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6385A - 被动呼叫按钮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被动呼叫按钮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6385A
CN114586385A CN202080071028.8A CN202080071028A CN114586385A CN 114586385 A CN114586385 A CN 114586385A CN 202080071028 A CN202080071028 A CN 202080071028A CN 114586385 A CN114586385 A CN 11458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reflective state
state
signal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1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J·奥海根
D·F·多纳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bra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bra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bra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Zebra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8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6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interface suitable for human interaction
    • G06K19/0770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interface suitable for human interaction the interface being a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和方法。发射器将RF询问信号发射至监控区域内。当询问信号撞击在RF目标上时,定位于监控区域内的RF目标将询问信号反射为目标信号。RF目标具有开关,该开关由用户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RF于其中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的开关状态,和RF于其中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的开关状态。接收器从RF目标接收目标信号。基于由接收器接收到的目标信号,处理器可检测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响应于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处理器触发动作。

Description

被动呼叫按钮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背景
在库存或零售场所,无源射频识别(RFID)标签可被用于识别或跟踪物品。一般来说,这些无源RFID标签使用唯一识别符调制射频(RF),该唯一标识符可被RFID读取器读取,以识别标签并将其与物品相关联。
然而,除了识别或跟踪库存或零售场所的物品之外,现在还需要识别在这些场所中发生的事件。当前系统需要附加的基础设施,所述附加的基础设施可能是庞大、难以配置、并且昂贵的,使它们不合适。因此,需要能检测特定事件并提供警报的紧凑的、非昂贵的且易于配置的系统。
发明内容
在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系统,通过该系统,基于由该RF目标反射的RF信号和相关联的数据,检测与无源射频(RF)目标相关联的事件(例如,用户交互)。在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激活引起RF目标在不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的按钮来与RF目标交互。例如,在实施例中,用户可激活按钮,引起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从而指示特定产品缺货,或者可能可逆地激活按钮,引起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从而指示该产品有货。作为另一个示例,在实施例中,用户可激活按钮,引起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中操作,从而指示用户在一位置处请求帮助,但当该按钮没有被按下时,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中操作,指示没有客户在该位置请求帮助。
例如,在实施例中,当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中操作时,RF目标反射RF信号,而当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中操作时,RF目标不反射RF信号。例如,在实施例中,当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ID读取器将接收经反射的RF信号,指示产品缺货,但当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ID读取器将不会接收到经反射的RF信号,指示该产品保持有货。作为另一个示例,当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接收器将接收到具有特定极性的经反射的RF信号,指示客户在一位置处请求帮助,但当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接收器将接收到具有不同极性的RF信号,指示没有客户在该位置请求帮助。因此,与该接收器相关联的处理器可基于接收到的经反射的RF信号(或缺少经反射的RF信号)触发动作(例如,生成关于缺货的产品的通知、订购额外的产品、通知客户服务代表客户在一地点需要帮助,等等)。
在实施例中,本发明是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射器,该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第一询问信号到监控区域中;RF目标,该RF目标被定位于监控区域内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询问信号中的至少一些询问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当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RF目标上时,RF信号具有开关,该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和(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第一反射状态和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接收器,该接收器被配置为从RF目标接收目标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接收器;以及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指令,当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由接收器接收到的目标信号,检测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或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且响应于检测到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或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发射器发射第一询问信号到监控区域中,RF目标定位于该监控区域中,该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该第一询问信号中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当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RF目标上时,RF目标具有开关,该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和(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第一反射状态和第二反射状态不同;通过接收器从RF目标接收目标信号;通过处理器,基于通过接收器接收到的目标信号,检测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或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且通过处理器,响应于检测到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或RF目标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在又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RF目标,包括:第一天线元件,该第一天线元件被配置为从RF发射器接收第一询问信号,并反射该第一询问信号中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以及在以下状态之间可逆地可致动的开关:(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第一反射状态和第二反射状态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A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射器,该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第一询问信号到监控区域中;接收器,该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从RF目标背向散射的目标信号,该RF目标具有开关,该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第一反射状态和第二反射状态不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接收器;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指令,当该指令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由接收器接收到的目标信号,检测第一反射状态的指示、第二反射状态的指示、或从第一反射状态到第二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响应于检测到该指示,触发动作。
