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6290A - 传输设备协作 - Google Patents

传输设备协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6290A
CN114586290A CN201980101566.4A CN201980101566A CN114586290A CN 114586290 A CN114586290 A CN 114586290A CN 201980101566 A CN201980101566 A CN 201980101566A CN 114586290 A CN114586290 A CN 114586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tting
slave
mast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5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希米·西隆
多伦·埃兹里
埃泽尔·梅尔泽
约阿夫·莱文布克
根纳季·特所迪克
郭宇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86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6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71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78Time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87Inter base stations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9Master/slav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设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传输设备,所述多个传输设备向接收设备并行传输联合数据信号。将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中的一个传输设备设立为主传输设备,将至少一个其它传输设备设立为从传输设备。为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从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多个协作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协作传输设备从它们相应的参考时间开始对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进行计数。在对所述采样间隔进行计数之后,所述协作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协作传输设备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传输设备协作
背景技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涉及协作传输设备进行联合传输,更具体地但不限于涉及协作Wi-Fi接入点进行联合传输。
协作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进行联合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功能,将纳入未来几代Wi-Fi标准,包括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802.11be标准。AP协作有多种形式。在Wi-Fi联合传输方案中,多个AP向一个或多个站点(station,STA)联合传输数据。AP同时向STA传输相同的信息,有效地提高了STA的信噪比(signal tonoise ratio,SNR)。另一种协作方案是零陷,其中发射器(例如,AP)以降低在某些STA接收的相对于发射器的信号功率的方式进行传输。新标准也可以在下行链路(downlink,DL)和上行链路(uplink,UL)中支持其它形式的AP协作。
AP协作,特别是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JT),对时间和频率同步等各种因素非常敏感。协作AP需要在时间、频率和相位上同步。
·时间同步:在OFDM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也称为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内相对容易实现,特别是在协作AP位于附近的小型部署空间中。
·频率和相位同步:一种方法是AP无线同步和校正它们的相对漂移,以避免成本高的额外AP间链路。
考虑一个协议的高级示例,其中协作AP传输空数据分组(null data packet,NDP),从STA收集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然后联合传输DL数据。示例性协议包括两个阶段:
·第1阶段:协作AP在(无线)同步到主AP后联合传输NDP。STA根据(联合传输的)NDP报告其信道状态信息(CSI)。
·第2阶段:AP向STA联合传输数据。
在当前的联合数据传输方案中,由于分组开始(Start of Packet,SOP)在噪声多径无线信道(特别是非静态信道)上的估计精度有限,因此分组之间,协作AP的获取时序可能不同。这种时序不对齐对来自协作AP的下行信号的相位相干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可能达到了在STA接收器无法实现必要SNR的程度,因此非常重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P不一定会在与用于下行联合传输的相同的时序内锁定上行NDP,因此基于互易性的CSI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
现参考图1,图1示出了AP在不同样本移位不对齐条件下进行联合传输的模拟结果。模拟系统基于:
i)两个带4个发射(transmit,Tx)天线的AP(总共8个发射天线);
ii)两个STA,每个STA都有两个接收(receive,Rx)天线;
iii)1000B数据;
iv)MCS 5(64QAM速率2/3),每个STA有2个流;
v)20MHz带宽(bandwidth,BW)→20M samp/sec(1个样本=50纳秒);
vi)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编码;
vii)TGn-D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信道模型。
图1示出了两个AP之间几个子样本偏移值的分组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PER)。可以看到,在0.05样本偏移的情况下,PER几乎与原始(完美同步)情况下的相同。然而,在0.1样本偏移的情况下,存在明显的下降差距。随着样本偏移的增大,这种差距会扩大。在0.2样本偏移的情况下,性能下降是不可接受的。
获取的容忍度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SNR,
·带宽,
·多径信道。
在多次获取中,很难在协作AP之间实现子样本对齐。通常,分辨率按A/D速率的顺序(例如,带宽的两到四倍),这转换为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样本。这与所需的子样本对齐相去甚远。
总之,虽然提供了许多好处,但即使在轻微子样本不对齐的情况下,多个AP进行联合传输也会出现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由多个传输设备进行联合数据传输的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和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使得在联合数据传输期间,多个传输设备能够在子样本级别上以高精度同步(特别是无线方式)。
所述传输设备中的一个作为主传输设备运行,一个或多个其它传输设备作为从传输设备运行。根据在数据传输之前(例如获取出于收集CSI的目的而传输的数据帧)在传输设备和/或接收设备之间执行的通信期间获取的信号,为协作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传输设备设立参考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是获取由主传输设备发送的同步触发信号。对于主传输设备本身而言,所述参考时间是根据同步触发的传输时间而不是其获取来设立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是获取由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例如,NDP)。
协作传输设备从第一获取开始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每个协作传输设备在完成其计数时开始数据传输。
本公开的优点是,为协作传输设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以比单个采样间隔更精细的分辨率保持同步。得到来自多个传输器的相干接收信号,接收设备处的SNR远高于分辨率稍粗的联合传输。
