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0378A -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0378A
CN114590378A CN202210305493.4A CN202210305493A CN114590378A CN 114590378 A CN114590378 A CN 114590378A CN 202210305493 A CN202210305493 A CN 202210305493A CN 114590378 A CN114590378 A CN 114590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robot
adsorption
adsorption device
wat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5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0378B (zh
Inventor
陈然
孙晓莹
李蕾
张思洁
乔德蓉
王琪皓
朱影
张韵
陈恺睿
袁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054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0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0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0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0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0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属于水下机器人吸附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检修过程中受水流冲击固定难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水下吸附装置包括控制机构、伸缩气缸、缓冲机构和吸附机构;吸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吸附装置装载在水下检修机器人的装置中;(2)对机器人进行初步定位;(3)对目标结构件腐蚀处目标识别定位;(4)吸附机构接触结构件表面,通电吸附,固定机器人;(5)机器人开始检修作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现搭载于水下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完成水下作业,能在复杂水流环境下有效缓冲水流冲击,对海上风电设备桩腿结构件完成环抱吸附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吸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大规模投入运营,近几年海上风电成为沿海各省大力发展的热点项目,但是这也为后期的维修保护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海上风电设备水下桩腿结构件容易遭受海水腐蚀,造成事故损失。东部沿海海水的低能见度使得人工水下检修作业极为困难,市场对水下检修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当水下检修机器人进行维修作业时,受到复杂的海洋环境影响,很难与风电设备水下结构件保持相对静止。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通过缓冲机构在复杂海洋环境下有效缓冲水流冲击,对海上风电桩桩腿结构件完成环抱吸附动作,可以搭载于水下检修机器人,协同水下机器人完成检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措施实现的: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包括控制机构、伸缩气缸、缓冲机构和吸附机构四部分,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工控机、伺服电机;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缓冲钢板、应变机构和连接杆;所述钢板弹簧由两个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应变机构包括可滑动关节球以及其适配的球窝型铸件;所述工控机与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私服电机为所述伸缩气缸提供动力;所述伸缩气缸外侧与所述缓冲弹簧内测和所述球窝型铸件内侧相连;所述球窝型铸件通过滑动关节球和连接杆与所述缓冲钢板内侧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外侧与所述缓冲钢板内侧连接;所述缓冲钢板外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吸附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工控机和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伸缩气缸的运动,所述工控机用于控制水下吸附装置与水下机器人通信。
优选的,所述工控机下底面通过四个相同的第一螺孔固定于电子箱中,所述工控机和伺服电机装载于电子箱中,电子箱右侧有两个相同的第二螺孔孔用于通信。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个数为4个,所述缓冲弹簧材质为高碳钢,一端与气缸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钢板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钢板中间位置均设有圆形贯穿孔,由两个相同的固定件固定,左端与连接杆相连接,右端与吸附机构内侧中间位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可滑动关节球的直径大小小于球窝型关节铸件内径,大于球窝型关节铸件开口口径,所述的可滑动关节球与其适配的球窝型关节铸件表面光滑。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机构外侧表面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表面为圆弧吸附面。
优选的,所述的电磁铁由铁芯、励磁线圈、绝缘胶带、线圈框架组成,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吸附力的大小,完成吸附和分离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装载于水下检修机器人的装置中,其中通过信号线把伺服电机与工控机进行连接,伸缩气缸的外部固定于水下机器人本体外侧,且伸缩气缸处于最小行程状态;
步骤二:岸上工作人员操控人机交互界面,水下机器人通过搭载的螺旋桨潜入海水到需要检测的水下结构件附近位置,并依据机器人自身系统完成定位功能;
步骤三:工作人员发出指令使机器人对目标结构件腐蚀处进行目标识别定位,识别桩腿腐蚀的准确位置,通过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寻找到吸附装置需要的吸附位置;
步骤四:工控机通过信号线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伸缩气缸使得吸附装置外表面与结构件表面进行贴合,对吸附装置进行通电,电磁铁产生磁力完成吸附过程,把机器人固定于水下;