附图说明
附图(其中类同的附图标记在全部单独的视图中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类似的要素)连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被并入于此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用来进一步阐述包括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构思的实施例,以及解释那些实施例的各种原理和优势。
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监控区域。
图3A-图3B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与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示例性过程相关联的信号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附图中的要素出于简化和清楚而示出,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的要素中的一些要素的尺寸可相对于其它要素被夸大以帮助提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
装置部件已在附图中通过常规符号在适当的位置处被表示,仅示出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那些特定细节,以免那些对得益于本文描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讨论的,一些场所可使用无源射频识别(无源RFID)系统监控区域。一般而言,这些无源RFID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RFID读取器和多个无源RFID标签。RFID读取器产生被称为无线电信号或询问信号的高频磁场,该高频磁场被发射至监控区域中。该RFID标签中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接收该询问信号;从所接收的信号汲取电力以激活芯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和/或计算数据;分析所接收的信号以检测命令;基于检测到的命令和存储的和/或计算的数据确定响应,并通过将其天线的反射系数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使用反向散射调制发射该响应。然后,RFID读取器接收标签的反向散射响应,以检测该RFID标签、筛选(singulate)该RFID标签、与该RFID标签通信、或控制该RFID标签。
例如,场所可使用此类无源RFID系统来监控区域,该无源RFID系统根据通过GS1标准化的EPCTM射频识别协议第2代UHF RFID(已批准的版本2.0.1)来操作,以其整体并入本文。此类系统的无源RFID标签可被称为Gen2标签。例如,RFID标签可能是无源标签,该无源标签仅由从询问信号接收的能量供电。例如,RFID标签可能是电池辅助的标签,该标签作为无源标签操作,以接收询问信号并操作芯片,但使用来自电池或其他能量源的能量以发射响应(这通常将增加可通过RFID读取器接收响应的距离范围)。某些RFID系统(诸如Zebra(斑马)的SmartLens系统)对监控区域内的无源RFID标签进行监控,并在RFID标签从第一位置改变到第二位置时创建事件。例如,这可通过筛选RFID标签、估计该标签的第一位置(xi,yi)、估计该标签的第二位置(xj,yj)、然后对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进行比较来完成。如果两个位置相差超过阈值量(d),那么可假定RFID标签已移动,并且可生成时间或警报。用于此类事件的可能触发是:{(xi-xj)2+(yi-yj)2}>d2
此外,作为另一个示例,RFID标签的移动可通过定义监控区域内的多个区、利用第一询问来筛选RFID标签、基于第一询问确定RFID标签被定位的第一区、利用第二询问来筛选RFID标签、以及基于第二询问确定RFID被定位的第二区来确定。如果第一确定区和第二确定区相同,可假定RFID标签没有移动。如果第一确定区和第二确定区不相同并且区不重叠,可假定RFID标签已移动。可通过使用任何合适的位置估计方法(RSSI、三角测量、测位、TOA、TDOA)定RFID标签来完成将RFID标签与区相关联。例如,可通过定位监控区域内的多个RFID读取器来完成将RFID标签与区相关联,使得与第一区相关联的第一RFID读取器可筛选靠近第一读取器定位的RFID标签,并且与第二区相关联的RFID读取器可筛选接近第二读取器定位的RFID标签。然后,可假定当RFID标签被第一读取器读取时,RFID标签被定位在第一区,并且当RFID标签被第二读取器读取时,RFID标签被定位在第二区。
常规的无源RFID系统可使用接收到的信号的属性(诸如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相位、极性、到达时间、方位等)以计算RFID标签的位置。当接收到的信号的那些属性变化时,该标签的经计算的位置也将变化。在常规的系统中,可假定接收到的信号的变化源于RFID标签的位置的变化。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接收到的信号的变化可能源于RFID标签的位置的变化和RFID标签的反射状态的变化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激活与RFID标签相关联的开关,该开关被配置为改变RFID标签的反射状态,从而指示零售或库存场所中发生的事件。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的信号的变化可指示在于RFID标签相关联的零售或库存场所中发生了事件。
现在参考附图,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系统100包括定位于监控区域104之内的RF目标102和/或RF存货标签103、将询问信号108发射到监控区域104中的发射器106、从RF目标102接收目标信号112和/或从RF存货标签103接收存货标签信号113的接收器110、以及与接收器110通信的计算设备114。
一般来说,当来自发射器106的询问信号108撞击在RF目标102上时,RF目标102(可能是无源RFID标签,诸如Gen2标签)反射询问信号108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112。类似地,当来自发射器106的询问信号108撞击在RF存货标签103上时,RF存货标签103(也可能是无源RFID标签,诸如Gen2标签)反射询问信号108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存货标签信号113。
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包括可逆地可致动的开关116,该开关116可由用户致动。开关116可以是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杆、滑块、按钮或其他选择器,可由用户激活和/或停用。一般而言,开关116在RF目标102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的第一开关状态和RF目标102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的第二开关状态之间可致动,该第二反射状态和第一反射状态不同。即,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RF目标102改变操作状态,使目标信号112改变。
例如,RF目标102可包括电路(未示出),该电路使RF目标102在特定反射状态(例如,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开关116可以被通信地耦合至电路,从而使开关116的致动改变电路的配置,使RF目标102在另一个反射状态(例如,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例如,致动开关116可以打开或关闭改电路,或可以改变电路内的电流的路径,进而改变目标信号112。
例如,RF目标102可以是由热成型塑料制成的,当开关116被按下时,该热成型塑料通过用户可变形,但当开关116被释放时,其返回至原始形状。作为另一个示例,RF目标102可以是折叠膜。膜可以印有导电油墨,从而使得当开关116被按下时,导电迹线使电路完整,但是当开关116未被按下时,导电迹线的一部分远离导电迹线的另一部分移动,并且电路打开。
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的开关116可以是触摸屏、光学传感器、或检测来自用户手指的电接触以指示用户是否正在触摸开关116的传感器;在此类实施例中,电池或其他能量源可提供能量以操作传感器,但RF目标可以仍然作为无源标签或半无源标签而操作。在实施例中,开关116可以是金属屏蔽件,用户可在一个方向内滑动该金属屏蔽件以允许RF目标102反射询问信号108,并在另一个方向内滑动该金属屏蔽件以屏蔽RF目标102,从而防止接收和/或反射询问信号108。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在第一反射状态下可以反射询问信号108的至少一些信号(作为目标信号112),但是在第二反射状态下可以完全不反射询问信号108。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目标信号112在接收器处出现或消失,即,其以超过检测阈值的信号强度在接收器处被接收,或以低于检测阈值的信号强度在接收器110处被接收,或完全不被接收。作为另一个示例,RF目标102可以在第一反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水平的增益反射询问信号108,但是可以在第二反射状态下以低于阈值水平的增益反射询问信号108。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目标信号112的增益从高于阈值水平改变为低于阈值水平(或反之亦然),从而使得当目标信号112在接收器110处被接收时,信号强度从高于检测阈值改变为低于检测阈值,或完全不被接收。