上述和其它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显而易见。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设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传输设备,所述多个传输设备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向接收设备并行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将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中的一个传输设备设立为主传输设备,并将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其它传输设备设立为从传输设备;
为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根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在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
在完成所述采样间隔的计数时,从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多个传输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主传输设备和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为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根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在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
在完成所述采样间隔的计数时,从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向接收设备并行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因此,本公开的各方面为协作传输设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以比单个采样间隔更精细的分辨率保持同步。得到来自多个传输器的相干接收信号,接收设备处的SNR远高于分辨率稍粗的联合传输。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是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传输同步触发信号的时间,为所述主传输设备设置的,以及根据所述从传输设备获取所述同步触发信号的相应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的。因此,所述主传输设备能够仅通过传输同步触发来控制所述从传输设备何时设置(或重置)其相应的参考时间。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是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获取由所述接收设备传输的信号的相应时间来设置的。这种实现方式的好处是,使用基于接收设备传输的信号(例如,NDP)的隐式反馈技术,所述协作传输设备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中同步。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使用IEEE 802.11标准,所述传输设备包括接入点AP,所述接收设备包括站点STA。此实现方式与广泛用于无线数据通信的Wi-Fi系统兼容。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样间隔的持续时间是通过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确定的。这种实现方式的好处是,提供设立所述采样间隔持续时间的灵活性,并且在操作期间可以动态地更改所述采样间隔。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样间隔的数量是预定的。这种方法消除了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从传输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需要,以便设立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通过将预定整数乘以根据接收信号确定的乘数来计算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这种方法减少了需要在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从传输设备之间通信的数据量,以便设立与发送更长的数据序列有关的采样元素的数量,给出了采样间隔的确切数量。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设备保持多个会话,以向相应的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多个会话中的每一个会话使用所述多个传输设备的相应子集或可能全部传输设备。针对不同会话使用传输设备子集的好处是,为参与联合传输的协作传输设备的选择增加了灵活性,并释放了通信资源(例如,用于其它会话和/或用于通信网络管理)。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传输设备用于传输协作参数信号,所述协作参数信号携带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用来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的参数。这样可以将附加信息传送到所述从传输设备,以便可以高效地执行联合通信。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执行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执行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或科学术语的含义均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虽然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可以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实践或测试,但下文描述了示例性方法和/或材料。如有冲突,以包括定义的专利说明书为准。此外,这些材料、方法和示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不一定具有限制性。
在研究下文附图和详细描述之后,本公开的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或变得显而易见的。希望所有这些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附图说明
本文仅通过示例,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现在具体结合附图,需要强调的是所示的细节只是举例说明和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性讨论的目的。在这点上,根据附图说明,如何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附图中:
图1为不同样本偏移不对齐条件下AP进行联合传输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联合传输的传输设备的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3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Wi-Fi联合传输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设备的系统进行联合传输的方法的简化流程图;
图5至图10为本发明相应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Wi-Fi网络中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协作传输设备进行联合传输,更具体地但不限于涉及协作Wi-Fi接入点进行联合传输。
本公开的实施例确保了由协作传输设备传输的联合数据信号在被接收设备接收时在时间上对齐,并在相位上以高精度进行相干调整。如图1所示,高精度的子样本同步对于获得接收设备可靠接收联合数据信号所需的SNR至关重要。
协作传输设备根据同一信号的获取时间(或在其中一个协作传输设备是该信号的源的情况下,根据后一信号的传输时间)设立时间参考点(也表示为参考时间)。协作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协作传输设备从其相应的参考时间开始对采样间隔的数量进行计数。每个传输设备在完成计数时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可选地,获取的信号是由其中一个协作传输设备(例如主传输设备)发送的触发信号。在替代实施例中,获取的信号是由站点传输的信号(例如,作为通信协议的一部分)。
现参考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设备的系统的简化框图。
在图2的非限制性示例中,系统200包括两个传输设备(210.1和210.2),它们向单个接收设备220进行联合传输。
