-03-12 2019-07-12 江苏理工学院 基于灰度阈值分割法增加边缘识别点准确图像识别的方法
CN111223094A (zh) * 2020-03-13 2020-06-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烧结机的台车箅条间距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80185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角度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1447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间隙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08121A (zh) * 2021-09-24 2021-12-17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纱线亚像素级直径测量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6016A1 (en) * 2012-09-14 2015-07-22 Siemens Corporation A hough transform approach to gap measurement in blade inspection
JP2014066668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ray Ind Inc 走行糸条の検査方法、糸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糸条パッケージ
CN103471973A (zh) * 2013-09-05 2013-12-25 东华大学 一种图像法测定织物孔隙特征的方法
CN110009653A (zh) * 2019-03-12 2019-07-12 江苏理工学院 基于灰度阈值分割法增加边缘识别点准确图像识别的方法
CN111223094A (zh) * 2020-03-13 2020-06-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烧结机的台车箅条间距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80185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角度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1447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间隙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08121A (zh) * 2021-09-24 2021-12-17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纱线亚像素级直径测量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6281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4859B2 (en) Road marking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780388A (zh) 一种线阵相机光学畸变矫正方法
CN108470356B (zh)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目标对象快速测距方法
CN109100363A (zh) 一种贴合异物缺陷与灰尘的区分方法及系统
CN110189375B (zh)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测量的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US7221789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image captured by a camera
CN104760812A (zh) 基于单目视觉的传送带上产品实时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13780185B (zh)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角度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0631A (zh) 一种拼接影像楼面缺陷检测的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0889874B (zh) 一种双目相机标定结果的误差评估方法
CN113781447A (zh) 一种基于碳纤维的纬纱间隙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6281B (zh) 一种玻纤布面上纬纱纱线的间隙判断方法
JP3008875B2 (ja) 被写体抽出装置
CN111047636A (zh) 基于主动红外双目视觉的避障系统和避障方法
WO2024055662A1 (zh) 一种近眼显示模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9242917A (zh) 一种基于棋盘格的相机分辨率标定方法
JPH07103734A (ja) ステレオ対応探索装置
CN101762967B (zh) 拍摄辅助条、拍摄方法、图像拼接方法和拼接装置
CN116958218A (zh) 一种基于标定板角点对齐的点云与图像配准方法及设备
CN115546072B (zh) 一种图像畸变矫正方法
JP2010224926A (ja) 停止線検出装置
CN108961213B (zh) 一种实现批量化检验钻孔品质的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US9380285B2 (en) Stereo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stereo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09334B (zh) 一种基于质心的结构光角点检测方法
CN113962961A (zh) 一种基于高速机的螺丝松动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