在另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可以在第一反射状态下以第一增益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目标信号112,但可以在第二反射状态下以第二增益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目标信号112。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目标信号112的增益从第一增益改变为第二增益。当在接收器110处接收到目标信号112时,可测量从第一增益到第二增益的变化,以检测用户和开关116的交互。在又另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可以在第一反射状态下以第一极性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目标信号112,但可以在第二反射状态下以第二极性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目标信号112。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目标信号112的极性从第一极性改变为第二极性,或反之亦然。当在接收器110处接收到目标信号112时,可测量从第一极性到第二极性的变化,以检测用户和开关116的交互。
在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可以是包括标签存储器的RFID标签,该标签存储器包括识别RFID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一些无源标签(诸如一些Gen2标签)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数据的存储器。此类标签可被配置有Gen2标准需要的数据(诸如EPC存储器和标签ID),但也可以被配置有附加的数据。此类附加数据可以是用户定义的数据、专用数据、或临时数据,诸如数据、时间、会话、场所数据、系统数据等。在实施例中,RF目标的位置数据可包括在场所中的位置(过道3、货架4)的描述、其他场所数据、该标签第一次被读取的日期和时间、或其他附加数据。在实施例中,RF目标的位置信息可包括EPC存储器和/或标签ID的某些部分。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可包括在第一反射状态下作为目标信号112发射的响应中的位置数据,但不包括在第二反射状态下的响应中的位置数据。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目标信号112从不包括位置数据改变为包括位置数据。
此外,在另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可包括多个RFID标签(例如,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在该示例中,RF目标102可在第一反射状态下发射将与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响应发射为目标信号112,但是可在第二反射状态下发射与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响应。因此,在该示例中,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目标信号112从包括与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响应改变为包括与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响应,或反之亦然。当在接收器110处接收到目标信号112时,可对从第一响应到第二响应的变化进行解码,以检测用户和开关116的交互。
此外,在另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可包括耦合至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一RFID标签,和耦合至第二天线元件的第二RFID标签。RF目标102可在第一反射状态下经由第一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112,但是可在第二反射状态下经由第二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112。因此,当用户激活开关116时,RF目标102从经由第一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112改变为经由第二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112。当在接收器110处接收到目标信号112时,可检测极性、信号强度、频率、相位、方向或目标信号的其他特征中的相应变化,以检测用户和开关116的交互
例如,监控区域104可以是零售场所或库存场所。具体而言,RF目标102可被定位于监控区域104中以指示与装备件或库存物品的关联,并且用户可激活特定RF目标102的开关116,以提供输入,或以其他方式发送关于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该装备或库存的消息。例如,现在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了示例性监控区域104。如图2中所示,各种RF目标102可被定位于靠近库存物品的货架上,诸如零售商店中的杂货。相比之下,RF存货标签103可被直接地附接至监控区域104中的各个库存物品。即,RF目标102可被定位于通常存储某些品牌的沙拉调料的货架上,同时RF存货标签103可被附加至沙拉调料的各个瓶子。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激活靠近特定库存商品定位的RF目标102的开关,零售商店中的用户(诸如雇员)可指示该物品缺货。在另一个示例中,通过激活靠近特定库存物品定位的RF目标102的开关116,用户(诸如客户)可指示他或她需要关于那个库存物品的帮助。因此,当用户响应于看到库存物品缺货而激活开关116时,来自RF目标102的目标信号112改变。
作为另一个示例,用户可激活靠近或附接于特定机器的RF目标102的开关116,以指示该机器损坏或需要修理。因此,当用户响应于看到机器损坏而激活开关116时,来自RF目标102的目标信号112改变。此外,作为附加的示例,用户可激活RF目标102的开关116,以订购食物以供递送至用户位于的桌子(例如,几个RF目标102可对应于不同种类的食物)。
返回参考图1,一般来说,接收器110接收目标信号112和/或存货标签信号113。在一些示例中,发射器106和接收器110可被结合为收发器(例如,窄带收发器或宽带收发器)。基于接收到目标信号112和/或存货标签信号113,接收器110对来自目标信号112和/或存货标签信号113的响应或其他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发射至或以其他方式将经解码的数据提供至计算设备114。
例如,计算设备114可以是服务器、中枢、个人计算机、便携式设备(诸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可穿戴计算设备等,并且可经由导线、无线接口、总线、网络接口、或互联网云而连接至接收器110。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110是RFID收发器,并且计算设备114是RFID读取器。如图1中所示,计算设备114可包括处理硬件,诸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8(例如,可以是微控制器和/或微处理器)和存储器120。计算设备114的存储器120可以是非瞬态存储器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几个合适的存储器模块,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存储器、SD卡、其他种类的持久存储器等。存储器120可进一步包括RF应用122。
RF应用122可分析目标信号112以获取与发射目标信号112的RF目标102相关联的响应数据,和/或可分析存货标签信号113以获取与RF存货标签103相关联的响应数据。例如,当RF目标102是无源RFID标签时,响应数据可包括信息,诸如标签UID、标签应用ID、标签位置、标签变量数据等。例如,通过将标签UID与已知是定位于监控区域104中的RF目标的标签UID的列表进行比较,RF应用122可确定响应信号来自监控区域104中的RF目标102和/或RF存货标签103。此外,在一些示例中,特定标签UID或应用UID可以与RF目标102靠近其定位的库存物品相关联,例如,在零售场所或在仓库场所中。
具体而言,RF应用122可被配置为基于由接收器110接收到的目标信号112的变化,检测RF目标102的操作中的变化(和/或RF目标102在其中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并响应于该RF目标102的操作中的变化(例如,通过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开关116的致动引起的RF目标102的操作中的变化)而触发动作。
例如,如上所讨论的,目标信号112中的变化可包括,例如,接收器110是否接收到目标信号112的变化、目标信号112的增益的变化(例如,从高于阈值增益变化为低于阈值增益,或反之亦然)、目标信号112的极性的变化、目标信号112中包括的未知数据或响应中的其他数据的变化、等等。基于检测到目标信号112中的该类变化,RF应用122可触发各种动作,诸如,例如,为损坏的机器下工作订单、为缺货的库存下订单、通知雇员某人已请求帮助、发送将被显示在餐厅的厨房中的食物订单、等等。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目标信号112中的变化可包括,例如,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例如,在某个时间段内,RF目标102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多次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基于此类重复变化触发附加的或替代的动作。
在一些示例中,RF应用112可基于目标信号112和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的变化两者而触发动作。例如,RF应用122可基于RF目标102位于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位置相关联的已知、固定的位置(例如,存储在RF目标102自身的存储器(未示出)中、存储在存储器120中,作为与特定RF目标102的识别号码相关联的位置)的事实,确定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
在接收器110位于已知、固定的位置的示例中,RF应用122可基于接收器110的位置确定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即,当接收器110从RF目标102接收目标信号112时,RF目标102必须靠近接收器110。