在其它实施例中,用于执行联合传输的系统(本文中还表示为联合传输系统)包括两个以上传输设备。可选地或附加地,传输设备向多个接收设备执行联合传输。
当联合传输系统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传输设备时,并非所有的传输设备都必须参与每次向接收设备的联合传输。例如,不同的传输设备集可以参与不同的通信会话。
可选地,联合传输系统采用以下通信标准之一:
a)IEEE 802.11标准(即Wi-Fi),
b)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标准,
c)LTE高级(LTE Advanced,LTE-A)标准,
d)5G新空口(New Radio,NR)标准。
现参考图3,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Wi-Fi联合传输系统的简化框图。在示例性Wi-Fi实施例中,传输设备是接入点(AP),接收设备是站点(STA)。图3示出了具有m个能够向站点320进行联合传输的协作接入点(310.1至310.m)的Wi-Fi联合传输系统300。
可选地,STA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作协作传输设备,并将联合数据信号传输到不同的STA。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联合数据信号”是指携带从多个源设备并行传输到同一目标设备的数据的信号。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传输设备”是指能够传输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设备(例如,配备收发器),该设备在联合数据信号通信过程中用作多个源设备中的一个。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接收设备”是指能够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在联合数据信号通信过程中用作目标设备。可选地,接收设备还可以是能够传输无线通信信号的设备(例如,配备收发器)。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联合传输”和“联合数据传输”是指由多个传输设备向接收设备传输相同的数据信号。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协作传输设备”是指一起操作以执行联合数据传输的传输设备。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采样间隔”是指在任何传输设备采集的连续样本之间的持续时间。例如,采样间隔可以定义为信号带宽的倒数。可选地,采样间隔的持续时间是通过主传输设备和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确定的。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参考时间”是指作为相应传输设备开始计数采样间隔的参考的时间点。
在详细解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本公开在应用时并不一定限于以下描述和/或附图和/或示例中阐述的组件和/或方法的构造和设置细节。本公开可以有其它实施例,或者可以以各种方式实践或执行。
本公开可以是一种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其上具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介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公开的各方面。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保留和存储指令以供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但不限于,例如,电子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上述设备的任意适当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的非详尽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portable 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磁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记录有指令的穿孔卡片或凹槽中的凸起结构,以及前述的任何适当组合。本文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身不应解释为瞬时信号,例如无线电波或其它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它传输介质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缆的光脉冲),或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本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相应的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络等网络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所述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传输光纤、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器卡或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便存储在相应计算/处理设备内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程序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set-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Smalltalk或C++等,以及传统的过程化编程语言,如“C”编程语言或类似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并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最后的场景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任何类型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或者与外部计算机连接(例如,通过使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互联网)。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等的电子电路可以通过利用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定制电子电路,从而执行本公开的各方面。
本文结合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各方面。应理解,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通过所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块或块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机制。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指导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它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使得其中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制造物品,所述制造物品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块或块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还可以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以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块或块中指定的功能/动作。
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方式的架构、功能以及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表示模块、区段或指令的部分,包括用于实现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在一些替代性实现方式中,方框中说明的功能可不按图中说明的顺序执行。例如,事实上,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可以几乎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候,方框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确定。还应说明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中的方框组合可以由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执行,该系统执行指定功能或动作,或者执行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