步骤五:机器人开始检修作业,此过程中机器人受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推理,缓冲弹簧、缓冲钢板和滑动关节球可以控制机器人小幅度稳定的摆动,缓解水流冲击对机器人的伤害,确保机器人稳定的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水下机器人与海上风电桩桩腿结构件腐蚀位置对接松动、震动的问题,设置了一次缓冲机构和二次缓冲机构,一次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和缓冲钢板,二次缓冲机构为应变机构,当水下检修机器人在水下进行检修作业时,面对海洋水流速变化,一次缓冲机构能够承受水流变化带来的形变力,保持水下检修机器人在相对结构件固定位置静止。
(2)、当一次缓冲机构无法提供缓冲水流速带来的形变力时,应变机构可作为二次缓冲机构承受水流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保持水下检修机器人在相对桩腿结构件固定位置静止,避免了水下检修机器人检修过程中走偏结构件或脱落结构件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伺服电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工控机;2、伺服电机;3、伸缩气缸;4、球窝型铸件;5、滑动关节球;6、缓冲弹簧;7、缓冲钢板;8、连接杆;9、吸附装置;10、固定件;11、电子箱;12、第一螺孔;13、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置工控机1与伺服电机2通过信号线连接;私服电机2为伸缩气缸3提供动力;伸缩气缸3外侧与缓冲弹簧6内测、球窝型铸件4内侧相连;球窝型铸件4 通过滑动关节球5和连接杆8与缓冲钢板7内侧连接;缓冲弹簧6外侧与缓冲钢板7内侧连接;缓冲钢板7外侧与吸附装置9连接。
如图7所示,控制机构包括工控机1、伺服电机2,工控机1和伺服电机2装载于电子箱11中,电子箱右侧有两个第一螺孔12用于通信,工控机1有四个第二螺孔13用于将工控机1固定于电子箱11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伺服电机2用于实现对伸缩气缸3的驱动控制,所述工控机1用于控制水下吸附装置9与水下机器人通信。
如图3所示,两个缓冲钢板7由两个固定件10连接,吸附装置9的设有圆弧吸附面,且为电磁吸附,缓冲弹簧6个数为4个;缓冲弹簧6材质均为高碳钢,一端与气缸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缓冲钢板7连接;缓冲钢板7中间位置均设有圆形贯穿孔,由两个固定件10固定,左端与连接杆8相连接,右端与吸附机构9连接;可滑动关节球5的直径大小小于球窝型关节铸件4内径,大于球窝型关节铸件4开口口径;可滑动关节球5与其适配的球窝型关节铸件4表面光滑。
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装载于水下检修机器人的装置中,其中通过信号线把伺服电机2与工控机1进行连接,伸缩气缸3的外部固定于水下机器人本体外侧,且伸缩气缸处于最小行程状态;
步骤二、岸上工作人员操控人机交互界面,水下机器人通过搭载的螺旋桨潜入海水到需要检测的水下结构件附近位置,并依据机器人自身系统完成定位功能;
步骤三、工作人员发出指令使机器人对目标结构件腐蚀处进行目标识别定位,识别桩腿腐蚀的准确位置,通过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寻找到吸附装置需9要的吸附位置;
步骤四、工控机1通过信号线控制伺服电机2驱动伸缩气缸3使得吸附装置外表面与结构件表面进行贴合,对吸附装置进行通电,电磁铁产生磁力完成吸附过程,把机器人固定于水下;
步骤五、机器人开始检修作业,此过程中机器人受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推理,缓冲弹簧6、缓冲钢板7和滑动关节球5可以控制机器人小幅度稳定的摆动,缓解水流冲击对机器人的伤害,确保机器人稳定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包括控制机构、伸缩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机构和吸附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工控机和伺服电机;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缓冲钢板、应变机构和连接杆;所述钢板弹簧由两个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应变机构包括滑动关节球以及与其适配的球窝型铸件;工控机的控制端与伺服电机电控驱动端通过信号线连接;伺服电机为伸缩气缸提供动力;伸缩气缸外侧分别与缓冲弹簧内侧和球窝型铸件内侧相连;球窝型铸件通过滑动关节球和连接杆与缓冲钢板连接;缓冲弹簧外侧与缓冲钢板内侧连接;缓冲钢板外侧通过连接杆与吸附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工控机和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动力驱动端用于驱动伸缩气缸的运动,所述工控机用于控制水下吸附装置与水下机器人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机底面通过四个相同的第一螺孔固定于电子箱中,所述工控机和伺服电机装载于电子箱中,电子箱一侧有两个相同的第二螺孔用于输送通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为4个,所述缓冲弹簧材质为高碳钢,其一端与气缸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缓冲钢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钢板中间位置均匀布置有圆形贯穿孔,由两个相同的固定件固定,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另一端与吸附机构内侧中间部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关节球的直径小于球窝型关节铸件内径,且大于球窝型关节铸件开口口径,所述滑动关节球与其适配的球窝型关节铸件表面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外侧表面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表面为圆弧吸附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由铁芯、励磁线圈、绝缘胶带和线圈框架组成,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控制吸附力的大小,用于吸附和分离的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的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装载于水下检修机器人的装置中,其中通过信号线把伺服电机与工控机进行连接,伸缩气缸的外部固定于水下机器人本体外侧,且伸缩气缸处于最小行程状态;
S2:岸上工作人员操控人机交互界面,水下机器人通过搭载的螺旋桨潜入海水到需要检测的水下结构件附近位置,并依据机器人自身系统完成定位功能;
S3:工作人员发出指令使机器人对目标结构件腐蚀处进行目标识别定位,识别桩腿腐蚀的准确位置,通过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寻找到吸附装置需要的吸附位置;
S4:工控机通过信号线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伸缩气缸使得吸附装置外表面与结构件表面进行贴合,对吸附装置进行通电,电磁铁产生磁力完成吸附过程,把机器人固定于水下;