作为仍另一示例,当接收器110位于已知、固定的位置时,RF应用122可基于目标信号112的方向和强度而确定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即,RF应用122可分析经发射的询问信号的强度和方向以及目标信号112的接收到的强度和方向,以确定目标信号112从接收器110到RF目标102的方位。
此外,在接收器110是移动的但具有可使用定位系统(诸如WiFi RSSI、GPSWAN三角测量、或超声定位)确定的位置的示例中,通过首先使用定位系统确定移动接收器110的位置,RF应用122可确定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即,如上所讨论的,当接收器110从RF目标102接收目标信号112时,RF目标102必须靠近移动接收器110。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宽带定位系统可进一步监控该监控区域104。在此类示例中,宽带收发器可将通过RF目标102反射的宽带RF定位信号作为后续由该宽带定位系统接收的目标信号112发射。因此,通过使用到达时间(TOA)或到达时间差异(TDOA)三角测量方法对由宽带定位系统接收的目标信号112进行三角测量,RF应用122可确定RF目标102在监控区域104中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RF目标102可通过RFID发射器106指示以在不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在第一反射状态下,宽带RF定位信号被RF目标102反射,但在第二反射状态下,宽带RF定位信号不被RF目标102反射。由无源RFID系统或与该无源RFID系统通信的计算设备确定的从第一反射状态到第二反射状态(或反之亦然)的变化,连同由宽带定位系统确定的位置估计,被用于检测用户交互。
如上所述,RFID存货标签103可被用于识别或跟踪场所(诸如监控区域104)中的库存物品。因为库存物品移动,一些无源RFID系统可定位RF存货标签103以跟踪库存物品。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期望将用于库存物品的RF存货标签103与被配置为指示事件的RF目标102进行区分。具体而言,RF目标102可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被写入数据,以指示RF目标102被预期静止:RF目标类型或类别、标签应用ID、与用于预期移动的RF存货标签103的数据结构不同的数据结构、或固定位置的RF目标被放置于的位置可被写入存储器。当RF应用122定位RF目标102时,使用这类数据以改善对位置和/或反射状态的估计。
例如,筛选两个RFID标签的RFID读取器可从每个标签读取标签种类数据,并发现一个标签是被预期保持静止但改变反射状态的RF目标102,并且第二标签是可以移动但仅具有单个反射状态的RF存货标签103。RF应用122可使用标准定位算法对第二标签进行定位,并且可基于从标签读取的数据连同两个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接收的信号的属性,进一步对第一标签进行定位。RF应用122可进一步使用从第一标签接收的信号中检测到的变化来确定RF目标102的反射状态已经变化,并确定该变化可以是通过用户和RF目标102的开关的交互发起的。因此,RF应用122可基于该变化生成时间或警报。在一个实施例中,静止指示数据可以与RF目标102的唯一标识符(UID)相关联,并且存储在位于读取器、位于计算设备、位于基于云的数据库等的存储器中,而非存储在RF目标自身上。在该实施例中,RF目标102的UID可从目标信号112确定,然后该UID可被与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实施比较。
在实施例中,可完成对反射状态的变化与位置的变化进行区分,而不需要分析存储的数据。例如,RF应用122可在仅比第一时间段晚半秒的第一时间段内确定第一RFID标签的第一位置和第一RFID标签的第二位置。如果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相差75厘米,可假定标签移动,因为在半秒内75厘米的移动大致是人的行走速度。然而,如果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相差75英尺,RFID标签不可能以102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更可能是RFID标签静止,但标签的反射状态变化。通过对经计算的速度和阈值速度进行比较,RF应用122可确定标签的类型(例如,RF目标102或存货标签103),并且,对于RF目标102,RF应用122可进一步确定已经发生了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RF应用122可在仅比第一时间段晚半秒的第一时间段内确定第一RFID标签的第一位置和第一RFID标签的第二位置。如果第二位置在监控区域的第二区内、靠近第一位置的第一区,可假定标签移动,但如果第二位置位于监控区域中远离第一区的区内,或者甚至完全在监控区域之外,RFID标签更可能静止,但标签的反射状态发生了变化。通过将位置的变化与位置的阈值或监控区域的区的地图进行比较,RF应用122可确定事件是否已发生。
现在参考图3,根据该应用的实施例示出了与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示例性过程300相关联的信号图。示例性过程300包括RF目标102、RF存货标签103、计算设备114和收发器301之间的通信。例如,收发器301可以是发射器106和接收器110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动作中的一些被描述为由收发器301执行,该收发器301可以通过发射器106和/或接收器110执行。
当收发器301开始(线302)对监控区域104进行监控时,过程300可开始。收发器301在监控区域104中发射(线304)询问信号108,从而使询问信号108撞击在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上。即,RF目标接收(线306)询问信号108并反向散射(线308)响应(例如,目标信号112)至收发器301。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示例中,RF目标102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因此,在第一反射状态下反向散射响应。此外,RF存货标签103也接收(框310)询问信号108,并反向散射(线312)响应(例如,存货标签信号113)至收发器301。
收发器301从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接收(线314)反向散射的响应。接着,收发器301筛选(线316)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此外,收发器301测量分别与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相关联的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码(直线318)。然后,收发器301向计算设备114发射(线320)与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
计算设备114接收(线332)与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并向存储器120添加(线324)与RF目标102和RF存货标签103相关联的标签ID。然后,计算设备104识别(线326)RF目标102,并确定(线328)RF存货标签103的位置。
RF目标102可接收(线330)用户输入,例如,用户激活RF目标102的开关116,从而引起RF目标102从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变化为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RF目标102仍然接收由收发器301发射的(线304)询问信号,并在第二反射状态下反向散射(线332)响应(例如,目标信号112)。
收发器301从RF目标102接收(线334)响应。此外,接收器301测量来自RF目标102的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码(线336)。然后,收发器301向计算设备114发射(线338)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
计算设备114接收(线340)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然后,计算设备114将当前的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与之前的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信号属性和经解码的数据进行比较。因此,计算设备114可基于比较触发(线344)动作—例如,基于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新反射状态,和/或基于与RF目标102相关联的反射状态的变化。
现在参考图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400。方法400的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被实现为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上并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可执行的一组指令。
RF询问信号108被发射(框402)到监控区域104中,RF目标102被定位于该监控区域104中。例如,RF目标102可以是无源RFID标签。一般来说,RF目标102被配置为当询问信号撞击在RF目标上时,反射询问信号108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112。此外,RF目标具有由用户可致动的开关116。开关116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RF目标在第二(不同的)反射状态下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RF目标的操作的变化可以与用户致动RF目标的可逆地可致动开关相关联。