现参考图4,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设备的系统进行联合数据传输的简化流程图。所述系统包括多个传输设备,它们向一个或多个接收设备执行联合传输。
在联合传输期间,其中一个传输设备用作主传输设备,至少一个其它传输设备用作从传输设备。
可选地,在410中,将其中一个传输设备设立为主传输设备,并将一个或多个其它传输设备设立为从传输设备。
进一步可选地,设立哪个传输设备是主传输设备是在联合传输过程之前动态执行的(例如,通过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可选的替代实施例中,将系统中的其中一个传输设备预设为主传输设备,并将其余的传输设备预设为从传输设备。
在420中,为协作联合数据传输的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可选地,参考时间是根据获取由主传输设备传输的同步触发信号的时间在从传输设备设置的。进一步可选地,触发信号携带附加信息(例如,采样间隔的持续时间、要计数的采样间隔的数量、会话标识符等)。下面参考图5至图9描述根据获取由主传输设备发送的同步触发来设置参考时间的示例性实施例。
或者,主传输设备和从传输设备的相应参考时间是基于接收设备(例如,传输NDP的STA)传输的信号的获取时间。可选地,所述信号是由接收设备传输的作为无线通信协议的一部分的标准信号(即,不一定是专用同步信号)。因此,接收设备不需要在联合数据传输期间以不同方式操作,甚至也不需要知道它正在接收的信号是联合数据传输信号。下面参考图10描述根据接收设备传输的信号的获取时间来设置参考时间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430中,协作传输设备根据参考时间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参考时间可以在处理所获取信号的任何阶段中设置。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获取信号的FFT处理开始时,传输设备开始计数采样间隔。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设备从所获取信号结束时,开始对采样间隔进行计数。例如,所获取信号结束可以通过传统SIG字段中的“持续时间”字段表示。
在440中,当协作传输设备完成所需采样间隔数的计数时,协作传输设备都向接收设备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由于协作传输设备都从其相应的参考时间中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因此保留了从传输设备获取主传输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时间差。这些时序差可以通过协作传输设备采用的预编码正确地抵销(或补偿),因为它们不会在通信过程的前一阶段(例如,CSI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阶段之间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联合数据传输不太可能受到频率偏移的影响。例如,大约30Hz的残余载波频率偏移(对应于~5ppb@5.5GHz)在0.5ms触发帧之间的预期持续时间内转换为5·10-9×0.5·10-3秒=2.5·10-12秒的可忽略不计的时钟失配。
如何设置采样间隔计数的可选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
a)采样间隔计数为预定整数;
b)采样间隔计数由主传输设备发送给一个或多个从传输设备;
c)采样间隔计数由从传输设备根据主传输设备提供的信息计算(例如,通过将预定整数乘以由主传输设备发送的乘数)。
可选地,主传输设备还传输从传输设备获取的协作参数信号。协作参数信号携带由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用来进行联合数据传输的参数。进一步可选地,协作参数信号包括指示在从传输设备开始数据传输之前应该计数多少采样间隔的信息。
可选地,传输设备与接收设备保持多个会话。每个会话使用所有传输设备或传输设备的子集向相应的接收设备执行联合数据传输。可选地,协作参数信号指示会话编号,以便在采样间隔计数完成时,只有参与该会话的传输设备执行联合数据传输。
现参考图5至图10,图5至图10为本公开相应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Wi-Fi网络中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三个AP(一个主AP和两个从AP)向两个站点STA1和STA2进行联合传输。
图5至图9基于以下示例性的两阶段Wi-Fi协议:
·第1阶段:AP收集CSI:在获取#1主AP发送的触发信号后,协作AP向STA联合传输空数据分组通知(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NDPA),然后传输NDP。作为响应,STA根据对联合传输的NDP的接收信号执行的估计,报告其信道状态信息(CSI)。
·第2阶段:联合数据传输:在完成相应参考时间的采样间隔计数后,每个协作AP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现参考图5,图5为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从AP对多AP触发(即同步触发信号)进行第一次获取(获取#1),并开始从STA请求CSI反馈的过程。同步触发信号指示在联合数据传输开始之前应计数的采样间隔数。所有三个AP(主AP和两个从AP)都会计算触发信号指示的采样间隔数,然后开始数据传输。
现参考图6,图6为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在图6中,从AP对主AP传输的相应多AP触发进行两次获取。在获取#1中,从AP同步到同步触发信号,以便设置参考时间并开始请求CSI反馈的过程。在获取#2中,从AP同步到多AP触发,以进行联合数据传输。用于联合数据传输的多AP触发包括从第一多AP触发结束开始应计数的采样间隔的数量(即#Samples)(因此用作协作参数信号)。从AP使用此值对齐其多AP联合数据传输。AP在自其相应设置的参考时间以来计数的#Samples后开始数据传输。
现参考图7,图7为本公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从AP对主AP传输的相应多AP触发进行两次获取。在获取#1中,从AP同步到同步触发信号,以便设置其相应参考时间并开始请求CSI反馈的过程。在获取#2中,从AP同步到多AP触发,以进行联合数据传输。在获取#2之后,协作AP从同步触发结束后K个采样间隔的整数倍开始进行联合数据传输,其中,K是预定的整数。作为示例,第二多AP触发可以包括在联合数据传输开始之前应计数的802.11时隙数量的指示。时隙持续时间可以是,例如,9微秒。由于Wi-Fi时隙通常比单个样本长得多,因此,当由时隙数而不是采样间隔数指示时,指定应计数的采样间隔数所需的比特数较少。
可选地,该整数倍是产生以下持续时间的最大整数,该持续时间小于第二多AP触发结束加上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对应的持续时间。在替代实施例中,该整数倍是产生以下持续时间的最小整数,该持续时间不小于第二多AP触发结束加上SIFS对应的持续时间。
现参考图8,图8为本公开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与图7类似,从AP对主AP传输的相应多AP触发进行两次获取。在获取#1中,从AP同步到同步触发信号,以便设置参考时间并开始从STA请求CSI反馈的过程。在获取#2中,从AP同步到多AP触发,以进行联合数据传输。用于联合数据传输的多AP触发包括值K。在获取#2之后,协作AP从使用获取#1设置的参考时间后K个采样间隔的整数倍开始进行联合数据传输。
可选地,整数倍是小于多AP触发结束加上SIFS的最大整数。在替代实施例中,整数倍是大于多AP触发结束加上SIFS的最小整数。
现参考图9,图9为本公开第五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在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多个AP协作会话。在每个会话中,数据由一组协作AP联合传输给STA。多AP触发信号中的一个中包括会话指示符(在图9中示出,如包括在第二多AP触发信号中)。当获取多AP触发信号时,AP提取会话标识符(如果存在),确定AP是否参与标识的会话,从而知道AP是否应该在稍后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现参考图10,图10为本公开第六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由多个AP进行的联合传输的简化信令图。图10的示例性实施例使用来自STA的隐式反馈,假设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具有相同的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协作AP获取STA1和/或STA2传输的空数据分组(NDP)。协作AP根据从STA获取的NDP设立参考时间,并从参考时间开始对采样间隔进行计数。协作AP还使用NDP估计上行信道,并假设互易性来计算下行预编码器。通过这种方式,协作AP在上行(在NDP信号上)和下行联合数据传输中都是同步的。