S5:机器人开始检修作业,此过程中机器人受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推理,缓冲弹簧、缓冲钢板和滑动关节球可以控制机器人小幅度稳定的摆动,缓解水流冲击对机器人的伤害,确保机器人稳定工作。
CN202210305493.4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Active CN114590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5493.4A CN114590378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5493.4A CN114590378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0378A true CN114590378A (zh) 2022-06-07
CN114590378B CN114590378B (zh) 2023-02-07

Family

ID=8182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5493.4A Active CN114590378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037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1510A (en) * 1912-01-23 1913-10-30 Antoine Edmond Leymarie Improvements in Shock Absorbing Devices for Motor Cars or other Vehicles.
JP2002365159A (ja) * 2001-06-11 2002-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模型船の曳航・抵抗計測装置
CN102490562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滑板座总成及汽车减震系统
CN112249283A (zh) * 2020-08-28 2021-01-22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缓冲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83340A (zh) * 2021-01-18 2021-04-20 武汉理工大学 江海直达船水下检测系统
CN112917496A (zh) * 2021-03-24 2021-06-08 广州大学 一种可搭载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水下检测机械臂
CN113830267A (zh) * 2020-05-25 2021-12-24 邵峥业 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水下对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1510A (en) * 1912-01-23 1913-10-30 Antoine Edmond Leymarie Improvements in Shock Absorbing Devices for Motor Cars or other Vehicles.
JP2002365159A (ja) * 2001-06-11 2002-12-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模型船の曳航・抵抗計測装置
CN102490562A (zh) * 2011-11-30 2012-06-1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滑板座总成及汽车减震系统
CN113830267A (zh) * 2020-05-25 2021-12-24 邵峥业 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水下对接装置
CN112249283A (zh) * 2020-08-28 2021-01-22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缓冲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83340A (zh) * 2021-01-18 2021-04-20 武汉理工大学 江海直达船水下检测系统
CN112917496A (zh) * 2021-03-24 2021-06-08 广州大学 一种可搭载接触式检测设备的水下检测机械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0378B (zh) 202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3904B2 (en) Offshore crane heave compens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visual ranging
CN105668430A (zh) 具有多自由度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吊机装置及补偿方法
CN108375625B (zh) 一种无磁场干扰的导管架腐蚀检测设备及腐蚀检测方法
CN209441584U (zh) 一种多用途水下机器人
CN210074995U (zh) 一种筏式波浪能电磁感应发电装置
CN103334868B (zh) 磁流体波浪能水下充电平台
CN114162263B (zh) 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的漂浮式风力机系泊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393172A (zh) 多关节柔性水下机械臂
CN114771772B (zh) 融合视觉与力觉机械臂的水下打捞装置
CN114044113B (zh) 浅海通信导航探测一体化潜标装置
CN102128311A (zh) 一种典型水下管汇摆动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14590378B (zh) 一种具有缓冲水流冲击功能的水下吸附装置及吸附方法
CN203650530U (zh) 一种钢管运输机械手
CN113008512A (zh) 一种深海作业平台运动响应试验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2486633A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能耗最优的运动参数优化方法
Feng et al. Review on vibration isolation technology
CN205607620U (zh) 一种用于潜艇抗冲击试验的潜艇定位装置
CN110588927B (zh) 一种轻质舵板系统
CN113353215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可控电磁抛载模块及其应急抛载方法
CN204010705U (zh) 一种核电站水下带吸盘的浮游装置
CN115092344B (zh) 用于大深度水下机器人姿态调整的配重与压铁布局方法
CN216734715U (zh) 基于多声学设备协同作业的坝面检测水下机器人系统
CN111452910B (zh) 一种拖缆支撑机构
CN110848320B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体系的可移动式海上浮动核电站
CN115183056A (zh) 一种新型rov自动调整托管架装置及调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