在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被配置为将询问信号108的至少一些信号反射为第一反射状态下的目标信号112,并且RF目标102被配置为不在第二反射状态下反射询问信号108。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被配置为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第一反射状态下具有第一增益的目标信号112,并且RF目标102被配置为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第二反射状态下具有低于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的目标信号112。在一个实施例中,RF目标102被配置为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第一反射状态下具有第一极性的目标信号112,并且RF目标102被配置为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第二反射状态下具有第二极性的目标信号112。
在另一个示例中,RF目标102包括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使RF目标102在特定反射状态(即,第一反射状态或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开关116通信地耦合至电路,使得开关116的致动使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进一步引起RF目标102在特定反射状态下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116可由用户可逆地可致动。
在一些示例中,RF目标102是包括标签存储器的RFID标签,该标签存储器包括识别RFID目标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在第一或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RFID标签发射位置数据。在一些情况下,RFID标签在其他反射状态下不发射位置数据。
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包括第一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当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目标102发射与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当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目标发射与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
在实施例中,RF目标102包括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当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第一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当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第二天线元件生成目标信号。例如,RF目标可包括通信地耦合至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一RFID芯片,和通信地耦合至第二天线元件的第二RFID芯片。
RF目标102将询问信号108反射为目标信号112,从而使得目标信号112从RF目标102被接收(框404),并且基于由接收器110接收的目标信号112,检测到RF目标102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和/或RF目标102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例如,RF目标102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可以是源自于RF目标102从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变化为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的变化,或反之亦然。
在一些示例中,RF目标102的操作的变化可以是RF目标102的操作的重复变化。RF目标102的操作的重复变化可以是RF目标102的操作的变化的至少两个实例。例如,重复变化可以是RF目标102的操作的数个变化,所述数个变化超过给定时间段内的变化的阈值数量。
响应于检测到RF目标102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指示和/或RF目标102于其中进行操作的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动作可被触发(框408)。在一些示例中,响应于检测到RF目标102的操作的重复变化,另一个(第二或不同的)动作可被触发。例如,可响应于检测到RF目标102的操作中的重复变化处于或高于预定速率而触发第二或不同的动作。
在上述说明书中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而不脱离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并且所有此类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教导的范围内。附加地,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实现方式不应该被解释为相互排斥的,而应被理解为潜在地可组合的,如果此类组合以任何方式是允许的。换句话说,前述实施例/示例/实现方式中的任一个中所公开的任何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其他前述实施例/示例/实现方式中的任一个中。
这些益处、优势、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可能使任何益处、优势或解决方案发生或变得更为突出的任何(多个)要素不被解释成任何或所有权利要求的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特征或要素。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包括在本申请处于待审状态期间做出的任何修改以及授权公告的这些权利要求的所有等效物。
此外,在该文档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之类的关系术语可以单独地用来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别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动作之间具有任何实际的此类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具备”、“包含”、“包含有”、“涵盖”、“涵盖有”或它们的任何其他变型旨在覆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具有、包含、涵盖一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对此类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固有的其他要素。以“包括一”、“具有一”、“包含一”、“涵盖一”开头的要素,在没有更多约束条件的情形下,不排除在包括、具有、包含、涵盖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中有另外的相同要素存在。术语“一”和“一个”被定义为一个或更多个,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确声明。术语“基本”、“大致”、“近似”、“约”或这些术语的任何其他版本被定义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那样接近,并且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这些术语被定义为在10%以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在5%以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在1%以内,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在0.5%以内。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耦合的”被定义为连接的,尽管不一定是直接连接的也不一定是机械连接的。以某种方式“配置”的设备或结构至少以该种方式进行配置,但也可以以未列出的方式进行配置。
将理解,一些实施例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或专用处理器(或“处理设备”),诸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的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并且包括独有的所存储的程序指令(包括软件和固件两者),该独有的所存储的程序指令控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连同某些非处理器电路一起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或装置的一些、大多数或全部功能。替代地,一些或全部功能可以由不具有存储的程序指令的状态机来实现,或者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实现,其中,每种功能或所述功能中的某些功能的一些组合被实现为定制逻辑。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的组合。
此外,实施例可以实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用于对(例如,包括处理器的)计算机编程以执行如本文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方法。此类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硬盘、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以及闪存。此外,预期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虽然做出由例如,可用时间、当前技术和经济考虑促动的可能显著的努力以及许多设计选择,但在得到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和原理指导时,将容易地能以最少的试验产生此类软件指令和程序以及IC。