总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易实现的方法,以无线网络中可靠的联合数据传输所需的高精度获得子样本对齐。协作传输设备使用在传输数据触发信号被获取之前获取的同步触发信号(例如,Wi-Fi NDP)设立参考时间。传输设备在自其设立的相应参考时间以来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之后传输联合数据。因此,当数据传输发起时,同步触发信号获取中的任何时序不对齐都被准确地保持,使得可以通过在传输设备上的预处理(例如预编码)进行完全补偿。
上述方法用于制造集成电路芯片。
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方式的架构、功能以及操作。就此而言,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表示模块、区段或代码的部分,包括用于实现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替代性实现方式中,方框中说明的功能可不按图中说明的顺序执行。例如,事实上,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可以几乎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候,方框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确定。还应说明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中的方框组合可以由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执行,该系统执行指定功能或动作,或者执行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
对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这些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或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理解许多修改和变化。相比于市场上可找到的技术,选择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可最好地解释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技术进步,或使其它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
预计在本申请的专利的有效期内,将开发许多相关的传输设备、接收设备、Wi-Fi标准、Wi-Fi接入点、Wi-Fi站点和通信协议,并且传输设备、接收设备、Wi-Fi、接入点(AP)、站点(STA)和协议等术语的范围旨在先验地包括所有这些新技术。
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其同源词表示“包括但不限于”。这个术语包括了术语“由……组成”以及“本质上由……组成”。
短语“本质上由…组成”意指组成物或方法可以包含额外成分和/或步骤,只要所述额外成分和/或步骤不会实质上改变所要求的组成物或方法的基本和新颖特性即可。
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引用。例如,术语“一个复合物”或“至少一个复合物”可以包括多个复合物,包括其混合物。
本文中使用的词“示例性的”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示例或说明”。任何“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不一定理解为优先于或优越于其它实施例,和/或并不排除其它实施例特征的结合。
本文中使用的词语“可选地”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且在其它实施例中没有提供”。本公开的任意特定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可选的”特征,除非这些特征相互矛盾。
在本申请中,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范围格式呈现。应理解,范围格式的描述仅为了方便和简洁起见,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对本公开范围的固定限制。因此,对范围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已经具体地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所述范围内的各个数值。例如,对于例如从1到6的范围的描述应被视为已具体公开了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各个数字例如1、2、3、4、5和6。不论范围有多广,这都适用。
当本文中指出一个数字范围时,表示包括了在指出的这个范围内的任意所列举的数字(分数或整数)。短语“第一指示数字和第二指示数字之间的范围”以及“从第一指示数字到第二指示数字的范围”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表示包括第一指示数字和第二指示数字以及二者之间的所有分数和整数。
应了解,为了描述的简洁性,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公开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提供于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为了描述的简洁性,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公开的各个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或作为本公开的任何合适的其它实施例提供。在各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不被视为那些实施例的基本特征,除非没有这些元素所述实施例不起作用。
尽管已结合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公开,但显然,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代方案、修改以及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公开是为了涵盖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广泛范围内的所有这类替代方案、修改和变化。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同样,每个单独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也具体且单独地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此外,对本申请的任何参考的引用或标识不应被解释为承认该参考可作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获得。就节标题的使用而言,不应该将节标题解释为必然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设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传输设备,所述多个传输设备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向接收设备并行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将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中的一个传输设备设立为主传输设备,并将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其它传输设备设立为从传输设备;
为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根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在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
在完成所述采样间隔的所述计数时,从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是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传输同步触发信号的时间,为所述主传输设备设置的,以及根据所述从传输设备获取所述同步触发信号的相应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是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获取由所述接收设备传输的信号的相应时间来设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使用IEEE802.11标准,所述传输设备包括接入点AP,所述接收设备包括站点ST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间隔的持续时间是通过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包括预定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用于通过将预定整数乘以根据接收信号确定的乘数来计算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保持多个会话,以向相应的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多个会话中的每一个会话使用所述多个传输设备的相应子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设备用于传输协作参数信号,所述协作参数信号携带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用来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的参数。