提供本公开的摘要以使读者快速地明确本技术公开的性质。提交该摘要,并且理解该摘要将不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或含义。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出于使本公开整体化的目的,各种特征在各种实施例中被编组到一起。这种公开方法不应被解释为反映要求保护的实施例与各项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相比需要更多的特征的意图。相反,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发明主题在于少于单个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因此,以下权利要求由此被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各个权利要求作为单独要求保护的主题代表其自身。
以下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设备、系统、和/或方法的示例:
1.一种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第一询问信号至所述监控区域中;
RF目标,所述RF目标被定位于所述监控区域内,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所述RF目标上时,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所述RF目标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两者都是所述RF目标于其中主动地反射RF能量的状态;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RF目标的所述目标信号;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接收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2.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由用户致动。
3.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所述开关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电路,使得所述开关的致动使所述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所述相应状态进一步引起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
4.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不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5.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低于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6.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二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7.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目标是RF识别(RFID)标签。
8.如示例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存储器,所述标签存储器包括识别所述RFID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发射所述位置数据。
9.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标签包括第一RF识别(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
10.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
11.如示例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一RF识别(RFID)标签和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的第二RFID标签。
12.如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所述重复变化是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至少两个实例;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触发另一个动作。
13.如示例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处于或高于预定速率,触发另一个动作。
14.一种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发射器,将第一询问信号发射至监控区域中,RF目标被定位于所述监控区域中,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所述RF目标上时,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所述RF目标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两者都是所述RF目标于其中主动地反射RF能量的状态;
通过接收器,从所述RF目标接收所述目标信号;
通过处理器,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以及
通过所述处理器,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15.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由用户致动。
16.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所述开关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电路,使得所述开关的致动使所述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所述相应状态进一步引起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
17.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不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18.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低于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19.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二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20.如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F目标是RF识别(RFID)标签。
21.一种RF目标,包括:
第一天线元件,所述第一天线元件被配置为从RF发射器接收第一询问信号,并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以及
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逆地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
22.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由用户致动。
23.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所述开关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电路,使得所述开关的致动使所述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所述相应状态进一步引起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
24.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不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25.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低于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26.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二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27.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目标是RF识别(RFID)标签。
28.如示例27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存储器,所述标签存储器包括识别所述RFID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发射所述位置数据。
29.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标签包括第一RF识别(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
30.如示例21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目标进一步包括第二天线元件,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
31.如示例30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目标包括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一RF识别(RFID)标签和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的第二RFID标签。
32.如示例27所述的RF目标,其中,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存储器,所述标签存储器包括标签UID和标签应用ID,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发射所述标签应用ID。
33.一种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第一询问信号至所述监控区域中;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从RF目标背向散射的目标信号,所述RF目标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两者都是所述RF目标于其中主动地反射RF能量的状态;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接收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接收器接收到的目标信号,检测第一反射状态的指示、第二反射状态的指示、或从第一反射状态到第二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指示,触发动作。
34.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所述目标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没有检测到所述目标信号。
35.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处于第一增益的所述目标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处于低于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的所述目标信号。
36.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具有第一极性的所述目标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具有第二极性的所述目标信号。
37.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标签UID和指示所述RF目标不被期望移动的标签应用ID。
38.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目标信号包括标签UID和识别所述RF目标的位置的位置数据。
39.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第一RFID标签UID,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是检测到第二RFID标签UID。
40.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所述重复变化是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至少两个实例;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触发另一个动作。
41.如示例4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处于或高于预定速率,触发另一个动作。
42.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承载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两者的壳体。
43.如示例33所述的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承载所述接收器的第一壳体和承载所述发射器的第二壳体。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第一询问信号至所述监控区域中;
RF目标,所述RF目标被定位于所述监控区域内,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所述RF目标上时,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所述RF目标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两者都是所述RF目标于其中主动地反射RF能量的状态;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RF目标的所述目标信号;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接收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由用户致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所述开关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电路,使得所述开关的致动使所述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所述相应状态进一步引起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不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低于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二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是RF识别(RFID)标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存储器,所述标签存储器包括识别所述RFID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发射所述位置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标签包括第一RF识别(RFID)标签和第二RFID标签,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一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发射与所述第二RFID标签相关联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包括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时,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生成所述目标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包括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的第一RF识别识别(RFID)标签和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的第二RFID标签。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所述重复变化是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至少两个实例;并且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触发另一个动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进一步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进一步指令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重复变化处于或高于预定速率,触发另一个动作。
14.一种用于检测监控区域内的事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发射器,将第一询问信号发射至监控区域中,RF目标被定位于所述监控区域中,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询问信号撞击在所述RF目标上时,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从而产生目标信号,所述RF目标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在以下状态之间可致动:(i)第一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一反射状态下操作,以及(ii)第二开关状态,其中,所述RF目标在第二反射状态下操作,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不同,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两者都是所述RF目标于其中主动地反射RF能量的状态;
通过接收器,从所述RF目标接收所述目标信号;
通过处理器,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目标信号,检测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以及
通过所述处理器,响应于检测到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所述指示或所述RF目标于其中进行操作的所述反射状态的变化的指示,触发动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由用户致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并且其中,所述开关通信地耦合至所述电路,使得所述开关的致动使所述电路在相应状态下操作,所述相应状态进一步引起所述RF目标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和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中的一个反射状态下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的至少一些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不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低于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增益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一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状态下,所述RF目标被配置为以第二极性反射所述第一询问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目标是RF识别(RFID)标签。
CN202080071028.8A 2019-10-11 2020-09-25 被动呼叫按钮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45863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600,332 2019-10-11