10.一种用于由多个传输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主传输设备和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为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相应的参考时间;
根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在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计数相同数量的采样间隔;
在完成所述采样间隔的所述计数时,从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向接收设备并行传输联合数据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传输同步触发信号的时间,为所述主传输设备设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根据所述从传输设备获取所述同步触发信号的相应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中的每一个从传输设备设置所述相应的参考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获取由所述接收设备传输的信号的相应时间,设置所述参考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间隔的持续时间是通过所述主传输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确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使用IEEE 802.11标准,所述传输设备包括接入点AP,所述接收设备包括站点STA。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是预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通过将预定整数乘以根据接收信号确定的乘数来计算所述采样间隔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输设备保持多个会话,以向相应的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所述会话中的每一个会话使用所述多个传输设备的相应子集。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主传输设备传输协作参数信号,所述协作参数信号携带所述至少一个从传输设备用来传输所述联合数据信号的参数。
CN201980101566.4A 2019-11-11 2019-11-11 传输设备协作 Pending CN114586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80877 WO2021093932A1 (en) 2019-11-11 2019-11-11 Transmitting device cooper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6290A true CN114586290A (zh) 2022-06-03

Family

ID=6854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566.4A Pending CN114586290A (zh) 2019-11-11 2019-11-11 传输设备协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46281A1 (zh)
CN (1) CN114586290A (zh)
WO (1) WO20210939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11779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alable synchronization for distributed multiuser mimo
US10454538B2 (en) * 2017-09-08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joint access point MIMO transmissions
CN110324889B (zh) * 2018-03-3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932A1 (en) 2021-05-20
EP4046281A1 (en) 2022-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4057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OTDOA-relate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333946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multiple numerology operation
JP7140878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349371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797649B (zh) 与灵活的csi配置和关联反馈有关的系统和方法
CN111713155B (zh) 用于nb-iot otdoa定位的带宽相关prs传输
US20220109480A1 (en) Number of non-zero coefficients reporting for type ii csi codebook with frequency compression
CN113169785B (zh) 针对非连续的频率资源的经压缩的csi反馈
EP3678426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76458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ownlink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KR102227249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방법 및 노드
US20180024225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otdoa-related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03168A1 (ko) 밀리미터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새로운 상향링크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87268A (zh) 用于预编码矩阵指示和信道质量指示的独立子带大小
RU2692481C1 (ru) Nb-iot приемник, работающий на минимальной частоте дискретизации
WO201311909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웃 셀에 대한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102062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JP2020526139A (ja) Pdoaに基づいて位置測定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US100845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US20220029686A1 (en) Coefficients report for compressed csi feedback
CN111435910B (zh) 在新无线电中执行定位的装置和方法
WO2014107020A1 (ko)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12292879A (zh) 用于多trp/面板传输的csi测量
US11990959B2 (en) Time-overlapping beam-swept transmissions
CN106817722B (zh) 用户设备及其信道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