US16/600,332 US10929622B1 (en) 2019-10-11 2019-10-11 Passive call button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with
PCT/US2020/052831 WO2021071685A1 (en) 2019-10-11 2020-09-25 Passive call button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wit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6385A true CN114586385A (zh) 2022-06-03

Family

ID=7465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1028.8A Pending CN114586385A (zh) 2019-10-11 2020-09-25 被动呼叫按钮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929622B1 (zh)
CN (1) CN114586385A (zh)
DE (1) DE112020004866T5 (zh)
GB (1) GB2602927A (zh)
MX (1) MX2022003673A (zh)
WO (1) WO20210716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4821B2 (en) * 2001-02-15 2005-01-1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lectronic display system tag, related interface protocal and display methods
US8542717B2 (en) * 2003-03-03 2013-09-24 Veroscan, Inc. Interrogator and interrog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US8159349B2 (en) * 2005-08-19 2012-04-17 Adasa Inc. Secure modular applicators to commission wireless sensors
US8031069B2 (en) * 2008-01-14 2011-10-04 Oded Yair Cohn Electronic security seal and system
US20090212920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Xiao Hui Yang Intelligent asset protection system
AU2010239209A1 (en) * 2009-04-22 2011-12-15 Franwell, Inc. A wearable RFID system
US9230419B2 (en) * 2010-07-27 2016-01-05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and warn proximate entities of interest
US8823521B2 (en) * 2010-10-18 2014-09-02 Osa Acquisition, Llc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out of stock/low stock alert
US20140077929A1 (en) * 2012-03-08 2014-03-20 Unikey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US9892358B2 (en) * 2011-04-27 2018-02-13 Wal-Mart Stor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US10846497B2 (en) * 2011-12-05 2020-11-24 Adasa Inc. Holonomic RFID reader
WO2018170244A1 (en) * 2017-03-15 2018-09-20 Walmart Apollo, Llc Customer assistance system
WO2018187210A1 (en) * 2017-04-03 2018-10-11 Walmart Apollo, Llc Intelligent fixture system
US20180308042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Walmart Apollo, Llc Produc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multiple chip rfid tag
JP2019101735A (ja) * 2017-12-01 2019-06-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タ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4866T5 (de) 2022-07-21
US11461566B2 (en) 2022-10-04
GB2602927A (en) 2022-07-20
GB202205151D0 (en) 2022-05-25
WO2021071685A1 (en) 2021-04-15
US10929622B1 (en) 2021-02-23
MX2022003673A (es) 2022-04-25
US20210182511A1 (en)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94675C (en) Self-optimizing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deploy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readers in a controlled area containing rfid-tagged items to be monitored
EP3472636B1 (en) Determining a location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 events
US10127414B2 (en) Portable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terminal configured to adjust transmit power level
US1014048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int-of-sale detection with image sensors for identifying new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events within a vicinity of an RFID reader
US20090096611A1 (en) Mobi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201301275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n item attached to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US10140829B1 (en) RFID functions for point of sale lanes
WO2015047668A1 (en) Identification using video analytics together with inertial sensor data
US103951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group members
US10423924B2 (en) Detection of misplaced objects and association with qualified target in venue for object return
US10628725B1 (en) Ta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117049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il detection using millimeter wave for retail applications
BE1027805B1 (nl) Dynamische compensatie van een phased-array-rfid-lezer
EP3731194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articl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hoi et al. R-LIM: an affordable library search system based on RFID
US110676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items within a facility
US11461566B2 (en) Passive call button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with
US1015730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eering one or more product readers and determining product attributes
US117350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ed exit interrogation of RFID tags
JP2016028979A (ja) 図書収容装置
US997191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 to adaptively optimize RFID-based point-of-sale performance
US20240169820A1 (en) Radio Frequency Proximity Detection Devices
US10276009B2 (en) Method of reading a barcode and deactivating an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t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